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歌颂晚年生活的散文

时间:2022-04-08 09:25:28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歌颂晚年生活的散文(精选11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散文吧?散文常用记叙、说明、抒情、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那么,你会写散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歌颂晚年生活的散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歌颂晚年生活的散文(精选11篇)

  歌颂晚年生活的散文 篇1

  时间无声地流逝,冲不掉对您刻骨铭心的记忆;四季无息地更替,带不走对您与日俱增的思念。花开花落,金风吹来又一个您的节日。飘飞的思绪无由地飞到您的身边。真想,托秋风捎去我对您的祝福。

  ——题记

  尘满面,鬓如霜

  几年前的一个初秋,万木繁密,乍凉还热。那天我和同学们都端坐在教室里,怀着儿童的忐忑和好奇心理,静静地等待一位新来的语文老师。铃声过后,教室里走进一位长相古怪,老态,但精神矍铄的老师。同学们立即用狡黠的目光将他从头到脚打量了个遍:凌乱的头发已夹了不少雪花,就如被霜打过的草地。瘦削的古铜色脸上布了一层灰,皱纹毫不留情地刻在额上。有点皱的长袖衬衫上,扣子一个不落地扣上,袖管却挽得高高的,露出了布满青筋的手臂。“是个老头”,“长得寒碜”,“是个老土”……几个调皮的男生立即窃窃私语地交换了意见。您却用温和的目光在教室里慈爱地扫了一遍,用粉笔在黑板上工整地写了一个“唐”字,然后用四川话讲话了:“同学们好!我姓唐,刚从农村小学调到这里。这学期我将担任大家的语文老师。”话音刚落,下面就有人偷偷地笑起来,因为您把“老师”说成了“恼师”!说实在的,我对您的印象很不好,真有点土,还不讲普通话。就这样,一个“尘满面,鬓如霜”的老教师就走进了我的世界。

  润物细无声

  因为是语文科代表,经常要到您的办公室,对您的了解就多了起来。当晨曦来临时,同学们琅琅的读书声总是最先响起,因为您总是第一个来到教室与大家一起朗读(尽管你的普通话并不标准);当夜幕降临时,走得最迟的总是您,因为您总要忙着批改当天的作业;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您总是熬夜伏案工作,因为您还要为我们备课……渐渐地,我发现您并不土,您有一种吸铁石般的魅力吸引着我。

  最难忘的是那个考试后的傍晚,我因为考试很糟糕,心情非常烦躁,灰心丧气,整天只觉得昏昏沉沉,无所事事,坐在座位上,手中拿着一本书,翻来翻去什么也看不进去。“××,出来一下。”这一声打断了我的遐想,我疾步走出了教室。当走到教室门口时,一股凉风扑面吹来,使我的身体发抖。我想退回来,但是看到您那单薄佝偻的身子风中晃动,我把脚迈出了教室,走到您的面前。您和蔼地拉着我的手说:“××,你觉得这一阵子的学习怎样?”我把头低下,默默无语。您追问了一句:“是不是这次考试给你的打击很大?”我点了点头,头扎得更低了,不争气的泪水也涌出了眼眶。您又拍拍我的肩说:“一次失败决定不了什么,失败只是暂时的,要敢于面对失败,失败了要找到失败的原因,找到原因,要对症下药,这样才会有进步。把头抬起来,要敢于面对生活!”

  我抬起头,远处黑暗的天空中有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我和您面对站着,昏暗的灯光撒在我们的身上,我们的影子投射在墙上,勾勒出一幅美丽的人生图画。

  老师,您就像春雨一样,滋润着我的心田。

  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天,风雨交加的一个早上。您仍然像往常一样早地来到学校。一进教室我们就发现您脸色不对,平日健康的古铜色变成了灰白的蜡黄色。我们叫您休息,您却说没什么。您仍然坚持在讲台前领我们读书。可是,“咚”的一声,您倒在了讲台前……

  因为过度操劳,年事已高的您终于累病了,躺在医院里。

  白色的墙壁,白色的床单,鬓如霜的您躺在那白色的世界里。望着您那枯黄焦悴瘦削的脸庞,我流泪了。老师啊,如果不是呕心沥血地教育我们,如果不是起早贪黑地管理我们,如果不是夜里梦里都牵挂着我们,您怎么会累倒这里?您就像一支蜡烛,不停地燃烧着自己,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老师啊,您是我心中最美的人!

  歌颂晚年生活的散文 篇2

  晚霞映红了天边,迷人的光彩中您依稀可见。

  唐老师,您在那边还好吗?

  秋风,请送去我的问候。

  大雁,请带去我的祝福。

  天边的夕阳,你慢些走。

  最美夕阳

  黄昏,夕阳开始散发金光,天空的颜色开始变深,由亮白变成了粉红。

  是夕阳开始下坠。

  它仿佛有意渲染天空的色彩,有意制造这良辰美景。在夕阳的渲染下,云朵仿佛喝醉了酒般,朵朵鲜红,朵朵醉人。江水仿佛镀了一层金似的,用淡淡的金光映照着周边的花草树木,缓缓向东流去。

  江边,一对年近七旬的老夫妇悠闲地漫步着。

  众多行人,他们与众不同:一个老爷爷推着一把轮椅,轮椅上坐着他的老伴。

  他们是一对恩爱的得让人羡慕的老夫妇。老奶奶下半身残疾,无法站立,可老爷爷不嫌弃老奶奶,细心地照料她,还时常推着老奶奶来江边走走,看看晚霞,活动活动,尽管老爷爷自己的腿脚也有些跛。

  “哎,你瞧,西边的云多好看啊,鲜红的,着了火似的!”

  “老头子呀,要我说,还是东边的好看嘛,像朵花儿!”

  “祝你生日快乐……”洒水车从远处开来,哼着悦耳的小调,喷发着快乐的源泉,滋润了干旱的大地。花草树木得到了水的恩赐,透出一种水灵灵的柔美,与夕阳的金光交织在一起,更显妩媚。

  洒水车前进着,路两边的行人纷纷躲避它喷出的水。

  可那对老夫妇似乎浑然不知,沉浸在他们那快乐的交谈中。

  终于,洒水车的歌声提醒了他们,可能躲到哪儿去呢?再说,也来不及了呀!

  就在路人为他们担心时,洒水车的水量开始奇迹般减弱,由原来疯狂喷发的水变作一股细细的水流,开到老夫妇脚边时,又变做一滴晶莹的水珠,滴在老夫妇脚边。

  路人见到此情景,不禁为司机的行为竖起大拇指。老夫妇更是感激,老爷爷朝那位司机挥挥手,喊了一声:“谢谢啊,同志!”司机笑着点点头,洒水车又唱起了欢乐的歌,喷出快乐的水源。

  老夫妇目送着洒水车渐渐远去,成为一个黑点,消失在太阳坠落的地平线。老夫妇继续在江边散步,笑着议论新安江的新风尚。夕阳的脸慢慢消失在远处的山峰中。天空的颜色开始变深,直到浓稠的黑夜把老夫妇的身影吞没…

  歌颂晚年生活的散文 篇3

  也许是闲来无事,从公司走回来的路上,毎次看着人群稀稀拉拉的,低着头行走,各怀心事,快乐的,亦或者,不快乐的。

  我就想,还是要写一点东西吧。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我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每次走到海珠广场,我总会狂奔一阵,尽情呼吸早上的清凉的空气,看并不刺眼的朝阳冉冉上升并洒遍广场的每个角落,以及榕树上叽叽喳喳的鸟鸣。真的,如果你不是这么清早起来,真的听不到这些热闹的鸟鸣,就像是交响乐。不久就飞散了。它们起床后为什么会这么兴奋呢,我想不出来,一定跟我一样都是乐天派。

  每天早上习惯去起义路老广开的那家「关东美食」吃早餐,这里有很清爽的皮蛋瘦肉粥,油条、拉肠,比起肉包,炒粉这些更容易让胃舒服。我平时习惯坐在靠窗的位置,窗外的阳光还是暖暖的橘色。其实可以从这里穿过去对面路就到公司、很近,但我总是喜欢绕走海珠广场沿着珠江边亦或华夏酒店后门咖啡馆旁的那条小路,喜欢亲近大自然的那种休闲感觉。清明时节的羊城风大,雨密,绵绵不断、雨后寒意从天而降,此时的广场里落叶满地,也平添了一些萧索。这一带并不热闹、一路静悄悄的,白天路灯没关有了不过跟没有差不多。走在路沿,不自觉的会有思乡或者增添了多少怀念岁月的情绪、是啊、我也五十多了、有点想家了。

  周而复始的工作与生活,就像是被按下发条的闹钟,什么时候响起来,什么时候不响,都本是原初制定好的。安静如水,恬淡如常。我不知多少次想过,这样的生活,这样的节奏,这样的旋律,很受用,也开始有点不习惯了。

  每但夜半时,也会想起很多。当下的,过去的、总是久久睡不下眠。回想这么多年的那些上演过无数遍、难以忘怀的那些瞬间、像风铃一样被偶尔吹过的风弄的响个不停。

  我知道,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也开始了。不管记得也好,忘掉了也好。很多琐屑都将太多野心带走了,何况,我本就是没有野心的一个普通小男人而已。

  每天一回到家,把自己扔到床上,犹如回到一个结结实实的怀抱,发出一声貌似爽的不得了的叹息。妻子见我这么早回家,又如此惬意,马上眨巴着眼睛开问:

  “怎么……又回家偷懒了?”

  “嗯。”我点了点头,回以她满足的神情。我这人是最不忍拂了大家的兴致的。这完全激起了她的好奇心。

  “你整天聊微信、都聊这么晚?不累吗?”

  我笑着回她:在听老同学们、聊童年趣事。

  “就你同学多”

  然后就不再有下文了、我们总是这样。

  在这样看似一潭死水的生活里,其实也满幸福的。平时听同学们在微信的,聊天、偶尔也会给我带来了,很温暖的浪花、感觉很温馨、好像又回到童年时光里。或许我生性太爱自由,我要的,或者我注重的,永远都和自由或不自由,有关。

  快两点了,要不要再看一部电视剧?唉,还是写点什么吧,有时我真的怀疑,像我这种从小不爱读书的老土、是怎么混进写作的行列的。会写出什么好文章吗?都懒得对自己写评论了,还敢再烂一点么。所以我还是希望能写出一部好的作品来安慰一下自己。或许这样就没时间想东想西的了啊?不是说好的一天一篇吗?。那到底能写下那么多故事嘛?就那么点水平、算了吧、能写下多少算多少吧……

  歌颂晚年生活的散文 篇4

  父亲去世两年之后,在我的强制干预下,母亲终于来到县城与我一起生活。

  母亲只有我这样一个男娃儿。我虽然有两个姐两个妹,但按我们这里的风俗习惯,父母是不能长住女儿家的。父亲在世时,为了相互有个照应,都已耄耋之年的父母依旧独自留守在老家。他们说,他们闻不惯城里的汽油味,乘不惯电梯。实在逼得紧了,就给我这个当儿子的扔下一句话:当哪一天有一个先走了,另一个就随我进城。话说到这份上,我已无话可说。

  刚把父亲的后事处理完毕,我就向母亲提出要她随我进城。而母亲却向我摆出不能出走的诸多理由:办丧事借人家的东西要归还,秋来农作物要收成,家中的鸡鸭没法一下子就处理……理由多得让我都感到头晕脑胀。末了最后来一句:过年你老爸的魂魄要归家,总不能让家里冷冷清清吧?

  过了年,我又坚持让母亲跟我进城,母亲却又说,你姐妹们都要来拜年,按习俗,舅家和舅子家也要来回拜,都回城了,他们进哪里?母亲说得很在理,亲戚们总不能一窝蜂的挤进我那弹丸之地。

  母亲这一次进城,还是缘于她的一场大病。母亲曾经动过大手术的地方旧病复发,村卫生员的妹妹根本无法处理,只好来县城住院。出院后,没有专车护送,母亲是回不了老家的,这样她就顺理成章的住进了我那县城里的小窝。早在她住院期间,我就把母亲喂养的那些鸡鸭处理好,解除了她的后顾之忧。

  在最初的几天里,母亲常常闹着要回老家。一会儿说她有几百块钱藏在某个地方,回去看是不是还在。一会儿又说她要去整理几件衣服回来,新近买的衣服总不合身。一会儿又说,客厅里开空调总不比烤炭火舒服,太闷。不几天,我就会回老家把母亲的衣服全部带回来,甚至还从老家拖来几袋木炭,这样母亲就可以在高楼上烤炭火了。尽管这样会熏黄房间,但比起母亲单独住老家的风险,这算不了什么。

  母亲看我们的态很坚决,她也就一心一意的留了下来。

  来到县城的母亲作息相当规律性,她虽然八十五岁高龄了,除了血压有些高,耳不聋,眼不花。每天清晨准时七点起床,在我和女儿还没有出门上班前,她就已经出门散步去了。她认识了周围几个讲侗话的老太太,大伙结伴去县城风雨桥上坐坐,拉拉家常用,倒也不寂寞。母亲的早餐会按时到某一小店吃稀饭,中午十二点准时回家吃午饭。

  母亲是不睡午觉的,一吃完中午饭,她又会出去与一伙老太太晒太阳,或到熟悉的某一家坐坐。我有一个嫂子来县城给孙女当陪读,她住在一个二十九层的高楼。每天,母亲都会走到那高楼下,母亲不会按电梯,嫂子就下电梯来接她上去,末了又把母亲送下楼来,每天都乐此不疲。母亲听说舅母也在县城带孙子,就嚷着要我带她“回娘家”。每一次去舅母家回来,母亲都是一脸安祥。

  母亲也渐渐喜欢上了电视,她喜欢看一些感情剧,不喜欢打打杀杀。她听不懂对话,但对剧情的发展推测却八九不离十。比如,一对男女坐在一起,母亲可以根据两人的坐姿,亲密程度,讲话语气及其眼神判定两人是什么关系,她甚至于还能猜出某某是某某的小三……母亲可是文盲啊,听普通话就像我们听英语,她是怎么看出来的呢?我都有些佩服母亲了!

  母亲不会使电器,在妻子和女儿都不在家的日子里,常常是我负责煮饭,打开液化气罐,母校负炒菜。母亲炒的菜特别好吃,我吃出了少年时代的那种味道。

  晚上,母亲一般在九点准时上床睡觉。但上床后多半没有马上就睡,而是到处都打电话。她的电话无非就是姨家舅家和姐妹家,一打就是半个多小时。女儿给母亲建了一个电话短号群,打多长时间都不要几个钱,母亲从此就乐此不疲。有时半夜起夜,都还听见母校在打电话……而如果我和女儿在外应酬晚归,母亲也能准确说出我来归家的时间……

  母亲虽然老了,头脑却是异常的清醒。

  母亲虽然离开了老家,但老家发生什么事,谁家的家长里短她似乎全知道。

  母亲虽然离开了故土,但离开的.是身离不了的是心!

  歌颂晚年生活的散文 篇5

  去年终于搬进新楼,我们对面住的是一位老太太和她下岗的女儿一家,日子过得很是艰辛。老太太70多岁了,头发已花白,背已弓成了90度,然而,老太太却总也不闲着,每天起早贪黑背着一个破框子在小区的垃圾箱里、角角落落搜寻着烂纸壳子、矿泉水瓶及一切可卖钱的废品,似乎一刻也不闲着。

  受老太太的引示,六岁的儿子也开始每次把喝过的饮料瓶存起来,见到路边的各种瓶子也要捡回家。

  那天,收破烂的来到楼下,老太太把她捡的废品提到楼下卖。我便对儿子说,你看老奶奶生活那么艰难,把你捡的瓶子给奶奶卖了吧?儿子想了想,答应了,我们父子俩把那堆烂瓶子放到门口,我对老太太说,阿姨,这点瓶子你也拿去卖了吧。老太太没说什么,便提着下楼了。谁知,晚上我们正在看电视,老太太敲开了房门,手里拿着几张纸币,说这是我们卖的两块六毛钱,说着把钱放在门旁的鞋柜上退出了门,我忙走到门口说,阿姨,那是给您卖的!但老太太坚决不要。

  不久后,老太太又卖废品,我又把儿子的瓶子放在门口,这次我对老太太说,阿姨,这几个瓶子也值不了几个钱,您就拿去卖吧。老太太犹豫了一下,便把那些瓶子和她捡的废品放在一块卖了。

  然而一天后,老太太又敲开门,端来一大盘包子,说这是她女儿刚包的……

  后来又有几次,我把儿子的瓶子让老太太卖,但每次卖后一两天,老太太都会给我们送来一些水果、蔬菜及孩子爱吃的零食,虽然我们也给老太太送过一点东西,似乎邻居间显得很亲近,但我总感到我那几块钱的瓶子给老太太带来了很大的思想压力。

  再后来,我再也不给老太太瓶子卖了,收破烂的一来,我便和儿子把他捡到的各种瓶子提到楼下卖,哪怕一块钱、几毛钱,儿子也会高兴得蹦蹦跳跳。我让儿子懂得:只要是自己的辛劳所得,再少的钱也快乐!每次卖废品,老太太也显得神采飞扬,有时我们不知道收破烂的来了,她就会敲开门,高兴地说,收瓶子的来了!我发现她的驼背也挺直了许多!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像老太太那样的弱势群体,他们活得卑微却坚强!他们需要的并不是我们施舍的所谓的帮助,有时,仅仅需要我们放低自己的姿态。

  歌颂晚年生活的散文 篇6

  说好了,今年春节之后就接母亲进城,母亲曾经答应了的,可是,如今却又反悔了。

  早在几年前,母亲就答应过我,如果将来她和父亲有一人去世了,另一人一人一定随我进城,决不独自留守老家。

  今年六月,父亲因病去世,母亲主动把两个老人的全部家底——两万元养老金交给了我,说是要我拿去料理父亲的后事,然后就随我进城。虽然父亲的去世让我悲痛,但母亲的回心转意却让我心安了许多。

  我是家中的独子,一直在县城工作。让年过耄耋的父母留守老家,一直是我的一块心病。最初是父亲不习惯小城里的生活:不习惯空调,不习惯每日洗澡,不习惯不让随地吐痰,不习惯没有酒歌的日子。因为父亲不习惯,母亲为照顾父亲的饮食起居也只好不习惯。因为相互之间有照应,更因为姐妹们都嫁在寨上,离娘家不远,我也就听之任之的让父母留在了老家。

  父亲去世后,我以为母亲会随我进城。可是临了母亲却又说,要等过七后父亲的魂魄回家,要收拾种下的玉米和洋芋,要把刚孵出的两窝鸡仔养大,春节之后,在老家过上最后一次春节就随我回城……

  我听从母亲的意见,最近,我回老家旧事重提,母亲却又改变了主意:她要一直留守老家,直到哪一天她生活不能自理了才随我进城……

  今年八十有三的母亲虽然在前几年做过截肠手术,但身体一直很硬朗。在老家,她虽然早已不再从事田地劳作,但小规模的种养业一直没有间断过,常年喂养四五十只鸡,屋边到处都种上了玉米、小米、辣椒和时兴的瓜菜等。老家离县城也就三十里路,每一次回家我们车子的后备箱都会被母亲的这些爱心填满。如果母亲想我们了,就会给我们捎话说,家里的瓜菜都熟了,鸡蛋都堆满了,让我们回家去取……

  接到我们回家的电话,母亲就会显得特别高兴:忙着煮饭、忙着择菜,忙着为我们准备捎回的东西。当我们回到家的时候,一桌农家小宴就已经上桌。她知道我们不会在老家过夜,就常自言自语的说,再过十多天辣椒就该红了……十多天后,不用母亲捎话,我们又会再一次回家。

  母亲一生勤俭,唯独对我们购买两样东西执支持态度。一是手机,她说有了手机,就能天天接到我们的电话,而且她还要我们与她建了一个亲人群,说这样可以节省话费。亲人里谁家的家长里短,母亲总是第一个知道,她俨然成了亲人中间的信息发布中心:“听说你二姨爹病重了,你们抽空去看一下。你父亲病重的时候,他抱来了一只母鸡!”。八十多岁的母亲耳不聋眼不花,嗓子还特别的大,可能是与耳聋的父亲常年在一起养成了。母亲不识字,不会存电话号码,但我们的电话号码她却记得极准,要人帮忙打电话时分毫不差。最近,家乡组建了几个手机民歌群,每天晚上网群里总是歌声不断。母亲又悄悄的给我电话说,她想买一个能收听侗歌的智能手机……

  母亲还极力支持我们购买私家车,她说,我们每一次回家,用单位的和借朋友的都不适合,还是自家有才好,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母亲还说,如果不够钱买车,就把那几十亩山林卖了吧!那本来就是留给我的,说得我十分感动。想不到工作临退休了,还要让母亲为我买一部私家车操心。说什么今年都一定把私家车给办了。

  老了的母亲喜欢串门,每一次给母亲打电话,她不是在这一家听侗歌,就是在自家里煮油茶吃。如今,留守寨上的都是一伙老年人,天冷了,他们经常聚在一起烤火拉家常,末了,主人家还要留饭或煮油茶消日。苦惯了的老人们老来也知道了享受,那一碗碗的油茶吃得分外的香甜。有一次,我顺路回家没事先告诉母亲,只见一屋的老人在家里津津有味的品尝着我以前给母亲带去的保健品,一见我回家一个个都作了鸟兽散,母亲喊都喊不回来。母亲直埋怨我:“回家也不事先讲一声,大家都有些怕你!”难道,我在家乡老人面前就是这样让人感到害怕的么?

  母亲在家里或是去串门,身边总少不了有个搓麻线的竹篮子,她一边闲话一边拎麻绳,话有多长那麻绳就有多长,我们身上的侗布家衣就是母亲在闲话中拎出来的。没有搓麻线的日子,母亲反而感到日子特别漫长……

  母亲喜欢农村的那份浓浓的气息。她喜欢鸡飞狗跳,喜欢瓜菜绵长;喜欢原汁原味的侗歌,喜欢无声无息的闲话;喜欢那暖融融的炭火,喜欢那冰凉凉的井水……更喜欢那直白达意的亲情。

  只要母亲觉着快乐,就让那快乐伴随她永远吧!

  歌颂晚年生活的散文 篇7

  去年暑假,我去了爷爷家,知道了爷爷一天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辛勤劳作,也有悠闲。

  爷爷虽然有很大年纪了,但总闲不住。晚辈们劝他好好休息休息,度过一个安心的晚年,可爷爷一生勤劳惯了,总是起早贪黑,差不多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每天一大早,爷爷早早地起了床,拿着长长的竹竿,赶着一群鸭子去田野里。一开始,我认为那一只只鸭子长得那么壮,肯定是因为吃了许多饲料,但后来,我才弄明白,爷爷把鸭子们放到田野里,是想让鸭子们吃田野里的一些小虫子,所以生下来的鸭蛋保证是纯天然绿色食品!

  放完鸭子,爷爷又急急忙忙赶回家,拿好喷水壶,锄头,直奔菜地里去了。他一手拿着喷水壶,一边灌溉,我从爷爷的眼神中知道,爷爷是多么喜爱自己伺弄的各种蔬果呀!

  从田里回来,爷爷又开始询问我喜欢吃什么,当得知我喜欢吃田螺时,爷爷二话不说,迅速跑向屋后的小河,脱下衣裤,拿起一个大鱼网,跳进河中,我还未弄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只一会儿功夫,就见爷爷捞了一大网田螺上岸来。我不由自主地从心底佩服起爷爷来,爷爷已经这么大年纪了,身体还是这么棒,肯定与平时积极劳动有关。吃着那美味的田螺,我为我有一位这么好的爷爷感到骄傲。

  到了傍晚,爷爷会和邻居们坐在院子里谈天说地,嘴里还吧嗒吧嗒抽着烟,那个样子,可真惬意呀!

  乡村的人们,都像我的爷爷一样善良、纯朴、勤劳、热情!

  歌颂晚年生活的散文 篇8

  我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喜欢游泳、打台球、骑自行车;喜欢用电脑写日记,日记中感慨一些杂事,一年到头,从日记里把这些“杂事感慨”一汇聚,就印一本百十来页的《荒归鹤杂记》,退休十六年了,该出第八集了。

  如往常一样,我和老伴在每天四点就醒,起床。用水果、大枣、蜂蜜、葡干、酸奶打两杯汁,我和老伴一人一杯。再烧开水,冲一杯红糖、山楂粉、三七粉、山药粉、咖啡、奶粉混合的糊糊,两个人一人喝一半——这就是我的活儿。其实,这就已是半饱了。等到所谓的早饭就是再喝点粥。

  我是个很容易满足的人,因为我对幸福的理解就是一碗热腾腾的稀粥、烀地瓜、烀土豆、炸冻白菜,世界上吃的最惨的当家人大概就是我了,哈哈!每天喝点小酒就别算了。

  我喜欢喝酒,每天中午一两白酒,喝后就睡午觉。睡40分钟左右起来就上大坝骑自行车。我也抽点小烟,一天抽4—5根烟,没脸,挨人家说忌也忌不了,大丈夫“能屈能伸”嘛!我现在也越来越“固持己见”了哟!

  别看我表面上是一个当家人,其实我说啊,是世上最惨的当家人喽!哈哈,说到这里,我就要哈哈一笑了。本来我是几十年习惯形成的当家人,后来我不知怎么的越老越听老伴的了,老了老了“惧内”了,说来也蛮是莫名其妙的。可是我也觉得很奇怪。除了用自己的工资给全家花销,连老拌的工资也是我管着,但还是全家花,过路财神呗。

  上午,到活动室陪老伴打一个小时的乒乓球,中午喝酒睡一觉,下午骑车大坝跑,回来没事打电脑。晚上老伴看电视剧我“抢不上槽儿”,只得写文、发微信、打电脑。

  每天晚上,儿子都要过来给老伴和我按摩一阵子,反正是儿子累得够呛,我俩也舒服得够呛。晚上儿子还要监督着我老伴吃“欧米伽-3、Q-10”,提醒我吃“维骨力”药。睡前我们还要喝一杯“法国红”。实不相瞒,我对儿子是严肃的,对孙子是有点“放纵”的,对儿媳是“睁只眼闭只眼”的。

  ——这就是我每天如是的“规律生活”。要说不规律的那就是隔着个半月二十天的,和高中同学、初中同学、在齐的知青、泳友们“小麻小喝”一天。

  其实,我杂记写得真是不咋地!但我自知菲薄,自我欣赏不外传;写的诗词没格、没韵、没意境,那就是顺口溜四六句;我写的散文就像“白菜地里弃收的扒拉棵白菜——叶小没菜心儿”;《荒归鹤杂记》像搬家公司没装满的车——“乱装杂堆散半车”——这就是我的生活,总起来说就算:“吃喝玩乐度晚年,陪着老伴往前撵,稀里糊涂杂乱记,快乐一天得一天”。

  歌颂晚年生活的散文 篇9

  爷爷近八十高龄,二零零七年做过直肠癌手术,病情得到了控制,但术后一根线头在疤痕深处作梗,老是化脓,多次就医,不得其踪。

  爷爷衣食无挑,健酒而不贪,一盅烈酒,一块豆腐,一碗稀粥,一块饼,饭后偶尔一壶香茶,一对老人,一份恬静。坐在一边已心静神恬,顿觉简洁清淡实为口齿欲之最高境界。

  他喜欢养花,每一盆都有着岁月的尘埃,开得极有灵性。素白的菊花开得雅致,娇黄的仙人球花开得馥郁,不知名的花草也次第开得超凡脱俗。爷爷脾气急,几十年来,和奶奶一说话总疙疙瘩瘩的,口气严厉,加上不苟言笑,总叫人心怀惴惴。

  但他与外人说话总是轻声细气,温润和蔼。特别是侍弄他的花草,甚是仔细。

  他还有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就是学习医疗知识,注重养生。每次前去,总享促膝相谈之乐。车前草的功效,蒲公英的的药性,艾草的采摘时令,脾胃虚寒体征怎么用药,他不仅一五一十的记录,耳熟能详,每次听他娓娓道来,心静神怡,受益匪浅。每天他都按时听广播,看中央台的养生节目,戴着老花镜专心致志记笔记。那副认真劲儿让功熏利染,心浮气躁的我望尘莫及,更有羞为人师之慨。当学习发展为爱好,又成为他年老生活中重要的内容。

  爷爷自病愈以来,虽精神尚好,然体力大不如前。遂辞去村煤矿厂看门之职,不事农耕,专弄菜园。菜园居于院外,毗邻他园,几分薄地。南北两头种得一畦旱韭,一畦茄子,一畦空心菜,园中暂空菠菜畦和生菜畦,立秋种萝卜。最是喜人,一畦黄瓜,藤蔓蓊郁半腰之高,叶绿花黄,绿黄瓜俏隐其间。尾随盘桓,目醉神酣,诗意盎然。风烛晚年,犹植得青芬欲流,让我顿生向往之念。

  爷爷曰日躬耕侍弄,提水松土加肥,细致而不厌倦。地不在广与肥,能长就喜,见绿闻香最妙;菜不在繁与茂,能鲜就妙,够吃最好。这也许是他老人家日日勤劳的写照吧。青青菜园,悠悠我心。绿色无害蔬菜不仅是我们生活的依靠,心恋田园更是我们心灵净土诗意的需要。正所谓“心远地自偏”,幽境非止于高山远谷,仄径覆青草,远芳侵古道,家院之外的菜园,依墙而攀的丝瓜藤蔓,可停风狂留雨浓,可韬天光养霞蔚,亦可栖静。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居楼者难奈何也。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爷爷不曾与我耳提面命处世之道,我却已窥斑见豹;相识九年有余,却心生忘年之谊。惟此,更愿其福寿绵长,岂不是我之幸久也!

  歌颂晚年生活的散文 篇10

  过五奔六,进入了老年人的行列,故与几位老友共同探讨了如何求得年幸福的问题。大家认为,一个人晚年幸福不幸福,主要看其是否具备“四有”。

  一是要有老本。许多父母为了孩子买房买车,一下子把所有的积蓄全部掏出来,自已两手空空一点老本都不留。这种无私奉献精神看起来十分伟大,其实是傻瓜蛋一个。因为你拿出这一大笔钱奉献时,子女也许是会为此高兴、感动一阵子,但当他们又有新的需求时你却再也拿不出钱来支持,这种“高兴、感动”情绪也就从此结束了。因此明智的父母给孩子钱时千万要记住不能掏空,一定要注意细水长流分批进行,不断地来个惊喜,这样才能持续增进两代人的感情。再说老人也要学会“留一手”,人老了不等于没有需要花钱的时候,人情处世、购物看病都需要钱的,自有自顺便。如果自己分文不留,有需要就伸手向孩子要钱,一是难以张口,二是弄不好就是个不愉快。现在的孩子大多是些80后、90后----养尊处优的独生子女,你给他钱时他乐滋滋的,你要他出钱可不那么容易----他们一般是不会主动给钱老人用的,你跟他要钱说不定又是一副脸色,你总不能反攻倒算去打官司吧。

  二是要有老窝。许多父母见子女要买房买车就头脑发热了,不仅掏光家中多年积蓄,还要卖家并产全部投进去,然后搬到子女身边合住。这种人自以为从此可以坐享天伦了,其实是断送了自已的后路。子女多的,做父母的从此像个游击队员,东住几天西住几月,始终没个安安稳稳的家。其实,孩子的家毕竟是孩子的,那里并不是你自已的家。试问与子女合住的父母:你住的是最大最阳光的房间还是最小最阴暗的房间?你有没有自己专用的衣柜办公桌?如果只有一个子女的老人,不在老家留个自已的窝更可怕,一旦儿媳或女婿跟你反目,你连撤退的“根据地”都没有,只好忍气吞声寄人檐下受气吧。俗话说得好,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老年人还是留点退路留点回旋余地才是上策。

  三是要有老伴。进入老年,社会活动量减少了,在家的时间占很大比例。少年夫妻老来伴,老两口成天说道说道,那怕是争争吵吵也是一种幸福。因为现在的年青人工作节奏很快,下班回家的任务似乎就是吃饭睡觉,没几个人有心思有闲工夫陪父母唠家常的,即使说上几句,也可能是“他说的事你听不懂,你说的事他不爱听”。因此我认为老年人要认真关心老伴的健康,须知只有老伴才能与你长相厮守,才是关键时刻唯一尽心尽力照应你的人。如果失去老伴孤寡一人,又不愿再找配偶,孩子们很少与你沟通,那你就成了孤独的笼中鸟,老年痴呆症肯定离你越来越近了。

  四是要有老友。老朋友、老相识往往是同一时代的人,有许多共同的往事可以回忆,有许多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可以讨论,大家经常聚在一起喝喝小酒聊聊天,人会感到很充实、很开心。反之,身处他乡为异客,举目无亲,孩子们又在忙工作,你成天闷在家里会感到一点生活乐趣都没有,感到自已就是个闲人、废人、等死的人。老友是靠年轻有为时培养的,做好事、做善事才会有人缘结好友,如果自己有权有势时麻木不仁太张扬,那么即使你晚年仍在原来工作或生活过的地方度过,也不会有人愿意搭理你。

  人老了,有老本可以自已花花,有老窝可以随意住住,有老伴陪自己聊聊,有老友和自己玩玩,这样的晚年生活才是舒坦的、充实的。如果是穷困潦倒、寄人檐下、孤独无助、无所事事,即使长命百岁,恐怕也只能算苟延残喘,你的晚年生活会幸福吗?

  歌颂晚年生活的散文 篇11

  一群人聚在一起弹琴歌唱,熏陶在音乐之间,享受于阳光之中,在友情中徜徉,这样的晚年,甚好,甚妙!---题记

  朋友,你可看见过风烛残年、年过八旬的老人同聚一堂、高声歌唱;朋友,你可曾看见过雨露后太阳的温暖;朋友,你可见过这妙不可言的晚年?

  一轮双一轮的春雨接二连三的扑过来,将大地的灰尘与污秽冲刷的无影无踪,又在无声无息中将勃勃生机注入其中。长达半个月的持续降雨后,天终于在这个黄道吉日的周六放晴了。在久违的阳光的催促下,我与妈妈陪着外公外婆来到了滨江公园。

  “你去玩吧!我陪你外公外婆聊一聊。"我收到了妈妈的驱逐令,便满心欢喜的开溜了。一层层的阶梯踩在脚下,在自己的喃喃低语与精打细算中,便无意中来到资江河畔,此时春潮涌涨,还真有点“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壮阔,在艳阳的照耀下,水面波光粼粼,这是预计着生机要来了吗?

  “呼啦——秀水的江南……”远方似有一阵歌声,夹杂着二胡、短笛、大喇叭以及那人雄厚的声音,这便是天籁之音。还在唱?还在唱?是在哪?是哪些闲情雅士呢?这一欲望之火把我心中的导火线点燃了,迫使我向前方寻探而去……

  近了近了……声音越来越清晰了,就在眼前了。

  前方是一座朱红色的小庭院,夷!旁边怎么聚集了这么多的人呢?步伐不由得加快了。“人真多!”我一边在心中暗暗腹诽,一边踮起脚挤进人群内。答案曝光了:1、2、3、4……原来是6把二胡,1个口笛,1个主唱兼主持的八个老人举行的一场音乐盛会。

  耀眼的阳光反射到他们的乐器上,雪白的头发也染上了金色,这里的一切安静而又美好,所有的人都融合到了金黄的阳光之中,脸上流淌着金色的液珠,每个人都心旷神怡的投入到这音乐奏曲中,仿佛这是一场世纪音乐会,聚集了世界顶尖的音乐家。

  “啦啊——”在高声中终将一曲《秀水江南》送向了尾声,此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演奏者都站起来行礼了,我在这一瞬间看清了他们的面容:每个人脸上都爬上了岁月的痕迹,头上的白发如雪花。可在这一张张老态尽显的脸上,却有一双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里面流露出着对音乐的热爰与对生活的乐观;一张张微微张开的嘴,里面包含着对众人掌声的一种接受,谦逊而又明朗。

  一曲又一曲,一个下午便在悄然间离去。不禁让我想起《沪杭车中》的“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催老了秋容,催老了人生!”但我想,这也是幸福吧。

  老友齐聚,音乐待众,轻松、悠闲,这样的晚年,甚妙!……

【歌颂晚年生活的散文(精选11篇)】相关文章:

女皇武则天的晚年生活07-09

歌颂老师的诗句(精选80句)01-24

歌颂秋天的现代诗(精选10首)03-21

歌颂父爱的现代诗(精选10首)03-15

歌颂母爱的古诗推荐05-09

歌颂青春的励志演讲稿精选11篇09-03

母亲节歌颂母爱的诗句(精选60句)04-03

关于雨的散文精选11-30

关于游记的精选散文11-29

歌颂荷花的作文怎么写?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