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以记忆为题的散文

时间:2021-04-10 16:07:09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以记忆为题的散文

以记忆为题的散文1

  岁月是风,记忆是沙。

以记忆为题的散文

  风可以把沙吹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但收藏在我心中的那一粒尘埃,它却无法触及。

  记忆,是我创作时的灵感,在我无奈属文的时候,给予我文章;

  记忆,是我回忆时舍泪的微笑,在烦闷之时,它是一曲快人的旋律;

  记忆,是水墨淋漓的画作,身临其中,每走一步都会流连忘返......

  微笑;眼泪;沉默;长啸。

  这些字眼,在记忆里,即使是时光迁移,都不会淡化。

  微笑之于今天,是无谓与欢乐;眼泪之于今天,是成熟与大方;沉默之于今天,是稳重与执著;长啸之于今天,是自信与坦荡。

  清泉潺潺地流过沙石,汀汀成韵。正如昨天的记忆,有声有色。

  声,不一定是玉宇琼音;色,也不一定是五彩斑斓。记忆里的声色,微妙就好,至真至善就行。

  今天的夕阳西下到明天的旭日东升,是记忆的垒叠和新记忆的开始。在这样的行程中,我不断地夕拾着朝花,把它收藏串起,让它散尽余芳。

  我斟满一杯昨日酿制的美酒,只需一闻,便可让我醉在往昔。

  我轻轻地拾起一碾细土,慢慢地放在手心。望一望夕阳,风便把它吹散。唯一没有吹走的,便只有我心中的那一粒。

  残阳的余晖,映红了那浮动的一朵云彩。我将一杯酒痛快地洒向长空,寄予故往。

以记忆为题的散文2

  (一)

  长沙又下了好几天雨了,又是周末,出行不便。心情也因想起一些事而不痛快,在小商店一个人喝闷酒,最后吐得狼狈不堪。不知道该怎么形容那种感觉,就像突然匕首刺入胸膛的痛。又是母亲节了,想打个电话,却不知道我应该说些什么。相对很多人来说,我电话打得是特别少的,除非有事,除非爸妈主动打给我。或许,潜意识里在怕着某些事情。

  (二)

  一年前的记忆里,有一件大事。

  一直迷茫的自己,将手机放家里正准备为自己的决定而努力的时候,班主任找到我,说我家里有事,要我赶紧回个电话给家里。

  最后却是独自乘车踏上回乡的路,记得《因为痛,所以叫青春》恰是那时候购买的,总觉得那是在预示着了。结果也痛的算是刻骨铭心了,站在那黑色的天空下,泪一滴一滴的滴落,默默浸湿一块黄土。我源源不断的抱怨着自己的愧疚和痛苦,这样哭了一段时间后,身边弟弟的一滴滚烫的泪滴在我的手上:你别哭了啊……

  (三)

  似乎我们总有一段日子,都会说:“唉,一年又过去了啊”。这样的话每一年每一年都会听到,我也总是在看下天空和身旁的人后,略带疲惫略带惆怅的这样说。

  离去年三月初五已经403天,离高考也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时间,过得让人无奈,每一次对过去的回首,都像是再看一面黑色的大海,潮起潮落,像是坐电梯时候的失重感。

  时间,它总让我不由自主的回忆,回忆每一年的自己,回忆每一个过去的自己,死死纠缠,不依不饶。

  (四)

  也许,时光的意义就是让我们不断向前走,然后忍不住回看的时候,将现在与曾经一遍一遍比较,印证我们的成长。

  (五)

  一个人时光总是那么的难过吧。雨淅淅沥沥的落着,落到了衣上,无声无息。只是那份寒彻彻底底的侵入了心,渗入了骨。竹子弯了腰,是在向谁卑躬鞠膝呢?下雪吧!该有一次大雪与那寒风一同肆虐来证明生命的坚强。

  我不是谁的信徒,但此刻,暂且容我带着某种信仰,双手合十来默默地祈祷一番:生命的道场该简单与平静些

  (六)

  时间仿佛回到了五岁以前,一条条小路清晰的印现在脑海。只是去向老屋的路早已被杂草荆棘掩盖,无法前行了。我忆起五岁的梨花带雨一枝独俏,忆起五岁的樱桃殷实甜美红在枝头,已经很多年了。而今人去楼空,朽木空望。时光留下了什么,又带走了什么?

  回家一趟,奶奶更显苍老,爷爷更是“调皮健忘”了起来。是心酸还是愧疚,我已无意去想,做儿女的已是那样,可做为孙子的我却无法不闻不问不理不睬。子欲养而亲不待,这种遗憾我不想再有了。情铸就我的为人。孝将贯穿我的一生。不孝不为人!

以记忆为题的散文3

  已经离得好远好远了。

  九月,我们初见。八月,我们离别。

  记忆总是会朝着我们希望的方向演变,在历经多年演变的记忆里,你总是在对我微笑着,带着深长的意味,好像在说,你什么都不懂。

  我什么都不懂,这仿佛是我最后的希望。只因我什么都不懂,不懂你其实喜欢我,只是无法对我说。而其实,不重要的喜欢,又何须对我说呢?

  演变过的记忆总是像经过反复琢磨的词句,原本苍白的语言、尴尬的照面、空无的表情,都被粉饰成了无力的深情、刻意压制的欲望。经过岁月的消融,你的脸、你的微表情、你的话语都越来越能贴合我的心境,安慰着我的内心,弥补着我的缺憾。

  你看,连记忆都在成长,你却未能和我一起。

  哪些是发生过的,哪些没有发生过,也许再过十年,二十年,我自己也会淡忘。记得当初疯狂思念你时,我曾想过,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也不会再爱你。

  再远的未来,也正在到来,你早已走出我的世界,或者说你从未来过。那么,我要怎样走出我的梦魇呢?

  忘不了的痛

  ——为了备份

  江山绿水

  为什么记忆这么深

  忆念永不断

  为什么伤的这么深

  静下来痛就往心里钻

  为什么痛如此深

  是我爱的深

  却是已忘的表白

  是你伤的痛

  哪知刻在心里的痕

  还有你那时的冷漠

  与彷徨

  为什么记忆这么深

  廿五年前我对你说

  为什么忆念这么痛

  头发白了

  还没有你的回答

  别了以为不再重逢

  重逢何以不能相聚

  只在梦里重逢

  只在银河相见

  只听见手机里你的声音

  只见你微笑的照片

  遥想你还在那鼎山下

  阳台上花飘香

  却不见你的背影

  你说我们不会有什么事

  为什么思念还是那么深

  痛还是那么痛

以记忆为题的散文4

  记得,我们第一次说话的时候,我的脸很红,后来你笑过我很多次;

  记得,我们一起打羽毛球,你很厉害,但每次都会让我;

  记得,我们一起在图书馆,你叫我不要看娃娃书。但后来你却要我陪你一起看那些车儿的图片;

  记得,我们一起去食堂吃饭,你每次都会拿两双筷子,而我只会拿一双,只是还没有习惯;

  记得,我们一起走重大,路痴的我被你哄着走了好久好久,最后还是翻围墙出来的,但是很开心;

  记得,我们一起去歌乐山,走了很久很久。晚上的时候,我的关节炎也痛了很久很久。但我依然很开心;

  记得,你带我去直港大道,错过了回学校的末班车,只能在网吧过通宵,但我并不怪你;

  记得,我们四人一起去南山,在下雨,回来的时候,你带错了路,我们的鞋子都进了水,又很饿。你很内疚,但后来在车上我们还是有说有笑。

  记得,我们一起去天赐温泉,因为我肚子痛,你心甘情愿的陪我在那根凳子上坐了一下午;

  记得,我们在学校后的山上,躺在疯长的草丛上看天、聊天,我还记得你说过,不是因为我,这种地方你根本就不会来;

  记得,你第一次对我说:我爱你,只是因为一首你并不知道的歌词;

  记得,有多少个夜晚,我都会强迫你在学校还没成形的池塘边的梯子上坐上很久,虽然你说过很多次要走,但最后都会等我一起;

  记得,你不喜欢吃辣,但每次出去吃饭还是会跟着我一起吃很辣的食物;我很内疚,你却安慰我说习惯是慢慢养成的;

  记得,你带我到水晶丽城的一个公园去,但因为蚊子很多,只好刚进去就出来了;

  记得,你带我去参加朋友的生日聚会,向很多人介绍我。那次,你也知道了,我在人多的时候,是那样的不善言辞;

  记得,那天很早的时候就被你的短信吵醒,短信写着:老婆,我一定会珍惜你。你不知道,当时的我有多感动,在我看来,你的一句珍惜胜过十句的我爱你;

  记得,我们一起到峨公岩大桥下你为我摆的那个心形,还有你对我说过的话,以及后来很多次都说要一起去看看它还在不在;

  记得,我们到龙抬山的水库边耍,看见一只很大的螃蟹,因为我的打扰,你没有捉到,很可惜;

  记得,我们一起去山上摘桃子,我并不喜欢吃桃子,只是想和你经历更多的事而已;

  记得,桃子并不好吃,你尝了一口都要骗我很好吃,然后,我就会咬上一口;

  记得,你带我到峨岭公园看夜景,夜景很漂亮,但拍出来的照片却很丑,不过我已经很满足了;

  记得,我们两吃一样口味的冰工厂,却都要吃对方的一口,我咬很小口,你却咬很大口,还说是在帮我减肥;

  记得,我们一起走路去熙街,有很长一段路都是你背我的,当我嚷着要背你的时候,你却只要我背着走了一步;

  记得,我们一起向你的朋友我的朋友宣告我们幸福的那天,你不知道也是在那天我就决定这辈子就跟你了;

  记得,你带我第一次去坐重庆轻轨的新鲜;

  记得,你陪我一起回四川的体贴;

  记得,我们一起走过铁路的浪漫;

  记得,你对我说,你想去见我爸妈的真诚;

  记得,不管你手上有多少东西都会有只手紧握我手的感动;

  记得,我们一起穿着情侣装招摇过市的幸福;

  记得,只有我们俩的QQ群的特别;

  记得,我哭的时候你拥我入怀的温暖;

  记得,你会牵我走过每条马路的习惯;

  记得,我心情不好时,你想尽办法逗我笑的滑稽;

  记得,我无理取闹时,你总会让着我的包容;

  记得,你给我讲的那些圣经里的故事的智慧;

  记得,你对我说过,如果我们走散了,要我一定站在原地等你;

  记得,我对你说过,这一次我们谁也不离开了;

  记得,我好像还没有亲口对你说过,老公,我爱你;

  记得,我很健忘,但和你在一起的所有我都记得,欢笑抑或是悲伤;

  记得

  记得

  亲爱的,我们在一起经历了那么多的快乐,我都已经相信了你就是我以后的未来。可是,现在的我们是怎么了,我们的爱是怎么了?曾经彼此支撑的梦是否还有我们残留的温存?那些记忆,你可曾还记得?是不是不在一起的时间少了,连心的距离也远了?是不是在一起久了,你累了,对我厌烦了?

  我知道,心会累爱会冷,这是爱情必经的过程,只是有人选择放弃,但也有人愿意再等,等一个发现,等一个感动让爱在沸腾。亲爱的,我们约定都选择等好不好?虽然我知道,每条路都好难走。

以记忆为题的散文5

  早晨上班,公交车里人很多,众多的气味充斥其间,令人有些晕晕的。坐在拥挤的一隅,望着窗外飞过的景致,联想翩翩,心绪起伏。蓦然,一种淡淡的香气袭来,是那么的熟悉,又那么的亲近。在心情愉悦的同时,大脑在极力的搜寻、回味着它的来源和名字。

  这香气虽然遥远却始终没有忘记。它不同于香水和脂粉的味道,也不比鲜花的清新。它淡淡的、纯纯的,很自然、很亲切,这味道似乎已根植在心灵的深处。于是,想起了它的名字——香草,一种隶属薰衣草类的草本植物。

  薰衣草的种类很多,而记忆中只有家乡的香草最好。

  很小的时候,最喜欢打开母亲的那口老柜子。喜欢闻柜子里面散发出来的香草味道,因而也喜欢躺在母亲的腿上,闻母亲身上散发出的那种淡淡香气。

  在当时的农村,似乎有女孩儿的人家都有种植香草,每家的柜子里也必须有一包用牛皮纸封包的香草。很多时候,香草也是女孩子向男孩子示爱的信物。看过评戏《小女婿》的人们都还记得:杨香草送给田喜儿的荷包里面,装的就是香草。因而,在女孩子出嫁时,包裹里、枕头里是一定要有香草的。

  那时,谁家的女儿出嫁,我们一群孩子都要去看热闹的,顺便帮助搬些嫁妆,借以闻闻那香香的味道。边搬嫁妆边唱着那时的歌谣:

  你俩好,你俩好,

  你俩结婚戴手表;

  你戴戴,我戴戴,

  慢慢变成老太太。

  大姑娘,羞答答,

  今天结婚要离家;

  爹也哭,妈也哭,

  大娘大娘你不哭,

  你的闺女到我家,

  铺凉席,盖花被,

  麻花枕头十六对儿(麻花是当时的一种绣缎)

  ………

  歌谣里,送走了一个个农家的女孩儿……

  我家就姐姐一个女孩儿,母亲便当然的要在有限的菜园子里,为其种上一畦香草。印象中的香草长的不高,大概在两尺左右,要密植,不然长的粗了就很难应用了。到了秋季,香草成熟了,将其割下来扎成一束束的挂在屋檐下晾晒。干爽后,摘下叶子和豆角,将豆角用木棒打碎,分出种子。然后再用一个布袋将豆角皮与干嫩的叶子装在一起,或做枕头,或夹在衣服里。而剩余的干植株也要用牛皮纸包好,压在柜子底下,经过一冬的重压,变的平平整整。在春季打开,就会有那惬人的香气,且能预防蛀虫。

  记得那时,晚上没有电视,当然也很少有电影,于是,伙伴们就家家的窜。哪家有女孩子,就要在她的枕头上贴一贴、闻一闻。因为大多的女孩子都是双层枕头,其中一层里装的就是香草。

  ……

  从古至今,我们知道,女孩子的身上都会散发出一种淡淡的香气。有脂粉的香气、有香樟的香气,有花香、有奶香、有薰香……然这一切对于边远山村的女孩儿来讲是奢侈的,是不可能拥有的。因而,依靠自然、利用自然,是我国几千年来最底层百姓的智慧和创造。当然,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过去的依赖已被各式品牌的香水所替代,这类靠劳动与等待创造的味道已无人问津,可那真真的香气则是多么昂贵的香水也无法替代的。

  很多年过去了。忘记了很多,也接受了许多,而那淡淡的味道、记忆中的香草,我却真的没有将它忘却!

以记忆为题的散文6

  初冬的夜,多了几分寂寥,寒凉的风,吹来了一街的怀想,灯火阑珊处,掩映着曾经的欢愉,回眸,却已是一地零落的记忆。光影的流年里,山是水的故事,云是风的故事,而你注定不是我的故事。情未央,花已尽,年华里最深的铭记,终是被山水阻隔,化作一缕惆怅,随风倘佯。

  坐卧风唳,又经清风吹起。太多无奈的心事,总是带着烦乱的思绪,游荡在深夜的空洞里,从不知如何缕清,任浓情起舞在指尖,疏影几碎残梦,轻诉,轻吟。

  曾多少次,倚靠在夜的窗边,独自聆听那首多年来,一直在记忆里的曲子。每当思绪随着旋律的跳动,总会想起很多关于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清晰的画面,忧伤的故事,熟悉的似乎只有用悲伤的写下的字眼!许许多多的心情对话,告白着人生的无数伤痕,太多的只是不喜欢去解释或说明。也曾很多次,习惯了冷漠和无视的姿态,面对岁月静好的物是人非。如果说为心去做一次彻底的告白,我想我唯一能做到的,仅有最后的沉默。喜欢那句懂我的一直都不需要去解释,不懂的也不必去解释什么。如果说,为心再做一次无声的告白,我依然选择拥有一个宁静的国度,那怕最后的繁华落尽,只守悲伤千尺,也不愿去和谁倾诉或分享。尘埃里的落定,有时刹那间成古今,人与人之间的故事,又会有多少是永远。

  听说,我们不曾落泪。很多爱一直都没有天意,或许上帝就是这样,把我们残忍的安排,在命运面前,无法去摆渡现实的宿命。你和我无数的别离与邂逅,时光将美好的一切记忆尘封。我们的故事,始终演绎着忧伤和快乐!如果生命中,你没有遇见我,我是否会牵挂,那个回不去的天涯海角,你会不会也很快乐?很多次,也曾为那心动的瞬间,倾尽我所有的真情。曾听人说,晚霞染红的天际是没有轮回的浩劫,可接近黄昏的`那一刻,却是我一度思念的孤独。你不是我,怎会了解我全部的忧伤!如果没有我,你的岁月是否安然无恙,我的时光会不会静好如花灿烂。我们都没有错,时间中的地点,在相同的那一刻开始,把彼此之间的浓情起舞,只是我的错过,注定无法遗忘。

  那些在时光里,被遗忘的笑容,似乎从来没有去来得及去珍惜或留住时,岁月就已经走远,而青春欢跃的步伐,在渐行渐远的了生命里,谱下了不可告终的段落!一度被风吹散的故事,残留了一季忧伤的守望,恋上孤独的往往是最深的想念,最后却寂寞了悲伤,正如秋天里的最后一片残叶,飘零在肩膀时,才深深地顿觉,离开的,远去了,再也不会回来。

  当时光走了,留下了叹息。其实,我们都在经历自己的人生,用一生的光阴学着去生活,而生活的路,一直充满着艰辛曲折和崎岖不平,一辈子不如意的事,常常都会徘徊在生活里,正如人们所说,明天和意外,永远不知道那个先会来到。于是我们要学会顺其自然,就算再多的无奈和不如意,能改变的,或许只有自己的心态和面对生活的态度,很做事就算比别人想的再多,我们都无法改变现实的无奈。去走岁月的路,唱流年的歌,青春永远只是一个没有预约结果的过程,虚无缥缈,不羁成长!在不断的经历中,才能体会成长的味道。那些越来越多的成熟,渐渐地靠近的,只是沧桑。

  清简如水日子,婉约了似水流年的情怀。独处的时光,可以思考;可以遗忘,可以清扫心灵的尘垢,是灵魂修复的过程,生命的感悟就在这份静好中得到领悟,灵魂就在这份静谧中得以升华,岁月如一条河,纵使是风平浪静的湖面,偶尔会起点点涟漪,那些彷徨的心境,便能在这份独处中得以慰藉,那些微风吹起的薄凉,就在这份寂静中得以温润,时光,终是温暖了记忆,沉淀了美好,一种清欢,讲述着那光阴的故事。

以记忆为题的散文7

  年少时爱的是感觉,感觉他的忧郁,他的勇敢,很纯粹,当我们在岁月里成长起来,那时的爱是份量,有些爱在时间里越变越轻,有些爱与日俱增,越来越厚重。时间每一天会让我们增加爱的份量,或减少爱的份量,爱在这时是可以衡量的。或多或少。或物质,或精神。于是我们学会了回忆,所有情感里只有在回忆里会没有任何负重。__题记

  柔丝轻断,竞惹一江水皱,那琉璃般的水瓣泛过你的身影,涟漪着水晕,轻送给碧浪轻沙,缤纷碎落。

  那缤纷碎落的你,是在那少年的江湖,他无心无剑,几许纯真,几许侠义,在青色白色的岁月踏歌而行,却不知,镜花水月中的你,用哀伤遮盖起夜色茫茫,寂静的抚着百转千回的伤,无言的轻揉着,让花落成冢,做成这一世的情劫!

  少年拾欢,相忘江湖,月过凉秋,雪幽暮沉,几度繁华落尽的轮回。少年的江湖,湮灭在俗世的喧闹,一身的尘埃,被寂寞洗涤着。蓦然回首,在来时的路上。拾起你遗落的花瓣,只为她如初的馨香!

  落英缤纷,绿水依旧,刹那的芳华,摇着青春的扁舟划过,纷繁如故,依然芬芳的陌上,只等回衣袂飘飘,曲终人散的孤单。

  红尘往事,如烟如梦,十指的温柔,握不住孤芳清影的你,只握着今夜烟花的冷,穿不过的心情,在墙的那边,窗的外面。询着一个少年的江湖。

  流年变幻着沧海桑田,星子依旧缀着夜的长发,,酥软的云依在天空的怀里,笼着月的清辉,你遗落的花瓣,散着如初的馨香,让思念绕过心灵的尘埃,贪婪的嗅着,纯净的吸着。

  那曾赤足青野的的少年,嗅着馨香,寻至江边,在江的的那一岸,有你的身影,散着你的笑靥,可那摆渡的艄公,却婉拒着说;这是佛的船,渡的是有缘的人,无缘的人上船只会在江中徘徊,永远到不了江的那一岸,只有回头是岸,从此,在江的那一岸,留住一个曾经的少年,在那里且行且吟。

  雪幽暮清,不期的遇见,你在路的那一面,我在路的这一面,挥手间,那倾城的梨花白,迷乱着眼睛,再也看不见,那曾经的身影,从此,路的那一面,写满了我的记忆。

以记忆为题的散文8

  既然往事不堪回首,许多人便选择了不回首。可将往事及其记忆在太阳下晒干、撕裂、风干抛向季风中,总有一些碎片挥之不去。在特别的环境、特殊的时间节点、相同的情景下、一样的感受中那些碎片便在记忆的电波中连成一片,或苦或甜、或酸或咸,在模糊的双眼里渐渐变的清晰,仿佛就是昨天

  一生一世其实很短,可一生的经历常常使人将时间和记忆拉长,而且极易在恍惚中感觉很长很长。那些挥之不去散落在记忆深处的碎片,慢慢地粘接成一段又一段有悔、有悲、有喜、有一切的整体,侵蚀着心灵,折磨着情感,拷问着良心!即使被风干成粉末,也会瞬间凝结成块状打击胸腔,带来隐隐疼痛。

  就这样行走着、忘记着、感悟着、经历着,身后一串串或深或浅、亦悲亦喜的脚印及往事记忆,始终萦绕心头,时隐时现。很多时候谁也不愿意触碰那有些脆弱且有些痛的过往。但是,内心那根记忆的神经极易受外界引诱,从而引发记忆碎片的自然粘接,使往日重显,这也许就是人生。

  不知道为什么要写下这些话。

  更不知道有什么意义。反正就写了,也许就是记忆碎片散落后的又一次粘合吧!

  也许是为自己疗伤吧!

  呵呵人生很奇妙!

  呵呵品味才有味!

  记住:撕裂成碎片的记忆即使被风干也会重现过去!

以记忆为题的散文9

  你脑子有坑啊?—坑里面有你啊!

  你背着我重吗?—当然重了,想象一下,你背上背整个世界的感觉!

  —关于那些回忆

  243天,短暂而又浪漫的恋爱时光。

  似乱非乱的心情,用真心吐露关于那些回忆。

  很喜欢作为知心朋友的那种感觉,肆无忌惮的聊天,打闹。

  失魂落魄时,可以在电话里泣不成声地流泪十分钟,一声不语,却懂得彼此。

  欣喜若狂时,可以彼此相拥旁若无人地狂喊十分钟,就连自己都听不懂自己喊什么,却懂得对方。

  当纯真的友情蓦然间沾染爱的气息,我们都迷茫了,甚至陌生了。

  为什么?

  为什么那些心有灵犀,此刻却听起来虚假得可笑,

  为什么那些为梦想拼搏,顷刻变成因梦沉沦,

  为什么那些爱的誓言,也随即也淡化得无影无踪。

  此时,我梦境一般地想起,背着你走在湖畔的小路。

  那天晚上,湖畔如诗般静谧,天空唯有一颗星星,路尽头恰有一棵小树,面前也仅有一个身影。

  看似单调,彼此却看透了这“一”的意境,说出最浪漫的话,一生只爱你一人。

  如此浪漫,此刻,为什么又心如刀绞般撕心裂肺。

  也许,在自己最静的时候,都莫名伤感,觉得彼此好像不存在,

  都曾想过,你适合我吗,或者我适合你吗?

  但是,当返回这个残酷的现实,当一切名利泛滥,虚荣蔓延,我们都沾染的难以自拔。

  曾一同风雨同舟的我们,又感觉到了彼此真实的存在,和存在的意义。

  爱情,真的如人所说,像捡贝壳一样,直到见到拥有珍珠的贝壳,才算是爱的延续?

  还是另有其说,每个人都有拥有珍珠的权利?

  我宁愿相信每个人都有这种权利。

  那些美好的记忆,总是令人回味无穷,如痴如醉般恋恋不舍。

  那些永恒的誓言,也总是那么刻骨铭心,似信非信般的无法释怀。

  可那些伤痛,也依旧痛彻心扉,如刀子利刃刻于内心的无底洞。

  我们不要抱怨彼此,我们总要经历。

  你的一句话不经意可能伤的是一颗心,或许痛一辈子。

  你有想过,你的一言一行,考虑过对方的心情吗?

  你文静,我沉默;你不问世事,我爱管闲事;你总很规规矩矩,我却是坏坏的有点耍疯。

  你总会说,我可以装傻,但别以为我真傻。

  我会打趣说,你是真傻,只是不想承认。

  我沉默不代表我思维空白,只是我有自己疯狂的思想。

  有句话说“与其看透这个社会,不如活得明白”。有点杜撰的感觉,我想这个“活”就是实践的意思,说得再多,看透的太多,以把这些讲给别人满足自己的空虚,不如自己去活个明白。

  我对爱,亦是如此认为。

  不想太多的甜言蜜语,华而不实,我想用行动让爱拥有彼此温暖的小屋

  这就是我沉默的理由,你懂吗?

  我不想让生活的平淡冲蚀美好的誓言。

  我只希望你调皮一点,会偶尔撒撒娇,偶尔发发脾气,闹闹性子。

  不是彼此要求太高,是我们不会试着去了解,

  想把爱延续,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想想那份爱,没有多轰轰烈烈,没有多惊天动地,

  可我们真的爱了,确确实实爱了,并且爱的如漆似胶。

  对于那些回忆,我已不想再言语,

  只是希望彼此能够再次牵手,重拾这份爱,在记忆变成回忆,回忆变成怀念之前。

  我想,这个243是一个转折点。

  转折之后,我想拥有一百个243,甚至更多。

  当然,与你一同幸福度过。

  话已至此,我想,我们该去明白地“活”了。

以记忆为题的散文10

  上高中是1981年的事,那年是我们这里实行生产责任制的第二年,实在的收成,溜尖的粮囤,使农村人的生活开始好转,上学都能带上白面锅盔了,有的还带上自家腌制的青椒、萝卜等咸菜,用油泼过了。大家都认为,再不好好学习,首先对不起的是白面锅盔。适逢中国女排首夺世界杯冠军,国人的民族自豪感陡然提升。“振兴中华”是报纸广播里最常听到见到的字眼。那年中学校园里开始流行一句话:为振兴中华而学习。于是,挑灯夜战,刻苦勤奋的学习氛围弥漫了校园。

  语文老师姚翰林

  语文老师姚翰林他家的祖上是否出过“翰林”,我不知道,也没听他说起过,但他的语文课是大家最爱上的,尽管他很苛刻。

  新学期的第一节语文课,是一个下着大雨的午后。每个人都早早端坐在座位上,兴奋、紧张、期待,交头接耳,唧唧喳喳。走廊上只留下一坨一坨的泥巴。

  伴随着预备铃声,一个高高瘦瘦的老头出现在教室门口,戴一顶帽檐耷拉的草帽,裤腿高高挽起。他一边不慌不忙地在教室门口的砖沿上刮了刮鞋底上的泥,一边摘下滴着雨水的草帽挂在教室门扇的角子上。就在大家和我一样纳闷是不是那个不适时宜的家长来找学生时。他已径直登上了讲台,手里竟端着两个粉笔盒,自信的神态,让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我叫姚翰林,是大家的语文课老师。”说着,在黑板上写下“姚翰林”三个大字,算是介绍自己吧。

  我坐在教室第一排,清清楚楚看见姚老师穿着一件退了色的涤卡布中山装,没有穿衬衣,敞开的衣领里面,缝上了一条用白线钩成的衬领。中山装的前襟布满了火星烫出的小洞,背转身在黑板上写字时,胳膊肘上两块新打的补丁亮给大家,蓝的醒目。

  视乎刚有点走神时,姚老师宏厚而不容制疑的声音把我拉回了课堂。把课本翻到第233页,我们来学习‘《诗经》—伐檀、硕鼠’。又是一惊。本来翻好的第一课,美丽的《荷塘月色》,又被翻了回 去,这姚老师上课也跟别的老师不一样,我暗暗想。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姚老师一遍又一遍领读这篇拗口而又晦涩的《诗经》来。领读了数遍后,又让大家自己出声朗读几遍,然后才开始逐字串讲,老师渊博的文史知识和精彩的联想常常引领我走进遥远的南北朝时代。多少年后,我常常想:姚老师为什么先不从第一课散文《荷塘月色》开始呢?是要提醒大家,高中课程不像初中那样轻松,必须抓紧了才行吗。

  就在大家出声朗读的时候,姚老师把我的笔记本轻轻掉个个,微笑着翻到最后一页,折了折,仔细地撕下一条,从粉笔盒里抓起一撮旱烟叶,熟练地卷起一根烟,有滋有味的吸了起来。

  后来,听几个插班过来的留级学生说,姚老师其实只有四十来岁。一个人的工资,五口人花,一个大男人,带了两个孩子上学,过重的家庭负担,让姚老师日子过得很紧巴。后来,我去过他的办公室,既办公,又驻家,显得异常替他。

  姚老师的授课很有特点。

  开始,他要求我们每人每天背诵一首《唐诗三百首》中的诗,早自习到他房间盯背,每次背诵都详细做了记录。后来又把从初中接触文言文开始,常见的文言虚词基本意思,在某个特定的语言环境下或句子里的意思,系统罗列在一起,要求每天翻阅记忆。对学过的文言文每一篇都能够流利的阅读并熟练翻译,对于像《岳阳楼记》等经典名篇要求全文背诵。

  对于现代文,老师又是另外一种讲授方法。像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秦牧的《土地》、孙荪的《云赋》、碧野的《天山景物记》等,老师先简单讲讲作品的写作背景,然后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品味,引导学生进入作品所创造的意境,然后再进行行文的结构、写作特点、写作技巧等方面的提问。不是那种填鸭式的灌输,着意培养学生的自我阅读能力,提高鉴赏水平。

  可惜的是,这种基础的砌筑和知识的积累只持续了一年多,后来的学习,完全转入为了高考而进行的应试教育。尽管这样,我后来的工作、人生,还是受益匪浅。我常常这样想:如果在初中就遇上这样的好老师,说不定我会走进我梦寐以求的大学中文系。

  待学生十分严厉。

  三年中我很少见过他有笑容,当然也可能是生活的压力使然。

  有一回,姚老师提前布置了作业:预习鲁迅的小说《祝福》,下节课要提问。

  第二堂课,老师提问了《祝福》中的一句成语叫“沸反盈天”,让解释其含义,结果全班同学都站起来,没一个能回答准确的。一气之下,全班同学都被赶出教室,站在窗外。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用老师的话说:让清醒清醒。

  正是这种严厉,让姚老师经历了一次彻骨透心的伤害。

  那是一堂和平时没有什么两样的语文课。那天,姚老师的兴致很高。一开始就讲的滔滔不绝,中间自然有好多提问。同样有许多男女同学因提问站了起来,回答不上问题的,依然站着,这其中有一个我们英语代课老师的姑娘,好像是从高二毕业复读了两年的。也许是出于对同事孩子的负责吧,这个英语老师的姑娘当然也受到更严厉的批评。

  顺便说一下,我们这一级,高二毕业,刚好赶上设高三,当年没有考上大学、中专的,继续上高三,其实就相当现在的补习班。我们班有一个叫童慧云的女同学,高二毕业第二天就嫁人了。刚好在我们上体育课时,坐着货架上包了红毯子的自行车上,十几辆自行车陪着,从操场旁边的马路上缓缓驶过。这在当时的农村算是婚礼的最高礼遇了,这话很快就成了同学中的新闻。

  姚老师批评没有回答上问题的同学,自然讲到了这个例子。

  再学不好,就像那个童慧云,早早嫁人算了,别费你爸的“香火油蜡”了。

  “自己的孩子连高中都上不了,还好意思教训别人。”这个叫王芳的英语代课老师的姑娘,竟然当着全班同学回了这么一句。教室里突然死一般寂静,空气视乎在膨胀。几只不知趣的苍蝇凌空划过,撞在灯管或窗玻璃上,啪啪的响声大得吓人。膨胀的空气最终并没爆炸。姚老师半开玩笑的脸色一下严肃起来,“就是,就是,连自己的娃娃都没教好,还要求你们,惭愧,惭愧,你们都坐下吧。”,姚老师像做了啥错事似的,竟然有好几次断了思路。这堂课的后半截在一种很奇怪的气氛中结束了。

  姚老师的儿子那年上初三,没有考上高中。我常在校园里看见他,高挑的个,很像姚老师。两只手插在裤兜里,挑着一担水,不偏不倚,很轻松的样子,水一点也不向外溅。

  再说说这个代英语课的王老师吧。王老师是文化革命前兰州大学外语系的毕业生,由于家庭出身地主,在xxx中遭到批斗,一直在家务农。1978年恢复高考,外语纳入了考试范围。全县xxx前的师范毕业生中,粗通俄语的较多,就他一个人懂英语。于是,落实政策,恢复公职,他就成了我们二中也是全县唯一的一名英语教师。尽管豁牙漏气,发音不准,但英语语法据说是全地区最好的。

  习习凉风带走了一天的闷热。姚老师踯躅的脚步挪进了王老师的办公室。一根烟燃尽,终于鼓足勇气,吐出了心中的憋闷。“女娃娃大了,要顾脸面的,你咋能说那样的话来?”姚老师的沟通,并没有换来心理上的宽慰,而是以王老师尴尬的诘问结束。姚老师无奈地理了理凌乱的头发,高挑、瘦削的身躯默默地走回了黑魆魆的暗夜里。从此,再也没有见到姚老师严厉的训斥过学生,或者是撵到教室外面让清醒清醒。

  其实,姚老师并不总是一脸严肃。他的手风琴拉得棒极了。那是一个冬天的夜晚,上晚自习迟到了,姚老师正在教室里拉琴,我只好站在教室外。那晚,姚老师一连演奏了《喀秋莎》、《三套车》、《红莓花儿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几首苏联歌曲,教室里的掌声一阵高过一阵。那时候,我已经阅读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妮娜》、《复活》等几部苏联文学作品,对苏联的历史稍有了解。姚老师激昂、优美的琴声把我带到了遥远的俄罗斯大草原,也启开了一个懵懂少年偷窥外面世界的一扇窗口。那个晚上,望着远处楼顶上的白雪,我竟然忘记了寒冷,思绪飘到了遥远的异国他乡,鼻涕结成了冰碴也混然不觉。

  有时候,看大家学习实在太累,昏昏欲睡的时候,姚老师会把大家召集到教室外,手拉手站成一圈,他站在中间,拉着手风琴,带大家边唱边跳,活动一阵,然后再回到教师继续学习。《金梭和银梭》、《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流行歌曲,就是在那个时间学会的。

  20xx年,我出差路过西安,顺便回了趟老家。在县城的街道上,遇上了一高中同学,说姚老师病了,正住院。几个同学便相约一起去看姚老师。姚老师得的是呼吸道疾病加肺气肿。还没说上两句话,便是一阵撕心裂肺的咳嗽。一头白发就像大冬天墙头上落上疑霜的冰草,战战巍巍。白色的病房、白色的床单被褥,一米八九的姚老师躺在上面,竟显得十分瘦小。看护姚老师的几个护士,也是他的学生。

  从医院出来,几个同学商量把老师转到兰州好点的医院就医,有人提到了一个高中同学,他现在是兰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副院长。就联系他。事情很快办妥。吃饭时,又传来消息,那个叫“王芳”的同学也去看望了姚老师。看完姚老师,她还带着她的老公来参加了同学聚会。那个王芳也当了一名老师,就在附近一所乡镇中学任教。她的老公原来是县粮食系统的职工,后来下岗经商,现在拥有几百万资产。吃饭间,王芳的老公自告奋勇要开车送姚老师去兰州,考虑到路途太远,姚老师体质又差,大家拒绝了,雇120送去,有一个当护士的同学护送。

  后来听同学说,王芳花3000多元专门为姚老师买了一台氧气呼吸机,姚老师从此不用上医院,在家就可以吸氧,这对他医病很有好处。

  20xx年,姚老师去世了。前去送行的学生把县城姚老师所在的那条街围得水泄不通,黑色、白色、枣红的挽幛从楼下一直挂到大街上。

  一篇作文写完一个作文本的孙赟

  高一我和孙赟是同桌,他语文课很好。

  升上高中的第一次作文,是以反映农村生产责任制以来的变化为主,题目自拟,题材不限。孙赟写的作文名叫《田丰收》,写的是一个叫“田丰收”的农民,在农村、农业政策变化前后,为了过上幸福生活,屡遭批斗,几次改名,最后终于盼来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寄予了几代农民“丰收”愿望的“田丰收”最后终于通过自己的的双手辛勤劳动过上了幸福生活,小说题目寓意深刻。孙赟的文采还真好,洋洋洒洒,下笔如神,刚买的作文本一篇作文就给写完了。

  过了几天的作文课上,孙赟的作文被整整点评了一节课。孙赟的作文本在全校传阅,等到我这个同桌看到时,作文本两个角卷起来,每一页都留下了黑黑的指纹。孙赟一下成了全校闻名的“小作家”。

  孙赟除了语文课成绩很好外,其它科目成绩平平。孙赟的爸爸在我们二中旁边的一家弹棉花、织棉絮的厂子上班,他爸多数时间回家住了,他的单身宿舍成了我俩晚上学习的好去处。高一第二学期,开始分文理科。老师给了两天的时间考虑。我俩找全了高中的历史、地理课本,在他爸的宿舍温习、试验了一个晚上。先找来一段文章看,看完再互相提问,考查。折腾了一个晚上,最后都没有选学文科。都想早日金榜提名,尽快跳出农门。

  高三最后一个学期,我两基本就常驻他爸的宿舍。哪儿少人干扰,而且喝开水方便。每天上午到外面的麦地、树林背诵英语、政治和生物(我两都对语文充满信心,认为已经足够好了),下午就关在宿舍突击数、理、化,因为我两的数、理、化成绩都不好。

  有一天从外面背完书回来,一进房间,一股特殊的香味扑鼻而来。桌上放了一碟炒洋葱,用一只碗扣着,我俩已经长了毛的馒头被溜热了,盛在一只大点的碟子里。哇!一顿好丰盛的午餐。

  是谁做的呢?该不会是“田螺”姑娘降临了吧。我和孙赟开着玩笑,甚至想到了神话《聊斋》中美女暗中帮助穷秀才的传说。“吃吧,别瞎想了,肯定是我那姑姑。”我才想到孙赟有个远房的姑姑也在织絮厂,我们每天出门都交给她暖壶,回来时常常灌得满满的。

  那顿素炒洋葱的味道让我永难忘记。也许是每天见不到一点油腥的高中生活所致。后来参加工作,我吃了好长时间的炒洋葱,有和了粉条的,还有和了肉片的,无论怎样,也没有吃出当时的那种滋味来。

  高三毕业,孙赟参加高考没有被录取,但被录用为乡镇干部。后来转到政法系统工作,成了我们县法院一名出色的律师。20xx年见过一面,老练、稳重地找不出当年的一丝影子。他的儿子大学已经毕业,姑娘正读大三。我问他还写东西吗 ,他说,早不写了。有时偶尔动动笔,也是为了领导发言或是评职称等等一类的“八股”文字。他还幽默的说了一段子:一手好文章让领导讲成话了,一笔好字让电脑废了,一个好称呼让“小姐”废了。说完,不露牙齿的笑了,这让我多少看到了当年那个“小作家”孙赟的影子来。

  杜乡长

  “杜乡长”原名杜兴科,“杜乡长”的名怎么叫起的,我不知道,反正跟他熟悉,关系较好的人都这样叫他。在学校的元旦联欢晚会上,杜勤科出演过折子戏《血泪仇》中的王仁厚。我后来还专门查过,王仁厚与乡长无关,《血泪仇》中似乎也没有乡长这个角色。

  杜兴科不是班干部,可他在班上却是绝对的精神领袖,也许是他肯主持公道,点子多,班上的学生都愿意听他的。那时我们的学生宿舍在一个废弃的小学教室,窗玻璃早都不见了,用废报纸糊着。干床板,铺了麦草的大通铺,晚上冻得睡不下,早上被窝热乎乎,外面冰冰凉,不想起。真是傻小子睡凉炕,全靠火气旺。那是一个北凤呼啸的夜晚,下晚自习后,冻得不能入睡,不知谁吼了一声,“找校长去”。一呼百应,连旁边的女生也加入,呼啦啦全出去了。正好杜兴科刚从教室回来,手里提溜一煤油灯,准备晚上用功的。问清缘由后,他劝大家,这时候别去了,打扰了校长休息不说,一大帮人,嘈嘈嚷嚷,反倒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不如我们明天派两个人去,反正也不在乎多冻一晚少冻一晚的。大家就又挤挤遭遭回了宿舍。不知谁喊了声“杜乡长,来段秦腔,驱驱寒吧!”好!杜乡长像模像样清唱了一段《血泪仇》选段:

  手拖孙女好悲伤

  两个孩子都有没娘

  一个还要娘教养

  一个年幼不离娘

  娘死不能在世上

  怎能不两眼泪汪汪

  庙堂上空坐龙王像

  枉叫人磕头又烧香……

  刚刚唱罢,“好!再来一个”一墙之隔的女生宿舍那边喊了起来。这男女生宿舍本身仅一墙之隔,而且房梁以上是敞开的。

  这一回,杜乡长唱的是秦腔《斩李广》中的“七十二个再不能”。

  我今天犯在贼的手,难免得钢刀割下头。

  再不能习文演武学礼数,再不能考古论今别情由。

  再不能去见文武午门首,再不能到班房把本修。

  再不能议事厅前待朝臣,再不能为国多出头。

  再不能朝王见驾九龙口,再不能动本与民除害为国家来分忧。

  再不能当殿挂帅军中为领袖, 再不能领兵耀武扬威出京都,

  再不能校场讲武传檄众将来听授,

  再不能操演人马训练兵丁一十八般武艺练精熟,

  再不能东杀西砍南征北剿除外寇,

  再不能兵扎军阵与贼斗春秋。

  再不能杀贼爬山走,再不……。

  他一口气唱了十多个再不能,就再也不唱了,说是忘了词。我后来才知道,这是一段最能体现秦腔演员功力的唱段,一般的演员光唱词都记不下,能整段唱下来的只有专业演员。

  到了第二天,他和另外俩个同学去找了教务处,问题很快得到解决,窗户封闭不说,还加了泥的火炉,每天下晚自习前,住宿的学生轮流去笼火,到下了晚自习,宿舍暖烘烘的,一个冬天很快也就过去了。

  高三毕业,“杜乡长”考取了甘肃农业大学。那年,甘肃农大从武威黄羊镇迁往兰州,正在动迁期间,他们开学报到到第二年开春。这段时间,一直在家劳动,他和我是邻乡,假期常见到他,扛着铁锨或是推辆架子车下地,吼一路秦腔收工回家。穿件棉袄,外面的罩衣褪得发白,打着补丁,衣襟敞开着,有时还卷一棒旱烟,直抽的烟雾腾腾。村里人对他的评价是能吃苦,为人处事公道,乐观、豁达。

  从甘肃农大毕业,原分配回了本县,再很少联系。大约十年后的一天,我在甘肃省《党的建设》杂志上看到了一片记者采访他带领全乡人种植药材的报道,他成了名符其实的乡长,在我们乡任职。每次回家,村子里的人都交口称赞这个“父母官”,有魄力,处事公道,肯吃苦,干实事。我们乡各村的乡村公路,是全县最宽的,而且在20xx年就开通了,我查了一下,这比20xx年国家信息产业部《关于在部分省区开展村村通工程试点工作的通知》早了三年。而且他在任期间的“自来水进户”、“沼气联网进家”等惠民工程,着实解决了祖祖辈辈“人挑畜驮”的吃水难题,同时把妇女从烟熏火燎的厨房劳作中解放了出来,让同学们不得不佩服他的能干,佩服他那与生俱来的“领袖”气质。

  大概是20xx年,“杜乡长”又升任市财政局局长,转身成了“财神爷”,但愿他能办成更多“惠民、利民”的实事来。

  大辫子的童慧云

  童慧云来自百里乡的山区。个不高,黝黑的脸庞上,一对毛绒绒的大花眼,爱笑。笑起来就像树林子里的野山雀。走起路来风风火火,地动山响。她从教室的前门进来,坐在最后一排的同学也会感觉到教室地面在动。若不是一对油黑发亮的大辫子和齐眉的刘海,别人准以为她是个小子。

  高二时,我和孙赟坐第二排,童慧云坐第一排,我俩正好在她的后面。有时上课正听得入神,突然,“啪”一下,大辫子抡过来,眼睛被打的酸痛,好久都睁不开。那时正在上映一部武打片叫《神鞭》,影片中的主人公“傻二”留一条长长的辫子,靠着这条被称之为“神鞭”的辫子,参加义和团,歼敌无数。于是,我和孙赟私下叫童慧云“傻二”。

  挨了好多次“神鞭”后,孙赟便想出了一个鬼主意,将一枚小钉订到桌沿上,辫子再抡过来,辫稍挂在小钉上。下课了,一声起立,头发被很很地揪了一下,童慧云一声惨叫。从此,童慧云的大辫子总是小心翼翼的被守护在怀里。我们再也没有挨过“神鞭”。现在想起来真有些好笑,那时候,男女同学之间互相不说话,三年同学下来,竟然没说过一句话。相互间的交流,竟然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我曾向正上高中的儿子说起这事,儿子回给了我一句“神经病”。

  童慧云是学体育的,准备考体育专业。打从高一开始,她就参加了学校的射击队,练习射击。每天下午,常常会看到她扛着枪、胸怀靶在校园和操场间进进出出。不知她的射击成绩怎样,听参加过全县中学生田径运动会的同学说,她的铅球成绩全县第一。每次上体育课,童慧云常常会带大家做各种课前的准备活动,而且都是单双杠动作的示范者,她的动作规范、彻底。大冬天,当我们极不情愿的从被窝里爬起来,筒着双手,缩着脖子去教室的时候。常常看见童慧云一身运动衣裤,在铺满积雪的操场上跑步,操场上的积雪被踩出一个大大的圆圈。童慧云的长辫子盘起来,满头满脸的汗。

  我们学校临街,逢集的一天,为了防止学生上街,校门口专门有人值守。可这一切难不住童慧云。我们班的教室侧面的山墙,紧靠校园的围墙,围墙外有一颗歪脖的枣树。 她会一脚蹬着教室的山墙,一脚蹬着围墙,翻墙而出,买个柿子什么的一吃,用衣袖擦擦嘴,沿原路翻墙回来。有一回,我亲眼看见她从墙上跳下来,长长的辫子凌空飘曳,就像穆桂英头顶的两根野鸡翎,胸部像两只跳跃的兔子。

  高二刚一毕业,童慧云就嫁人了,听说是换亲。

【以记忆为题的散文】相关文章:

以时光与记忆为题的散文04-13

以记忆中的暑假为题的散文11-20

以沙滩上的记忆为题的散文04-13

以记忆是隐忍的疼为题的散文05-23

以春晚记忆为题的高一散文05-22

以独家记忆白衣为题的高一散文05-22

重拾记忆为题的诗歌散文04-22

以秋天的记忆为题的初中诗歌散文04-23

以她说为题的散文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