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月圆饼甜甜散文欣赏

时间:2022-09-23 16:02:04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月圆饼甜甜散文欣赏(精选13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应该都对散文很熟悉吧?狭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行的一种文学体裁。你知道写散文要注意哪些问题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圆饼甜甜散文欣赏,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月圆饼甜甜散文欣赏(精选13篇)

  月圆饼甜甜散文欣赏 篇1

  “月儿圆啊,月儿圆,月儿圆哪又过了一年”一曲《离家的孩子》让多少游子的思乡之情纷繁,又让节日团圆的脚步紧迫,又到仲秋,伴随着一阵秋风,一场秋雨,日益浓稠。

  喜鹊枝头喳喳叫,唤醒了舌尖上的味蕾,炊烟袅袅,皓月当空。该是一年中最为温馨的时刻,该是能够品尝到父亲亲手为家人制作的人间美味的时候了,该是儿时一年中姊妹们翘首以待的美好时刻。

  那时的父亲正当年,行伍出身的他英俊魁梧。一直在大队当村干部,克己奉公,铁面无私,素有“黑老包”之美誉。但是面对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为了一群七高八低的的孩子,却练让他练就的一身过硬的生存本领,远近闻名。不要说庄稼地里一把好手,农机农具制造、操作、修理样样精通;不要说缝纫机、钉鞋机、磨面机使用、维修不在话下;更不要说肌肉注射,挂挂面等,等闲视之。这些不可思议的技能,是父亲赢得了周边村落的普遍敬重,也赢得了儿女的膜拜。

  家里因为父亲喜好,置办的稀奇古怪的家什儿还真不少,时常总有东家借,西家还的事儿,父亲都是热情相助。

  那时候,曾经一度对家里的月饼模具情有独钟,什么“嫦娥奔月”、“花好月圆”,牡丹富贵图和一种叫不上名字的小花都让我爱不释手,飘飘渺渺。当然,与其沉浸在囫囵吞枣、无边无垠的传说中缠绵,或者无休无止的星月对话,都不如触摸近近在眼前在小小模具锁定的味蕾中的酣畅淋漓来得实惠,所以这种欲罢不能和蠢蠢欲动伺机而发。

  不用看日历,婆姨们的频频造访就是节日的前奏。捷足先登的是村子里人口少,日子过得油和面的新姑新嫂,接踵而来的就是娃们多,负担重的大娘大婶,有的请教制作月饼的配方,有的借用工具,大门吱吱呀呀开了又关,关了又开,后来索性敞一直开着,任由出入。因为村里人多,模具这时便会让棉清油浸得黑里透红,起明发亮,里面的图案易发清晰明朗,让我爱不释手。

  就在在月饼模子在村里周游时,自家的用料也在紧张筹备中。父亲铁钳般的粗实双手这时候却是十分的灵巧,随着“嗞啦”一声巨响,铲子在铁锅里欢快地叫着,白糖和植物油在高温下就熬成琥珀色的琼浆,如饴糖一般的透亮,用筷子挑起来能拔丝即好。放凉后加入面粉、碱水和成松软的面团醒发,绵软可口、入口既化的'皮面胚子就做好了。

  与此同时,母亲把一大盆面粉上锅蒸好晾凉,加上父亲买来的白糖、青红丝、、冰糖,再加上自家产的芝麻、核桃仁等搅拌均匀,一大盆甜丝丝、香喷喷、五颜六色的馅料便让姊妹们垂涎三尺,围着案板团团转。

  父亲楸好?子,喊来母亲、大姐、二姐帮忙团馅,三姐、哥哥和我负责包皮,最后经父亲查验后合格后放入模具中按平,压实,模子往下一磕,一个油皮月饼就做好了。小弟们经受不住乒乒乓乓、此起彼伏的扣模具的声音诱惑,也来跑前跑后的凑热闹,小脸上不是蹭着面粉,就是馅料,整得跟一只小花猫似得,惹得家人笑作一团。

  等到月饼在铁锅上烙得金灿灿,香喷喷,姐妹们手中捧着、攥着自己用汗水换来的劳动果实,口水哗哗乱流,却不忍下口。等到父亲敬神、祭灶之后,欢呼雀跃的姊们才能分而食之。

  那时候甜点是至高无上的美味,不是逢年过节,很少有机会能够奢侈一回。就是用料有时候也不一定那么严格,多一样、少一点也无所谓,完全不影响皓月对空而食的那份虔诚和甜蜜。月是故乡明,饼是家乡甜,离家时间越长,这种思念就更加浓烈。

  时过境迁,会为我们亲手制作美味的老父亲已然仙逝,姊们们各自成家,各奔前程,童年时的那份浓情已成为记忆中的彩虹。睹物思人,不免几多感伤,几多泪流。

  如今,月饼品种繁多,琳琅满目,包装精美,让人目不暇接什么甜咸口味、水果、莲蓉、蛋黄、鲍翅、燕窝应有尽有,那种天人合一的淡泊和恬静就一去不复返了。

  今夜月朗星稀,一位孤独的老人在桂树下的守候,是否有了月圆的味道。

  月圆饼甜甜散文欣赏 篇2

  离中秋还有整整半个月,哥未过门的儿媳妇就快递来了月饼。哥很得意,打电话告诉最小的妹妹,儿子给他的.节日费也已经打到卡上了,哥准备第二天去县城,顺便给妹妹带两个月饼,要妹夫八点前在离家两三百米处的拐角等他。妹妹要哥自己吃,妹夫上晚班,白天要补觉,妹妹还告诉哥:“我们都不太爱吃月饼。再说,单位也快发月饼了。”哥执意要给,说是姐姐、三弟和你,一家两个。

  妹妹知道是哥的一番心意,勉强答应。上班匆忙忘了跟老公讲,直到哥哥打来电话,说自己已经搭上了车,妹妹才匆匆给老公电话,老公说他正在炒菜,忙不赢,要哥哥留着自己吃算了。妹妹对妹夫说:“你去拿一下吧,你不要,他会以为你嫌少了。哥哥病着,挣不了钱,却总想做人情。虽然只是两个月饼,你收了,以后你给他什么他也会心安一些。反正路上还有一段时间,你炒完菜就去吧。”说服了妹夫,妹妹松了口气。刚好领导路过,领导不悦:“上班好像有事做嗷,莫一天只晓得打电话!”

  下午三点,哥又打来电话,要妹夫在拐角等。当时,感觉忽冷忽热的妹妹因为头晕正把手臂当枕头伏在桌子上,迷迷糊糊拨通妹夫的电话:“你去拐角拿月饼咯。”

  “我不去!上午我等了好久,才等到那辆车来。,可车停都没停一下。两个月饼他不晓得自己吃啊?”

  “我昨天就叫他自己吃,他……”

  “你不晓得讲我没在家啊?外面太阳这么大,我一晚上没睡,谁愿意为了两个月饼去路边等?”

  妹妹挂了电话,又打给哥,告诉哥妹夫的电话没人接,可能妹夫有事出去了。哥说,“那我放到你嫂子家好不好?你下班了带回去。”

  “不要,你自己吃!你下了车,等下司机不等你怎么办?你又不肯到我家睡……”话没说完,车间涌出一股人流,熙熙攘攘,几个员工还高声骂:“神经病,要我们洗手,这么多人就一个消毒桶怎么洗?”

  “什么时候只有一个桶?这不是吗?”妹妹从洗手台下拖出另一个桶大声回敬:“有的人就是烦,就算只有一个桶,这里这么多洗手盆和消毒盆,就算只放一个消毒桶,也不会死人吧?人家刚刚落座,屁股挨凳不到几分钟,你们就吵。我又不是铁打的!跟你们一样,我也是人!”

  月圆饼甜甜散文欣赏 篇3

  提起母亲的月饼,我的记忆就拉开了闸门。

  那时我很小,嘴太馋,见什么好吃的,都要自己先吃多吃。母亲最了解我的这点坏毛病,每次有好吃的都给我让。因此,我心里最爱母亲。

  有一年,大概就是八月的一天吧。我出去到村上玩。正玩着,来了一个小伙伴,他手上拿着一块圆圆的饼子吃,看起来吃得特别香甜。

  我就问:“你吃的什么呀?”

  他有点不屑地说:“月饼呀!你没吃过?”

  听了他的话,我心里酸酸的,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吱唔了一声,连我自己都没听清。

  我又问:“月饼好吃吗?”

  他扬了扬头,得意地说:“当然好吃了!”

  说心里话,我真的还没有吃过月饼,就是连见也没见过。可同样都是一个村子的孩子,他吃月饼,我为什么就吃不到月饼呢?我心里一直想着这个问题。

  回到家,我就问妈妈,妈妈说,我们家穷,吃不上月饼。吃月饼那是有钱人家的'事。

  听了妈妈的话,我心里难过极了,泪差点都要流出来。

  妈妈看着我的样子,心疼地安慰我,别着急,妈妈给你做月饼吃。说着,妈妈就走进了厨房。

  好像变戏法似的,一小时后,母亲走出厨房,手里端着一盘月饼。那月饼还冒着丝丝热气,那热气直往我鼻子里钻,我闻到了一股香味,一股从来没有闻到的香味。于是,我的馋劲又来了,口水已经收不住了。

  我高兴地问母亲,这是您做的?

  母亲点了点头。

  我问母亲是怎么做出来的。母亲就说,她用面和着油,再加进糖呀芝麻呀什么的,就做成了。说着,母亲就拿起一个月饼递给我,我接过那月饼,张嘴就咬,咬下一豁子,在嘴里带劲嚼着,越嚼越香甜,越嚼越爱吃。

  啊,母亲的月饼是多么好吃呀!

  正在我吃得香甜的时候,母亲问我,你知道什么时候吃月饼吗?我摇了摇头。母亲告诉我,八月十五是中秋节,这天的夜里吃月饼。我又问,那为什么要吃月饼呢?母亲说,吃月饼象征着团团圆圆。

  听了母亲的话,我的眼前亮了。因为我不但吃到了母亲的月饼,还从母亲那儿学到了不少知识。

  我看着母亲,觉得母亲是多么伟大啊!

  我想,我们家虽穷,却有母亲一双巧手。有了这双巧手,就会勤劳致富。

  多少年过去了,我们家果然富了。如今,我也长大了。而且出外工作了。每当到了八月十五中秋节,我都要回到自己的家,带上我买的各色月饼,看望我的老母亲。在与母亲及家人团聚的时候,我总想起过去那一幕,那难忘的一幕呀!

  月圆饼甜甜散文欣赏 篇4

  每逢佳节陪思亲!在中国的传统习俗中,满年四季,有许多个节日值得人们期盼和向往。而在我的记忆深处,和我最有情结的节日要算中秋佳节了。

  也许,这大抵和我的生日密切相关,我是农历8月18的生日。因此,小时候,我总是盼望过中秋,除了能在中秋夜里品尝到美味的月饼外。在我生日那天,馋嘴的我还能吃到两只荷包蛋和家人中秋节自己舍不得吃的那份月饼,而专门馈赠给我做生日礼物!

  上世纪80年代,在那缺穿少吃的坚难岁月里,若是能在中秋节吃上一回美味的月饼,那是件相当奢侈的事情。而农村又流行礼尚往来!每逢过节,对于孩子们来说,那是最开心不过了——因为过节,才有好吃好喝;而对于大人来说,却熬煎的焦头烂额。从牙缝里省出一点钱来为老人们买月饼送节。

  那时的月饼不像现今超市里卖的这样包装精致琳琅满目。而是用草纸八个包成一包,面上盖张油印红纸,用纸绳从四边对称绑起来,这就可以送人了。包月饼的纸上时常被浸的油润润的,馋的.我们直流口水,却只有看的份。时不时的趁大人不备,用指头在那浸了油的纸上蹭一下,然后把手指塞在嘴里使劲吮……

  由于生活拮据,除了掏钱买月饼送入外,自己从来没有享用的份。因此,每到中秋节这天,我们见大人没给我们买月饼,就死缠烂打哭哭啼啼。母亲就只好无奈而愧疚地对我们说:“好娃哩,外边卖的月饼还不是用面粉做的,那只是象征生活团团圆圆罢了。妈给你们做月饼,妈做的月饼又大又圆,比给你外婆和你奶奶买的还要好吃……”我知道,母亲所说的月饼,就是自己烙的糖馍。尽管我们心里很不乐意,可对于平日里啃苞谷馍的我们来说。能在中秋节吃上一顿白面烙的糖馍已经算是够奢侈的了。

  在那还没有电灯的年月,夜晚不像现今这样灯火阑珊,尤其乡下,夜是那么的深沉而寂静。中秋夜,月光像水银一般顷泻在大地上,村庄和山峦显得清晰而影影绰绰。惟独屋子里,四处漆黑,照明的工具便是煤油灯。而母亲为了使我们能吃上月饼,只好系了围裙,在煤油灯微弱的火光下为我们做“月饼”。

  在煤油灯灯焰的跳跃下,母亲瘦弱的身躯映在墙上,显得高大而魁梧;那张亲切的脸庞更是无比的慈祥可爱。她从揉面到制馅,再到擀皮入锅,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谨慎入微!

  为了能快一点吃到“月饼”。我和家人就都抢着帮忙烧火。只见母亲右手拿着锅铲,佝偻着腰站在灶台前,不时的叮嘱我们:“火小一点,火小一点,小心烙糊了。”并不时的用锅铲在锅里来回翻动,时而双手齐下,动作是那样的迅速娴熟——猛然间将饼在锅里翻个跟头,接着便将没有执锅铲的左手赶紧缩回来,“扑扑”的向左手吹气。顿时,屋子里便到处弥漫着烙饼的香气,那诱人的味儿直朝人鼻孔里钻。我和妹妹吃饼心切,轮换着边给锅洞里狠命的添材,边使劲拉着风箱;不时的围着锅台转圈圈!眼巴巴地瞅着锅里直吞口水。不等出锅,我就迫不急待地拿起一个饼,烫的我把饼抱在手里来回捣腾!却舍不得放手,歪着脑袋闭了双眼,递到嘴边狠狠咬一大口,糖包里融化的糖稀便烫的我张大嘴巴“哇哇”叫……

  小时候中秋节吃糖包烫嘴的事虽然过去许多年了,可如今我还依然记忆犹新。不过,母亲做“月饼”用的馅料却颇有滋味,把核桃仁、花生米和芝麻依次在锅中用微火炕酥,然后用菜刀在案板上铡碎,加入适量炒香的面粉和砂糖(红糖或白糖冰糖均可)拌匀。即成了香甜可口的馅料。

  母亲烙的“月饼”油滋滋金灿灿的,虽然外形没有外边卖的月饼那样赏心悦目,可吃起来却别有一番滋味。因为包有自家田里土生土长的核桃、花生和芝麻,嚼在嘴里油而不腻甘酥醇香,回味悠长。

  时至今日,家里再不为买不起月饼而犯愁。每逢中秋,长期为生计奔波在外的我们,总忘不了买几盒不同馅料精致新颖的月饼寄回家,以表孝心。但电话那头,总是传来母亲的抱怨声:“你们以后就别再花冤枉钱了,我在家里有吃有喝的,中秋节我们不仅买了月饼,而且还自己烙了月饼。你买的那月饼只是包装好看,但吃起来一点也不合我们味口,不仅太腻而且粘牙,吃在嘴里如同嚼蜡。我看呀,还是我自己做的合味口……”我静静地聆听着老人的唠叨,只好默默无语!我知道,每过中秋,母亲都会烙糖馍的,在母亲心里,过中秋烙糖馍已成了一种习惯。正像她说的,象征团团圆圆。可是,我们做儿女的,自有自己表达孝心的方式,就像她们当年孝敬自己的老人一样,尽管自己生活过的捉襟见肘,可还不忘给老人们送节。但要是让母亲知道那是我用了几百元血汗钱买的月饼,节俭的老人家一定会心疼好一阵子!

  独在异乡为异客,我已习惯了漂泊在外居无定所的日子。每每我过生日,再没有像小时候那样,会意外得到外婆或奶奶自己舍不得吃而馈赠给我的月饼做生日礼物。可我还是不忘自己买盒月饼,重拾童年的记忆,但却再也找不回当年的那份梦萦!

  月圆饼甜甜散文欣赏 篇5

  去年中秋,母亲尚还在,虽然病重还在康复中,不能像往年一样给我烤手工做的中秋月饼,但有大哥送来自己家做的,伴着熟悉的手工月饼熏烤味道和母亲对大哥的念叨,就这样陪着母亲,也算过了一个圆满的中秋。

  童年的中秋,在记忆深处有着很深的印象,因为地处晋南,每逢中秋来临,这边风俗家家户户都要做手工月饼。做月饼前,先做些各式各样的馅,中秋正值秋季丰收,农家院里什么也不缺,花生、芝麻、枣、核桃等等一些农作物,十分地道的正宗五仁,再绊上白糖或者红糖,就成了令人馋眼欲滴香喷喷的月饼馅儿了。做好了馅儿,再舀些面,面里加些剁碎的花椒叶,再浇些许农村纯压榨的棉籽或者葵花油,和好面,就可以包月饼了,包好月饼,往木质月饼模子里一套,用手压平,然后使劲往案板上一扣,一个月饼形状随之就蹦了出来,中国的雕刻工艺历史悠久,工艺深厚,印象中月饼模具里雕刻的有彩云追月、牧丹花开、亭台楼阁,还有老头、老太太、小娃娃等各种样式,扣出来的月饼图案栩栩如生、精致漂亮,看上去非常生动,月饼已经融入了文化。最后一道工序,是将包好扣出形状的月饼放到铁锅里,然后在炉子上烤熟。刚烤出来的月饼香甜酥软,一般烤好的月饼都会放一晚上,第二天早上再吃,略为变硬了些,但此时花椒味已经沉淀出来,吃起来味道独特,依然油酥香甜。童年手工烤月饼的味道一直伴随到近几年,从小到大,每年母亲不管多忙,都要亲自做上几锅烤月饼,让我一直吃到中秋节过完后的八月底。小时候早上上学,随手往书包里带几个,边往学校走,边拿着月饼一口一口的吃,母爱的香甜嚼满了一路。

  现在,儿子已经开始记事了,但他或许有可能不会知道手工烤月饼,不会有我儿时的那种期待和希翼的兴奋心情,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也可能不会经过那样手工烤月饼的童年,媳妇最起码是不会费尽心思的去做那种手工烤月饼。现在各式各样的机制月饼和包装精美的礼品月饼,已经渐渐的把手工烤月饼给替代了,不管是苏式、广式、徽式,还是鲍鱼等各式形形色色的月饼,都替代不了我童年儿时记忆中母亲的'手工火烤月饼,既使现在个大味美的乡宁手工烤月饼上市,也依然替代不了儿时母亲给我做的烤月饼那么香甜油酥,这种味道是淳朴浓厚的母爱。

  然而没想到,去年中秋竟是母亲和我在一起度过的最后一个中秋节,今年春天,母亲因糖尿并发症恶化,匆匆过世,留给了我无尽的痛心和怀念,直到现在,半年快过去了,我内心深处依然走不出这个阴影,不敢面对母亲的慈容照片,不敢见到母亲的生前遗物,不敢有丝毫关于母亲的记忆念头,只要有一点点,都会让我热泪盈眶,这种自然由衷的感情流露,不像演员们拍戏需要催泪时刻意的矫揉造作,唯有每当想起至爱离世的母亲,才会如此的让我瞬间动情落泪,这是血浓与水的真情所在。

  往年的中秋之前,早早的就可以吃到母亲的手工烤月饼,只有品尝了这种味道,中秋才感觉过的圆满。如今,又是一年中秋,万家灯火团圆之时,内心深处倍感失落,缘于母亲的去世,更缘于再也吃不到母亲亲手做的手工烤月饼,这种记忆深处的味道,只能变成了怀念。亲朋好友的手工火烤月饼,虽然工艺做法和母亲的一致,甚至更加好吃可口,但终究打不开我内心的那种情结,我是吃着母亲的手工烤月饼长大的,手工月饼伴随了我成长,丰富了我童年,记载了母亲的勤俭和关爱,成为了我个人记忆深处的专利,不是谁的手工月饼就可以轻易所能替代的。

  月圆饼甜甜散文欣赏 篇6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来了,外头车水马龙,氛围活跃,人的心也跟着躁动。

  节前的头一天交接班的时候,反班师傅朱正贤高高兴兴地捧着苹果与月饼向我道:“付师傅,车队发的,一样拿两个去。”

  我乐呵呵地接过了中秋的佳品,随手将它们放在了车里。调度室里黄南平却与我聊起了家常,“你去向塘的老家啵?”

  我看着老乡的他,“去呀,但少之又少。”

  “家总得回,我每次都是坐公交176到向塘,然后打车回去,与家人吃个饭说说话,晚上又折回。”

  “哎,时间不允许。”

  “挤啊……”

  在他近乎埋怨的眼神下,我有些惭愧,真的是许久没有去乡下的老家了,就连上次母亲的生日也错过了。不过,今日线路上拥堵得厉害,我一连两班六个多小时没有下车,包括去厕所的时间都没有。好不容易挨到下班,时间已经来到了晚上九点,我显得饥肠辘辘,平时都是在班与班的间隙,即五半点左右进餐的。

  这时,我想起了发的月饼。我将月饼的外包装一撕,然后狼吞虎咽了起来。过后,我将另一个递给了一同回家的外甥科升。

  “舅,什么牌的,啥味道?”

  “应该是‘滕王阁’的吧。”我顿了一下,并下意识地回味了一下刚才的味道,思索着,“应该是花生味的吧。”

  科升抿嘴一笑,看起了月饼。我则骑着电动车往位于桃花南路的小区朝阳天成赶。翌日,我们一家三口与科升回乡下老家过节。父亲看着满屋子的`儿孙,说话的分贝都高了几分。母亲则轻描淡写地埋怨了我,“你看看这满路上的人,都是带一对来家的,你呢,就一个。”我傻笑了,并没有作答。

  晚上,我们又马不停蹄地回了南昌。我显得疲惫,一屁股坐在了沙发椅上。妻子在整理从乡下带回来的新鲜蔬菜。女儿小方语则拿着一个月饼正独自品尝。

  我奇怪地问:“方语,哪来的月饼?”

  “奶奶给的,说是要赏月吃的,可今天下雨,天上没有月亮。”

  看着小方语手上的月饼,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昨天我吃的那个月饼,以及与科升的对话,醒悟道:“这饼味,是家的味道,公交的味道!”

  月圆饼甜甜散文欣赏 篇7

  秋风吹落第一片树叶,这个季节特有的苍凉与清冷便开始一点点地弥散……秋天总是让人有些怅然,但其中有一个日子却是例外,那便是中秋节。

  中秋,是团圆,是欢笑;是晴天里的阳光暖暖,是夜幕下的明月柔柔。

  说起中秋,就不得不提月饼。小时候常吃的提浆月饼,硬硬的皮儿,干干的馅儿,甜得齁人,怎么也无法当作美食来享用,所以一般都喜欢吃那种丰镇月饼。

  记得上大学时,同桌的家里每年中秋都会做很多这种月饼,放在一个坛子里,同时加一些水果进去,密封起来,能保存好长的时间。以至于中秋过后的一两个月里,每次回家她都会带一两个回来,一个月饼要用小刀精准地切成八块,全宿舍的人同享。由于存放了一段的时间,水果的清香渗透到月饼中,淡化了月饼原有的甜腻,吃在嘴里油润酥松,清甜可口。好长时间以来,我一直都认为那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月饼。

  同桌的家就在呼市,偶尔我们也会去家里蹭顿饭。她的父母和蔼可亲,对我们总是热情有加。只是几年前,父亲却不幸因病早早地离世了。记得那时收到同桌的短信:“我再也握不到他那双温暖的大手了。”只有简短的.一句话,即使远隔千里,依然能感受得到她那种痛彻心底的悲伤。站在晴日暖阳里,我不禁潸然泪下。“子欲养而亲不待”总是一件让人感伤而愧疚的事……那么,就请珍惜眼前的人和事吧,不论是亲人还是朋友,不论是欢喜还是悲伤,无论怎么的体验,一旦逝去,都将是我们永远再也无法企及的幸福。

  大学时宿舍里八个人,竟有五个是呼市的。一到节假日,众姐妹早早地收拾妥当,袅袅而散,回家团聚去了。大四那年的中秋,宿舍里走得只剩下我和阿华了。关了灯,坐在窗台上赏月,谁也懒得说话,因为想家,因为还看不到的那个毕业后的将来,就那么默默地坐着,有些无聊,也有些落寞……

  后来,有男生搬了凳子在我们楼下的空地上弹琴唱歌,一曲接一曲的,女生们开始趴在窗户上点歌,笑声、喊声不断,兴致满满。慢慢地,我和阿华也被感染了,冲楼下大喊大叫,敲着饭盆喝彩。那情景,至今记得。兴奋,还有一些凄凉……

  中秋过了如许多,月饼却是我最不爱吃的点心。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亲手去做,可怎奈群里做月饼的氛围实在是太浓了,提前一个月,就开始讨论上了。终究忍不住,也想动手一试。这才知道,原来月饼除了提浆,还有很多好吃的品种呢。皮薄馅满的广式月饼,皮层酥脆的苏式月饼,还有这款晶莹剔透的冰皮月饼……

  哪种都想试试,不小心就做得多了,老妈那一个劲儿地打电话求我别做了,女儿也因为多吃了两块,积食发烧,真是罪过呀!

  明天就是中秋了。独坐桌前,想起了从前的点滴。

  晴空潋日终需好,冷雨秋风兀自寒。独坐细数流光转,怅然无语试新茶。

  月圆饼甜甜散文欣赏 篇8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在这天,人们坐在月亮下赏月、吃月饼。“每逢佳节陪思亲”这句几乎人人都会背诵的诗句,真正有其切身感受的完全不一样,有深有浅。对于我们驻外使馆工作的外交人员来说,感受极为深刻,尤其是夫人没有随行的外交人员感受更真切,更动情。我在驻外使馆前前后后工作过近十五年头,我夫人没有随行。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使馆里除了大使、参赞外,其它人员一律不能让夫人随行,八十年代后,随着我国逐步改革开放,外交部对使馆的一些规定也逐步有了改变,首先允许所有外交官可以让夫人随行,然后扩大到使馆所有人员可带夫人。我夫人由于工作上离不开和照顾家中老人孩子的需要,一直没有和我随行,仅是短期的赴馆探亲,所以我们两人长期处于夫妻两地分居的状态。每当过年过节,更激起我想念我爱人和孩子,由此我不是盼过节,而是怕过节。中秋节是个团圆节,我却一个又一个中秋节远离家人独自寂寞而过。我独自仰望夜空,看着圆月如明镜高悬时,想起了那首“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虽然没有“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离愁,但也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思念情,思念着我的爱人和孩子,并深知我的爱人和孩子也在望着月亮,思念着远在他乡的我,真是“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这时,我常常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来安慰自己。有一段时间,我记得很清楚,当时著名歌唱家董文华唱了一支“十五的月亮”,简直是令我们醉了,无论在房间或是汽车里都播放这支歌曲的录音带,百听不厌:

  “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军功章呵、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字字句句唱出了我们的心里话,唱出了我和爱人的心里写照,非常令人动情。

  中秋佳节离不开月饼,如今说起吃月饼,对每个人来说都不足为奇。每逢中秋时节,各种风味的月饼早已纷纷上市,琳琅满目,任人选购。但对我们驻外使馆的人员来说,要吃到国内的月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爱人知道我爱吃甜品,爱吃月饼,每到中秋节家中摆满着各色各样月饼时,她格外惦记与思念我,心想着我若是在家该多好,这些月饼就有人吃了,我爱人想到这些,她就设法给我捎月饼,她到东到西打听,有没有哪个军贸军援公司的专家团组去我驻外的国家?每当得知有专家团组去我那里时,她就利用下班并安排好孩子休息后,给我写信,甚至一直写到深夜。第二天抽空把月饼和信送到某专家团组,请他们捎给我。每当她办成后,心里非常高兴,觉得完成了一件重要大事似的,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专家团组都知道她的用心,欣然地接受,不怕麻烦送到我处。我收到后,心里也特别高兴,打开后给同事们送一点后,其余留着自己慢慢吃,有时舍不得吃,一放放坏了,很心疼。爱人捎来的月饼都是名牌月饼,很好吃,很甜,但更甜的是心里甜,这月饼是我爱人的对我的思念,对我的情意,块块月饼温暖着我的心。

  光阴荏苒,一个又一个中秋匆匆而过,一个又一个中秋又如期而至,岁月让我一次次的翻开记忆的辞典,查找着逝去的光阴。还有几天又要过中秋了,目前各色各样的月饼已上市,孩子们已给我送来不少,一到中秋吃月饼,往往会激起我回忆在驻外使馆过中秋的情景,回味我爱人给我送来的月饼,我的心情总有着一种无法弥补的遗憾,因驻外工作的重任牺牲了青春的无奈,激起心中阵阵的酸楚。在驻外使馆的环境里,你才能真正体会到爱人托人捎来的月饼比什么多甜,回味无穷,真正体会夫妻之间在远隔万里的那种思念之情。现在我们非常懂得珍惜和满足,互敬互爱,互相关心身体的健康,设法过好每一天,确保我们老年生活幸福,但愿我们相伴到永久。

  月圆饼甜甜散文欣赏 篇9

  又快到中秋节了,大大小小的商场食品柜上又陆陆续续地布满了月饼。看着那些五花八门、形形色色或普通、或华丽的月饼,总会勾起一些深刻在脑海里的几个有关它的记忆片段。

  小时候生活在一个清贫的时期,最喜欢过年过节。过年,不仅可以吃好的,还可以穿新衣服,放鞭炮;过节,虽不及过年那么热闹,可也有让人期盼的。二月二吃卡花,清明节给烈士扫墓带上两个煮鸡蛋,端午吃粽子,八月十五是除春节外的又一个大节,大人们要喝喝酒,孩子们则早已垂涎着那圆圆的月饼了。不过,那时可没有现在这么多的商店,也没有现在这么多的花色品种。

  我小时候跟姥姥住。快到中秋节时,姥姥把积攒下的钱和粮票用小手绢包好,揣在对襟衫里。出门的时候,照例要洗洗脸,沾着水将头发梳得光光的,换上外出穿的干净衣裤和鞋袜,就连扎腿的绑带也要换呢。从胡同出来,在三岔路口边就有一个卖烟酒糖茶的小铺,叫什么名字、哪家商店开的记不得了,因它开在一个不大的木板房里,我们就叫它小板房。不过姥姥并不在那里买,因为小铺的一男一女两个售货员都有一个毛病,虽然和周围的居民都很熟了,但只要是用秤称的东西还是要给你少一点儿,因此常和顾客发生争吵。姥姥是个仔细人,买回来的东西都要称一称,自然也有短斤少两的时候,便再也不进那个小铺了,宁可踮着一双小脚走出两里地到“大”商店,这里的东西全,买着也放心。其实大商店里也只有枣泥、豆沙、青红丝这几种馅的,高档的就是酥皮月饼了。姥姥爱吃酥皮和青红丝的,便每样买一斤。

  那时候,从来没有痛痛快快地吃顿月饼。姥姥总是讲,好东西不能一下子吃完,要细水长流。所以,买回的月饼都是分着吃,每次一人只分半个,由姥姥掌管。这样,两斤月饼节前节后能吃两个多星期。姥姥还讲了一个关于月饼的故事,就是朱元璋以月饼里面夹字条的方式传递消息,在八月十五起事的传说。我呢,则一边听着故事一边想,要是能一顿吃个够该多好啊。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的情景。

  有了吃月饼的决定权是在工作以后。下乡后第二年中秋节来的时候,我在村子里的供销社代销点儿买了两斤。这是在农村过的第一个中秋节。八月十五这天,我在场院打场,晚上收工回来就快九点了,其他伙伴还没回来,宿舍里只有我一个人。这时,月亮已经升了起来,就悬在窗前,我把昏黄的小油灯吹灭,让月光照进来,洁白的月光照在床前,洒满了一地。我静静地坐在那里,有点儿想家,忽然想起了李白的《静夜思》,此情此景不就是他诗中所描绘的吗?这样想了一阵子,拿出月饼,美美地吃了两个。其实这月饼真的不怎么样,就像地瓜面做的,又黑又硬,可在异地他乡,在繁重的劳作了一天半宿以后,能吃上它,已经感觉很香甜了。

  第二天上山干活儿,休息的时候说起昨晚过节,队里的成义嫂子说,她家今年买了一斤月饼,昨晚都吃了。成义两口子都在队里干活。他们有四个孩子,三个女儿和一个小儿子。成义是长子,父母跟他过。他的父亲七十多岁了,身体很好,浓眉大眼,四方脸,一脸的络腮胡子,腰板挺直,也在队里干活,非常和蔼的一个老人。成义的母亲是一个慈祥的老太太,有时在街上坐着,看到我们知青总是热情地打招呼,慢声细语的,就像我们是她的'孩子。队里有个年纪和成义相仿的社员说,我说说你们家这一斤月饼是怎么吃的。你那宝贝儿子自己吃一个,孩子的爷爷奶奶一人一个,三个女儿吃一个,你们两口子没吃。成义只是笑笑,成义嫂子说,你没全说对,我吃了一小绺,尝尝什么味儿就行了呗。

  我听了心里很是酸楚。我们村在方圆几十里是富村,一个整劳力一天挣十工分,每个工分一毛钱,一天就是一元钱,一个月就是三十元。这在当时是很多的了。那时一个城里的二级工一月也就是三十元的工资。像这样的村子,一家八口人,过个中秋节只买了四个月饼,那些一个工分只有一二分钱的村子又会是怎样个情景呢?我忽然为自己一个人独享两斤感到有些不好意思起来,剩下的就没再吃,用来招待到我们知青点来玩儿的小孩子了,我们知青组其他人也全都这样做了。这是一九七六年。

  一九九三年我在一家私营房地产公司工作。老板是四川人,转业干部,八八年闯海南,开过饭店、建材商场,也建了一栋民宅,都不成功。据他自己讲,最困难的时候,口袋里只有一毛钱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海南房地产热,他在金融界朋友的大力支持下炒楼花,发了,便不再干其它事了,一门心思搞房地产,已在南方好几个城市投资开发了项目。九三年在西北某城市拿了个二百亩地的项目,正式进军北方。

  这年的中秋节,作为企业自然是照例要进行公关活动,特别是项目刚刚开始,要打点的地方太多了,列了一个清单,足足有一百号人呢,每人按两千元的标准置办礼品。月饼自不待说,中秋节嘛,它是主打礼品,每人四合高档月饼,都是铁盒包装的,那盒子非常精致;再配上一些辅助礼品,老板是四川人,便购买了一些四川特产,主要有一竹篮四川腊肉,号称专门从家乡带来的,以示情意之重。节前,公司上上下下为此忙活了好几天。

  当然,公司内部也要进行亲情公关。八月十五的晚上,公司全体员工聚餐,每人还发了一盒价值一百元的月饼。这一盒月饼其实就是一斤,四个。那晚,我喝了挺多的酒,也吃了月饼。这盒月饼有蛋黄馅的,有肉馅的。我还是第一次吃这么高档的月饼。可是,不知怎的,我却没有找到中秋节的感觉。

  自此之后,我很少再买月饼了。每到中秋节,要么单位发,要么亲戚朋友间相互馈送,不需要自己再掏钱了。现在,月饼的花色品种越来越多,档次越来越高,包装越来越精美,用途也莫名其妙地越来越广,那小小的月饼似乎已不仅仅是中秋赏月之用,而是负载了更多……

  月圆饼甜甜散文欣赏 篇10

  我童年时的月饼都是奶奶亲手做的。

  奶奶把月饼做成圆团的时候,妈妈就吩咐我去邻居借勺,我去东邻问,东邻说在西家,去了西家找,西家说在前街,到了前街一打听,说后街刚拿走,总算到了后街,找到了用家,几个和我大小的小伙伴早已在那里守候,大家分别谈了自己家月饼制作的情况,我说我家已经做好了,就等勺子了。几个小伙伴便拿了月饼勺,先去我家。

  每年八月十五前的几天,最忙的就是月饼勺。村子里有户人家,用一块又黑又亮的木头疙瘩,在上面剢了一个花勺,外观很丑,里面有看不懂的花纹,村里人叫它“月饼勺”。一村人都是用这个勺子给自己家的月饼整形,美容的。

  到了我家,奶奶早已等不及了,已经烧好了一锅没有花的月饼。妈妈见勺子来了,高兴地接过勺子,在里面擦了油,把圆团月饼放进勺里用手一按,倒出来就是花好月圆,花枝招展纹理清新的'月饼了。再也不是普通的面团了。奶奶把烧熟的月饼给我的小伙伴们分吃。妹妹哭着不吃,她要吃带花的月饼。我和小伙伴们在一起,等我家的月饼都穿上花衣,再给伙伴他家的月饼做美容,也品尝伙伴们家里的月饼。吃了同一个勺子里不同的月饼,有杏仁的,核桃仁的,莲子的,枣泥的,芝麻的,豆面的,地瓜的,各种不同味道的月饼,都是村里人自己设法制作出来的,用的都是那个月饼勺子。没有合格证,没有说明书,没有专利权,更没有卫生标准和制作规程。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那味道怎么就那么香甜,那么回味无穷。让人一直想着,想着!

  月圆饼甜甜散文欣赏 篇11

  又值橙黄橘绿时,又是丹桂飘香季。此时,蟹肥菊瘦;此刻,物丰景美。中秋节和着款款金风,如约而至。

  过中秋,吃月饼,不知是从何年何月开始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中秋的月是圆的,中秋的月饼也是圆的。这圆,代表着家人的团圆,诸事的圆满。

  孩提时代,每过中秋,父母就会买上几斤月饼,或是五仁的,或是豆沙的,或是枣泥。但他们自己是舍不得吃的,首先要孝敬长辈,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送去。那时往往是给姥姥家二斤或四斤,她不会留完,只收一半,另一半,退给我们,给爷爷一斤或二斤,是不用退的。退回的月饼,我们小孩子才有机会吃。而爸爸妈妈依然很少吃,他们总是说:“我不喜欢吃,你吃吧。”那时自己还信以为真了,以为爸爸妈妈就喜欢吃馒头,不喜欢吃月饼。于是少不得把所有剩余的月饼一一吃了。

  那时的月饼可真甜呀!五仁月饼里面有冰糖、陈皮做成的青红丝、花生米、瓜子等,豆沙和枣泥的就不用解释了,一看名字就知是用豆沙馅或枣泥馅做成的。无论是什么样的,多半都出自小作坊里,用那个时代特有的土褐色的包装纸包裹着,外面还贴有一张印有各色花样的红纸,算是广告了。包裹虽然简单,月饼却是真的好吃,各有各有味道,五仁的有花生仁和瓜子仁的香和冰糖的甜,豆沙的有豆香,枣泥的有枣香,而且还能依稀看到枣红色的`皮,无论什么样的月饼,都有一股绵绵的甜味,从嘴里一直甜到心坎上。

  记不得从何时起,月饼的种类多了起来,什么凤梨味的、草莓味的、哈密瓜味的、弥猴桃味的……味道多得不胜枚举,仿佛这世间有的果品,都能做成相应味道的月饼。月饼的包装也渐渐花样翻新层出不穷,先是换成了质地相对较硬的塑料袋,每四个装一袋,接着又变成了每个月饼装一个小袋子,每四个月饼再套上一个大大的盒子,而明明,那个华丽堂皇的盒子足可以装上十斤月饼!月饼的价位也越来越高了,以前二元三元可以买四个,现在几乎只能买不到半个。更要紧的是,那早年最常吃的五仁月饼、豆沙月饼和枣泥月饼几乎在低价位(六元左右的)月饼中绝迹了,市场上几乎所有月饼配料都会有这么一种东西:东瓜蓉。似乎可以这么理解,如果我们买了八斤(32个)月饼的话,至少得花192元钱,而如果拿这些钱去买东瓜的话,差不多可以买到将近200斤东瓜了……思来想去,我决定,今年中秋,不买东瓜月饼,直接买个大东瓜,坐在月下,看看东瓜,想想家……

  玩笑归玩笑,月饼还是要买的,可买什么样的,真纠结呀,味美的太贵,什么凤梨草莓之类的别人还烦呢!月饼呀月饼,你名叫月饼,但天仙嫦娥是不吃的,你生在地上,长在地上,什么时候能接接地气儿,让平凡若吾辈的小老百姓愿意吃,愿意买呢!

  行文至此,不由得又怀念起当年那些甜甜的月饼了……

  月圆饼甜甜散文欣赏 篇12

  不知何时,吃月饼成了每逢中秋佳节,亲人团聚在一桌丰盛的家宴上的必备食品,更是和谐美满的象征。

  因为中国人是重情义的。自然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里,都流入出对情对义的写实或是抽象的表示。

  中秋佳节不吃月饼,就等于没过;换句话说,对于传统节日的来说,一年到头都有讲究。每每正月初一,家家户户除旧迎新,吃年糕应该是头等大事了;无论北方人用黄米,还是南方人用糯米来蒸的,里面有红枣,红豆馅等,吃的是热气腾腾,黏黏有余!

  到了上元节,一颗颗白溜溜的元宵(汤圆),有桂花糖馅的等等,放在水糯米里面,在竹匾里滚来滚去,非常好玩!待逛匀饱满了,样子就像一个个小雪球似得。等炉灶上大锅里的水烧沸,小家伙们便扑腾扑腾的,集体沐浴去了。

  可能是因为天冷,大家都非常渴望聚的更紧密些吧!虽然此时外面仍然是寒风凌冽,可屋内却是一番其乐融融!

  随着天气渐渐变暖,大家的吃,一直在继续着;到了端午节,另一种食品如期而至,粽子。

  自然也少不了糯米,和寄托相思的红枣,红豆,等的加盟。用鲜绿清香的.竹叶为衣,把一份思念,一份追忆都结结实实的包在一起,入水煮出那番成熟,那份传承!

  其实舌尖上的佳节,无论文化还是时令,各具寓意,样样讲究。以蒸,煮,烧,柔中带刚,渐入佳境!

  迎春年糕请入房,结伴元宵闹花床。

  正是端午棕香飘,一盘团圆在仲秋。

  月饼作为一种方圆端正的佳节食品,在仲秋之时,被人们赋予了丰富多彩的奇幻想象,和对万家团圆的深情寄托。

  月桂秋意爽,逢节聚团圆。记得在小时候,大人们在节前用果仁,核仁,麻仁,杏仁,松子,加青丝玫瑰(青红丝),蜜饯,冬瓜条,冰糖,如果有喜欢桂花糖的也可以加入,与熟糯米粉一起搅拌捣实,做成月饼馅料。

  这馅料可谓考究,寓意深远,接天地之灵气,取四季之精华,春华秋实,冬瓜条自然代表着冬天,这些美食齐聚在方寸之中,给我们季节的味道。

  接着用备好的面皮,团一团,圆一圆的裹入其内,包好,放入桃木雕成的花模子里,然后在烤盘上轻轻一扣,便做好了月饼坯;最后上烤炉炭火烘培,不久即成。

  大人们忙活着,孩子们在一旁嬉戏期盼着;不管是谁,在仲秋之日都是喜悦的!大家吃着这童叟无欺,馥郁醇香,雅俗共赏的五仁月饼,自然细细咀嚼着那份幸福,品尝着家人团聚的快乐。

  我个人理解,这寓意月圆团圆的五仁月饼,其表方圆端正,内藏乾坤;青丝红线可以看作阴阳之道;五仁融洽,水面中庸,且炭火铸造;其凝五行之理,聚金秋之丰足矣。

  自古仲秋团圆日,万户灶台齐欢腾。

  临台赏菊阖家酒,一轮皓月挂空中。

  月圆饼甜甜散文欣赏 篇13

  我最钟情于家乡的麻糖月饼,在儿时的记忆里,每到中秋节,村里的孩子们总会拿上各家自制的麻糖月饼,跑到街上比对着,炫耀着,你吃我的一口,我咬你的一口……一时间,麻糖月饼的香味便在小村子里溢漫开来。

  麻糖月饼的制作过程并不复杂。首先,把掺有花生油、香油、鸡蛋的面和好,然后,把揪好的小面团裹上麻糖,放进木头做的模具里轻轻一压,模具雕有金鱼、元宝等精致的图案,压出来的月饼非常精致好看。压好的月饼放进锅里,直至烙熟,麻糖月饼的制作便完成了。

  有着别致图案的'月饼一出锅,那股香气便会让孩子们忍不住作出往嘴里塞的举动。但是,出锅的月饼是不能马上就吃的,一般都要供放一下才可以吃,据说这是为了纪念嫦娥仙子,如果谁家没有供放就开吃,通常就会被说成大不敬。

  供放之后,小孩子就会欢呼着拿了麻糖月饼冲出家门,跑到街上……母亲做的月饼要比别人家的漂亮一些。父亲是木匠,每年都自己设计雕刻新的月饼模子,母亲用的模子花样总是比别人家的新,所以,我手里的月饼自然就比其他孩子的漂亮。村里的孩子羡慕之余,便央求家人向母亲借了模子回家再做。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我大学毕业,远离了家乡。商店里月饼的品种一年比一年多,老百姓的日子也一年比一年富裕,农村老家已经很少有人自己做月饼了,正当麻糖月饼就要淡出我记忆的时候,今年中秋节前夕,忽然收到父亲寄来的包裹,打开一看,是一袋麻糖月饼,还有父亲给我的一封信:你从小就爱吃麻糖月饼,这些麻糖月饼是你母亲特意给你烙的……

  迫不及待的拿过一个麻糖月饼塞进嘴里,还是当年的味道,又香又脆又甜……儿子也咬了一口,皱着眉头说:太硬了,不好吃!或许儿子说得对,麻糖月饼馅料不如城里月饼精美,做工也不如城里月饼讲究,或许母亲的麻糖月饼真的不如城里月饼好吃,但城里月饼无论如何也不会吃出那种最纯粹、最质朴的亲情!

【月圆饼甜甜散文欣赏】相关文章:

我的四月散文欣赏(精选12篇)07-19

散文欣赏:八月的风(精选10篇)08-19

杀鸡散文欣赏04-07

五月的风与雨散文欣赏(通用19篇)05-11

甜甜的桂花蜜的散文(通用32篇)09-20

散文欣赏:微风往事11-10

《慕文》散文欣赏11-10

奶茶刘若英散文欣赏11-15

闽南游经典散文欣赏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