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美学散文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自己开始执掌门户,有了自己的研究对象和学科问题。下面一起欣赏关于生活美学散文吧~
生活美学散文【1】
睡醒过后,无事可做,遂想起已有一月多未出闺阁,就乘着晚风,轻快出门。
已是初秋,风轻抚着皮肤上的毛发,柔柔的,像少女初为人母爱抚她的孩子,一点点激动,夹杂着一点点的可爱。我漫无目的的走在小区的林荫道,小区的布局是同心圆式的,外圈是有欧式风格的围栏,中心坐落着红墙绿瓦构建而成的住宅,但大有生趣的是,从门卫处走进来,先入眼帘的是参天的大树,当你细心的发现,溜的小白狗怎么变成斑块狗的时候,抬起头,像五芒星形状的大大的树叶一群群挨着遮住了一片天空,而生活的美学却在此处,那树叶倒没有古文中的遮天蔽日,它们留下来可爱的空隙,让渺小的祈求幸福的人们可以望一望天空,不知为什么,我见此幕,有一种繁星满天的即时感,只不过白云和蓝天是我的星星,而喜人的绿色是我的黑色夜空,徐徐晚风追来,五芒星们跳起了优雅的舞蹈,她们轻舞身躯,时而这边的姑娘展袖,那面的小伙就按捺不住回应的心情~
告别了那群活力四射的少年,我又往前迈步。走到内圈的四分至三处,走向里处,那是一处健身的地方,想来自己懒而不觉的,看看身上肥腻的油脂,所幸是个白胖子,先去简易的健步机,活络精血的机器上玩了一道。有一些累,就移步到湖边的一条石椅上,欣赏欣赏景色,远看原来我呆的地方被一群乳臭未干的小孩给占了,他们奔跑着,蹦跳着,颇有孙悟空和众猴在花果山上群魔乱舞的风采。凉亭下坐着几位老者,多是妇女,看她们交谈甚欢的模样,是在讨论新的菜谱,亦或是,一起回忆她们的,素面如玉的年代,感慨时代的变化让人跟不上脚步。收回目光,看近处小湖里的几注喷泉,细长的水柱从湖中喷出,以完美的抛物线没入湖底,我看到被送上最高处的一滴水珠折射着美丽的晚霞,有着鲤鱼跃龙门的气势,却无奈的因为空气阻力冲入水面,激起几多涟漪,目光留恋于那颗不断想冲上云霄却最终还是和其它水滴同样归宿的水滴,不禁有些赞许,有些佩服,有些羡慕。我又移开目光,去观察湖中的一朵在小莲蓬中间的粉红花苞,看她紧紧抱在一起,像是知道成长会痛,就固执地对着养育她的这一方天地娇嗔:“我不想开放,我不想被折。”不禁想起了这么一句话:生命是一朵千瓣的红莲,如果我的本心拒绝开放,那么,同时也就拒绝了枯萎和凋零。湖的四周栽种着垂柳,松树和榛树,风起,游人醉,我像是误入桃花源的晋人,然而,这里确是人间也确是我的桃花源~
夜至,雨临,我来至窗下,静静地看着,家房的一丛丛翠竹在雨中洗出更青的颜色。
生活的美学,在于活着,看着,想着,乐着。
生活美学散文【2】
最近特别浮躁,难以静心,于是想到读点美学书来平静一下浮华的心灵,用纯音乐感受自然的生命力。
现代美学之父鲍姆斯通说,伟大的音乐必然是纯音符的,一切歌词都是多余。只有纯音乐才能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歌词限定了听者的思维。在音乐中感受美的世界,在品味音符中认识美学。
什么是美学
这是一个非常为难的.话题,似乎没人能具体说的明白。正如美学家常说:“美是难的”,美学也是难的,这种捉摸不定,没有规律可循的学科,纯感性的认识的世界,很难界定它。通用的说,美学是关于一切美的认识和美的探讨的学说。
美学和我们相距很远,却又无处不在。“这个妹子长的很正点”,这便是关于美的探讨;“这部电影一点也不好看”,这也是美学的范畴。
生活中,美学和我们息息相关,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酷酷的发型、漂亮的衣服、精美的礼物、高大上的iphone、舒适整洁的办公环境,美丽的事物,总是让人赏心悦目,让人喜欢。
美学有什么用
美学虽然包裹着我们周围,但你要是问“美学有什么用”,还真答不出来。这种感性的东西,在以科学理性为主的社会,讲究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当代,美学无疑是个毫无用处的东西。
美学不像科学、数学等自然科学,也比不上心理学,实用的色彩很淡,啰嗦很多,却不能给人一个明确的答案,没有标准、没有逻辑性。在理性主义面前,美学的言辞基本是废话。这便是美学的尴尬。
美学追求的是感性的认识,理性是她的大敌。美学就像一位豆蔻年华的少女,纯萌纯感性,散发着唯美主义色彩,在成熟理性的人面前,就是个“傻白甜”的形象。
然而,美学真的一无是处吗?
显然不是。
乔布斯因为发现了人性的潜在需求,创造出苹果手机系列。民众像发疯似的追寻着苹果手机,每年换一部的节奏,手里的手机还是新的,却又要去急着买苹果刚出来的新款。这种非理性的行为,在理性人眼里是不可思议的,而这却正是它的可爱之处。因为感性的认识(拥有苹果新款手机就是高大上的品味),造就了苹果公司急剧发展的绚丽。
现在的工艺美学,从工艺设计角度,让美学有了更现实的意义。然而,这还是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表现,想通过工艺标准,让美学成为标准化方式,倘还不是美学的精髓。
美学最大的用处是人文关怀。对善,对美的追求。从人文角度,用美的体验看待整个世界。追求合符自然、人性的美的事物,厌恶虚伪、贪婪和邪恶。
重新认识感性
当整个地球都在谈论科学的伟大,追求理性的心理,感性是很失落的,美学是自卑的。前段时间公司培训也说“不要有感性的烦恼”,感性似乎没有立足之地了。
当我们享受着科技带来的便利时,我们的人文却在急剧退化,感性不断萎缩。手机、网络的普及,微信的广泛应用,让我们和朋友联系得更密切,却又更陌生。我们有多少是生活在微信朋友圈中的朋友?在微信上聊的热火朝天,却在现实生活中见不到面,见了面也无言以对的处境?
我们需要重新认识感性,认识感性的作用。休闲娱乐,陪伴家人朋友,做些看起来毫无意义的事情,也未必就不如那些高大上的工作。如果生活除了理性,除了工作,而没有感性可言,那人和机器工具有何差别?
所有能留下来,并传唱永久的事情,必然是感性的,而非理性的决定。激情、不敢不顾的冲动,不惜一切代价的付出和决断,持之以恒、只为一个信念的抉择和执着,都是我们为之骄傲的行为,不论成败。
只有理性,那生活必然索然无味,人生也无可言说之处。尊重感性,才是有血有肉的真性情,也就能感动自己,感染他人,成为美的所在。
我们常念叨爱迪生的“天才是1%的天赋+99%的汗水”。人们看重的是后面理性的汗水,平常宣传的也是99%的汗水,而漠视那感性的1%的天赋的重要性。可爱迪生后面还有一句“没有那1%的天赋,再多的汗水也成不了天才”。可见天赋的重要,这种可遇不可求的感性,是决定能否成为天才的关键。努力,流很多汗水的人可以成为人才(技术工),却绝对成不了天才,因为感性的天赋,不是人人都有的。
美学与艺术
美学是感性的学科,和感性的艺术是联系最紧密的,或者说,美学就是研究艺术的。艺术中的文学、诗歌、音乐、绘画、建筑学等,都和美学联系密切。
在诗歌中,感性的诗歌总是要高过理性的。一首纯感性的诗,受欢迎程度一定大过那些说理的理性诗。这也是为什么诗人都要有浪漫主义情怀,在最平常的生活中发现美,寻找出诗意。我们知道唐诗宋词,但宋朝时还有很多写诗的诗人,却鲜有提及,说的都是宋词。因为,唐诗言情,宋诗讲理,诗仙李白的成就也是要远大于诗圣杜甫的。《诗经》第一篇就是言情讲感性的《关雎》,而《诗经》三百余篇,大抵都言情。
要想写的一首好诗,必然要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理性越多,诗性(感性)必然会越来越少。
其他的,如音乐、绘画等,对感性的要求更高。无迹可寻的感性,造就了贝多芬、莫扎特等音乐大师;感性的烦恼,成就了梵高、毕加索等艺术大师。“天才只属于艺术”,康德这话是至理。
美学和我们
在我们日常生活,学点美学总是好的,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鉴赏力,按照时下流行的说法,叫“逼格要高”,“装逼也要装得有水准”。说的就是我们的生活品味要高尚些,享受的层次要高些。
这里说的生活品味和享受层次,指的是精神领域和想象力,不是光有物质和金钱就能办到的。花一块钱玩得人人艳羡称赞,这叫有水准的品味;花一百万玩得给人的感觉是土财主暴发户的行径,那叫庸俗,是品味不高所致,所谓花钱办坏了事。现有社会的审美,追求高雅、贵族范的气质品味,要求着我们需要知道些美学。
美学规范了我们的一些社会行为举止,感性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心理学上说,人85%的时候是感性的,只有15%的时候才是理性的。感性如此重要,认识感性,可以帮助我做好很多事情。如在游说人时,我们常说,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首先得在情上打动人,理才能说下去,游说才能成功。不然,再好的理,说出来,都用处不大,甚至要背负强言狡辩、得理不饶人的名声。
让美学充溢我们的生活,做个快乐而有趣的人。
【生活美学散文】相关文章:
我看美学散文05-10
赞美学校的散文01-20
美学大师的哲思人生散文随笔04-09
听美学高手说美抒情散文02-27
生活,生活散文05-10
生活经典散文01-11
生活散文04-19
美学原理06-05
美学原理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