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飘香优秀散文

时间:2021-04-21 14:38:39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飘香优秀散文

飘香优秀散文1

  “待到来年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又是一个菊花飘香的季节,在这略带凉意的晚秋中,来到窗台前,吮吸着你散发出的淡淡菊香,陪你在这样一个枫叶飘零的季节,独自绽放,我陶醉在你沁人心脾的芬芳中,静静的赏你。

飘香优秀散文

  你不霄与百花争宠春的烂漫,悄悄在夏的烦躁中静静等待,不想在秋实的季节里哗众取宠,只想在这百花萧杀的时刻,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季节,我知道,你在为谁绽放······

  和你一样,我也喜欢这份孤独和宁静,喜欢在这样的一个季节里与你相拥,嗅着你淡淡的芬芳,欣赏你枝头上悬挂的那份高傲,陪你在这个属于我们的季节里,送走秋日,迎来冰霜,虽然,在四季的交响曲中,你不是主旋律,但是,你也不属于任何一个季节······

  春有百花秋有月,在这样的一个季节里等你,不为你四季芬芳,只为你这瞬间飘来的菊香,站在心窗前静静赏你,我愿用一生的孤独,珍藏你瞬间留下的菊香。

  又是一年菊飘香,我在痴痴等你,悄悄为我绽放。

  赞

飘香优秀散文2

  人间四月天,万木葱茏,百花争艳。淡紫色的桐花刚谢,雪白的槐花又盛开在山野,一串串槐花点缀在浓郁的绿叶之间,连空气中也弥散着甜丝丝的味儿。

  凝望着槐花,我的思绪飘回到模糊又清晰的童年。小时候,家里穷,我和妹妹又是长身体的年纪。母亲就想尽一切办法给我们做饭吃。生产队分的粮食又少,只有从山野间采摘各种野菜。母亲把野菜择净,用开水一罩,拌上玉米粉,蒸菜馍或者焖饭。记得母亲把核桃树花序(家乡人叫它核桃树吊子),捡回来,用开水烫了,用小油炒着吃,现在回想起来好像那味儿还留在唇间。

  每年总是盼着槐花盛开,槐花开了,就能吃到槐花焖饭。我的家乡原来有一片槐树林,绿茫茫一片。每年四月,驻足岭上,绿荫深处一串串槐花像一个个白衣仙子在起伏的绿波上翩翩。这时节,十里八乡的乡亲都来到这里,采摘槐花。我和村里伙伴也不例外。放学后,我们风一样的登上山,分散隐没在槐荫深处。槐树叶子椭圆型,薄薄的,在阳光下透亮的绿。我们一边捋着槐花,一边往嘴里填。吃多了,口里甜腻腻的。母亲说生槐花不能生吃,吃多了会中毒的。可我们饿呀,谁听大人的话呢。边采边吃,我们之间就有人恶心起来。

  采摘回的槐花,择净后,用清水反复淘洗。用滚烫的开水一罩,捞出来再用凉水一并,用手团干。然后母亲把新磨出的黄澄澄的玉米粉拌上,摊在筚子上蒸。灶口的火苗舔着锅台,不一会,香气飘逸,馋的我嚷着母亲快揭锅。

  出锅的焖饭看起来不咋样,吃起来可香着哩。母亲调了蒜泥、醋和其他调料,还端出只有客人来的时候才吃得上的油泼辣子。母亲给我抄了一大碗,我吃起来,槐花的香和辣子的辣,吃的我满头大汗,满口余香。看我和妹妹吃的香甜,母亲撩起衣角,眼眶湿漉漉的。

  如今,那片槐林被山里贪种的人逐渐砍了去,一到四月,那里是一片庄稼,再也没有那晶莹的槐花在绿风中飘逸。

  似水流年,岁月蒙尘。采槐花,吃槐花焖饭已是记忆中一页发黄的日历。每每忆起,心中总有一丝惆怅和怀恋。

飘香优秀散文3

  又是一年端午节,又闻满城艾飘香。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特别是近一、两年来,随着城乡融合的深入发现,许多农村人进入了城市,也把他们的生活习俗带了来,并逐渐为城里人所接受。于是,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等渐渐流行起来。同时,清明包饺子,端午吃粽子等城里人的习俗,也渐渐被农村人所接受。

  端午前两天,我带女儿去超市,在食品展区里,不仅有琳瑯满目的粽子,而且还有小把的艾枝在出售。一把五、六枝的样子,问问价钱,三元一把,也算合理,于是顺手买了六把来。女儿问买这么多干什么,不就外门和家门各插两枝就行了!可她哪里知道,这艾叶可是好东西呢!

  小时候,农村人有病不出村,赤脚医生的卫生箱就盛载着全村人的健康。可即使这样,也是能不用就不用,于是土方、验方便成了治病的良方。还别说,有些方子即管用,又有效。

  记得我小时候每到夏秋之交,肚子常会隐隐作疼,母亲就会把端午时插在用高粱秸编成的夹墙上的干艾枝取下,一片片地摘下叶子,细细地揉碎,放在破陶碗的泥片上,然后点火后搁在我的肚脐上,陶片透气,艾火的热气透过陶片那看不见的小孔缓缓不断地到达肚脐,等陶片滚烫的时候,再垫上装了艾草,干姜的布垫,一次熏上一炷香的`功夫,三、两次也就好了。

  姐肚子疼的时候又不一样。母亲会把整条艾枝洗净后放在铁锅里熬艾水,等水变成了浓茶色,母亲就勺上三大碗,放上鲜姜和红糖让姐喝,同时还要用锅里剩下的艾叶水泡双脚。据姐说这法子很管用。

  有时我因调皮打闹刮破皮,流了血。母亲就会一边数落我不知道爱惜自己,找罪受,一边就慌慌张张地把根干艾枝烧成灰,搽在我流血的地方,然后再从烂衣服上扯块布,细心地给我包扎好。有时还会用艾叶煮上三个鸡蛋让我吃,说是这样好得快。

  夏天屋里蚊子多得坐不住。睡觉时,我又常常瞪开那种手工织完又浆洗的,密不透风的蚊帐布,图晾快。看我身上被蚊子咬得密密麻麻的红疙瘩,母亲就会熬了艾叶水,用布沾着反复地给我擦。等傍晚再起蚊子的时候,母亲就会赶我出去上街玩,她就忙碌着,在泥盆里点上把艾枝挨屋熏,然后还要关上屋门闷一会。等晚上再睡觉的时候,果然蚊子就会少多了。

  每到秋凉入冬,父亲常犯腿疼病。母亲又把高粱秸墙上的干艾取下来,揉碎,用我反正面都用完的作业本,卷成比卷烟大的烟卷来,点燃,在父亲的疼腿处来回地熏。父亲在艾香浓郁的烟雾中很享受,这也养成了他卷烟抽时,要在烟叶里面加艾叶的习惯。他说艾叶的气味比烟叶好,不加烟叶又没劲,所以掺到一块正好抽。这个习惯父亲一直坚持到八十多岁时因气管炎戒了烟。

  那时我家菜园的水井边,自留地的沟沿上,种了许多的艾。而且艾这东西属根生,一窜一大片的。每到端午节,我母亲就要割上两大捆,用勾担挑回家里晾晒在堂屋的房檐下。然后,趁太阳出来前,在所有的门上、窗上,屋里的高粱秸夹墙上都插上艾枝,说是能避邪和熏虫。还要用艾枝煮鸡蛋,然后喝艾水,吃鸡蛋,当然这些也都是太阳出来之前做完的。那时村里人还没有谁听说过粽子的,也很少有人吃得起大米。每年的端午节基本上正赶上麦收,所以等太阳还没出来时,小孩子盼了一年的“五当五”,也就这样既简单又隆重地过完了。然后,放了麦假的小孩子也就跟着拿着镰刀,推着胶轮车的大人们上地了。

  据父亲说,艾草看似小树一般,郁郁葱葱,可总是春生夏长,经霜也就枯黄萎落了,等到来年春暖,又会萌发一片。用艾枝艾叶治病疗伤,以端午节时割取晾晒的最有效。可能是因为端午节,正临近芒种前后,是一年中的仲夏后期转暑热的时候,这时的艾草最旺盛,里面的汁液、香气最浓厚吧!

  后来长大了,又学了中医专业,所以对艾叶更有了浓厚的兴趣和感情。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灸用艾叶,一般以越陈越好,故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孟子》)的说法。

  南方人端午时除了插艾,还会插菖蒲。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艾草还是一种很好的食物,在中国南方传统食品中,有一种糍粑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原料做成的艾糍粑。就是用清明前后鲜嫩的艾草和糯米粉按一比二的比例和在一起,包上花生、芝麻、红豆沙、绿豆沙及白糖、蜜枣等馅料,再将之蒸熟即可。在广东东江流域,当地人至今还会在春季采摘鲜嫩的艾草叶子和芽,作蔬菜食用。

  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干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

  《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辛温、味苦,入脾、肝、肾经。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现在台湾正流行的“药草浴”,大多就是选用艾草。

  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载:“艾叶能灸百病。”《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说明用艾草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

  民间用艾草治病的土方、验方更是枚不胜举。比如:艾草加姜可治风寒感冒、关节病、类风湿、咳嗽、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又如:艾草加红花可改善静脉曲张,末梢神经炎,血液循环不好,手脚麻或瘀血。再如:艾草泡脚加盐适用上焦有火,经常眼红、牙痛、咽喉痛、气躁心烦、上火下寒、脚腿肿胀。艾草加花椒20粒,适用脚汗、脚臭、脚气、温疹。等等。

  而今,又是一年端午节。这飘荡了几千年的艾香,还是那样浓郁,那样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