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姜老锅的故事-散文随笔

时间:2021-04-02 09:02:23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姜老锅的故事-散文随笔

  姜老锅原名姜桂题(1843~1922),安徽省亳州市东南方姜屯(今亳州市谯城区十九里镇姜屯村)人。捻军出身,后叛离捻军,投靠僧格林沁。因为作战勇猛被毅军首领宋庆招致麾下,后成为清军统帅。1868年,清政府派左宗棠镇压陕西甘肃一带回民起义,姜老锅充当急先锋。1873年姜老锅跟随左宗棠攻打肃州,他右股中枪,仍然奋勇作战。检点他的一生,曾为捻军的叛将,左宗棠的勇将,慈禧太后的忠将,袁世凯的重将。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后,他迎护慈禧、光绪回京,深得太后老佛爷的喜爱,因功加太子少保衔,授紫禁城及西苑门骑马,赏穿黄马褂。在民国,作为北洋一系的元老,又深得袁大头的信任,做到热河督统,昭武上将军。

姜老锅的故事-散文随笔

  我们村距姜老锅出生地十九里镇仅15公里,距他在我们附近买宅子的东马庄村仅2公里。在我们这里,流传着许多关于姜老锅的故事。

  惊圣驾因祸得福

  姜老锅出生在一个贫寒之家,少年时体格魁梧,“乡里儿童望而生畏”,曾因家贫乞讨度日,幼时顽皮,常做错事,他曾经钻到别人家的红薯窖里偷红薯吃。姜桂题是个大老粗,斗大的字不识一升,但他作战勇敢,每次打仗都一马当先,脱着光背脊冲在最前面,以一当十,立下赫赫战功。有一次,姜老锅在北京参加慈禧太后组织的看戏,当看到《白蛇传》 “水漫金山”一段戏时,戏台上出现穿着各种道具的.老鳖精、牡蛎精、麻虾精等,演得惟妙惟肖。姜老锅当时站在慈禧太后身后看戏,看得入迷,不由自主地大喝一声:“我的乖乖哎,演得真好啊!”姜老锅这一声断喝,像在戏台上打一声炸雷一样,把老佛爷吓了一大跳。惊了圣驾,这可是了不得的事!老佛爷让人把姜老锅传来问罪,老佛爷询问姜老锅的出身故事,不禁被面前这个大老粗将军逗乐,老佛爷问姜老锅你有什么本事。姜老锅说上战场只要三件武器,一把砍刀,一把长矛,一把短枪,便可上战场杀敌。慈禧老太后赏识姜老锅作战勇敢,便让他领兵打“北毛子”。 姜老锅屡立战功,深受老太后赏识。

  姜老锅放粮

  姜老锅曾在我们村东2公里处的东马庄村买有一片宅子,那所老宅子现在还住有人。清朝末年河南经常发生饥荒,在一个饥馑年,我们这里发生“人吃人,狗吃狗,老鼠饿了啃砖头”的饥荒。这时候作为清朝大将军的姜老锅家族财势显赫,便放粮救济穷人,挨着我们村的东马庄村便作为放粮点之一。据老年人讲,姜老锅让人把粮食磨成粮食糁子,给每个来领粮的人一碗。附近的马庄、丁楼都曾作为放粮点,方圆几十里的饥民都来领粮,队伍排了几里地远。当排到跟前,放粮人用一个标准碗,把粮食糁子倒进碗里,用木板一刮抹平,变成一平碗,然后倒进领粮人的碗里。为活命,领粮的人全家都上阵,多一个人头便能多领一碗。我们这一带的老年人都感谢姜老锅行的善事。

  从家乡到京城不喝别人的水

  姜老锅作为大将军,家产万贯,非常富裕。我们这一带有很多村子都有姜老锅购置的田地,我们村后的田地是便是“姜家”的地。听老人讲,解放前我们村的很多人都给“姜家”种地。姜老锅在从老家姜屯到北京沿途,一路购置了很多田地。姜老锅从家乡出发到北京,一路不喝别人家井里的水,走到哪里都可以喝他自家井里的水。这说明姜老锅拥有的地产之多。

  乡土情结很重

  姜老锅此人有一桩好处,乡土情结最重,得意之时并不忘本。他当大将军时,在京城声势显赫,许多家乡的人有困难来找他,姜老锅都是亲自接待,有吃有喝,临走还拿盘缠。但也有一些人冒充姜老锅的家乡人来找他,姜老锅区分是不是家乡人,一听口音,二询地理风物。按我们这里的方言,把高粱叫作“秫秫”,如果对方把高粱叫作“高粱”便说明他不是家乡人。我爷爷的父亲——我的老太爷,便是跟着姜老锅当亲兵。老太爷当了一辈子的清兵,人送绰号“老官兵”。

【姜老锅的故事-散文随笔】相关文章:

老锅肉散文05-19

出姜的散文随笔04-27

家乡的酥锅-散文随笔04-07

烧地锅散文随笔05-02

姜尚名人故事09-24

姜里的故事作文04-05

锅死了的名人故事11-07

老妻老俏散文随笔05-02

奶奶的小鱼锅塌散文随笔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