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的记忆散文随笔
食物的记忆散文随笔
每次出国,容易让我有自身文化辨识的是食物。当身体极度渴望家里的食物时,最先浮现的常常是一碗打卤面或者豆儿粥就咸菜。
今年10月去法国开会,虽然经常出门已经能够尽快适应异国他乡的生活,但每次唤起想家的念头都是从食物开始的。食物是有记忆的。
这次的会议餐饮是由会议的所在地―一个小镇上的社区中心提供的。就我个人的饮食习惯来说,我感觉肉食、甜食偏多,而粮食、蔬菜无论从种类还是数量上都比较少。做农业的人总是会对各个国家的食物感兴趣,于是我就问周围很多法国参会者,面对这样的饭菜他们觉得是家庭的味道还是饭店的味道?大多数人都回答更像“学校食堂的味道”。看来食物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根本不是单纯的“味觉”那么简单。实际上,每个时期、场所、人群所对应的食物的记忆都是不同的.。
上个月,爸妈从保定老家到北京来看我,特意带来了老家的酱菜,农场很多人都说这酱菜这么咸有什么好吃的。记得从小家里几乎每顿饭都会熬粥,喝粥的时候总是要就着点酱菜,一大碗热乎乎的杂粮粥加上一小碟酱菜,这顿饭吃完后立马觉得浑身舒爽。于是,这酱菜就勾起了我对儿时一家人生活的记忆。其实,因为从小一大家人每天一起吃饭,对于食物的记忆就不仅仅是食物本身的味道,还包括每次吃饭时间发生的故事。因为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爷爷奶奶总喜欢给我开个小灶,爷爷总是把他从外面买来的一些零食塞到我的手里,非常难忘的有酸枣糕和山楂糕,这也使得我直到现在都还是偏爱酸的味道。每天的午饭和晚饭都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座次都是有区分的,除了因为爷爷的偏爱我总是能和他坐在一起,家里地方小,妈妈和娘娘总是要等有人吃完饭才能上桌子。奶奶喜欢“喝稀的”,实际上就是将各种不同的豆子和谷类混合在一起放在锅里熬。在我印象中,初中的一次作文是让写自己喜欢的一种食物的做法,我就写的“豆儿粥”,很多同学现在还拿这篇文章开玩笑。从小家庭的饮食文化就让我懂得吃饭并不是吃得越多越好或者越奢华越好,食物、家庭、亲情、友情这些都不断形成了食物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于是,豆儿粥就伴随着我从小到大,从保定老家走到北京上学,再到创办分享收获农场。只要有豆儿粥,就着点咸菜,那味道就已经很舒服。
每次出国,容易让我有自身文化辨识的是食物。当身体极度渴望家里的食物时,最先浮现的常常是一碗打卤面或者豆儿粥就咸菜。其他的东西再好吃,也只能是浅尝辄止,不能连续多吃。
【食物的记忆散文随笔】相关文章:
记忆的散文随笔04-27
食物的慰藉与哀愁的散文随笔04-29
散文随笔《雨中的记忆》05-02
散文随笔:微醺的记忆05-02
散文随笔:端午记忆05-02
散文随笔:销毁的记忆05-02
散文随笔《哪些记忆》05-02
台风的记忆散文随笔05-02
散文随笔:深处的记忆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