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过年糍粑分外香散文
糍粑是湖南人很喜欢的食物,尤其是过年,许多地方家家户户都会吃糍粑,只是现在纯手工制作糍粑的场景不多见了。与臭豆腐主要产自长沙、血肠是邵阳特产不同,全省各地都有做糍粑的习惯,现在要吃手工做的糍粑一般要到比较偏僻的乡下才会有,当然,长沙部分酒家春节前后也会推出一些“过年糍粑”让顾客尝鲜,有的为吸引顾客,甚至把糍粑制作间搬到了餐厅,引发众多“粉丝”围观。
其实糍粑的制作并不复杂。做糍粑首先要选用好糯米,糯米的选择是做好糍粑的关键,当然也有讲究,要注意选用颜色洁白且粘稠的新糯米,避免使用变色霉烂的陈糯米。选好糯米后,先要将糯米泡发,滤干水,放入木甑蒸熟。笔者居住的岳阳楼汴河街一些店面采用传统手艺制作糍粑,多是烧柴火,因灶膛大,火力旺,蒸出来的.糯米饭晶莹剔透、粒粒分明。
糯米饭蒸好之后,重头戏就该上演了——打糍粑。传统的手工糍粑制作多半男女分工,妇女们负责洗和蒸,汉子们负责打糍粑。妇女们趁热从甑里把糯米饭舀出,放入石臼。汉子们系着围裙,早已做好了准备。他们有四个人,两人一对,轮流上前用杯口粗的木棍捣搅。也许是新年快到了,汉子们都格外卖力,用尽全身力气,快速捣搅,木棍一捣下去,就“嘿”一声,显得很有节奏感。他们一上一下,交错用力,连捣带翻。在捣的过程中,双方还会相互搓刮棍子粘上的米浆,并把木棍放入旁边的凉水桶蘸蘸,以防粘连。捣过之后,“糍粑”半成品就制作出来了,就差塑形了。
给糍粑塑形除了讲究一般的窍门之外,可以自由发挥。在塑形之前,要先将手放水里浸湿,以防糍粑粘手,再在案板上涂抹一层食物油。取小一块糍粑放案板上揉搓片刻,再将糍粑团搓成自己喜欢的形状,不过大多数人都搓成球状,寓意着团圆。最后把搓好的糍粑放入面粉或黄豆粉中沾粉入盘。有人为了省事,直接买模具塑形也是可以的,也有人为了图吉利、增喜庆,会在制好的糍粑上印上红色的徽章。
糍粑不是湖南特有的,在有多地方都可以见到,但却存在一些差异。比如,闽清一带的糍粑会做得比较大;湖南有些地方会用当地特产的大型香叶将糍粑包起来,存放15至30天,吃的时候再撕掉香叶;客家人在十月份就会做糍粑;重庆人除过年做糍粑外,端午节也会做。
糍粑食用方法
煎:在锅里放入底油,九成热后下糍粑,这时要转为文火,糍粑会在油煎的作用下慢慢变软、变黏,注意不要使糍粑相互粘在一起。一面发黄时就可以翻面,两面都煎好就可以开吃了。
炸:锅里放入小半锅油,油烧热后放入糍粑,带糍粑炸成金黄即可捞起。
煮:把切块的糍粑放入开水中,放盐等调料煮,再放一些青菜,洒点芝麻粉。
蒸:在锅里放水,架上蒸具,把糍粑里面,盖上盖蒸,熟后可蘸糖吃。
烤:将糍粑放在铁架上,用炭火烤,糍粑受热后会变软变膨,香味扑鼻,烤好的糍粑可蘸糖或糖水吃。凌 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