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散文诗》教学教案

时间:2021-04-19 12:28:19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散文诗两首》教学教案

  一、文章简析

《散文诗两首》教学教案

  《金色花》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十四课《诗两首》中其中的一首诗,它是诗人泰戈尔创作的一篇优美的诗歌,其篇幅短小,意蕴丰富。由假象“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入文,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二、总体目标:培养学生感悟散文诗的能力。

  具体目标:1、培养吟诵诗歌的能力。(诗的情感、诗的语境、诗的意象无一不是读出来的,读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另一种形式;而且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也能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2、感悟世间至爱亲情。

  教学策略:引领学生一块去感悟诗歌。借助音乐、图片,通过朗读、理解、想象来逐步感悟。先感悟《金色花》的美,然后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感悟来学习《荷叶母亲》。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朗读、理解、感悟。

  2、引导学生寻找比较点,进行比较学习。

  三、诗歌的主要特点及审美特征决定了“感悟“是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

  唐代诗论家司空图说过:“辨于味而后可言诗”。“辨味”就是在形象感受的基础上,进入作品的特定情境,特定角色之中,去感受生活,体验情感————这就是要品尝语言的滋味,揣摩形象的意味。古人所说“披文、入情、讨源、受用”与此相同。这些提法其实都可以说成是“感悟”。

  1、强烈的抒情性,是诗歌的重要特征。诗歌的感情可以直接抒发,还可以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2、丰富的想象性,这是由诗歌形象的间接性决定的,它给人创造了无比广阔的思维空间。

  3、鲜明的音乐性,这主要表现在节奏和韵律两个方面。

  4、兼有散文自然、清新、飘逸的特点。

  四、对“感悟”的理解

  所谓“感悟”其实可以分为“感”和“悟”两个心理过程。“感”即“感触”“接触”。这个过程是以文本的细节局部为对象的。这个过程是过渡性的,引发性的,读者的心理流向即刻向“悟”的方向发展。所谓“悟”就是由表及里,见微知著。可以说“感”是“悟”的基础,“悟”是“感”的目的。两者虽然不能截然分开,却还是有区别的。一方面,“感”着眼于文本的组成部分,“悟”着眼于文本的整体;另一方面,“悟”比“感”具有更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感”强调的是审美客体,“悟”强调的是欣赏主体自身的认知和经验。

  五、学习资料

  1、【作家介绍】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小说家、戏剧家、散文家、社会活动家。他生长于一个文学艺术气氛极浓的家庭,从小受到较好熏陶。1878年留学英国伦敦大学,攻读法律,但致力于研究英国文学和西洋音乐。1924年曾来中国,并著书、撰文,表达对中国人人民的情谊。一生写有诗集五十多部,中长篇小说十二部,短篇小说百余篇,戏剧二十余种。主要作品有诗歌《暮歌》、《晨歌》、《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等。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在印度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但在辉煌的背后却是他不幸的一生。他在很小的时候失去了母亲,在他三十五岁前后,亲爱的妻子死了,一双可爱的儿女也都相继夭亡。这些不幸笼罩在他身上,却使他做出世界上最柔和甜美的爱的颂歌。他想通过歌声,把爱的光辉撒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首散文诗表现的其实是一种理想中的母子之爱,甜蜜、默契,欢乐而神奇,甚至带有一种宗教色彩。

  泰戈尔的想像多么的新奇而美妙,但没有人看了这首诗会想到20世纪初,也就是泰戈尔写这首诗歌的时候,是他个人最不幸的时候。1902年,他的妻子病逝。第二年,他的一对儿女相继夭亡,可是他仍然能写出如此充满童趣,充满母爱的文章。可见,他心中有多少的爱,对生命的爱,对孩子的爱,对自然的爱,对所有一切的爱,他是一个何其博爱的人啊!是爱支撑他写出伟大的关于爱的作品,爱的力量真的伟大,超越一切。

  2、【作家介绍】

  冰心,女,原名谢婉莹,1900年生,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文学家。1923年燕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同年去美国留学,获威尔斯女子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26年回国,曾在燕京大学、北平女子大学、清华大学等任教。1938年参加中国文艺家协会,系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第三届理事。1946年后,到日本东京大学任教。1951年回国后,历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全国人大一至五届代表,中国作协第五届名誉主席。1919年开始发表文章。1923年她的第一个诗集《繁星》出版,这是中国小诗最初之作,也是影响最大之作。著有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繁星》、《春水》;儿童文学集《小桔灯》等,此外还有一组关于妇女问题的小说,影响很大。她的著作收集在《冰心文集》6卷本里。

  3、【相关链接】——-泰戈尔与中国

  泰戈尔是中国人民的朋友。早在1881年,他就写了著名的论文《死亡的交易》,谴责英国对中国的毒药贸易。1916年,泰戈尔谴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他预言:“中国这种巨大的力量一旦能够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运行,那就是说掌握现代化科学,那时候,在世界上恐怕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拦阻他们向前迈进。”1924年,泰戈尔访问中国。1937年,他在自己创办的国际大学里开办了中国学院。

  4、冰心遥寄印度哲人泰戈尔

  泰戈尔!美丽庄严的泰戈尔!当我超过“无限之生”的一条界线——生——的时候,你也已经越过了这条界线,为人类放了无限的光明了。

  只是我竟不知道世界上有你——

  在去年秋风萧瑟,月明星稀的一个晚上,一本书无意中将你介绍给我,我读完了你的传略和诗文…心中不作别想,只深深的觉得澄澈——凄美。

  你的极端信仰——你的“宇宙和个人的'心灵中间有一大调和”的信仰;你的存蓄“天然的美感”,发挥“天然的美感”的诗词;都渗入我的脑海中,和我原来的“不能言说”的思想,一缕缕的合成琴弦,奏出缥缈神奇无调无声的音乐。

  泰戈尔!谢谢你以快美的诗情,救治我天赋的悲哀;谢谢你以超卓的哲理,慰籍我心灵的寂寞。

  这时我把笔深宵,追写了这篇赞叹感谢的文字,只不过倾吐我的心思,何尝求你知道!然而我们既在“梵”中合一了,我也写了,你也看见了。

  1920年8月30日夜

  5、泰戈尔对冰心的影响

  泰戈尔和冰心生活在两个不同的国度,年龄相差近40岁,泰戈尔出生于1861年,冰心出生于1900年。但是泰戈尔的《飞鸟集》对冰心的文学创作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没有看到《飞鸟集》之前,冰心初期的诗作只是平时随便记下的“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后来受到《飞鸟集》的影响,觉得自己那些三言两语的小杂感里也有着诗的因子,这才整理起来,而成为两本小诗集,这就是《繁星》、《春水》。《繁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本小诗集。这两本含蓄隽永,富于哲理的小诗集的出版,促使“五四”以来的新诗,进入了一个小诗流行的时代。

  冰心受泰戈尔的影响其实不是偶然的,有着必然的因素。两人都长在优裕而温暖的家庭里。泰戈尔说“我小的时候,得益最大的便是文学与艺术的空气弥漫于我的家庭”。冰心的母亲也是有文化的人,喜欢看书,冰心说:“我母亲是世界上最好的母亲中最好的一个”。幼年的冰心深受家庭的熏陶,五六岁便开始走进书的天地。泰戈尔哲学思想的核心是泛神论。“爱”又成为他解决一切纷争和实现理想的基本力量。冰心从小进入教会学校读书接受了“爱一切人”的基督教义,这与泰戈尔的“爱的哲学”是契合的。因此冰心很容易就接受了泰戈尔的哲学思想。把“歌颂母爱、歌颂童真、歌颂自然”,作为她早期诗歌散文创作的主题。《飞鸟集》是写儿童心理的小诗集。它写了儿童对母亲的爱,儿童眼里奇幻的世界。冰心由此得到启发。不仅从思想上,而且从艺术形式上,《繁星》、《春水》都可谓是中国版的《飞鸟集》。

  而惟独冰心最得泰戈尔思想和艺术的精髓,成了“最有名神形毕肖的泰戈尔的私淑弟子”(徐志摩《泰戈尔来华》)。

  6、印度佛教圣物——金色花:印度圣树,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译名亦作“瞻波伽”或“占博伽”。

  7、关于《罗摩衍那》:古代印度人不注意自己的历史,尤其不注意系统地记录自己的历史,而是以神话故事形式述说古代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或英雄人物事迹。《罗摩衍那》为印度叙事诗,相传系蚁垤所作。今传本形式约为公元二世纪间所形成。全书分为七卷,共二万四千颂,皆系叙述罗摩生平之作,《罗摩衍那》又叫《罗摩传》,是印度历史上最有名的两部史诗之一。印度教的神祗多如繁星,一些歌颂大众神的事迹仍深入民心。《罗摩衍那》和另外一部《摩诃婆罗多(Mahabarata)》就是代表。在印度不记录历史的中世纪,它甚至就是历史。这两部史诗之恢弘磅礴,足堪和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比美。这些传说,往往和宗教联系在一起,至今仍在印度人民中广为流传,成为他们思想行为、道德观念的准则和生活的楷模。

  8、关于文中的祷告:在宗教盛行的印度,绝大部分印度人笃信宗教。印度人认为,信仰宗教是天经地义的,不信仰宗教倒是不可思议的,所以宗教在印度的政治和文化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大部分的印度家庭都设有祭坛或祷告室。祷告就是人与上帝倾谈,读圣经是聆听上帝对人说话。许多人把祷告比喻作属灵的呼吸,圣经则是属灵的粮食,这两项都是灵命中必不可缺少的要素。

  9、意象————-诗歌的意象是诗歌中借以表现思想感情的物象,可以是一种事物,也可以是几种事物一同来表现感情.都叫做意象.。

  意境——-所谓“意境”,就是作者在诗歌与散文中,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同时也包括作者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中国古诗词意境的特点:①虚实相生②情景交融

  中国古代诗词情景交融的方式:

  ①触景生情(先景后情)②寓情于景

  ③缘情造景(先情后景)④借景抒情

  ①触景生情,情由景生。②缘情造景,景由情生

  ③景语情语,情景交融。④景略情在,直抒胸怀。

  六、教学过程

  (一)用饱含感情的语句导入(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而入情。”)

  1、20世纪初期的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政治上遭受压迫,经济上受到剥削,使这个古老国家的人民陷入贫穷、愚昧之中。为了唤醒这个沉睡的巨人,两位伟人应运而生了。一位是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圣雄”甘地,另外一位就是印度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文化巨匠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在人们的印象中,泰戈尔是以伟大的“歌手与哲人”的双重身份出现的。他的作品本世纪初就已开始与中国读者见面,对中国现代作家如冰心、郑振铎、郭沫若、徐志摩等人的早期创作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几十年来,泰戈尔一直是我国读者最喜爱的外国作家之一。今天,就让我们共同领略泰戈尔诗歌的艺术魅力。

  2、同学们: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也读不完、写不完的,那就是母爱!

  母爱就象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

  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

  母爱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

  母爱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这个世界上,我们什么都可以忘记,但不能忘记母亲给予我们的一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通过泰戈尔的诗歌来感受着伟大的母爱吧。

  3、用歌曲《妈妈的吻》导入,让歌中深挚的倾诉拨动学生的心弦。

  这是流行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一首歌曲,历经20年淘洗,唱在今天,仍是分外动人,恐怕就是因为它表现了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更唱出了儿女对母亲的深挚的倾诉。这种情感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这种情感也不会有地域的界限,这是人类共同歌咏的永恒主题。

  有人曾用饱蘸童心之笔,尽情描绘了这种情感,抒写了一首首纯真诗篇,这个便是泰戈尔。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让我们期待一次美的洗礼!

  4、(播放歌曲《鲁冰花》导入新课)大家知道这首歌曲的歌名吗?谁能说说这首歌曲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学生回答。(教师导入)是啊!母爱是人类情感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母子之情是全人类的共同情感,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表达母亲和子女之间亲密情感的散文诗——《金色花》。

  (二)朗读感悟——从整体上把握诗歌所表达的主要内容与感情。

  叶圣陶先生说:“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这是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

  朗读,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学的,又是审美的。朗读中要做到:

  (1)循序渐进。朗读诗歌时,要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情入境,使学生朗读真正做到流畅自如,感情丰富。因此,在朗读教学中绝不可急于求成,应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2)把握基调。一篇诗歌反映的总的感情倾向即感情基调,朗读一篇诗歌的主要语调就是朗读基调。要朗读好一篇诗歌,领会中心,首先就要把握好基调。所以开始阶段,老师要指导学生朗读,把握诗歌大意及朗读基调,为理解诗歌作基础。

  (3)体验情感。在理解诗歌时,要注意讲解和朗读的有机结合,让学生用情的读,深入的理解。感受、体会其节奏和音韵的优美,体验其思想和艺术、情感的魅力,增强诗歌语感。

  (4)教学中可以采用集体读,分组读,男女声轮读的方法,读出诗的气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