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品茗乱语散文

时间:2021-04-13 16:38:45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品茗乱语散文

  品茗乱语

品茗乱语散文

  茶不言,万千尽在其间……

  一杯在手,或浓绿或淡褐;宜清淡宜厚重;也甜醇也甘苦,尽在一念之间。

  茶如禅。禅不言茶亦无言,一冲一洗之间,那叶片缓缓舒展,翻卷随波,全然不作丝毫抵抗。

  茶不若水。水太清也太深奥,深奥如得道高僧。我不是高僧我不识水,我喜品茶。

  茶不若咖啡。咖啡太浓,且如今咖啡都速溶。杯茶在手,那茶色慢慢浸透出来渗入水中,轻吸一口意存口鼻;深吸一口直透肺腑,那如咖啡般轻浮。

  茶不若茶,茶若人生……

  将人生浸入杯中,那委曲那艰辛一一展开,一如那展开的叶片;那酸甜那苦辣一一浸出,也如那渗出的茶味。茶亦茶茶不亦茶。茶亦茶,那叶片翻卷随波全然不作丝毫抵抗;全然不能作丝毫抵抗;全然不会作丝毫抵抗,茶不亦茶,每一杯尽有每一杯的味,那味全凭你自己去品。

  茶如禅,如禅般不语,万千尽在这不语之间。

  开阔茶意,在于调心

  买了新壶,比原先盈手一握的紫砂壶略大些。

  放茶的时候,心下有些犹豫,茶量肯定要比平时一茶匙多一些,可是应该多多少呢?

  大概估摸了一下,多放了半匙。

  水煮好了。照例,冲杯,洗茶,热壶身,舍掉第一泡。然而茶却有些苦了。

  有些浓,怎么办呢?

  茶友说,两个办法,一是让水在壶中停留的时间再短些,一是把茶舀出来些,待喝第二道时,与新茶一起再泡。

  嗯,是了。茶放多了,我们泡茶的方法就要变。这是对策。

  喝茶的对策很多。

  没有哪一泡茶能够重现前一泡茶的滋味。

  冲泡的时间有长短,冲泡的人有更换,茶具、茶量和水的冷热都随时在发生变化,那么,这一颗茶心,也要应时、应机地来体现对策。

  对策,是让我们遵循茶礼和茶规之外的一种灵活应变。

  一定之规,是必要的。它帮助我们不离茶道太远。但在死规矩之下,错漏和偏差难免造成不同的情境,这个时候,懂得进退,懂得调整,就是茶人的智慧。

  也见过喝茶喝得生了气的人。每时每分都遗憾着此境的偏离,回味着曾经的完美。有人说,曾经沧海难为水,再要找回那一泡的甘醇,多年而不可得。

  我理解用情深,难舍当初的茶癖。但却要劝慰这情深的人,因着这茶的千姿百态,培养出开阔的茶心来。

  人曾遇见最好的茶味,自当珍惜。

  不过,如果因此成了执著,苛责后来者的平淡与浓酽,甚至为此伤心伤神,那珍爱就成了利刃。

  茶味如同人生的风景,随着境界的变迁而潜移默化。

  风景里,有攀越高峰时的艰辛,就有登高望远时的陶醉,更有高峰不再,下山路的寥落。

  能够欣赏美景的眼睛,也应该看惯平实的闪失。对美景珍惜,对平实接纳,对闪失宽容,就是我们的茶心。

  前些日子看见报道说,一位老艺术家一生爱惜羽毛,年事已高时曾被某演艺单位请去演出,结果本来给他休息用的房间,由于主办方的唯利是图,让给了正走红的毛头小子。老艺术家受到冷遇,回到家大病一场。

  这则消息让我十分感慨。毋庸置疑,主办方做错了。不管换作谁,都不可能对这种势利的对待心平气和。但是,如果为此气病了,伤害的却是自己。很多时候,并不能让所有人、所有事,所有时势都能顺应我们理解的道德、礼仪和教养。总会有不如意的事情,来令我们的心产生波动。

  产生波动没关系,记得要调整,要有内求自心平衡的对策。

  有句老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见尽如人意,并非生活常态。修行人修的是心宽,他们把这句话引申成:常想一二,少看八九。凡事看好处,看如意的部分,知足感恩,心地自然会锤炼得坚忍而宽阔。

  环境和他人的改善,是我们期待的。但如果他们尚未改善,我们也不能自伤。

  我能想见爱惜羽毛的人曾有的辉煌,对那辉煌有多留恋,对冷清的现境就有多不适应。

  不适应的人很多。成功未来时,不适应艰难,不适应同样起点的人已经尝到了美好滋味;成功到来时,不适应高处不胜寒,担忧每况愈下;成功过去时,那成功本身和后来人都成了劲敌。人一辈子,遇到的山,并非外在的.那座山峰,而是内心里随时打翻的五味瓶。

  不是有许多不能自解的人,活着活着,就活伤了吗?

  喝茶,尚有诸多对策,来让这颗动荡不安的心开阔。

  走人生路,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父母给我们的教育,多少年来都是说,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奋斗。但我们看到了,奋斗不出成绩的人不平衡,奋斗出成绩的人也不平衡。不安,心有患,患得又患失,人人无解。

  懂得了喝茶,要调整茶心,也应该知道,那教诲该好好地改一下:

  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奋斗,是调整。

  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过激,不当真,不生气,不钻牛角尖,不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随时宽容,随时豁达,随时转换角色,随时海阔天空。

  记得《四十二章经》里曾有一个章节,讲一个沙门夜诵《迦叶佛遗教经》,声音悲切紧张,产生了退意。佛陀就问他未出家前爱做什么事情,他回答说,爱弹琴。佛陀就问他,弦如果松会怎样?如果紧又会怎样?沙门回答,琴弦太松,曲不成调,如果太紧,弦断声绝。佛陀又问他,那么,“急缓得中如何?”沙门明白了:松紧适中的话,声音协调。佛陀因此开示说,学道的人也是这样,如果这颗心调适得当,道可得。

  茶味的浓淡,如同明镜,可以照见我们心态的起伏,帮助我们了解什么是安心的方法。

  老者去矣,来者芸芸。若能解得茶意,调心于安适,浓茶淡茶,杯杯香醇;通透人生,处处美景。

【品茗乱语散文】相关文章:

乱乱语短文散文04-29

乱语的散文12-31

品茗随笔散文02-07

品茗札记散文12-31

品茗心情散文05-29

临轩品茗散文06-22

散文《寂静的夜》品茗06-01

乱语纷飞散文06-05

品茗紫竹院散文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