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乡愁的散文

时间:2024-07-29 16:21:12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乡愁的散文(必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散文吧?散文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散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乡愁的散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乡愁的散文(必备)

乡愁的散文1

  乡愁是一棵树,乡愁是一根草;乡愁是一碗米酒,乡愁是一杯苦茶;乡愁是一份浓浓的情,乡愁是一道高高的坎;乡愁是一份剪不断理还乱的纠结,乡愁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动。

  乡愁是村头那缕袅袅升起的炊烟,乡愁是村口那弯明亮如镜的古井;乡愁是村中那口荷叶田田的水塘,乡愁是村尾那棵饱经风霜的`古樟。

  乡愁是青石板上清脆的脚步声,乡愁是四方井边悦耳的捶衣声;乡愁是晨曦中汉子挥鞭驱牛时的吆喝声,乡愁是暮霭里儿童骑在牛背上的牧笛声。

  乡愁是老人们聚在一起时的唠嗑,乡愁是小孩子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乡愁是男人们喝酒胡言乱语的那份醉气,乡愁是女人们关门品评男人的那份羞涩。

  乡愁是父亲那根长长的旱烟杆,乡愁是母亲那桌丰盛的年夜饭;乡愁是哥哥姐姐那声血浓于水的叮咛,乡愁是弟弟妹妹那缕牵肠挂肚的思念。

  乡愁是一家人在一起吃饭时的那份欢笑,乡愁是朋友们在一起神聊时的那份得意;乡愁是大人们串给孩子们的那个红包,乡愁是老人们送给年青人的那份祝福。

  乡愁是游子出门在外改不了的乡音,乡愁是慈母日渐衰老抹不平的皱纹;乡愁是独在异乡为异客的那份相思,乡愁是秋风秋雨愁煞人的那份煎熬。

  乡愁是抹不掉的对故乡的那份怀想,乡愁是解不开的对故乡的那份眷恋;乡愁是化不了的对故乡的那份浓情,乡愁是挥不去的对故乡的那份惆怅。

  记住乡愁,就是记住故乡,记住我们永远的家。记住乡愁,就是记住家园,记住我们共同的根。

乡愁的散文2

  上海是公公婆婆的故乡,也是我们现在生活的地方。

  四八年就离开了上海的公公婆婆,在异乡生活了六十四个春秋,是上海最早的一代“回乡族”。尝足了回家的艰幸。那时的火车速度很慢,回一趟上海要二十四小时,而且很难买到卧铺票。

  六十年巨变,上海再也不是滿目沧桑的黄浦江了,已经成为了世界的金融中心,是全球人口流动的长河,黄浦江边再也没有了“租界”,很多外国人都选居在上海的弄堂里,和我一样操起一口洋泾浜的上海腔,外地人还把阿拉当成了上海人。

  上海再大的改变,也改变不了生活在外乡的上海人的“乡愁”。支援内地的上海人,还有当年上山下乡到外地的上海人,现在都老了,有的老得再也不能回故乡了,婆婆感觉这已成了她的遗憾。

  每当我想起婆婆坐在阳台上,一边晒太阳一边轻轻地唱“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的歌声时。心里就酸酸的,那歌词就像我此时此刻思念故乡的'心情。所以每年春节我们都要回去和公公婆婆一起度过。

  每当春节来临,我和先生都会携手立在心中的彩虹桥头,叩首遥望。故乡就在前方!眼底涌出温温的浪潮,扳着手指计算着回家的日子,盼望回家扑向父母的的怀抱。

  赶往人潮如海的取票窗口时,才知道电话订票也已成泡影,心头涌现了无限的失望和惆怅,我的心在失望中呼唤,故乡啊!请你告诉我,怎样才能找到回家的路?怎样才能回到父母的身旁?

  忽然间,好像听到悉悉索索的QQ声,赶忙打开QQ的视频,窗口竟然岀现了公公和婆婆的笑容,我以为是在做梦,是婆婆爽朗的笑声让我醒过来。

  啊!真的是婆婆!上次在家时,你要我教你上网玩视频,我还以为是你逗我玩呢。难道你真的学会视频了吗。当时我不想教你,我还笑话你“九十岁的老太君学视频会要上新闻!”你反驳我说“人活到老学到老,这难道还稀奇吗”后来听弟弟说他在教婆婆。

  九十多岁的公公是老年青光眼双目已失眠,九十岁婆婆的双耳已失聪,虽已再也无法像宋祖英的歌词里唱的那样“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背上背着小娃娃”回故乡了。

  但公公婆婆要上电脑学视频的决心谁也阻拦不了。学习的过程很艰难,一人听一人看,两个人合起来才能算一个人。通过半年的学习终于可以独立上网了,婆婆第一次和她在上海九十五岁的姐姐视频时两人高兴得在网上哭了很久。

  当我们告诉她沒有买到火车票时,婆婆竟然说他们从网上已经早知道。从一票难求的新闻报道中已猜到了。婆婆说“今年你们不要回家了,我们上网过年吧”。

  在婆婆的指挥下我们利用网络过了一个神奇而快乐的除夕之夜,婆婆和在四个不同城市的子女家庭同时打开视频,将音量调到最大,吃年夜饭时,大家从不同的城市,共同举起了酒杯,祝父母身体健康!春节愉快!

  网络拉近我们亲人之间时空和距离,我们在视频中相互问候,聊天,好热闹,好温馨,一点都沒有感觉到是分离,一直持续到零点后大家还向父母拜了年。婆婆说这个春节我们过得既轻松又节约,大家约定明年还在网上过春节。

  婆婆在视频中高兴的跟我说“真的好幸运,想不到九十岁了还能享受到网络给我带来的方便,足不出户就可随时在网上见到想见的亲人,足不出户就可回故乡,感谢网络给我带来了晚年的快乐。真的好幸福!好滿足!

乡愁的散文3

  秋太浓,月太瘦,折一朵素叶霜花,掬一捧乡愁老酒,踏着泛黄的纸笺,穿越暗淡的墨痕,只想与你邂逅在惜别的十字路口。还在枝头守望的残叶,不知是否听见我在红尘深处的幽幽长叹?飘摇在秋风里的黄叶轻舟,不知可否载得动我在天涯海角的缱绻乡愁?还有那深埋在心底的凌乱孤寂、痴痴思念、苍凉憔悴和落寞感忧。

  素月如霜,残风冷凉,独倚轩窗,凭栏忆往。案上那本破边秃角的日记,早已黯淡得再也散发不出当年的缕缕墨香,床头那张泛着灰黄的童年照片,还在讲述着那往事如烟,岁月流淌,红尘滚滚,沧海茫茫的半卷人生。一种莫名的孤独,伴着蚀骨的思念,萦绕在我的心房。一个人默默地端起酒杯,让醉梦解脱这愁肠千结,让乡愁化作一场淅淅沥沥的秋雨,为淡雅的秋菊饯行,为傲雪的寒梅孕香。

  记忆里,就在那一望无际的瀚海之旁,就在那风蚀沙埋的老屋边上,依稀游荡着小河、绿草、树木、田野、牛羊……。一群孩童,在沙滩上追逐,在小河中捉鱼,在荞麦花从寻蜂,在怪柳林里爬树……。校园中,蒙瞎、撞拐、打行头、捉迷藏、丢手绢、老鹞子抓小鸡、骑马杀仗,欢声笑语,其乐融融。钟声敲响,教室里传出讷格、好依日、果日兀、多日兀、塔兀、租日嘎、倒劳、耐么……一、二、三、四、五、六、七、八,蒙汉合班的数数声此起彼伏,宛如长歌,余音绕梁。而今,和我一样,都消失在茫茫人海,不知所踪。或许,永远被横亘着的这条跨不过的岁月长河分隔两地,只有在这深秋夜梦里静静地回想。

  我也曾渴望,让我倦怠的心回到故乡的身旁,拆掉阻碍童伴约聚的高墙,站在故乡的身边,共赏绚烂的晚霞,金色的斜阳。用洗尽铅华熬一碗美妙的'羹汤,祭奠村口那株历尽沧桑的风水老树。在袅袅的炊烟里,嗅着老屋里的佳肴美味,共叙往事,同品故乡陈年浓厚的酒香。人生无奈,思念一直在路上。童伴,成了握不到手的牵挂,故乡,成了到不了的远方。只能在秋的夜里,细细品味岁月赠予我的这份难以遗忘的感伤,还有按耐不住追忆往昔的凄凉。

  流淌的岁月,催我日夜老去,飘落的黄叶,怎能演绎青春的华光?就让情到深处的我,用一汪秋水碾尽墨香,让缱绻乡愁的迷惘磐石,磨砺刀锋,在额头脸颊这块朽木上,刻满一生的繁华微澜和流年凋零,还有青葱花影与红尘沧桑。让那飘零的秋思、秋绪、秋愁、秋忧,伴着秋叶、秋风、秋雨、秋霜,迎着西坠的残阳,在天涯海角共醉梦乡。

  一壶老茶的茗香,推醒了醉梦中的我,驱走了萦绕在秋梦里的苍凉。人生不过是一场旅行,目标越高包袱越重,愿景越美落寞越深,无所欲则无所虑,无所求则无所忧,淡然释怀,海阔天空。闲来听雨观云卷,无聊淡墨涂鸟虫,携孙学步吖吖语,重作无忧老顽童。在这个充满茗香的秋夜里,我终于多了一份淡然,多了一份释怀,第一次感受到秋天蕴藏的无尽唯美,第一次感受到随风飘落黄叶的温暖色彩。让我们怀着秋的心事,带着秋的真爱,去领略秋的大美风光,去品尝秋的醇厚芳香!

乡愁的散文4

  在我心里,乡愁是具体的,也是抽象的。

  家是乡愁的原点。故乡的一切,一棵老树、一处宅子、一个鸟窝、一眼水塘、一口水井,都是我们的精神慰藉。

  中国人对于家的理解无与伦比。家是什么?家是我们心中最容易受到伤害的一只小鸟,也是最容易得到满足的一只雄鹰。当我们带着所有这些去飞的时候,发现自己身后的尾巴竟是那么长。白居易一首《邯郸冬至夜思家》的诗,把他与家彼此牵挂的情绪描绘得淋漓尽致:

  邯郸驿思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生。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做中国人不容易,做中国人也很幸福。过去读过的一些句子,我今天仍然记得,比如“背井离乡,卧雪眠霜”,“背井离乡随主出,可怜举目少亲人”。一个“井”字,在中国文化中写出了浓郁的乡愁,井是繁衍我们的故土啊,这种物化的情结,把中华文化演绎得栩栩如生。在古代社会背井离乡就意味着失去土地,失去家园,还有比这更惨的吗?人们扛着行囊远行的时候,眼里的泪水止不住地流,向着故乡的方向跪拜,这口井沉沉地压在中国人的心口上。

  乡愁柔软,像温水浸过的身体,每一个毛孔都张开着兴奋的疲惫,这种柔情的舒坦让我们感到一种幸福的滋润。

  我的大洋洲老乡彭锡命寒窗苦读,中了明朝万历十五年的进士,对一个农民的儿子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华丽转身的机会,可是他却隐退回乡,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20xx年11月29日,我专程去他的家乡甘泉村访问,彭家人为我打开了彭氏族谱,对于彭锡命的生平族谱的表述为家贫、嗜学、有才、孝顺,具体事迹没有介绍,后人也说不清楚,至于他归隐的原因和最后的归宿,族谱上的说法是,他之所以归隐回乡是出于对父母的孝,最后死在清江寺,也没向万历皇帝报告。彭家人让我看解缙为他写的诗,我没有做声,稍稍瞧了几眼,我想死人给活人写诗是不可能的,一笑了之。彭锡命的坟墓不知还在不在,但是墓碑却存放在族人的家里,上面写着: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彭锡命立,皇明万历十五年丙戌岁秋八月吉旦。没有墓志铭。一个精英来自草根,最后殒落在草丛之中,我不知道这是怎样的一种乡愁?在读书优则仕的古代社会,读书的目的是明确的,我不理解的是当这个人的目标要实现的时候他为什么归隐回乡?我知道,一般从官场归隐下来的要么受到打击,身心疲惫急流勇退,像彭锡命这样刚人仕则隐退者,恐怕历史上也没有几人。他放不下父母兄弟,为何又要走上读书求取功名的道路?

  还是说说大洋洲商代大墓中的那位国王吧。在他的坟墓里人们看到了象征权力的`鼎,看到了国王生前用过的青铜器,而最让人不解的是在他的坟墓里人们还看到许许多多青铜农具。专家说,大洋洲商代大墓埋藏器物中的青铜器不成套路,至今发掘的最高统治阶级墓葬一般看不到青铜工具(包括农具),这与商周时期高级贵族的随葬品有较大差异。统治者不事农,他要这么多农具陪葬干什么呢?这样的墓葬制度到底说明什么呢?

  或许,大洋洲王国国王驾崩前,想到了他的人民,他不甘心死亡?或许他知道当未来的人们打开他的墓葬的时候,能够知道他曾经拥有的王国是多么的强大?或许还有别的什么?今天的人们无从揣测。是否还有一个极为朴素的理念生长在这个国王心里?没有农业他的食器和酒器哪怕再美也会是空的,当他的人民食不果腹的时候,象征王国权力的鼎也会崩塌。如果真是这样,大洋洲王国这个国王是多么明智,他不需要牲畜殉葬,更不需要女人殉葬,他带着他精美的青铜器和农具上路了,他相信有了这些他还会在另一个世界建立起强大的王朝。舍不下人民,舍不下王国,这样柔软而绵长的乡愁深沉哉,大伟哉!

  我不知道乡愁竟是这样的绵长,这乡愁里埋藏着中国人的家国情怀。

乡愁的散文5

  琼北的冬天没有北方刺骨的冷,却有着北方人体会不到的湿。而回忆也最容易在这被湿气揉皱的午夜沦陷。此刻的我,随着思绪的拉长,乡思便有了归途。落笔的那一刻我就知道,故乡在今晚注定要成为我故事中的主角。

  离开故乡已经有二十多个年头了,当初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让我走的是那样的决绝,好象是不打算留什么余地,跳出农门的喜悦已让我无暇与故乡来一次道别。那一刻,我已就地脱胎换骨,自以为已是城里人的那种自浮让我的目光一下子穿透了一个又一个的村庄,直达城市里的灯红酒绿。

  一路走来,我也从一个城市来到了另一个城市,见多了华灯高楼,却又时不时地怀起旧来。我并不以为象我这个年龄就开始怀旧是多么不可救药的事,回忆本来就是中老年人的专利,也恰恰是这不惑之年,让我开始有了乡愁,在目光伸出手却够不到的日子里,游子载着沉甸甸的乡情在午夜的笔下艰难地爬行。

  听母亲讲,我是正月十五后半夜出生的,按时间来算也是正月十六了。可邻里的几位婶子认定了我是十五生的,并说十五出生的人命硬且性子刚野。本来我也不信,更何况我是与十五擦了个肩。然而在后来我同爱人结婚一周年的时候,公婆却因肺心病医治无效而去世,这样一来,爱人的姐姐和嫂子们也开始对我的生日虎视眈眈,甚至要去了我的生辰八字。经这一折腾,我真的也开始怀疑起自己的命来,以至于后来我怀胎十月,预产期是五月二十五,我死活不愿再碰这个“五”字,就选择了五月二十四这一天剖宫把我家那小子取了出来,尽管那小子哭破了嗓子不愿配合,可一切又怎能由得了他。当然这一切都是后话了。我也知道命硬纯属于虚构,公婆的死也纯属于巧合。可刚野的性格对我而言绝非耸人听闻,也正是我这样的性格,才对故乡村前屋后的环境了如指掌。

  村头那条引河,顾名思义是把河水引进而得名,我印象当中,打我记事起它就在贫穷中缓缓地流淌。引河的入口处是自东向西而流的一条大河,也是唯一一条这般流向的河流。河口处设有一闸门,开闸时引河就近似于断流,关闸了,引河就又有了生命。每年的春季,生产队就会组织劳力清淤挖渠,以便防汛期涨水带来隐患。而我的性格是专注于一件事情就会把整个身心投入,以至于身边没有一个持久的玩伴,没有耐心的他们对我也总是有始无终,我也常常成了单打独斗的孤家寡人。我总会在河水近断流的时侯下河,因为那时会有许多逆流而上的小鱼。我也不告诉父母,拿起一个盆子和一个筛子就下河了,把即将断流的水从两边用沙石垒起,中间留下一个不大的缺口,这样水流加大,逆流而上的鱼虾黄鳝也就比较集中,筛子往那里一挡,那些小东西自会自投罗网。而我,也会忘了时间忘了饥饿,大半天呆在河里不上岸,而我的父母好象也从未为吃饭而找过我。多年后我也曾为这事同父母调侃过,而父母的回答说我是什么都干的出来生鸡蛋敢喝生鱼也敢吃的假小子。

  七五年的那场大水,想必也在很多人的记忆里储存。那时的我也就四岁左右。每年的汛期,村里的劳力就会依着村头的那棵大槐树搭上一座高而结实的瞭望台,用来观察大河水的涨势,也必定会在台上挂一口破锣,当洪水涨到了警戒线,锣声就会响起,每家每户就会拖家带口,背上事先准备好的干粮,投入到避难的队伍中。而村口那唯一的小桥,是村民的必经之路,也是属于重灾区,大水一来,桥的脆弱就会突显。母亲为我套上一个用编织袋折成的雨披,并背上一个装有自己衣物的小包袱,打着赤脚,紧跟在父母的身后。那时桥面已出现了裂缝,我也被拥挤的人群挤到了后面,轮到我过桥时,桥面的缝大得已不能再过人了。母亲在对面哭喊,我在这边回应,面对被洪水冲开的缺口,我们却再也无能为力。这时邻居石头爷就抱起我,并让我的父母放心,他会照顾好我,石头爷也是每次涨水留守的人。那两天,我和石头爷就住在瞭望台上的棚子里,倒也平安无事。也正是桥的垮塌,我成了那次大水的见证者。父母在以后的回忆里提起此事就心有余悸,而我由于当时小的原因,对当年的恐惧没有太多的`记忆,也只记得石头爷和那棵老槐树及树旁的瞭望台。

  想到那棵老槐树,就不能不提农村人的生活习惯了,在农村,对门的定义好象没有城里人拿捏的那么精准。城里人出进及时关门,还用一个小小的猫眼来观察外面的动静,真有一种谍战片的味道。邻里之间也是老死不相往来,碰上了点下头已是最好的结果,视而不见也是见怪不怪的事了。有时总觉得这门隔断了些什么,隔断了什么我也说不清道不明了。而农村除了晚上休息,门似乎总是敞开着,那个畅亮啊,也造就了农村人的豁达的性格。吃饭时,大家会不约而同地聚到村口的槐树下,那盛饭的碗啊,说是盆子一点也不夸张。吃完了碗往地上一放,随身带的旱烟又会拿出来叼上几口。槐树下那条长长的石凳,也成了他们磕旱烟的工具。当然也少不了叔嫂们之间开上一些具有农村特色的玩笑,小媳妇们那花枝乱颤的笑声,使得男人们久久不愿离开,直到女人们被自家的男人喊了回去,大家伙才会跟着散了场。

  听说那条石凳是有些年头的,后来被收古董的低价收了去,那棵老槐树也在石头爷去世后砍下做了棺材,老槐树也算是物尽其材了。而老槐树的根一直还在,只是再未发芽。再后来听说大河里的水由于上游拦河修坝,下游也断流了,引河也就成了杂草丛生的沟了。村里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留守村中的老人和孩子也慢慢忽视了它的存在,再后来就无人问津了。

  如今的故乡,一切似乎都还在,可一切又觉得变了样子。我停下手中的笔,午夜的乡思又归巢了,带回了一亩的乡愁。而故乡已成了我的梦魅,城里是不存在的。

乡愁的散文6

  一、风城听风

  风城,也有一个美丽的爱情传说。虽然没有象断桥边那样家喻户晓,也是千古流传。听来,总是令人向往、感慨。

  端一杯普洱茶,坐在高亭里的藤椅上,一边品味,一边听那五瓶风所引起的风声。

  清清的风吹来,携着苍山上那铮铮骨雪,挟着洱海那纯澈,缠缠绵绵地拂着,使得一股股暖流涌上了心头。

  轻轻的风走来,带着狐仙的悠香,裹着少女般的忧伤,相溶在一起,想分也分不清。

  呼呼的风刮来,那是爱情的喁喁对语,那是两颗燃烧的心律,交织缠绕,分不清哪是他、哪是她。

  断断续续的风飘来,那是萦回在海东下的呻吟,那是悠深的哀怨,若即若幻,触断肝肠。

  呼啸的风袭来,那是一对灵魂的呐喊,那是对法海的痛恨,奔腾滚滚,势如排山倒海。

  咆哮的风卷来,那是对尘俗的控诉,那是对拆鸳鸯桥的挑战,威猛寻常,一阵紧似一阵,如鼓琴瑟。

  我有点恐惧,却希望让这风来得更猛烈一些吧!就像有人高呼西伯利亚的风。

  我有点颤抖,却盼望让这风来得更加肆虐,看是否能把一位老人的捕鱼船埋葬在大海。

  然而,风似乎听到了我挣扎的心灵,似乎看到了我慈悲的魂魄,一阵交响过后,均悄悄地走了,没有留下踪影,只留下梳理过的美丽的片片鳞迹。

  似乎是从音符的顶峰,滑向了平原。我感觉到了它离去的叹息,我听到了它难舍的绵绵脚步,好似朵朵青莲。

  在懵懂中,我忽然醒来,那是菩萨的旨意。不然,又怎么会借得六瓶风?又怎么会偏偏在西洱河上的天生桥跌了一跤?从而留下了名声赫赫的风城。

  是这凄美的传说成就了一座不起眼的古城?还是这古城彰显了美丽的爱情?谁又能说个明白?

  但我知道,谁也离不开谁。因为我听懂了不屈的风韵。但我更想知晓,他们是否终成眷侣?是否一起生活在古城里?

  苍山没有告诉我,洱海没有告诉我,古城没有告诉我,这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都没有告诉我,只留下了一个千古的谜团。

  而这亘古的谜团,正吸引着一个又一个的人来不分昼夜、不分四季地听风。

  而每一次听风,又有着不一样的感触。难怪乎听了一遍,还想再听另一遍,往往复复,终是不止。

  我想问这片热土上的主人,何时才可停止?皆摇摇头,不作回答。

  我也想问,那最后一瓶风又去了哪里?似乎有一个天籁之音在说,谁来到风城就借给谁,好让带回到自己的故乡,也化作一个美丽的爱情传说。

  但要切记,有借就得还。不然,怎么可以借给天下每一位来宾呢?

  但让我迷惑的是,瓶风可以借,那这里的山水、风城、古韵,可借吗?

  二、上关花

  走到弄云峰脚下,望着那漫无边际的花海,望着那姹紫嫣红的花朵,不知有多么陶醉、多么缱绻!充满了无限的诱惑,仿佛不在人间,却正是站在了人间。

  沿着蜂蝶引领的花径,穿插于芳菲间,寻找着“十里香”,寻找着吕仙的足迹,想吮遍那诱人的馨香,想与仙人对语来沾一点仙气,却寻无踪影,只能长叹象白云一样缥缈。

  幸而邂逅了一位白族少女,使我感觉有种艳遇的惊喜,甜笑得乐开了怀,不禁觊觎。

  但见那美丽少女的'花帽,下关的风伏在了垂下的穗子上,上关那艳丽的花儿围绕着顶上那苍山白雪,且弯弯地躺着洱海上的月。那一身装束洁白无遐,镶有花边,缀有绣花,罩着火红的云霞。一束雪白的缨穗摇曳着,穿着绣莲,戴着银光闪闪的玉镯。一条飘带裹着窈窕的娇姿,风华绰约,天然丽质,逸若天仙,婀娜迷人,增半分嫌腴,减半分则瘦,真是一幅绝妙的西子画。尤其回眸微微一笑,倾国倾城,倾人魂魄。一排雪白的靓齿,令人勾魂欲吻。两边笑靥,晶莹的如藏红豆。一双盈盈秋水,最是撩人心动,却深不可测。

  看起来,虽然浓艳却不失庄雅,有一种超凡脱谷的娉婷,有一种山民般的天然纯真,最是惹人执手而痴情迷恋,也最讨人心疼。

  我想上前搭讪,却是一步也迈不开,只是呆呆地站在了不远处。

  一阵轻风吹来,吹醒了我的迷惘,吹亮了我的双眸。这不就是那传说中的“十里香”吗?怎么说是砍掉了呢?忽然,我明白,花形虽去,但早已化作了尤物隐伏在了民间。

  是那花儿,吸着苍山上的精气、灵气,纳着冰雪的风骨,喝着洱海中的清冽,汲取着风城间的风流,经过千百年的锤炼,终于修成正果,成了翩翩仙子,眷恋着美好人间。

  花儿虽美,人却更美。人儿虽美,必以花相衬。我想,我知道了为什么人们总是留恋这里而不舍离去,也知道了为什么对这儿的花海叹绝不止的真正原因了。当我回过神儿时,多么想把逝去的年华拾回来,多么想穿上白族小伙子们那盛装,与少女在花海中翩翩地舞起来。若如此,那八仙也会妒忌,也会只羡鸳鸯不羡仙,从而重返凡间的。

  我想,这不应该是梦。我也不舍得离去。蓦然,一阵阵竹笛声伴着花叶吹奏曲悠悠地飘荡来。放眼望去,在花海的不远处,一队穿着艳丽盛装的白族小伙子,正边吹边舞;一队穿着靓丽素装的白族少女,正踏着节拍载歌载舞。那真是一派花舞的世界,令我不禁向往。

  我来到了人群里。热情好客的主人,把我请进了舞圈里。

  我不怕丢丑,扭着、笑着,学着踏上节拍,一起跳了起来,从而忘记了离去的时间。

  三、苍山雪

  一提起雪,就会想那是北国风光,怎么会到了江南大理苍山呢?

  然而,宏博壮丽的苍山,终年被白雪皑皑覆盖着,经夏不消,素称”苍山雪“,堪与阿尔卑斯山媲美。

  尤其令人叫绝的是,盛夏时,山腰之下苍翠欲滴;山腰之上百里点苍,堆银垒玉,晶莹圣洁,偏又天巧神工,萦云缱绻,不愧为“苍山不墨千秋画”。

  更令人向往的,苍山竟然是一位少女的化身。我想,那少女,定然是上苍赐予凡间的仙娥,美丽而婀娜,纯洁而多娇。

  看那十九高峰,每两峰间,就有从天边流淌而下的一条冰雪融化的清澈透亮的溪流,这是大自然中最为元始也最为独特的相厮相守了。

  这种相峦,总有一个失恋者,但每个人都不希望加冕在自己的头顶上。

  或许是我错了。十九座山峰,正是男人的磊落胸怀。十八条清溪,正是窈窕风韵。剩下的那一位,正是化作苍山的少女。

  因而,成双成对,没有失恋者。只看怎样遴选,怎样抉择。如若前生有缘,我定然选苍山,只因她有着别样的胸怀,长年荫庇着冰雪。

  而这十九种姻缘,十九种绚烂燃烧的情感,虽性情迥异,万种风韵,惟一不变的却是不沾染尘嚣,是天界之纯净,是横穿亘古不变的圣洁灵魂。

  面对一泓泓跌宕起伏的苍山之溪,一头至雪峰太虚幻境,一头下洱海苍浪,几多情愫,几多纠结,使人只恋苍山不恋天,只恋洱海不恋尘了。

  若说北国万里雪飘,以壮阔、阳刚感人,那苍山,便是以净洁、轻柔诱人,这就离不开如雪一样洁白无瑕的玉带云了。

  那玉带云,若即若幻,似在峰顶,又似在身边。看似遥远,却又临亲近,恍若在心间缭绕。

  割断一切烦忧,迈着轻盈的步子,穿行于玉带上,仿佛腾云驾雾般盘上了天界,站在了那圣洁的九霄殿里。

  也总想着象藏胞那样虔诚地匍匐叩拜,这是凡间的圣地,是灵魂归处的天堂。

  然而,我又感觉到,那心脉的跳动,是多么的脆弱。无论是清纯无比的雪,还是太虚幻境。

  无论是背负着高远的青天,还是承载着厚重的数千年演变,都惧怕人类过多的脚步。

  这里仍需要幽静。不然,它就不会躲到这偏僻的边缘。而苍山,不仅仅是一座山,而是一切的开始。

  但愿每一个爱情,都从这里起步。但愿美好而善良的灵魂,从这里开启。但愿尘染的心灵,从这里净化。但愿每个人的人生,也是从这里出发。因为,这里最圣洁,见不得半点污垢。因为,这里有万古不化的雪,需要我们代代去守护。

  蓦然,一阵轻风吹来,似乎夹着千百年来遗存的老酒,看着,看着,就不觉醉了。看着,看着,就移不动离开的脚步。

  四、洱海月

  第一次听到洱海,总以为是大海的名字。然而错了,其实是淡水湖。原来是白族先民的一种愿望,也是白族的母亲湖。

  提到母亲二字,那份独有的浓厚的情感,是最牵人心肠、最惹人向往的。就如同华夏儿女,一提到黄河,无不壮怀激昂、慷慨澎湃。

  我欣然来到了洱海。

  但见它宛若一轮皓月,万顷芒然地躺在了苍山那博大胸怀里,银光闪闪而碧波荡漾,胜似汪洋,令人赏心悦目而心旷神怡。蓦见风卷浪花洁又白,雪倒岚影浴还碧,真是群峰间的一颗璀璨美玉,不禁叹为观止。真不愧是高原明珠,真不愧是水光潋滟开天镜,山色葱茏环翠屏。使人不禁想到“洱海无弦万古琴”那如诗如画的绝美仙境。

  我有幸恰逢圆月夜,租得一叶泛清波。

  不是乡愁,却胜似乡愁。但见瑶池上的明月,格外的明亮、格外的圆。正所谓月是故乡圆。但见天空中,玉镜高悬,清辉灿灿,恍若出水芙蓉,莞尔回眸一笑,勾人魂魄。水中,圆月如轮,浮粼摇合,露出迷人的笑靥,宛若娉婷娇娆。

  看着,看着,就不觉醉了,竟然分不清是天月掉海,还是海月升天。尤其是那洁白无瑕的苍山雪倒映翩翩,与冰清玉洁的洱海交相辉映,真是一幅银苍玉洱的绝妙画卷,是一幅绝美的奇葩。

  难怪乎水色如天、月光似水而相溶一体的洱海,被誉为金月亮。那在这里,究竟有几个月亮呢?那“三潭映月”中有一个心中的月亮,这里不该有吗?

  这时,从不远处的渔光灯里,传来一阵阵竹笛声曲,该不会是在吹唱自古流传下来的那首扑实无华的民谣吧?但似乎又像是在吹唱“洱海情”。因为,每一个如伊甸园般美丽的地方,都有着美好的爱情传说。无论是凄凉的美,还是圆满的美,都一样美,都一样是有着美好的向往。

  当然,这里并不会另外。

  船公悠然地讲起了那美丽的传说。可恨的是,天宫中的公主与渔民的情缘,被强行拆散了,成了又一对牛郎织女,只留下一个宝镜,永远地沉入到了海底。幸运的是这块宝镜,千百年来一直荫庇着这一方生灵。可恨的是,私欲的贪婪膨胀,使得菩萨用蓝手绢封盖了神珠那炫目的霞光而令黯然神伤。

  我想,这儿的传说,一定还有很多。但我只惦念那被强行带回云霄宫的公主,是否也像嫦娥那样“碧海青天夜夜心”呢?但我知道,这不可同一而语。那嫦娥是忏悔而泣,而公主是无奈而悲。

  我情愿,让公主的一滴泪落下凡间,化作苍苍洱海,来时时刻刻地清洗、净化那弯弯宫中主人的心灵。同时,也让洱海边的亲人,天天饮上经过冰雪净化而成的纯洁甘冽,从而让亲人永远不会忘却这洱海,就是母亲。

  但愿人长久,洱海共婵娟。

乡愁的散文7

  我居住的小城是个三级县城,城不很大,人口也不多,城乡加在一起不过三十万,城里固定人口撑死说也就五六万的样子。小城的整个幅员版图似蝶形,打开版图看犹如一只展翼的飞舞“蝴蝶儿”。小城里的边框四至蛮“周状的”,东西长四里四,南北接近两公里,挺方正的,东西以路相称,南北按街为向。城里坐落布局似一副诺大的象棋盘,八八六十四个方块,板板整整、利利索索处于“地球村”上的一个不起眼儿的小角落里。掐指算来小城渐近百年,在置于华夏神州的历史长河中并不久远,但小城留下的房、路、树,山、石、河,甚至值得记忆和念想儿的物件等是可见的“活化石”,不容丢弃、不可轻易毁掉

  据县志记载,小城从1917年设置县府至今近一百年的历史。留给这座城市不动的老物件,老见证不是很多,除了老居、老屋,破旧的房子,恐怕就是现存的老树了。早期的老旧房子,砖的、土的,东倒西歪的、零零星星的,有的早已被开发的高楼大厦替代了,再也找不到从前的影子了。有些破旧老房子在风雨的飘荡中,艰难地撮在那里,依稀尚存还能见到一些。从前,城里栽植的各种树很多很多,多数是沿街巷和道旁栽植的,也有在学校里植在学校的。打我记事起,在城里几条正大街和几个背街巷,原来都沿街巷栽植好多成行成趟的杨树、柳树和榆树。够树龄的杨树都是开春扬花的那种,每年一入春,春风不停地刮着,杨树的芽苞很快被风吹开了,在杨树枝杈上,密密麻麻一串一串挂着大红或紫红的树蕾。榆树是长得不很直溜的,入夏飘榆钱的籽榆。柳树喜水长得比杨(榆)树都快,都高大、粗壮。人们都说春季里柳絮分飞,但小城里的柳树,并没看到这一现象。这些老树在过去的中小学的校园里也常看见,树长得高大无比、遮天蔽日,夏天在树阴下写作业,凉爽、风凉。在树空间玩跳绳、踢毽子、钉钉子。小城在发展,街巷在改变,道路拓宽了,居民区的平房渐渐被开发楼区吞没了,替代是崛起楼房和高层住宅。学校的平房教室也陆续翻建成了楼房。有的古树自然老掉死去,有些老树被扩路或开发楼盘,人为吝惜砍掉了,在重新规划的街路或小区栽植新的树种,像乔木类的银中杨、糖槭、榆树等,还有在乔木树间栽植的小灌木,诸如,连翘、丁香、榆叶梅、小柏树等,小城绿化、亮化、净化、在提档升级,小城渐近变靓、变美。但我还是念念不忘小城里的过去古柳和老树。特别是尚存可数写着岁月沧桑的老柳树。

  老柳实属不多见了,在城区屈指可数不过百十棵,现存成排成趟的,在大祁街北侧仅有一行二十颗。小城大祁街拓宽、临街楼房开发,这二十颗老柳难得的幸存地被保留下来。每年环卫工人都精心为老柳树的树干涂白、剪枝、灌水、在老柳树的四周还围起来小篱笆,抵防人为损坏这些年近耳顺的老树。现在这二十颗老柳沿街齐刷刷的排成一排,树干粗大,足有小缸腿的粗细,随着主街道路加宽加高改造,老柳树的主干离地面的高度明显变矮了,打此路过的人们,伸手轻松摸到主干发出的侧枝,老柳粗壮壮、绿纹纹、齐刷刷的整齐站成一列队形,天天“乐此不疲”的迎接过往的人们。

  小城的老柳在一年四季里不断变化着、生长着、积蓄着大地、雨露、阳光的赐予的营养。秋冬时节,柳叶凋零,树枝直扬向上,像是在给人们打出致敬的礼节;春夏季节,柳枝飘曳,像是拍打“手掌”欢迎大家光临似的。寒冬时节,似一群沧桑的老者,无声息的临街站在那里。粗大的树干,凸凹沟回棱角分明的树皮,紧贴在树干上,生怕脱落下来,冻坏自己似的。春天来临,老柳“脱”去冬装,一展英姿,柳芽在枝蔓树节出拱出来,锥子状小而浅绿色,那时一个冬季蓄积营养的彰显,随和煦春风的吹拂,渐渐地张开了细小嫩绿的叶子,在风的呵护和阳光的普照下,叶子有细小越来越变得宽大,由开始淡淡的浅绿,渐渐变成了浓浓的墨绿。春夏的老柳更显得高大、茂密,在风的吹拂和阳光映衬照耀下,摇摆着、彰显着伟岸多姿的身影。我和这些老柳树有不可割舍的情结,1996年家搬到新楼区,这些老柳就在楼区的临街一侧。那时,这二十颗柳树的树径,充其量也就有二大碗口样的粗细,一晃,小二十年过去了,这些树几经风雨、见粗、见高、见大。每天上下班、出行去回,经意或不经意的都看着这些老柳。有时,闲暇或遛弯时,走近老柳,经常摸摸粗大、苍老的树干,再用手拍打拍打她们,传递着无声的呵护与无声地交流。

  树是大自然与人类和谐共融共生的亲密朋友,树木无论生长在何时何地,树都无尽无休、无怨无悔的吸收着二氧化碳,吐放着人和其它动物需要的`清洁氧气,净化着渐糟的空气,我称它是我们人类和其它动物的“氧娘”。大家现在居住的地方,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凡是花团锦簇、绿树成荫、洁净小溪的地方,我敢说这地方的生态环境,肯定会是宜人的、良好的,空气质量也是很不错的。否则,不必细言,总会被糟糕天象和雾霾的天空笼罩着、欺负着。可见,种绿、植绿、复草尤其是植树造林,对保护持续发展的环境,绿化祖国大地和秀美山川何等重要!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保护做起,在绿化大地园林化的今天,把家乡城里城外的参天大树、老龄古树,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纳入视野中、建立科学有益的保护办法,保护起来、传承下去,既起到美化绿化家乡城市和乡村的作用,又给人们带来唯美的视觉享受。爱家乡要不忘记家乡过去的历史,也许不是富庶的、而且带有苍凉;爱家乡更不丢弃家乡的保留下那难得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那就让我们留住老柳,牢记“乡愁”,为家乡尽早建成美丽乡村,实现美丽中国的梦想助力加油!

  我深爱您,家乡的这些古年老柳。您生长在街巷里,您的存在就是历史的见证,您见证着小城发展的点滴变化与进步前行的脚步;

  我点赞您,家乡的这些苍生老树。您迎风而立于道路旁,您的生长又将是未来的引领,您引领着家乡在筑梦建设美丽乡村阔步前进的征程上,不断绽放出绿色多彩的新诗篇!

乡愁的散文8

  我们不需要时时刻刻待在一个地方,但是心里必须有一个地方可以永远无条件的接纳我们,这个地方就是家乡。

  我是一个感性的人,更是一个多情的人,我爱我的.家乡,我也在不断思考家乡的作用是什么?

  是像岳云鹏那样成为一个缓解压力与痛苦的地方,还是像斯嘉丽那样是一个重新开始的地方,其实这样的作用有很多,但都可以用一个词来表达,那就是安全感。我们出门在外,寻寻觅觅,打打拼拼,底气十足,因为家可以给我们所有我们想要的安全感,只要心里有家便可以一往直前。

  以前看过很多关于寻亲寻祖的节目,里边有平民百姓,也有达官贵人,他们都不惜重金想要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为什么?或许是因为他们想要给自己的心加一个底吧,知道了自己的根在何方,我想无论去什么地方都会有方向,不会再迷路。

乡愁的散文9

  祖母是一家之主。我童年的大部分时间,就在她老人家的呵护下,一天天度过。祖母很喜欢我的可人。她看过大大小小十几个孙儿,就数雪儿我最乖,也最听话。祖母逢人就说,看雪儿,放在蒲团上,一坐老半天,不哭,不闹,可省心了!我不知,那时,为啥那样?以后和祖母相处的日子时,曾经问过她老人家。她告诉我,雪儿出生的时候,是在这一天的凌晨之后,雪花飞舞,老大的棉花团子直往下落,就给起了这样的名字了。我从那么静谧的时光中降临,我的一声啼哭划破了沉寂的夜空。可能,雪儿于那样的夜晚来到世间,也就有着这样沉静的性体。我听不懂,也没有深究下去。只是感觉,祖母大概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和祖母一起的日子很平静,就如荡不起涟漪的湖面。若是很深刻的记忆,便是小表姐芬儿回老家的那两年。芬儿是大姑家的二姑娘,比雪儿我大一岁,从东北回到老家暂住。对表姐记忆犹新的是,她的右腿有点短,走起路来一扭一扭的。祖母告诉我,那年,芬儿生病,打针打成这样的.。我心生怜意,可能也是血缘关系的缘故,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雪儿好多时候,是让着芬儿小姐姐。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芬儿是暂住,妈妈不在眼前。

  别看小姐姐走路不方便,可闹了。一会扯着雪儿到河里戏水,一会又去打小鸡,逗小狗。春天,到河边去折柳枝,吹柳哨,追柳絮;夏天,去摸小鱼小虾,喂家里的小鸡小鸭;秋天,去洗地瓜,赶鸭子;冬天,去溜冰,滑雪;总之,没有闲下来的时候。而我一旦不听她的,她就会不停地拍打我,甚至威胁我,再也不和雪儿玩了!所以,很多的时候,就任她摆布。我,雪儿,就好像一个傻傻的小木偶,是芬儿姐的铁杆粉丝。现在想来,那时的我,怎么好笨笨哦!

  祖母的火炕好高。每次,雪儿都得踩着凳子才能上去。有一次,和芬儿姐玩的时候,她抢走了雪儿的连环画。我拼命地想夺回来,结果从高高的炕上一个跟头栽下来了。那次惨痛的教训,竟然双臂骨折,全吊着。那一个冬天好难过啊!那时,好恨芬儿姐姐。或许,没有她的那个冬天,雪儿不会有那么多不幸。

  也就是在芬儿姐的教唆下,偷拿过祖母藏在抽屉里的大红枣;也偷吃过祖母藏在柜子底下的红糖。有一次,雪儿也因此挨了一次狠狠的打。那一次,趁着祖母去河里浆洗衣服的时候,两个人偷偷掀开炕席,那是祖母放钱的地方(这是芬儿发现的),拿了一毛钱就撒脚丫子跑到供销社买糖吃。两个人正吃得高兴,结果,祖母回来,发现了炕席动过的痕迹,继而发现少了一毛钱,就唯我们两个是问。结果,芬儿,将责任全推到我身上。我不敢撒谎,也就实话实说了。父母一听,火冒三丈,那顿揍啊,是有生来的第一次,屁股都被打成两半了。祖母痛惜的将我拉进她的怀里。然后,就给雪儿烧炬炬吃。一边含着泪花,一边垂涎欲滴。虽然,有祖母的怜惜,但,屁股开花的滋味,现在想想,就痛得慌。

  回溯那些童年的时光,感触颇深。书上的话不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至理名言!祖母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靠个好,学个好;靠个孬,学个孬;靠着个无赖鬼子,学个浪荡神。当时不求甚解,现在体会尤深。否则,雪儿的童年,不会有如此深刻的刻骨铭心。说起来,还得感谢小表姐。若不是芬儿姐,雪儿的童年就失去了那些脍炙人口的童稚,也就没有了忆城中,哪些可圈可点的光影流星。那些童心演绎的一枚枚童趣,也就在忆河里跌宕起伏,闪烁着星星般璀璨的灵动。后来,小表姐回到东北自己的家里。我的童年,又恢复了原来的波澜不惊。

乡愁的散文10

  阳光透过厚重的玻璃窗照进来,尘埃在飞舞,病房里一片寂静。只有空气中弥漫的消毒水的气味一阵一阵飘来,才让我感觉到生命的存在。

  在这样的时光里,总会想起童年。一群戴着小雷锋帽,裹着青布棉袄花布衣衫的男孩女孩奔走在雪地里的情景——厚厚的积雪在笨重的棉鞋下发出“咯吱咯吱”声,团个雪球你追我赶,把那个脚下一滑摔倒在地的家伙团团围住,捧起大把大把的雪扔他……然后,雪地里笑声一片,时有尖厉的哭声隐隐传来……然而,在童年最美的时光里最觉温馨的还是夏日的黄昏。

  放学的铃声终于想起。集合,整队出发,我们大家便嘹亮地唱起”学习雷锋好榜样……”出了校门,拐个弯,逃出老师的视线,我们几个要好的小姐妹不约而同插队,头挤一块儿叽叽喳喳商量今天去哪里打猪草,在哪里等待,并反反复复叮嘱那个拖拉不守时的人,“来迟了我们就再不等你”……我快跑冲进家门,把书包往炕上一扔,大喊——“妈,妈,我们放学了,我要打猪草去了。”然后,拐进厨房拧一块妈妈刚烙好的热馍,一手提起廊前的篮子飞一般出大门了。只听见赶出大门的妈妈生气的大喊:“今天不需要你打猪草……”家里需要不需要不是我考虑的,但我自己是需要去打猪草的。不去打猪草,我和她们怎么玩儿呢?不和她们一起,那我怎么度过这无聊的黄昏呢?啊,幸亏我跑得快,不然让妈妈逮住就不好过了。

  我们约好在村口见面。我总是第一个到的,坐路边的树墩子上优哉游哉的吃馍,向出出进进忙忙碌碌的叔叔大爷们问好,他们总是那么几句话:

  “放学了?”

  “打猪草去?”

  “真乖,放学了还知道帮你妈干活,这娃能干的很。”

  ……

  天天这么几句,我听着咋那么熨帖。于是,天天见面,老远我就喊叔叔婶婶大爷大妈的。等我们五个来了四个,刚刚生气不打算等那天天最慢的一个了,大老远就看见她跑来,一上来,两手抱肚,上气不接下气的解释:

  “我……我终于……终于把我两个妹妹甩开了,……我妈我妈说我回家要打我呢!”

  看她这样,还有可能挨打,我们顿时不计较她的老迟到,反而给她出主意:

  “要是你妈打你,你就来我家,别回去了。”

  “今天,你打满满一篮子猪草回去你妈就不打你了。”

  “你妈再打你我们就告诉老师,让老师警告你妈”……

  一路上,我们就像一群麻雀般拥进玉米地。夏天,玉米杆子长高了,阳光狠狠地晒了一天,玉米地里有些闷热,不知谁提议:

  “这里有空杆(长瘪玉米的玉米杆)呢,咱们吃了再忙吧?”

  一呼百应,才感觉刚吃了馍确实有点口渴。于是,我们四散开找空杆。吃空杆是有经验的,要选那种外皮发红,瘦瘦的,只啃下面两三节。我们一人拿一节玉米杆大啃特啃,当甜蜜的汁液从喉咙咽下去的时候,我觉得这就是世界美味!每个人啧啧赞叹自己的有多香甜,总有人会忍不住诱惑要求互相尝尝,谁也不嫌弃谁。吃好了,还要围在一起开开会,说说今天学校里的大小事。比如,我们的语文老师女朋友来了,她怎么的漂亮;班里的霸王下次再欺负我们,我们就告诉老师;谁今天把我的橡皮踩了一脚;谁的同桌太讨厌,老是超过“三八线”……我们的会议天天都有新话题,会议的结束是由太阳决定的。等我们中的某个人突然发现玉米地里的阳光不见了,惊呼:“快点,打猪草吧,太阳快落山了。”我们大家意识到时间不早了,才认认真真搜索哪里猪草多,谁发现草多的地方就会叫大家一起去打。这时候,一个个头对头,或背对背就忙开了。

  如果实在草太少,我们也会想办法尽量装满篮子的。一个办法就是“害人”——偷偷的摘人家黄豆叶子,洋芋叶子,萝卜叶子,上面再浅浅的覆一层草。这要是回家被妈妈们发现会狠狠地揍一顿的,可是篮子不满回去,在路上也会被人笑话死的。有一次,打的草不多,我们就把篮里的草一遍遍的弄得松松软软,使它看起来尽量多一点儿。结果半道碰见一个大爷,他满脸堆着怪异的笑容:“篮子里有一只兔子跳呢!”我们看看,没有啊!后来才明白他是嘲笑我们篮子里的草太少,过于稀松。为了脸面我们总是冒着挨打的风险作案。不过,我们还发现一个方法可以让草变多——那就是把草浸在水里,草会变硬,装在篮子里也就多了。于是,我们就各自在河边用石头垒起一个小水池,打点儿草往池子里一浸,打点儿浸一点儿,等回家的时候从水里捞出来再装篮子。就这样,我们拎着一篮子的水和草滴滴答答上路了。那样的时光里,我们的半条裤子也常常是湿漉漉的,但我们依然麻雀一般快乐。

  走在回村的路上,夕阳像一顶帽子戴在对面的山头,天空蓝汪汪的`,天边悠闲的云朵一会儿像故事里无所不能的孙悟空,一会儿又像一条活泼的小鱼儿。炊烟从家家屋顶升起,村子里弥漫着浓烈的蒿草味儿和新鲜牛粪味儿,混合着妈妈呼唤孩子的声音,孩子玩乐吼叫的声音,村头牛官赶牛的声音……

  现在,我也常常回去,我的故乡变了——柏油马路又宽又大,路边装上了太阳能路灯,家家红砖青瓦房,高墙大院紧闭的红大门,机器耕种……老黄牛的影子已经远去,大爷大妈们的身影永远不会再出现在村头,叔叔婶婶们早起鬓发斑白,孩子们的喊叫声也是稀缺……那个弥漫着蒿草味儿和新鲜的牛粪味儿的故乡只活在我的记忆里。那袅袅炊烟声声呼唤,多少个黄昏让我恍惚,多少个夜晚让我怀念……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是在有月亮的晚上想起……”一时间这几句诗迸进我的思绪,我才懂得了——“乡愁”!

乡愁的散文11

  “这注定是一个无眠之夜”,我躺在床上这样想。我曾把我们比作云,旧的云在熟悉的天空消散,新的云又在陌生的天空汇集。是的,这是我进大学的第一个夜晚,也是我离开家的第一个夜晚。这样的夜晚一定有风,起风了,风夹带着我的灵魂,飘向故乡,飘向旧时。

  我又一次地从记事时开始长大。父母、家还有朋友们的一件件事像电影快进般在眼前掠过。那每天都要经过的草地,一道夏风便成一边绿海,一道寒风又是满地梨花。那片夜空也是美丽的,星似北斗,月有阴晴。我又看到了那青春的年华、奋斗的时光,虽已忘却了大部分琐事,却记得每一个人的笑容,虽那时有过苦恼,如今想起却只剩幸福。还有那个家,这世上我最熟悉的地方,我甚至能闻到它的味道,是啊,那是父母年华的味道,如今少了我,家里不会太冷清吧。

  电影又回到了现在,我没哭,倒是笑了笑,原来我如此的富有。回首这十八年,我没有任何遗憾,如此幸运,夫复何求?唯叹一句,光阴荏苒。

  我拉了拉被子,今晚大概降温了。

  国庆,对祖国诞生65周年的祝贺倒是其次,最令人心花怒放的应该是另两个字:回家。那是30号的'下午,时光以我从未感受到的速度从指间逝去,而我一直在路口张望,期待着下一辆白色汽车里能看到那两张已显苍老的熟悉容颜。

  父母,真是一个温柔的词啊。

  坐在车里,漫长的85公里使我不停回想着家的样子,还有娘亲的那一句“儿崽又变瘦了”。

  路上的车辆格外多,大概人人都怀着与我一样的心情吧。不出意料地,堵车了,前面一路红色的尾灯,照得刺眼,也闪得人心烦。而母亲却对堵车满不在乎,问她为什么,她随口说:“反正一家人在一起啊。”

  是啊,从前以为家就是指那间房子,现在才明白,家是有父母的地方。终于到了,回家后的事记不真切了,只记得,那晚我什么梦也没做。

  又是一缕浅秋的微曦,而这缕光芒却柔软得让我联想到八月,仿佛我还在那个八月,从未离去,从未经历。我放松头脑,让习惯引领我完成~切,完成得很流畅,自然。

  家的印记,是抹不掉的。

  然后我在想要怎样享受这个上午,对了,去那个动漫店看看。刚进门,就看到高中同学从店内走出,这是何等的缘分啊,于是,我们开始交谈起了各自的经历,还有对那奋斗时光的一些追忆。再之后,又遇到了同学。话题电越来越远,以至于记不起来了,但也没关系,最重要的是笑容,是他们。这时我才明白,青春并不是那个年龄阶段,青春是与故人的一场场相遇。

  就这样,我的假期在与同学的聚会和家中的享受中过去了。正如那句话一样,家是漫漫人生长河中的一个港湾,迎接疲倦的旅客,送别赶路的行者。

  再次到达学校,原本内心中的迷茫与不安的脓疮都已在故乡的阳光下消毒,而其熟悉的气息也给予我踏破荆棘的勇气。

  送别父母,我开始整理起带来的行李,一件件拿起,一件件放好,我不再觉得枯燥无趣,而是享受其中。

  是的,我开始珍惜挟带着时光的风拂过脸庞的每一个瞬间,开始对下一秒的事产生无限的憧憬。

  接着,来了两个电话,父母告诉我他们已经安全到家了,以及在长沙的朋友们的聚餐通知。

  出发吧,浅笑比我更先迈出一步,现在的轻快告诉我,内心的阳光从来都是由心情给予的,或是朋友,或是家人,甚至是一片土地。

  快吃饭了,忽然想起爸妈今晚会吃什么呢?打个电话回家吧,没有我在,晚餐大概会冷清不少吧,希望这个电话能给爸妈的晚餐增添一丝鲜美。

乡愁的散文12

  今天走在拥挤的街道上,看到人们纷纷拿着月饼礼盒,水果礼盒,坐在车上,匆匆往家里和亲戚家里赶去,

  到处一片繁忙的景象,中秋节来了,人们都在忙碌在各自的生活里,卖礼品,送礼品,收礼品,忙的不可开交。

  在车站里的人们也是匆忙的拿起礼品行李往家赶,因为中秋是一个家的团圆的节日,

  赶在中秋之前回家,就可以过一个团圆的全家节日了。

  亲爱的.你,回到家没,看到家人没有。如果中秋回不去,就是一种乡愁。

  记得小时候就学过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先生的乡愁绵延情浓,一张邮票,一艘轮船,一汪海峡,也载不动那些乡愁,

  故乡的明月照四方,先生却不得回去看,中华乡愁变成一种情节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中华人,只要明月升,必定会想起故乡。

  记得小时候,我们有一个四间的瓦屋和两间平房的家,还在院子里架起树枝篱笆,八月十五那天,在院子里摆上一些芋头豆角花生和月饼,恭敬天神,那天晚上,一家人团聚桌前,讲起嫦娥和玉兔,月宫的故事,那些纯朴的生活,深深的印在我们的心里,

  那些过往满满家和故乡的味道。

  明天赣榆的明月就会照耀赣榆大地,月亮上将洒下晶莹剔透黄黄的月光,

  赣榆的一切都染上了神奇的月色,在外地的赣榆人们,记得一同看那尊明月,因为天涯此时,月亮共圆,故乡的明月也很好看。

  明月会懂得那些在外拼搏的人们的辛苦的,值此中秋佳节之际,

  祝大家团团圆圆,中秋快乐。

乡愁的散文13

  ①记得儿时,我唱着“雪霁天晴朗,梅花处处香”,深一脚浅一脚地疯跑在落雪的三九,摘一朵盛开的梅,捧一团蓬松的雪,真就有了李渔“雪点寒梅横小院”的意境,小小的我哪知踏雪寻梅的情致啊。

  ②初识梅,是在画上。

  ③每年除夕,老屋厅堂正墙早早换上匾额和字画。这古旧的字画与门楣新帖的春联相映,透着玄幻的前世色彩。然而这匾额和字画每年只能“显身”半月,待到正月十五过后,外公就取下卷好包藏,来年春节再挂,循环往复。我那时小,踮脚凝望画上的朵朵小花,思忖那花儿笑盈盈地开在枯老的枝干上,怎么总也不凋落呢?长大后才知这画是有名的《九九消寒图》。图中有诗云:“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

  ④在我的童年,无论是画里静止的梅,还是院梗上凌寒的梅,都开在我心里。外婆针线活做得极好。她在我的浅色衬衣前胸处,绣一簇粉的梅,带着一团团的喜气,仿佛要从衣裳上跳跃下来,惹得小伙伴用小手摩挲,痴痴羡慕,怜惜不已。我的书包搭盖上檐的梅花瓣是外婆剪纸后再以细毛线缝制的,淡黄的底色突兀出炫耀的朱红,那个妖娆啊,背起书包飞跑起来,真是热闹,把少时的岁月都染红了。似乎每个日子都过得像班上同学名字中嵌有的“梅”字一样,含苞的美梅呀。清清浅浅的心,盛满了生命之初点点碎碎的幸福和快乐。哪里还念想只有春节才能看到悬挂的梅花图,只有三九才能采撷到的雪梅?

  ⑤夜晚,一灯如豆,外婆纺线织布。雪白的棉线从她手中均匀地抽出,细细袅袅;棉线穿梭在她织机经纬里,像是把早春的希望也织进光洁的线条里。我每天聆听织布纺线声音如梦,吱吱哑哑,声声寒霜意,丝丝梅花香。外婆用粗布温暖我,换钱养活我,用粗布成衣绣出好看的梅花,保存她对一棵棉的感恩。她说,有梅在侧的老屋,有纺车轻摇的夜,便有端然的厚度,守得轮回始终。从我童稚起,外婆的纺机一直织成我离乡的明月光。

  ⑥待我学会识文断字,再看那书里的梅,分明是染着乡愁的。明末张岱在西湖大雪三日、鸟声俱绝之时,独往湖心亭观雪,并青梅煮酒,酒意诗情,写下如水墨画般的西湖冬景,那份岑寂中的干净百媚多像他天府故国的梅花。《梅花三弄》第五十回,贾宝玉“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诗中的踏雪寻梅,则是禅心与梅心的天然合一,有藏在梅里无人知晓的春愁。除此还有北宋林和靖、民国才女石评梅等,他们倚窗凝思,看梅著花忆故乡的惆怅总是如此打动我的心。读着读着直到怅然若思,他们带给我的那种感觉,就像《梅花三弄》的第四拍,是那么值得挽留。

  ⑦待我离开故乡定居南京,这一年一度的梅花之约,俨然成为既定的仪式,怀旧而亲切。悠悠穿行梅林,细碎的花瓣寥寥地落在脸上,抬头细看,朵朵含苞的梅尖上也噙着盈盈的雨露,默默泪珠样的就是不落下,纯净透明得像回不去的少年,含了粉色香的乡愁。触梅思旧,故乡《九九消寒图》中描红的梅,细腻也好,精致也罢,却只是锁在老屋里的山水,只可想象不能触摸。儿时衣裳、书包上的簇簇梅花,楚楚盛开在岁月深处也好,鲜活灵动也罢,它却只是一幅疏朗的水墨,墨色晕开染成墨梅,才能风神绰约,梅魂隐现。此时斜斜的一枝梅红,仿佛从一曲纺机吱吱哑哑里漾出,细针密线地把我织进童年的月夜。

  ⑧当我走过南京梅花山长长的神道和蜿蜒的陵前路,那尽头便是连着儿时的春天。“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梅花花开烂漫,又有多少随一夕风雨,洒落石阶。“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不正是眼前这般情景?

  ⑨梅花于我,是相遇故知,寻一丝慰藉,细水长流。

  ⑩梅花于我,是另外一种乡愁。

  4、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两项是

  A。文章开头写我儿时唱着咏梅诗歌,在雪中摘梅花玩乐却不懂得踏雪赏梅的意境,作用是为了衬托长大后我对梅花的深厚情感。

  B。文章写画作《九九消寒图》和“画九”民俗,想象闺中女子画梅的情景,写出了儿时初识梅花时的美好印象,也表达了对老屋和外公的思念。

  C。“有梅在侧的老屋,有纺车轻摇的夜,便有端然的厚度,守得轮回始终”一句写出了外婆面对艰苦生活的的坚韧和迷信思想。

  D。文章第⑥段引用了与梅有关的情节和诗句,还写到了林和靖和石评梅,这样处理主要是为了增添文章的古典韵味和文化底蕴。

  E。本文融叙事、议论、抒情为一体,运用了、拟人、引用等手法,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诗意,耐人寻味。

  5、文章以“梅花,另一种乡愁”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6、解释文中字体加粗的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1)从我童稚起,外婆的纺机一直织成我离乡的`明月光。

  (2)此时斜斜的一枝梅红,仿佛从一曲纺机吱吱哑哑里漾出,细针密线地把我织进童年的月夜。

  7、作者第⑨段为什么说“梅花于我,是相遇故知,寻一丝慰藉,细水长流”?请结合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4、CD

  5、(1)统领全文的作用,它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整篇文章围绕着“梅花,另一种乡愁”来展开。文章按照时间的顺序,分别写了我儿时摘梅唱梅歌,识画中梅;童年时外婆纺线织布,在我的衣服上绣梅;我学会识文断字后读书中梅;我离开故乡后赏梅寄托乡愁。

  (2)点出主题,梅花寄托着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和对家乡和亲人的真挚思念之情。

  6、(1)这句话写出了外婆通过纺线织布养活我的辛苦与不易,形象地表达了我对外婆的深挚的爱、感恩和思念。

  (2)这句话写我离开故乡定居南京后,在梅花山赏梅时,由眼前的梅花想起童年外婆月夜辛勤织布的情景,表达对外婆的思念。

  7、(1)作者定居南京后,看到梅花有亲切感,梅花如同他乡故知,勾起心底的记忆,慰藉心灵。

  (2)作者从儿时到离开故乡前,在雪地里吟唱梅花诗,与外公在老屋画梅花、赏梅画,与织棉纺纱的外婆相依为命,梅花贯穿儿时生活,烙印入心。离乡后,赏梅时就会想起与梅花有关的童年生活以及故乡的人与事。梅花如同亲人、故乡一样,亲切可感。

  (3)梅花是作者遥寄思念、乡愁的载体,寄托了作者对故乡亲人、童年生活的浓浓思念之情。

  (4)联系现实生活或者阅读体验。

乡愁的散文14

  凉夏的夜深邃迷人,白云在蓝天上写诗,清风吹开一卷卷浩白的烟纸,在屋顶泼墨挥笔……

  我悠悠地望着窗外的夜,思绪万千,故乡的老屋此刻该是墙南果香悠悠、屋后饮绿潺潺了吧?

  一个人无论走多远,无论多长时间,总有一份情在牵着,让我时不时地在梦里回到从前;总有一个地方魂牵梦绕着,让我时不时回头看一看。它就叫故乡,那个连梦中都拥抱着我的地方……

  少时不知乡愁味,读懂已是不青青。儿时读《乡愁》,只是觉得它是念在口中一首美诗,如今再读《乡愁》,字字句句入心,未出口泪双流,掩卷泣不成声……

  老屋,旧时光,时刻行走在心头,萦绕在青石板的那个巷口……

  我生在最美四月天,屋前花香绕膝、万物凝绿,门前有一株老槐,树冠大如伞盖,它是我儿时的乐园,三月槐花摇铃蜂蝶翩翩,我和小伙伴们捉蜂扑蝶,母亲此时会端出香香的槐花饭来慰劳我们这些小调皮。

  院内有母亲亲手栽的六棵梧桐树,树冠大,叶子宽,夏天整个院子都笼罩在树荫下,清凉极了。

  西窗下有一丛大丽花、一丛秋菊,还有一株杏儿,那些都是我亲手栽种的,所以格外地亲切,我会经常给它们说话,还会给它们唱歌……

  南墙外是母亲的小菜园子,那里长着一家人吃的蔬菜,也长着母亲对家人的爱。

  当我背起行囊的那一刻,我的心底就种下了悠悠的乡愁。出外求学一个礼拜后,我就开始想家,想着老屋的一切,连那最不喜欢的雨天泥泞路,也成了很有趣的回忆。三年里,我离故乡越来越远了,而离乡愁越来越近了,对于家乡的印象越来越清晰了,因为那里有着我快乐的童年记忆,有着我少年开心的时光……

  江南水乡是我最梦想生活的地方,而多年后发现那个最梦想的地方依然是故乡。江南的美依然不能冲洗掉我的乡愁,烟雨濛濛下,我骨里子依然飘着浓浓的乡愁……

  人们总说时间是最好的良药,可它却无法治愈我的乡愁,而是越发加重了。我时常望着一些的老旧的东西发痴发呆,就如前日,我路过一家花店,吸引我的不是美丽的花草,而是门前那两个老旧的细口坛子,我的老家谁人家里都会有那么几个盛油盛盐什么的。我在门前站了很久,越看越美,古朴,亲切。老板出来了,我问卖不卖,她说这是她从老家带来的,是自己家以前的旧物,不卖的。我知道那里装着她的故乡,她的`乡愁,她的美好从前,怎么能用金钱来衡量呢?我依依不舍地一步一回头地向前走去……

  我恍然明白了,一些岁月的旧与尘,如今忆起便是暖、是爱、是情深……

  老屋藏着深深的母爱,藏着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场景。记得小时候我最高兴的事,下雨天时,母亲不用下地劳作,父亲不用披星戴月地跑生意,一家人一起开开心心地围做在饭桌旁话着家常。母亲永远也闲不住,手里依然纳着鞋底。

  因爷爷去世早,父亲母上有老爷爷奶奶要养,还有二姑、小姑、叔叔他们要嫁要娶,那些岁月的风雨一并刻在了父母的白发间和额上。记得叔叔生病的那一年,父母一夜间就添了许多的白发。

  此刻想起,那时的父母何等的有担当,何等的重情重义,这是留给我人生的最宝贵的财富!

  忽然弟弟来电话说村子里老屋要改造了,恐怕我们的老屋也要拆了。听罢,我不禁潸然泪下……

  当我写下这文字时,我的老屋已不复存在了,但老屋依然是我最美的乡愁记忆,永远地存在我的脑海里……

乡愁的散文15

  中秋又至,正好团圆,但许多人有家不能回。

  异乡客,最怕是中秋,浓浓乡愁,似乎是注定了的。根本就不用学,离开久了,思念深了,自然就想家了,你也不知何时成了多愁善感的人儿,一念乡音起,一语泪双流。愁归愁,但还是要说声“对不你,又欠你一秋”。

  还年轻,有乡“却”不回。“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那时年轻,除了一把子力气,除了一大把青春,我们什么都没有。一腔热血,一身抱负,执著于梦想,不怕撞南墙,死倔着“混不好,我就不回来”。习惯了天南地北走四方,游学或闯荡,再生动一些是“讨生活”,费孝通先生所言极是,起初离乡之人,大都是为了“讨生活”,也有人“讨理想”。每个异乡客,都有一个“衣锦还乡”梦,只要梦未碎,即便是死在外头,也是值得。想家吗?肯定想,只不过“好男儿志在四方”,忍住罢了。圆月下,秋风起,母亲闲坐月光散下的亭院,日思夜盼,久等不来,惋惜罢,却不生半分怨念,因为等得起。

  至中年,有乡不“能”回。“后来啊,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请允许我将余先生的诗句做些微调,正符合这心境和处境。身不由己,天隔一方,一边是天涯浪子,一边是慈母心忧。不是不愿意,不是不想家,而是有家不能回,千万俗务缠于身,你一离开天就要塌,此时此刻你终于明白“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何样的情怀了。可纵然你阅尽人世繁华,你磨砺人世沧桑,无论千万里,不管“万户侯”,忙里偷闲,鞭炮齐鸣,浑然不觉,要过年了。“新桃换旧符”,一年又一年,母亲已蹒跚,老了容颜,却还在盼。

  到暮年,有乡不“愿”回。“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待你避过了中秋,错过了新年,再迎来可能就是清明雨,梨花祭。春寒料峭,柳绿花红,清明雨纷纷,此时的你,多么希望母亲仍在翘首以盼,等你回来。人不在了,乡愁也淡了,“回家”被尘封了。不是没机会,而是没珍惜,一脱再脱,以为总有床前尽孝时,以为总能挺过这一关,以为母亲还年轻,却不晓,你早已娶妻生子,做了父亲,时间的手术刀堪称妙手,不痛不痒地让我们忘掉了生命被一点点分割,只到垂老的一刻,幡然悟到,却天人永隔。

  又是一年花好月圆日,中秋却成不归路。乡愁年年积累,已然麻木,成了习惯。到头来,不知是你的`乡愁,还是母亲的乡愁,念叨着终不过是看似的美好,并不实际。有多少人,种种原因不能回家,听火车声隆隆,辗转反侧,浓浓的乡愁挥不去,只能干等侯。离得久了,不知何处觅乡愁,而乡愁够了,却敌不过一句“又欠中秋”!

【乡愁的散文】相关文章:

乡愁的散文07-29

散文欣赏:明月乡愁09-10

留恋与乡愁抒情散文08-09

乡愁之愁散文欣赏09-18

乡土 乡情 乡愁散文欣赏09-20

乡愁的散文15篇【精品】07-29

关于乡愁的经典散文诗歌09-04

六月,乡愁的季节散文02-04

席慕容散文乡愁仿写09-17

那一抹乡愁散文(通用7篇)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