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散文鉴赏技巧

时间:2021-04-13 09:45:44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散文鉴赏技巧三篇

  散文鉴赏技巧篇一:散文阅读技巧

散文鉴赏技巧三篇

  中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和答题技巧

  一、分类(根据对象及内容分为三类):

  1、记叙性的散文——写人叙事类。《背影》

  ①写人的散文:描写人的某种精神面貌,通过他

  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世来达到显示性格的目的,进一步对要写的这个人的行为品质进行评价,然后表明作者对某种精神的评价,对人的某种精神的评价,或赞美,或否定。

  ②叙事的散文:记事的目的是写人,写人的目的是突出人的性格,写人的性格的目的是展示人的精神,表明对这种精神面貌的态度,或赞美,或否定。

  2、描写性的散文——写景状物类,即抒情性散文。

  ①写景类的散文(情景交融的、借景抒情):一般先作情绪上的铺垫,暗示文眼——写景状物,突出特点——景物特点与人的心情相合,使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回扣主题,表达作者的好恶、希望、追求。《白杨礼赞》

  ②状物类的散文(托物言志的、以物喻人):写景状物,突出特点——景物的特点与人的性格的某一方面有相似点,从而使所写对象具有了象征意义,即具备了人才有的精神面貌——进一步评价这种人类才具备的精神内容——突出主题,回扣中心,表达作者的好恶、希望、追求。

  3、议论性的散文——哲理性散文(初中不作要求)。

  二、散文的特点:形散神聚

  形散:

  神聚:

  三、散文总体的解题技巧:

  各小题的答题技巧:

  一: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1.标题的含义:

  (1)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在文中的含义;

  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标题如果是比喻性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我们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或象征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

  (2)标题的作用方法总结:

  情节上:点明中心事件(关键人、物);成为全文的线索,文章的情节(主要情节)都围绕此展开;

  人物上:突出主要人物的形象或品质;

  主题上:揭示(暗示)主旨、表达作者的感情

  表达上:运用修辞,形象而又有诗意,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复活》题目含义:一指蜥蜴复活;二指我被蜥蜴顽强的生命力打动,最终对生活充满希望。

  《背影》题目作用:(1)“背影”是全文的叙事线索;(2)“背影”是父亲形象特征(表明写作对象);(3)全文的中心事件(4)表达出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以及父亲对作者深沉的爱(透露情感主旨)。

  二:词语、句子、语段的作用

  1.词语的表达作用答题套路:生动表现人物或事物的特点;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情状,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或性格。

  (1)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在一层滚圆的绿叶下边,闪出三朵小花。

  “闪”字形象生动写出了太阳花一见阳光即刻开放、艳丽夺目的特点,表现了作者的惊叹和对太阳花的喜爱之情。

  2句子、语段的作用

  1.内容上

  抒情议论句:画龙点睛、深化中心、揭示主题??

  写景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命运、推动情节发展、衬托、铺垫??

  2.结构上:

  在开头:设置悬念、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点题、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在文中:总结上文、承上启下(过渡)

  在结尾:照应开头或题目、升华主题、引发读者的思考,使文章留有余味。三:理解句子含义

  (一)理解文章重要句子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充分结合背景和语境,注意整体把握,寻找解题的隐含信息。

  2.要结合文章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倾向分析句子的深层含意。

  3.注意句中的言外之意等。

  4.注意句中重点词语,明确这些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及一词多义等。

  (二)解答句子含义题的思路:找准两个方向,分三步走。

  两个方向:本义和深层意,

  三步思考;

  第一:从句子本身出发,答出句子的本义,即表层含义。这里需要注意两点:一是遇到名词或者代词,要明确的回答出实际指代的内容,答题要明确;二是对于一些处于特殊位置的句子,比如开头的总领句,结尾的总结句,以及中间的过渡句,要将总领、总结以及承上启下的具体内容概括答出,要求答题完整。第二;要联系上下文,分析句子与所在自然段,以及所在段落的关系,解答句子的深层含义

  第三:要联系文章的主旨,特别是注意找出表示抒情或议论的句子。

  四:巧答语句赏析题

  (一)答题思路:;先判断这个句子的特点,可以从修辞、描写、有特点的词语入手;在这类句子的作用中选择,用术语解说句子的作用很重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这个句子在这里表达的意思,结合段中心句和文章中心分析表达作用或效果。答题格式:角度(如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内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或突出了??)表现了(或表达了)??特征(或情感)

  (二)赏析角度:

  (1)从修辞角度入手。掌握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①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具体地写出了事物??特点;②夸张,突出事物特点,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③对偶,句式整齐,表意凝练;④排比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⑤反复,富有音乐美,突出强调某一感情。6、反问:问中有答,引起注意,明确观点、加强语气7、设问:明知故问,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答题模式: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从用词的角度入手。答题模式:1、解释词的本义或深层义2、“??”一词(等词),写出了??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从散文的语言特色入手。常用的词语有:简洁准确、生动传神、优美感人、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内涵丰富、富有文采、风趣幽默、感染力强、典雅、活泼、凝练、朴素,等等。(2)然后结合具体段落或句子进行分析。

  (4)从句式入手。常见的几种句式的表达效果为:①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②设问句,提醒注意,引发思考;③反问句,加强语气;④感叹句,抒情强烈。

  答题模式:这是个??句,(作用)??表达了??

  (5)从表达方式入手。散文常用的表达方式及作用:①议论,点明事件的意义或文章的主旨,起到统领全篇,画龙点睛的效果。②抒情,可以使文章具有感染力;③描写,可使人、景、物再现得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④记叙,可使读者对人物活动和事件的发展、全貌有个清晰的了解。答题模式:运用了??的表达方式,点明了(写出、抒发或交代)??

  指出散文的语言风格。

  答题模式:本文的语言具有??的特点,如“??”(段或句)中??(简要分析)。

  (三)常用写作手法:1)对比;2)衬托;写景衬托:烘托心情;渲染气氛;推动情节;主次衬托:突出主角。3)象征(托物言志)、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正面(侧面)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题目:“手上满是裂痕,西风起了,裂痕张开红红的小嘴”一句视角独特,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此句进行评析。

  答案:(1)修辞的角度来答题: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妈妈手上的裂痕比作“张开红红的小嘴”,形象地写出裂痕的形状和开裂的程度,表达了妈妈艰辛付出。

  (2)“字词”的角度切答题:首先要寻找关键字词,其中较有表现力的词语有“满是”“张开”“红红的”,“满是”表现出裂痕之多,“张开”表现了裂痕之深“红红的小嘴”表现了裂痕的形状,按照答案的组织形式。答案:本句用了“满是”、“张开”、“红红的”、“小嘴”等词语准确描述了母亲手上裂痕的多和开裂的样子,表现了妈妈的艰辛付出。

  一般而言,选择形容词、动词、叠词、量词、成语或四字短语居多。

  六.把握散文情感和哲理(体验感悟、启示、哲理)

  题型:某事或某物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答题技巧:(1)抓带有明显感情色彩、心理描写、品质特征的词句。(2)抓文中的抒情和议论。(3)抓主要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以及心理活动描写,它往往

  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倾向。(4)抓景物描写。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景衬情是较为常用的手法。

  题型:本文的主题是什么?或谈谈学习本文后的感受。

  答题技巧:(1)鸟瞰全文。通读全文,明确文中所写的人物、事件、景物,通过对人物、事件和景物的分析,来探求文章的中心思想。(2)抓住中心句。中心句往往点明了全文或段落叙述的主要内容,抓住了中心句就抓住了内容要点。

  七.散文线索

  1.答题技巧:(1)明确几种常见的线索。常见的线索有:①以核心人物为线索;②以核心事物为线索;④以时间为线索;⑤以地点为线索;⑥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2)关注文章的标题。有很多文章的标题直接揭示了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3)找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散文中,为了突出强调文章的主题,有些句子反复出现,称之为反复句。反复句显示了散文的脉络层次。(4)找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八.分析人物形象

  题型:概括或评价人物的思想性格。

  答题技巧:(1)从人物描写的五种方法(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入手。

  (2)从侧面描写入手。侧面描写,简要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3)从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有些作品除了中心人物之外,还有其他人物。分析时我们既要抓住中心人物,又要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4)从典型事例入手。典型事例往往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5)从作者的评价入手。作者对人物的评价直接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题目:文中题目的农民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

  答案:农民是一个宽厚友善、知错就改、有责任心的父亲。

  题型:概括事物的特点。

  答题技巧:(1)找出描写事物形态、声音、色彩、气味等的语句,明了事物的外在特征。

  (2)分析描绘事物时所用的技法,如象征、联想和想像以及常用的修辞手法,把握事物的内在神韵。

  1.通读全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古藤的特点。(3分)

  外在特点:外形弯曲、枯老,是一棵独立的藤(1分,答对其中两点给满分)。内在特点:坚毅,不屈,顽强(答对三点任意一点1分)倔强,孤独(答对两点任意一点1分)。

  九.体会文段的写作技巧和作用

  题型1:选文(段)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答题技巧:

  (1)理解各种表现手法的内涵,把握各自的作用。①悬念。先不把谜底揭开,引出下文。作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照应。即后文对前文写过的内容作补充或加深;前文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作暗示。作用:首尾呼应使结构更严密,中心更突出。③伏笔。在文章的前面预先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作出暗示。作用:使故事情节的发展合理,使读者感到巧妙有趣。④衬托。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陪衬。作用:烘托出主体事物的特点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⑤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作用:使被象征的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⑥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作用: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⑦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

  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2)看上下文的联系,从联系中分析文章所用的技巧。对比、照应、悬念、伏笔、铺垫、欲扬先抑等技巧,都讲究的是文章前后内容的关联,判断时,必须通读全篇,才能体会到作者构思之妙。(3)从文章的主题及写作目的方面去分析写作技巧。在写文章时,有些作者会别具匠心地选用一些写作手法,委婉曲折地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这就要求我们要细心揣摩,从文章的主题及写作目的方面去判断作者所用的写作技巧。

  题型2:某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技巧:(1)首段常见的作用:包括统摄全篇,总领下文;开篇点题,点明中心;引出下文,行文巧妙;欲扬先抑,形成对比;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渲染气氛,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

  (2)结尾段常见的作用:篇末点题;总结全文、照应前文,使文章结构完整;深化主题,升华感情;提出问题,引起思考等。

  (3)中间段常见的作用:承上启下,引出下文;衬托铺垫,照应前文;扩展思路,具体展示;丰富内涵,深化主题等。

  题型3:选文(段)使用了哪种人称?有什么好处?

  答题技巧:(1)第一人称(我),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2)第二人称(你),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3)第三人称(他,她,它),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十.拓展开放探究题

  1.题型1:探究选文和链接的材料,得出结论。

  答题技巧:(1)比较选文与所给材料的共同点,提取共有的信息;(2)比较选文与所给材料的不同点,从不同的角度去提取不同信息。

  2.题型2:结合全文、生活实际、个人经历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答题技巧:紧扣文本,把握住作者的写作意图,使用第一人称,从文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回答,做到观点鲜明,言之有理,言之有序。1.抓住文段的中心,理解文段的含义,联系中心作答2.联系自己或社会实际情况,引发感悟3.遣词造句,讲究三美:运用古诗文、名言警句;恰当运用对比比喻排比等修辞;运用成语。4.偷梁换柱法:把作者在该文章中的体验、观点用自己的话重新演绎一遍。答题格式:感悟+文中事例或现象(生活实际、个人经历)

  例:许多人认为“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作者说“成长,有时只是瞬间的事”。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你的成长感悟谈谈。(4分)答案要求与评分:观点明确,结合文本,2分;生活感悟,1分;表达,1分。例一:我赞成作者的观点。虽然,成长的道路很漫长,但有时,成长只是瞬间的事。如文中的“我”,因为美术课上得到老师的赞许,因为老师富有感染力的讲解,从此由一个学习成绩差,内心自卑的孩子变成一个拥有自信,克服惰怠,努力追求理想并学有所成的人。在我的成长历程中,我也曾因一次竞赛获奖而重拾信心,上台领奖的那一刻,我瞬间长大了。例二:我不赞成作者的观点。虽然某一次经历可能会改变我们的人生态度,但真正的成长是在一次次的自我认识与自我肯定中完成的,所以我认为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文中的“我”虽在经历一次难忘的美术课后瞬间成长起来,但在后来很长的人生道路中,“我”依然需要加倍努力才能成功。又比如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差,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

  散文鉴赏技巧篇二:2014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及答题技巧

  (一)阅读一篇散文,我们必须明白三个问题,即“写的什么?怎样写的?为何这样写?”

  要搞清这些内容,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关注“标题”,理清“思路”,抓“关键语句”,理解“主旨”。“标题”,提供了阅读的线索,隐含着写作对象、重要内容等信息,与文章的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首先从标题开始,必须加以关注。

  (二)理清“思路”,整体把握。任何一篇作品都有其特有的行文思路,把握了文章的行文思路,有助于我们对文章思想内容、情感主旨的把握。要理清思路,

  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概括段意、划分层次,能理清思路。

  2.捕捉“线索”,能理清思路。“线索”常有这样几种:①以中心事件为线索,②以感情为线索,③以具体事物为线索,④以时空变化为线索。

  3.分析表现技巧的作用,也能理清思路。文章中的照应、对比、衬托、穿插、虚实结合、欲扬先抑等表现技巧都体现了作者写文章的思路。

  (三)局部把握,抓住关键。

  要想抓住文章的主旨或者是作者的情感,就要善于把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关键句子”。中心句,抒情句,议论句,过渡句,修辞句等在文中具有很强的'概括力。

  这些语句,或者是作者塑造形象的主要特点,或者是作者的主观情感,或者体现作者的观点态度。因而,我们在阅读时要特别留心,必须重视这些语句的作用。把握住这些语句,我们就能够很清楚的抓住文章的思路和作者的情感脉络。文章的主旨也就清楚了。

  另外,我们更不能忽略文章的开头、结尾,文章的文眼,作品的背景、作者的处境等方面内容,这些都是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

  二.常见题型及答题规律

  第一节:作用(意图、好处)分析题

  1、语句作用题2、段落结构作用题3、艺术技巧作用题4、人称作用题

  5、标题作用题6、景物描写的作用7、写作内容作用题

  (一)、语句作用题

  分析句子的作用:主要从内容或表达效果和在文句结构上的作用两个方面去分析。

  看语句的作用,要看本身的作用,与标题、开头、上文、下文、结尾的作用,看它在文章中的地位。

  (二)、段落作用题

  语句、段落命题特色

  1、作用分析题是指题干带有“作用”或“好(妙)处”等词语,命题指向于分析综合的一种常见题型。

  2、这种题型具体的命题指向有二:一是某处句子(位置或在开头或在结尾)的作用;二是文中

  所用材料,如详写的内容、引用的材料或其他穿插性材料。

  3、这种题型考查角度分单向和多向两种。单向考查为只考内容或结构或表达技巧。多向考查为同时考查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用,或结构表达和表达技巧两方面作用。单向考查题干中直接出现“结构(内容)作用”,双向考查题干只笼统地问“有什么作用”或“对文章的表达作用”。

  4、常见提问方式

  什么?

  、文中材料作用分析:文章写××××内容有什么作用(好处)?变式提问: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5、无论哪种命题指向或提问角度,答题时必须联系文章整体,答案要具体、周全。语句、段落、句、段作用分析:画线句子(或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好处)?在结构中有什么作用?对文章的表达有什么作用?变式提问:开头为什么从××××写起?作者写这些句子(节)的用意是

  作用分析题总结:作用分析题主要是针对分析综合考点而设置的常见题型。

  要做好这种题型,须从三个方面建立模式:

  1.知识模式(储备)

  、首句(段)——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铺垫,埋下伏笔。

  尾句(段)——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

  转承句(段)——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中心句(段)——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点睛句(段)——点明全文中心,统领下文;句子含意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情感句(段)——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矛盾句(段)——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2)、散文主体材料及穿插性材料作用:主体材料可更好地表现主旨;穿插性材料对主体性材料起着补充、丰富、拓展的作用,行文更活泼,曲折有致,丰富或深化主旨。

  2

  、思维模式

  (1)、位置定位。句段在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不同。材料所在段落的范围。这些都是答作用题首先要思考的。

  (2)、把握句段、材料的基本内容,以此作答,这是前提。

  (3)、抓住句段及材料在上下文中的关联作用。即使题干上没有要求说“具体”作用,在答题中也切不可笼统回答“承上启下”。

  (4)、根据不同文本的内容安排,有时还要结合表现手法所起的作用考虑结构作用。这类手法的作用还有“对比”“衬托”等。

  3

  、答题模式

  结构上:常见的表现手法

  1..承上启下:既承接了上文……,又引起了下文……,由……过渡到……(物人,景情,事理),由……转而写到……

  2.引起下文:为下文写……埋下伏笔,为下文写……张本,为……进行了铺垫,呼应下文……,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3.总结上文:呼应上文……,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并进一步……,卒章显志,表达了……

  4.线索:贯穿全文的线索,在文中X次出现,层层递进,逐层深入,把……感情推向高潮

  内容上:是为了写什么或为了说明什么(主要内容或主题),抒发了作者……情感,表现手法、用得比较生动的词句及其表达效果

  (2)

  、关于引文(引述、穿插性材料)在原文中的作用的答题模式。

  ①对当前语段的内容作用;

  ②对全文的作用;

  ③丰富文章内容或富有诗意等。

  ④增加权威性、文学性、历史性、文化性(视文体和功能而定,不要完全罗列)。

  (三)、人称作用题

  【知识储备】

  三种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有亲切感;可以把文中的人物、事件写得好像是“我”的亲身经历,增强文章的真实感;便于直接表达“我”内心的喜怒哀乐,亲切自然。

  第二人称:

  ①拉近与读者或作品中形象的距离,便于作者与之直接对话和沟通交流;

  ②便于作者的感情抒发;

  ③在所写对象为物时,起到拟人化的修辞效果。一般书信、诗歌和赞颂、悼念的文章的使用。第三人称:直接表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如。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向读者作客观的叙述,便于反映更广阔的画面和更丰富的内容。

  (四)、标题作用

  【知识储备】

  1、线索作用。2、突出叙述的对象(人、物)

  3、点明主题、承载作者情感。4、象征意味、寓意深刻。

  5、技巧(主要是修辞手法及效果)6、吸引读者(激发读者兴趣)。

  (五)、景物描写作用题

  【知识储备】景物描写——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作用。

  ②渲染气氛,为下文铺垫;奠定情感基调。

  ③烘托叙述对象(人或物)某种特征。

  ④象征、暗示作用。

  (六)、写作内容作用题

  【知识储备】1、对文章内容表达的作用,如使内容丰富、充实,具体、生动等,更富有文化性、文学性,诗情画意。

  2、情感寄托或象征、寓意等。

  3、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贯穿全文的线索。

  5、照应(呼应)

  6、突出主旨,升华(深化)主旨等。

  第二节:原因概括题

  1、分条列出依据题2、由果溯因题3、简述概括题

  这类题常见的提问方式:

  ①作者这样说(评价)的理由是什么?

  ②综观全文,概括××××的主要原因。

  ③概括文意,说说××××为什么闻名遐迩。

  其他提问方式:①文章描绘了“时间”的各种行走方式。

  ③简述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托尔斯泰的一生是“与土地须臾不可分离”的。

  “原因概括题”虽说难度不大,但答案组织要求高:既要关注显性要点,又要注意挖掘隐性要点,答案各点组织要尽量按照原文顺序,且不要遗漏要点。

  原因概括题型建模表现在三个方面:

  1、关注提问模式(常见提问模式见前面“命题特色”

  部分)

  2、把握思维模式、思考方法:由果溯因、一果多因。很多散文,作家总是阐发某种生活感悟、明晰某些道理,而这些感悟、道理就是命题人命题的“果”。这些“果”从何而来?就是前后的叙事、描写、回忆等等。说到底,散文全文一般就是一个大因果复句,故这类题要求的跨度一般较大,涉及全文。答题时思维视界要笼罩全篇,尽量把这多“因”的数量找全。

  (2)、思考原则:就近原则和分散原则相结合。凡题干语句出现的地方,其上下文,往往是答案要点最密集的地方。所以,一定要“就近”思考答案。尚存一两点分散在离题干句较远的上下文。这时,要适当扩大搜索范围。原因概括题满分答案是显性要点和隐性要点的结合,隐性要点易疏漏,作答时要有挖掘隐性要点的意识和原则。

  3.规范答题模式:它无固定的答题模式,但根据题目要求不同,一般有几种具体的答题方法:(1)、

  引述,即择用原文中的某个词语或句子作为试题的答案。

  (2)、整合,即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依据题目要求,对相关语意重新组合。

  (3)、概括,即不能用文中的现成的词句作答,必须转换为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另外,原因概括题答案组织最好规范,可用:因为①②③……这种形式回答。

  第三节:体会含意题

  1、语句的理解题2、语句意蕴

  对这种题型:

  1、关注提问模式体会句子含意题提问直接而明显,主要有以下提问方式。①对这句你是如何理解的?②请简析该句的内容。③这句话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2、把握思维模式对这种题型,要建立起“六看”

  思维模式。

  所谓“六看”,指句内三看,句外三看。句内三看,一看句子关键词语;二看句子内部结构关系三看句子。本身表达特点。句外三看,看该句位置特点(或在段首、开头,或在段尾、文末等);二看相邻句;三看段、章的中心。

  规范答题模式体会含意题设有固定的答题模式,但不同的句子还是有各自的答题特点。

  ①概括抽象的句子具体化:先分析句子本身修饰语的意义,然后抓住文段中解释说明或者论证这

  些句子的支撑句,探讨其具体含意。

  ②生动具体的句子概括化,即把形象生动具体的关键词语作抽象化处理。

  ③表达有特点的句子突出其特点。有些句子用了象征手法。用了比喻、拟人、反语、双关的

  ④修辞手法,体会时应重点突出对这些表达特点的解读。

  ⑤结构复杂、较长的句子切分之,即把这些句子切分成几块,逐层体会。

  第四节:鉴赏表达特色题

  1、列出技巧题2、鉴赏技巧题3、技巧作用题4、语言特色题

  鉴赏表达特色题命题特色鉴赏表达特色题主要是针对“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品味精彩语言的表达艺术”而设的一种题型。

  鉴赏表达技巧(艺术表现)重心放在判断运用了哪些手法上,兼及表达效果的分析。而且,在“判断”手法上,要求多角度切入,掌握多种表达技巧的综合运用。鉴赏可以是整体(一般找表现手法)的,也可以是局部(一般是找修辞手法)的。

  【知识储备】

  (一)熟悉常用语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记叙,叙述顺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顺叙(使事情来龙去脉清晰)倒叙(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插叙(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中心思想更加鲜明)补叙(增强文章的审美效果)。

  ①人称运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③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间接抒情(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②表现手法:衬托(突出事物特点,强化思想感情,形象分明,主次分明)

  对比(特点鲜明,反差强烈)

  抑扬(在行文的反差中,突出事物,突出特点;强调语意,行文跌宕,曲折含蓄)

  渲染(营造氛围,情景相生,深化主题)

  象征(形象含蓄,寓意深远,引发联想,感染力强)

  反讽(从反面或用反语来讽喻事理,更鲜明地表达主题)

  反复(强调作用和情感,有气势,感染力强,)

  类比(以浅寓深,以此类彼,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④修辞手法: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拟人(具有人格化,富有情趣,表意丰富)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

  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对偶(形式整齐,结构对称;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节奏鲜明,强化情感)

  反问(语气强烈,加重语势,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起强化作用)

  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反复(用于说理性文章,起强调作用;抒情写景,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划段分层。)

  ⑤语言特色:从语言风格看,含蓄与明快、文雅与通俗、生动与朴实、富丽与素淡、简洁与繁复等。语言精炼、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

  (二)艺术技巧作用答题样式:

  技巧本身作用+文本内容(写几点,一般看分值)运用了……手法,生动传神表达了……,突出(渲染)……,刻画了……人物形象,

  (三)鉴赏表达特色题总结:鉴赏表达特色题,须从三方面建立起模式:

  1、构建起关于表达特色(表达技巧、艺术表现)的知识网络系统模式。如常见的描写技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每一方向下的任何一种手法技巧的辨认及表达效果,都应在头脑中建立并储存起来,同时要在实际练习中不断地加以强化,培养自己对“表达特色”敏锐的感知力。

  2、把握思维模式

  (1)从五个角度切入思考。①修辞手法(优先);②表现手法(次之);③表达方式(其次);④文章章法;⑤语言表达(④⑤两个角度考查时,一般有明确的提示)。

  (2)、思考分析时的两个结合。①解答任何表达特色题必须与文章的中心相结合。没有纯客观的艺术技巧,任何艺术技巧都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②解答表达特色题应该和语言相结合。语言是文章的载体,不论是评价文章的主旨,还是鉴赏艺术技巧,都离不开对语言的体味、把玩、涵咏。否则,一切鉴赏都是空谈。

  3、规范答题模式明确概念+具体解释+简述好处。其中“明确概念”最为重要。后两个环节应根据题干要求具体处理,切勿死板地模式化操作。

  第五节:结构思路题

  1、文章结构题2、内容思路题3、情感变化题

  结构(行文)思路题总结:

  第一,抓文中标志性语句。文章或段落层次内,往往有一些衔接上下文的标志性语言,具有提示、总结、承上启下等作用。其中关联词和标点符号的提示功能也值得重视。

  第二,分析思路情感脉络。局部服从整体,文章各语段、各层次所表达的内容总是围绕全文中心展开的,各语句之间有一定的语脉,语脉在内容组合上就体现为文章的思路,而文章结构只是思路的外在形式而已。

  第三,把握语句衔接特点。句与句之间的排列与组合大致有三种情况,即并列、承接和总分。这三种情况可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

  文章的思路是指文章的脉络,解答步骤一般如下:

  第一,粗读全文,看这篇文章主要谈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

  第二,以段(句)为单位仔细审读,然后用一句简明的话把段意标示出来。

  第三,分析段落(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具体做法可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过渡句等,它们往往就是段意的提示。另外,还有段落的抒情句或议论句等。

  第四,无明显的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文(段),找出概括性的语句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

  第六节:探究题

  (一)探究范围

  散文鉴赏技巧篇三:浅谈写景散文的赏析技巧

  浅谈写景散文的赏析技巧

  中枢镇初级中学秦艳琼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从感官、对象、对象的特点,表现手法、写景的目的而谈论散文赏析技巧。

  关键词:对象特点表现手法感官情感

  一、明确散文的概念及其特点。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侓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通常一篇散文既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来表达。那么散文具有哪些特点?第一、形散而神不散,第二、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第三、语言优美、凝练,富有文采。

  二、写景散文是形与神的完美统一。

  写景散文的形是指写作的内容即景是外在的形式。它的神是作者的写作目的及情感,它是外在形式所流露的一种意境,是作者的写作宗旨。作者为什么写景,选择什么景来写,采用什么表现手法,都是由神来决定的。即由作者的写作宗旨来决定,所以说写景散文是形与神的完美统一。

  三、赏析写景散文

  写景散文既然是形与神的统一,那么我们就要分别从形与神方面去分析。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赏对象

  (1)确定写作对象。文章是作者思想情感表达的载体,而写景散文中的景又是作者具体情感流露的工具,亦即写作对象。自然,

  赏析写景散文时,我们首先就要赏析景。确定作者写什么,也就是小景,这还不够,还要具体到大景,小景要为大景服务,要为写作目的服务。作者选取景时,往往考虑到它的文化意义与自我独特的感官、心里所得。通常情况下文章的标题就是写作对象,如:《白杨礼赞》写作的对象就是白杨树,《济南的冬天》写作的对象就是济南的冬天。而一些特殊的写景散文,游记或非游记的写景随笔等,它们写作对象往往在文中,像郦道元的《三峡》,其景具体是三峡的山、水、树······

  (2)赏对象的特点。明确了作者的写作对象之后,接着便是赏析景的“形”。任何写景的文章,作者都要突出景物的特点,只有特点才能把景物彰显开来,只有特点才能打动读者。那么怎样找出事物的特点?我认为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据写作内容直接在文中找出具有概括性的词语。《济南的冬天》一文,第一自然段中“响晴”“响亮”“温晴”,这些词语高度概括了景物的特点,整篇文章在选材上都是围绕此三个词语来展开。二据作者对景物的描写来归纳景物的特点。这种方法主要是抓住景物描写中的修饰词。从词性方面上看,大多是形容词、数量词及短语等。

  2、赏感官

  “形”需求助于观察方式与观察角度,简单地说就是作者使用什么感觉来观察,又是站在什么地方去观察。通过感官我们能看到景,闻到它,触摸到它,品尝到它等等。所以我们赏析景时就要分析作者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嗅到什么,触摸到什么,尝到什么,想到什么。如:朱自清《春》第三自然段中作者看到小草,作者触摸到小草“嫩嫩的”、“软绵绵的”。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看到桃树、杏树、梨树,颜色是红的、粉的、白的。作者品尝到

  花的味道是甜味,听到蜜蜂“嗡······”从中感受到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因此分析形时,通过视觉去看它的形、色、态,通过听觉去感受美好的声音,通过触觉去感受质地,通过味觉去感受事物的酸甜苦辣等。除此之外,感官的应用还要考虑到观察角度,作者是移步换景,还是定点观察;是俯瞰,还是仰望;是从上到下,还是从里到外······如此才能全面、准确的感受斌把握到景,进而体微到作者对景物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3、赏手法

  当写作对象确立并调动了系列感官后,接下来我们要分析作者所运用的手法。怎样去分析呢?

  第一、修辞手法。初中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在阅读该类散文时,必须掌握其知识点,学会运用它们。使用修辞手法文章就增色不少,还能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抒发情感。就如朱自清的《春》第一自然段中写到“盼望着,盼望着”使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作者急切盼望春天到来的情感;第四自然段中写到“像母亲的手抚摸你”,句中运用比喻、拟人,生动而形象地突出了春风的温暖、亲切,给人母爱搬的感觉。

  第二、表现手法,要懂得写景常见的几种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借物喻人、借景抒情、直抒胸臆、托物言志等。就拿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来说,第一自然段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把北平、伦敦的冬天,热带的气候与济南的冬天相对比,明显地突出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

  因此,抓住手法,我们就能把握住作者对景物的情感,也能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赏情感

  写景的目的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赏析情感可看作者所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写景散文最主要的表达方式是描写,议论、抒情、记叙等也会使用;作者要表达对景物的情感,运用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是极好的手段。有时是直抒胸臆,就可能用到抒情或议论,梁衡的《夏感》文末“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了他对夏天的热爱的赞美之情。而间接表达情感时,作者可能就运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陋室铭》《爱莲说》便是这样的篇章。无论何时,作者在字里行间就渗透了充裕的情感,我们赏析时,每个字,每个词,还是一句话都要认真揣摩、分析。

  5、赏背景

  背景是作者写作冲动的平台,是写作的缘由。它交待了与作品相关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其发生的社会思潮,经济、政治状况等;这个广阔的空间里有着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正是这些因素使作者产生思想情感的起伏变化,于是有了写作的念头。任何作品都可以从背景中找到与思想情感紧密联系的东西。写景散文也不例外,从背景中就可以找寻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赏析该类文章时,背景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很重要的。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时,被贬谪到邓州做知州,应老朋友滕子京的邀请,为重修岳阳楼作记,一方面重申了自己的报负,另一方面借此勉励、规劝老朋友。我们也知道范仲淹敢于直言进谏,屡遭贬斥,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身受当世和后人称道。对于作者登楼时的两种不同“览物之情”的描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报负也就很好理解了。

  6、赏意境

  意境本是诗歌的专有词语,指的是诗人思想感情表达所需要的环境,诗人写作所显现出来的风格。写景散文也讲究意境,意境需要结合写作背景,写作目的,通过阅读全文才能赏析出来。现在,我们以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为例,谈一谈如何赏析意境。“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他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为称道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永州八记》,柳宗元将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借景抒情,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排遣怨忿抑郁之情。所选例文便是其中的一篇。以上是该文的背景。文中作者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带领我们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作者写到“下见小谭”“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皆体现了凄清幽寂的意境,由此深深浸透了柳宗元凄苦、悲凉的情感。

  上述技巧只是阅读写景散文的冰山一角,运用时不可能独立成行,都要联系使用。总之,阅读时要遵循字、词、句、篇、章的原则,贯彻落实读、写、听、说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