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情系长虫山散文

时间:2021-04-14 16:56:14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情系长虫山散文

  古人曰:长虫者,大蟒也;大蟒者,神龙也。长虫山——神话中的龙山。

情系长虫山散文

  昆明一带的长虫山,位于北市区玄武之地。山下的虚宁寺,是从小尼姑庵发展到香火旺盛,规模宏大的佛教寺庙,正是受了长虫山龙脉风水的庇荫。

  我家住在长虫山下,晴天开窗,连绵不断的长虫山便如龙般地浮现眼前;雨天远望雾蒙蒙的一片,犹如龙隐雾中一样,不由得生发出神往探秘的念头,苦于找不到上山的路径。此念耿耿于怀,久久挥之不去。

  立秋后的一天,忽有熟悉地形的友人,约我登长虫山,自当欣然同往。

  这一带的长虫山,虽然延绵数十里,却不是任何地方有路可上。只有登过的人,才能找到唯一上山的羊肠小道。即使找到这样的小道,攀登起来也十分艰难。何况无路之处,更是想都别想!

  我们沿着小道,在山下的树林中盘旋而上。陡坡大约在四五十度,走一截就会气喘吁吁。

  到了半山腰,沿着小道穿梭于乱坟岗中,甚觉阴森恐怖。友人提醒:别看坟墓,就当没那回事。

  我问为什么?他富有禅理地说:不看心就不动,心不动时,人神鬼怪无法入侵;心一动,心随景动,疑心生暗鬼,会招来不测。就像面对狂吠的狗,你不动,它不敢上前;你一动,它就狂吠不止;你一跑,它就紧追不放,甚至扑上来咬你。

  我觉得很有道理,只有默默地跟在友人身后向上登去,不敢再看一眼。

  半山腰的坡度越来越陡,除了气喘吁吁,便是大汗淋淋。

  穿过乱坟冈,进入山顶最后一段,在乱石之中盘旋而上,坡度几乎成了绝壁,必须攀着路边的石棱,在石缝中寻找支点,贴着坡面,手脚并用地往上爬。汗如雨下,咸咸的汗水的侵入眼中,扎得眼睛都睁不开,只有时不时地停下来擦汗,调息。

  快到山顶,回头看时,整个海拔大约2000米,分为三个层次:山下是树林,行走其间气喘吁吁;山半腰是乱坟岗,登得大汗淋淋;山顶是乱石冈,爬得汗如雨淋。

  乱石岗长不了大树,遍山只有野草灌木。野草中分布着很多野花,以野百合花最多,有洁白的、淡黄的、橘红的、大红的、紫红的;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已经开放、有的盛开到花瓣向后翻卷。那些花在碧绿的野草和清爽的山风中摇来摆去,形成了一幅鲜活的画面。

  遍山的石头,有的如人站立,伟岸挺拔;有的如虎匍匐,意欲搏击;有的如猪蹲卧,憨态可掬。要是给所有石头,恰如其分地取上名,该多么生动,多么有趣啊!只是石头多得数都数不清,便有人统称为小石林。我们边走边看,登上了山顶。

  一上山顶,就有个观景台,这是长虫山风景区的起点象征,站在上面,迎着山风,瞭望着山路蜿蜒盘旋;仰望着明朗的蓝天白云;俯瞰着昆明城的全景,感到无与伦比的豪爽、痛快、惬意。

  我用长焦距,在小石林中扫描,忽然发现一个奇怪的镜头,在一座灰黑色的石峰下,出现一个白色的石块,形成了黑白鲜明的对比。细看之下,白色石块像只北极熊,正靠在后面的石峰上向人们致敬,活脱脱的一具北极熊化石!我感叹道:大自然啊,无奇不有!

  更奇特的是:一般山上,石头颜色基本一致,而这里却大不相同,虽然以灰黑色为主调,却间或出现一点,一片的白色石峰、石块,不知是何原因。

  山顶上有观景小道和消防大道。为了多看一些景色,我们顺着小道而行。走了一截,进入一段四五百米的石沟,沟壁由石峰、石块混然天成,没有一丝人工痕迹。沟沿上有的地方一人高,有的地方半人高,起伏蜿蜒,与行走在人工石沟的感觉大不相同,仿佛进入了原始部落的沟槽。

  这一段是山梁的最高处。出得石沟,居高临下,看到一个万丈悬崖,边上用汉白玉砌了一个观景台,与山上其它木制观景台相比,别具一格,非常壮观。

  再往下看,坡体上的乱石冈犹如断垣残壁,正中有一条规则的,断断续续的,由石片组成的小路,即使原始人也不会在这树都不长,水都没有的地方生存。倒像是外星人曾经在此居住过,却被遗弃了数万年一般的场景。我忽然联想到:先前穿越的天然石沟,难道是外星人用来作为御敌的掩体?

  我们来到第二个观景台,休息了一下,用过午餐,继续沿着小道向前走。快到第三个观景台时,看到几个大大小小的天坑。小的能够见底,大的黑洞洞的,深不可测。可惜没带绳索,否则便可下去探索一番。我怀疑那是龙的最好藏身之处。

  由天坑想到满山颜色不同的石头,或许与宇宙运动有某种联系:灰黑色的,可能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白色的,可能是星体坠落形成的陨石。

  长虫山顶——龙的脊背,居然会出现天坑、陨石、天然石沟、断垣遗址这么多奇观,看来此山的神奇非同一般!

  如此想着,来到第四个观景台。友人告诉我:长虫山生态公园早已开发,你看那些木制观景台,都快腐烂了。即使风景最好的这一段,到现在都没有完工。我们马上就要下山了,再往前走,很难找到下山的路,也没什么景点可看。从这里下去,半山腰还有一个景点,叫红云生态公园。因为交通不便,要爬五公里山路才能到达,所以藏在深山无人识。那里山高林密,云蒸雾霭,日出时很容易形成红云现象,故称红云生态公园。

  我问:到了那里,下到公路,还要走5公里的山路吗?

  友人说:是,你就跟在我的后面慢慢走吧!

  下山时,树木越来越多,到了红云生态公园,那里树林茂密。树木多处,形成雾霭是很有可能的,可见友人所说的红云现象不虚。

  公园不大,却很有特色。主体工程,是人工按照石林模样仿制的一组群峰,上端有个亭子,我们在那里小息一会,就沿着群峰中的石阶下到底部。

  底部是个广场,分为两层。上层供人观摩群峰 。右面有一幅昆明市的主要景点壁画。古铜色的壁画上,布有西山龙门、滇池、大观楼、双塔、近日楼等等。

  下层是供人休息的场所,左半边地面上是一个硕大的象棋盘,上有很多巨大的,像鼓墩似的石制象棋,布成了一个难解的棋局。那么巨大的棋子,即使武林高手也休想搬动,倒可供游人当石凳栖息,一个棋子上起码可以坐四个人。看过棋局,抬头看上方的石峰,刻有红云生态公园六个十分醒目的鲜红大字。

  景点看完,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趋地往回走。大概走了一半,看到长虫山生态公园施工队,在驻地巨大堡坎的斜坡上,用绿化绣出了北走蜿蜒的字体。这4个大字,取自于大观楼长联之中,这时我才明白,原来是指长虫山的气势,确实是画龙点睛之笔。

  令我担忧的是,如果长虫山生态公园建成,游玩的人必然更多,森林防火怎么办?到了枯水季节,总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封山禁游吧?哪生态公园建了有何意义?如果全面开放,一旦游人用火,引发森林火灾,长虫山的美景将毁于一旦。

  我杞人忧天地走完了下山的5公里,乘公交回到家中,累得两天都不想动,但心里还是情系着长虫山上,那些美好奇特的景点。待我恢复后,一定还要前往探奇,特别是天坑中,究竟是不是龙的栖息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