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散文欣赏:家乡的水井
凝望着雨雾中的旷野,谛听着嘀嘀哒哒的雨声,灰蒙蒙的天气渲染着我的心境,勾起我对家乡的淡淡思绪,一个心结总是萦绕在心头。
离开家乡来到核工业工作已经有三十多年了,对家乡的印象似乎因时光的推移而变得模糊起来,家乡的水井,却犹如清澈深邃的目光,总在冥冥有牵着游子的心。没有人去考究是先有村落,还是先有水井?但从我记事起,我就知道这口水井是滋养着家乡的人们,是几百号人口赖以生计的饮用水源。水井不大,也就一个多平方米见方,用条石砌起来,井的四周长年生长着毛茸茸绿绿的苔藓。水井也不深,也就二米多深,弯腰蹲在井边手就能棒起一棒水来喝,农村人干活渴了,路过水井时不用任何工具,双手当水瓢喝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在水井的下方,不知从何时起,村民又用条石砌了一个矩形一水井,便于女人们洗衣,也就有了上、下井之说,也有人称之为“鸳鸯井”。上井是取水饮用,下井是洗涮之用,上下井之间有一条水道,上井的水自然流到下井来。
水井静静地躺在村头,旁边有几颗硕大的樟树,盘根错节、枝繁叶茂,撑起一方天地,这里便成了村民们纳凉歇息、聊天议事、孩子们嬉戏玩耍、女人们家长里短、窃窃私语的好去处,活生生的一幅农家生活的画卷。水井应当是连接了泉眼的,涓涓细流长年流淌着,炎炎夏日井水总是冰凉冰凉的,沁人心脾;凛冽的寒冬,井水也总是温温的,暖人肌肤。家乡人用井水酿出的米酒,甘甜醇厚、韵味悠长,就象村民的生活有滋有味,热情淳朴的村民总是拿来招待远方的客人。
水井成年累月地流淌着,映衬着家乡的日月星辰、铭记着家乡人的喜怒哀乐、见证着家乡古往今来的沧桑岁月。农村人居家过日子,担水做饭、浆衣洗涮是每天必做的事,小到十几岁的小孩、老至六七十岁的阿公阿婆对于担水都习以为常,外出回到家见水缸不满,都会拎起扁担担上水桶到水井去担水。由于水位离井不深,手提起水桶稍微弯腰就能把水桶沉入井中装满水,再用力提起往井边一放,两个桶都装好水后,拿起扁担就可以了。扁担是经过改装的,扁担的两端都系着下边带铁钩的绳子。担水是很有艺术性的,一手扶着扁担,一手自然摆动,嘴里哼着赣南民间的采茶小调,沿着石阶小道,特别是夕阳西下的时候,是一幅优美的家居生活的写照,肩上颤颤悠悠、上下律动的扁担仿佛担起的是担水人有滋有味的生活……
其实令我一生感到自豪和骄傲的是:离我出生的小村庄不足十华里的沙洲坝矗立着一口普普通通却声名远扬的水井,人们都尊称它为“红井”,这口滋养了中国革命的红井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岁月仍旧流涌着,清纯、甘甜的井水仍然滋养着当地的村民和前来瞻仰的游客们的心田。当年毛主席在瑞金时,看到当地百姓吃水非常困难,就亲自带领当地百姓开挖了这口井,解决了当地群众的吃水困难。“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是老区人们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无比崇敬和感激。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出来,红都和首都,瑞金和北京如此紧密地联结地一起,是历史的巧合,还是上苍的安排?
改革开放以后,家乡也发生的巨变,富裕起来的村民,不少人家都在自家院子打了水井,便利了许多,也省去了担水的劳作,但压水井压上来的水,始终有股苦涩的泥腥味,没有古井水的清澈和甘甜,因此还是有许多人乐意到古井去担水和洗涮。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有了这口清澈、甘甜的古井水,家乡人淳朴憨厚的个性得以滋生,无私奉献的性格得以传承,谦恭礼让的品行得以张扬。家乡的水井是我一生挥之不去的印记,是我一生的精神寄托。
魂牵梦萦,家乡的水井……
【散文欣赏:家乡的水井】相关文章:
杀鸡散文欣赏10-14
水井的作文05-06
汪国真散文《生活》欣赏08-18
永远的故乡散文欣赏10-02
散文诗歌欣赏10-31
散文欣赏:微风往事07-07
《慕文》散文欣赏07-07
奶茶刘若英散文欣赏07-10
闽南游经典散文欣赏07-10
散文欣赏《西湖的绿》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