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学书路温故而知新散文
我学书几十年,虽然也多次参加过全国及省级的书法大展并获奖,但总觉得还有很多欠缺。现回想几十年默默无闻并甘于寂寞的寒窗学书之路,不管水平如何,也该给自己一次梳理和总结。
张旭光对书法创作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大胆的尝试,他提出的“到位”和“味道”的创作理念使我的创作及临摹活动有了基准底线———“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到位”和“味道”这四个字看似简单,做则甚难,当代书家在进行创作时顾此失彼而内心充满矛盾的现象层出不穷。我作为张旭光老师的入室弟子实在惭愧,只知道“入室”而没悟出“到位”和“味道”的创作真谛,常常意违势屈,情怠手懒,但却偏偏很执著地去追求“到位”和“味道”的真实内涵,而且以此作为自己书法创作的`基准底线。无论是写大字榜书或蝇头小楷,还是写唐人狂草或妍媚晋唐小草;无论是篆隶甲骨金文,还是篆刻、山水写意,乃至人生哲理,我都会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被“到位”和“味道”的内涵所左右。
在我40岁时由西泠印社出版的第一本作品小集中,选登的几十件作品可谓是我学书几十年的真实写照。我性喜静,意清幽,就像爱魏晋经典法帖而不喜欢明清性情流淌的自我表现,重视书法传统根基而鄙视空中楼阁,爱信手拈来并富有法度的自然线条而不喜欢教条化的“拿来主义”,更不喜欢生搬硬凑、毫无意韵的机械模式。多年以来受张老师的影响,我追求颜体的宽博和质朴奔放,体态恣肆、狂而不野。这些倾向跟我的性格有关,也许跟我的人生一波三折、颠沛沉浮、心碎后再复生的人生阅历也息息相关。古人云:“字如其人”,所以在追求“到位”和“味道”的基础上,“线条的纯厚”是我书法创作的重要理念,并借鉴《苏轼书法全集》及从长达四年的对苏字日夜临摹中吸收了不少营养。追求豪放、无拘无束意境的想法也常在大脑中回旋,所以我对《淳化阁帖》及魏晋唐代碑帖等情有独钟,既追求细腻又崇尚粗犷高古,往往在细腻和粗犷的相对矛盾中逡巡,在似与不似之间心旷神怡。
这本小集中的作品可以代表我40岁之前的书法水平,风格并未形成,与其说在写心倒不如说在写意。唐孙过庭《书谱》曰:“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故这些作品并不能代表我书风的定格,只能说是我书风的形成趋势并暂告一段落。我在创作时对材料的选择毫不在意,因此在形式塑造方面非常欠缺,也许太注重书法的本源而忽视形式的重要性,随意性太强而导致作品如漂移的板块。
质直者劲挺不遒,刚狠者又倔强无润,矜敛者弊于拘束,脱逸者失于规矩,温柔者伤于软缓,躁勇者过于剽迫,狐疑者溺于滞涩,轻琐者染于俗吏,故书法创作之难难于上青天。
反思以往学书之路,蓦然发现自己诸多不足,书法之路漫长,“吾将上下而求索”。
【漫漫学书路温故而知新散文】相关文章:
路漫漫的散文12-07
漫漫学琴路08-27
漫漫学琴路06-06
路漫漫思也漫漫散文06-20
漫漫哈佛路散文06-23
雨路漫漫散文12-28
情浓浓,路漫漫散文12-07
漫漫学琴路小学作文02-03
路漫漫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