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耕古镇召稼楼散文
从上海乘地铁至沈杜公路,转乘闵行10号公交,不一会就到了离国际大都市最近的江南古镇——召稼楼。
行至六角飞檐的大牌坊前,范增手书“召稼楼”红底黄字,在秋日暖阳的映照下愈加耀眼夺目。原来,召稼楼一带为上海最早的农耕垦荒之地。相传明工部右侍郎谈伦为激励乡亲早起耕作,特建一座钟楼,清晨鸣钟不止,“十里晓烟破,数声召稼钟”,故名“召稼楼”。人勤田丰、重农礼耕,风气延续至今。
进牌坊右行,见一条石板铺就的小巷早被冲刷一新,拱形石门及麻黄色石板镶嵌铺就规规整整、严丝合缝,不由感慨现代石匠凿石工艺的`精致。不过少了人工斧凿的痕迹,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心里拔凉拔凉的。好在屋檐一排红灯笼,上书“召楼人家”,给小巷又平添了些许暖意,心情也跟着暖和了许多。
出小巷,便是报恩桥。伫立桥头,水乡景色尽收眼底,但见柳丝垂范浜水潋滟,两岸白墙黛瓦,绵绵几里水上人家!尤见几堵白墙,间隔几户人家,墙沿流线型一弯青瓦汉字草书般飘逸,这便是有名的“骑马墙”了。“骑马墙”又称“风火墙”,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古时徽商常年在外经商,行踪飘忽,归期莫定,“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女人在家操持家务,照顾一家老弱幼孺,思念之情溢于言表:“莲子花开不见还,人传郎在凤凰山”,由是砌堵高墙,防贼又防火也心安。不由感叹徽商智慧,连防贼都防得那么艺术!
正凝想间,河面摇来一叶乌蓬船。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当地人倚仗一湾河水及沿河水乡景色,每日载点游客,挣点外快,算是“礼耕”新模式了,从岸边矗立的“瑞晖坊”上所刻楹联,就可想见水乡游船生意之兴隆:“柳丝撩衣丽人语,波光熠面船娘歌。”桨声灯影迷离、丽人船娘在侧,大有狎妓之嫌!
下小桥,又是一条悠长的小巷,巷口一块石碑:“崇尚礼德,俾有所悟”与墙上标语:“相骂无好言,相打无好拳”,一雅一俗相映成趣,算是“礼耕”例证了。此刻秋阳高照,小巷已是一片喧哗,热闹非凡。各式粽子、年糕摆满案头,糯香扑鼻,引得游人当街开吃。召楼有三宝,大曲羊肉及红烧拆蹄,尤以“顾嫂嫂拆蹄”最为有名。慕名循香而至,见四十开外美人当垆,案头拆蹄色泽红亮、酥烂浓香,周遭游人如织,生意兴旺,当为召楼“拆蹄西施”了。粽子飘香、拆蹄酥香,秀色可餐、吃货天堂!
【礼耕古镇召稼楼散文】相关文章:
上海古镇召稼楼散文03-20
晨耕散文01-11
楛耕伤稼,楛耘失岁成语解释12-12
登舜耕山散文01-07
拾耕散文随笔01-19
古镇唯美散文12-18
写古镇的散文04-06
安居古镇散文04-07
沙湾古镇的散文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