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承好家风的散文
施爱、包容、孝顺是祖辈留给我们这一代人的家风。就是这样的家风,祖父留给了父亲,父亲留给了我们,我们又传给了孩子,孩子又把家风传承,发扬光大。就是这样的家风,营造了我们家的和谐之美!现在,我就向大家讲一讲我们家风传承的故事。
我家是一个祖孙三代7口之家,虽然不居住于一所,但彼此之间却相互挂念,相互鼓励,相互扶持。
在儿女心目中,爸爸妈妈是施爱、包容、孝顺的典范。我生长在最困难时期,那时吃不饱肚子是常有的事,可父母为了让我们吃饱肚子,把仅有的玉米粥让我们喝,他们只吃些野菜充饥。冬天上学,父母怕我们冻坏手脚,熬夜伴着煤油灯纺羊毛绒、给我们织羊毛线手套、袜子,我们感到了温暖,体会到了父母的爱。可是,父母却舍不得穿。爸爸为了给我们筹集学费,扛着土豆往返到30多里的集市去卖,可是,天不作美,下起了大雨,父亲不但没有卖掉土豆,而且浇了个透心凉。
一路上,我看到雨点打在父亲肩膀的帆布袋子上,渗到帆布口袋里,润湿了土豆,继而蔓延到父亲的肩上、背上,后又流遍到父亲的全身,甚至浸入父亲的心里。我看到父亲的鞋子,由湿透到像个泥榔头最后从鞋里往外溢水,走起路来发出“吱吱”作响的声音。父亲义无反顾的.艰难前行---用土豆换钱,交学费,供我们读书,将来做有用之人,这就是父母亲在那个年代给我们最真实的爱!父母养育我们10个孩子,姐妹六人,兄弟四人。孩子多了,打闹现象不可避免,他们经常教育我们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多找自己的缺点。我们犯了错,他们不是厉声训斥,而是和风细雨的说教。
父母孝顺祖父母营子里人人皆知。他们给晚年卧床的祖父母梳头洗脸,洗衣服、晒被子,改善生活,吃小灶,粗粮精做,十里八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孝顺,在父母的身上入骨入髓。
好家风都是一代感染一代人,父母的所作所为我和爱人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们的女儿、女婿都是一级残疾人,他们的痛苦,也揪着我们全家的心。我和爱人把爱大都倾注在他们身上。为他们解决治病的经济来源,解决住房问题,筹资搞养殖业等,他们的孩子从出生到读书一切生活开支都由我们负担。尽量用我们的爱弥补他们的缺失。对待儿子儿媳也是这样。我们对孩子学会包容,经常教育孩子,做人老实,办实在事,处理事情要换位思考。正因这样,我们家儿女之间,婆媳之间,邻里之间从未闹过矛盾,情感其乐融融!
孝顺是我们家的传家宝,我的爱人孝顺老人被传为佳话。把婆婆当做自己的老妈对待,嘘寒问暖,样样做得到。对待公公更是体贴入微。我父亲晚年患了半身不遂的病,爱人定时定点给父亲翻身、擦洗身体,还经常背出来晒太阳。至今我还记得,爱人为了给我父母调养身体,一天三顿饭从不重复,调着花样做,正餐之余什么时间吃什么水果爱人都为老人做好计划,致使二老临终时,嘴里不是叫着我们这些儿女的名字,而是叫着我爱人的名字。
由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熏陶,我们的良好家风在女儿女婿、儿子儿媳这辈得到了传承和发扬。为人诚实,乐于助人,尊老爱幼已成为孩子们的做人基础。撇开社会大家不说,就说我们的小家吧,孩子们给予我们的爱是非常细腻的:一个问候,提醒父母注意身体,按时吃饭,有病多看医生,体现孩子心中有父母;一次回家,带回家的尽是对父母的亲情的爱,一副拐杖,一张挠痒耙,一件薄衬衫,一双软毛袜,带回来的尽是对父母的体贴;坐在一起,依偎在我们身边,问东问西,问亲戚问好友,拉我们走出房间晒太阳,让我们心中暖意满满;我和爱人患病,儿媳跑前跑后陪伴检查、没日没夜的陪护,我和爱人心中满是欣慰。儿子儿媳也十分包容姐姐,几年来,我们为女儿的付出,儿子儿媳,不争、不计较,豪无怨言。
家风正则民风纯,家风正则政风清,家风正则社风好。我们要把爸爸妈妈留下来的好家我永远传承和发扬,让它在平凡朴实的生活中代代相传、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