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描写上海的散文7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散文的身影吧?散文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相信很多人都觉得散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描写上海的散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描写上海的散文1
对于很多人来说,对于外滩的感受就是电视和图片上的万国建筑群。同学曾经说,在浦西,一点也感受不出那些建筑的美,到了浦东才知道那些图片是在浦东拍的。说实话,听了她们的的话,我的的确确是很失望的,当然我也知道,对于她们来说,和对岸浦东的光鲜比起来,浦西那些灰色的建筑未免显得太寒碜了。上海是个现代化的大都市,这一点,更多地体现在了徐家汇、浦东的高楼上,而不是灰不溜秋的浦西建筑上。就算有人去欣赏,更多的也是远远的看它们所构成的建筑群,从他们脚下走过的游人,很遗憾,几乎所有人的脚步都是匆匆的。
夜晚的外滩的确很美,因为夜幕掩盖去了外墙的灰暗,灯光则让建筑变得晶莹剔透起来,但是我更喜欢白天的.建筑。总是梦想着自己在阳光灿烂的下午逛大街,但是逛外滩时却没有这个运气,要不就是和别人一起逛,陪着别人结果只能让自己也跟着脚步匆匆了,唯一的几次独自逛外滩,却总是下着雨,湿漉漉的滋味的确很是难受,把逛的兴致顿时少了一大半,但那些建筑却始终不失其魅力。
最喜欢的是沿着那些建筑一幢一幢的逛过去。在照片上矮矮的建筑在那个瞬间高大了起来,而且灰色的外墙给了人一种格外的庄严感。那些粗粗的柱子,让人看了心中肃然涌起敬意。无怪乎希腊人在神庙中要采用柱式结构了。比起现代高楼矮矮的台阶,快速的电梯,那些建筑高高的台阶倒更添几分沉稳庄重,倒和中国那些山寺都有很多石阶有了一种异曲同工之妙。而那些有着“上海近代优秀建筑”的牌子也是我每次必读的东西,除了了解它们的历史以外,还能学习感受到这些建筑需要自己细细观察体会才能看到体会到的妙处。比如说汇丰银行那只尾巴被砍了一刀的铜狮子;一些檐下的雕刻、人像柱,若不仰着脖子用力地看到眼睛酸是决计看不到的;再比如说中国银行大楼。
自从在不知什么时候听了老爸对中国银行大楼的介绍后,对这桩建筑一直有着特殊的感情。作为外滩那么多建筑中唯一一幢中国人设计的建筑,看的时候总是带着一种奇怪的骄傲感。和其他所有建筑一样,现在的中国银行大楼也是那种灰扑扑的建筑。旁边的和平饭店倒是粉红和白色相间,显得典雅大方,但自己始终是偏爱中国银行大楼的。在远景的照片中,中国银行大楼有点湮没在众多豪华气派的大楼中。就算是近看,很多人也不曾对它多加注意。也许正因为如此,才真正的证明了它是欧式建筑和中式建筑的完美结合。看多了前些年对北京那些不中不洋“扣帽子”式的建筑的批评,才更懂得了中国银行大楼设计师的构思之妙:顶上没有帽子,只是尖尖的有点类似于塔,和楼的主体衔接处是中国传统的飞檐,楼的主体是西式的,中间却很巧妙的嵌入了中式的镂花窗。没有一点突兀的感觉,非常的和谐,一直在外滩建筑群中都不甚出众。中国银行大楼是我唯一喜欢靠在防汛墙上看的建筑,这个距离正好可以把那些细节一览眼中,远看和近观都不会有这一效果。
很多时候太多东西需要自己去细细感受,所有城市的魅力都是在慢慢的感受中体会到的吧。
描写上海的散文2
上海是一个令人向往的繁华城市。它虽然没有北京一样的宏伟和云南一样的恬静,可是它有一种特别的神秘感,把我引向了这个美丽的城市。
上海是神秘的。因为它的神秘正在一点一点地吸引着我的`好奇心,使我的心中永远也猜不透上海的神秘颜色,还使它又穿上了一件无形无边的纱裙。
上海是神圣的。它举办了全国第41届万众瞩目的世界博览会——世博会。有许多国家的人们都来到了这里,无一不赞叹它的美丽。使上海变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城市。
上海,你的魂牵动着万众人民的心。海宝,你是上海的蓝色使者,你是保卫上海的纯洁天使。
你说,上海是不是很美。
描写上海的散文3
夏日,上海的清晨,如同它的地位,第一个迎来东方的朝霞。刚近五时,我晨练跑步在浦江西岸的江滩小道上,见证了一轮旭日在城市的楼宇间冉冉升起。
晨练完毕,又陪老伴走进徐家汇某菜场。跨入菜场,吸引我眼球的并非是那五颜六色堆集入市的时令果蔬;也不是嗡鸣入耳“王婆卖瓜”的揽客吆喝;而是被市场内大多数购买者的形态所震惊。此时映入眼帘涌动的人群里,有鬓发花白相互携扶的伴侣;有佝胸驼背蹒跚移步的老人;也有手拄拐杖独坐轮犄的耄耋老者。仿佛给我一种这个菜场是专对老人而开放的感觉。我虽也六十多岁,可今天在这里真的显得较年轻。
目睹这些老人拥挤在嘈杂的菜场里,人人汗流夹背,个个垂声喘息,心中不由一阵怜悯和酸楚。他们是在为自己度日生活?还是为犒劳儿孙必行家务?反正从每个人脸上那无奈的表情和疲惫的眼神,我看不出半点晚年生活十分幸福的迹象。菜场门外,一位银发大爷推着中风的老伴,在树荫下叮嘱老伴千万别乱动等他买菜出来;一位白发老太婆手柱拐杖艰难地向菜场台阶蹒跚迈进;更有一位弯腰跎背的大爷,手拎一袋青菜走出菜场,艰难地爬上轮椅车。我注视着他,看谁是推车人?但见老人坐上车后稍歇几分钟,并没有推车人来,而是靠他自己操控着轮椅车缓缓的驶离菜场。望着他渐行渐远的背影,我心中莫名的一阵阵痛和后怕……
菜场里,我紧随老伴,她买我拎分工协作。当我们缓缓前移时,身后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耄耋老人,拍拍我的腿,用唦哑的嗓子向我求助:“同志,请帮我拿瓶醋”我回头一看是位皱纹面如蛛网,白发寥寥稀疏的老奶奶。她戴着一幅浅茶色的眼镜,衣着十分艳丽整洁,一看就像是上海退休老知。我急忙从货架上拿瓶醋递给她问道:“老阿婆!您这大年纪还来买菜呀!孩子们呢?”她略聋的耳朵没听清,大声回我:“不要了,谢谢你!”我苦笑道:“我问你,你的`儿女们呢?”我又大声重复一遍,她才慢慢道来:“我今年八十六啦,他们走啦,都走啦!老伴前年就走啦,俩个儿女都早出国啦……他们每个月都会给我寄钱回来的……”说着说着脸上还泛起为儿女骄傲的微笑。面对这位孤寡老人的笑脸,我无言以对的猜想,有钱真的就很幸福吗?
自古人生谁不老,到老勿须苟且生。看着这满菜场的老人我忧心忡忡地深思,这座城市的年轻人都去哪啦?他(她)们的儿女都怎么啦?城市在发展,人口老龄化。年轻人为事业为生计而拼搏,无暇顾及父辈和膽养老人就真的是理由吗?面对时代的进步和养老福利的落差,何时才能跟上现实的步伐?我紧随老伴拎着蔬菜走出菜场,一路走一路闷闷不乐,不知不觉胡思乱想地回到了家……
描写上海的散文4
细碎的光从斑驳的玻璃外透进来,用一场韶华歌舞在黑白琴键上湮灭。钢琴透着一眼流年的味道,像是只古老的黑色咖啡杯,清清冷冷,繁絮雍荣。窗外的天,把哭泣当做了怀念,大雨倾盆而泻,经过了一个春夏秋冬。
时光不停地在变换,系诶的灰砖瓦屋,在那面雪白的墙壁上,写着一个大大的红字——拆。不久之后,时光的印迹便消失不见,和着童年的欢乐,熬成一碗馥郁香浓的小米粥,还未来得及喂进人们口中,却已被打翻于澄澈的江河。钢琴放在屋里很久了,积了一层薄薄的灰尘,通向阁楼的木梯,踩上去会发出咯吱的声音,细小的微粒在天窗阳光中飞舞,像一场宋朝的梨花雨,带着清新,咏着陈旧,终究是过去了。
还以为能够再看见那个清丽的女子,穿着月白色旗袍,挽着端庄的髻,抱着一只慵懒的猫,浅笑走下楼梯,一瞬,画面消失不见,再怎么想,也寻找不到了。又一晃神,见那好生在黑色钢琴前,清淡的乐灵从她修白的指尖下跳跃而出,似乎给这幢老房子填上了一笔浓重的色彩。微笑着,人又消失,独留黑色钢琴兀自叹息。老上海的.留声机记录下了这首曲子,只是弹得人已不在了。
清晨,在阳光中醒来,光晕揉碎在卷曲的发间,光着脚站在窗边,外滩上一片雾气迷茫,如同她眼里没有的焦点散光。丝质的睡裙长到她的脚踝,走动的时候流动调皮的亲吻她脚边的一片雪白。咖啡的浓厚香味突然地就唤起了神经,还是做一个慵懒的凡人吧,没有那么累,那么疲惫。她看着远山呼出了一口浊气,挂上了一丝笑容。
纸醉金迷,老上海的百江门前,金色的灯火宣告着它对老上海的所属权,灯红酒绿,老上海是一座不夜城。杯盏交错,映出一张张笑靥如花,可谁又知交际花们眼中如烟火般苍凉于厌恶。老上海不会累,可是人心会累。
破旧的钢琴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种凄凉,曾经迷靡的生活让钢琴染上了一衣风华。一种苦涩之感从心底油然而生,跋山涉水来到我的心上,迂回在我的眼眶里。
一滴泪砸下,在烟尘中绽出一朵颓败的花,但却开到茶靡。
描写上海的散文5
上海的繁华在于上海本身的气质与经历过沧桑,辉煌所沉淀下来的修持。
凌晨三四点的上海隐约透露出繁华的烟火。我因坐错车,下错站,而误闯入上海。突然觉得连上海的空气都那么令人厌恶。车牌,路标等无一不在向我倾吐着——上海。在脚步声,交流声和窸窸窣窣的忙碌中,上海的天空渐渐亮了,明了。映入眼中的并不是露出暖意的天空,而是新型的光洁的建筑材料,以及抽象和理性的楼体线条。就像现时代剧的一面巨大的天幕。听人说,上海人总爱过着具体而仔细的生活。于是我整理整理心情就准备出发。目的`地:无。
如果你想要了解,认识一座城市。请准备好硬币。只有公共汽车才会向陌生人介绍,认识这座城市。
八月的上海,就好似王安忆笔下的《长恨歌》,道尽了上海痴男怨女的爱恨情长。还有的便是那妖娆不俗的上海小女人,如同精致的上海生活一般。王安忆道《长恨歌》不重在王琦瑶。而是想通过王琦瑶曲折而不乏浪漫一生来写尽上海的繁华,而那些散漫的繁华则镶嵌在王琦瑶散漫而多情的一生中。她的一举手,一投足无不印证上海的繁华与精致。不管外面的大世界如何繁纷变换,王琦瑶们有着在自己小小世界聊天的雅致,还有品茶的淡定兴致。
上海的繁华在于上海本身的气质与经历过沧桑,辉煌所沉淀下来的修持。
描写上海的散文6
六年级毕业了,终于解放了,妈妈趁着这个空闲的时间带我出去玩玩。
带着好奇心来到了上海,最先奔向亚洲之最——东方明珠塔,它是世界第三,亚洲第一高楼。高467。9米。是上海的地标之一。我与妈妈乘着观光电梯来到了第二个观光球。这里面有一个观光望远镜。可以用它观赏到上海滩的夜景,这里有许许多多的纪念品,我随便挑了两个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一个自己留作纪念,另一个给弟弟带回去。
第二天,我们出去逛街,一栋栋高楼大厦映入眼帘,仿佛沿海的士兵保护着上海。走着走着来到了上海蜡像馆,在里面有很多蜡像,在入口出,我看见了姚明的蜡像,开始我还以为是姚明做好事到蜡像馆来买票呐,走近一看才发现是姚明的蜡像,2米29的姚明蜡像,就像真的一样。走进去一看,世界名人统统被我收入眼里。心中起了个疑问:“制作者是怎么做的啊,跟一个模子刻出来一样。
走出蜡像馆,来到了黄浦江,我们坐上观光船,在观光船上拍下了一张张美丽的照片,录下了一部部录像。看着江面,江水打着浪花,仿佛许许多多的人在玩人浪。
第三天,来到浦西,这里的景色更加美丽,鳞次栉比的楼房,有好的上海人。浦西是上海的`核心地区,有许多景点,比如说:外滩、陆家嘴、老城隍庙、人民广场、淮海路商业街等等著名景点。到了晚上,我走在人民广场上,万家灯火带领星光拼出个晚上,绚烂的欲望涌进了街巷,广场音箱兀自播放某个排行榜,美丽的歌勾起了我童年的回忆。
在这几天的旅游中,心中萌发了一个愿望,张大再到上海来看上海美景。
我爱上海,爱在这美丽的上海。
描写上海的散文7
上海,我只去过两次。
第一次是五年前,出差途中偶尔去的。因公务在身,行色匆匆中,见识了上海的第一面。
也许是脑海里国际大都市的定势久矣,说实话,第一眼的上海给我的印象很是不好。
当时由宁到沪,为方便起见,乘坐豪华大巴。汽车到站,正处于市中间位置,下车就是满眼的平房,破旧不堪,唯一的生机就是房顶的鸽子在呼啸飞旋。
疑惑不解,是不是到了老北京的四合院?四合院虽然破旧,却具有浓重的地方特色。如果是也倒罢了,上海的平房毕竟不是四合院。
于是,大都市的形象,一点也没有感觉到。
看市容,五六层的楼房比比皆是,期待中的高楼大厦见不到。阳台上、窗户里到处飘扬着衣服,如当初的万国旗。当时我就想,只知道外滩有万国建筑,不知道上海还有万国旗呢!只见街道上垃圾遍地,污水横流。一个字,脏。
第一感受,不喜欢上海。
第二次去的时候,因为时间充裕,专门逛逛风光好的地方,到了浦东地界,看了黄浦江畔,才感受到大上海的魅力。
东方明珠自然是第一标志。登上高层,俯瞰大地,所谓城市风光尽收眼底。整个陆家嘴高楼参差,鳞次栉比,尽显大都市风采。毗邻的金茂大厦,高耸云天,顶层正在进行高空跳伞比赛,五彩缤纷的降落伞如空中花朵,徐徐飘落,煞是好看。
乘坐在舒适优雅的磁悬浮上,高速疾驰,我留意一下速度显示,达到了时速430公里。据说这是国际上唯一投入商业运营的磁悬浮列车。一路飞驰,直到浦东国际机场,进入宽敞明亮的候机大厅,迎面两位拖着行李箱的空中小姐,正优雅地归来。
为欣赏久负盛名的外滩夜色,专门在附近留宿一晚。待到灯火阑珊,古老的外滩建筑上,灯光五光十色,交织辉映,璀璨瑰丽,确实感觉雍容华贵,壮美至极。
看到大上海现代化的一面,使人领略到了大都市风情。可想起上海给我的初次印象,总感觉略有遗憾。
或许,第一次我见到的.只是上海的表象。上海是中国经济的龙头,大上海的繁华与富足,上海人的精明与优越,早已路人皆知。特别是浦东的发展,变化之大,也是举世公认。
但总不能忽视一个事实,就是建设得最靓丽的地方,大多都是面子工程,都是那些上级领导能经过的地方,外来客人能看到的地方,个中原因当然更是人人明白。
众多平民百姓生活的地方,哪怕再垃圾遍地,环境再臭气熏天,也往往得不到及时解决。当然,这并非上海之弊端,而是全国之通病。
啥时候面子和里子同样发达,尤其是城市内部的平民棚户区,也建设得和黄浦江两岸一样,那时候,大上海,才是真正的国际大都市。
【描写上海的散文】相关文章:
描写上海的散文10-20
描写上海的名家散文(通用7篇)02-07
描写正义的散文03-18
描写月亮的散文「」07-06
描写秋天的散文05-19
描写校园的经典散文06-27
描写夏天的散文06-04
描写秋天的经典散文05-28
描写风景的散文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