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木犀风过的散文

时间:2021-04-11 15:37:09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木犀风过的散文范文

  轻轻地,你来了,送走了夏的豪放,迎来了秋的婉约。

木犀风过的散文范文

  你,面含花样的笑意,身穿金色的霓裳,手洒丹桂的馨香,脚踩落叶的细声,款款而来,轻轻地。风——你的灵魂,她,吹熟了百果,吹黄了枝桠,吹醒了这季江南多彩的柔梦;雨——你的骨髓,她,洗尽了人间浮躁的铅华,涤荡了世人蒙尘的心绪。我满怀欣喜,追寻你前行的步伐,在风中,在雨里,观赏万般曼妙的景致,受享千般别样的馈赠,感受百般温馨的滋味。张开双臂,以花开的姿态,拥抱你的如期而至——秋天。

  都云:秋天是个多愁善感、落寞无奈的季节。草木枯荣,花叶凋零,繁华已尽,雾重成霜,触目皆为萧索荒芜之象。难怪历代文人骚客皆以“悲”字来形容秋了。试问:是世人悲了秋?是秋悲了世人?还是世人的悲转嫁给了秋?其中味,谁解?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段精辟的论道:“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所以,我们不必“悲落叶于劲秋”, 无需“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抛开“自古逢秋悲寂寥”,因为,“春恨秋悲皆自惹”,相信“我言秋日胜春朝”,毕竟,秋天也是收获的季节,孕育希望的季节,回归的季节,令人讨喜的季节。

  秋的天,澄澈透亮,湛蓝清明,像一望无垠的碧海,偶有几朵浮云悠闲飘过,恰似碧海里飞溅的浪花。碧空里,太阳丧失了夏日的威严,少了几份肆意炙烤大地的野性,多了几许温顺柔和的情愫,不温不火。在这难得的季节里,放飞心灵,让身体得以短暂的调节与休整,也算是偷得浮生半日闲。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吧!

  穿街过巷,跨河越桥,于古韵犹存的民居边、四通八达的道路旁、风景旖旎的公园里,一朵朵、一簇簇、一树树玲珑淡雅的桂花,隐现在扶疏的绿叶褐枝间,像顽皮的小精灵在叶腋里,时而你争我赶地探出脑袋,喜滋滋笑开了花;时而躲藏在叶子背后,贪婪地闭着眼睛,闲心休憩,惬意地安度静好时光;时而附和风的旋律,有节奏地扭动纤细修长的身体,翩跹曼舞。微风徐徐,一丝丝、一缕缕、一阵阵幽幽的气息,迈着轻轻的步履——宛如天籁萦绕在耳畔的神曲幽韵,也似平湖上微微泛起的层层涟漪,静静地粘住游人的衣襟,悄悄地溜进路人的胸怀,盈盈地浸润行人的`躯体。

  暗淡轻黄的桂花,虽没有牡丹国色天香的高贵大气,没有荷花飘逸隽永的清新脱俗,没有梅花迎风斗雪的不屈豪情,也没有同季菊花傲霜怒放的洒脱自如,有的只是香远溢清的浓郁淡雅,有的只是情疏迹远的朴素精致。不追求蝶立蜂采的喧嚣,不计较色彩斑斓的外表,不在乎芸芸众生的敬赏,遗世独立,择一方寸净土,偏深秋光阴于一隅,不争不斗,不喜不悲,落落大方,寂寂吐纳芳华,默默把芳香洒向人间。

  秋风过处,些许桂花,在婆娑的枝叶里,乘风而去,跳跃着、旋转着、翩然飞舞,回归大地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枚枚、一片片、一堆堆如雪乱的落桂不甘寂寥,或追逐玩耍、无邪游戏;或跟随路人行色匆匆的步伐,遨游四方;或驻足张望,期待与新朋故交的相遇。

  看着这热闹的场面,我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随手捡起一枚置于掌心,呼吸着袅袅升腾的香气,仔细端详:花梗折,花萼萎,花瓣蔫,此刻,心头一冷,怜意横生。由于花被的庇护,花药、花丝和花柱均无恙,这给不安的平添了一丝慰藉。可人的天使,虽不再枝头绽放,但,娇艳依旧如初;虽离枝而下,但,活力依旧如故;虽遍体鳞伤,但,幽香依旧如始。华丽转身后,将以“零落成泥碾作尘”姿态落幕,兴许,这只是为了兑现“护红”的一语承诺,是为了实现明载“丛中笑”的永恒誓言。

  激扬的思绪,灵动的字符,盛开、蔓延在令人陶醉的木犀风里,似鹰击长空、如鱼翔浅底,纵横捭阖,跌宕起伏。季节的更替凋零了繁花的美丽,岁月的流逝消磨了曾经的风华,时空的转换模糊了丰盈的记忆。几许斑驳,几多绚烂,任其各自一方,独绽一处。不为自然而黯然,唯自然而安然。

  站在时光匆匆的拐角处,回眸凝望,往日的似水流年,总会让人顿生无限的感叹:亦怒亦喜,或哀或乐。然,人事,并非顺风顺水顺意,纵然是历经磨砺、挫折、甚至劫难,又何妨?倘若沉沦,何以涅槃?倘若放弃,何以成就?花开有始,花落有终,始终轮回,顺其自然。初心不忘,因为我们都在前进的路上。

  没有作别时的汽笛肠断,没有分离时的昆仑崩壁,落日夕照中,吟唱一曲雁南飞,一影清癯,撑一支长蒿,带着手指间未散的一缕桂的清香,携着记忆里流淌的一帘桂的幽梦,载着素笺上堆砌的一纸桂的心事,消解于缥缈的暮色,悄悄地。

【木犀风过的散文】相关文章:

散文:风过无痕04-24

《风过爱散》散文05-30

情感散文鉴赏:风过06-03

风过青萍之末散文04-24

风过无痕散文欣赏04-10

风过无痕-散文欣赏04-05

散文欣赏:《风过无痕》04-15

随笔散文:风过留痕05-08

风过无痕伤感散文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