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梁实秋散文中年

时间:2021-03-31 16:55:43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关于梁实秋散文中年

  梁实秋先生的的《雅舍小品》已有很久未读了。前几天,从书橱里翻出来,放进手提包,瞅得丁点时间,拿出来翻翻,还是饶有一翻趣味。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了梁实秋散文中年,希望对你有所借鉴作用哟。

关于梁实秋散文中年

  我以前在读《雅舍小品》的时候,写过一篇随笔小文,叫《晚风吹响萨克斯》,我说:《雅舍小品》真是一本好书,梁实秋真乃妙语惊人。纵观中国近现代文坛,能够妙语连珠,令人捧腹的,我看只有两位,一位是梁实秋,另一位是林语堂,他们真不愧是文学语言的大师。

  梁实秋先生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著有洋洋一百万言的《英国文学史》。还有莎士比亚全集翻译,这是他穷三十年精力而成,集四十卷之巨。还有《远东英汉大辞典》也是他主持编篡的,同样是蜚声海内外的浩大工程。等等等等。

  这些浩大工程,一个人穷其一生只要完成一项,也许就能名垂青史了,何况梁先生有如许之多。梁先生自谓:平生无所好,惟好交友,好读书,好议论。余光中就曾评价梁实秋的“雅舍”笔法:“清俊简洁,点到为止,文白相济,放而能收,引证则中外兼采,行文则庄谐并作,时而夸张而令人惊喜,时而含蓄而耐人寻思。”

  我个人倒是认为,梁实秋的文章既有晚明遗风,又有西方小品文的洒脱,如果说鲁迅先生的文笔是恣肆凌厉,才气毕露,梁先生则更显得温柔敦厚。

  我最喜欢他的笔风,不作高深的题目,在寻常的人生中体味出独特的感受,熔学问、智慧、情趣于一炉,集恬淡、细腻、幽默为一体,透出一种婉约而淡雅的美。梁先生常常幽默得可爱,读来每每令人忍俊不禁,笑过之后回想,不得不叹服他下笔的犀利和到位。

  例如他描写官办机关办事员的冷脸时就说:“最令人不快的是一些本来吃得饱、睡得着、红光满面的脸,偏偏带着一股肃杀之气,冷森森地拒人千里之外,看你的时候眼皮都不抬,嘴撇得瓢儿似的,冷不防抬起眼皮给你一个白眼,黑眼球不知翻到哪里去了,脖梗子发硬,脑壳朝天,眉头皱出好几道熨斗都熨不平的深沟……”真是惟妙惟肖,入木三分!

  这是几年前一篇文里的几段话,如今翻来重读,还颇以为然。

  读到那篇《中年》,觉得梁先生说得真好——这顾影自怜的习惯逐渐消失,以至于有一天偶然揽镜,突然发现额上刻了横纹,那线条是显明而有力,心想那是抬头纹,可是低头也还是那样。

  再一细看,头顶上的头发有搬家到腮旁颔下的趋势,而最令人怵目惊心的是,鬓角上发现几根白发,是一惊非同小可,平夙一毛不拔的人到这时候也不免要狠心的把它拔去,拔毛连茹,头发根上还许带着一颗鲜亮的肉珠。但是没有用,岁月不饶人!

  细致地刻画了中年人特有的'心态。我想,这篇文章一定是梁先生尝过中年的诸般滋味,细品人生特定阶段的酸苦之后,才得以写出如此生动的感触。

  唐诗人郑谷有一首诗也叫《中年》,诗说:

  漠漠秦云淡淡天,新年景象入中年。

  情多最恨花无语,愁破方知酒有权。

  苔色满墙寻故第,雨声一夜忆春田。

  衰迟自喜添诗学,更把前题改数联。

  诗人在淡淡的春天又一次到来之际,蓦然发觉,自己已步入中年,这中年滋味,在这漠漠春色里有些莫名的怅然轻轻涌上心头。在情与愁都何以堪的时候,对花花却无语,只有借酒消愁了。

  旧时故宅已是苔痕上阶绿,难以找寻,春雨淅淅,勾起对春日田野的追忆。在这日渐衰迟的中年,稍觉安慰的事情就是感觉自己在炼诗方面有点长进,寂寥长日里,把多年前的旧诗作翻出来,看看那些诗作的确有些稚嫩,忍不住就圈圈改改了几联。

  这首《中年》,更多的是怅然和寥落的心情,不似梁实秋的中年,有催人向上的那么一点力量,他说:我看见过一些得天独厚的男男女女,年轻的时候愣头愣脑的,浓眉大眼,生僵挺硬,像是一些又青又涩的毛桃子,上面还带着挺长的一层毛。他们是未经琢磨过的璞石。可是到了中年,他们变得润泽了,容光焕发,脚底下像是有了弹簧,一看就知道是内容充实的。他们的生活像是在饮窖里藏了多年的陈酒,浓而芳冽!对于他们,中年没有悲哀。这几句,足以使中年之怀堪慰吧。

【梁实秋散文中年】相关文章:

梁实秋中年散文读后感01-30

梁实秋《中年》读后感02-28

梁实秋代表散文01-27

梁实秋描写的散文01-30

有关梁实秋的散文01-30

梁实秋散文《寂寞》01-30

梁实秋的散文特点01-30

梁实秋散文片段01-30

梁实秋散文介绍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