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年糕的记忆
从前一到过年,乡村里家家户户都蒸糕,场景十分火红闹猛。农历十二月二十以后,离过年越来越近了,年的气氛显得格外浓烈,人们忙着准备年货。那时乡村农人的生活特别清苦,所谓年货,也就是蔬菜多荤菜少,年萝卜是必备的,其余是豆腐百叶笋干黄豆芽等。荤菜也只是买点肉,买个元宝头(猪头),再就是买条青鱼,买条跳龙门的鲤鱼过年时用,年货的重头戏要数蒸糕做团了。
记忆里,乡村农家蒸糕的情景仍历历在目。左邻右舍几家合计好一起蒸糕,每次蒸糕都要忙到深夜。我父亲不会蒸糕,因此每年蒸糕时都要请人,约上两三家,准备蒸糕那天午饭以后,父母就忙着刷门板汏蒸笼,张罗烧火的木柴,糯米粉、粳米粉、红糖白糖一一备齐。晚饭后蒸糕师付一到,大家就开始忙碌起来,合伙蒸糕的几家人分工合作,给蒸糕师付当下手。
蒸糕这活看似简单,但要蒸出好糕也并非易事。我家每年蒸糕都请村里第一把好手年生,他的蒸糕手艺村里一流,所以只要一到过年,这家请那家喊,让他忙得团团转。年糕的品种一般有红糖糕、白糖糕、白水糕和粞糕。经济特别拮据的人家买不起糖,只蒸白水糕,用开水泼粉就行。粞糕是用次米粉蒸的糕,一般几家合伙蒸糕时只蒸一笼,然后各自分一些,粞糕是春节期间用来表叫化子的。灶上大锅里的水一烧开,先蒸红糖糕时就泡好红糖水,先蒸白糖糕时就泡好白糖水。年生伯脱掉棉衣穿件棉背心,只见他先将糯米粉和粳米粉倒进一只小缸,用手将干粉和匀,这是蒸糕的第一道工序叫泼粉。这泼粉也是有讲究的,一般是对粳对糯,如这一笼蒸糕是四十斤,那么粳粉糯粉各二十斤,想让糕再糯一些,就四六配比,即四成粳粉六成糯粉。所谓泼粉,就是将和好的米粉,用准备好的糖开水或白开水进行初加工,加水多少严格控制,必须将米粉拌得手捏成一团,手松就散开,否则蒸不出好糕。米粉泼好后,在木蒸笼底里铺上湿白布,将粉装进蒸笼拍平盖好后上锅。烧火人在蒸糕师付的指导下加大火力,师付则站在灶前认真观察,约摸半个来小时,师付开蒸一看粉已熟,就让立即熄火起蒸。
只见他端起几十斤重的蒸笼,快步走到早已准备好的门板前,将蒸笼快速地倒扣在板上,然后迅速用一块浸湿的白布盖在滚烫的`粉上,连续不断地用双手捶打翻揉,此时已能看到师付额头上沁出了汗珠。一旁看热闹的人们又说又笑,都巴不得年糕快一点蒸好,品尝一口新年糕的美味,我们小孩子在一边更是馋涎欲滴。不一会,出蒸的米粉已成年糕,那一块大糕从板的这一头到那一头,足有两米来长,师付将糕翻过来复过去横揉竖揉,最后用白布将整条大糕盖好,再细细地整形,两头整成圆的,将大糕整得光滑漂亮,然后掀掉布开始切糕。切糕不能用刀,而是只用一根纳鞋底的新花大线,,先切下糕头,留着过年时用,再将那一长条大糕分割成小块。父亲从师付手里接过一块块年糕,将糕摊放在笾里,全部切完后,在场人员每人品尝一块,接着再蒸第二笼,第三笼,直到全部结束。各自将自家的年糕拿回去,人都散尽已是深夜了。送些年糕给蒸糕师付当报酬,送走蒸糕师付后,父母再开始刷板洗笼里外收拾干净,一直忙到很晚。
旧时乡间过年,每家都要蒸上几十甚至上百斤米的年糕,从年前一直吃过正月。若腊月里下大雪,每家一般都要收集一些洁净的雪水,年糕浸在腊雪水里不容易变质。年糕可以煎着吃、煮着吃、也可放在泡饭里吃,切成糕片晒干后,爆炒米佬一来还能爆着吃,爆糕片那可是地道的乡村美味。尤其是正月十五早晨,江南人家有吃荠菜烙糕的习俗。十四那天,家家有人到野地里寻寻觅觅,挑点鲜嫩的野荠菜,洗净后留着十五早晨炒年糕用。
记忆里母亲做的荠菜烙糕,使我难以忘怀。十四那天晚饭后,母亲就切好年糕片,洗净野荠菜,为十五早晨的荠菜烙糕做好准备。正月十五的早饭,就是荠菜烙糕。做烙糕时,只见母亲将荠菜切碎,然后起油锅将糕片一一煎好,再起油锅,将碎荠菜下锅爆炒一下,再将煎好的糕片入锅一起翻炒片刻,放上盐和味精,一道江南乡村的传统美食荠菜烙糕就做成了。全家每人一大碗,那美味的荠菜烙糕,至今仿佛仍在我面前飘香。
【散文阅读年糕的记忆】相关文章:
父亲与年糕的记忆散文01-15
散文阅读泪的记忆05-21
散文阅读关于记忆05-20
散文阅读夏天的记忆05-28
咸菜年糕散文04-10
散文阅读:相遇是红尘的记忆05-23
散文阅读记忆中的桥05-21
散文《车辙的记忆》阅读欣赏04-10
阅读记忆里的春节散文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