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的散文文章2500字(精选10篇)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下面小编带来的是优美的散文文章2500字,希望对你有帮助。
优美的散文文章 篇1
我坐在回家的票车上,回想起很多次坐票车回家的情景。家像是地球的重心,票车的车轮跨过不同的经纬度,一点一点的接近它。
那是很多年前的一个冬至,我在故乡的县城读高中。冬至前下了一场大雪,大街小巷堆满了皑皑积雪。那天我从学校匆匆赶到汽车站的时候天色已经渐暗。我慌慌张张挤上一辆票车,摸了摸口袋,只剩下零零碎碎的一块六角钱,然而到家的车票是两元钱。我困窘地站在售票员面前,尴尬地说我的口袋里车票钱不够,差了四毛钱。她打量了我一下,见我是一个戴着深度近视镜、穿着蓝白色校服的学生。她豪爽地说:“看你还是学生,没事儿的,你找个座位坐下吧。”她说着接过我递给她的一把零钱。我上了车之后坐到后排,身旁的车窗玻璃上蒙着一层亮晶晶的水珠。票车碾着厚厚的冰雪逶迤前行,发出一阵阵轰响,仿佛一股股的波浪在车底翻涌。车厢里的广播突然响了,一首老歌的旋律向四周袅袅飘荡。我用手抹了一下湿漉漉的车窗,划出一片明净光洁的玻璃,远望到绛红色的残霞洒落在白雪覆盖的麦田上,犹如一道道火焰在银色的麦田上燃烧。
我到家的时候已经夜色深沉,一声声犬吠在漆黑的深巷里回响。我的父亲和母亲已经吃过晚饭,他们正坐在凳子上看着电视。这个时候我又冷又饿,颠颠撞撞拍响了紧锁的大门。父亲喃喃的责怪我说不该在这么又黑又冷的夜晚赶回家,既受罪又危险。母亲望着我饥寒交迫的样子心疼,她打断父亲的话说:“孩子大老远的回来,别埋怨了。凑巧今儿个冬至,瓷盆里还留着一些白菜猪肉饺子馅嘞。这大冷天的,孩子不吃饺子是要冻坏耳朵的。咱们赶紧包饺子去。”母亲说着走到厨房,拉开电灯,系上花布围裙。她在昏黄的灯光下紧张有序地和面、擀面皮。父亲坐在馅盆前不紧不慢地包饺子。他们忙碌了一个多小时为我做了两碗热腾腾、香喷喷的饺子。很多年过去了,想起那天晚上灯光下父母忙碌的身影我就潸然泪下。
我还想起我工作的第一年。那时候我在河南与安徽交界处的一座小城工作,离家很远。那年中秋节的时候公司放假三天,下午下班之后我就急遽地赶往汽车站,坐上最末一班票车。票车启动的时候已经夜幕降临,那座小城已是华灯璀璨。我需要坐四五个小时的票车,回到家的时候大概凌晨两点钟了。尽管颠簸折腾,我的内心却充满了强烈的幸福感与踏实感。那是家的力量,那是家的温度,那是家的光芒,让我的身心不再疲软,让我的眼前不再黑暗,让我的神思不再迷茫。
票车在高速路上飞驶。车窗外一轮皎洁的圆月随着车轮奔跑着。月光下城镇的灯光犹如一只只萤火虫在眼前迅速飘飞,忽明忽暗。我到家的时候已经深夜,浅淡清澈的月光像潺潺湲湲的山泉倾泻在村庄里。村庄里万籁俱寂,似乎能够听得到月光流淌的声音。我轻轻拍响了家门,轻唤着母亲。不久屋里的灯亮了。母亲趿拉着鞋、披着衣服给我开门。她一见到我就问我这么晚回来饿不饿,饿的话给我做一碗鸡蛋面。我说非常瞌睡,只想躺在床上好好睡一觉。母亲说料到我近日要回来,前几天就把我卧室里的棉被、床单、枕头清洗了一遍,又在阳光下曝晒。我走进卧室,倒在干净暖和的床上呼呼大睡了起来。至今我的身体上似乎还散发着家中棉被的温暖。
我又想起多年前的一个春天,我从一家地产公司离职了。我在偌大的城市里四处找工作,像一只孤鸟在辽阔苍莽的森林茫然飞翔,不知道在哪里停栖。一天我正坐在公交车上去一家公司应聘,哥哥给我打电话说父亲患了脑血栓在县城的医院治疗,还说父亲现在口眼歪斜,言语困难。我听后错愕不已。公交车在一个站牌前刚刚停稳我就跳下来赶往汽车站。这次我乘坐的票车仍然是回家的那趟车,只是我买的是直接到县城的车票。
明媚耀眼的春光穿过车玻璃刺人眼目。我静静地斜坐在车座上,双眼呆滞。父亲铜黄的脸膛、炯炯的眼睛、长满老茧的手掌……父亲的生活细节像电影里特写的镜头在我眼前层出叠现。想到父亲为我们这个家庭任劳任怨,想到父亲对我的疼爱,想到此刻他颓然躺在病床上,我抑制不住自己的眼泪。眼泪如洪流从眼眶里奔涌而出。当票车驶近我的故乡的时候,我的一双泪眼一直侧视着车窗外。我远望到了安静远去的贾鲁河河水,远望到了我的祖祖辈辈耕种的土地,远望到了我们家族的一座座荒草萋萋的坟墓,还远望到了我家蓝墙红瓦的房屋,远望到了我家庭院里的那棵老杨树已经绿冠如伞,枝叶婆娑。
到了县城的医院之后,我找到父亲所在的病房。我推门进去,看到父亲黯然地躺在病床上。他脸色憔悴,髭须蓬乱。看到我后他的眼睛闪亮,倏然坐起来,脸上绽露出微笑。他吐字缓慢地对我说:“我……没有……事儿,只是……说话……有点儿……困难……”我望着他结结巴巴地说话,我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儿。
那一天我给父亲买饭,看着他打点滴,陪他说话,陪他上厕所,陪他在住院楼下的春光里散步。我还从单肩包里取出自己的电动剃须刀送给他。他执意不要,说他老了,已经习惯不修边幅。我开玩笑说:“爸爸,要是下次我和女朋友一起回咱们家。她看到你胡子拉碴,邋邋遢遢,会吓一大跳的!”他嘿嘿一笑,接过我送他的剃须刀,摁了一下开关按钮,当场呲拉呲拉剃干净了胡须。他满脸微笑地望着我说:“你要……说话算话,我把自己打扮得……干干净净,你下次回家……要带回女朋友。”我和父亲好多年没有这么亲近过了,让我回想到了小时候经常和父亲闹着玩的情景。在父亲面前,我似乎永远是个孩子,永远也长不大。
翌日父亲问我工作的情况,我没敢说我已经辞职了,暂时还没有工作。我怕他为我担心,就撒谎说近期工作很好,和同事们相处得也很融洽。他点点头,又给我絮絮叨叨地讲在外面为人处世要老实,要肯吃亏,要多担当……然后他催着我回城,怕影响我工作。那天下午,父亲打完点滴我就走了。他送我到医院的大门外。当我走了很远将要拐进另一条街道的时候。我回头望到父亲还站在那里,灿烂的春光反衬着他花白的头发。我突然发现父亲苍老了很多,也像是和我隔着十分遥远的距离。
回想起这些坐票车回家的往事,我的内心泛起一股甜蜜,也泛起一股苦涩。将来有一天,我们老得老眼昏花,满头华发。我们弯着腰背着沉重的行囊再次挤上驶向家的票车,一定还会回想起很多次坐票车回家的情景。我们是一群离家远行的孩子,家永远在召唤着我们,驶向家的票车也永远在等待着我们。
优美的散文文章 篇2
曾经见过这样一段精彩的话:“一个人在路上走着,是散文;一个人在路上走着,掉进了沟里,是小说;一个人在路上走着,忽然飞上了天,是诗歌。”这段话非常形象地指出了不同文体的特点。小说靠情节,诗歌在于想象,而散文贵在平实而富有情感。或者说情感自然真挚地抒发,是散文的灵魂所在。
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说道:“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文采所以饰言,而辩丽本于情性。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他认为,文章的情感是第一位的,是文章的根本,语言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一篇没有真挚情感的文章,就没有了灵魂。没有灵魂的文字是没有价值可言,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我们常常困惑于散文的写作水平无法提高,就下功夫在语言上进行雕琢,在文章的形式上进行结构,或者追求文章内容的新奇刺激。其实,当我们尝试散文的写作时,当我们的文字足以恰当地表情达意,我们的语言就足以胜任散文的创作了;当我们用纯熟的语言把想要表达的东西条理清晰地呈现出来,说明我们已经具备了足够的语言组织能力,具备了写好一篇散文的基础。如果写出来的文章还不能令人满意,可能就不单单是技巧问题,说明文章并没有把作者的真情实感表现出来,或者是文章缺少最真挚的情感,而没有真情实感的文字就如同没有了灵魂。没有灵魂的文字又如何打动读者呢?我们不妨这样想一想,当我们动笔写一篇散文的时候,我们是否倾注了最真挚的情感?如果我们的文字连我们自己都打动不了,我们又如何希望我们的文字打动读者呢?自己没有倾注真挚的情感,就自然无法获得赞许,这样的文字又如何提升品质,成为文字中的精华之作呢?
散文是需要技巧的,但所有的技巧都是为抒发情感服务的。如果我们不能明了这一层,我们就会陷入散文写作的误区。读过很多这样的文字,有非常高的表达技巧,语言的运用可以说已经出神入化,炉火纯青了。可文章就是无法打动读者,让人感觉像是一片浮萍,飘在水面,看起来很美,却缺少内涵,不够厚重,感情苍白,没有灵魂。
曾经喜欢一个人的文字,他的语言很美,文章的内容也很感人。随着对作者了解的多了,发现他的作品大多存在虚假的编造,用虚构的人物和编造的情节来欺骗读者,违背了散文的创作原则。散文不能真挚地抒发情感,尽管文字的技巧很高,终究还是没有生命力的。散文不是小说,应该时刻记得有一个真我在。
一个人没有了灵魂,就是行尸走肉;一篇文章没有灵魂,无异于一堆毫无生气乱码。
用手中的笔,写自己独特的感受,抒发内心最为真挚的情感,这才是我们所提倡的。我们可以寄情山水,我们可以托物抒怀,我们可以发思古之幽情,我们可以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无论我们写什么,那种感受都是自我而独特的,那种情感的抒发都是自然而真挚的,这样的文字就自然会有新意,有真情,有灵魂。
我们不妨去读一读那些让我们过目难忘,刻骨铭心的文字,让我们明白文章的灵魂源于情感的真挚,文章的生命得益于文章的灵魂。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是这样抒发内心的悲愤的:“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合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通其狂惑。”满怀的悲愤娓娓道出,读来不禁感慨系之矣。
韩愈在《祭十二郎文》是这样抒发失去亲人的痛惜之情的:“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这样的文字读来,谁又不为之动容呢?又有谁不被文字中那真挚的情感所感动?又有谁怀疑作者情感的真实自然呢?《古文观止》评论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明代茅坤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古人所言想来当不谬也。
还有我们所熟知的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朱自清的《背影》等等,哪一篇不是情真意切,读来潸然泪下呢?所以南宋谢枋得在其《文章轨范》中引用安子顺的话说:“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真挚的情感是一篇文字的灵魂,只有有了这样的灵魂,你的散文有可能达到最高境界。
只满足于熟练掌握了散文写作的技巧是不够的,只有我们在写一篇文字的时候倾注了我们真挚的情感,我们才能创作出高品位的作品。动手写文章之前是否问一问自己,所抒发的情感是否发自我们的内心深处,我们的情感是否真挚?否则,我们不要去写。因为每一篇文字要想打动读者,首先要感动作者,自己要感动,就必须是发自内心的,最真挚的情感,否则是难以做到的。蕴含了真挚情感的文章就有了灵魂,有灵魂的文字是会获得读者的认可和喜爱的。
不要用华丽的辞藻来掩盖情感的苍白,不要靠结构的技巧来替代情感的倾注,不要让我们的散文失去应该有的灵魂。否则,我们将无法提高我们的散文创作水平;否则,我们那些技巧纯熟的散文将流为无病呻吟之作。
有优美的文笔,更要有真挚的情感,这样的散文才是上乘之作。
优美的散文文章 篇3
我爱进网络里去读文章,特别爱进里去读文章,因为里的文章多,风格各异,绝大多数的文章写的朴实如草根。因为我始终认为,草根代表真,草根代表健康!
我开始什么文章都读,但读着读着我就变得挑剔起来了,一些文字基本功就不会用的文章我一眼就给它秒杀了,一些怨天尤人牢骚满腹之类的文章我也一眼就给它秒杀了,一些雾里看花山重水重重复重的文章我也一眼就给它秒杀了,一些钻进文字幕布里去浓妆艳抹的文章我还是把它一眼就秒杀了……渐渐地,我一眼就能看出文章有没有真正的草根清香,我一眼就能看出文章里面有没有灵魂和思想性,我一眼就能看出文章的结构是不是严谨,布局是不是合理,作者写作态度是不是端正……文章通过了我的第一眼,我才愿意把该篇文章读下去,读完以后,如果我发觉该篇文章很有可读性,我就把该篇文章进行细读、精读、解读,直读到我的灵魂有了充盈,直读到我的骨头有了坚朗,直读到我的皮肉有了弹性,才肯罢休。
渐渐地,我就熟悉了剑客、雨袂独舞、春暖花开、荷塘月色、昆仑一刀、晓晓、婉约、墨妍、王鹏、从余东风、飘雪……等写手的写作特点和风格,并能够透过他们的文字,解析出他们精神世界里的坚毅。
我刚开始进入里的时候,当时许多的写手写出来的文章和我一样嫩稚,随着我写作能力的不断进步和鉴赏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很多的写手被我逐渐的淡化,但依然还是有许多的写手在默默的坚持,在默默的进步,在默默的提高……比如:飘雪、傲雪寒梅等写手,就是在坚持中,在学习中,把写诗的水平提升到了真正诗人的层次。
我刚开始进入里的时候,一下子就读到了许多许多的精美散文,当时我就惊异,普通网络里怎么会有如此之高水平的文章?这些高水平的写手为什么还在网络里写?他们为什么就不去“云端”之上写“神仙”文学?我把这些精美文章进行了慢读细读,慢慢的,我就发现,雨袂独舞、春暖花开、荷塘月色、婉约等女写手写出来的文章风格近乎完全的一致,特别是经她们审批推荐出来的文章,几乎全是文字优美的婉约类型……当时,我反复思量之后,立即就把这个问题写成建议发表了出来。这些里的老师们,看了我提出的建议后,立即就推荐出了不同风格的好文章来。她们能虚心接受,从谏如流,如此的胸怀,里的文风怎能会不悦眼、悦心、悦神呢?
雨袂独舞、婉约、春暖花开、荷塘月色的文章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读起来和顺、柔美、逸着淡淡的婉约, 有一股草根的清香;晓晓的文章读起来自如、有力、有底气;墨妍的文章文字很美、美的惊艳,可见文字功底颇深;王鹏的诗读起来就像打太极拳,在优雅的一举一捻之间,益健了身心!
经常读里的文章,发觉有些编辑比较偏爱推荐自己喜欢类型的文章,不是他们喜欢之类型文章往往被冷在一边,这就造成被推荐的文章不够百花齐放。
经常读网络里的文章,发现一些写情感的文章,就爱情而写爱情的,一般都没什么点击率,但把爱情能写的撕心裂肺以致写到大家都歇斯底里了,点击率就立刻飙升;有一些文章,文字太华美,华美的如蜜糖,逗得初学者舔着喜滋滋的,经常打开,发现许多的写手手里拿着一根“棒棒糖”,假如,某一天推荐榜里没有出现“棒棒糖”文章,他们就生气的大喊大闹,甚至公开说里的“美餐”水平降低了!
读鲁迅、郭沫若、张爱玲、毕淑敏等人的文章,发现他们写作运用上的文字其实并不华美,但他们的字词运用地都是特别的精准,精准到重一点就肥,轻一点就瘦。每每读这些大师们的作品,读到的是字字句句烙着神经的深刻,是使读者最后猛然醒悟的指导意义,这才是真正上乘的文章。
关于编辑推荐文章的问题。我要说的是:编辑爱推荐的文章,往往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章,也是点击率比较高的文章;编辑爱推荐什么文章,写手往往就爱写什么文章,这样久而久之,网络就爱普遍出现什么文章,最后,就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学!反之,编辑不推荐或不爱推荐的文章,也就成了点击率低的文章,实际上就是写得“不好”或“不受欢迎”的文章,最后这些写手就不写这类型文章了,如果写手还要坚持写下去,就不得不改写迎奉编辑或迎奉时下的文章了。
由于注重民主,因此允许每一个写手都去参加审批,但既然是审批,就一定要尽量的把握好文章好与不好的度!有人说,我去审批不收谁一分一厘的钱,是奉献精神,随便随便就是了,这样是不对的!既然你自愿去审批,那就一定要有一个端正的工作态度,因为你把一篇确实写得好的文章推荐上来,这一篇好文章能给该文的作者一个鼓励的信念,这一篇好文章能丰富广大读者的精神世界,这一篇好文章就是里的旗帜了。反之,假如这一篇好文章被你遗漏,作者很可能就会自问?我应该怎样写才行?如果老是如此,这位优秀的写手很可能写着写着就迷失方向了……所以,审批文章责任重大,意义非凡!
我爱,是我写作的“练兵场”,是我学习的好园地,是我进步的阶梯!就像我慈祥的母亲,纵容着我的放肆,浇灌着我的渴望,耐心着我的爬行,鼓励着我的站立,骄傲着我跳跃悬崖能竭尽全力振翅飞翔的那一刹那之惊艳!
优美的散文文章 篇4
20xx年xx月xx日上午,有幸到邯郸学院雁翼文学馆参加了邯郸市散文沙龙活动。
前来参加此次活动的有邯郸市作家协会、散文学会的领导成员安秋生、王克楠、王承俊、李延军、韩冬红、裴军锋、常忠魁等。还有来自邯郸市各区县以及河南、北京、石家庄的作家、散文家和散文爱好者。文学沙龙由韩东红主持。
邯郸散文沙龙的内容主要有散文作品朗诵、大家讲评、合影留念、AA制聚餐,还适时举办笔会、采风、采访、征文等活动。参加散文沙龙的人涉及到各个行业,虽然职业不同,但是大家都有相同的爱好,那就是喜欢读散文,喜欢写散文。每次参加活动的人员都在40人左右,大家一起相聚,不分职业与地位,不分文化与水平,不分年龄与阅历,不分专业与非专业,彼此都视为文友。参加活动都是自发自愿的,活动的氛围宽松、亲切、和谐、温馨,令人留恋。
沙龙创办于1994年8月28日,从此,每年每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都要举办活动,至今已经连续坚持了20多年。散文沙龙还建立了群,为大家相聚相知,相互交流创造了更大的空间。
这个沙龙已经办出了名气,办出了水平,办出了特色,办出了品牌,不仅在邯郸市有着比较广泛的影响力,而且闻名于全省乃至全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邯郸市、河北省的多家报刊杂志、电视台、网站都进行了相关报道。中国作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铁凝在公开场合不止一次地说:“邯郸有个散文沙龙。”每次来参加沙龙活动的不仅有邯郸的,还有省内其他地区以及外省、外国慕名而来的人。中国散文学会的领导和不少著名散文家也曾前来参加过活动。邯郸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散文热潮并演绎出“特殊的文化现象——邯郸散文现象”,成为古城邯郸永不凋谢的一束奇葩而载入史册。2008年,邯郸市被中国散文学会命名为全国唯一的“中国散文之城”。
在现实生活中,物欲、人欲的横流正在蚕食着人们善良纯净的心灵,使得不少人变的越来越功利化,越来越浮躁。但是,在邯郸却有越来越多的人始终坚持读书学习,坚持散文研究,坚持散文创作,用散文作品带给社会善良、真诚、美好以及历史的思索,创作了很多优秀的散文,特别是历史文化散文,在邯郸市、河北省以及全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散文家、学者、散文评论家,他们的散文和研究成果已经成为广大散文作者学习的范文和独特的散文创作思想。还有许多散文爱好者也在散文创作中崭露头角。更为可喜的是,不断有邯郸人融入到散文创作队伍中,在雁翼文学馆就见到了几个在校大学生,在和他们攀谈中得知,他们有的是邯郸的,有的是石家庄、廊坊等地区的,他们都喜欢散文,也常参加邯郸市散文沙龙活动。在参加本次沙龙的人员中,有一个身材苗条,亭亭玉立的漂亮女孩儿来自邯郸县,她毕业于邯郸学院,目前在一所小学当老师。
邯郸散文沙龙已经成为古都邯郸独特的文化品牌,弘扬散文文化的平台,散文创作的摇篮和温馨的散文家园。
正是有了他们这些散文作家、学者,祖国的历史文化这部巨著才会日益丰厚,内容会更加充实,许多图书馆、档案馆也会增添他们的著作,广大读者也会品味和享有更多的精神食粮,汲取更多的、丰盛的文化营养。
在这次活动中,见到了邯郸市作协名誉副主席、邯郸市散文学会副主席、散文家王克楠先生。自从2008年开始从事散文写作以来,我最早在网络结识的学者、散文家、散文评论家就是他,我们虽然没有相见过,但是在网络经常交流。还读过他的许多散文和散文创作理论,这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文友们在一起共进午餐的时候儿,得知我和王克楠先生一样,是邯郸的外甥,大家还谈起秦始皇,说他也是邯郸的外甥,我听了感到很自豪。正是因为有了邯郸,有了永年,有了姥娘和母亲,才会有我,我也是喝着滏阳河水长大的。
非常喜欢邯郸古老的文化,去过赵王城遗址公园和丛台公园,读过一些历史典故,但是,还有很多是自己不知道的,非常渴望知道的更多些,更深些。自从结识了李延军,从他的诸多历史文化散文中感受到了邯郸的深邃。他站在历史的高度,对邯郸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入挖掘,以独特的视觉和笔触创作了一系列文化大餐,他的一些散文还被中央电视台选作电视纪录片脚本。这次,有幸得到了他送给我的散文集《邯郸寻马》。还结识了裴军锋,并得到了他送给我的历史文化散文集《漫话邯郸紫金山》,让我又结识了一位历史散文作家。
参加此次活动,几位散文作者的作品朗诵以及大家的讲评使我很受启发。我喜欢听散文朗诵,喜欢聆听散文作品讲评,爱看散文作品评论,我觉得,这对自己学习散文创作的思想与知识是很有帮助的。
王克楠、安秋生先后对大家的作品进行了点评并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谈了自己的观点,使得与会人员开阔了眼界,学到了新知识。
在这次沙龙活动中,还有幸得到了散文家常忠魁的散文集《尘封的记忆》,河南安阳散文家田新的散文集《行者》,馆陶县文联编辑的文学季刊《陶山》和邯郸市《当代小说》,这都是非常宝贵的文化食粮,我会细嚼慢咽,从中汲取养分。
感谢邯郸,感谢邯郸散文沙龙,感谢良师益友,我还会来的。
优美的散文文章 篇5
今天,又是一个春光明媚的好日子,很多游人正在祖国的山水间徜徉。
我和妻女昨晚便约定今天上午去游九仙岭。吃过早饭,我们便出发了,交通工具便是我每天的坐骑“绿源电动车”。走到半路,我心潮一动,便鼓怂起妻女改变行程,去观赏博阳河两岸的风景。女儿因去过几回九仙岭,便欣然附和着,爱妻在这方面是很随意的,我们便把车头拐上了博阳河堤。
再过三天就要立夏了,对于爱妻娇女,阳光似乎有点辣,而对于短衫的我却是恰到好处了。早晨的风,从河面漾起,吹在身上还是有点轻微得凉,好在妻子比我知时令,和女儿都裹了件春秋衫,在这种阳光里的河风中,在这河风中的阳光里,便是再和煦不过了。
我们沿着河堤一直往前慢慢骑着,比走路的速度快一二倍。女儿被身边的景色迷得叫声不断,妻子因堤面的坑坑洼洼时刻提醒着我不要走神。我自然是要应着妻子不让她担心的,也更要和着女儿来欣赏这无限的春光了。
风是那样得柔和,裹着花粉,吹在脸上,软软的,像在涂抹细细的香脂;蝴蝶在花丛中翩跹,而花儿更是一片一片地红过来,粉过去;清清的河水中,鱼鸟在白云间嬉戏缠绵,偶或有一二条青鲩用尾尽力一摆,那层层鳞光,便一层层散到水草深处;阳光此时就像一个大男孩,在万物身上嬉闹着、弹跳着。此时此刻,我不知是风儿扇动着蝶翅,还是蝶翅扇动着风儿;不知是春光粉红了花儿,还是花儿粉红了春光;不知是鱼鸟勾住了云彩,还是云彩勾住了鱼鸟;……。
我们每到一处都想停驻,可前方的景色是那样得迷人,让人遐想不已。我们如这春风,随意地吹着;我们似这云水,无意地流淌着;我们在天水间呼吸着,自由而轻匀。那淡淡的花香、那浓浓的暖阳、那淙淙的流水、……,将我们深深裹在怀里。
远远地,我们望见了一座宝塔。其实,这座宝塔从我家现在的阳台便能远远地眺望,我已依稀眺望了它不知多少次了。而脚下这条河堤我也走过至少十几个来回,但那却是当年的抗洪抢险防汛期间,至今也已十多个年头过去了。记得那时都是坐着车来来去去,又是在夜晚,自然没有时下明媚的阳光和这翩跹的蝶舞,这座宝塔当年也因蒙了朦胧月色,于我就显得更加神秘而幽远了。
终于我们可以清晰地望见塔身,甚至于在碧蓝的天里,可以看见宝塔的高处有飞鸟和茸茸的绿一起舞动。我便决心要走近她,去探究心中一直以来那满满的神秘和幽远了。
我在田埂旁停了车,让它独自享受这无边的暖阳。其实,我的这辆绿源电动车一直陪着我上班下班,风里来、雨中去,我却从来都没有为它感受过。此时此刻,在这座明亮而幽远的塔前,哪怕就十几分钟的短暂离开,我从未有过地、深切地感受到那样的依恋和不舍。
受了心中那股神秘和幽深的感染,通向宝塔那短短的山路上,清明时节人们的思亲之花依然艳红,妻女看了都紧紧偎着我。妻子嘴上说是怕春天的蛇,其实对于有些迷信的她我更相信她内心惶恐的因由。妻脸上露出些退却的心意,但终究还是被我的坚持和勇气所融消了。我们来到塔座下,才发现塔座旁有人家正在劳作着,他们像我们一样穿着,妻子见了,明显轻松了许多。
对于今天的“自驾游”,我们是用心来做导游的。面对着眼前这座塔,我极力想知道它的年代,也更想知道它的一些故事和传说,可没有向导,我也只能从它斑驳的石壁间去寻找和猜想它的岁月了。经过努力的辨认,我们知道了它成于清嘉庆年间,其它便一无所知。我是不想就这样放弃的,怎么样也得知道它的一些故事,否则是难以慰藉我平日里的眺望的。于是便走进了一户人家,谦躬地问起塔的传说,便又从谦卑的回答中知道塔成于明代或更早,先后迁址三次,清嘉庆年间才搬迁至此,又知道它起镇河妖的作用,至于河妖是蛇精还是鳖怪,我就无需再究了。听了这些美丽的传说,我心中从此又添了些许的神秘和幽远,增了更多的神奇和力量,有朝一日我去游西湖雷峰塔时,一定也会向游人述说博阳河畔九仙岭旁耕叟南庄里的宝塔传说的。
我们辞了塔和守塔的人,又辞了塔上欢歌的鸟和看得更清楚的塔身上的枝枝叶叶。其实这些鸟是高尚的,它们把草、树种在塔上,才让塔在月影下矗立得那样挺拔而婆娑;其实这些守塔的人更是无私的,他们日夜和塔相望,世代为来客续说塔的传说,让传说这样美丽,这样深幽。
我在妻女的拽拉下下了山,来到离我的坐骑十几米的地方,突然女儿一声惊呼把我从清朝、明朝甚或更久远的年代中拉了回来。“老爸,快看,车的镜子上方好多蝴蝶”,我赶紧拉住女儿,生怕她去惊了它们。只见蝴蝶时而落在镜上,时而飞于镜前。先是七八只,又飞来四五只,它们上下飞舞,如劲风里的梨花,又似碧海中涌起的簇浪,那样的白,白得让人眩目,又那样的轻,轻得如风中的飞絮。它们一会儿如花儿般绽放,像白日里礼花绽开时飘荡的烟带;一会儿又从四面八方拥簇到一起,形成一个雪白的球,在阳光下,在绿草如茵的田野里不断翻滚。女儿终究经不住这种情物的煽动,扑上前去要和它们合影,一下子,蝶儿便四散了去。美好的东西有时就这样,越是美好就越是凋得容易、逝得匆忙。
女儿看着蝶儿飞去,有些怅惘,妻子拿着手机立在那里也显得无可奈何。此时,我突然想起周敦颐的《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虽莲与蝶一静一动,可在这柔和的风中,在这流动的春光里,如果花上有蝶,蝶下是花,又有谁能告诉我是蝶恋花呢,还是花恋蝶?
快近响午了,妻女有些饿了起来,传递了些回家的意愿给我。我有些怪她们早餐的节省,却来涤洗我正浓的春意了。可我想这也并非无一好处,如此回去,就有意犹未尽之意,待到明年山花烂漫的季节,我们又来这里寻花问柳,采蜂捕蝶,自会更有一番景致了。心里想着便到了水岸花都小区门口,心里也都乐兹兹的。
我们回到家里,我来到阳台上想再去眺那远方的塔,恰巧一只蝴蝶从阳台前飞过,我便无心远望,就细细地写起了这篇《蝶恋花》。
德安县城乡居保局:夏泽民
电话:
优美的散文文章 篇6
风筝又名“纸鸢”、“风鸢”、“木鸢”,已经具有二千多年的制作历史。北方多称“纸鸢”,南方则称“鹞子”由于风筝像鹞鹰那样乎伸翅膀可以在天空盘旋,故以为名。
时间飞驰,岁月如梭,依旧记得1997年的一个春天,我家刚读一年级的孩子,缠着我一起去广阔的市区南门广场上,放一次鹞子。
正好,这天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星期天,所以,吃过中饭,我们两人骑着自行车,来到了位于城市南面的广场,进行了一次亲子互动,放飞心情的活动。
等到发们来到广场门口,场地上已经集聚了一大批人,穿红着绿,都打扮得非常漂亮,有爷爷奶奶带领孩子、孙女的,有外公外婆带领外甥的,有母亲陪同子女的,鹞子的种类也是非常之多,有猫头鹰的,扇子式、小蜜蜂式的,五彩缤纷,争奇斗艳。
我预先买好红绿相间的鹞子及配套的线盘,在家没有预先组装好,一到现场,就急急忙忙准备组装起来。
我将三角形鹞子包装拆开来,如何装配、正在思考,边上几个中学生小朋友友主动来到我的面前,一看他们是熟手,我在边上听了他们说的要点,我明白了其中的要旨,就开始组装起来。
不一会儿,就完成了组装,我将绕线器上的线的一头系在风筝,另一头手握绕线器,刚开始飞不上去,鹞子就是不停地打滚,后来,又稍微调整了一个鹞子两边的平衡,随着经验的积累,终于逐渐入门,鹞子不再旋转,而是随风扶摇直上。我协助孩子一起拉住绕线器,一面不停地放出更多的线,让鹞子越飞越高,一面又眼观六路,尽量避开其他放鹞的人,以避免两个鹞子缠在一起,造成两败俱伤的悲剧。
放鹞子本来是孩子的事,但放着放着,大人跟孩子一起齐上阵,甚至大人也会入迷,成为老顽童,南门的广场,空中不时飞舞着各种样子的风筝,在追逐中,不时传来快乐的笑声。
今天的鹞子,人们大多数是化钱购买的,商家为了迎合顾客的各种不同心理,做出了各种各样的样式,显得非常地精致与美丽。而想到自己童年在乡下的时候,放飞的鹞子,往往是我们几个童年的小朋友自己动手的作品,就会觉得土里土气,虽然,这些自己童年的放鹞子,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今日追忆,依然是那样的历历。
印象最深刻的是,大约在十来岁的时候,我所在的生产队几个小孩子,在大人的指点下,在春天的季节,趁星期天,一起专门做了一个非常大的“板门鹞子”,宽约半米,高要一米多,在我们生产队仓库后面的机耕道上放飞,春风护着鹞子一飞冲天,板门鹞子那个身上的拉力是非常大,往往不小心,会将放飞的人一起拉上去,产生严重的失控与危险,只有家里的大人在边上,才能同意放大的板门鹞子。
记得有一次,我们几个十来岁的男孩子,趁大人不在家,私自拉出那个大的板门鹞子,放飞赏玩,开始非常小心地将绳子的一头系在机耕道上的一棵石头上,开始相安无事,随着鹞子的上天,人们正在高兴之时,风儿也在逐渐增大,这时板门鹞子越飞越高,承受的风力也更大,后来,随着一阵大风,板门鹞子将石头一起往上提起,那个板门鹞子是一飞冲天,我们几个小朋友在惊呼的同时,一点办法也没有,那个鹞子是:鲤鱼脱却金钩去,摇头摆尾再不回!
结果,那个鹞子飞往了远离我们所在小队二里面外,买到另外一个公社的一户人家的天井里面。后来,只得将实情告诉了家里面的大人,大人过去跟房屋的主人讲了许多好话,才从这户人家的天井的枇杷树上,摘下了这个板门鹞子。
后来,几个孩子的大人,都对私自放板门鹞子的孩子,进行了的批评,叮嘱以后大人不在家,千万不能放这种鹞子。
记得小时候,所在的生产队有人会做一种独特的鹞子,上天后,在风的作用下,会发出一种持续的嗡嗡声,着实让人感觉非常的美妙,小时候不懂其中的原理,但是那个鹞子却是别具一格,让人难于忘却这个记忆。也是一个让人费解的地方。
那时的乡下,线是一个非常紧缺的物资,我们几个小朋友,会偷偷地从家里面将母亲缝衣服用的线,偷出来,作为放飞鹞子的线,有时做了一个大的鹞子,就用种田用的均田绳,当作放鹞子的线。
春天陪自己的小孩子,一起放飞鹞子,放飞自己的春天的心情,一个久违了的童年游戏,让自己的童心来一次激活,让自己的孩子,进行了一次放鹞子的实际体验,从小培养孩子的耐心和放飞鹞子的技巧,真的是一种亲近大自然的好方法。
其实,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生活在乡下的小孩子,一般在星期天,几个小朋友会集结在一起,下象棋,玩扑克,下四国大战,而在春天,放鹞子是一个不会遗漏的必做游戏。
我们会结伴制作心目中的理想鹞子。预先在竹园内用刀斩几根细的竹子,用菜刀削劈开来,计算好长度与宽度,去生产队长家里面要几份旧的报纸,自己动手,在家里的煤炉上,用铜勺子冲一些浆糊,将鹞子的骨架,用线系牢,外面用报纸糊上,再在适当的地方,系上三根线,三线拉直做到平衡,这样才能让鹞子放飞时,做到平衡不晃动,鹞子的下面两边,系上两个长长的粗绳子,用于调节鹞子放飞时的平衡,一个鹞子就告完成,那时的鹞子制作粗糙,但是自己的劳动成果,所以也是非常地珍视它。
最近,在家观看了一个放飞鹞子的视频,看到了江苏南通制作板门大鹞子的场景,着实让人惊叹,也让人恍然大悟。
原来,那个鹞子上发出的嗡嗡响声,南通专门做鹞子的老人,有的用葫芦锯口制作,有的用竹子开口形成,根据音律的原理,开出一排排大小不一的风口,等到放飞时,就会产生不一样的响声,传得很远很远,让春天的放鹞子,增添了无穷的乐趣,这些民间制作高手的不断探索改良,好上加好的努力结果,让我们刮目相看,也让当地的百姓一饱眼神,增添了许多的期待与希望!
优美的散文文章 篇7
还愿
很多年前我有记日记的习惯,后来在老家中学教学时,因为一直在教毕业班语文课,每天都很忙很累,整的身心疲惫,也就变懒了,中断了这一习惯。当时,曾经收拾起心情和日记本,继续了几次,后来又中断了,就这样翻来覆去几次,终于还是没有坚持下来。这使我写作起来没有准确的回忆。
写这些是想为自己的懒惰和疏忽开脱。而是的的确确影响了写作的准确性和对一些事情的细节描写。
那是20XX年的夏天吧,当时我是想写一篇文章来记叙这件事的。后来想还是沉淀沉淀吧,就忘在二门后了。妻子说那是2000年的夏天,大爷给我打电话说要到叶柏寿看看几位过去的故交。我说你来吧,正好我这阵子不忙,我陪你找他们。
那时,我住在叶柏寿一个叫长安巷的小街。
小街靠近我们楼房的街道上长着被砍了头上了刑的柳树。长安巷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隔着建筑公司外墙伸出来的一棵杏树,正好对着我家客厅的窗户。春天开满了热热烈烈的杏花,用春意闹来形容正好,渲染了我的整个窗外的空间。
后来,我搬走了那株杏树也就被砍伐了。
那是一个星期天,我在小巷上等大爷来。
那辆班车是经过这个小巷的,可是那天车并没有从小巷停。
最后是怎么接到大爷的,我忘了,但最终是接到大爷了。
大爷说他这回要看两个人,两个大恩人:一个叫李少华,一个叫张国华(名字不一定准确)。李少华是那年给大爷做手术的医生,张国华是院长,是他组织了好多年轻人为大爷输血,是他们挽救了大爷的生命。
那是哪年来呢,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还很小,听大人说,大爷胃出血住进医院,有生命危险。我曾偷偷地问母亲,我大爷会死吗?母亲训斥我,小孩子不许说死字。我知道了问题的严重性。后来大爷出院回来了,身体大不如前,听大人说是做了胃切除手术,每天只能喝小米粥养着。
李大夫和张院长就是大爷的救命恩人,是大爷从鬼门关活过来见证人,大爷一直在感激他们。
李大夫很好找,因为他很有名气,我也认识他,他退休后返聘到一个个体诊所工作。我大爷从老家给他带来一箱水库鸭蛋。那天我们来到李大夫的诊所,李大夫很吃惊,没想到我大爷会来看他。两个人谈了很多故人旧事,提到好多过世的人,都感叹生命的无常。我说请李大夫夫妇吃一顿便饭,李大夫说他不喝酒,坚辞不去。李大夫的妻子也说身体不好坚决拒绝。我大爷说那好吧,以后有机会再聚。
我大爷念念不忘李大夫的好。更念念不忘张国华的好。
张国华是消失在人海里的人,谁也不知道他在什么单位,在哪住,是不是还活着,没有任何线索。
我那时正在报社工作,打听了好多人也没有人知道这个人。我灵机一动,说按图索骥照电话本的号码打过去试试,翻开电话本,一看重名的一大溜,我试着打了几个,都说不是。我想可能现在电话本的名字都年轻化了,登记的不一定是他的名字。后来,我就捡一个最普通的号码打过去,接电话的人说话很小心。我后来自报家门,说明情况,没想到那人说他就是。我说我大爷想看看你,他告诉了我他住在哪里。
我对他家那个地方很熟悉。我和大爷来到他们家。
他的家住在平房区,很拥挤破旧,他人穿的也很朴素,表情有些局促,说话间犹犹豫豫。他不知道我大爷此举何来,更不知道大爷的内心想法。我想他肯定以为我大爷有求于他。他向我大爷说明了他的情况,他从黑水医院回来后,到防疫站工作,那些年食品公司效益很好,他就转行到食品公司了,哪承想,改革开放后,食品公司效益下滑,职工买断,他的退休金很少,300左右,子女差不多都没有工作。
大爷一直想同他回忆一下过去,但他并不往上说,俩个人的思路没有合拍。我大爷还是往回忆的路上领他,他还是在想着说他的事,说他子女的事情。后来天已经很晚了,我就跟大爷起身告辞,我大爷说:“这么多年一直想感谢你,也没有机会,这是我的一点心意。”说着拿出400元钱交给他,他可能是被吓着了,半天没敢接。我大爷说:“你拿着吧!我现在日子过的很好,孩子都很有出息。”这时,我才看见他那紧张的表情放松了,笑了笑,他将钱收下了。
他家过的的确很艰难,好几家人住在一起。
我和大爷走出他的家门,大爷说钱给少了吧。我说不少。叶柏寿那时的人情份礼50元是正常价,100元就很多了,200元那是关系相当不一般了,400元足以表示心意了。我大爷说,那可是救命恩人啊!
大爷的心情相当放松,他说终于将这个人情还回去了。
那个夏天,我大爷在我家住了几天,我们谈了很多过去的事情。那年正好流行《花样年华》,我们一起看了光碟,看着电影里的旧时光影,他谈到他在承德念书的一些事情,谈到了他们那时候的`歌曲。大爷对电影的热爱直接影响了我。
后来,大爷说他想去朝阳文达哥家,我说你等几天我送你去。他说:你忙你的,我坐班车去。那天正好下大雨,大爷非得要走,我说你等我两天,我送你去。大爷说什么也不等了。
到单位后,正好单位的车上朝阳。
我就和大爷一起来到朝阳。来之前,我说跟文达哥通个话,大爷说不用,我有钥匙。
雨一直下到公营子。朝阳一片响晴。
我将大爷送到文达家楼上,给文达哥打电话说将大爷送到朝阳了,文达哥责怪我没事先通知他。
大爷说:叶柏寿一行不虚此行啊!
优美的散文文章 篇8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每个人都拥有一双最美的眼睛,瞳孔里的眼眸亦都是最为澄净无暇的。只要你善于用一双美的眼睛去探索,去寻觅,定能够找寻到最为美丽的风景。只要心美,一切皆美。情深,则万象皆深。
日月星辰,一花一草,这世间的一切万物,皆是美景。芸芸众生,万物亦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和价值,他们的生命,无比珍贵,他们的心灵,更为纯净无暇。我总是深信着,即便无法听懂他们的语言,我也能够与他们成为知交,即便彼此相对无言亦是心灵有犀。而我写作的灵感,亦是源于生活的一点一滴,随手拈来皆是文章,正因为与山水草木,能够心意相通,才能将心中的情感付诸于文字中,与尘世中的你们相看相望。
我相信,每个人都曾做过那个最为天真烂漫的孩童,都曾有过最为美好的童年记忆,亦是曾经做了世上最为柔情的人,或是为了一朵盛开的花驻足欣赏,或是为了一滴雨感动,或是为了一朵柔云而浮想联翩。其实,无论你是天真稚嫩的孩童,还是正值青涩懵懂的青春年少,还是到了成熟沉稳的中年,还是到了耄耋之年,我们的内心,始终都会有那么一片蔚蓝无垠的天空,都会有那么一处最为纯净、最为温柔的角落。无论我们被世俗的烟火熏染多久,被浑浊的世态浸泡多久,心灵深处,始终都会有一处最为洁净的角落 ,永远如初时美好。
都说安静孤单的孩子,更能够与大自然成为朋友。自小时候开始,我就是那个性格孤僻、不合群的孩子,我最喜欢的,便是一个人,静静地读书写字,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或是一个人默默地低头思考,或是一个人安静地坐在大树下看书,或是一个人写下有关于自己心情的文字,或是一个人,静静地仰望着寥落的苍穹,任凭心里的思绪万千,浮想翩翩,就这样,让那片最为的天空,成为心灵身处最为纯净的角落。也许你会觉得,我是孤单的孩子,其实不然,我的内心,始终都是最为充盈而快乐的。
直至现在,我仍是最爱每天抽空,默默地思考,望着天空发呆,你会发觉,天穹中的每一朵流云,都会和清风嬉闹玩耍;你会发觉,无论是明月高挂、繁星闪烁的星空,还是月明星稀的夜晚,都会有那么一颗孤独的星子,一个人,挂在遥远的天边,独自绽放着光芒,静静地俯瞰着这冷暖交织的人间。
每当那颗孤星出现的时候,我总是在想,为什么自古以来,有多少文人墨客吟诗造赋,都是赋于明月,却不曾有人注意过那星星的存在。都说明月是最为皎洁温柔的,亦是最为孤独的。但有谁可曾停下过脚步,在漆黑的夜晚,在没有明月高照,亦没有繁星满天的夜空里,为了那一颗孤星,驻足欣赏,亦不曾有谁为了它有过片刻的停留。
那颗孤星,挂在遥远的天边,独自释放着微弱的光芒,离群索居,不知道它为何总是一个人,一个人孤独地挂在天上,不知道每当它俯瞰着这烟火缭绕的人间,内心是何等滋味。有人曾经告诉我,夜空里那颗最为孤独的星子,亦是最为明亮的星子,它是你已经逝去的某位故人,每逢佳节之时,它便会化作那颗星星,在夜晚,释放着光芒,闪烁着双眼,只为了能够给予它的家人,一份最真挚的问候与祝福。它不断地闪烁着光芒,可是在告诉它的亲人,它很挂念他们,还是在告诉着他们,要好好照顾自己,因为我会一直陪着你们,一直住在你们心中。
若真是如此,那么无论自己身处何方,无论自己遭遇多少磨难坎坷,那颗星星,都会一直给予我温暖,给予我希望,成为我心灵的港湾。那么即便是前途渺茫,即便是在漆黑的夜里,即便看不到前进的方向,它也会一直,一直伴随着我,为我照亮,未来的道路;为我指引,前行的方向。
亦有人告诉我,那颗孤星,是无数夜里的旅人,频频回首,频频驻足欣赏的,那一段生命中最为纯净美好的爱恋,是藏在心灵深处的恋人,是那段初恋未遂的恋情。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才可以卸下一切的包袱,抛去一切的伪装掩饰,来面对自己的脆弱敏感的心灵。也许正是因为没有结果,因为有所遗憾,才耐人寻味,才念念不忘。
时隔经年,也许我们都会将一切淡忘,但最初的那种感觉,那种朦胧的依恋,最初的怦然心动,以及最为爽朗的笑容,却永远都不会忘。也许当自己感情受挫的时候,每每仰望星空的时候,你会突然觉得,原来,那个人,一直在你心中。那颗孤星的光芒,虽然很微弱,却也是最为明亮的。因为你深爱的那个人,就像那颗孤星,一直,一直都住在你的心中,给予你,感动;给予你,温暖。
“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在我看来,夜空里的那颗孤星,是心灵的一束光,当你仿徨无助,不知方向时,它会告诉你,未来的道路该如何走。当你人生受挫时,它会不断地闪烁着光芒,它会告诉你,学会坦然地面对一切苦与乐,学会面对一切苦难,即便你被伤得遍体鳞伤,也仍旧要心怀希望,因为一切苦难尝尽之后终会苦尽甘来,你要相信,最好的,总会在你不经意的时候出现。正如张爱玲所说,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走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练出钢筋铁骨,又怎能长大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会一直心怀感恩,因为我喜欢这光阴里的一切人和事,滚滚红尘,物讲物缘,缘来缘去,皆是早已安排好的。对于光阴里的种种,要忍让、自持、坚强、慈悲,要懂得微笑着面对一切。这样才会与时间作战时反败为胜,这样那些属于你的幸福、饱满、气息会不请自来,姗姗翩然。那属于我的,即便是悲欣交集的光阴,我亦会好好珍惜。因为那属于我的,都是将是好光阴,无论是三月里的春风细雨,还是六月里的莲池清荷,还是秋季里的萧瑟寒风,还是冬季里的傲骨寒梅,一切,都是最美丽的风景,这一切,都将成为我生命中最为宝贵,最美好的回忆。
孤独且喜欢怀旧的人,总会用心地记住他生命中出现过的每一个人,总会用心地记住沿途的每一道风景,就像是我,总是意犹未尽地想起你,在每个星光陨落的晚上,一遍一遍地数落着我的寂寞。但我知道,你的笑容,你的一切,或许终有一日,我都将遗忘得一干二净。但你所给予我的,那段最为纯真美好的回忆,我永远都不会忘。
就像是那夜空里的那颗最明亮的星星,亦是最孤独的星子,独自挂在天边,又默默地释放着自己的光芒,不为与繁星争让谁的光芒更为璀璨,只为了能够用自己的一点微弱光芒,来点缀这片美丽的星空。如若可以,我也愿,成为你心中的那颗孤星,那颗最为明亮的星星,为你照亮,夜里前进的道路;我也愿,将这旅途上的一切酸甜苦辣,都化作前进路上的力量源泉,鞭策着我,走向更美好的未来。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每个人都拥有一双最美的眼睛,瞳孔里的眼眸亦都是最为澄净无暇的。只要你善于用一双美的眼睛去探索,去寻觅,定能够找寻到最为美丽的风景。只要心美,一切皆美。情深,则万象皆深。
优美的散文文章 篇9
又是一年“三夏大忙”到了。夏收麦子;夏种玉米、大豆;夏管棉花、菜蔬。农活集聚,时间紧,任务重。
“农活”,词典里解释为“农业生产中的工作”。如:耕地、播种、施肥、收割等一系列周而复始的农业工作。——绝对和QQ农场不沾边;和大城市那些个有闲有钱没事找事的退休干部开的楼头荒地丝毫不相干。
没有经历过“农活”的人们,大概也都知道干农活的脏和累,但是,他们一定说不出有多脏,有多累。所以,他们不会真正懂得生活的艰难。幸也不幸?我不知道。
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从懂事起就开始干农活。长大后,在农村教书,也还是半农半书,没离开过农活。若说小时候在父母身边毕竟是个孩子,干农活只顶个“破铃铛”,成家后便样样农活都得拿得起,算得上“顶梁柱”了。可是,要说起对农活有啥感情,那只能用“深恶痛绝”来形容了。厌恶归厌恶,那活儿该干还得干,干了再痛绝。
记忆里最脏最累的农活就是脱麦子。用上联合收割机也不过才十来年。以前打场那个场景,真是不堪回首。父辈们,大热天围得严严实实,往滚筒入麦捆,机子一开,土人一个。妇女们在底下掏麦籽,我常常拿把叉子,帮着挑麦秸,那算是稍轻闲点的活了。打麦场上,机器轰响,乌烟滚滚。半天下来,尘土麦灰,蓬头垢面,弄得面目全非。喉头堵得慌,光想吐痰,一吐就是一个黑疙瘩,让人望而生畏。我呢,人弱小,活干的多少不说,功劳不算,苦劳绝对有一份。一场熬下来,脸色苍白,连说话的力气都没了。回家脸都不想洗,顾不得浑身脏兮兮,躺倒就睡,饭都吃不下。每每简直象大病一场。即使那样也没说过不干活。
最惊险的就是牵耕牛。记得有一次,父亲把犁,让我牵牛,挑红薯沟。走直线还行,到地头需要回头。我拐弯了,牛笨,我又怕它拱我,光想躲,拐不好。父亲脾气急,呵斥我不会牵,我委屈呀,就哭,越哭,父亲越训,后来,我一扔缰绳,哭着回家了。午饭,父亲温和地给我夹菜。我才不生闷气了。牛该牵还得牵。
其他,拾麦穗啦;拔草啦;间苗啦;刨花生啦;剥玉米皮啦……不值一提。
前几年,丈夫在家附近干杂活,比较自由,重一些的力气活儿都有他操持,我只打个下手。近两年他的活计也忙,不能耽误,我干不了的,就只得花钱雇人干了。
“五一”三天假期,儿子休假在家,正好麦地该浇水了。我说:“儿子,这三亩多地,雇人浇,得花50块钱。还不如咱自己浇,省下钱,咱买点好吃的呢。”其实,心里想顺便给儿子上一节劳动教育课。儿子虽然快二十了,没在庄稼地里着实摔打过,我想练练他。
说起干农活,我还就干不了浇地改畦。
那次,我一个人喷玉米除草剂,用小拉车拉上水,从早晨7点半,一口气喷到下午三点,那时我家种六亩多地,喷十三桶水,中间还回村里灌了一次水,回地里又接着喷。脏吧累吧,能应付得来的。
这次哄孩子,可把自己绕进去了。
不妨这次那水头猛的很,我挡不住。儿子白长1米8的大个儿,铲一铁锨土,一挡就冲。他说:“妈,怎么办?”我急中生智,“拉闸!”这招还不错,拉了闸,挡口,挡好口,再合闸,可怜靠近垄沟那两垄快要成熟的麦秧被我们趟的东倒西歪。
中午时分,太阳火烧火燎烤着,麦地里又扎又炫,三亩地还没浇一半,我们娘儿俩个已是满脸涨红,疲惫不堪,我让他回家歇会儿,他心疼我,执意拉闸都回去。回家躺了半个钟头,吃了两个煮鸡蛋。又接着浇。
下午,麦地里更是热得难受,上面烤着,下面蒸着。儿子开玩笑:“妈,你买的这鸡腿得有多香啊!”暑气消了,凉快了,天也黑了,还剩7、8个畦没浇。又在第二天打了个大早起。
最后结果,本来该走30多度电,竟走了60度。鸡腿也没买成,因为累得倒了胃口,光想喝水。儿子受到的教育,绝不仅仅是“粒粒皆辛苦”那么简单。
提起干农活的辛苦,我是深有体会的。再说一次吧。
去年暑假里,那天,听天气预报说有小到中雨,早就盼着这场雨了。给玉米施肥正当时。那次为了图便宜,买的是化肥原料,3亩多地,需要施800多斤肥料。我和儿子12点就来到了地里,邻居帮忙用三马车,把肥料运到地头上。玉米已经多半截人高了,我和儿子一人一个大塑料桶,深弯腰,一棵苗一棵苗地秧肥。否则,肥料粘在叶子上,会烧伤庄稼的。
天阴沉沉的,不一会儿,雨就开始下起来了,脚下开始泥泞起来,鞋底上沾着大泥块;脚在鞋里泡着,雨水和着化肥水,光溜溜的,非常不舒服;雨水顺着头发往下流,老迷眼,我们撩着衬衣前襟擦眼,倒也方便。雨打在玉米叶上,有节奏的沙沙响。儿子说:“不错,这活儿还有音乐伴奏,还交响乐呢!”他倒挺乐呵。
我和儿子一刻不停歇,雨下得紧,我们干得欢。
到了地中间活不好干了,从东头到西头250米长。儿子索性脱了鞋,专管给我运化肥,我一个人秧,儿子是连背带扛,顺着垄沟来来回回深一脚浅一脚穿梭;我弯地直不起腰来。雨水汗水一个劲得往下流。
雨慢一阵,我们也就稍稍缓口气。
快到地头时,好心的邻居干完自家的,过来帮忙,看我们也快完了,就说:“这样吧,你们娘俩今晚上来我家吃饭吧。”我哪有推辞的道理,欣然应允。儿子也破例地满心欢喜。
活干完,已经快七点了,雨还在下着。由于阴天,黑的早。回家洗洗,换换衣服,就去邻家吃饭。儿子对邻家奶奶说“这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烙饼了。”我说:“这是我喝过的最好喝的汤了。我得喝三碗。”其实,也就是香菜、紫菜、酱油、醋对的盐味汤。邻居奶奶至今提起来,还笑我们娘儿俩那副饿相。
所以,说农活怎么怎么富有诗情画意,我是第一个不赞成。哼!矫情!干过农活吗你?“湿意”还行,“汗滴禾下土”,“汗珠子砸八瓣”,可不就“湿”吗?
易中天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在那个被诗意描绘的地方,懂得了生活不是诗。”听得出,那老人家真种过地。不谋生何以谋心?
想起上小学时,学习“四个现代化”的事来。那时老师讲:以后啊,农民只要在舒适的办公室一按电钮,农活就完成了。闭上眼想想,真美呀!
优美的散文文章 篇10
鲁西乡村的胡同儿,不似江南水乡的小巷那样笔杆挑直,鲁西的胡同儿没有一点规则,长长短短的,曲里拐弯的,甚至还有一头窄一头宽的,遍布在乡村的角角落落。不过,那种两头宽窄不一的胡同儿,是极少见的,因为这样的形状貌似棺材,人们是忌讳在这样的空间里进进出出的!
先说这种长长的胡同儿。这种胡同儿总是一头连着热闹的大街,而另一头则一下子穿过一家又一家的栅栏门,直接走到了村子的外边,与通往平原里的大路抄手了。这样的胡同儿,站在大街上,一眼就能望到平原里绿油油的庄稼苗儿。并且,这样的胡同儿,有的在中间还会再生发出一个胡同儿来,这种生发出来的胡同儿,顺着大街的走向在村子里窜来窜去,直到在另一个地方儿找到出口,才长长地舒一口气儿。
再说那种短短的胡同儿。如果站在大街上看过去,这种胡同儿很像一个胡同儿,可是,等你走进去了才发现,它贴着大街凹进来的只不过是两三户人家,并且还有一家的院门是紧冲着胡同口的,因此,这样的胡同儿叫做“死胡同儿”。
然后说说那些曲里拐弯的胡同儿。假如从一头看过去,这种胡同儿和一般的胡同儿没有什么两样,两边也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一些住家,有的盖着高高的门楼,但大多数都是栅栏门,甚至还会有一两户人家连院墙也没有,走出屋子就是大敞敞的当街了。看过去是到头了,可是呢,说不定朝左或者朝右一拐,就又是亮堂堂的一片天地了。如果是走村串乡做买卖的小贩,走进这样的胡同儿,往往会迷路,因为说不定哪会儿就从旁地里窜出一个岔道来,假如是陌生人顺着岔道走下去,很可能就是一条死胡同儿。只好再顺着原路朝回退,想再退回到刚才的岔口哪儿,好了!这样三转两转的,就不知道东南西北了!抬头一看,咦,这日头咋跑到北边去了啊!
还有一种胡同儿,就是一头窄一头宽的那种。这样的胡同儿,是两家有隔阂的人故意设置的,因为它的形状很像一口棺材,人们很是忌讳在棺材里生活的。一旦有人故意建成了这样的胡同儿,里边的人家就会找机会或者搬家或者改门,就再也见不到有人从这里进进出出了。
胡同儿作为一种地域性建筑的产物,它也是有着一定的乡土文化的内涵的。因为,任何一个形状的胡同儿,在人们的记忆里,都会有着一些过目不忘的情趣的。
其实,胡同还有一个别称呢,叫伙巷。因为在鲁西乡村,院落的布局不像城里那样循规蹈矩,这里往往是你家的院子长一点,他家的院子宽一些,如果从空中看,一定是曲里拐弯、错落有致镶嵌在一块儿的。无论任何形状的院子,只要住了人,就要走路出门,出门就必须留有出路,这一溜人家或者那一片人家就把各自需要留出来的出路归伙到一起进行统一安排,规划出一条共同的出路来,这个共同的出路牵连起各家各户,一起通到大街上,就形成了一个深深地胡同儿。
住在一个胡同儿里的人家,总体上说还是挺和睦的。虽说有时四邻也会因为你家的狗偷吃了他家的猪食,这家的猪拱坏了那家的门槛等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发生口角,但这样的事儿多是发生在女人身上,也可以理解:在生活拮据的岁月里,人都很难有一口吃食填饱肚子,看到别人家的吃客在自己家毫不客气,自然心里就不顺,或是心里无意,或是指桑骂槐地就嚷起来。心里没有隔阂的人,见自己的牲口被人家撵着打骂,不但不恼,反而还会说一些“风凉话”儿,故意气你。要是有点隔阂的人,发生这样的事儿就不行了,无论是不是自家的牲口吃了别人家的食儿,看到有人骂大街,心里就猜测对方是在骂自己:噢,我一过来你就骂呀!您娘个老卖逼的,谁怕谁呀!心里一冲动,也就毫不示弱地对骂起来……
这就是生活,就是社会!假如,人们的生活总是一味的平静,时间久了,就会有人担心自己的意识会麻木下来,就会有几个人聚在一块儿,商量着要弄点事儿……
胡同里,最让人感到快乐的事儿,莫过于夫妻两人一边一个地倚在自家的院门上,看孩子们蹦来蹦去地弹玻璃球了。
孩子调皮,在家里任你怎么嘱咐,他都会哼着哈着不往心里记的,见天不弄一身泥土不回家,而回了家也是和衣朝床上一躺,弄得满世界都是泥土,不发火他是不会把身上的脏衣服脱下来的。作为家长的都知道,这一身的泥土,就是趴在胡同里弹玻璃球弄的。于是,两口子就会不约而同地抽了时间,来到门口,看那些趴在地上的孩子,有没有自家的。
孩子们呢,根本就没有想到父母会来给自己“助阵”。依旧在地上摸爬滚打,赢了高兴,输了沮丧,还有的耍赖,输了不给赢家,赢了的孩子就会恼怒,于是,一场争执不可避免的发生了。而倚在门框上观阵的夫妻俩,就是看见那个要吃亏的孩子就是自家的宝贝儿,两个人也不过来劝解,反而是“火上浇油”,扇动那个弱小的孩子不能就此善罢甘休。两个孩子都很争强好胜,事都不会认输的。“战事”是越来越紧张,直到眼看两个孩子真的打得头破血流了,夫妻两个才慌里慌张地跑过来,训斥那个年龄大点的把玻璃球还给受了委屈的孩子,并把他们一一吵回家去。因为这时候,整个胡同里开始袅袅地飘荡起勾人的饭香来。
胡同,做为一种满足人们生存需要的场所,它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生存环境,更是一种文化,一种淳朴、粗狂的风土人情,在鲁西平原上,它是村庄的血脉,是最小的行政区域划分。
一条胡同就是一个舞台。
一条胡同就是一个社会呀!
【优美的散文文章】相关文章:
优美的文章散文03-31
优童年最美的月光美散文01-12
优乐美散文04-23
优美的抒情散文文章03-30
优优10-01
下雪文章散文03-31
毕业的文章散文03-31
美的醉励志文章05-07
有关夏天的文章散文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