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庆祝元宵节的优秀散文
散文是一种作者写自己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的灵活精干的文学体裁。公司庆祝元宵节的优秀散文,我们来看看。
元宵节散文【一】:张灯结彩闹元宵
在我的老家,有着过完正月十五才算过完年的习惯,元宵节无疑把从除夕开始的喜庆气氛又推向一个高潮。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据资料记载,大约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在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唐代,赏灯活动兴盛。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写道:“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写了元宵夜赏灯的繁华景象。到明清时期,元宵节与春节、中秋节一起被称为中国民间的三大传统节日。“元”指月亮正圆,“宵”是夜的意思,所以元宵有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之夜的意思。元宵节,民间多吃元宵(汤圆)来应节,象征家人团圆。此外还有挂花灯、猜灯谜、迎紫姑、踩高跷、舞狮、舞龙等民间娱乐活动,元宵节也称上元节或灯节。
元宵张灯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不仅有大量脍炙人口的元宵咏灯诗,而且也留下了无数情趣盎然的元宵吟灯联。北宋时,有个叫贾似道的人镇守淮阴(今扬州)时,有一年上元灯节张灯,门客中有人摘唐诗诗句作门灯联牶“天下三分明月夜,扬州十里小红楼。”据说,此联为我国最早的灯联。此后历代都有人争相效仿,在大门或显眼的柱子镶挂壁灯联、门灯联,不仅为元宵佳节增添了节日情趣,也为赏灯的人们增加了欣赏的内容。
被称为“父子双学士,老小二宰相”的清代安徽桐城人张英、张廷玉,皆能诗善对。有一年元宵,张府照例张灯挂彩,燃放鞭炮。老宰相出联试子“高烧红烛映长天,亮,光铺满地。”小廷玉思索时听到门外一声花炮响,顿时领悟,对曰“低点花炮震大地,响,气吐冲天。”对仗工整,天衣无缝,堪称妙对。
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恐怕是北宋王安石妙联为媒的故事了。王安石20岁时赴京赶考,元宵节路过某地,边走边赏灯,见一大户人家高悬走马灯,灯下悬一上联,征对招亲。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见了,一时对答不出,便默记心中。到了京城,主考官以随风飘动的飞虎旗出对“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以招亲联应对出,被取为进士。归乡路过那户人家,闻知指亲联仍无人对出,便以主考官的出联回对,被招为快婿。一副巧合对联,竟成就了王安石两大喜事。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历代文人墨客赞美元宵花灯的诗句数不胜数,如今读来仍趣味无穷。唐代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诗云“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描绘了灯月交辉,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的场景。唐代诗人张悦也曾用诗赞道“花萼楼门雨露新,长安城市太平人。龙衔火树千灯焰,鸡踏莲花万岁春。”把元宵节赏灯的情景描述得淋漓尽致。李商隐则用“月色灯光满帝城,香车宝辇溢通衢”的诗句,描绘了当时观灯规模之宏大。值得称道的,还应首推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这里虽没有正面描写元宵盛况,却蕴含着十分欢乐愉悦热烈熙攘的场景。
宋代的元宵夜更是盛况空前,灯市更为壮观。苏东坡有诗云“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范成大也有诗写道“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影灯戏。”诗中的“影灯”即是“走马灯”。大词人辛弃疾曾有一阙千古传诵的颂元宵盛况之词“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花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充满诗情和浪漫色彩的元宵节,往往与爱情连在一起。历代诗词中,就有不少诗篇借元宵抒发爱慕之情。北宋欧阳修词“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抒写了对情人的思念之苦。
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的喜庆关键就是在“闹”字上。上世纪八十年代,我所居住的矿山为丰富矿区居民的节日生活,每年元宵节矿里都组织职工开展迎紫姑、踩高跷、舞狮子、舞龙灯等娱乐活动。一听到锣鼓响,全矿的孩子们都跟在长长队伍后面,满矿区的跑。队伍所到之处家家放鞭炮迎接整个矿区都图腾,成了矿区节日里一道亮丽的风景。随着网络信息的迅猛发展,各种娱乐活动的多样化,矿里已好多年没有举办舞龙灯活动了,节日里的矿山一下子冷清了很多。在看够了电视里娱乐节目的荒唐恶搞后,人们更加流露出对传统民娱活动的喜爱,爱他的热闹,爱他丰富的文化底蕴。
元宵佳节除了观灯游艺之外,还有吃元宵的食俗。元宵又名汤圆、说团、圆子等。元宵节吃汤圆,最早见南宋诗人宋必大的《平园续稿》,书中有“元宵煮食浮阔子,前辈似未曾赋此”的记载。宋时的浮圈子,亦名汤团。到南宋,仅临安的上元节食品,便有乳糖圆子、山药圆子、珍珠圆子、澄沙圆子、金桔水团、澄粉水团和汤圆等。记得小时候物质贫乏吃顿汤圆还挺难,母亲往往用小米磨成粉做成圆子,然后把圆子放入稀饭锅里煮熟给我们吃,虽然这种圆子寡淡无味可在物质贫乏的当时吃起来同样挺甜。现在条件好了超市里各色时尚汤圆都能买得到。有思念、稻香村、三全、好利来、湾仔三等,品种齐全,有清香怡人的黑芝麻汤圆、爽口润滑的麻蓉汤圆、酸甜开胃的山楂汤圆、口感细腻的豆沙汤圆、甘香可口的莲蓉汤圆以及香糯醇甜的枣泥馅汤圆。还有时尚的巧克力汤圆、叉烧汤圆、莲香汤圆、五仁汤圆……
农历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白白的、圆圆的汤圆,取的就是团团圆圆、吉祥如意的好彩头,象征着团圆、象征着幸福。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元宵节已不仅是个吃和玩的节日,更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文化的传承。
元宵节散文【二】:花灯满街闹元宵
秦岭深山里的人们,把传统节日看得很重,特别看重四季之首、新年后第一个盛大节日。
五天年如闪电一样快,“破五”一过,就开始张诺起来,准备闹元宵。真佩服一个“闹”字,可谓画龙点睛,一字传神。人如潮,车如龙,车水马龙在大街上蠕动,什么比肩接踵,什么挥汗如雨,什么人山人海,仿佛总是辞不达意。吵闹声,喊叫声,在吃腻了大鱼大肉后,变成更清脆更如婉转黄鹂鸣叫一般,磁性陡增。今天这闹市上,主角已换性别,是妇女们在一手遮天。
长长的大街,成了红彤彤的花灯海洋,海洋里人头攒动,花灯出奇的漂亮,惹得挑选花灯的人们,步子难以迈快,仿佛只有停留在这样的行列中,才能将新年留住,将元宵节捧起,将一个新春天一下子揽进怀里一样过瘾。花灯有动物植物人物飞禽走兽“装”的,有花鸟鱼虫“变”的,有梅兰竹菊“长”的,有米老鼠唐老鸦孙悟空猪八戒唐僧“走”的,今年的'花灯,更是格外吸引孩子。孩子们总想久久驻扎在新年气氛里,永远也不要长大,如童话故事动画片人物那样,永远可爱无比。从那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童稚脸上,能找到准确答案。
要知道,花灯对于女人来说有多么重要?她们大多来自乡下,乡下女人是为年前办年货没有逛够城,找下的这一趟进城美差。既来之则安之,她们就不打算急着回家,反正太阳还高呢,现在交通这样方便,上了通村公交车,一屁股就坐到了家,再说,最后的末班车还早哩。花灯品种琳琅满目,要在花灯海洋里挑一对儿既经济实惠又结实耐用更称心如意的,还真不容易,女人们是天生的当家理财能手,她们在比较与鉴别中遂家筛选,直到筛选出最中意的花灯,才肯掏腰包下钱注。
花灯乡俗,如巍巍秦岭般屹立在百姓心中。女儿添了第一个孩子,外婆一定要“送灯”的。外婆送花灯,寓意让孩子长命百岁,福禄寿喜相伴一生;这花灯,一送就是三年,第一年买一只花灯,第二年也是一只,到了第三年,叫做三年灯满,一定就要送上一对儿花灯,寓意圆满。送花灯还须配上花馒与蜡烛。眼前这个中年妇女,想必是给外孙送花灯的吧,你看她挑得多仔细!
少妇们抱着牵着拽着怀揣着甚至像袋鼠妈妈一样,将孩子装进肩膀上的“袋子”里,在人群里随波逐流,甚至有孕妇怀着宝宝,照样在人群里拥挤,仿佛不拥挤就不算闹元宵,不拥挤浑身的力气没法散似的。花灯摊子前,差不多成了密不透风的人墙。好奇的小孩,越是够不着高挂的花灯,越要双脚掂起,非用手去够不可,结果却非常失望,所幸孩子们最健忘,一会儿又将眼光投向另一处花灯摊子。孩子转移了注意力,大人就得格外小心,稍不留神,他们就不知道被挤到花灯海洋那一个角落。
在花灯的海洋里,乡下女人们任性挑选,使劲砍价,正月天,闹元宵,她们有备而来,有的是时间,有的是精力,有的是智慧。新年的美食、男人的伟岸,新年的喜气,滋润得个个精神饱满,开发得人人睁眉豁眼,底气实足。如果遇上花灯摊主是个大男人时,尽管秀色可餐,美女养眼,为了生意红火,那经得起美女死缠硬磨?就不得不“忍痛割爱”了,乘早打发掉眼前“销魂”者,横一心,牙一咬,干脆将花灯压到最低价,卖给精明的女子,罢罢罢,薄利多销嘛。乡下女人自然美滋滋的乐,暗自高兴,却不肯露出一线白齿,天机不可泄露啊。
一旦遇上的花灯摊主是个十分精明女子,话就不好说了。女人对女人,针尖对麦芒,旗鼓相当,犹如重量级别相当的举重选手相逢一样,不说狭路相逢,至少是半斤对八两,总会来一番掰手腕般暗暗使劲价钱较量,反正孩子看上这一对花灯了,这会儿,即使给对儿金花灯,孩子也不肯换,乡下女人只好硬着头皮砍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理剥千层,层层有理。
孩子早已等得不耐烦了,妈妈还在一味的砍价。总算将花灯弄到手了,还需摊主简单“培训”一番,怎样开关花灯,怎样换电池,这电气化时代的花灯,一切都让电气化给OK了,再说又没有使用说明书,不作简单培训,行吗?昔日那纸糊的花灯,不知何时早已悄然退出了花灯闹市。再说,那纸糊的花灯,是经不起大折腾的,稍不留神,或大风狂吹,花灯里点燃着的蜡烛一旦倒了,马上就会引着花灯,花灯立马变成一个熊熊燃烧的火球,孩子的本能反应是立马灭火,火球虽迅速被熄灭,那样的花灯还能打上,继续四处疯张吗?
元宵节散文【三】:说元宵节
很小就知道正月十五闹元宵这个传统节日,但从小到大,也没有体会到正月十五这个“闹”。小的时候,生活艰苦,城里人不太注重过元宵节,到正月十五了,家家户户买些元宵回来,或清水煮着吃,或过油炸着吃。条件好些的家庭,还有春节剩的年货,都拿出来,做几道好菜,一家人热热闹闹围坐在一起,说是过节,但在幼小的意中心里,就是告别。告别节日,向春节说再见。
过了十五,一切就恢复正常了。所谓恢复正常,下乡回家过年的哥哥姐姐们要返乡了,大鱼大肉欢呼雀跃的日子亦告一段落了。生活又要恢复到平常了,一年一个全家相聚的春节结束了。所以每年正月十五这个元宵节,与其是一个值得庆贺的节日,不如说是又一次告别的开始,离别的意味非常浓重。大家虽然彼此心照不宣,并极力回避即将离别的话题,但那份悲伤,在语调低沉的交谈中,还是有迹可循的。所以说,小时候的元宵节,对意中来说,是伤痛,是所以节日中最不乐意过的一个节日。
生活条件差一些的人家,那就只是在平常菜饭之上,加些元宵。虽然平淡了些,但也少了刻意隐藏的悲伤。
为春节准备的鞭炮基本告罄,就是有,也就是三五个二踢脚,四五个炮打灯而已。所以,吸引孩子们的玩意不多。不过晚饭过后,孩子们还会人手一个自行制作的灯笼,或玻璃罐头瓶做的,或红纸糊的,不论什么样式的,里面都燃一支蜡烛,用根棍挑着,四处乱照,尤其是阴暗的角落,嘴里还不停地反复念叨:“照,照,照毛虫,照的毛虫脑袋疼。”据说这样一照,一年不生虫子。这,应该是元宵节唯一的乐趣、“闹”吧?
后来从大人的嘴中了解到,正月十五在农村,那可是个非常隆重的节日。舞龙灯、跳秧歌、办灯会、唱大戏,节目繁多,一连三五天不停,热闹非凡,那才称得上一个“闹”字。虽然羡慕、向往,但因为没有置身其中,无法体会到那个闹,也就随遇而安地过起比较安静的元宵节。
说到元宵节,就不能不说说元宵。那个时候的元宵,品种单一,样式单一,圆的,白的,没有包装,都是散着卖,人们只能到饭店购买。每到元宵节,各个饭店提前就会集中人力物力,大量生产元宵,供市民购买。
意中多次购买元宵,并有幸亲眼观看过元宵的制作过程。所谓制作元宵,就是把切成方块的元宵馅放到装满面粉(黏米粉)的容器中不停地骨碌,随着转动,元宵馅就蘸满了面粉,那就是元宵了。好一些的元宵,沾上一些面粉,薄薄的一层皮,吃起来馅大皮薄;次一些的,面粉裹了一层又一层,一口咬不到馅。甚至人们在享用元宵的时候,经常吃到没有馅的元宵,挺沮丧的。但不要埋怨,那绝不是造假。那个年代还没有造假一说。之所以能够出现“假元宵”,那系个别面粉在滚动过程中粘在一起形成了面疙瘩,被当做元宵买回来了,纯属制作工艺原因。
小的时候没有吃过汤圆,甚至到挺大了才听说过汤圆这种食物,与元宵一样是元宵节专属食品。后来经常吃汤圆,觉得比元宵好吃,最起码个个都有馅,再后来了解了汤圆制作工艺,才知道汤圆之所以个个有馅,是一个一个似包饺子般把馅包进去的,当然不可能没馅。
现在元宵节,意中依然选择汤圆,与有没有馅关系不大,与汤圆柔软爽滑有关。现在的人们,置身于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劳心劳神的,偶然闲暇,谁不希冀多一些熨帖、宽慰呢?
汤圆好,现今汤圆的馅更好,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买不到的。而且,汤圆已经成了大众家常食品,常年在超市销售。
汤圆有诸般好处,但意中没有听说过谁人炸着吃汤圆。这应该是汤圆逊于元宵的地方吧?小时候过元宵节,稍微讲究些的人家,都会特意炸些元宵吃。炸元宵可是个技术活,随着油温攀升,元宵在油锅里逐渐加热、膨胀,有些包裹不严实的元宵馅就会从炸开的口子迸溅出来,高温下的糖稀,沾上肢体,就是严重的烫伤。所以,每年元宵节都会发生炸元宵烫伤人的事,但人们年年依然冒险炸着吃,美味的诱惑无穷啊。故人云: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真的很有道理呀。
现在过元宵节,虽然国家唯一没有把正月十五这个民俗节日列入公休日,但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这个节日的重视程度亦呈现攀升趋势,各种庆祝形式层出不穷,可称得上一个“闹”字。
闹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消费。商家造势宣传,市民跟风抢购。这个抢购不仅限于食品,甚至食品已经被某些人剔除了抢购这个行列,而把目光投向了衣饰,还有奢侈品,甚或文玩等物品。国人已经把过去过年过节抢购食品的习俗延续并转到抢购其它商品上来。意中虽然不在这个行列,且永远也不会进入这个行列,但并不排斥这样的抢购与消费。当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攀升之后,总要给个由头让人们痛痛快快体验一下消费后的满足感,并由此而带来的对国家、对社会的感恩。利用闹元宵这个节日,不是很好吗?
闹的形式之二,就是燃放烟花。现在元宵节燃放烟花,已经逐步从个人行为向法人行为转移。尤其是那些民营企业,效益好的,今年想更好;效益差的,今年想翻身。所以,面临烟花燃放时限的最后一天,就会在通衢大街上,燃放那些个头超大的烟花炮竹。那礼花达到的高度,绽开的大小,耀眼的程度,丝毫不逊于专业礼炮燃放的效果。当然了,人民币也是大大的。要的就是一个抢眼、就是一个惊艳。而且,这个势头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在一些繁华商业区,元宵节这一天,经常因为人们在大街上燃放烟花而阻塞交通的事情时有发生。但人们不再因为拥堵而烦恼,反倒驻足观看,喜欢的就是这个闹;
闹的形式之三,是政府组织的庆祝节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升,政府转变观念,亦把与民同乐的观念植入工作之中。所以,在普天同庆的日子里,组织个花车、秧歌队、舞龙灯、办灯会等传统节目,甚至是过去城市所没有的喜庆节目,都在经过精炼之后请进了城,一同闹元宵。
随着元宵、汤圆愈做愈精,人们的生活亦会愈来愈精致。意中以为,这是所有人的共识。
【公司庆祝元宵节的优秀散文】相关文章:
庆祝元宵节散文03-01
2018庆祝元宵节散文03-01
对公司描述的优秀散文04-10
庆祝元宵节的句子03-03
庆祝元宵节句子03-02
公司庆祝元旦对联精选05-19
庆祝元宵节手抄报01-24
庆祝元宵节的解说词12-27
公司庆祝五一活动方案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