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随笔散文
看完《京城81号》这部影片,内心五味陈杂,悲喜交加。不仅仅是被那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所吸引,更多的,是被其中所传达的人生寓意所折服。该影片细腻生动的刻画出了佛所说的人生八苦,即: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阴盛。一个错过的故事,一段百年间的宿命轮回,年复一年,生生死死,只为那初见时的笑脸盈盈,只为那曾经许下的诺言,只为那执手相伴的情丝脉脉,只为那心中不灭的绮念“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该故事发生在民国初期,那时,位于京城八大胡同内的青楼烟柳繁华,歌舞升平,好不热闹。其中,尤以头牌姑娘陆蝶玉艳惊四座,引得万人空巷。但玉面玲珑的她早已心有所属,素日里以将悉数的爱都交予了京城大户霍家三少爷。如此这般,任他人百般殷勤,蝶玉的心都不曾有一丝动摇。终于,几经波折,她凤冠霞帔,满心期待的被人接进了霍家。
影片看到这里,我的内心好生宽慰。试想,一个青楼出身的女子,嫁入豪门,谈何容易。即便她有着倾国倾城的容姿、出类拔萃的才华,也终会因自己卑劣的出身而让人嫌弃,换言之,就连那寻常百姓家的闺阁小姐,身份都要比她尊贵许多。所以,当看到陆蝶玉和霍家三少爷能够有情人终成眷属时,我由衷地替他们高兴,为他们祝福。
蝶玉曾说: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霍郎心知: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两人心心相印,如胶似漆,他们的爱就像尘世间最圣洁的花朵,最璀璨的星辰,敞亮了人们的心扉,温暖了人们的眼眸,是呵,只要彼此相爱,任何阻碍都会被跨越,任何冰冷都将被融化。然,就在所有人都皆大欢喜之际,眼前的幸福却似握不住的流沙,无情地被现实的风尘湮灭,弹指间,梦破碎,心飘零,人伶仃,紧握地爱情也转瞬成空。
仅有一夜夫妻之欢的两人,恶梦般被活活拆散,醒来已是物是人非,红烛残泪。怀有身孕的陆蝶玉因霍郎的.无故失踪,生死未卜而伤心不已,试想,偌大的霍家日后岂能容得下她和那无辜的孩子,她的未来会是多么的黯淡和悲凄。然而,她却从未想过轻生,只因她和霍郎之间有过执手终老的约定,陆蝶玉坚信,她的霍郎一定会回来,一定会回到她的身边。虽然他总是迟到,却从不失约。
素日里,孤苦伶仃的陆蝶玉便以书信的方式,诉说自己内心的愁苦和满满的相思。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也许是上天的垂怜,也许是命运的补偿,终于,陆蝶玉等到了霍郎的回信,原来,她的霍郎并没有弃自己而去,而是被人强行抓去做了壮丁。
从信中可知,霍郎对她的思念丝毫不亚于她对霍郎的思念。自此,蝶玉便有了生活的动力,并时常与霍郎书信往来,对于霍郎的每一封回信,她都会细细品味,悉心珍藏。这些书信就像晨起的朝阳,照亮温暖了她的整个心房。其实,她要的幸福很简单,只要能和心心念念的霍郎相依相偎,有一隅栖身之所,有寻常的柴米裹腹,便足够了。但这看似简单的幸福却注定只是奢求。
弹指间,多年过去,陆蝶玉依旧每天生活在暗无天日的地下室,且不曾间断地与霍郎进行书信上的往来,虽然生活的环境不济,但她的内心却是温暖的。只要有霍郎的音讯,只要能够看着他们的女儿健康成长,她的生命就有价值,她的等待就有意义。可谁知,就连这最后的念想,都是个可笑的骗局。原来,她的霍郎早在七年前就以在前线阵亡,而那些深情款款的书信都是由他大哥代写的。
得知实情的陆蝶玉心灰意冷,当晚,她重新换上了新婚的嫁衣,鲜艳欲滴,光彩照人,恍惚中,只见一只红色的蝴蝶盘旋而至,停留在她的身边,这让陆蝶玉兴奋不已,她知,这定是她的霍郎来找她了,来赶赴那迟到多年的约会。紧接着,陆蝶玉亦步亦趋的跟随着蝴蝶登向地下室的最高处,谁料,那蝴蝶竟蓦然向下飞去。陆蝶玉连忙随之看去,只见是他的霍郎张开双臂来接她了,霍郎在告诉她,这么多年他对她的爱,依旧与今天一样鲜艳彻底,至死不渝。陆蝶玉欣喜若狂,在她的心中,何尝不是这样,她对霍郎的爱,早以刻骨铭心,不能自持。于是,她奋不顾身的投入了霍郎的怀抱,也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倘若故事到此为止,我或许还会认为这是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因为最终,他们的灵魂得以相依相伴,完成那生前未了的约定。可谁知,她的霍郎并没有死,这一切都是有人从中作梗,他们的爱情注定是没有结果的错过呵。然而,今生的错过能否换得来世的相见?佛说六道轮回,永无止境。其实是个错过的故事,今生的缘来世总会再还。如此年复一年,生生死死,只为那初见时的笑脸盈盈,只为那曾经许下的诺言,只为那执手相伴的情丝脉脉,只为那心中不灭的绮念“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随笔散文】相关文章: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的散文02-16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散文随笔04-24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散文11-20
愿得一本撒哈拉,白首不相离散文05-24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心情日志01-14
愿得一个心,白首不相离情感日志12-25
愿得一人心自首不相离情感的散文04-17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日志04-24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散文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