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身影散文
一个宁静的山村,几间老旧的瓦屋,这里是一群儿女永远的精神家园。
父母健在的时候,这里充满了生机。屋里屋外闪动着两位老人忙碌的身影。鸡成群,猪满圈;果木繁茂,蔬菜葱茏。一派欣欣向荣。
父亲是个讷于言而敏于行的人。他很有生活品味,尤其爱整洁。小巷门外有一条檐沟,又狭窄又不平,很难清理。父亲经常用锄头刨去里面的落叶淤泥,又用扫帚仔细打扫,弄得像屋里的地面一样干净。小巷门口石壁下有一小块空地,父亲把它修得平平整整的,让家人冬天在这里晒太阳,夏天在这里乘凉。他做这些事的时候虽然累得直不起腰,可是脸上总是挂着舒心的笑容。
父亲知足常乐。他很爱酒,可是不贪杯,每次喝一两。不管喝什么酒,他总会咂着嘴笑眯眯地说:“该酒好质量!”孩子们孝敬他的好酒,他舍不得独自享用,一定要等到家人团聚的时候与大家共享。他喝了酒心情特别好,话也比平时多了。兴致高的时候还吟诗作对呢!父亲识字不多,可是崇尚文化。有一次父亲问我:“好多人用‘英’这个字做名字,这是什么原因啊?”态度虚心得像个小学生。我说:“男的叫英是勇敢,女的叫英是美丽。”其实我也说不清。可是父亲听了很满意,恍然大悟似的说:“啊,原来是这样。”阿锋考上大学的时候,父亲很高兴,拟了一副对联。可惜我现在只记得下联的一半“时来烂铁变黄金”了。父亲拟对联从来不动笔,而是打好腹稿之后一个字一个字念出来,让大家品评。我们听了都说好,老人家很有成就感。
父亲的胸怀是坦荡的,对儿女有足够的宽容和体谅。虽然儿女成家之后各自忙于生计,对老人的照顾是有限的,可是父亲并不介意,总是说自己福气好。有一次,我的一位同事问他:“儿媳对你好吗?”父亲回答:“好!好!我三个儿媳妇都好!”
母亲跟父亲一样,也是一个很爱子女的人。每一个儿女都是她的心头肉。儿媳和女婿也不例外。
家里有好吃的东西母亲总是留着等儿女们回来。有一个周末,大姐夫从外地回来,母亲高高兴兴地从楼上找出绿豆啦,花生啦,线粉啦,腊瘦肉啦,做好吃的饭菜招待他。母亲一边忙碌着一边说:“阿榜难得回来一次。这些东西都是他喜欢吃的。”其他的儿女回来,她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母亲很珍惜荣誉,特别是儿女们的荣誉。她经常对我说:“莫看佛保小时候不喜欢说话,他会读书,还上了跃进班。”在母亲看来,上跃进班是莫大的光荣。她为儿子感到骄傲。
儿女们的客人来了,母亲总是热情接待。有一次,我娘家那边几位同事来看我,母亲做了一桌又丰盛又可口的饭菜招待他们。我现在还记得其中除了腊肉鸡蛋干笋炸豆腐之类农家最好的待客菜之外,还有一盘又香又脆的炸虾片。那年头家里生活是拮据的,母亲为了给儿女们争气,总是千方百计把客人款待得体体面面。
我32岁那年参加教师录用考试,母亲为我捏着一把汗。结果出来之后,母亲对我说:“佛保说,这次参加考试的多数书比你读得多,又年轻,只怕你没指望。你到底还是考上了。”语气里有庆幸,有赞赏,更有自豪。
那年冬天我和大嫂一起动手给老人缝制了两条棉裤。裤腿做得过肥,有点难看。可是老人满意得不得了,说宽宽大大穿着舒服。母亲逢人就说:“这是我细花跟书敏替我连的。”
听远谋说,在他们兄弟姐妹还是孩子的时候,父母亲曾经蒙受过一次不白之冤。如果这个冤案不推翻的话,对这个家庭的`打击将是惨重的,经济上的处罚不说,更糟糕的是名誉扫地,一家人将从此抬不起头。事情发生后,母亲一个人不声不响走出家门,步行几十里路到县城,向有关部门请求帮助。有关部门通过调查取证,很快为父母洗雪了冤枉。母亲没有上过学,却能够在紧要关头镇定勇敢地采取正当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就凭这一点,母亲就算得上是女性中的佼佼者。
家里有慈爱的父母,儿女们对家格外依恋。到了节假日,在外面工作的儿女陆续回来。如果是在冬天,夜里,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父亲抱着孙儿坐在木桶做的座位上,闭着眼睛,微笑地听大家讲从外面带回来的新闻。母亲一面开心地听大家说话,一面不停地往火炉里添木柴,忙着做晚餐啦,烧热水啦。母亲的四寸金莲时常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可是脚步轻得几乎没有声响,好像是怕惊动了家人,破坏了屋子里的和谐气氛似的。昏暗的煤油灯下,暖暖的炉火旁,笼罩着浓浓的亲情。
无论什么时候想起这些往事,心头总是充满温馨,充满眷恋。
两位老人早已远去,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怀念。
【远去的身影散文】相关文章:
远去的身影的散文01-07
远去的是自己的身影散文04-23
远去的身影随笔散文12-11
远去的身影07-10
远去的身影07-10
那远去的身影_950字01-21
雨声远去,我亦远去散文04-01
远去的风景散文06-20
远去的回忆散文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