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热闹的过年的散文
随着春节的临近,买炮的事情又该考虑了!
清脆的炮声意味着辞旧迎新,火硝的味道意味着年味的热闹,红红的纸屑意味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所以炮声的大小和密集度显示一家人过年的心态,在喜庆的炮声中大家感受喜悦祥和,共同期盼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过年放炮是有故事的。相传在远古的年代,有种异常凶猛的怪兽叫‘年’,常年深居于海底;每到除夕就出来吞食牲畜伤害人类,人们这个时候就四处躲避,或者团聚在一起共同抗击它。
后来在一位仙人的指导下,家家户户在门口燃起大火并且放起爆竹,在红色火光和炸响中‘年’四散而逃。
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个风俗愈传愈广流传至今!
改革开放前的农村生活还是清苦的'。那时过年的炮声是稀疏的,甚至有些单调。大多数人家只买一小板鞭炮或者一墩炮(30个);只能把鞭炮一个个拆分开来,分成好几摊分别在除夕傍晚、凌晨和清早燃放。
傍晚的炮是在大门口燃放,迎接土地神、灶神和财神;清早的炮要从后院放起,依次是中院、前院和门前,曰:震穷鬼;剩余的炮孩子们才能拿到村中张扬,和小伙伴们一起分享放炮的乐趣。
黑暗中孩童们往往为了听到更大的清脆爆炸声,将炮拿到手中点燃导火捻,等到快燃尽时快速扔向空中,空旷中‘啪’的一声炸响震撼着古老的大地和心灵。
有时会炸疼了手,这是终身难忘的、苦中作乐的疼痛,打上烙印的疼痛是穷则思变的前奏!天大亮了以后,孩子们余味未尽猫着腰在院中搜寻未燃响的掐蔫炮,甚至走在巷道中捡拾别人的掐蔫炮,拾掇在一起放在石头上用榔头砸着听响声。
放炮是勇敢者的游戏,胆大心细的动作潇洒随意,炮竹声很响亮也有节奏感,空中飞舞的纸屑像天女散花一样光彩夺目。小时候的我非常爱放炮,农村的红白喜事只要有放炮的事情总会凑上去;
心里非常期盼过年,其实就是盼放炮。在外地工作的父亲为了养家春节都很少回家。过年只要父亲在一定会多买几串炮,而且会买‘二踢角’;
虽然不能随心所欲的燃放,但我不用过分算计着一个一个放,可以把几个炮拧在一起听噼里啪啦的响声,在小伙伴们面前很有面子。
一次不小心火星引燃了口袋里的鞭炮,把新衣服烧了好几个大窟窿,母亲气得大年初一整天没理我。参加工作后,每年春节我都要买较多品种的炮,那腾空的火花里有儿时的欢快的场景也有明天的憧憬;
那凌空的响声是内心的释放和宣泄,也是对过去时光的告别和祭奠,更是一种不忘初心别样的提醒;纷飞的五彩纸屑里带着美好的梦想四处飘扬。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过年的炮声一年比一年密集,震耳欲聋的炮声反映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心灵深处对生活幸福的满足。
但是近些年,整个除夕夜都是接连不断撼天动地的炮声,硝烟弥漫中你方唱罢我登场似乎‘炮’不惊人死不休;喜庆的乐符俨然已经演变成厌烦的噪音,轻则影响了看春晚的情趣,重则污染了生存环境破坏了身心健康。
这种惊天地泣鬼神的炮声里难道没有炫耀和攀比的味道?!今年的炮该怎么买?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谈起雾霾人人色变,阴魂不散的雾霾天让人人心里像堵了一块石头,那种纠结和烦躁让人寝食难安!
好在健康环保的生活理念已深入人心,毕竟蓝天、白云、阳光是我们共幸福生活的基础。
年是什么?是四季轮回的终始点;是千百年来华夏民族交融的连结点;
是父母对儿女的召唤,是游子万蚁噬心的眷恋和归心似箭的脚步;是孩童的新衣和鞭炮……是心灵栖息的港湾,更是养精蓄锐、蓄势待发的驿站。
那此起彼伏炮声就是催人奋进的冲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