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难忘故乡的炊烟散文

时间:2021-04-01 09:10:31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难忘故乡的炊烟散文

 

难忘故乡的炊烟散文

  清晨,走到颐和园南门的船营村时,突然被从树林里飘出的炊烟惊住了脚步:多么亲切的炊烟啊!我似乎很多年不见了,它缥缈似梦,此刻让我不知道身在何处何时,恍惚让我回到了故乡的感觉。

  故乡的炊烟是最早生起的一缕温暖。每当冬夜里鸡叫过三遍,母亲起身点亮煤油灯,为去集市卖菜的父亲做一点面汤。擀面杖响起时,炕炉子也点燃了,那一道蹿出烟囱的炊烟,慢慢氤氲地覆盖在故乡的池塘、树林上空,升腾起乡村的第一缕炊烟。

  父亲要早早地起床,把自留地里秋天种的菠菜、芫荽等蔬菜送到八里之外的天宝集,或者六里地之外的宫里集,或者十六里之外的楼德集,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卖掉赶回家来,还耽误不了去生产队参加劳动。赶集卖掉蔬菜,是为了补给一个个长大的孩子上学的费用。

  麦苗上的霜,沟沟坎坎中的雪,河沟里厚厚的冰,增加着冬天的寒冷。喝下一碗葱花和白菜炝锅的面汤,星光砭人的寒夜也会温暖一些。远处村庄里的狗叫声,此起彼伏的鸡叫声,谁家的烟囱也跟着升起了一缕带着火星的炊烟。半路上生产队的牛棚里燃烧的火光,知道今夜又有小牛犊降生了,喂牛的老人又是一夜守护着小牛犊,为这幼小的生命烤火取暖。一边的炉火上烧着沸腾的茶炊,父亲推着独轮车吱扭吱扭经过牛棚前时,打盹儿的老人也惊醒过来,叫住父亲喝上几杯热茶,故乡的炊烟是温馨的。

  每当我们儿时撒欢儿玩,常常不知道跑到了哪儿。是去河边捉鱼,还是去树林里捉鸟,还是去场院里玩游戏?慢慢笼罩下来的黄昏也没有打消我们的忘情和快乐。只有母亲的唤归声,和炊烟一样升起,我们会来不及穿上鞋子,边跑边看屋顶上的炊烟,才感到肚子已经饿得扁扁的。回家来不及洗手,就端起黑瓷大碗喝着有豆粒的粥,玉米或是地瓜面的贴饼子也能美美地吃上三五个,吃得肚子圆鼓鼓的,然后又到热闹的大街上疯跑疯玩。后来我在外地读中学,有时候一个月才回家一次,每次回家,远远地看见村庄周围的树林里弥漫的炊烟,那种思乡之情和接近故乡的感觉是如此迫切,故乡的炊烟是甜蜜的。

  黄昏后,故乡的炊烟都飘到了村外的树林里。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年轻人会悄悄来到有炊烟的树林里沙滩上约会自己心爱的人儿,单身汉大虎叔又在河坝上吹起了那支竹笛,幽怨的笛声迷离,能传到对岸的邻村,增加着夜晚的幽深。我们又在炊烟和月光里玩着百玩不厌的各种游戏,故乡的炊烟是浪漫的。

  当兵离开了故乡,最想念的是故乡的炊烟。无论走多远走到哪里,故乡的炊烟总是牵着我的思念。每一次离家前,母亲在低矮的柴火棚里给我煮鸡蛋还是给我炒花生米,我都蹲在母亲的身边,故乡的炊烟飘满了四合院,炊烟的味道是呛人的。此刻,不知道我的泪水和母亲的泪水是被烟火呛出来的,还是用烟火来掩饰心里的离别忧伤……故乡的炊烟是深情的。

  一次次离家归家,如今我在外漂泊了二十几年,已经过了不惑之年。每一次再回家时,总是怯怯的。离开故乡再回去时,奶奶已经长眠在故乡的河边,看着我长大的乡亲老人们,每次回去都一个个永远不能再和我蹲在墙角下聊天,冬日暖暖的墙根下显得有些落寞。从前那种盼着数着日子回家的心思不再像从前一样强烈了。这时我才体会到唐代宋之问“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心境,故乡的炊烟又是如此让人揪心。

  船营村的炊烟又袅袅地升起,是从故乡飘到了我寄居的地方?让我情思绵绵,如梦如幻。此刻,我也想变成一缕轻柔温馨的炊烟,飘在故乡的上空,浸染在故乡的树林和暮色里,沉醉在故乡的怀抱。

  前行路上,我终于战胜了“慢动作”

  “快,快,快,又过了十分钟了;快,快,快,又过了五分钟了……”

  ——题记

  记得上小学时的我几乎每天都是这样被老妈急促的声音唤醒的,我的动作根本就跟不上能干的老妈的动作。她总是催促我快一点,再快一点,可是我“慢动作”的毛病却一点儿也没有得到改善。直到小学六年级,我才下定决心去改变这“慢动作”的命运。

  仍记得那个温暖的午后,我放学回家。在我的书包里,装着一张满是红叉叉的语文卷。我仍装作像平时一般的做作业和吃晚饭,妄想可以瞒天过海。老妈竟然没有发现我的故作正常,她一直在电脑前工作,一直忙到深夜。

  我站在书房门外,悄悄地向书房内望去,老妈仍在电脑前忙个不停。她的十指不停地敲击着键盘,在这夜深人静的夜晚,不时的传来清脆的声响,一下又一下地敲在我的心上。我的眼角湿润了,自己真是有愧于老妈的辛苦工作。都是“慢动作”惹的祸!要不是我的“慢动作”,我就可以复习得更快更多;要不是我的“慢动作”,我就不会连题都没来得及答完就交卷;要不是我的“慢动作”,我也就不会考得这么差!我一定要改掉“慢动作”这个坏习惯!

  改掉“慢动作”,我从起床开始做起。从前七点才匆匆起床洗漱,而现在,六点二十我的小闹钟就开始打起鼓来了。我迅速起床,打开窗户,清晨的一线阳光从窗外射进来。深呼吸,又是新的的一天啦!我将迎接新的挑战!我鼓起勇气去面对每一天,通过每一天的努力去战胜“慢动作”。日复一日,我渐渐养成了习惯,我的努力没有白费,“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战胜了“慢动作”!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生活越来越繁忙,需要用更少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当我做一件事的时候,我总是告诉自己要“高质量,高效率”。也就是这六个字,让我有了做每一件事的那种严谨的态度,这也使得我的生活更加充实,每天都会迎接新的挑战。渐渐地我开始明白,未来的社会竞争会更激烈,而胜利将掌握在那些做事“高质量,高效率”的人的手里。

  矜持桃花

  日子过得飞快,不觉又是满树花开。盛开的,只是白色的梨花,艳丽的桃花,还矜持着,不露一丝笑容。

  第一眼看到满树梨花的时候,心里有些感动,也有些失落。美丽的东西,竟然丝毫不受我坏心情的影响,如期绽放了。从冬天到春天,这漫长的等待里,我错过了多少风景,连我自己也不知道。不好的情绪,时时刻刻地伴随着我,总觉得全世界都在给我脸色。其实,春天来了,就已经说明,这个世界不欠我任何东西。

  昨天,一个14岁的孩子因心脏病,手术后大出血,抢救无效而死亡,一家人哭得翻天覆地,撕心裂肺的。总觉得听过最凄惨的哭声,但是这一种哭声,仍禁不住让我诧异。家属要求医院赔偿,还有成群的人守在会议室等待答复。从门口路过,瞥见这一群人翘着二郎腿海聊,一个个儿笑得花枝乱颤,遇上这么倒霉的事儿,居然还有这么美妙的心态,实在让我叹服。

  想想自己,就惭愧得很,家人平安,自己平安,朋友平安,还天天摆出一副麻木不仁的阶级斗争脸,厌恶别人呵斥别人,对比一下这家人,真是觉得自己的行为太过无耻太过卑鄙,真的太辜负这大好的春光。已经三月中旬了,以前的三月天,随着一声惊蛰,昏睡了一个冬天的心情也会有一个大的转折,从心如止水到春心浮动,从花容失色到暗香袭人,现在,该开的花儿都已经开了,我却仍然没有准备好。

  在冬天,曾经在《诗经》里寻觅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春情春景,努力让文字里的美丽开在寂寞的心里,让三百六十亩的心田开满美丽的花朵,也曾梦想过,做桃花坞的卖酒女,做种花人的情人。无论怎么想,都是想离美丽的东西更近一些。美丽,所引发的遐想,自然而然会膨胀到据为己有,桃花,在我眼里的时候,我就想让它开在我的心里,不分季节不分昼夜。

  可是,绽放的桃花,却总是会引发我一个最最强烈也最最浅薄的念头:桃花可以吃吗?

  后来知道,桃花可以入口也可以入药,误入桃花深处,也曾采摘过桃花无数,但始终没有亲口尝一尝桃花的味道,因为我总是有一种错觉,以为有着最最美丽外表的东西,一定是有毒的,外表越是美丽,其毒性就越大。

  当花季错过,却又一次次地遗憾。人总是不懂得珍惜,不懂得把握。我觉得对桃花最最深刻的喜爱,便是把它吞入我的胃里,做不到这些,我就不能说我真的爱桃花,前些年,我觉得有的是时间,等我准备好一切,我会用我的方式深刻我对桃花的喜爱,但是现在,我总有一种感觉,这个世界要打破以往的平衡了,这个世界要失去以前的和平了,再不能像以前那样,可以期待可以梦想可以计划长久的未来,纵然我有许许多多的期待都留给了55岁之后,但是那一天能不能像今年的三月一样如约而来,我真的不敢肯定。

  那就努力实现一个最可靠的梦想吧。

  希望今年的三月,有位灼灼其华的佳人,陪我看桃之夭夭,陪我在月亮下面,遥指星空,醉饮桃花。

  桃花,到今天为止,依然矜持得不露一点儿声色,那么,明天呢?桃花,请你为我开放,好吗?

  每一个文字,都是有生命的

  每一个文字都是有生命的。

  ——题记

  览《诗经—尚书》《纳兰词》《幽梦影》等后觉“每一首诗词都是有生命的”后细想来,若依我所言,不如更贴切的说“每一个文字都是有生命的”。

  从我识字起,便注定了缘分。后因专心修文,一心痴迷甚的师赏,却被数字国王逐出。考试以后接到录取通知,又因种种,最终没有再入校,一次见了导师,细说原委,连连摇头叹息,只赠我一句话“希望你能坚持你喜欢的”。拜别导师,便开始了工作之程,期间忘乎所以,因为忙碌忘记了一方净土。也有过心去重拾文字,却又不得不因为工作而放弃。直至后来便心安理得的接受了世界的改造,将一切嘱托抛之脑后。

  似是前因,便结了善果。在空间无意搜罗,猛然间心动不已。辗转反侧,痛定思痛,自问人生何故于世,又有何意?从遇见哪位先生的文字便勾的我的情绪一发不可收拾,向来痴迷文字的我依然存在,只不过迷失了,又再回来了,抱这以前的书细细翻看,竟是碎月流逝后的空洞,我始终还是爱它,一直都在!经过这次点悟,我问先生“少世无知学,白发可习之?”先生答我“向学之心永远不会晚”。读先生写《江南》,让我深为赞叹,先生本不曾到过江南,却字里行间能牵读者之绪于先生一起周游!让我佩服之至。

  每一个文字都是有生命的,跟它相处以来,我找到问一自己的答案,我活着有什么意义?我想,用此生为墨,于文字共存。是我得追求吧!读书以明智,智谋其心,心化其思,以辨是非!主道轮回,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为佛家智慧,思后觉悟,却是如此,其中博大深邃,细心体悟便的奥妙!

  若依我而言“文本天授,只勘于慧眼智心”。文字为仓颉所造,后进改动逐步完善,字字为人呕心沥血所化,这是文字生命所在的意义!文字游到一起,或是一首此曲只应天上有的妙音悦耳,或是高山流水一泻千里的壮志感情,或是哀感顽艳情真一切的相思,每一个文字如跳动的精灵,你爱它,它便于你为友,相携相守,它是最真诚的爱人,只是简单的,你爱它,它便爱你。文字的世界恍若世外桃源,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利益趋使,没有背叛伤害。它是有生命的,只是在于你懂不懂它。

  给了我太多太多的思考和智慧,教我明理做人,它是朋友。不为利益功名,只因它是我一生的追求,只因它是纯净的个体,只因曲平心境,文抚心安的力量,只因,它是有生命的。

  在“争”中生活

  “谷”字加“欠”字组成了“欲”字,感觉似乎是山谷中缺点什么东西,古意上讲,谷乃壑也,壑必然是深而且宽阔,所以很难填满,它就像一个漏斗,源源不断地注入,又在不断地流失;旧的欲望得到满足,新的欲望迅即滋生出来。为了满足“欲”望,人活一辈子,就争一辈子,争输赢、争一口气……

  因为有“欲”,所以世人都在争。人从娘胎中出来,呱呱落地,双拳紧握,哭喊着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似乎一开始就在向世界宣示,我要争,我要拥有一切,我要……争是人的本能,不争则是一种境界。

  争是人的本能,人的一生几乎都是在争斗中度过,芸芸众生,熙熙攘攘,不争的鲜有,而争者比比皆是。争得你死我活,为权、为利、为……甚至会因之而生灵涂炭,血流成河;争多论少,争风吃醋、争高论低,为鸡毛蒜皮事儿争得面红耳赤,怒目相对;买东西争先恐后;坐公交,争座位;看病争专家;穿衣服、装扮自己争着赚眼球;时刻梦想着一夜成名,争知名度……争是人必然的行为,也是人的本能需求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

  因为有争,生活才显得多彩;争是人受外界环境影响而产生的上进心的需求,也是人满足内心需要外界的认可。在实际生活之中,为了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人必须和他人争、与自然争、与社会争、和自己的内心矛盾纠结争……

  因为有了需求,所以所以人不断地要争,不断地产生前进的动力,一步一步地实现自己的愿望或需求,不断地提升自我价值争是人必然的行为,不争可能被视为懦夫,或者畏难、退缩,一味地退缩,则会不断地压缩自己的生存和生活空间。

  人的一生不争几乎是难上加难,但私以为争也需要有度,人不可能事事都能占上风,事事都能如自己的愿,凡事适可而止,但人世间又能有几人把握好呢?有许多东西,我们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有多少人嘴上说不争,但该争的还是争,能争多绝不争少,纵观古今,又会有几个凤毛麟角不争之士。

  博大精深的国学思想,或多或少地都在影响着每一个国人,也为许多人所推崇,其入世哲学、处世哲学、规律文化、奉献文化、进取文化等都值得我们去反思,深入领会,指导自己的生活、工作、思想活动。但没有几人能真正领会其精髓,或一知半解、或不能正确地结合实际,几经反复、跌撞,待到一个个伤痕出现之时,方才明白一点,或有一点顿悟。

  生活告诉我们,该争的东西还是必须争,绝不轻易言败,轻易放弃许多东西,只是需要把握好自己,把握好“度”。不争就意味着某些利益的放弃,也就意味着可能“清贫”。

  私以为,许多东西包括声誉、财产等,每个人都需要得到,这也是外界对他的认可与褒奖,但这些都需要自己不懈的努力,不应该是争来的,更应该是干出来的,一切似乎只有在水到渠成、名至实归,而不是不择手段拼争而来的。不争而得到的东西,似乎显得更为珍贵,更值得珍惜,巧取豪夺而得的东西,到处撒发着“恶臭”,最终会被唾弃,淘汰进生活的污水沟。

  争与不争,关键看一个人的生活境界与观念,在于一个人的生活理念,有时也是说不清道不白的,可以说没有一个绝对的界线,小事糊涂,大事讲原则;小处不争,原则绝不退让……

  不争有时反而能得到,争反而得不到;人活得要有气度,不能事事都与他人争锋。许许多多的格言、名着之中告诉了我们许多正与不争的道理,也是那些历经争斗或历经“看清——看懂——看透——看开”的人,给力自我。告知世人的生活经验的佳句,可又会有几人能真正领会其良苦用心,依旧争个不休。

  冬日无边

  马年逐渐进入了尾声。

  街上的人依然行色匆匆,即便严寒一步一步逼近,能够看到的依旧是那一张张为了生活而急切却又僵硬了毫无表情的面孔。

  晚上回来看到一位卖爆米花的阿姨,约摸50岁的样子吧。一声一声叫卖着她的爆米花,生意却是出奇地冷清,一如这恼人的天气,即使你再怎么希望它能变得更暖和一些,它依然不依不饶地侵蚀着你那本已没有丝毫温度的心灵。

  我想那位阿姨应该是很伤心的,也许她以为在高校门口会有很多学生光顾她的小生意,殊不知老天报之以她的却是如此结果。也许她也有儿女等着她赚的生活费呢,也许她是为着给孙子买好吃的好玩的回去呢,不知道希望是不是会变成失望。

  这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己的父母,一个50几岁的男人身体不好在如此刺骨的严寒中还得为我这个不孝女奔波着,一个40多岁的女人整天整夜地睡不好为了她那调皮捣蛋的孙子忙碌着。也许每位父母都会认为这本来就是他们的职责,将子女养大,然后又将他们的孙子再养大,并美其名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这其实难道不是中国的一种悲哀?

  我们总会觉得父母给的是理所当然,因此出现了婴儿尿湿裤子全家人围着转,而老人大小便失禁大都受到各种遗弃的局面。我不知道是否等到有一天我们自己老了的时候,这种悲哀还会不会一直延续下去?

  即便有再多的生活上的不如意,我依然相信,只要有父母在的地方,那就是最明亮的港湾。愿天下所有的父母在即将到来的羊年身体健康,开心幸福!

  乡下孩子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乡下孩子是一粒种子——草的种子、树的种子、荆棘的种子、野花的种子。种子飘落在莽莽的原野里,他们不可能选择土壤的肥沃或贫瘠,地点的喧嚣或罕迹,雨露的滋润或曝晒的裂渴,田野的怀抱或是山崖的缝隙。他们相当顽强却又相当脆弱,是牡丹楠木的自牡丹楠木,是杂草荆棘的自杂草荆棘,是小树小花的自小树小花。

  坐月子是女人的特权和专利,亦是天经地义,但那时的乡下女人很少能坐月子;很多的时候上午孩子呱呱落地,下午村妇的母亲很可能就到田地里劳作去了。婴儿的孩子经常被捂在被窝里,他睡着、醒着,无知的他打量着无知的世界。睡着的时候,是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醒来的时候,再也没有任何的动静。可能是人类自幼都有惧怕孤独寂寞的天性,他哇哇大哭,哭声倔强高亢激昂,响彻半截庄子。但最终没有人来,哭声渐渐沙哑,微弱间断沉寂。饥肠辘辘了,寻了个遍,就是找不着母亲的乳头,便抓了自己屎来吃、如食甘饴。他手舞足蹈,在床上折腾了个遍;踹开了被窝再也盖不上。无数次地一头从床上栽下来,鼻青脸肿,头磕包块。时常听到意想不到的`悲剧发生,某家的孩子吃了不该吃的东西,噎死了;某家的孩子卡在了床缝里,卡死了;某家的孩子跌下了床,摔死了。某家的女孩子的鼻子被老鼠吃了,某家的男孩子的小鸡被公鸡叼了,某家的孩子长大以后眼斜了……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离奇事情经常真实地发生在身边。可能是孩子们多的缘故,孩子们惹得父母心烦,父母不会嚎啕恸哭,只是难过了一阵子很快就会淡忘掉。婴儿时在床上一天天地长大,有的一直到会爬上爬下,会自己吃吃喝喝、会看门,会撵鸡子猪仔。

  幼儿时是在田间地头度过。刚到地时孩子挺心鲜的,他玩泥巴、采野花、大人给他捉的蚂蚱、蝴蝶;后来不管怎样的哄他,他紧紧地抱着大人的腿就是不松;大概是渴了饿了。很多时候大人们只顾忙着自己的活儿,明白过来时却不见了孩子,慌里慌张地寻了个遍,但见他在草窝里呼呼大睡,睡得酣香,流着口水。夏天的太阳毒辣辣的,天地里的庄稼耷拉着头,孩子可能也是习惯了懂事了,不去哭闹正在挥汗如雨的父母,自己却找了个荫凉的地方呆着,和地里的庄稼一样。

  少年的孩子可能是最幸福的,幸福的理由可能是无忧无虑,更可能是自由——一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默契的自由。他们成伙结伴,形影不离。春日里弯弯的乡野小路、曲曲的沟径田垄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老背景。那一条小溪见证着他们一载一春秋的时光,光光的屁沟在夏日的阳光里鲜嫩闪亮。瓜棚月下,留下了许多足足可以温暖一生照亮一世感染后人的童年经典的故事。童年的影子,总是在那枣树柿树桑树上定格,少年的笑声,总是潜伏在结了冰的池塘,撒了雪的原野。他们天真的梦想,在璀璨的星空中颗颗绽放;他们追求的纯粹,在泥泞的大地里一一洗礼……乡下孩子们的快乐,都是来自自然的无私恩赐;乡下孩子的成长,都是由自然在陪伴呵护。孩子们没长记性,爱了多少次的打,挨了多少次的骂,玩起来总是昏过了头,忘记顿时吃饭,不知白天黑夜。到了吃饭的时候大人们才猛然发觉孩子还没有回来,就端了饭碗挨家问,到他平时里常玩的地方去寻,但哪曾见到他的影子?大人心里直犯嘀咕:出了邪了、见了鬼了。特别是夏日的中午,孩子们奔到几里远的河上、坝上、或是深潭里洗澡,一响没见他们的踪迹,到了黄昏收了工,晚上上了灯,大人们如坐针毡,孩子们却玩的风风火火,兴致盎然。担心不是没有必要,总有一些孩子真的再也没有回来,记忆里留下了深深的伤痕和惋惜。

  农家的孩子大多都是挨着年的,一家的孩子大多不下三四,姊妹五六七八不算稀奇。六七岁的哥哥姐姐自己还不知道如何照顾自己,却必须要照顾弟弟妹妹,哥哥姐姐的嘴馋,但总要想着弟弟妹妹,哥哥姐姐贪玩,却还要吭吭哧哧地抱着弟弟妹妹一扭三晃,弟弟妹妹的双脚拖地趔趔趄趄。这是不可推卸的责任,一种默契的传承。哥哥姐姐盼望着弟弟妹妹长大,长大的弟弟妹妹再照顾再小的弟弟妹妹,哥哥妹妹就可以获得新生和自由。长子如父,长女如母,很多的长子长女们用一生、甚至牺牲了一生的应该属于自己的幸福荣贵去温暖呵护着弟弟妹妹们。姊妹们吸吮同一乳汁,在同一锅勺搅饭,在同一屋檐下生活,他们没有彼此,只有同享。

  乡下孩子们放学回来,还要割草放羊,喂鸡掐菜,拿柴烧锅。乡下学校的假期一直是和农事密切相连的,麦天和秋收是必须要放假的,他们是学生也是小村夫,田野里也飘荡着他们来来去去忙碌的身影。他们有的开始勤奋,学习成绩让村夫的父亲两眼发着亮光。他们有的可能是未来的真正的村夫,真正的村夫传承着那一方水土鲜明的性格,有的可能是未来的远行者,那些的远行者,再也逃脱不掉那一方乡野里特有的烙印。

  中国人梦想中幸福的童年,可能就在乡野里,可能就是那些乡野里的孩子。

【难忘故乡的炊烟散文】相关文章:

故乡上空的炊烟散文05-09

故乡的炊烟抒情散文04-12

故乡的炊烟散文诗歌03-19

情系炊烟在故乡散文01-03

难忘岁月里的炊烟的散文05-23

故乡炊烟里,尽是母亲的味道散文03-25

故乡炊烟带乳香抒情散文03-12

难忘故乡散文05-17

炊烟飘起散文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