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定调散文

时间:2021-04-18 12:23:07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定调散文精选

  喜欢听民族乐器演奏。乐曲牵动人的情绪,或哀婉,或恬淡,或雄浑壮阔,让心潮起起伏伏。

定调散文精选

  乐曲有生命、有精神、有呼吸、有脉动。对我而言,每支曲子都是动人的篇章。

  “人生大舞台,舞台小人生。”我常会不由自主地拿乐器与人相比。人如果能像乐器一样,做事之前定准调子,人生的表演是不是也会如器乐演奏一样十分精彩呢?

  然而,人毕竟不是乐器,做人定准调子肯定比乐器演奏难。

  拿“二胡”说吧,就那么两根弦,拉出来的音千娇百媚,悲情让人落泪,振奋让人欢跳。它展现的程度在于两根弦及蛇皮松与紧的分寸中,阴晴雨雪都会对其产生影响。二胡尚且如此,人又何堪!

  古筝比二胡难多了。一根又一根的弦,排在上面,每一根的长度松紧,来不得半点儿马虎。一旦演奏起来,便不是一条小溪弯弯曲曲地流淌,而如铺天盖地的风雨雷电,可以把你推到一个抽象的角落去做具体的想象。《十面埋伏》曲子里,可以体会到马蹄骤,雨滴急,云色黑,火也在惨淡地红着。二胡比得了吗?要奏出那样的.曲子,有点为难,因为先天不具备那样的条件。生就是二胡,就不必做古筝的梦!

  做梦谁也挡不了。谁敢说古筝没有羡慕过笛子?看到牧童坐在牛背上吹笛,那亮丽、欢快、跳跃的音符;那乡村的清风,那皎洁的月色,那凄冷的诗意,不由得体会出“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的意境了。古筝不由得感叹,要是能被牧童演奏一番多好!牧童自顾吹他的笛,绝不会把古筝搬上牛背。条件不允许么。

  用竹管做成、用嘴吹奏的,还有笙。笙以韵取胜,不亮丽,不喑哑,听起来有点清冷,韵味十足。南唐后主的“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滚轻尘,忙煞看花人”,那管弦中的“管”,想必就是一阵阵的笙歌。只有笙的韵才会一下子布满江面,如果是笛声,直线似的在江面上飞,就不对路了。各是各的道啊!

  乡下人喜欢的乐器是唢呐,人们管它叫“响器”,红白事场面都离不开。它可以高兴,可以悲伤,性格变化无常,全要看什么场面。丧葬场面,唢呐声声,如泣如诉,吹得死去活来,气噎咽喉;喜庆场面,欢快跳跃,一惊一乍,青春得意。元宵节的唢呐比赛,吹奏者实在了得,那么长的一口气,好像是一条线,拉长了又拉长,看着它要断了,却分明又没断。听众使劲鼓掌,怂恿吹下去再吹下去,吹得闭过气去才称心。但他终于缓过劲儿来,线没断,好似绾出一串疙瘩,急促地声声高亢,如鞭炮炸响。这情景,别的乐器均无能为力。

  形形色色的乐器,调有高低,音色各异,演奏出变化有致、金声玉振、清心悦耳、余音缭绕、荡气回肠的乐曲。乐器,入了岁月,适合生存,有了活生生的生命。

  做人,可就难了。难就难在定准调子。

  做人低调,是一种人生境界,一种姿态,一种风度,一种修炼。谨慎不张扬,奉行中庸之道,知足常乐,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做事高调,是一种责任,一种气魄。学会自己鼓励自己,就算不能成功,也不至沦为失败者。

  道理易明,行事却难。人生无法像乐器一样,定好调子再演奏。人生有太多不确定因素,历史环境多变,天灾人祸突发,自己无法掌控,导致人生大舞台上的表演跌宕起伏、失意频频、败笔难免。

  想定准做人的调子,定来定去,拿捏不准,总觉得自己不在调子上,不靠谱。

  没有高音,不要去唱美声;五音不全,不要亮嗓丢丑。是二胡不必充当三弦;是庸人就得安于现状。认清自己,顺其自然,着不着调,靠不靠谱,只能走着说着,改正着,修复着,直到曲终人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