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端午情思高中散文

时间:2022-09-28 08:56:15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端午情思高中散文1000字(通用7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散文吧?散文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你所见过的散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端午情思高中散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端午情思高中散文1000字(通用7篇)

  端午情思高中散文 篇1

  纸短情长,心心念念,似水流年,而乃匍匐悠远,魂牵梦萦,只惜伊人已不在,依偎灯火难眠。牵牵挂挂,碾了一直想念的梦境,不知何时何处再去追忆,那袭有着格子美丽的华衣,那张桃花般的容颜?

  ------------题记

  小屋明灯伴银月,夜色默默寄哀思。当又一个六月来临时,端午情思,永在心上

  那年六月,火车站一别,你带着两岁的女儿回家,千里相送,终须一别。叫我们泪盈盈,恨离别。那一季的玫瑰,开得好鲜艳,像是你美丽的笑颜。你微笑着和我们挥手再见,谁知这一别却成了永远。你定格在了那年夏天,给我们留下了永远的思念。

  你知道吗?端午节又到了,你最爱吃的甜粽子在散着香气,我却哀思如潮。玫瑰快要谢了春红,人生太短暂,急匆匆。看尽了繁花依旧,告别了夕阳又红,思念依旧,亲情永在心中。

  大山深处水长流,一枝玫瑰为谁开?

  烟雾缭绕,芳草凄凄,风细细,黄土地,望断满腹忧愁。一行行泪滴,融入心里,栩栩如生,千里之外,你是否能能够听见,我为你唱起的歌?你是否会看见,你种下的玫瑰红的似火?隔窗远望,谁从季节里走过,留下点滴忧伤寂寞。

  情深深,雨蒙蒙,谁道我是惆怅客,思念的泪,滴滴成伤,碎了一地想念。忽闻一阵玫瑰香,牵住了我的一帘幽梦。是谁的凝望惟妙惟肖?是谁的牵念微风阵阵?又是谁在心上流淌了许许忧伤?。

  那一年离别于车站,再见拥抱,只为记住你的温暖。那一月我们一起吃着你包的粽子,只为记住糯米的香甜。那一天的欢笑仍在,因为我们是最美的遇见。

  昨日陌上花开,水静红莲,渔舟唱晚,端午飘香,如今烟消柳暗,玉殒琼碎,孤庭远望,人影茫茫。华灯初上,疏影横窗,浮香暗影,皆为梦幻。梦里念你千千回,醒来为谁寸断肠?往事都随风,你却在梦中。

  寻寻觅觅,静谧悠远,自苦难饮伤心泪,纵然琼宇深似海,有容乃大,然而过往不是一笔墨染。千秋年华,何苦酌殇?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清辉依在,山形依旧,再见,却是永远?

  风吹过,窗帘幽动,枕前泪湿巾。一腔泪水向谁诉,抽刀断水水更流。

  梦中徘徊,素笺难寄,千里烟波,逝水东流。玫瑰凋零伊人梦,粽子飘香千里幽。

  端午情思高中散文 篇2

  红艳艳的石榴花,像一个个小喇叭,热烈地为我们迎来了夏季。初夏的时光,微风和煦,鸟语花香,春风春雨滋润了一春的大地,已显得生机盎然,朝气蓬勃。

  时间走到五月,日子里的话题,除了国家大事,油盐柴米,在茶余饭后,挂在人们嘴上的,就要数端午节了。说起端午节,平民百姓,大人孩子,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粽子。论起来,粽子并不是什么顶级的奢侈品,也不是什么舌尖上的美味,更算不上极品佳肴,但是却让很多人念念不忘,这里面的道理,大致是不用说的。

  临近端午,节日的气氛,便一天比一天浓郁起来。街道上,集市上,小贩身前的蒸锅里,那热腾腾的,香甜软糯的带着淡淡粽叶清香的粽子,让人垂涎欲滴,难忍购买的欲望。再看卖粽叶,马莲草(包粽子用的),红枣、蜜枣等等所有有关粽子的东西,还有卖艾草的,也都随行就市地招摇着,兴奋着,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好不热闹!

  行走在热闹的人群里,看着这节前热闹的场景,心里那一处轻易不敢碰触的地方,竟然不知不觉地打开……

  在心里那隐秘的地方,住着最疼爱我的奶奶。

  奶奶是聋哑人,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心灵手巧,各种手工活做的都特好。奶奶会绣花,奶奶绣的牡丹,娇艳欲滴;鸳鸯,栩栩如生。奶奶做鞋子,先纳针脚细密的千层底,再用各种面料做鞋帮,最后做成偏带的,方口的,圆口的鞋子,不仅看着漂亮,穿着也舒服。家里的小菜园,在奶奶的细心照料下,也是井井有条。大至白菜波菜,黄瓜豆角,茄子南瓜,小到葱葱蒜蒜,庄户人家的日子所需,都能在小菜园中获取。

  老人家故去,已很多年了。可她那慈祥的笑容,那一脸的皱纹里蕴含的精气神,她干净利落的打扮,精神矍铄的样子,炯炯有神的双眸……有时候,我甚至发觉,奶奶的一个眼神,就让我懂得了她的意思。都说聪慧的眼睛会说话,想来奶奶的眼晴,就是这样的一双吧!

  至今,想起和奶奶一起打粽叶(其实就是比较宽比较长的苇子叶),包粽子的情景,好像就是昨天,一切都是那么清晰。

  那时候的曹妃甸,名叫柏各庄农场。由于死水坑多,每年到了这时,蚊子小咬便多了起来。这地方的蚊子小咬,不仅在夜间会叮人,白天也同样会叮人。凡是皮肤裸露的地方,都会被成群的蚊子死死叮咬。若是两手都在做事,腾不出手来拍打,你想用嘴把蚊子吹跑,绝对白费力气!蚊子只要叮住你,除非吃饱或被拍死,是决不会撒嘴的。尤其是苇塘里的大花蚊子,见了人,嗅到了血的味道,会像战斗机一样,“嗡嗡嗡”地群起围攻,被咬的人呢,撒开脚丫,边打边跑,直到相离甚远,仍是心有余悸。

  曹妃甸的土,多为盐碱地,大部分是盐土,土质盐碱粘重,干的时候很硬,潮湿的时候,却很粘。那时候,路多是土路,出行的人,能骑上自行车,就很是不错的了。每逢雨季,粘重的泥坨不仅粘满脚,让你感受到什么叫步履沉重,要是骑自行车呢,更是寸步难行,泥土把自行车盖瓦内和前后车叉子间塞得死死的,车轮难以转动。这种时候,不要说骑车了,你就是想把自行车推走,也是痴心妄想!于是呢,只有拿一根小木棍,一边往下敲打,一边前进。更多的时候,简直想把自行车扔在路边,徒步行走……难怪在曹妃甸这个地方,蚊子、小咬和泥粘脚,被戏称为“柏各庄三宝”。

  记得那一年,快到端午时,奶奶去苇塘里打粽叶,我非要跟着,奶奶不肯带我,打着手势,让我知道会很热,天气也不好怕会下雨,而且还有蚊子咬!不谙世事的我,任凭奶奶怎么阻拦,我就是执意要去。奶奶拧不过我,就拿了件长袖衣裳,让我穿上。我看着全副武装的奶奶:戴着帽子,穿着长袄长裤,看着都热,所以死活不肯穿,奶奶望着我,无奈得直摇头……

  苇塘里面,果然如我所料,好热!没有一点风,还要被三宝之一的蚊子群攻,我便只有挥舞小手,前后左右的抵挡蚊子叮咬,至于帮奶奶打粽叶的事,早抛到了九霄云外。不一会儿的功夫,我就被蚊子叮咬得哇哇大叫起来。奶奶微笑着走近我,把凉帽摘下来给我戴上,长袖脱下来给我穿上,并且把我领到苇塘外边的通风处,示意我在那等她。随后,奶奶又钻进了苇塘。我在通风处,用苇叶编风车,做“红缨枪”,边玩边等奶奶。奶奶呢,时不时的过来看我一眼,见我无事,才又钻进苇塘,继续打粽叶。

  也不知过了多久,奶奶拎着十来把粽叶,站在了我面前,笑着示意我回家。奶奶的脸,被晒的通红,凡是露在外边的皮肤,都被蚊子叮咬得大包小包的,又红又肿。奶奶一边走,一边不停地抓挠。见奶奶这副模样,我有些羞愧。奶奶伸手抱了抱我,示意我她没事,指了指发黑的天,告诉我赶紧快往家里走,不然会挨浇。

  正如奶奶所料,走着走着的,就真的下起雨来了。那地方除了苇塘,就是树林,连个正经避雨的地方也看不到!奶奶四处瞅了瞅,拉着我走进了树林。在一棵大一点的树下,奶奶把我搂进怀里,让我尽量少淋到雨。雨下得虽大,但依偎在奶奶怀里的我,却没淋到雨。

  还好,是一场阵雨,一会儿就停了。可雨虽然停了,路面都变得泥泞不堪,鞋被泥沾的都不容易拔起,穿着鞋根本走不了路。没办法,只得把鞋脱了,光着脚走。粘粘的泥粘在脚上,光脚走在路上,稀泥下面的土,仍然硬实而光滑,脚趾头使劲,也抓不着地,我便有点趔趔趄趄起来。奶奶见状,赶紧把粽叶递给我,蹲下去示意我,要背着我走。我趴在奶奶的背上,看着汗滴顺着奶奶的脸颊,流到了脖颈。奶奶背着我,跌跌撞撞的,弄得满身泥水,狼狈不堪。

  到了家,我才发现,奶奶的嘴皮已经咬破了,嘴角有淡淡的血丝。我抱着奶奶的腿,哇地一声哭了起来。虽然我是小孩子,可我也知道,奶奶嘴上的血,是为了背我费劲而咬出来的。

  那时候,爸爸妈妈忙着下地,包粽子的事,就落在了奶奶一个人身上。

  天刚刚亮,刚睁开眼的我,就闻到了粽叶的清香。起得床来,看到奶奶正在淘头晚上泡的糯米,桌子上放着煮好的粽叶和马莲草,还有一大碗泡好的白爬豆。白爬豆做馅,是我最喜欢吃的豆馅粽子。有一碗泡好的花生,是为爸爸爱吃的花生馅粽子准备的。此外呢,还有一小盆洗干净的小红枣。红枣粽子,是大众口味,大家都喜欢的。

  奶奶包粽子时,我就坐在一边看着。我看了一会儿,也拿起粽叶,跟着学。只见奶奶拿起三片粽叶,两手反向扭,就折成了漏斗形。奶奶先放个红枣在“漏斗”顶部,再抓把糯米,再放红枣,直至填满粽叶漏斗,再把长出来的粽叶折过去,盖住糯米,最后用马莲草绑好,一个粽子,就挺精神的出现在我眼前。我依葫芦画瓢,可不是糯米漏出来,就是粽叶被我弄破,看着盆里奶奶包的包裹得齐齐整整,中规中矩的粽子,我耍着性子,把手里带着糯米的半成品粽子,摔进了泡着糯米的盆里,起身就走,不包了!奶奶笑着,看着我,无奈的摇摇头,把我扔在糯米盆里的粽叶和红枣捡出来,笑着示意我,去玩去吧!

  中午回来的时候,一大锅粽子,都已经煮熟了。奶奶拣了一些,给左邻右舍的孩子们送去。我跟在奶奶身后,看奶奶笑着,收获着大家的谢意,慈善的脸上显得更加和蔼可亲,而我呢,也分享着这份欣喜,好像左邻右舍的谢意里,也有属于我的一份。

  送完粽子回来,我拿起一个粽子,解开绑粽子的马莲草,剥掉粽叶,蘸点化开的红糖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粽子香甜软糯,米里透着苇叶的清香,我吃的满脸都是糯米粒。奶奶笑眯眯地看着我吃,一边示意我慢一点,一边帮我轻轻地拭去残留在脸上的糯米粒。现在回想起来,端午的粽子里,满满地包着奶奶对家人的爱,看着我们吃的香甜,是奶奶最大的幸福!

  时光荏苒,岁月流逝。昔日的盐碱荒滩,变成了鱼米之乡。蚊子小咬呢,也少了许多,泥粘脚的土路,已基本上被柏油路和水泥路代替了。实现了村村通,乡村的街道,甚至农田机耕道也都硬化了。这时候的奶奶,因为年事已高,身体大不如前了。但是,每逢端午,奶奶一如从前,仍然会亲手包粽子给我们吃。只不过,这时的粽叶,是妈妈采回来或者我买回来的。

  记得那年端午,我由于加班,住在了姑姑家,奶奶竟然走了近三里路,把粽子送到了姑姑的家里。见到粽子,我兴奋的拿起来,解开马莲草就吃。可咬了一口,不是我爱吃的豆馅,是红枣的,我立马耍起了脾气,把粽子举到奶奶面前。奶奶见我脸色不对,打开粽子看了看,见是红枣的,显得有些意外,继而是无奈。奶奶打着手势,告诉我拿错了!我不依不饶,扔下粽子不吃了。奶奶依旧耐心的打着手势,说今天先吃这个,等回家再吃豆馅的。

  恰逢姑姑回来,见此状况,狠狠地训了我一顿:“你也老大不小的了,奶奶那么大岁数,为了让你吃粽子,这么热的天,走了那么远的路,就算是拿错了,不也是粽子么,这红枣的不能吃么?你看看奶奶伤心不?你这么做对么?”面对姑姑一连串的质问,我的脸热得发烫,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不想让她们看到我红得发烫的脸。奶奶赶紧阻止姑姑,打着手势示意姑姑我虽然老大不小的,在奶奶眼里,还是小孩子呢!我抱着奶奶哭了。这件事,极其深刻的印在了我的心里,一旦碰触到,便是无尽的懊悔……一直以来,每每想起,我都会自责。

  时至今日,每年都能吃到粽子,但是感觉都没有奶奶包的味道好!吃起来,总觉得不一样。现在想起来,那是因为,奶奶包的粽子,有一份深深的疼爱,渗透在粽子里,便觉得格外的香甜。奶奶的疼爱,就像紧紧包裹着糯米的粽叶,无论走到哪里,她都会把你拥抱在怀里,不离不弃。

  端午情思高中散文 篇3

  端午,我最喜欢的节日。

  褪去春的点点滴滴的料峭,端端的,明媚的初夏,爽朗的如约而至。像这会儿久雨后喧哗的风,到来的这样坦坦荡荡。

  端午,我最喜欢的节日。

  因为雨的丰沛,绿荫下的池塘河川,满满当当都是水,天生女儿是水做的吗?就是发洪水都不会让我烦忧,倒是好久不下雨叫我悲天悯人。这端午前后,就像热带雨林一般,霎时风,霎时雨,霎时阳光,植物被催情般抚弄得摇曳生姿,情不自禁,天地都是它们在肆意纵情,倒没有我们什么事了。

  端午,我最喜欢的节日。

  没有哪个节日是全民同一天做同一样的事的,你初夏只管招摇,我也有事做,我包粽子。

  如果说清明是去与天人对话,不免几许凄凉,端午的遥想就增添了好多滋味,晶莹洁白的糯米,青翠欲滴的粽叶,清香飘逸,包裹着崇敬,包裹着祭奠,包裹着心情,包裹着期盼,包裹着爱恋,包裹着情谊,包裹着一份玩的心绪,包裹着清清白白做人的美好愿望。

  端午,我最喜欢的节日。

  儿时是那么喜欢依偎在母亲身边,尤其是我,不能去哪里,跑跑跳跳的游戏不能参加,满心里就想跟母亲依偎,哪怕是骂骂我,说说我都行。可是她好忙,整天不着家,干活,买菜,做饭,完了有空就去找她的一帮人玩,最可气的是不让我跟着,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那么喜欢跟着母亲,跟她一帮阿姨在一起,有时候也不知道她们在说什么,就傻乎乎地看着她们笑得前仰后合,我也傻笑。现在想起来,小时候都以为做了妈妈都是好大好大,好老好老,其实不然,她们也有她们的秘密,恐怕我懂,恐怕她们自己不好意思,所以就不愿意我跟着,而我就一心一意想跟着她。如果被母亲撵走,就只能一个人,或者坐在井边看人家洗衣服,不然就去房头青石板上坐下,看鹞子在空中盘旋,看杜鹃开得火红,看身边的小草小花像我现在一样。心里面慢慢滋生着一些叫着幻想和惆怅的东西。

  母亲也不能总是跑,孩子多,家务事也多,赶着哪天,她不走了,或者补衣服裤子,或者做点什么吃的。做针线时她会叫我锁扣眼,或者叫我挑边,我不喜欢做,可是不行,母亲总是怕我手笨嫁不出去,天天骂我:“十个指头没剪开,以后有婆婆不骂死你。”

  骂多了,就时常看自己的手,叹息着自己为什么这样笨?几年后,许是长大了,母亲又这样说的时候,我没有了愧疚,没有了自责,理直气壮地说:“笨就笨,你做呗。”

  母亲忽然就钳口。从此这个事也让我释然了,这是后话。

  我们这个年代的女孩为什么这样懂事,就是过早的理会了父母的艰难。虽然我笨,也不喜欢干针线活,但是只要依偎在母亲身边看她飞针走线,听她絮絮叨叨,心里就万分妥贴,安安的,定定的,这会如果就是天塌下来,我想我也不会慌张。

  后来,这一切颠倒了过来,卧病在床的母亲一天就像小时候我盼她一样地盼我。我一去,保姆就说:“阿姨知道你要来,一天就高兴的不知道怎么办?”我听了心里酸酸的,她两只眼睛看着我忙活,话里话外就是不舍得我走,我经常就陪着她睡,那种依赖那种幸福那种自在,让我心里好沉重。

  真的,这些都是后话了,母亲已逝,说什么不是后话呢?只在暗夜中感觉母亲几乎失明的双眼不见眼泪(已经没有眼泪了),只见深深地眷念。人生就这样的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吗?真的有点扯远了。

  最喜欢的事儿,是端午到了,母亲给我们包粽子。糯米准备好,粽叶准备好,母亲就开始包,我高兴地搬个小凳子在一边坐着,也张牙舞爪蠢蠢欲动,其实吃还在其次,又能跟母亲腻一会了才是真,觉得好幸福。

  这时候的母亲最慈祥,不管我,只自己忙活着,我虽然不会包,却一定找最好看的叶子来试,我们这里的粽子有两种包法,一种是尖尖粽,一种是狗头粽,大叶子包尖尖粽,两片小叶子就包狗头粽,我什么都不会,只能把形状弄完,捆就不会了,急急地叫着:“妈,妈,你快点。”

  母亲笑盈盈地接过去三下两下就包好了,这种时候不会说我笨,因为包粽子这件事是有点灵性的,它跟你笨不笨,巧不巧没有关系,也许你一会就学会,也许你一辈子都不会,好像是缘分,是感悟,所以母亲不会说我笨,也许她在得意她与粽子之间这种不可言喻的神通呢?

  我只管享受这片刻与母亲的私会,体验一种温馨与满足。因为生活,因为性格,她真的太爱跑了,哥哥弟弟们更是爱跑,爸爸是忙的影子都见不着,好像一辈子,都是我一个人在屋子里空旷地踟蹰。

  慢慢长大,工作、结婚、生子,母亲的身边已经没有太多的诱惑了,粽子从来都不是我所爱,有就吃,没有也罢。一天头脑里乱糟糟的,不能细品生活,不能捋清思绪,就连最爱的文字都一放二十多年。

  终于多病的母亲去了,揪心的孩子长大了,我也心力交瘁地退休了。于是寂静中,拣起了文字,收拾了心情,当端午又到时,我想包粽子了,不是想吃,是想应景,在我喜欢的这个节日里干点我喜欢的事,不会包,叫来聪明的闺蜜,包自己喜欢的口味。

  第二年,准备好东西又准备包,坐在透着清香的叶子和米之间,等着闺蜜,自己也有一搭无一搭的包着,忽然之间觉得有神灵附体,心里一动,手里就包成了一个,不敢怠慢,屏住呼吸,一个一个,啊,我会包了,虽然不是很好看,但是结结实实的一个个小狗头,精精神神地看着我,我心花怒放,赶紧给闺蜜打电话:“你不要来了,我会包了。”

  连续三年我都包,年年总结经验,今天包的是我有史以来最好吃也最好看的一次。

  旧年间,看屈原,喜欢了楚辞,喜欢了橘颂,喜欢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喜欢了那时代人的纯情,当屈原衣袂飘飘纵身投入汨罗江的瞬间,我喜欢了端午。喜欢了这么高雅的祭奠,喜欢了这民间的纪念,喜欢了端午丰盈的水,喜欢了端午浓密的绿。

  端午,是我最喜欢的节日,还是女儿节,清代端午极力打扮小女儿,已出嫁之女也可回家归宁,称之“女儿节”。怎么极力打扮呢?一辈子没有好好做女儿,没有好好做女人,绿水盈盈的端午,天青地碧,清风徐徐,没有太冷不会太热,华衣丽衫正好穿着,妖娆一回,妩媚一次,回味半夏,于是端午在箬叶的清香里,糯米的甘甜中,细密的雨,温柔的风,缱绻的心,给痴缠的满满都是情。

  弄个香囊,辟邪,求爱。

  其实就只是买了一束清苦回甘的艾蒿和菖蒲,挂在门口,祈求平安吧。

  端午情思高中散文 篇4

  撑一支光阴的篙

  向记忆更深处漫溯

  又是一年端午季,

  又是家家粽叶香。

  记忆里的父亲永远年青英俊。

  记忆里的母亲永远忙碌勤快。

  而我

  永远奔跑在龙舟竞发的十里长堤上。

  香囊

  我记得我是佩过香囊的,那时祖母还在,祖母做的香囊是村中一绝,到端午前几日,家家来求。香囊做成蜷手蜷脚的小孩儿模样,俗称猴子。用碎布儿头缝了外面的套子,用棉花填实了鼓起来,小手脚齐全了,再往中间塞上雄黄一类的药材,有些讲究的人家还放冰片薄荷干花,给小孩儿挂着驱蚊虫蛇蚁辟邪用。最后缝严实捆扎出形状,再出眉眼口鼻,就算成了。像祖母这样做的好的,可以保存很久,便是我们时常把玩抛扯也不会轻易散了。若是不善针线的,只怕挂了一两回就成破布头了。所有,别看玩意儿小,也是要功夫的费心力的。

  祖母去世后,我便再没佩过。

  妹妹小,看别人家小孩有,缠着要,父母工作忙哪有时间理我们。为了哄妹妹,拿了针线布头跟隔壁奶奶学,手指扎出一个又一个针眼,总算做出个歪歪斜斜,挤眉耷眼的瘪猴儿。妹妹却是欢喜的,挂脖子上稀罕了好几日。

  如今,这样的猴子香囊几乎看不到了,连端午的气氛也渐淡了。儿子刚出生那几年,一家人兴兴头头,父母大人备齐针线布头每天都做几个,给儿子辟邪驱虫。如今母亲垂垂老矣,父亲远去天国,不知道儿子的记忆中还有外祖做的端午的猴子么?

  腌咸蛋

  一进四月,母亲就开始准备腌咸蛋了。买回上好的鸭蛋,那时候没有土鸡蛋土鸭蛋吃谷吃饲料之说,都是养鸭人早出晚归赶着放养的鸭蛋。用盐水浸洗,有那会浮在水面的就是坏的,得挑出来,否则会成臭蛋,坏了一窝蛋的。洗好挑好的蛋用软布擦干,放在调了盐的黄泥里滚上几滚,调黄泥是做咸蛋的关键,盐放多少,水放多少,泥的稀度都是技术,蛋好不好吃全看泥调得好不好。我家的咸蛋总体来说还过得去,毕竟我父母不是很擅长做这些活的,没整出几缸臭蛋就很了不起了。在黄泥里滚足了泥浆再到草木灰里裹一层灰,然后就封在缸里让它入味了。

  大概半个月,蛋就腌好了。端午的头天晚上,我们帮着大人把蛋取出来,清洗外层的黑灰黄泥,再拿去煮。煮蛋的过程是有点小兴奋的,我觉得父母甚至有些忐忑,就好比开宝一样,开出来是不是宝贝就等蛋熟壳落了。有一年,我们家的咸蛋做得超极好,油旺旺的蛋黄金光闪闪,美味极了。父母很得瑟了一回,每个慕名来吃我家咸蛋的左邻右舍都赞不绝口,非得要我父母传授经验。

  看龙舟

  其实对于看龙舟,我们小孩子是兴趣缺缺的,管你哪方输哪方赢,与我们似乎都没啥关系。我们在乎的是那喧天的热闹,是那人山人海的集市,是集市上比平日里多出的不知多少倍的好吃的好玩的,还有我们手里能支配的端午那日大人发放的一笔小小财富。

  初五一早是要有个仪式的,母亲端了发糕粽子包子咸蛋祭了公婆祖宗,然后我们要吃喝上一回。那个年代,年节味是极浓重的,平时没啥好吃的,过年过节才能大吃一顿。我们却有些心不在焉。我记挂的是漂亮的新衣服新鞋子新遮阳帽,弟弟记挂的是怎么花马上到手的票子,妹妹则记挂她的蛋网里放两个咸蛋好还是三个咸蛋。

  先是齐齐整整一家人出发,到了大门口,父母都要去维持秩序了,他们是警察。吩咐大的带好小的,别往河边挤,就上岗去了。我们三个就纠集了院子里大大小小的伙伴们呼啸而去。

  河堤两岸人潮比江潮要汹涌得多。好在看船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走马观花一圈,得了这艘船漂亮,那艘船上人壮实几句议论之后便散向各类小摊。我不敢撒了妹妹的手,一路牵着领着,弟弟早就不知野到哪儿去了。那会儿,车少坏人少,到哪里都安全。也听说过拐子拐小孩的,我常担心妹妹给拐走,所以从小我带妹妹都是极小的。弟弟就不一样,能拐走他的拐子还没生出来呢。

  其实卖的东西,现在的孩子看都懒得看一眼。我们那时候却宝贝的很。青葡萄,一分钱一串,酸得要死,有葡萄的人家早早就摘了来卖。杨梅,那时候是希罕物,山里人家才有。一早挑来,新鲜得很,带着叶子,还占着露水,杨梅水灵灵红灿灿的,看看就想吃,不过比较贵,我舍不得。后来弟弟给了我们几颗,他的朋友多,有时候不花钱也有的吃。妹妹看到啥都想吃,我给她管着钱,用得就不那么畅快了。为了不让她啥啥都吃,我就得哄着她,这个吃了会拉肚子那个吃了会生虫子。最后她不听了,喜欢啥,直接拿了开吃,我不付帐不行。结果,小时候每年的端午都在她的上吐下冯跑肚拉稀中过去。

  端午节,我最冲动的时刻就是买小人书,我记得当时一套买的红楼梦三国铁臂阿童木,战争题材的最多。也不知道当年的那些小人书都到哪里去了。

  记忆的闸门一打开,便关也关不住,往事如潮水般涌来。朦胧中,依稀有龙舟号子在耳边响起。父亲立在江边燃起鞭炮,老家的船就要下水了,他年年要为他的乡亲鼓劲。

  我的几个晚出生的侄甥辈都没能逢上这样的龙舟盛事了。在他们的心目中,端午只是书本上的那些介绍而已,生硬而疏离,他们吃的粽子是在超市可以买到的,日日都有吃,他们不知道雄黄不知道艾草不知道香蒲不知道香囊不知道赛龙舟。这是不是一种缺失,这样的缺失要不要补偿给他们。还有许多许多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在一点点流失,难道真要让他们成为记忆?难道只能在上一辈上上一辈甚至上上上一辈的回忆中才能翻找到吗?

  端午情思高中散文 篇5

  杨花落尽子规啼,古人大凡表达一种情思大概都会先来一番风花雪月的烘托,之所以想起这句诗,应该是与刚刚过去的端午节有关吧!最美人间是四月天,在我看来农历的四五月最是惹人情思涌动的时节,且不说那散发着极清幽芳香的栀子花让人神清气爽,且不说那红得极浓烈的石榴花让人心旌荡漾,单就是弥漫着艾草香的端午也足够让人回味绵长啊!

  前两天让学生写一写家乡的端午,突然发现我的情思学生未必有啊!在他们看来,对端午的了解就是纪念屈原,所以要赛龙舟、吃粽子、还要吃咸鸭蛋。至于其他,就一概不知了,农历五月初五,正是万物卯足了劲肆意疯长的时候,乡下沟沟渠渠里似剑般形状的菖蒲叶子仿佛一个个半大小子一下子身材挺拔了起来,而野外大片大片的艾蒿也开始散发出那略带药味的清香,季节就这样和我们的祖先默契的配合着,于是端午就在这幽幽的淡香中一路从古走到了今,一路走来,穿插上了关于文人屈原荡气回肠的忠君传说,端午也就更加鲜活了起来。在我看来,乡下的端午味道更浓一些。

  在我记事起,每到临近端午佳节,我的爷爷就会买回好多的鸭蛋,然后去我家旁边的一个小山上挖回来一桶黄泥巴,我的奶奶便把大灶里的柴火灰掏出来混合着黄泥巴,掺进盐,拌匀了,然后把鸭蛋一个一个地用这拌好的泥巴裹上,放进一个坛子里,我的爷爷还会在封坛之前撒点醇香的酒,只等端午来临时开封坛子,小的时候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只知道这样腌制的鸭蛋放的时间很久,但味道始终不会像现在的咸鸭蛋那样会咸得难以进口,而我小的时候,端午这一天前后,我们是不会吃到一个整咸鸭蛋的,奶奶会把一个咸鸭蛋分成两份,有时甚至四份,我们大概就吃这其中的一份吧!直到端午节这一天,我们每一个小孩那是人手一蛋了,记得小时候姐姐们教我编蛋络子,用五彩线交错编成的,一大早就把煮熟的咸鸭蛋装进去找小伙伴玩儿了,这样的情景,记得教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时,他老人家小的时候也有此事啊!文中还有一句话我也是深有体会啊,那一天早上筷子头一戳下去,“哧”红油就冒出来了,小时候的咸鸭蛋,的确蛋黄是红色的啊,放在粥里,立马会浮上来一层蛋黄油,现在回想起来,跟我的学生说起,他们的嘴巴似乎也在咂巴咂巴的了。

  端午节除了咸鸭蛋,在我小时候,还记得二妈娘家人会做雄黄烟,每每端午节来临的头两天,她就会回一趟娘家,拿来一大篮子的雄黄烟,大约半米长一根,黄黄的圆筒状,比大拇指粗一点点吧!到街上去不到半天就会卖完了,家里留着的几根,往往放在大柜子底下,点燃了,说是可以祛除蛇虫之类的有毒之物。端午节这一天的一大早,我的爷爷就会割回来一大捆艾蒿,分成一小扎,每一扇窗户上都会放上一扎,门顶上边也会横着一小扎,余下的,我的奶奶便会晒干了,有时身上长痱子或其他脓疮,她就会煮了艾蒿水给我们泡澡,后来,发现药店居然也有晒干的.艾草卖,是一味良药,才觉得爷爷奶奶真是了不起啊!也许这些也是他们的爷爷奶奶传下来的吧!直到现在,我依然会留一些艾草,没事时,煮一壶,满屋的艾草香里,让时光倒流一会,这些往事会在雾气缭绕中一点一滴地浮现出来。

  其实,我知道,我的学生是不会有我这样的情思的,今晚写下这些文字,突然有点想起我的爷爷奶奶,后来的端午节,实在没有他们在的时候感觉那么浓了。每次都是在娘家吃一餐饭,然后回婆家又是一大桌子的好饭菜,也许当我的女儿长大时,她记忆中的端午会是另外一番风味吧!

  端午情思高中散文 篇6

  又是一年端午到,又闻家乡粽子香!

  农历五月初五,一个原本平平凡凡的日子,传说因与古代著名爱国诗人屈原的投江殉节壮举有关,才演变成为今天这个特殊的节日。

  家乡的端午节,留在我记忆中最深的印象是吃粽子、洗龙舟水和看赛龙船。

  端午前几天,家家户户就忙着做粽子了。这是过节少不得的俗例,我的童年时代是物质生活最匮乏的时期。不要说是肉类,就是包粽子的主要原材料糯米,也是稀罕物。母亲为了每年这必不可少的习俗,把好不容易积攒的一点点糯米拿出来,淘出细沙石洗净浸泡好,放进早已准备的簕条包装里,埋入用鲜嫩野生香叶包裹着那丁点的肥猪肉,然后安置锅里隔水用猛火蒸上三五个钟头,一锅热腾腾、香喷喷的粽子就做成了。母亲做出的粽子的形状,也是千篇一律的四角形和长方体状。因为原料的缘故,显得小巧玲珑的,剥除了包裹的簕条,糯米肉馅的粽子就不够两口。不过,心灵手巧的母亲,为了满足我们兄妹这一年一度吃够粽子的欲望,总是变着法子,巧用其他材料包粽子。通常母亲用来代替糯米包粽子的就是黄粟了。这种黄粟属于不太高产的杂粮,在“以粮为纲”的生产队时期,一般是不作大面积种植的。可为了一定的用途也种了少许,可分到各家各户也就是凤毛麟角了,好在家里有自留地,每年母亲都要求父亲种上几厘地。虽然,这黄粟做的粽子也如糯米似软绵和有一种独特的芳香,但吃起来口感就比糯米的差多了。不说它的馅是红豆或绿豆的,缺少油腻。即使是包着大块的猪肉,吃起来也没有糯米的那种软滑,有种咯喉沙子样的感觉。可当时饥肠辘辘的胃容不得我们的挑剔这些,不管是粟子还是糯米的,到手总是津津有味地大口吞咽着,除了香味,其他的口感就不存在了。

  洗龙舟水,一般是在端午节的中午后。童幼年时,母亲往往一早就从屋后山里采回了那些树叶茅草藤蔓,再加进艾枝放进锅里添上水,用慢火熬好。倒出洗澡盆里凉冷后,把我们剥光衣服浸泡在里面,说是什么洗懒筋。长大以后我才明白,这其实是一种具有祛风去邪的药浴。特别是那种艾草,据中草药书记载,它具有祛风寒散热毒的功效。因此,端午前采回的艾枝,除了母亲用来给我们兄妹熬洗澡水外,父亲在五月初一那天早晨,既拿刚采回的鲜嫩艾枝安插大小门的门楣两边,又要我们把它放进洗脸盆里泡水洗脸。父亲对我们说这样做是为了辟邪的。还有他用这天采的艾叶晒干后,拿瓦片用文火炙烤制成末状,然后装进一个小布袋子,留作婴儿三、七、十二朝“锁”和老年人中风的“药灸’之用,听说是很灵验的。我和大哥出生后都被烧过这种“艾火”,至今嘴角两边都遗留下俩对称的疤痕。稍大了点,我就不愿洗这母亲拿来专洗我们“懒根”,并散发着臭味的山草药水了。端午节这天,还不到中午时分,就跑得无影。与三五个伙伴相约出到村边的小河,潜藏清凉水中,任由岸上的母亲喊破嗓子,也不肯回家。这时,我们洗龙舟水才是欢乐无穷的,不受约束、没有羁绊、尽情放纵......

  至于看精彩的赛龙舟,那是非常难得的机会。家乡附近,端午节有举行龙舟赛的地方。最近的也有十几公里,单靠我们稚嫩的双腿赴会。即使筋疲力尽赶到那,也是曲终人散,连屁臭也闻不到了。我记得幼年时的那次看赛龙舟,是搭乘大哥的自行车去到邻镇的沙田港。不过,平时显得特空旷的码头,此时却密密麻麻扎满了人,视线不知被几层人墙遮挡,只好退回离比赛场地很远处望洋兴叹了。其时没有望远镜,即使眼睛睁得生痛,也不知所以然。这次观看赛龙舟,简直就像做了个梦,有头无尾的,令我沮丧极了。真正看上端午节龙舟比赛,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那时候,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为图名利业余时间喜欢写些自认为文学作品的东西,被县文联吸纳为会员,结识沙田镇的文友付。那年的端午节,他邀请我去观龙舟赛。为不负好友的盛情和满足好奇心,我携上还是初恋女友的妻子,去到付的家。一桌海味十足的丰盛午餐之后,文友付带我们来到海港码头。因海水还没有涨潮,比赛还没开始,我们只有占着最佳的观看位置守候。龙舟赛开始,已是黄昏时刻,因为朋友要我们留宿。我才安心地从始至终观看。这时,涨满海水的港湾里,并排着该镇参赛的几个渔业队几艘长约十多米雕刻着龙头龙尾图案的龙舟里,坐着十多个健壮的中青年渔民,龙头位置安放着一个牛皮大鼓,打鼓人站立船头。随着一声清脆的发号枪响,比赛开始了,几条龙舟如离弦之箭,向前方的海面冲去。此时,几乎一致的咚咚震耳鼓声,有节奏地指挥各自的参赛队员,鼓舞着队员用力划桨,原先并排的龙舟很快就分出先后。大约十多分钟,胜负已经揭晓。令我们意犹未尽的龙舟赛活动,也在落日的余晖中降下了帷幕。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感觉家乡过端午节的热情也慢慢消退了。端午的粽子乡亲们懒得做了,附近赛龙舟的活动也罕见了,至于过节那山草药浴更没多少人传承。这种对传统节日冷淡,也许是与我们今天快速的生活节奏有关吧?可我还是怀念少小时过端午节的种种快乐时光。

  端午情思高中散文 篇7

  走在热闹的菜市场,突然发现有不少摊位已经摆出芦叶,是啊!端午节临近了!

  端午节是我国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传统节日,它历史悠久,但如今由于许多西方节日的融入,端午节对年轻人来说已不算新奇,可对于我这个70后的人来讲,端午的情思早已萦绕于心,挥之不去!

  小时候的我就喜欢围在妈的身边,看妈包粽子,记得那时妈妈先把翠绿的芦叶洗干净,然后在炉火上小煮一会儿,当翠绿的芦叶逐渐变成黄绿色时,妈妈说这样的芦叶最适合包粽子,它最结实,不易断裂,然后妈妈把姜米滔洗干净用凉水泡上,妈说被浸泡过的姜米包出的粽子粘软香甜,劲道可口!最后妈妈把大枣洗干净一并泡在姜米水里,这时妈妈开始包粽子,看妈妈手里捋上三四片芦叶,然后熟练的在手心弯成漏斗状,间断地在芦叶中放米放枣,最后用麻绳扎紧,芦叶在妈的手里如变戏法一般,不一会儿就变成一个玲珑精巧,四角充盈的精美艺术品,时间不长,锅里的粽子就如小山耸起。

  那时我经常趁机把小手伸进米盆里,故意抓弄着那粒粒姜米,然后也装模作样地学妈妈包粽子,但最后总是散作一团,甚至还会把芦叶折断,那次好不容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包好一个粽子,但旁边的妹妹却“咯咯”笑个不停,她指着我的劳动成果说:“我姐包的粽子就像个炸药包……”

  每逢端午节妈妈是睡不好觉的,因为那时各家各户都是晚上生上炉火,夜里开始煮粽子,所以我们熟睡之时妈妈总要起来几次,为锅里添水,端午节早晨天蒙蒙亮我们就爬起床,因为老人们说这天早晨多吃鸡蛋和粽子,这一年都顺利,所以晨起我们都围成一团,从锅里拿出那微有裂痕的鸡蛋,轻轻剥下粉红色的蛋壳,一个个白如雪犹如果冻般的鸡蛋在手心里轻微颤动,它晶莹剔透,鸡蛋的香味也随之溢出,然后我们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那鸡蛋紧致顺滑,濡养脾胃……

  吃完鸡蛋又从锅里拿出那清香四溢的粽子,解开麻绳儿,顺势打开,那娴熟的技法就如打开婴儿襁褓一般,瞬间一个瓷娃娃笑盈盈地站在你面前,这时我们贪婪的张开嘴,粽子在口里爽滑酥嫩,口感饱满,软软的,糯糯的,很有嚼劲,真是回味无穷。

  那时民间还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传说,据说艾草有招百福,驱毒辟邪的功效,所以端午节那天,家家户户的门庭上都插有用红绳捆绑的艾草,绿色的艾草在晨风中轻轻摇曳散发着独特的香味,它同院里弥漫的粽香混合在一起,使古朴的胡同里溢满了袅袅的清香。

  如今的端午在酒肉的迷香里有些淡淡地凉意,流年匆匆,那些幽幽情丝,在母亲的粽子里粘着,在艾叶里香着,在泛黄的岁月里撕扯着,但这些绵绵的情思又如何能扯得断呢?

【端午情思高中散文】相关文章:

端午情思优秀散文04-23

端午情思散文随笔04-29

端午情思抒情散文01-18

端午情思08-07

散文,文字,情思09-24

中秋情思散文04-30

电话情思的散文04-19

摩托情思散文04-16

月夜情思的散文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