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散文随笔终南问梦

时间:2021-04-07 19:43:57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散文随笔终南问梦

  进子午谷,顺溪谷南行约十里,至山路分岔口,金仙观即坐落于此。路分两枝,其一南行,未尝涉足,不知其所终。传闻此乃子午古道,三国魏文长献计诸葛欲出奇兵之道路也。其一西行,过金仙观,沿溪水右肩,穿行于谷底林草间。

散文随笔终南问梦

  此时正当十月,红叶布于山巅,翠竹秀于水岸,万千的苇子沿脚下向山的更深处伸展。一直西行,据说可抵沣峪,与唐净业寺及沣水相连环。太阳西偏,远处山腰似有云雾漫散,寻踪追去,几起几落拾阶而上,越过一丛苍翠葱郁的终南秀竹,眼前展现出一个悠静的小天地。这是个有人有烟、有花有草、有红有绿的小院落,场院不大,平可垄亩。坐北依山,立房三间,红砖砌就,红瓦覆顶。涧边坡沿有几株柿树点缀,红果挂满树枝,晶莹剔透,摇摇欲坠。四周有绿色的山藤随性伸展,藤蔓间可见几处山花烂漫。溪水沿南边谷底蜿蜒而过,不声不响,无言无语。忽有林鸟惊起,嗻嗻焉划破天际,直冲云端。

  好一个清静所在!

  平可陇亩的场院当中,面南坐落着红砖红瓦三间大房。这靠山而立的房子,虽不高大,但在这青山绿水间很是显眼,老远便能望见,却毫不张扬,极普通,与关中大地上随处可见的民房无二。这里原先就是一普通的农户,只是这家人早已移居山外了。现在这里自有他的新主人。

  场院下方深约数丈,溪水隐藏在树木花草之间,自上而下,自西向东而去,静静地,无声无息。一大一小两只黄狗慵懒地卧在地上晒着太阳。看到我等几人,小狗撒着碎步迎了过来,那小尾巴比赵本山在春晚演出时还扭得欢。大狗只是瞥了一眼,就又趴下头晒它的太阳去了。

  大门敞开着,里面门边有一告示板,不知所告何事,凑近端详,方知某人搞签名售书。心想:如此僻壤有如此追潮、如此斯文之举,倒也的确有趣。板前设有一桌,桌上便是签售的样书,书名《叩梦》。打开扉页看作者简介,方知--不还:佛门居士,俗间作家。

  有作家近照一张:风韵犹存,潮人!

  房子东边,有一垄菜地,纵纵横横、参参差差生长着几畦绿菜。菜地之畔,有一人头戴灰色长舌布帽,身著灰色登山衣,手握小铁铲,正在专心致志地维修着低矮但显着精致的篱笆墙。

  没错!就是她,她就是不还。那穿灰衣荷铲修篱笆的人就是不还。

  ——不还叩梦

  "如河驶流,往而不返;

  人命如是,逝者不还。"

  这是佛经里的句子,大概就是"不还"一词的出处。这是我的臆断,没有向不还师傅求证。一是初识多问怕失礼,二是担心有忌讳。

  " 不还师傅,"我试探着呼叫了一声。

  " 不还师傅,"我提高声音。

  " 哎,"有了回应,应声的人就是她!

  她一边轻轻弹扑着身上的尘土,一边打着招呼向我们这边走来。

  "下山了几天,回来发现篱笆墙有几个地方损坏了。"她的声音平淡得如那淙淙的流水,脸上似有似无地挂着礼貌的笑意。

  第一眼,出乎我的想象,她的容貌与形象不似一个化外之人。她让人感到一见如故,像是故友重逢一般。同时,直觉告诉我,她一定有个不寻常的故事。

  " 不还师傅,我要请一本《叩梦》,劳烦您签个仙名吧。"我说。

  " 屋里请吧。"她邀我们去她的书斋。

  书斋会是个什么样子?我们带着好奇心随她向屋里走去。进得大门是厅,光线较暗,迎面展现着锅灶等一应家什,各守其位,井井有条。右首一小门,挂着深色棉帘。掀开门帘,里面便是书斋。书斋很敞亮,窗户向南,窗下置书桌一张,书桌和脚地上铺洒着山中温暖祥和的阳光。不还师傅坐在阳光下的书桌前,她提起了笔,在书的扉页上开始书写,表情肃穆庄重。

  东西两厢是床,一边是单人床,另一边是架子床。显然单人床是她用的。架子床的上铺码放着一些书籍和一应杂物,下铺铺垫整洁,看那意思,是当会客的沙发用。北边靠墙是一书架,书架不大,下面几层是书,上面一层放置着大大小小若许的瓶子,是梳妆用品。书架旁边挂着一幅人体器官穴位图。整个房间布局协调,干净整洁。 心中忽然冒出一组图画:洞天福地!

  " 好了。"她转得身来,把签好字的书双手交还给我们,脸上挂着悦色,和蔼,淡定,慈祥。

  " 心外无法,满目青山。 不还。"

  我小心翼翼地收好书,口中道谢。

  举手投足之间,她似乎看到了我自以为隐藏颇深的内心情感世界。有点神。

  " 生活本来就是五味杂陈的,要放得下才好。"她像是对我说,又像是自言自语。

  " 也是,"我接语道,"唉……,"我欲言又止。

  她接着说道:"见过大海吗?"

  我点点头。

  她说道:"其实,生活就像大海,广阔,平静。灾难就像波浪,来时汹汹,但终会过去。风雨之后还会风平浪静,觉得像是作了一场梦!有人感慨人生如梦,其实梦境也是人生。解得开便是人生,解不开永远是梦。放下了,也就解开了。"

  阳光渐渐地弱了,屋里的气温也低了下来。

  " 冬天这屋里会够冷的.?"我说。

  " 有火墙,不碍事的。"她指着北面的墙说。

  看来葛衣简行,苦守青灯,这些有关修行人的概念已好像不合时宜了。时光到底已进入到二十一世纪。

  天色不早了,我们向不还师傅辞行,同时提出与她合影,她欣然接受。

  "下次上山我们把照片给您送来吧。"我说。

  " 过几天我就下山去了,你发到我的邮箱吧。"说着,她递给我们一张名片。

  " 不还居士,中国陕西作家协会会员。"

  博客名:"阿那含";名:"山那畔的人儿。"

  她是一个居士,山下还有她的家,在那个古老而喧嚣的都市里。看来这里只是她一个修行的地方。

  一个女作家在修行,一个修行的女作家。

  送我们下山时,无意中我提到我们和她是同龄人,她笑着更正道:"你们年轻。我是四九年生人。"

  我的老天,我还以为她与我们同龄呢!吃惊之余,我不禁再次去认识她:岁月和生活的痕迹在她脸上虽不易察觉,但却实实在在地存在,然而很浅很浅。她是如何养生的呢!传说中有鹤发童颜之说,但眼前的不还师傅虽已年过花甲,却是秀发童颜,的确有仙风道骨的范儿。

  这际遇像个梦!

  ——不还果

  我们一行大小五人,向站在崖畔高处的她挥一挥手,踏着余辉沿小溪向山下走去。

  不还?她为什么叫不还呢?我一边走着,一边想着。……

  后来,我带着疑问和思考寻访且打开了不还的博客。在浏览了她的一些作品之后,才似乎找到了点头绪,弄清了"不还"的出处及其本意,结果和我以前有关"不还"二字的猜测相去甚远。

  佛家的三果罗汉阿那含,译成中文,即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修行到这一层次,便可了脱劫生,跳出轮回了。实际上不还就是阿那含,阿那含也就是不还。她虔心向佛,故而也就取名"不还"了。

  《叩梦》是不还的倾心之作。她研究梦,梦也从她自己开始说。

  大凡能说梦的人,梦中多伴随着众多的无奈和苦涩。好的梦自不必说,不好的梦则往往百思不得其解。因此,梦的主人会千方百计地去寻求破解梦的方法。许多人在苦苦地找梦。有时,人在梦中不想醒来,醒来了却还想接着做。梦,太费解,也太费神。不还能苦心解梦,我也就只好硬着头皮研读她的《叩梦》。这书不大好读,可再难读,总比她写这书轻松多了。

  洒脱,她很洒脱吗?

  超脱,她超脱了吗?

  她已经放下了么?

  佛家三果的" 不还果",应该是很高的境界了!

  有了"心外无法,满目青山"的境界,就应该相当高了。

  梦,现时解不开时不可强求,应该适时变通才好!有言道:"内外圆通到处通,一佛国在一沙中"。

  " 百峪龙横运岁风,

  千峰壁立掩孤灯。

  安席坐到浑然际,

  与空廖处听潮声。"

  这是不还的诗作,大概也是不还的写真。

  终南山、子午谷、红砖红瓦的房子、不还,这几个鲜活的图片由一缕子午闲云悠荡荡串连在了一起,隐隐约约闻听得随着风呼啦啦飘摆的声音,还拂动着子午谷里的草木,伴随着淙淙的溪水向东飘去。

  这一切,似梦而又又非梦。

【散文随笔终南问梦】相关文章:

终南夜雨04-26

彩云之南我的梦散文随笔04-25

终南小调的散文05-13

读《终南别业》有感03-26

终南别业王维古诗08-05

终南别业全文解析11-03

《终南别业》的古诗赏析04-24

终南别业古诗赏析08-04

终南新雨后散文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