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说道散文随笔
说到家,这个再亲切熟悉不过的居所,大多数人们脑海里便会浮现出各式各样“血浓于水”的温暖幸福的情景。仔细想想,一个人出生以后,只要是健康的生命,第一时间来到的地方自然就是家。从此便在这里居住、生活,一天天长大,直到成人。对于这个同父母共同生活了一、二十年的成长环境,对于这个凝聚了儿时全部情感的小小天地,又有谁会不熟悉、不感亲切、不对她充满依恋热爱的感情呢?!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家即是生活的第一居所,也是学习长成知识的最初课堂。从稍微懂事起,便开始了人生学说话,学游戏,学礼仪,学做人的过程。方方面面耳濡目染,耳提面命,缺一不可。譬如亲戚朋友们来家里窜门,父母会招呼孩子向来者问好行礼,端茶送水,表达出热烈欢迎,热情款待的真诚友善态度。孩子也就在这种日复一日,相濡以沫地交流中,在润物无声地互动中,潜移默化地增长了见识,尝试了接人待物的一般规则,一步一步完成了幼稚开蒙的基础课程。
家,在人们认知的维度中,凝聚了时间、空间、物质、情感等多维元素,积淀了厚重的生活经验和人文情愫。家,使每个个体获得了最初的角色自认,明确了个体之于族群中的基本身份和地位。形成了家庭成员之间、长辈与后生之间和睦共处地协同关系,从而使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自身所负担的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家,通过一个个看似平常不起眼的语言和行为模式,把每一个个体亲切和睦地联系到了一起,从而形成了牢不可破的恒久的情感纽带。
家之为家,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那就是家是一个能出产特别口味的地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在外想家,在很大程度上是想念家乡的味道,即与众不同的妈妈厨艺的味道。中国地大物博,文化多元。自古各地年节众多,风俗迥异。不论家境殷实或贫瘠,每逢佳节,各家各户都要倾其所有烹制一桌桌丰盛美味的家庭菜肴,一饱口福,吃在嘴里印在心头。久而久之,各地各家也就形成了家乡口味。这独特的妈妈的味道,自然而然会浸润到骨髓,融入进血脉,就象韭菜一茬接一茬,化作恒久地记忆,咀嚼出无尽的甜蜜和温馨。
家,的确是人们非常熟悉,而又很难完全了解透彻的一个事物。生活其中,习惯成自然。就象呼吸吐纳,喝水吃饭一样平淡无奇,不事思考。没有谁能全部洞彻其中的涵义。但有一点却可以确定无疑,那就是只要双亲健在,家就存在,家的主心骨,顶梁柱就在,心就不会感到凄凉。就不会有孤儿,就不会饿着、冻着,夜里就不怕鬼敲门。身后有个家,即使一个人远在他乡,也会有依靠、有温情、有寄托、有念想、有希望。
家不仅仅是祖籍地的一个小院子、数间土坯房和几棵花果树。家是儿时的鲜活足迹,亲情的浸润滋长,玩伴的嘻笑怒骂,“开饭喽”的悦耳叫声。家是每一个儿女可以产生梦想的地方,就像风筝天高地远,有一根线牵着就不会迷失方向。家是遇到挫折、受到委屈时可以疗伤痊愈的地方,也是倦了、累了可以安心休养生息的温柔乡。家是一盏明灯,时时刻刻照亮每个人的心室。家是寒冬腊月的炭火,岁岁年年温暖人们的灵魂。
家,既是源头,也是传承。家,不仅让人们知道了我是谁,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也使人们拓展了解了一个家庭是如何建立并演变成家族、部落、邦国的过程。一代代、一辈辈传承着,生命不息,香火不断,血脉亲缘恒久融入了割舍不绝地爱情、亲情、恩情,友情。历史上世世代代讲诉的许多或英勇、或雄奇、或悲壮、或凄美的故事,不少都是在家庭里面产生并且留传后世的。老话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家”里都可以轻轻松松找到注角和诠释。难怪古人常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用“扫家”来阐释治国施政的理念真得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家的说道散文随笔
国人看重家,重视家,历来是有传统的。且不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且不说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归”,且不说陆游“家祭勿忘告乃翁”,且不说家庭宗族诗书传家隆重事,单是一个近代湘绅曾国藩<<曾氏家训>>,其中便包含了多少训诫和规范。即使当下翻开看看,对每一个家庭来说,何偿不是仍然有着很好的教育和借鉴意义。
有歌唱道,国由家组成,家是万千国。常言也说,国破家亡,家败国危。由此说明家庭是组成国体的.基本单元,是大树之根,是大河之源,是大楼之基石。家合万事兴。家庭和谐和睦,友爱稳定,是一个国家安定稳固的重要基础。家庭氛围正气健康,积极向上。家庭成员讲求礼仪廉耻,尊长爱幼,见贤思齐。社会风气就会崇尚乐观、正义、友善、民主。国家的面貌就会是清明乾坤,敞朗世界。由此真可以说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乎人心国运。“打断骨头连着筋”,家情与国事,分也分不开。
家,虽说是生长的地方,虽说是狗不嫌家贫,虽说是“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但离家背井却在所难免。譬如进城务工,求学求职,当兵学艺,游走世界,还有很多事情都会外出要离开家。离家的时间长了,又不能常回来,就一定会想家。所谓乡愁就这样产生了。在家时浑然不觉,一旦离开魂牵梦绕。乡愁虽由念家生出,但积攒多了便会动人心魄。所以说世上多少大情大愁都可以从一个小小的“家”中萌生出来。玩笑一句来说,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千万千万不要惹恼了“家”。
一个有趣的现象可以说说。人有时候真得很有意思的,假如很想拥有的某种东西一直得不到,就会千方百计照样创造一个出来,满足自身的获得感。这种情况用来比照另一件事物,我想应该是比较合适的。比如说解决想家的事,缓解、稀释乡愁的事。大家知道,每一个长时间在外学习、工作的人,在一个地方呆久了,自然而然就会想方设法把这个地方变成一个家,不光为自己,也为下一代。尤其是在父母双亲百年之后。对此,不管你想不想这样告白,也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承认,熟悉你的亲人、故旧、朋友却能感受得分明。就如雨天中行走,无论如何遮挡也避不开潮湿的气息一样。
把一个陌生的地方呆成完整而温暖的家,是开拓也是创造,需要很多条件和因素促成。譬如起码得有一间属于自己的窝,找一个志同道合相互爱恋的伴侣,再生养一双儿女。仔细寻思,好象哪一项都不是容易办到的。先说“窝”。各地房价都不低。中小城市相对好些,大都市简直让人看不懂。且不说各种购房限制,即使具备买房资格,一小套动辄上百万甚或数百万,哪是普通职场年青人力能承担。其次异性朋友,真正能够对上眼的谈何容易。此事不落实,剩下的事就无从谈起。总而言之,家真得是一本难念的经。不下真功夫不行,用了真功夫其结果也未可知矣。真的是百思无解,让人头大。
家是熟悉之物,又是奇怪之物。熟悉是因为朝夕相处,知根知底。奇怪是因为人性的千奇百怪,组成的家自然千差万别。家是沉静之物,又是鲜活之物。沉静是由于家是一个相对固定的场所,摆设阵列、环境格局、光影色彩等都是基本有序的。鲜活是由于亲人故旧、长辈后生生活其中,人格秉性各有千秋,活灵活现。家是置身之所,又是寄情之地。是摇篮、是港湾,是游子泪眼中望见的灯塔,是人人心中希望的篝火,是舍也舍不掉的精神寄挂,是离也离不开的情感滋养。
家,真真切切、的的确确是一个生爱的,生恨的,生情的,生愁的大世界。虽说人生百态无所不包,人情世故无奇不有。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人们经历着,体验着,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无一不是宝贵的经验,咀嚼的养料。人们爱家就像爱着自己的眼睛一样恒久不变。
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珍惜家,热爱家,用心经营好自己的家吧。因为她也是最值得每一个人用心血来浇灌,用生命去呵护的神圣事业。
【家的说道散文随笔】相关文章:
谈茶说道散文随笔05-02
说道的解释及造句05-14
《家》散文随笔04-07
家散文随笔04-30
家经典散文随笔04-29
幸福的家散文随笔04-06
散文随笔《家愁》04-07
初中散文随笔:家04-07
散文随笔《故乡是家》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