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过年散文

时间:2024-10-21 18:11:41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过年散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散文吧?散文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什么样的散文才是真正的好散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过年散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过年散文

过年散文1

  不知为什么,我很容易把 我记忆中人们大年初一前的任务很繁重:打扫卫生,蒸馒头,出豆腐,买年货……过了大年初一,便是走亲戚串门子喝酒了。一场子接一场子地喝,往死里喝。所以我会在春节期间见到形形色色的“醉汉”。他们有的喝得走不动了,歪倒在路边的水沟里,有的与人打了架,还有的必须打点滴才能醒来……我真不理解他们为什么这样放纵自己,要喝成这样?!

  他们很容易让我联想到一些词:纸醉金迷,醉生梦死,烂醉如泥,酒后无德……所以自我懂事起,我便从心底里排斥酒,也不喜欢参与喝酒的场合。我觉得远不如我静静地读会儿书,更让我感到充实和快乐。我知道我对酒的反感和大多数女孩子的想法一样,不可厚非,可我竟然“恨屋及乌”,连过年也不喜欢了。

  现在随着阅历和知识的增长,自然也对过年的意义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过年意味着辞旧迎新,意味着祭祀祖先,意味着交流情感,过年意味着休憩身心。于是我慢慢地开始喜欢过年了。主要是我有了选择的权利,可以以自己的方式过年。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人们喝酒,酗酒的现象也很少见到了。人们走亲戚,串门子的风俗依旧,不过不再多喝酒,而主家也不会可劲地让酒。因为有的要开车,有的要陪孩子去学习,有的要上班,年长的还要注意身体上的“三高”,是啊,有谁愿意拿自己的健康和安全开玩笑呢?毕竟生活中比喝酒更有意义的事还有很多很多。

  人们过春节的方式也丰富多彩起来。去不了外地,在附近公园里玩玩也很好。在明媚的春光下,他们三个一伙,五个一群,自由自在地嬉戏着。有的歌曲爱好者,竟然旁若无人地引吭高歌起来,引得行人频频注目。有的则干脆在公园的躺椅上,闭目养神,静静地沐浴着春光……蜗居了一冬天的人们,终于可以出来舒展一下筋骨了。

  图书馆里的人也满满的。大人们平时忙于工作,趁着春节的假期,陪孩子来读读书,这叫“亲子共读”。是啊,书是人类文明的阶梯,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了。家长们引领孩子读书的同时,自己得精神世界也得到了成长,真是受益匪浅啊。我不禁为自己有了更多的“志同道合”者而窃喜。

  实际上,喝酒和过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只是我一厢情愿地把它们硬联系在一起罢了。可是有一个有目共睹的现象是: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酒离春节,离人们越来越远了,人们在以更加健康文明的方式来过春节。

过年散文2

  家的方向给我们以力量。

  回家,回家。

  春运,汹涌的人流是回家的人们急切的渴望和期盼。无论路途有多远,只为了平安和团圆。无论路途有多难,只为了和亲人相拥的那一刻。

  春节,这个在华人血脉中流淌了几千年的节日,演绎出了让几亿中国人天南海北大迁徙的壮观场面。

  春节,是个万家团圆的日子。中国人的乡土情结在这个节日被编织得密密实实。

  轻轻地呼唤老家村庄的名字,那种亲切一瞬间便暖暖地包围了全身。老家是根,老家的天也蓝,老家的云也白,老家的风也清,老家的花也香。老家有血脉相连、声息相通的亲人,有伴着日月向前走、日新月异过光景的乡邻。

  身在他乡的游子归心似箭,回家的'大军汇聚成滚滚洪流。

  回家的路,或许山高水长,风雪阻隔,或许车票很难买,车辆很拥挤,脚步很疲惫,但前行的步伐从不曾停歇。羁鸟恋旧林,那张贴近胸口的温热的车票啊,不正是游子归乡的翅膀吗?多少的风霜雨雪,多少的泪水欢笑,都凝结在遥远或切近的回家路上。回家的人,讲述着一个故事;回家的人,写就着一篇文章;回家的人,吟咏着一首诗阙;回家的人,诵唱着一支歌谣。那飘荡在故乡山风里的遥远的召唤啊,让人热泪盈眶。

  迫切的心儿跨过高山大河,越过乡间阡陌,穿过大街小巷,那熟悉的老屋濡湿了双眼,旅途的风尘烟消云散。回家,真好!年下,真美!

  回家过年,路的尽头是亲人倚立门口的望眼欲穿;回家过年,再一次倾听家人的唠叨和挂牵;回家过年,满眼满耳是乡亲们开心的笑颜和祝福不断。家乡的月亮星星在天边,家乡的方言暖在心间。门檐下红红的灯笼高高挂,大门前张贴起春联喜洋洋,院子里燃起鞭炮脆脆响,厨房里飘出浓浓的香甜,那熟悉的味道、温暖的记忆,永远是游子心中最美的年。

  春节,是一年的终点和起点。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常年在外拼搏的你,无论身居要职还是穷困潦倒,老家都会用她博大仁慈的胸怀拥抱你,为你梳理疲累的翅膀,使你于片刻的休整之后,重新展翅翱翔于理想的天空。回家,吃个年夜饭,慰藉亲人们一年的等待和期盼,在亲人们为你构筑的港湾里,栖息心灵,扬起新的风帆。

  回家过年,你被包围在浓浓的亲情里。漂泊已久的游子,在乡间漫天的飞雪里,在贴着大红“福”字的窗花前,身边是慈爱的双亲,眼前是知心的爱人和嬉戏的孩子,平安,团圆,幸福!

  春节是中国文化的大荟萃。国粹和民俗文化展现在一个大舞台上。到了过年时候,孩子们穿新衣、戴新帽,说着大人们教的吉利话祝福拜年,满心欢喜接过大人们给的压岁钱,大人们则风风火火地走亲访友,吃吃喝喝,逛庙会、看大戏,把沿袭了几千年的春节搅和得欢天喜地。

  春节,像华夏大地上一棵生长了几千年的老树,它的根深深扎在黄土地、黑土地、红土地里,随着岁月的洗礼,愈加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春节,是个恒久的约定。每逢春节,让我们打理好心情,收拾好行囊,向着家的方向,出发。

过年散文3

  对于中国人最传统的春节来说,我相信大家已经熟的不能再熟了,但真正了解春节习俗的又有几人呢……

  爆竹——正所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始终是春节的象征。从小年开始,家家户户都少不了爆竹,爆竹声中一家人坐在一起,享受着来之不易的团聚。对我们这些孩子来说,新年最期待的事情之一就是放爆竹,记得小时候几个小伙伴一起在邻居家窗户下放爆竹,耳边传来撕心裂肺的叫声,不禁大笑起来。当然,每次这样搞恶作剧都不会有好下场……但爆竹在我记忆中的春节留下了浓厚的一点红。

  压岁钱——“恭喜发财,红布拿来”,小时候每到春节,说的最多的就是这句话,看到家里来客人了便夸人家俩句、拜个年,凭借着我智慧的脑袋瓜总能“缴获”一大笔数目可观的压岁钱,当然,压岁钱还是要多多益善。

  年夜饭——春节的'重头戏当然是象征着一家团圆的年夜饭咯。看春晚,吃年夜饭一般都是我们家的传统,一大家子围在一起,喜气洋洋的吃个饭,时不时的放下筷子看看春晚的节目,大家谈论着一年里的收获,浑身透露着喜悦的气息……

  窗外爆竹的声响奏起喜庆的天籁,五彩斑斓的焰火交相辉映着,谱写着新年的乐章!一年一春节,团聚共此时。焰火隐明月,难忘今宵醉。

过年散文4

  元旦,我们全家去看爸爸,给爸爸买了酒和水果。爸爸非常的高兴。平时,我们都没有时间陪爸爸,老人家虽不说啥,但我能从他的一次次电话中感到他老人家的期待。

  我们全家请爸爸吃饭。爸爸高兴的像个孩子,穿戴整齐,等我们带他去订好的饭店。

  我们没有预订饭店,下楼,走出小区慢无目标的寻找。

  爸爸家附近有两家高档的酒店,女儿看看酒店,看看我,又看看爷爷。

  我看看爸爸,看看酒店,又看看妻。

  妻是一脸的茫然,看着我,我知道那目光中的希望。

  爸爸不知走向那里,看着我的眼睛。

  我在犹豫,我的心在跳,我的脸上在发烧,就是一时的不知该如何的决定。

  爸爸笑了,走,就去那家,别看小,菜可好吃。

  这是一家应当说是小吃部的饭店。爸爸熟悉的,主动的点了几道家常菜。懂事的女儿点了鱼,妻给爸爸挑了瓶好酒。

  爸爸一直是哈哈的笑着,他老人家喝的高兴,吃的畅快,还碟碟不休的问孙女这那的,问儿媳这那的。我显得非常的`麻木,竟然不知和爸爸说些什么。

  回到家,谁也不知该说些什么,也就什么也不说。越是这样,我的心里越是不好受。

  一年中仅有的几次能请爸爸吃饭的这一次,我请爸爸去的是小吃部。我心里很酸,也很惭愧。没有钱,再没有钱也不该差这一次吧。钱,让我这个五尺高的男子汉没了脊梁。

  我流泪了,是为我没有钱,是因为爸爸的笑。我暗暗的下了决心:从现在开始,我要把春节请爸爸吃饭的钱攒出来,哪怕把烟戒掉。

过年散文5

  临近放假的第三天,我已经开始进入自言自语的状态。有什么堵得慌。总是感觉哪里不对头,但是又实在是找不到哪里不对头,我想我铁定是有病了。天天说别人有病,终于不得不承认是自己。

  要说的话、要做的事已经很少很少。彻夜总是难眠,我把所有的衣物棉被翻出来清洗,把地板擦得亮堂亮堂,把一本本的日记读过一遍,来抚慰愈发急躁不安的心。

  一个人无聊时把硬币抛出,猜猜正反;偶尔寄托几许疑难,高高丢起,稳稳接住。打开手掌得到的答案总是大失所望。晚些的时候冻得我想动都没有动起来的动力,只能是抱着三床棉被想当然的睡觉。

  日子无非就是如此:上班、吃饭、睡觉;上班、吃饭、睡觉……

  20号很快就到了,是回家的时候。心里有些着急有些期待又有些害怕还有些暖意……文字于我终是太乏力了。描绘心中所想时总能弄个语竭词穷、词不达意。

  其实,该是知道的,即使早回去,即使时光飞逝,都不过是给自己更多的难堪罢了。不是说好把每天当最后一天来过的吗?亲爱的我,这般想家了吗?不是想家而是想要疯玩了吧!你的工作呢?你的'目标呢?守得住寂寞才能更好的走常人不能走的路。难道说假期会跑吗?不会的。一切都将按既定的轨迹而来,年前的不踏实足以说明,我还是少了想象中的淡定,还只是贪玩的小孩子一个。

  眼看到街上越来越少的行人,耳听到烟火、鞭炮的声声炸响,口尝到腊肉的馨香。一切梦想仿佛就都不真实起来,被抛诸脑后了。想回家的欲望已经似一把利锤要从心房破空而出。

  最近几天,喜欢上筷子兄弟的音乐。听着一首“父亲”。踏实而快乐,内心会有久违的悸动。于父亲、于家人,我总能记得很多的事情;俯首思忖间,那些温情朴实的画面一幕幕回放:“瘦削的身影、佝偻的背、苍白的发、褶皱的手、……”类似一场引人飙泪的旧电影,伴上欲说还休的音乐,着实是感人肺腑。

  我听到自已敲过键盘的脆响,有种难得的畅快。不知道自己的五笔是何时已经快到能跟上脑中的节奏了,这是令我引以为荣的一件事。难过的时候,流淌的文字细碎中……不美。却自成一股暖流,缓缓淌过,心里就跟着舒畅了。

过年散文6

  今年的春节我又可能不回家了,我已经好几个春节没回去了,不知家乡今年的春节还会不会装故事,不知今年的故事会不会装得比以往更热闹。每个不在家乡的春节,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家乡热热闹闹的装故事风俗,那是一种美在其中、乐在其中、熏陶在其中的风俗,至今想来都回味无穷。

  装故事就是以一种亮相的形式装扮历史或书籍中的人物或事件。在家乡,装故事的风俗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但文革后一直延续着,每年从初一晚上开始。那时我们那个小县城只有两条主街道,叫东关街和南关街。实际上是一南一北的两条街。不知从哪一年开始,其中的一条街装了台故事到另一条街,于是另一条街第二天就装两台故事回敬这条街。一来一往,故事越装越多,一直装到正月十五。两条街就在无形中比赛故事的多少和精致。但不管怎么变,每年的故事都是从姜太公钓鱼开始,一些耳熟能详的故事每年都会出现,改革开放以后又增加了一些现代的故事。

  一到初一晚上,市民们都会在火炉旁边一边吃着东西一边闲聊一边侧着耳朵听外面的动静。大约在九点左右,锣鼓、钹声便会从东关街或南关街的方向飘来,于是人们纷纷朝声音的'方向跑去。走到近处,你就可以看到,前面一位老翁打扮的人穿着古装,头上挽着发髻,手里握住一根没有钩子的钓鱼杆。敲锣打鼓和点灯的两三个人都跟在后面。观众这时就会议论开来:看,姜太公来了,这个姜太公扮得还真不错,手势很准之类的。这一行人一直要把整个对方的街走完才息声回去。第二天,对方街道或许就装出峰火戏诸侯和管仲、鲍叔牙两台故事。这样就进行完了第一个回合的较量。接下来两条街道的竞争就一华考|zk168晚不止以一台的数量递增了。大部分的故事人物都以小孩来装扮:把小孩固定在四方桌上,站着或坐着,由几个身强力壮的人抬着,不用说唱,只通过道具、服饰、身姿和音乐来表现人物形象和事件。道具也很丰富,惟妙惟肖,比如打铁的会一路打出火星来。在这延续半个月的游行中,人们可以看到化蝶飞舞的梁山伯、祝英台,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多愁善感的黛玉葬花,忍辱负重的苏武牧羊……这一行行的游行队伍在短短的半个月里就把历史的神话的天上的人间的故事演绎了一遍,像一条历史的河流在人们眼前有声有色地流淌过去。人们就在看故事的过程当中走过了上下几千年。

  记得有一次我那9岁的小妹也被“借”去装了一回故事。她装扮的是穆桂英,在家早早地吃了饭就去化妆。小妹穿着一身笨重的衣服,身后插着几面旗,样子挺威武的,可是她被固定在桌子上不能乱动。一个晚上下来,她脚都站软了,一回到家就叫苦。不过过后我们再问她这事时,她却说挺有趣的,站在桌子上比谁都高,真威风。

  几年前的一个春节,县里面也开始重视起装故事这民间风俗来了。那一年我正好在家,正月十五的晚上从七点钟开始,两条街的近百台故事都汇在一起游行,灯火通明,照得白昼一般。队伍拉了一公里多远,在国道上把过往的车辆都堵住了。不过那些车上的人也一个个好奇地观看整个游行,并无厌烦之色。听说后来为了不堵塞交通就不再游到国道上去了。每年正月十五的那一场都由县里组织,还发奖呢。

  几年了,家乡的“故事”只有在思念和梦里不时地出现,远方的我只能在那想象的壮观场面里数着一台台熟悉的故事,数着家乡人们一张张喜悦的脸。

过年散文7

  今年过年还是一个人在西南古城度过——年前几天街道上熙熙攘攘的红男绿女就忙于挑选琳琅满目的年货,家门口男人在将门窗擦洗后刷上新的油漆,稍大的孩子在帮着大人贴上红红的对联和门神,屋里屋外让女人们收拾打扫得干净而整齐,门两边燃上了香。更小一些的小孩在一旁兴高采烈地玩着新买的玩具和放着安全的烟花······

  独自一人更能清楚的体会年仪式的开始准备、慢慢的启动、高潮的迭起、渐渐的回落的整个过程。在此起彼伏的爆竹声中,年的气氛浓浓的穿透炸响在每一寸的空间里,弥漫于飘荡着硫磺味的空气中,显现在每家每户红红的吉祥对联的色彩间。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新年!在声音、颜色、气味和气氛上都尽可能的渲染着年的到来!

  于是也想起了家乡的亲人们也一样在热热闹闹在过着这个团聚而喜庆的节日,这是我们中国人亲情生活体现得最完美的节日。也想起了小山村里一些特别的庆年仪式,其中就有很重要的一项——祭神。母亲会在一家人洗澡更衣后,在大门口两边和前方空地上几个方位,包括厨房的灶台和厅上堂高案上都点上线香和红烛,然后在一个竹篮了放上盛了翘着头的熟公鸡,一盘鱼,一盘猪耳朵或尾巴,一碗高出碗面呈拱形的白米饭,一瓶自家酿的糯米冬酒,。把手洗干净擦干,头发和衣服都整理好后双手小心的把竹篮端上,先到厅上堂祭拜先人,然后到厨房祭拜灶神,再去到大门口去祭拜各方神灵,其间每恭敬拜完一处,总要在地上撒下一行米酒,再点上一挂爆竹。在酒香飘荡,电光声响和烟雾中结束每次祭拜。

  以前每看到母亲那严肃和郑重其事的样子总不能理解,只是觉得这也是过年的一种方式。当今天自己经历过人生酸甜苦辣,爱情婚姻家庭,于是明白了这是人生的一种仪式。它一同于我们的人生漫漫路途上的每一个大大小小的仪式,这是需要我们体味过生活后和对生命里的每一次的变化持有一种敬畏和感恩的心灵。用一种如宗教般虔诚的心去对待我们的生命的每一个过程。

  当然重要的祭神是随后到村里的土地神庙,村口的地方神社,村本主祠和宗族祠堂去祭拜,母亲在家里家外拜完后就会叫上我们兄弟几个到村里分先后主次去祭拜祖宗和各方神仙。想必是母亲要我们这些常年在外的游子记住从古自今传下来的整个仪式。我在神灶前总是会不记得该插多少支香?各插在什么位置?拜完主位后该转向哪边拜?以往总是在这种慌慌张张的'节奏中匆匆了事,虔诚自然大打折扣。现在我的脸上也可以呈现母亲祭拜时的一脸肃穆,就算是动作依然拙笨,依然方位不分。

  最重要的当是村里过年时的本主菩萨的请出,在这喜庆的日子里自然得把他老人家请出来接受子子孙孙们的跪拜和供奉。当锣鼓的声音盖过鞭炮声一路往本主祠而去,路上妇女闻声必须避开。四个男人抬着涂了黑漆脸膛戴了官帽穿着红袍的本主神,身后跟了一队敲锣打鼓的村民,两个汉子手持神筒——那是一种在厚铁筒里塞满土制黑硝,一个小眼连着引线,下面接了长长的木柄的神器。到了村里的主要位置,两人就把火药筒往地上一竖,点燃引线——两声惊天动地的响声冲向云霄,传告天庭此神已下到人间了!

  在我家乡见到的很多的神都让我惊而畏,因为他们的形象和打扮大都夸张而色彩强烈,包括脸上的色彩也是如此,这是人间不会有的形式,在这一点上神和鬼的界限变得很模糊。而更多的时候会倾向鬼的造型,虽然我们没有看过神和鬼,但那个形象的出现会让我们产生见了鬼的联想,加上所在场所没有窗户,因烛香长期熏黑的各种物件和梁顶,闪烁而飘忽的火光使屋里更有阴暗神秘的气氛,一如进入地府空间。如果上面在端坐一着红袍腰带,脸黢黑、白眼,红嘴的一动不的的神仙,你会有何感觉?

  当然除了一些地方本主神和四大天王甚至各路罗汉让人如见鬼神,还有大家普遍能看到的穿着华丽、满脸富贵相的福神和财神,慈祥而有着花白胡须的土地公公,笑容可掬的大肚和尚,方头大脸普度众生的如来佛,美丽可亲的观音菩萨。这些神更接近于我们生活中的形象,也更为广大善男信女们乐于接受。

  而我看到的西方之神则更具神的形象和气质,女神更如天使般纯净和美丽。他们所在的场所有着高耸向天的屋顶,光线从无数彩色的玻璃窗撒下,人们沐浴在天堂般的光辉里,感受到自己的卑微和渺小,于是心灵的向往愿意让神引导自己顺着光彩之路通向斑斓的天堂。

  我想西方的神主信仰更注重精神层面的提高和升华,环境可以净化心灵从而带动精神的超越,这点从教堂的空间设计上就体现出来,而我们中国人更多时候希望得到神灵的保佑,能过上更好的日子和实现更好的愿望。因为历史上朝代的不断变迁,战乱的不断,世事的变化无常······在这点上中国人是现实的,神所代表的比如财富、长寿、生育、正义、收成、等等成为我们愿望的化身。而几千年来权利统治的思维模式更习惯与将人放进一个封闭的,在光线上更隐晦,目光更集中,让肉体和精神都不能轻易外泄的空间里,在去感受一个有着狰狞面目的逼视,让你无处遁形的权利象征,这种形象越是狰狞就越有威喝和震慑的效果。让心有所祈的老百信们必得满怀诚意,小心翼翼,战战兢兢,五体投地······

  春节祭神如今只能在偏远的乡村才能偶尔见到,对于生活在现代城市的人来说可能只是他们猎奇的一个项目,我更愿意相信这是我们乡村社会千百年来传统生活更富有现实理想和生活信仰的珍贵表现!我们需要用一种肃然的态度来看待它,就像我们用虔诚之心对待自己漫漫生活的态度。

过年散文8

  新的一年,新的追求,新的一年,新的期盼,新的一年,新的气象。时间总是过得太快,转眼间又快过年了,虽已不再年少,可对年味的期盼不由自主的涌进脑海,产生憧憬。

  穿新衣,放鞭炮,这是儿时对过年最大的向往。记得儿时离过年还有半个月的时间时,家里的大人小孩就开始准备了。给家里的每个人准备一套新衣服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我那时盼望已久的。由于儿时家庭条件不好,平常家里很少给我们买新衣服,也只有过年时,父母才会把一年的积蓄拿出来一部分给我们买衣服,儿时却有个攀比的心理,看谁的新衣服漂亮帅气。那时过年穿着新衣服会走完这家串那家,一是给长辈们拜年了,二是展示一下新衣服,心里美得很呢。

  年前上街随父母购置年货,是我比较向往的事,这时学校已经放假,母亲就会带上我,把过年所有要准备的东西列个单子,到集会上购买,我就跟在母亲的身边提东西。在这一天,母亲会把鞭炮、糖果、肉等物品一次买好,到中午母亲会带我在街上吃午饭,通常也就是一碗烩面或是一碗凉皮,这已经是儿时最奢侈的事了。因为平时从来不赶会,更别说在街上吃饭了。

  记得儿时过年,家里从腊月二十三就要开始准备了,每天都有安排:扫房子、蒸馍馍、包粽子、煮肉、包饺子等,直到年三十,才算忙完。农村过年有讲究,在正月十五之前不准干活,要吃现成的,用现成的`,这才是真正的“休息”。在正月十五之后,年才算过完。年后家家户户就要准备下一年的生产、生活了。

  给长辈拜年是过年时最重要也是最快乐的事情。在大年初一天还不亮时,小伙伴们就相约结伴挨家

  挨户给长辈们拜年。这时长辈们都会给我们压岁钱,祝我们新的一年快乐成长。拜年也不只是嘴上说说,而是见到长辈就要跪下磕头,一般是三个。一个年过下来,收到的压岁钱基本上就够开学的学费了。

  随着现在的生活越开越好,年味也变得越来越淡。现在过年也不用像以前要准备那么多东西,况且现在平日的生活比以前过年的生活还要好很多,新衣服、好吃的也不再是过年时才能得到,所以对新年少了儿时的那种期盼。

  过年就寓意着辞旧迎新,在20xx年愿每个人都能有新的发展、新的追求、新的收获。

过年散文9

  我家离母亲家一跨远的距离,常常都是到母亲家吃中饭,一抹嘴就走了,年30也不例外。

  老婆配电工,虽悠闲,但工作性质的缘故,没节假日。初二恰逢她白班,没时间回家忙活,我就早早回母亲家了。回到家,只见灶台上、桌子上已经摆满了中午的吃食,把该化冻的化冻,该泡的泡,该洗的洗,都收拾得利利索索了,单等下锅煎炒烹炸了。也是俺爱生活吧,闲时,常在家里捣鼓好吃的,练就一手好手艺。厨艺虽没大饭店厨师做的那么花里胡哨有名堂,但菜做得绝对够味儿,还有一种大饭店里吃不到的那种家的感觉,广告词儿说的好:味道好极了。

  我脱下外衣,洗了把手说,“妈,我来吧。”母亲说:“你穿得新澄澄的,别弄脏了衣服。炕上暖和,到炕上看电视嗑瓜子吧。”

  常日我回家母亲也历来不用我和媳妇动手,即使饭后刷刷碗。母亲总是说,她身体还行,这点小事犯不着我们插手。

  “妈,今天你生日,你为我们操劳了大半辈子了,今天你就歇歇吧哈——”

  妈妈没再推让,我手持锅铲开始忙碌起来。这时,父亲拿过他的鸭绒背心给我,让我穿上。

  “爸,我不冷,不用穿。”

  “别得瑟了,叫你穿上就穿上,大正月的,别冻感冒了。”

  母亲也在一旁打帮衬:“嫌乎你爸的衣服不是样儿?家里没外人,不丢人,穿上穿上。”母亲说着拿着衣服就往我身上套。

  “好,好!听你们的,穿——上喽!”我乐呵呵道。

  我忙着,母亲也没闲着,里里外外帮我打着下手。忙碌好长时间,快中午了,妹妹一家还没来。以前讲规矩,妹妹初二不回家给妈过生日,近几年,媳妇说,叫妹妹回家吧,一起过,也热闹些。我问母亲:“没叫我妹妹回家吗?”母亲气哼哼道:“叫了,做闺女的也真是的,活了几十年一点事理儿也不懂,不早点回家帮帮忙……”

  说曹操曹操到,妹妹一家大包小包提着东西回家了。见了母亲,老远就喊:“妈,过年好!”母亲立马摆着一张笑脸:“好,好!你们也过年好!”外甥更是声音脆亮地喊:“姥爷姥姥过年好!”老爸笑眯眯一边连声道好,一边从兜里掏出红包塞给外甥。外甥欢天喜地接过红包和我的孩子一边玩去了。

  “嫂子呢?嫂子上哪里了?”妹妹见我在厨房忙上忙下问。

  “上班了。”

  “哥,不好意思啦,昨天晚上搓了大半晚上的麻将,起得晚,又到超市给妈买点东西,回家就晚了,让哥受累啦。”妹妹又讨好说,“哥做的菜可香了,我最爱吃哥做的菜。哥,我干点啥?”

  “去、去、去,一边呆着凉快去,你过来我还嫌挡害呢。”我佯装愠怒道。

  “我就知道哥心疼妹呢。”妹妹讪讪道,“妈,你看俺哥翻锅执铲这一板一眼的姿势,还真像大师傅那么回事。”

  这时母亲插话了:“眼里没活的东西,多大岁数的人了?还没个正行,去把桌子收拾好。”

  十一点多的时候,菜都做停妥了,花花绿绿的一桌子锦食,单等开食了,可媳妇还没回来。等了一会儿,菜有些凉了,我说别等了,媳妇临走前告诉我别等她,上班不由人。母亲接过话茬说,等,一定得等,黄花菜有凉的时候,一家人的情怎么都得热乎着。

  快12点的时候,媳妇回来了,家里立时欢歌笑语热闹起来,大人呀,孩子呀,举杯呀,祝福呀,都裂着嘴儿笑着,都好听的话儿说了一大筐。这就是家吧,这就是亲人们吧,这就是人间的爱。

  我们说,妈,生日快乐!娘的脸上笑开了花。

  娘说,日子过的都好吧?我们齐声喊:好!好!

  爸说,小人儿学习要努力啊,孩子们频频点头。

  媳妇说,红忠(妹夫的名字)祝你武馆开得越来越红火!

  妹夫说,祝嫂子越来越漂亮!

  孩子说,大家好,才是真正的好!

  一时,掌声说笑声掀翻了屋。

  “吃菜,吃菜,别光顾着说话。”母亲夹着菜递给我的孩子,“这是你最爱吃的。”又夹了一筷子递给外甥,“这是你平常喜欢吃的'。”

  谢谢奶奶!谢谢姥姥!两个孩子小嘴甜甜道。

  “哥,这菜做得真地道,肚里早饱了,可闻着味儿,还想吃。”妹夫说。

  “你习武,累身子骨儿,好吃多吃点。”我说,“武馆开得好吧?”

  “毛毛雨啦。”

  “刚开业,等成气候了,别不认识了哥哈。”

  “哥这一家人说两家话了,见外了啦。弟这些年也没少折腾,也都全仗着哥和家人的支持和帮扶,弟敬大家一杯!”

  都喝高了哎——干红,白兰地,老酒,啤酒,饮料,茶水,荤菜,素菜,酒杯交错中,笑容堆满了一张张脸,欢歌撒了一地,浓情溢满了一屋。

  一向寡言的父亲最后说了一席话。

  “见到一家人这么乐和,心里比什么都高兴。以后回家别再破费,带东西了,我和你妈有吃有穿的,别惦记。你们虽说日子殷实好过了,但你们都爬坡的阶段,什么地方都需要钱,多攒俩钱,有时得防无时啊。”爸爸说完这些,话锋一转,说,“你们这代赶上好日子了,可你妈和我都从旧社会过来的人,尤其你妈,我在外地工作,帮不上太多的忙,你们都是你妈从小到大一手拉扯大的,不容易啊,这里我敬你妈一杯酒啊——“

  这时母亲那张皱纹纵横的脸上就有晶莹在闪烁,也就在这时,我发现母亲真的老了,总是以为自己是依偎在母亲身边的孩子,总是以为母亲永远会为子女挡风遮雨一辈子,可时光呀——

  母亲今年69岁了,可以说吃了一辈子的苦。年轻的时候,在大连钢铁厂上了几年班,挨饿那年,吃不了苦,回家土里刨食,总算勉强填饱了肚子。不久便和爸爸结了婚。

  妈妈在村里面子上很风光,爸爸是个“出外的”吃国家粮的人,村里人都羡慕。其实妈妈幸福不幸福,就像脚上穿的鞋子一样,合适不合适,自己心里最清楚。一个妇道人家支撑个门头,家里家外,还得养儿带女,甚至大事小事都得自己出主意拿章程,当中的酸甜苦辣咸,常人很难想象,遭老罪了。

  等我和妹妹从农村出来后,母亲也搬到了城里。即便这样,母亲也没闲下来,开始租房住,为了买房,母亲又起早贪黑风来雨去做买卖;我和妹妹添了孩子,又忙着照看孩子。两口家过日子难免吵吵闹闹,母亲为了家庭的和美,这时总是两头唱红脸,委屈只有自己咽在肚里。

  当儿郎的这辈子没大出息,也不曾给她长过多大的脸,只能求她老人家晚年健康长寿了。

过年散文10

  我是个没有多少节日观念的人,常常把一些节日忘掉,不管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是洋节,是民间节日还是国家的法定节日,甚至连自己的生日也往往错过。在我看来,不管什么节日,过的无非是个形式,你纪念也罢不纪念也罢,你过得隆重也罢清淡也罢,它都会一如既往的过去,并不会因为你的怠慢而停止了它急促的脚步。记得1992年的春节,我就是在普陀山海边过的。如今,近二十年过去了,那个春节也随着时间老人的步伐匆匆走过了近二十年,只是在我翻开记忆这本书时,它才又出现在我的面前。

  我以前的爱人是十分注重一些陈规陋习的。在她和我在一起的前五年,她每年都要回到一千多里以外的韶山她娘家去过年。本来按道理说,她已经成家,就应该在自己的家里过年,但是因为我对过年过节无所谓,也就随她一起到了她家。没想到她父母把我到他们家去过年视为大逆不道,指责我为什么要到他们家过年,骂我“不忠不孝”。我想,他们骂得也许有理,俗话说,叫花子都有自己的年嘛。爱人的父母一直反对他们的女儿和我在一起,不知道是不是与此有关。

  在那样的家庭教育下,爱人的“孝”是可想而知的。终于,爱人遵从她父母的意见,离开我回到了她的娘家。女儿随着母亲在韶山读书,但是爱人要照顾她的娘家,我只好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到韶山带女儿。不知不觉间,我和女儿已经在韶山两年多了。

  女儿和我一样不喜欢韶山。她时常想起自己的家乡——被称为梵天净土、仁义之城的铜仁,总想回家。女儿经常要我给她说铜仁的故事,总是问我铜仁的事,梵净山、九龙洞的神话传说,锦江、六龙山的绚丽风光,还有我们家乡具有的在韶山看不到的红粑、印盒粑、社饭等食物,都吸引着她稚幼的心。一说起这些,她都会露出神往的神情。对我们自己的家——芭茅草堂,她更是念念不忘。每当我用手机播放《九月九的酒》,她听到“回家的大路,始终在心头”,“家中才有自由,才有九月九”时,就会情不自禁的对我说:“爹爹,我们什么时候回家?”这也难怪,女儿已经有两年没有在家过年了。别说她还是个六岁多点的孩子,就是我,客居他乡,也总有种寄人篱下的感觉。

  但是女儿的妈妈已不愿意和我们回铜仁了,她已经被外面的花花世界迷住了眼目。她也曾经对女儿说过铜仁的好处,还曾经写过几篇文章,说芭茅草堂是她心灵的家园。其实这只是一种叶公好龙般的喜欢罢了。可是女儿不知道,她还不知道大人的心有多么虚伪。女儿一个劲地喊妈妈回去,遭到拒绝后,六岁的女儿写了一篇《妈妈,我想对你说》的日记,女儿在日记中说,“妈妈,你一定要回芭茅草堂,因为,那才是我们的家。那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那里环境很好,不容易生病。妈妈,我爱你,你一定要答应我。”可是女儿的妈妈不为所动,于是女儿只好对我说:爹爹,我们自己回家吧。我答应了女儿的要求:回家过年。

  但是女儿的这个愿望也终于未能实现。

  1月17日,女儿的母亲在女儿到学校去考试时回娘家了。我和女儿就等着拿了成绩单好回铜仁过年。女儿考试完毕就开始准备回家的东西,假期作业啦,文具啦,童话书籍啦,衣服啦,等等,忙得不亦乐乎。女儿的班主任周老师听说我们要回家过年,就提前把成绩单给了我们。拿到了成绩单,女儿就催促要回家了。于是我和女儿在1月21日就背起行囊,买了从韶山到湘潭的汽车票,兴致勃勃地踏上了回家的行程。

  两天前才下了一场据一些韶山人说是从来没有见过的大雪,韶山的街道、房屋、公路、田野,到处一片白皑皑。面对这银装素裹的景致,女儿兴致盎然,总把头转向窗边朝外看。女儿问我:芭茅草堂有这么大的雪吗?我说,芭茅草堂的雪比这还大。这不是哄她,在我的记忆中,我的家乡的冬天是时常会下大雪的。

  到了湘潭,却见火车站的门关着,看了门口的通知才知道湘潭车站从1月1日到3月1日停止营业。现在都1月21日了,我们一点都不知道火车站停止营业的事。女儿十分失望,尽管她已经晕了车,但是她还是想回家,她说我们从其它地方走吧。其它地方是可以走的,坐汽车到长沙或者株洲或者娄底再乘火车。但是到那些地方要多久才能买上火车票是很难说的。我们本想回家后就送女儿在铜仁读书,但是因为没有联系好学校,女儿就可能还得在韶山读一个学期的书。女儿的开学时间是2月18日,那时湘潭还是停止营业的,我们又还得从其它地方绕回韶山,而女儿又晕车,思来想去,我们只好放弃回家过年的愿望,又坐汽车回了韶山。

  回到韶山我们简陋的租房,院子里的雪还依旧很厚,我和女儿又用雪堆了几个雪雕作品:一个巨大的兔子,把它的肚子掏空了变成一个大房子,房子里住着一个猴子;大房子的旁边还做了一栋三个门的小房子。女儿说铜仁有桥——女儿总忘不了铜仁的河。韶山是没有河的,当然也就没有一座像样的桥——于是我们又在小房子旁边做了一铺三孔的人行拱桥,还有一个人在桥上看风景,再在桥旁边做了一艘船。这样,加上前一天我们做的'一个雪人和一条雪狗,就是一个比较完整的世界了,我们把这一组用雪做成的作品取名叫《家园》。

  回家过年的愿望就这样落空了。离过年还有十二天。如果这十二天里不出太阳,我和我的女儿就可以与《家园》里的这些童话人物一起过年。我给女儿许愿说,明年吧,明年我们就可以在我们自己的家里过年了。

  在我们和《家园》的伙伴们一起等候过年的日子里,我也在加紧托人联系女儿转学读书的事。终于有了好消息,朋友为我们联系好了铜仁二完小。这样,我们就可以在过年后趁旅行的人少时回家了,我对女儿许的明年在家过年的愿望就不会落空了。

  在过年的前几天,韶山的天又有了点暖气,我们用雪做的伙伴们就逐渐的变小了,终致在过年的前一天融化完了。这样,就只有我和女儿两个人在异地过年了。没有了雪的伙伴,但是我们还有书里的童话世界。于是,20xx年,我和女儿在异地过了一个虽然冷冷清清却也欢欢乐乐的年。

  大年初二,我和女儿又背起行囊,高高兴兴的回家了。今年我们将在自己的家里过我们快乐的年,不管今年过年时会不会下雪。

过年散文11

  “噼噼啪啪”“噼噼啪啪”的爆竹声声,似乎在竭尽全力地提醒着所有的人们,过年了;小区里燃放过的爆竹烟花,红红地铺了一地,低着头微笑行走的人们像是走在红地毯上,大家似乎都在努力地努力地想,过年了;人们把平时就吃的饺子,大年初一,刻意地端上餐桌,告诉家人,过年了;人们把平常穿的衣服,大年初一,照常穿在身上,告诉自己,我们现在的生活,其实,就等同于天天在过年啊!

  是的,人们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质条件丰裕了,年味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以至于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过年真没意思。如今的年,过的就剩央视春晚能够给大家带来些许过年的乐趣了,还被爱吐槽的网友挑剔的骨头不剩渣了。我看到听到的都是,大家说的最多的就是小时候过年,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大人们会为了家人过年的一衣一食竭尽所有地早早做着准备。那时,大人们经常会说,小子要炮,闺女戴花。所以,就给自家的男孩子准备好长长的火鞭爆竹,等到除夕守夜十二时,就能听到家家户户争先恐后的鞭炮齐鸣惊天动地的燃放爆竹的炸响阵阵,此起彼伏,一会儿不停歇不闲着地直到天亮。大人们早早起床,敬上香,熬一锅猪肉白菜粉条粉皮粉渣大烩菜,再下一锅饺子。天麻麻亮,孩子们穿戴整齐,洗脸梳头吃过饭,单等着天一亮,就“咯吱咯吱”地踏着厚厚的白雪,挨家挨户地给长辈们老人们磕头拜年去了。很快,天就亮了。那时候,一家就有三个四个,甚至五个六个七个孩子的都有。所以,大家在路上街上会面的时候就如同会师,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就自发地热热闹闹成群结队地给长辈们老人们磕头拜年,那些在平时有矛盾闹别扭的小伙伴们,在这个时候,也会相逢一笑和好如初。乡里乡亲的长辈老人,就会准备好平时不常吃到的糖块,分发给来磕头拜年的孩子们。所以,大家每人兜子里都有糖块,掰一颗含在嘴里“丝丝”地,好甜好甜呢!近亲长辈老人,给孩子的压岁钱自然是少不了的。那时,虽然都是五分一角的,但孩子们还是互相攀比着到底谁挣的压岁钱多。大年初一吃饺子,谁要是吃到藏着硬分币的饺子,谁就有福气。年拜过了,饺子也吃了。男孩子们就会对在没来得及燃爆就躺在雪地里耍赖的小炮仗们,进行仔细地一个也不放过地巡逻搜索,运气好的,会捡到一大把,当然还有的被没燃尽一时被闷住了的小炮仗意外“复活”崩手一下,“啊呀呀”地甩着被崩到的手大叫着“痛啊!痛啊”的,过会儿,就好了。毕竟,小小的`炮仗就那么一点点的火药,没有多大的威力。女孩子爱戴花,供销社里卖的彩色海绵花、货郎担那里割来的细纱布彩条或者红头绳,都在大年初一这天,在女孩子的发辫上粉墨登场地盛开着,不只是戏台上才有的俏丽,过年了,所有女孩子都是那么的艳丽俊俏。那时候过年,人们是多么地知足快乐啊!

  其实,人活着,快乐才是最重要的。知足常乐嘛!就拿央视春晚来说吧!每位导演每位演职人员都使出了浑身解数,竭尽全力地认真刻苦地把节目编排了无数次准备了无数次,咱做观众的就只管热烈地鼓掌吧!真的,每一个节目和细节每年都有每年的不同新颖的看点和乐点。

  过年了,我们大家又共同长了一岁,让我们拂去岁月之尘,让欢笑和泪水、爱与哀愁在心中凝成一颗厚重的晶莹琥珀。用真诚的心来共同祝愿,在新的一年里,保重自己,吃好穿好,健健康康,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幸幸福福。年年做到:平安是金,健康是福。

过年散文12

  我已经过了11个春节了,虽然每一年春节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但今年春节还是令我最难忘。

  随着中央电视台零点钟声响起,新一年——狗年来到啦!

  大年初一早晨,太阳公公早早露出了笑脸,它笑得那么开心,那么灿烂。是啊!新一年给人们带来了新期盼、新祝福、也给人们创造了亲人团聚机会。我们家大年初一就是在团聚氛围中度过。

  我们全家在奶奶带领下乘车来到了爷爷故乡——鄂州。武汉至鄂州相距70公里,汽车行驶在宽阔高速公路上,透过车窗望去,一幢幢高楼整齐排列着,树木、花圃错落有致。蓝蓝天空中,一群群快乐小鸟在飞翔。平时我最羡慕就是小鸟,今天过年了,我也变成了一只快乐小鸟,高高兴兴回老家过新年。

  在鄂州,有我叔叔、婶婶、哥哥、姐姐。我们到来,给他们增添了节日欢乐,全家十余人围在一起吃了一餐丰盛团年饭。长辈们给了我一个大大红包,是对我去年学习奖励,手揣着红包,心里暗暗发誓狗年我学习要更加努力。

  饭后,在长辈们带领下,自由活动开始,我们玩耍主题——放烟花、放鞭炮。这可是我从未玩过新鲜玩意,五颜六色烟花冲向天空尽情开放,好看极了,那一串串红丹丹鞭炮,我既高兴又害怕,那震耳欲聋爆炸声,使平常胆小我捂紧了耳朵,闭上了眼睛。看到周围小伙伴们玩得兴高采烈,我暗暗鼓励自己,今年又长大了一岁,怎么能被这小小鞭炮吓倒了?我也加入到放鞭炮人群。鞭炮声一声高过一声,伴着我们欢笑声,旷野变成了一片欢乐海洋。在鞭炮声中,我觉得自信了、勇敢了。

  这就是过年,一个永远充满欢乐和激情日子。

过年散文13

  当火红的对联在人们眼前升腾为冬日的暖陽,当赶集的人群打着年货挤成一条长龙,伴随着馓子的焦香,看着人们出晒的腊肉一香肠,年味也越来越浓了。冲天的烟花散发着五颜六色的年味,飘荡的白雾透洒着卤肉纯香的年味。年味就像春天的小草到处蔓延,勾一引着小孩子的眼睛,刺激着大人们的神经,更是撩一拨着新媳妇的心绪。要过年了,家人都要回来了,人们对年的渴望如同晨雾迅速地弥漫开来,也把我的思绪带回了久别的童年……

  眨眼间,就到腊月三十了。震天的炮响告诉我们又有人在炸鱼了。我们慌忙放下碗筷,扛起木桨,跑到河边,跳上木船,竹篙一撑,船儿便像离弦之箭驶向河心。我和大年划船,小年、平安拿着鱼撮,风驰电掣般杀到炸鱼现场。

  河面上一片雪白,大鱼小鱼晃花人的眼。炸鱼的鱼划子怎么敌得过我们的双桨大船,不一会工夫,我们的船舱已不见底,只有淘气的'鱼儿逗引着太阳,泛起片片白光。

  炮声时断时续,我们也渐行渐远。宽阔的江平河让人忘情,不断漂浮的鱼儿让人兴奋。但天色已晚,该回家了。我们便调转船头,两人轮换划船,大船像一片树叶儿在水面上飘行,惹得炸鱼的老手们不断喝彩。船到岸边,几家大人已等候良久,就在几声责斥出口之后,我们便听到大人们啧啧的称赞声。我们跟在抬着满满一大筐鱼的大人身后,就像打了胜仗的英雄一般昂首挺胸的回家了。

  晚饭的时候,母亲盛了一大碗饭给我,父亲破天荒地给我夹了两块肉,在我的印象中,那是吃得最好最香最为舒服的一顿年夜饭。

  贴春联的时候到了,我们兄弟姊妹四人轮番上阵,帮着父亲递东西,母亲则端着一盆浆糊,用抹布蘸着往门框上糊,父亲拿着联往上贴,联上写着:“爆竹声声辞旧岁,腊梅点点迎新春。”横批“辞旧迎新”,吊幅“欢度春节”,门神不是现在的画,而是手写的“四海欢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下贴开门签“开门生产”。

  春联贴好了,堂屋里的火盆也发着了。我家的火盆是自制的,用三块大号的土砖靠着墙壁围住三方,中间架着一个大树兜子,两边添些细材。大人们忙着打杂事,我们便围坐在火盆边用小铁盒烧米泡和豆子吃,那香味我至今还记得,这是我吃到的最香最可口的新年点心。

  我的家是全湾人的集散地,三十夜也不例外。男人们上场了,抹着“上大人”,(纸牌的一种,可打七服或者九服。)一角钱一牌;女人们一桌,打升级,(扑克牌,从2开始打,打到A就赢。)五角钱一局;小孩子这时最热闹了,搬来一个小桌子,围在一起垛乌鱼,(扑克牌,庄家起牌,按参与人数的多少搬成几堆,大者胜。)一分钱起下。时隔不久,便有人输光了压岁钱,还赖着用糖果作抵来扳本,每每这时,便被年长的兄弟呵斥离场。远处的爆竹声拆散了我们,大家迅即离去,各家关紧大门,准备出行了。

  父亲点燃两只蜡、三支香插在香台上。(香台是用黄泥巴做成的)另备有鱼、肉、米饭、水酒,全部装在一个盘子里。父亲一手端着盘子,举手示意我们噤声,拿出一小挂鞭炮点燃后扔到鸡笼边,然后,把门打开一条小一缝,再次点燃一小挂鞭炮,扔到门外,打开大门,我们随着父亲鱼贯而出。父亲来到门外的空地上,摆好祭品,我们便一一行跪拜大礼。礼毕,燃放一长挂鞭炮,依次进屋,关紧大门,全家围坐在火盆旁守岁至天亮。

过年散文14

  过年的心情,是平时从来不舍得喝的陈酿美酒。打开瓶盖,便闻到满楼的香醇,轻轻地抿上一小口。呵,甜满嘴,香满唇,一头便醉倒在自家屋门口。

  过年的心情,是浓得化不开的亲情。妈妈盈盈含笑的眼,爸爸温暖如旧的手,兄弟姐妹们重逢时欣喜欢快的调笑,还有那满满一大桌热气氤氲的团圆饭菜,足以抚慰任何疲惫的心灵,足以治愈任何流血的伤口,也足以使流浪的游子千里外翻山越岭,闻香归来。

  过年的心情,是孩子们天真无邪的嬉闹游戏、讨压岁钱、点烟火、放鞭炮,捂着耳朵尖叫。呦,看看,还要撅着小嘴撒娇。来,抱一抱。亲一亲,哈哈,一下子就激起了片片浪涛般的欢笑。

  过年的心情,是大人们涂染的色彩。父母、孩子,要照顾;家庭、事业,要尽责;工作、学习,要努力……关山重重,却又其乐融融,伴着生活的节奏,和着岁月的脚步,扛着艰辛,担着责任,一路播下绿色的希望,一路放飞紫色的梦想,一路洒落金色的汗滴,又一路采撷五彩的成功和喜悦。

  过年的心情,是厚雪下蕴孕积聚着强劲生命力的草地,歇歇气、缓缓神,养精蓄锐,凝神贯注,只待听到春的.哨响,便如利箭般脱弦而出——挣脱束缚,冲破地表,伸手拥抱那蔚蓝的天空,亲吻那生机盎然的世界!

  过年的心情,是抛却了失败总结了教训后,重整旗鼓的雄风;是积聚了亲情养足了精神后,一往无前的勇气;是婴儿初降人间,使得生命得以延续时的欣喜若狂,是太阳挣破云雾喷薄而出的万道霞光。

  过年的心情,是点燃了希望的火种,它能融化冰冻的心灵,吹开含苞的爱的花蕾,待到来年春暖花开的时节,我们将用它照亮远行的征程!

过年散文15

  从04年走出学校的大门,便开始了在外飘泊的生涯.居无定所,工作也不是很稳定.

  由于诸多原因,如:火车票难买、长途汽车太贵、一年下来微薄的工资花费得所剩无几……加上09年的春节,已是5个春节没回家过了。于是,一到年关,便倍加想念年少时过春节的情景。

  往往一进入腊月,便能明显地感受到过年的喜庆氛围了。时不时天空漫天飞舞着洁白的雪花。即便有的年头雪下得小,地上结冰还是少不了的。小孩少年们滑雪,堆雪人,坐雪车,空地上好不热闹。一座座纯朴的小屋内满是温馨的说笑声。光是小烟囱内的缕缕青烟,就让人倍感温暖.大人们各自在家忙着打扫卫生,准备过年的物质,不亦乐乎.

  接近年关的这段时间,就算不是赶集的日子,街头也有不少肩背手提的行人。倘若碰上赶集的日子,小街上便是接踵磨肩,恐怕连苍蝇都找不到逢隙,呵呵。山里的人纯朴,热情,厚道。在街上碰面了,问寒问暖,然后才又分头忙碌。这时候的人们,都是乐呵呵的满载而归。

  说到过年,打糍粑、做甜酒、杀猪是必不可少的。

  先说说打糍粑这件大事。一般是一家或几家人一起做。挑好日子,各自做好准备工作。到了那天,聚在一起,大家分工合作,有的劈柴烧火,有的负责蒸糯米饭,年轻体壮的小伙子则肩负打糍粑的重任。女性们则忙着张罗桌子,煮香油,装糍粑的工具。这天对于小孩们来说也是最开心的日子了:大家忙着吃香味四溢刚出蒸笼的糯米饭,吃打好了刚上桌却仍热气腾腾的糍粑,心里那个美呀,不亚于除夕。

  再说做甜酒。这一般是女主人的事。在糍粑快要打好时,留下少些糯米饭用来做甜酒。工艺比较简单,但我自己倒没动手做过,只是看到妈妈每年都做。尽管在严寒的冬季,但一般也只要五到七天,便可吃到甜美香醇的甜酒了。到现在,我也一直是不喝酒的。可是吃甜酒,我一次能吃下两大碗。味道美极了!

  该说杀猪了。过年了,当然得热热闹闹的。所以杀鸡宰鸭当然必不可少.不光这样,我们还要杀一头又肥又大的猪.杀猪也和打糍粑一样,要叫几个亲朋帮忙.至于杀猪的过程和对我们带来的乐趣就不用多说了,大家可想而知.另外有一点要说的是,我们山里人的孝顺和团结.杀猪这天是颇能体现这点的.男人们在把猪肉弄妥当的同时,女主人则在厨房热火朝天的.忙着准备丰盛的饭菜---这天往往也是请一大家人吃团年饭的最好时机.一大家人,老的少的,欢聚一堂,这样的机会并不多.所以,人们对团年饭特别的重视.平时分家独过的兄弟姐妹们,在这天里,最能体味到亲人的热度.

  还有,当然是除夕了.大年三十晚上,一家三口或四口五口围坐在火堆旁,吃着可口的菜肴,充分享受着家庭的温暖.然后是小孩们最高兴的时刻到来了:压岁钱来喽!最后,吃得再也撑不下了,也玩累了,便钻进厚实的大被窝,旁边放着妈妈准备好的第二天----也就是新年正月初一穿的新衣服,心里美滋滋的入睡....直到被凌晨的鞭炮声吵醒:新的一年到来了!

  然后,走亲戚长辈拜年,吃糖果,拿红包....

  在欢乐声中,又度过了一个春节....

  新年又即将到来,不知又多了哪些欢庆的事情?不知儿女不在身边的父母们能否开开心心过个好年?

  ——(那时父亲身体好,母亲也还健在。如今,母亲已离开我们两年多了,我们一家在广东,姐姐一家在县城,家里只有父亲孤单的身影。现在,过年对我们而言,是一家大小团聚的日子,对花甲之年的父亲而言,更是最快乐的时光!子女们回来了,孙子们回来了,谈笑声又响起来了,火炉旁边又坐得满满的,电视机前又热闹了,音乐也一曲又一曲欢快地飘荡在耳边,在房子上空……)

【过年散文】相关文章:

过年的散文06-29

过年的饺子散文01-26

过年散文(精选21篇)06-14

春节的散文05-24

春节思乡的散文06-05

精美春节散文朗诵01-18

春节散文(通用22篇)12-05

春节的散文15篇[热]05-24

经典散文06-13

散文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