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群鸟雨中疾飞散文

时间:2021-04-11 19:22:33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群鸟雨中疾飞散文

  群鸟雨中疾飞

群鸟雨中疾飞散文

  飞翔的海鸥

  霍 huò

  在甲骨文中“霍”是一个会意字,下面是三个“隹”,隹指的是鸟,上面是一个“雨”字,合起来表示群鸟在雨中疾飞的意思。金文和篆文省略为二隹,隶变后楷书写作霍。

  “霍”的演变

  由鸟在雨中疾飞,为了躲避大雨,必然飞得特别快,好尽快回到巢中,所以霍就有了迅速的意思,如“霍然病已”,后来又引申指任意花钱,即迅速散去钱财,如:挥霍。也用作象声词,如磨刀霍霍向猪羊。

  说“亚”

  大家都知道,我们处于世界七大洲的亚洲,但这个“亚洲”的“亚”字究竟是什么意思?最初的“亚”“长”什么样儿?估计没多少人能说得清楚。

  “亚”这个字,还得从图腾时代的原始社会说起。原始族群之间为了标识出自己的特征,会选用一块“十”字形的石板,在上面刻下自己族群的特征。比如放牛的游牧族群,就在上面画出手挥鞭子驱牛的意思;打渔的、种植的也以类似的形式表现出来。于是,“十”字形的石板就像地标一样,立在显要的位置,充当族群徽号的功能。

  “亚”的繁体字“亞”,就是从“十”字形图案发展过来的。

  甲骨文(图A)和商代金文(图B)的“亞”,都完好地保存着“十”字轮廓的双勾线。周代早期金文(图C)的“亞”开始讹变,经历了小篆(图D)、隶书(图E)、楷书(图F)之后,变成“亞”。而“亚”,则是为了书写简便,由草书简化而来。

  “亚”,象形字,本义是古代聚族而居的一组大型建筑的平面图(如上图),这种建筑讲究搭配和对称,像北京的四合院一样自己围合成一个封闭的系统。后来引申为“匹配”、“靠近”、“次一等”和“掩闭”的意思。

  “班”原来是个动词

  班bān

  提到“班”这个字,我可以说“一班上班族”这句话,其中包含了两个现在常用的意思:表人数的量词和表“按时间分成的段落”的名词。

  其实,最初“班”只是个动词,用刀把一块玉剖成两半。金(铭)文中画出了其中的意思:两边各一玉,中间夹把刀,于是就成“班”。小篆把其中的两“玉”一“刀”梳理得齐整了。

  《说文·珏部》:“班,分瑞玉。从珏,从刀。”本义为分瑞玉。后来,由这层意思引申出分开、铺开等意思。

  两棵树,一片“林”

  林lín

  “林”是个会意字。甲骨文画出两棵并排的树,表示一片树木的意思。金文大致相同。篆文整齐规范化。变成楷书后,写作“林”。

  《说文·林部》:“林,平土有丛木曰林。从二木。”

  林,本义指“成片的树木、竹子”;后来引申出“人或事物聚会如林”的意思。

  “元”字“元来”是人头

  元yuán

  图(A),“元”字在甲骨文里,是指事字,与“兀”(削去了人的头发)同源,又用短横线指出头的部位,以表示人头。后来便将“元”、“首”两个同义字构成联合式合成词,“元首”即“头头”。头是人体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就以“头头”来比喻“首领”(首长、领导),如今则称代表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为“元首”,可见“元”的本义就是人头。我们说人说事,都得从“头”说起,所以“元”又有“始”意。因此一年的第一天叫“元旦”,一年的第一个月叫“元月”,帝王改换年号的第一年一般叫“元年”,事物的开端叫“元始”。“元”又引申出“本来”、“原先”的“本”的意义来。更有趣的是,古代也把万头攒动、众首纷纭的老百姓叫“元元”,说明人民群众在国家中地位的重要。唐代陈子昂的《感遇》诗之十九:“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中的“元元”指的便是人民群众。至于货币的.“元”,元素的“元”,古代唯心主义哲学概念中作为精神本质与天地万物本原的“元”,都是“元”的后起义了。

  金文(图B)、小篆(图C)沿袭甲骨文的形体发展下来,并进一步在这构形的基础上递变为隶书(图D)和今天的楷书(图E)。

  《说文·一部》:“元,始也。从一,从元。”这只是“元”的引申义,其本义应为人头。

  夏——英武的中国人

  夏xià

  人们都知道“夏”是一年里的第二个季节,或者是姓;却很少知道“夏”字本来就是雄强英武的中国人的形象。这里要和大家讲的便是“夏”字的本源。

  图A的甲骨文中,是一个威武雄壮的侧视的人形:头、发、眼、躯干、手、足俱全,双手摆开了强而有力的架势,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这就是“夏”字。

  古籍上说:“夏,中国人也。”“夏者大也,”“中国有文章光华礼义之大。”从上述的字的原形本义来看,中国人的形象自古便是顶天立地英武雄强的。所以我国古称“华夏”,便有中华伟大之意。公元前21至前16世纪我国第一个朝代,便叫“夏”朝(相传是夏后氏族群领袖“大禹”所建立的最早的国家)。我国古代的历法叫“夏历”,上古时代高大的殿宇建筑也叫作“夏”(现在又在前面多加一个“大”字,成“大厦”)。春夏之间,烈日炎炎,万物盛壮,人也健强,所以把一年的第二个季节称作“夏”天。所有这些都说明:“夏”字本来便是以一个雄强英武的中国人的形象来象征伟大强盛的。

  这个象形字,在图B的金文里还没多大变形,但在图(Cl)的春秋时代已开始讹变,人头身躯和腿脚变成了图(C2)的“页”,手下和脚上还加上了一曲至今未明的符号,把字繁化了。到了图(D)的秦代小篆阶段,虽然已省掉了不明的符号,但把人脚变成“夊”,两手变成了“臼”,而且两手和腿脚都已完全离开躯体了。

  于是在小篆的基础上,这个字发展成为图E的汉代“孔庙碑”里的“夏”,此后,汉代隶书(图F)又更进一步简省掉双手(臼),头脚部分也简“頁”为“百”,最终楷化为今天的“夏”字(图G)。中国自古称“华夏”,说明中国人自来便雄强英武而有志气。今天,我们作为华夏儿女,能不发扬这种志气而奋发图强,振兴中华吗?

  《说文·欠部》:“夏。中国之人也。从夊,从页,从臼。臼,两手;夊,两足也。”本义当为壮大的武士形。

【群鸟雨中疾飞散文】相关文章:

《秋雨中,谁的眼泪在飞》散文欣赏03-15

马蹄声疾散文05-12

生活散文:喜你成疾06-01

雨中散文02-26

在雨中散文04-09

初中散文:飞04-13

《燕儿飞》散文06-04

选飞的散文05-07

飞叶散文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