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乡愁的散文

时间:2024-07-29 11:10:59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乡愁的散文15篇【精品】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应该都对散文很熟悉吧?广义上的散文是指不追求押韵和句式工整的文章体裁,与韵文、骈文相对。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散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愁的散文,欢迎大家分享。

乡愁的散文15篇【精品】

乡愁的散文1

  从小就在父母身边长大,从未离开半步,而今身处异乡,思之深切,于你或是感同身受。

  记得每一次送我上车那天,你都是一脸我完全能懂的表情。懂你,并不因为我是你的孩子,而是因为我也是同样的表情,同样的心情,只因为我是你的孩子。我想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只是有时候走得太过匆忙,来不及剖析那份跌宕在灵魂深处的沉香。那份孕育在爱的海洋里的种子,来自两个完全不同世界的浇灌,在时间的长情里开出花来,像朵七月的桃花般奢靡。那一刻,即便所有的`爱都化成了凝视,只剩沉默,我想你也能贴切的体受到那份来自灵魂深处的暖香。

  每一次坐上列车,都会想起一个人,或长或短,总是隐约而或明显的想起一个人,我不知道在你的生命中,或是意念里,会不会有这样一个人。离开的时候,忐忑不安。回来的时候,激动不已。

  纷纷红尘扰攘,静看往岁搁浅,今虽非昔比,事却经年,已然从心不力,其实每天每时每刻都想打电话给你絮絮叨,但也许是分开的时间久了,也许是那样一种普通的农村家庭,比较封建和保守一点。想给你分享我的大学生活,我的喜怒哀乐,想给你说你未来的儿媳有多么的可爱,多么的让我迷醉,带给我很多欢乐,当然也会偶尔的难过伤心。但感觉似乎隔着一层永远捅不破的面纱,似乎跨越不了像偶像剧或古装剧里面那样似朋友兄弟一般的温馨。因为你有太多的农活要忙,好不容易有空了我也不忍心打扰你休息。

  那一天,我终于给你打电话,你久久未接,我的心揪了一下,平时给你打电话都是嘀咕一两声你就会接的,无论你有多么忙,手里有什么活。

  记得以前在地理干活,刚下过一场小雨,哥打来电话,你手里全是泥,但你对语音报出的号码似乎那么熟悉,没等念完你也不顾及把手擦干就接起电话,然后就是一脸的高兴和掩饰不住的激动。但这一次。

  “喂,喂”。

  喂,四叔?是你嘎,我爸嘞!

  “你爸生病了,刚做完手术,现在还讲不到话。家里牲口拽不开,我和你妈轮换照顾他。”

  那一刻我全身涣散了,在这个炎热的城市感觉所有的寒冷都刺向我,就只是为了给我一行眼泪。或许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倾人倾城的风景,一切的饰物都有序而恰适的相缀于自然之间,都因心而异,就像此刻我目光所触及的每个角落都悲凉得生疼,我从没有这么一刻如此的恨过自己。

  “喂,喂,小清,喂”。

  啥子病啊,怎么严重到做手术?有没有生命危险?怎么?记不清当时问了多少个问题,问了什么,但回过神来的时候,电话早已经挂了。

  我打电话给母亲,责怪她为什么不给我们说。

  “爸爸说不要给你们讲,以免影响你们学习和工作。”

  我再一次无法控制自己的眼泪,我是个男儿,是个将要像你一般坚强和博爱的人,我怎么。

  我抽泣着说我马上回来,父亲嘶哑着吃力的叮嘱我不要回来了,安心学习,医生说是阑尾炎,做了手术就没问题。

  我是个不孝之子,是个罪人,我怎么能安心?要不是因为逃课而且没钱用了,我不会知道你经历过这样罪孽一般惩罚的痛苦吧!

  我不怕别人如何指责我,无论曾经做了什么,错了什么,若你改过,都还来得及解救。若你珍惜过,当要去珍惜,更加珍惜。若你未珍惜过,那么,可以开始了。

  不要说树欲静而风不止,不要独自悯喃那份藏在夜深处的话白,不要让回忆里那些碎成粉末的过往,借回流的风旋进眼窝,更不要身在故里,不知乡愁。

  会不会有这样一个人,像安然的坐在列车上看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想要猛烈的记住他,留住他,却感觉他离你的生命越来越远。

  无论你有多忙,手里有什么活,有多么的封建和保守,有怎样的隔阂,都放下吧!父亲节快到了,在身边的,就让他成为你列车上的风景。在远方的,若果可以,何不坐上列车,去看一场最美的风景。若果不可以,就给他一声问候吧!

乡愁的散文2

  文字是心灵的依托。

  当我回望故乡,那些旧时光就生动起来,旧时光里包裹的故事,让我惊喜和振奋,给我安慰和笑容,我能从中获得从未有过的欣慰和满足。

  我在梦里走进那些旧时光,我的梦恬静美好,令我不愿醒来。是不是,一切美好都十分短暂?我被迫从睡梦中醒来,我为失去梦的美好而痛苦万分,为抓不到的失去死去活来,真的有种活不下去的感受。

  于是,我找到了文字。

  没有雪不叫冬天,多雪的'冬天,又让我充满了恐惧和愤怒。我固执地觉得,没有那年的那些雪,世上最疼我的那个人,依然还会疼爱我。那个冬天特别冷,至今我还冻僵在里面。我被大雪吞没了,我的世界坍塌了,失去母亲的伤痛使我久久不能复原。

  乡愁黑暗如夜,沉重如铁,在乡愁面前,我是一个戴上镣铐被判无期的囚徒。

  我不能不找到文字。

  我用文字支起一顶精神的草屋,不粉饰,不雕琢,本色呈现,融于自然。拾故乡的柴生火取暖,舀故乡的水清凉喉咙,彩叶煮茶,晨露醉酒。我把灵魂放在里面,我在那里疗伤,我在那里静养,在那里孤独,在那里歌唱。

乡愁的散文3

  又是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一轮皓月孤零零的挂在天空,而我孤零零的看着她,月儿有星星点缀,白云相衬,我亦有清风作陪;本该和谐欢喜,但此刻清冷夜色下孤影望月的景却让人感觉那么的孤寂,那么的荒凉;心底迈过一丝淡淡的哀愁,一根叫乡愁的线轻轻的牵扯着他乡游子的心。

  都说少年不识愁滋味,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小时候总想快点长大,飞出大山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在家时总是烦嫌父母的唠叨,总想挣脱他们的臂膀,狂妄的想在天空任由翱翔,幼稚的以为天地也会为己笑傲……

  而今真的离开了大山,离开了小镇,离开了父母,来到繁华的都市开始了寻梦的旅程,身边再也没有曾经日夜唠叨的熟悉声音,有那么一刻心底是感到兴奋激动的,放佛整个人都笼罩在轻松和自由的快乐里。

  但现实却是残酷的,离开了家乡,离开了熟悉的父母,离开了亲近的同学,意味着所有的一切都是新的开始,意味着所有的困难都得自己面对。曾经什么都打不倒的奥特曼,却在到达陌生繁华的城市后慌了手脚。那一年毕业刚出来,看着车水马龙的街头,可悲的连过马路都害怕,工作也毫无头绪,总总的挫败感阵阵的袭来……虽说现实的生活常常挫败当初的雄心,不甘的心态也会燃起最初的斗志,但终究还是应了现代人说的一句: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犹记得出门前父亲反复重复的那句话:“在家千日好,出门半朝难”,当时听得一知半解。步入社会后才知道什么叫做人情人暖;什么叫做世态炎凉;什么叫做知人知面不知心;什么叫做身不由己;什么叫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什么叫做你不坚强懦弱给谁看……而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调整心态,把悲伤忧愁放小,把开心快乐放大,尽量保留初心,让生活过的精彩。

  都说爱过方知情深,醉过方知酒浓,苦过方知生活不易,父母不易。只有真正经历过了后才可以深切的体会社会的复杂,现在想来父亲的那句话是多么的贴切,贴切到生活本身。

  长长的思绪在月色下肆意的蔓延,一曲纯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哀婉的在耳边轻轻的回荡,像故乡的旋律,像一曲清远的笛声,悠扬而凄美。

  乡音袅袅,生生扯落眼底的泪。多少人离家后故乡就只有了冬,再没有了春夏秋;多少人离家后才明白父母的唠叨就是那根长长的`线,而我们是风筝,不管飞到哪里,始终被家人,家乡牵挂;多少人在离家后才明白什么是乡愁。

  离家后多少心酸只能自己扛,多少游子给家里打电话都是报喜不报忧,多少前尘往事在午夜梦回……

  小时候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火车票,我在这头,思念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轮明月,我在这头,故乡在那头。

  夜晚的凉风肆意的吹缭着衣衫和发丝,已是秋了,夜色多了几许的薄凉,月光也多了几许的清冷。伊人对故乡的思念随着中秋佳节的临近更是有增无减。那凋落了的黄叶也是盼望着归根“故里”吧。

  月儿终是故乡的明,清撒一地的银辉不知照亮了谁的窗子,又装点了谁的梦。他乡的游子此刻在月色当前,也只能以一轮明月摇寄相思,安慰愁乡的心情,平复乡愁的思绪。

乡愁的散文4

  在江西丰城市有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宋家村,村子虽不算大,只有四五十栋房屋,二百多口人,但那儿的天很蓝,云很白,水很清,宛如一幅优美的江南山水画。那儿的人很善良,很淳朴,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淡祥和的生活。那儿就是我的家乡,我心中的“桃花源”,我梦里的“迪斯尼”,我人生的“根”。我虽然打小就随父母到县城里上学,而后在外当兵、工作,很少回宋家村,但心中无时不刻地思念着那可爱的家乡,留恋家乡那片天,那片云,那片热土,多少次趟过记忆的长河,多少回穿越时光的隧道,在梦中与家乡相会相拥。

  我思念宋家村是因为那儿有我的根,我的梦。那幽静的老屋留下了我蹒跚的足迹,那清澈的水塘留下了我光屁股的身影,那热闹的晒谷场留下了我稚嫩的笑语,童年的快乐和幸福永远定格在那片灵秀的小山村。儿时的我是一个淘气包,爱唆使小伙伴跟我一起上树逮鸟,下河抓鱼;爱忽悠小伙伴,讲一大堆城里的故事;爱显摆出风头,骑着借来的自行车在村里耀武扬威,惹得小伙伴们羡慕嫉妒恨,就这样宋家村依然对我呵护有加,每当我回到家乡,它就会伸出粗壮的双臂,敞开火热的胸怀,拥抱着我这个游子疲惫的身躯,给予我安慰和温馨,使我那颗躁动的心在家乡的怀抱里瞬间安静下来。

  我思念宋家村是因为那儿有一种天然的美,淳朴的美,毫无雕琢和粉饰,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就像《桃花源记》里所说,既有“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乡村风貌,又有“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山村美景。尤其是在稻谷成熟时,那金灿灿的稻穗就像婀娜多姿的少女,在风中摇曳吟唱,撩起大人们的丰收喜悦,唤起孩子们的美好憧憬。我最喜欢那缓缓升起的袅袅炊烟,犹如一抹云雾,淡淡的轻轻的,而且还带着辣辣的诱人香味。“谁不说咱家乡好”,这也许就是一种家乡情结。

  我思念宋家村是因为那儿的人们民风淳朴,性情憨厚,虽说不上夜不闭户,道不拾遗,但也是乡里乡亲,真诚相待,若那一家有事,全村人都会主动过去帮忙,所以村民们相互借桌凳、碗筷、油盐甚至鱼肉,都很随意。串个门吃个便饭也很寻常。记得我弟弟有一次掉进厕所里,按当地习俗须吃百家饭才可消灾,于是村里人都盛情邀请弟弟去他们家吃饭,那股发自内心的真诚现在很难再现。宋家村里的老人很少出远门,许多老人甚至没去过县城,没见过火车飞机,奶奶就曾问我:“现在是谁当皇帝啊?”可见那时的山村还是很封闭的,当然封闭眼界的'同时,也将善良、淳朴封闭在小山村里。

  我上学时每年的寒暑假都要回宋家村,在奶奶的身边尽情享受“心肝宝贝”的日子。当兵后就很少回去,再后来就是每年清明节期间回去一趟,祭奠长眠在那儿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虽然回宋家村不多,但每次都能感受到村里的一些变化,觉得宋家村似乎渐行渐远,模糊不清了。

  起先是年轻人一个一个地走出山村,有的打工,有的求学,有的做小买卖,村里只剩下老人孩子,过去鸡犬相闻、生机勃勃的景象不复存在。随之而来的是一栋栋二层小楼在老屋的后山上拔地而起,此时给人的感觉是村民有钱了,生活好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理想实现了。可是回头看看那些充满历史、满目沧桑的老屋,已是十室九空,它们正在顽强而悲愤地与风雨搏斗,与岁月抗争,尽力维护自己的尊严,期待主人的回归。可它们哪里知道,主人已彻底忘却了它们,抛弃了它们,因为它们已失去存在和利用的价值。

  后来是有钱的没钱的都到不远的乡镇上建房买房,纷纷离开了生尔养尔的宋家村。其实乡镇也不大,只是交通方便一些,生活舒适一些,来往的人员多一些,挣钱的机会多一些,具有较大的诱惑力和吸引力。村民的大量外流使宋家村很快变成了空心村,只有五六户无钱无力又无心的老弱病残者坚守在那里,整个村子一片凋零和幽静,白天难见几缕炊烟,晚上难见几个人影。那一大片老屋终究抵御不住风雨的敲打和野草的蚕食,大部分都倒塌了,化成了沃土,回归了自然。而那些新建的小楼则是铁将军把门,一堆灰土,一层锈迹,一片野草,可怜它们没享受几年的热闹辉煌,就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慢慢终老而去。

  再后来就是一些怀有叶落归根情结的人士,自发地集资修建了一条直通宋家村的水泥路,翻建了一座祠堂,并计划着回村建房养老。可能他们意识到,他们的祖辈在那儿,根在那儿,归宿在那儿。这两年我似乎感觉到些许乡情的回归,如春节期间,各地的游子都会回到家乡,在祠堂里欢聚一堂,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声说笑,也只有那几天,宋家村才显得生机勃勃,可这短暂的热闹,表面的回归,能支撑宋家村多久?能逆转它消亡的趋势吗?能再现它的辉煌吗?

  最近我回乡时特意看了看那片老屋,想不到眼前却是一片绿葱葱青幽幽的草木,而老屋则消失得无影无踪,是化成了青烟?还是变成了泥土?怎么没留下一点痕迹?我顿时涌出一股“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惆怅,真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涕下”,乡愁似乎有些苦苦的。

  宋家村正在走向消失,这只是成千上万的自然村消亡的缩影。据悉,十多年前我国有360万个自然村,而在20xx年至20xx年的十年间就消失了90万个,平均每天消失240多个,而且还在不断地加速消失。

  其实自然村的形成就是一个文化聚合的过程,历史沉淀的过程,自然发展的过程,它就是村民的家,历史的根。过去自然村消失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灾害、生态破坏、战争毁灭等,而如今自然村消失则主要是城镇化的迅猛发展和农民的主动放弃。城镇化让许多自然村变成有名无实,农民的主动放弃则让自然村变成空心村。据统计,自然村的消失主要体现在:劳力外流的占64。8%,务农减少的占64。4%,外地上学的占52。7%,迁移合并的占34。1%,再全国加上城镇化已达51%以上,这就意味着自然村的逐渐消亡是大势所趋。

  有人说,自然村的消失是城镇化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摆脱落后的社会地位和贫穷的生存环境,对农民来说也许是一件好事,自然村的消失就是农民经济地位和社会身份的变化。

  也有人说,自然村是长期而自然形成的,承载着历史、文化和社会关系,反映了当时当地发展的轨迹,因此自然村的消失必然伴随着社会的转型、文化的割裂和寻根的担忧。

  还有人说,自然村是国家的最基本单位,村落的变动就意味着基础的变动,村落的消亡就可能使农民失去退路。据调查显示,对自然村的消亡,16。1%的人是好事,33%的人认为不好,50。5%的人认为看不清,可见大多数人是持不看好的态度。

  我觉得自然村的消失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客观上讲,一方面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趋势必然造成一些自然村的迁村合并或撤村进城。另一方面有的自然村生存环境恶劣,理应在政府的帮扶下搬迁改善。主观上讲,有些自然村并非受城镇化的挤压,更非生存环境不好,而主要是农民的主动放弃,宋家村就是这样的。按说宋家村的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都不错,青山坏绕,绿水常在,而且离乡镇只有两三公里远,是一个很好的宜居乡村,可如今在城镇化和打工潮的猛烈冲击下,村民们不惜抛弃村里的老屋新房,义无反顾地涌向城镇,试图改变自己的经济地位和社会身份,这也许就是人的本性和社会潮流。

  看着那正在衰落消失的宋家村,以前那种“暖暖远人树,依依墟里烟”的景象已不复存在,只是“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徒增浓浓的惆怅,深深的忧伤,美好的回忆犹如一缕炊烟,随风消逝在时间的隧道里。对我们这些游子来说,则是一种归属感的消失,一种自我的迷失,一种乡情的退化。

  现在时兴寻根文化,其实就是一种乡愁。诗人余光中在《乡愁》里说得好,“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我的乡愁是什么?是那片老屋,老屋前的水塘,老屋后的青山,老屋里的温馨。是那帮小伙伴,以及他们的善良、淳朴、真诚和友爱的情谊。是老人嘴里讲不完的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是挂在墙上的已泛黄的亲人照片,是一页页翻不完读不完的儿时回忆……,如今这些已经成为过眼烟云“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我顿觉我的乡愁似乎正在失去“根”的支撑,“源”的滋润,变得有些涩涩的。

  岁月就像一列高速行驶的没有终点的列车,不断地有人下车也不断地有人上车。宋家村终究是要下车的,我只能把美好的回忆记在日记里,把涩涩的乡愁藏在心里,向宋家村挥挥手——我会经常来看望你的,因为你是我的故乡,是我的根。

乡愁的散文5

  在南太行山的沟沟畔畔上,在乡村野岭的旮旯空地里,在房前屋后,猪圈、茅房旁,甚至在铺设了水泥地的缝隙。每到春天就能看到去年秋后,曾经从树上刮落下来的槐豆籽随着气温的上升而发芽。

  小刺槐不仅耐寒耐旱,而且生命力极强。它生长的速度也快得惊人,假如不把它趁弱拨掉的话,几个月就会窜成两米来高、比赶牛鞭还要粗的小树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它盘龙错节的根部会把坚固的墙体挤塌,把水泥地面拱起,甚至把整齐石塄也能挤出个大肚肚。 于是,人们通常在打扫院子或者打扫大街小巷垃圾的时候,除了拿着铁锹和扫把以外,还需带着锄头、镰刀之类农具顺便把它刨掉。否则它旺盛的精力就会和杂草相呼而应,弄得和现在的环境一塌糊涂。

  刺槐俗称洋槐,从称呼上看就知道和”洋油、洋车、洋布”等等都是泊来品。刺槐的木质坚硬,纹粗、皮实。虽然十几年后它会长成参天大树,但人们并不用它做大梁用。因为它粗狂的性格容易开裂、生虫子。打造家具刺槐更不理想的木质,它是木头里的”刺儿头”。也就是说它刨不光,磨不平。

  既然把刺槐说得一无是处了,那人们却留它何用?其实不然,槐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地位也算得上蛮高的。比如过去农村挑水用的篇担,比如做牛车马具,比如桌椅板凳的腿子等等都非它莫属。槐木农具是勤劳的象征,只要人们天天用它干活,它就越来越柔和。假如把它放在墙根角几让它睡大觉,反而它就变了型。 由于时代的变迁,这些农具现在也悄然退出了市场,农村的庙会、集市再也看不到有人卖这些农具了。但是,近几年外地人来山村野岭杀树的却多了起来,槐树的价格比过去也高出老多,至于收回去的刺槐干什么用我们无人过问,但肯定是其他木头所替代不了的。

  赏罢梨花,槐花又成了美丽乡村游的一条靓丽风景线。槐花的'美,在于它像着了素色荷包一样的形状;槐花的美,在于它含苞欲放时散发出的沁脾诱人的淡香;槐花的美,在于它虽然生在山乡野岭,却可以登入都市宾馆的大雅之堂;七十年代时,我们农家以采槐花充饥,那会把槐花用两粒蓖麻在热锅里挤出点油炒着吃,九十年代时,人们热衷于大米白面了,谁还稀罕吃这些狗肉不上台盘称的东西呢。

  近几年,吃腻了大鱼大肉的人们又喜欢上了绿色食品。于是,槐花又成了餐桌上的香饽饽。城里人为了吃上顿槐花,他们不惜翻山越岭到山里去采撷。在农村,家家户户都有钩槐花用的”长把镰刀”。看到槐苞成型了,急忙弄回家中再拿上当稀罕的礼品送给城里的亲戚。

  无意中抬头看到了院墙上盛开的一树槐花,一年一季唯有的槐香又调起了我儿时的乡愁。虽然槐花已经过了采撷的时机,但冰箱里保存的槐花足使我还能美餐几顿呢。走,包槐花饺子去喽。

乡愁的散文6

  一、风城听风

  风城,也有一个美丽的爱情传说。虽然没有象断桥边那样家喻户晓,也是千古流传。听来,总是令人向往、感慨。

  端一杯普洱茶,坐在高亭里的藤椅上,一边品味,一边听那五瓶风所引起的风声。

  清清的风吹来,携着苍山上那铮铮骨雪,挟着洱海那纯澈,缠缠绵绵地拂着,使得一股股暖流涌上了心头。

  轻轻的风走来,带着狐仙的悠香,裹着少女般的忧伤,相溶在一起,想分也分不清。

  呼呼的风刮来,那是爱情的喁喁对语,那是两颗燃烧的心律,交织缠绕,分不清哪是他、哪是她。

  断断续续的风飘来,那是萦回在海东下的呻吟,那是悠深的哀怨,若即若幻,触断肝肠。

  呼啸的风袭来,那是一对灵魂的呐喊,那是对法海的痛恨,奔腾滚滚,势如排山倒海。

  咆哮的风卷来,那是对尘俗的控诉,那是对拆鸳鸯桥的挑战,威猛寻常,一阵紧似一阵,如鼓琴瑟。

  我有点恐惧,却希望让这风来得更猛烈一些吧!就像有人高呼西伯利亚的风。

  我有点颤抖,却盼望让这风来得更加肆虐,看是否能把一位老人的捕鱼船埋葬在大海。

  然而,风似乎听到了我挣扎的心灵,似乎看到了我慈悲的魂魄,一阵交响过后,均悄悄地走了,没有留下踪影,只留下梳理过的美丽的片片鳞迹。

  似乎是从音符的顶峰,滑向了平原。我感觉到了它离去的叹息,我听到了它难舍的绵绵脚步,好似朵朵青莲。

  在懵懂中,我忽然醒来,那是菩萨的旨意。不然,又怎么会借得六瓶风?又怎么会偏偏在西洱河上的天生桥跌了一跤?从而留下了名声赫赫的风城。

  是这凄美的传说成就了一座不起眼的古城?还是这古城彰显了美丽的爱情?谁又能说个明白?

  但我知道,谁也离不开谁。因为我听懂了不屈的风韵。但我更想知晓,他们是否终成眷侣?是否一起生活在古城里?

  苍山没有告诉我,洱海没有告诉我,古城没有告诉我,这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都没有告诉我,只留下了一个千古的谜团。

  而这亘古的谜团,正吸引着一个又一个的人来不分昼夜、不分四季地听风。

  而每一次听风,又有着不一样的感触。难怪乎听了一遍,还想再听另一遍,往往复复,终是不止。

  我想问这片热土上的主人,何时才可停止?皆摇摇头,不作回答。

  我也想问,那最后一瓶风又去了哪里?似乎有一个天籁之音在说,谁来到风城就借给谁,好让带回到自己的故乡,也化作一个美丽的爱情传说。

  但要切记,有借就得还。不然,怎么可以借给天下每一位来宾呢?

  但让我迷惑的是,瓶风可以借,那这里的山水、风城、古韵,可借吗?

  二、上关花

  走到弄云峰脚下,望着那漫无边际的花海,望着那姹紫嫣红的花朵,不知有多么陶醉、多么缱绻!充满了无限的诱惑,仿佛不在人间,却正是站在了人间。

  沿着蜂蝶引领的花径,穿插于芳菲间,寻找着“十里香”,寻找着吕仙的足迹,想吮遍那诱人的馨香,想与仙人对语来沾一点仙气,却寻无踪影,只能长叹象白云一样缥缈。

  幸而邂逅了一位白族少女,使我感觉有种艳遇的惊喜,甜笑得乐开了怀,不禁觊觎。

  但见那美丽少女的花帽,下关的风伏在了垂下的穗子上,上关那艳丽的花儿围绕着顶上那苍山白雪,且弯弯地躺着洱海上的月。那一身装束洁白无遐,镶有花边,缀有绣花,罩着火红的云霞。一束雪白的缨穗摇曳着,穿着绣莲,戴着银光闪闪的玉镯。一条飘带裹着窈窕的娇姿,风华绰约,天然丽质,逸若天仙,婀娜迷人,增半分嫌腴,减半分则瘦,真是一幅绝妙的西子画。尤其回眸微微一笑,倾国倾城,倾人魂魄。一排雪白的靓齿,令人勾魂欲吻。两边笑靥,晶莹的如藏红豆。一双盈盈秋水,最是撩人心动,却深不可测。

  看起来,虽然浓艳却不失庄雅,有一种超凡脱谷的娉婷,有一种山民般的天然纯真,最是惹人执手而痴情迷恋,也最讨人心疼。

  我想上前搭讪,却是一步也迈不开,只是呆呆地站在了不远处。

  一阵轻风吹来,吹醒了我的迷惘,吹亮了我的双眸。这不就是那传说中的“十里香”吗?怎么说是砍掉了呢?忽然,我明白,花形虽去,但早已化作了尤物隐伏在了民间。

  是那花儿,吸着苍山上的精气、灵气,纳着冰雪的风骨,喝着洱海中的清冽,汲取着风城间的风流,经过千百年的锤炼,终于修成正果,成了翩翩仙子,眷恋着美好人间。

  花儿虽美,人却更美。人儿虽美,必以花相衬。我想,我知道了为什么人们总是留恋这里而不舍离去,也知道了为什么对这儿的花海叹绝不止的真正原因了。当我回过神儿时,多么想把逝去的年华拾回来,多么想穿上白族小伙子们那盛装,与少女在花海中翩翩地舞起来。若如此,那八仙也会妒忌,也会只羡鸳鸯不羡仙,从而重返凡间的。

  我想,这不应该是梦。我也不舍得离去。蓦然,一阵阵竹笛声伴着花叶吹奏曲悠悠地飘荡来。放眼望去,在花海的不远处,一队穿着艳丽盛装的白族小伙子,正边吹边舞;一队穿着靓丽素装的白族少女,正踏着节拍载歌载舞。那真是一派花舞的世界,令我不禁向往。

  我来到了人群里。热情好客的主人,把我请进了舞圈里。

  我不怕丢丑,扭着、笑着,学着踏上节拍,一起跳了起来,从而忘记了离去的时间。

  三、苍山雪

  一提起雪,就会想那是北国风光,怎么会到了江南大理苍山呢?

  然而,宏博壮丽的苍山,终年被白雪皑皑覆盖着,经夏不消,素称”苍山雪“,堪与阿尔卑斯山媲美。

  尤其令人叫绝的是,盛夏时,山腰之下苍翠欲滴;山腰之上百里点苍,堆银垒玉,晶莹圣洁,偏又天巧神工,萦云缱绻,不愧为“苍山不墨千秋画”。

  更令人向往的,苍山竟然是一位少女的化身。我想,那少女,定然是上苍赐予凡间的仙娥,美丽而婀娜,纯洁而多娇。

  看那十九高峰,每两峰间,就有从天边流淌而下的一条冰雪融化的清澈透亮的溪流,这是大自然中最为元始也最为独特的相厮相守了。

  这种相峦,总有一个失恋者,但每个人都不希望加冕在自己的头顶上。

  或许是我错了。十九座山峰,正是男人的磊落胸怀。十八条清溪,正是窈窕风韵。剩下的那一位,正是化作苍山的少女。

  因而,成双成对,没有失恋者。只看怎样遴选,怎样抉择。如若前生有缘,我定然选苍山,只因她有着别样的胸怀,长年荫庇着冰雪。

  而这十九种姻缘,十九种绚烂燃烧的情感,虽性情迥异,万种风韵,惟一不变的'却是不沾染尘嚣,是天界之纯净,是横穿亘古不变的圣洁灵魂。

  面对一泓泓跌宕起伏的苍山之溪,一头至雪峰太虚幻境,一头下洱海苍浪,几多情愫,几多纠结,使人只恋苍山不恋天,只恋洱海不恋尘了。

  若说北国万里雪飘,以壮阔、阳刚感人,那苍山,便是以净洁、轻柔诱人,这就离不开如雪一样洁白无瑕的玉带云了。

  那玉带云,若即若幻,似在峰顶,又似在身边。看似遥远,却又临亲近,恍若在心间缭绕。

  割断一切烦忧,迈着轻盈的步子,穿行于玉带上,仿佛腾云驾雾般盘上了天界,站在了那圣洁的九霄殿里。

  也总想着象藏胞那样虔诚地匍匐叩拜,这是凡间的圣地,是灵魂归处的天堂。

  然而,我又感觉到,那心脉的跳动,是多么的脆弱。无论是清纯无比的雪,还是太虚幻境。

  无论是背负着高远的青天,还是承载着厚重的数千年演变,都惧怕人类过多的脚步。

  这里仍需要幽静。不然,它就不会躲到这偏僻的边缘。而苍山,不仅仅是一座山,而是一切的开始。

  但愿每一个爱情,都从这里起步。但愿美好而善良的灵魂,从这里开启。但愿尘染的心灵,从这里净化。但愿每个人的人生,也是从这里出发。因为,这里最圣洁,见不得半点污垢。因为,这里有万古不化的雪,需要我们代代去守护。

  蓦然,一阵轻风吹来,似乎夹着千百年来遗存的老酒,看着,看着,就不觉醉了。看着,看着,就移不动离开的脚步。

  四、洱海月

  第一次听到洱海,总以为是大海的名字。然而错了,其实是淡水湖。原来是白族先民的一种愿望,也是白族的母亲湖。

  提到母亲二字,那份独有的浓厚的情感,是最牵人心肠、最惹人向往的。就如同华夏儿女,一提到黄河,无不壮怀激昂、慷慨澎湃。

  我欣然来到了洱海。

  但见它宛若一轮皓月,万顷芒然地躺在了苍山那博大胸怀里,银光闪闪而碧波荡漾,胜似汪洋,令人赏心悦目而心旷神怡。蓦见风卷浪花洁又白,雪倒岚影浴还碧,真是群峰间的一颗璀璨美玉,不禁叹为观止。真不愧是高原明珠,真不愧是水光潋滟开天镜,山色葱茏环翠屏。使人不禁想到“洱海无弦万古琴”那如诗如画的绝美仙境。

  我有幸恰逢圆月夜,租得一叶泛清波。

  不是乡愁,却胜似乡愁。但见瑶池上的明月,格外的明亮、格外的圆。正所谓月是故乡圆。但见天空中,玉镜高悬,清辉灿灿,恍若出水芙蓉,莞尔回眸一笑,勾人魂魄。水中,圆月如轮,浮粼摇合,露出迷人的笑靥,宛若娉婷娇娆。

  看着,看着,就不觉醉了,竟然分不清是天月掉海,还是海月升天。尤其是那洁白无瑕的苍山雪倒映翩翩,与冰清玉洁的洱海交相辉映,真是一幅银苍玉洱的绝妙画卷,是一幅绝美的奇葩。

  难怪乎水色如天、月光似水而相溶一体的洱海,被誉为金月亮。那在这里,究竟有几个月亮呢?那“三潭映月”中有一个心中的月亮,这里不该有吗?

  这时,从不远处的渔光灯里,传来一阵阵竹笛声曲,该不会是在吹唱自古流传下来的那首扑实无华的民谣吧?但似乎又像是在吹唱“洱海情”。因为,每一个如伊甸园般美丽的地方,都有着美好的爱情传说。无论是凄凉的美,还是圆满的美,都一样美,都一样是有着美好的向往。

  当然,这里并不会另外。

  船公悠然地讲起了那美丽的传说。可恨的是,天宫中的公主与渔民的情缘,被强行拆散了,成了又一对牛郎织女,只留下一个宝镜,永远地沉入到了海底。幸运的是这块宝镜,千百年来一直荫庇着这一方生灵。可恨的是,私欲的贪婪膨胀,使得菩萨用蓝手绢封盖了神珠那炫目的霞光而令黯然神伤。

  我想,这儿的传说,一定还有很多。但我只惦念那被强行带回云霄宫的公主,是否也像嫦娥那样“碧海青天夜夜心”呢?但我知道,这不可同一而语。那嫦娥是忏悔而泣,而公主是无奈而悲。

  我情愿,让公主的一滴泪落下凡间,化作苍苍洱海,来时时刻刻地清洗、净化那弯弯宫中主人的心灵。同时,也让洱海边的亲人,天天饮上经过冰雪净化而成的纯洁甘冽,从而让亲人永远不会忘却这洱海,就是母亲。

  但愿人长久,洱海共婵娟。

乡愁的散文7

  落日的余晖,洒在寂静的田野,黛墨的远山,弯延的小溪,潺潺的流水,青绿的禾苗,随风摇曳,送来阵阵清香,偶尔会迎面走来一两个乡亲,招呼过后,各自西东,走在这片寂静的乡村小路,欣赏着如画的美景。不由得想起往昔,昔日这本是牧童回归,农收工,渔舟唱晚,炊烟升起的时候。不见炊烟升起,乡愁渐远,难免有所失落。

  炊烟是招唤,是思念,暧暧的。儿时,清晨、中午和黄昏是炊烟升起的时候,也是村里最喧嚣时刻,清晨父辈们牵着牛,扛着犁,或急或缓走向田野,开始一天的劳作,女人们也早早地起床,清扫院落,开始生火做饭,炊烟便在青砖蓝瓦上,袅袅升起。那时,我们不敢懒床,在父母起床后,我们也得揉着腥松的睡眼,爬起来,背着竹篓,拿着小锹,去田间打猪草,或是扛上耙子,上山拾柴火。黄昏时,女人们急急地赶回家,忙着做饭,升起炊烟。男人们则赶着牛儿,慢慢地回家,我们则是玩意兴浓,不想归家。等着娘唤回家吃饭才不舍地走着回家。

  乡村四季在忙碌中更替,春日里忙着施肥,平地,夏日忙着“双抢”,秋日忙着收获,冬日忙着收藏,各季有各季的特色。但我最爱夏日乡村,那时农忙,父母一天到晚尽在田间,没时间管我们,只要不打大架,不让邻居找上门,一般是不理我们,由我们玩去。那时,可以下河摸鱼抓虾,拿着简单的鱼网,约好伙伴,三两个人,去河里、山涧中、水沟里,摸鱼抓虾,抓得最多的小白鱼、小鲫鱼。想抓大鱼时,就得钻进池塘里抓,大伙儿商量好一起拿上树枝打水,或排在一起起大浪,把水搅浑,让鱼儿跳出来,乱跑,我们才趁乱抓鱼,有时运气好,可能抓到三两条大鱼。日近黄昏时,玩够了,疯完了,人累了,大家才分享成果,分完鱼,各自拿着战利品,回家。看到有大鱼,父母先时放下手中的活什,立马就问,是那儿来的,是不是又不听话,到塘里玩水去了,接着就是一翻双打,这是不听话的代价。那时,隔两年总有小孩在池塘里淹死,大人们再三叮嘱,不让到池塘里玩水。小河里玩水是可以的,不是发大水,村旁的小河一年四季水到淹不到大腿根,那里玩水安全,父母也放心。打是挨了,但是吃着娘做的小鱼就面条时,看着父母高兴吃着战利品,也就忘了痛,心里高兴,心想隔几天再抓一条大的`给全家吃,那可有光彩了。

  夏日,农活忙,父母早出晚归,真是两头见星星。大清早,赶到田间收割水稻,就着太阳晒干,中午回家,休息一下,下午就得把水稻捆起,捆成大小一样的一边倒的草头,由父亲挑到道场上,排着队碾场,如果排在晚上,一家人都得上道场,陪着父母碾场,那时小,帮不上啥忙,只是帮着父母把捆好的稻子铺开,等碾完后,再把稻草一捆一捆放在一起,余下我们兄弟俩,就坐着数星星。晚风习习,听着父亲抽打牛儿声,母亲一旁唠叨声,不知名的虫鸣声,石碾吱吱声,一会儿就能睡着,等着父母叫起回家。把谷打下,接着就是插秧,插秧对于父亲来说是一件难事,但对于母亲来说简直是一门艺术,只见母亲左手大拇指分数着秧苗,右手大拇指和食指迅速接个分好的秧苗,快速地插入田里,身体一起一伏,双腿交替着后退,一切都如机械似地,一把秧苗在母亲手里,不到几秒就均匀地排插在田里,插上几把秧苗,伸一身体,呼几口气。而父亲则是笨拙着把秧苗分数着,慢慢地插入田里,插一把秧还得伸起身,有时还伸个懒腰。父亲知道自已插秧慢,于是便与人换工,他要么帮人的挑草头,要么帮人平整水田,来换别人来帮忙插秧。这样就能赶着八一前把秧完,不误时。

  夏日还有一个乐趣,就是听书,忙完“双抢”,村里人都得以轻闲,天热,晚上吃过饭,女人们、小孩儿常坐一起,拉家常,东家长,李家短的。男人们经常炮一杯茶,三五个聚在一起,说收成,谈往事,说完收成和往事,就哄着让村里的“老学究”,来一段《岳家传》、《杨家将》或是先靠们创业的事,讲到惊彩时,往往会让一些打闹的孩子围过来,坐下来,端着耳朵,注视着老人,静静地听着。讲到兴致时,往往会笑成一团,也会不由地发出一声叹息,笑先人的精明,叹英雄的落寞;讲到茶水变淡了,讲到爹娘唤儿睡觉时,故事才在一声请听下文分解中结束。那时乡村没有电视,听老人们讲故事,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刻,也是最安静的时刻,乡村故事会讲着远古的英雄,传承着村人千百年来的精神图腾。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心却飞到了往昔,想着儿时的种种的好来,感觉那一份童趣,感恩那一份乡情。虽然,炊烟散去,但难忘乡愁,是的,不管走多远,只要脚下这片地还在,头顶这片天还在,那么根就在,魂就还在,乡愁还在。

乡愁的散文8

  窗外正逢仲夏的时刻……

  屋后,一股股热浪如同火一般炙烤着大地。只有几片云游荡在天际,经走在这流年的深处诉说着一个个夏日的故事!

  屋子里一片的静谧,眺望着窗外,思绪游走在这午后的夏日。手心攥着汗,指尖落入键盘上,不知道从何说起,脑子里一片的空白!

  悠然之中,在我的脑海里闪现出一片碧绿的芦苇地,那时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村里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之后,我父亲为了解决家里生活的艰辛,第一次承包了这芦苇地。芦苇地在我们村东边小河的一旁,能长芦苇,自然这里是常有水的地方。在那时,我会带着我的妹妹一次次地来到这里,看着这一片芦苇,生怕有人割去喂牛马。看着一片片芦苇,在我的记忆里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印痕,如今能记起这样的一个画面,我想,这和当时积攒在我生命里的一些记忆是分不开的。也许这就是人生,经历过,就会给我们留下点什么!

  芦苇地,因为靠着水,在这里便有着许多飞鸟,虫儿。水里面还有着小鱼,螃蟹,青蛙之类的东西。静坐在岸边,仔细的琢磨着这一切不属于自己心情的字样,心甭提多开心,特别在夕阳西下,落日携着我们长长的身影款款落在西山脚下,那一抹,现在想起一样让我的心儿蠢蠢欲动。日落,芦苇地一片的暗黑,青蛙之类的鸣叫会很快替代了这寂寞的地带,让我们携着这叫声,再次步入这生命的灵动之中,久久的不能自已!

  生活,就像是一道流动的风景。如今根植于我记忆里的这道芦苇地已经成为一块种植农植物的普通地,这里的水也一去不复返,河槽被荒芜替代,于我们来说,这条胜似母亲河的小溪再也没有了它的踪影。年复一年,对于这样一份情景的珍藏,或许只有像我儿时那个年代的人才有记忆的吧?

  事物总是在变化的,静下心来,细细的挖着深深藏在自己脑子里的一些情景,或许有些东西只能搁置在自己的脑海里,即使不能忘却,但有的时候也会被忽略!一如我们,总想让自己的人生之路走的更远一点,可是,只要在回家的路上,我们才能感到身在异乡的那份孤独依然是那么的刺痛着我们一路的孤独。我们之所以依然赶路,只是我们不想被这走过的日子忽略自己而已。今天走在人生中年的路上,我必须承认有着这样一份心情的存在!

  谈及这块我脑子里的芦苇地,其实,我依然是在谈着一份乡愁而已。

  乡愁是看不到的思念与牵挂。如今,从我离开家乡到外面上学,直到今天居住他乡,我早已把自己当成一个游子。不论是开心,还是难过,不论在哪一个季节,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我就会向着家乡的方向远眺,想想那些一个个熟悉的影子,心里总是暖暖的。于是,我在文字里也不断地写着对家乡的记忆,从老戏台,到观音庙,到村里的那一条小河。如今虽然有的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却成为一份记忆,温暖着我相思的心情!

  或许是有着这样的人生经历,每当看到这类似的情景时,总会触动我怀乡的心弦。因而即使我不去写文字祭奠,在梦里也要重新走一次。

  这块芦苇地,其实就是我昨夜梦到的一段情景。我走在这满是水的芦苇地里,放飞着自己久远的心绪。清晨的阳光散落在我的身上,沐浴着我一份久违回家的心儿。一路走着,不知为何,前面被一片水挡住去路,静静的水面上还不是的飘着些许的飞鸟,它们嬉闹着,追逐着,不时地打破这早晨芦苇地的宁静与安然……

  那是一个多好的画面,要是来一只小船,小船上载着一个美丽的姑娘,姑娘遮着半面而正弹奏着一曲爱情的歌,或许更是浪漫至极了吧?

  遐想是人们的一个权利。就在我处于极度浪漫的遐思时,一阵雷声,从天而降,接着就是一阵狂风,狂风里便是一个个大雨点!

  我的思绪被这狂风大雨淹没,随之而来的就是一阵阵恐惧,眼前的河水跟着上涨,瞬间的我就被一阵浑浊的大水淹没。我呼唤着,嗓子都撕破,可是这大水一样无情,绝望的我似乎在等待着一场生死的考验……

  人固有一死,有的人死的其所,有的人却死不瞑目。而我难道就这样不明不白的被淹没在这场雨淋里吗?正当我挣扎时,脚不小心站空,摔在一个很深的窟窿里。于是,身子沿着这窟窿下沉,直到自己摔在一块石头上,疼的我去按我的腰部。醒来,才发现自己正躺在沙发上,电视开着,外面阳光普照!

  人生有太多的梦,面对着散落在屋子里的阳光,我想起这梦里的情景。那块熟悉的芦苇地,不知何时便成为了我的一个梦,进入我乡愁的章节,让我去怀乡!

  乡愁简单而淳朴,有父母深深的`叮嘱,有亲人款款的怀念,有乡人淡淡的牵挂。回想这些念乡愁的文字,有的简单的如年少经历的一场风雨,一如这梦里的芦苇地,即使被忽略的时候一样会成为我们乡人的一个梦,潜伏在我们匆忙的足迹里。乡愁一如晨曦,每一次穿入我们的心里都会触动我们的心弦,把我们的记忆一次次的点燃!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一生的记忆。我想,无论自己身处何地,年少时那块自己走过的土地总会像一首首写不完的诗在我的笔下,引发我无限的思绪!

  一切已成记忆,在午后的他乡,独自写着这梦里的芦苇地,在惊悸之后,一样慨叹这淡淡的乡味带给我的一份惬意!

  在他乡好好的活着,善待生活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不辜负离乡时的初衷,积极的面对自己人生的喜怒哀乐,或许就是我们自己对那份乡愁的一个最好的汇报与善待吧?

乡愁的散文9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蓝天下的小村,风景清幽,爽风阵阵,溪水潺潺,满山枫叶如火,更有小村到处盛开的菊花,仿佛整个村子都被花朵渲染成一片五颜六色的图画,一条条整洁的街道,一排排崭新的砖瓦房,炊烟袅袅,这里,就是我日夜思念的故乡……

  远离故乡,时常念起故乡的菊花,那些金黄色的小花朵,簇拥在老房子的窗前,每天只要推开窗,菊花的香气就会扑鼻而来,让人神清气爽。

  母亲喜欢养花,窗台上载有兰草,绿萝、四季梅,嫩绿的叶子,粉红的花朵,再加上院子里的菊花,格桑花,这些小巧的花朵,将我家小院装饰得五光十色,娇艳欲滴。

  每天清晨,推开房门,满院飘香,如同居住在花的'世界中,就连衣服上,发丝上都沾染了菊花的香气。喜欢花香,书页中放一朵菊花,在一次次翻阅中,总会记起花儿最初的娇美。还可以将菊花采摘下来,放在窗台上晾干,然后用小布袋装进满满的花朵,放在枕边,花香就会被带入梦乡。

  记得离开家时,母亲给我几粒菊花花籽,母亲说:“把菊花种在花盆里,菊花开的时候,就像家在身边。”母亲的话让我很欣慰,远离家乡,一切都是那么珍贵。如今,花盆里的菊花早已花团锦簇,香气袭人,轻轻抚摸菊花的花瓣,思绪又一次回到了久违的故乡……

乡愁的散文10

  在心头的灶火还没有熄灭之前,轻轻的,静静的,温上一壶乡愁。来吧,也给你斟上一杯,让我,与你对饮。

  为了,屋檐下的那棵老榆树。岁月沿着苍老的树皮向上爬去,在风中摇响那一串串绿色的风铃,哦,那是榆钱儿。春天的时候,就开满了树梢,也开在我们这些孩子的饥饿的眼神里。于是,伸向苍穹的丫叉间便有了我们的欢笑。我折下一串榆钱儿向你扔去。你站在树下的斑驳的日光里,抬着黑红的小脸儿,眯着眼睛向我微笑。苦涩的笑声和着翠绿的榆钱儿还有金灿灿的包米面,被妈妈煮在铁锅里,便煮成了一个躁动不安的春天。

  也为了,那一条伸向远方的土路。西风给了人凄楚的问候的时候,我背着破旧的书包要到路的尽头去,然而,却不住的回头,再回头,向老榆树的方向张望。我知道,你就在那棵老榆树的背后,守望着天边的云彩。我一不小心,前方的路竟突然站了起来,给了我一个留恋的拥抱。我多想甩掉路的纠缠爬起来,抖落身上的泥土,貌似勇敢地向前去,可我知道,从此你将成为这条路,我将永远活在这条路上,永远无法真正的甩脱你的纠缠,于是,我把泪水变成种子,种在衰草离披的路边,明天,它能否发芽?

  更为了,于光中先生那枚山高水长的`邮票吧。料峭冬寒寻找着一切可以寻找的缝隙侵袭着世界,而要寄给你的那枚邮票却始终没有寄出,因为,我已不再记得你的模样,你和故乡渐渐的融为了一体,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才会来拉动我的窗帘。当眉宇渐宽的时候,我回到故乡去,见老榆树下,一群群妇女在纳着棉鞋,都是千层底的,细细的针角似被心熨过,平平整整的,我不知道哪个人是你,而我又知道,那所有的人,都是你。

  静静的月色下,来吧,让我们共同斟上一杯乡愁,一饮而尽!

乡愁的散文11

  袅袅的炊烟在屋顶上升腾,淡淡的米香在小院里弥漫,一声长长的吆喝,在村街上响起,温馨、悠远、绵长,那声长长的吆喝里,充满慈爱、关怀,甚至有些担心。这就是故乡留给我不灭的印象,绵绵不尽的乡愁,从这里开始,伴随我浪迹天涯。

  乡村,尤其是北方的乡村,那种纯朴的感觉,由心里向外一点一点的释放。浓郁的酱香在空气里弥漫,与世无争,自得其乐的田园式生活,是许多城里人津津乐道,非常向往的生活方式。在那块小菜园里,且不管付出多少,眼前丰收的喜悦,也会使心情开朗许多。

  历史沧桑了岁月,时间衰老了容颜,不管游子脚下的路有多远,故乡的情结依旧在。不念及回家尚好,一念起,心里就像长草一样,让人片刻不得安宁,坐上车启程归家,心里才稍许安宁。当真踏上村街的一瞬间,遥远的记忆排山倒海般接踵而至。那人,那事,那情,那景,全部涌进脑海,琐碎的烟火日子,童年的记忆,一桩桩一件件,排着队牵着手,蹦蹦跳跳而来,忘记了吗?怎么能够!

  村口,在村人眼里,就是出村进村的通道;在游子眼里,那是遥远的牵念。村口,站立着母亲的剪影,村口,飘洒着童年的幻想。村口是记忆的门扉,打开,就会看见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一个个童年玩伴,一桩桩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站在村口向外张望,会看到更大的世界,有憧憬有希望。站在远处向村口张望,心里就会涌起无尽的牵念,眼角还会闪现乡思的泪花。村口是纽带,是游子与故乡对接的桥梁。

  人的一生都在聚首与离别中慢慢的老去,聚首时的欢乐,离别时的痛楚,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个人的心上。短暂的聚首与长长的离别遥相呼应,印证了心里的那份情感,人们都喜欢聚首时的欢歌笑语,灯红酒绿,都伤感离别时的酸楚心情与长长的等待、期盼。红尘路漫漫,生活倍艰辛,忘记离别时的痛苦,扩大欢聚时的幸福时光,遥望远方,感念遥远的祝福与期盼。

  无论我们离开故乡有多久,无论我们距离故乡有多远,故乡永远是我们的心结,永远是我们遥远的岸。岁月在春去秋来里不断的流逝,我们的身影也在不断的变换姿势,然而,胸膛中的那颗心,始终紧紧贴在故乡的心坎里,和旋着故乡的脉搏,一张一弛间,都是难以忘怀的岁月。生活里不只是秋高月明,还有雾霭流岚,无论是幸福亦或是痛苦,想起故乡,想起远在故乡的亲人,都是对我们心灵的安慰。月圆人难圆,生活的无奈,不是我们能左右的。一念起,一念灭,故乡的那轮明月的光辉,终究会照亮异乡游子蜗居的小屋。

  一个恰当的机缘,往事就如潮水般漫过记忆的堤坎,在大脑这个海洋里肆意横流,本来以为已经忘记的点点滴滴,就像是电影的回放镜头,重现童年的欢乐时光。人的大脑是一个伸缩性很强的空间,那些细小的、琐碎的小事,一件一件叠加在一起,挤进这个空间。有些人、有些事,自从进入这个空间,就蒙上了灰尘,没有机会再现,人们管这种现象叫忘记。记忆是一瞬间印象,是生活原滋原味的翻版,就镶嵌在某一根神经上,设计成一个又一个机关,一旦触犯神经,机关就会打开,于是,就会想起久远的故事。

  人的一生就那么短短的几十年,甚至是眨眼的一瞬间,就已经是阴阳两隔,相会无期了。人们所说的亲情,就是亲人之间的情分。这种情分的存在,让人们沐浴在温暖的氛围里。亲人们的相处,也不是你想怎样做就怎样做的,在做每一件事情之前,首先要考虑他人的感受,以己之心,感受他人之心,这样的话,就会减少许多无奈,亲情才会和谐。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小地方有小地方的和谐,大地方有大地方的温暖,关键是你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你的亲人。

  同在一个星空下,共赏一轮圆月,故乡的明月与他乡的明月相比较,心里的感触却是天壤之别。他乡的明月,多了一份清冷,多了一丝孤寂,心里平添了一份乡愁;故乡的明月下,有歪歪斜斜的童年的脚印,有血浓于水的骨肉亲人,心里的感觉是甜蜜、温馨、幸福。或许,就是人们所处的地理位置不一样,心里的感觉就是千差万别。每个月都有月圆月缺,金秋的.月却是分外的圆、分外的亮,这就是节日所赋予的效应。每逢佳节倍思亲,处在他乡的明月下,心里的乡思乡愁分外的浓,如果此时能听到不变的乡音,不管认识与否,都会感到分外的亲切。

  浪花层叠,翻翻滚滚,前浪被后浪推着,即使不想前进,也被迫着向前。就像不曾停歇的思绪,在夜晚的海滩前,一浪高过一浪漫过记忆的滩头,忘却,怎么能够。一个人漫步在异乡的海岸边,心里萦怀不曾再来的过往,心里依然是那永不停歇的海,是那永不改变的誓言。岁月是一首没有词谱的歌,可以响彻天籁,也可以漫卷地狱。

  秋雨缠绵,思绪也缠绵。孤寂的夜,在缠缠绵绵的秋雨里,思绪像长了翅膀的鸟,在自由地飞翔。因为秋雨淅淅沥沥,秋夜才冷冷清清,秋思才飘飘渺渺。站在窗前,看近处的人群为生活而奔忙,远处的楼群屹立在烟雨迷茫里,再远处就是无尽的乡思,无尽的牵念。

  沉甸甸的秋天里,不只是收获,还有长长的思念。在金秋最重要的节日里,思念漫过心海,飘向远方,聆听家的味道。游子的心,就在这一刻没了依靠。远方,灯火阑珊,近处,月辉如银,两种不同的光亮,跨越空间的距离,在心海深处交相辉映,搅乱宁静的思绪,于是,乡思踏上旅途,贴近盼归的目光。秋风呢喃,诉说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人们常说月圆人圆,月圆人难圆的时刻,浓也乡思,淡也乡愁。

乡愁的散文12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题记

  近些时日,天一直阴郁难收,淅淅沥沥的冬雨终是缠绵,颇有剪不断、理还乱的闲愁,留恋着脚下沉默的大地,不依不舍,不离不弃。

  阴雨霏霏,晴空难觅。穹庐之下,为世间琐事奔波的人儿,更是劳心费神,出行便要打伞,多了一份累赘不说,冷雨更潮湿了心情,淡漠了感知。

  冬的冷寂在心海潮涌,浮现在脸庞,晃似结了一层淡而不散的冰霜,增添了慵懒的性情,连熟人偶遇,相互问候间,都如遗忘了笑靥,彼此无法掩饰内心的焦虑,懒懒的挥手过后,便低下头,看雨滴轻敲大地,匆匆赶路。那一抹相见欢的神情,还未入对方心中,就已被冷雨打散,挥手相望更无一丝祝福的痕迹,更像是作别西天的云彩。

  然而,西天并没有云,一切都是阴霾晦涩,还时常下起冷冷的冬雨。

  望雨,而心生寒凉。我时常会想,冬已至,为何雪还不来,反而是雨总也不肯离去,由秋到冬,送走了离别,又将孤寂散落了人间。

  或许,雪因洁白而厌烦灰暗,此时的她,正如一位羞赧的姑娘,躲在一个未知的角落里,偷偷张望,静静守候,等待讨厌的冬雨离去,等待雨过天晴,来奉还大地的洁白,洁净一切的灰暗。

  到那时,岑白苍茫下,定会晴日重归,朝阳东升,一片红妆素裹,小城的阁楼园林,俊秀景致也会如诗中所叹:分外妖娆。

  我盼雪来,只因在这灰暗的冬雨中,跋涉了多日,不仅泥泞沾衣,更是满心灰尘,遮住了眼眸,憔悴了眉头,连出门的勇气,都在渐渐消逝……唯愿雪之洁白,能唤回晴日高照,明空朗朗,看到一片片白云,悠然在遥远的天边,可以寄托思念,承载心中所想。

  其实,即便有云来,离脚下的大地也会很远,远到无法触摸,更无法企及,可我却喜欢痴痴的望云,看云随风缥缈,变幻无常,无论高卧晴空,还是远挂天涯,都会清晰可见,不离不散。

  大地则不然,苍茫沉重下,不仅辽阔无边,更是高山耸立,河川纵横,立于脚下的,始终是一处藩篱,圈住了身躯,迟滞了步履,无法眺望远方,听不到风吹来的方向。

  因这份浓重的沉默,作为外地的漂泊客,我总是喜欢仰望晴空,遥寄天边的云,回首来时的路,将过往的影子拉的很长很长……

  经常听人说,岁月如舟,时光若河。漫随年华增长,我乘着岁月这盏轻舟,沿着时光的河,顺流而下,曾经轻泛波浪,曾经迷茫徜徉,曾经艳羡柳岸烟霞,翠绿扶风,曾经停舟泊岸,驻足荷塘月下,赏伊人扶窗,醉对镜梳妆……

  就如璀璨若流星,一切甜美的梦境,总会在瞬间醒来,冷月悬空,银辉倾洒,告知昨夜风曾来过,吹落了痴望,带回了一轴水墨,画中有一方烟火,寻常人家,更有雏燕回巢,携来青春最终的归宿。

  当舟楫停摆,人入画中,岁月的渡口终于显现,我的人生,也终做了永远的停留,正是闲居一处小城中,平凡生活,朝夕日暮。一切的一切,不靓丽,却温情,不奢华,却暖心。

  晨曦夫妇耕,向晚对月吟。这种田园美景,憩居在小城的腹中,让源自四方,停船泊岸的人,终于可系舟柳下,从此烟火人家,不必因大地域的浮躁繁杂而苦闷,安守风物情长,默数岁月流年。

  当心归沉寂,闲情顿生的时候,漫步在小城简约景致,寥落晴空下,可邀清风小驻,赏云霞身姿。更可驻足,傻傻的遐思,云上的地方,存在另一处城廓,欢乐而祥和。

  曾经漂泊的思绪,每每回望来时,发现人生既已泊岸,沾染泥土的步伐,便再无法驰骋飞奔,脚下的土地太过厚重,再也迈不出轻盈的步履。如此感觉,便是归宿,也是终点,消逝了一味向前的迷茫,也忘却了来时的方向。

  当下的心境,时而让我迷惑,怀疑自己内心不坚,躬身生活中,仍未能寻得一份禅定所在,安守烟火,悠然度日,让曾经或远方的奢望,恣意而生,寄付给了天边的云朵,时而清晰可见,时而若有若无。

  总是感觉,云上的某个地方,可以放置心情,更有了广阔的原野,无边的草地,高深的槐树林,潺潺的河流,处处都洋溢开欢乐的童声,儿时最熟悉的骡马,带着丰收的喜悦,奔跑在土路上,扬起如烟的沙尘……

  田野的远方,依稀矮矮瓦房,残阳西陲之际,处处炊烟袅袅,昭示着出工的男人,一天劳作终有归时;呼唤着欢乐的儿童,莫忘家在何方……

  家在何方?有云的时候,我会天真的认为,儿时的故乡在云上。近几日的`阴郁绵绵,终于让一颗沉醉的心清醒,原来,云只遥挂天边,儿时的故乡,却早遗落在了岁月里,再也无法寻回。

  而当下,小城已愈发在心中清晰,每当孤楚渐生,梦中的归宿,家园的景象,便开始朦胧小城的轮廓,宽敞的街道,翠微的阁楼,人声鼎沸的广场,美味飘香的商贸街,湖光潋滟,草色青青的公园,还有夜间星光璀璨,如虹飞架的明珠桥,处处简约而精致,温情又甜蜜……

  或许,这是境界使然。漫随年龄的增长,对尘世的感知已然悄然改变。古人云:“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水穷之处便是岸,家在岸上,也在云间。

  在漂泊者的心里,有一个地方种在儿时的记忆里,却再也无法回首,有一个地方却在脚下,天边云朵悠悠,总会在第二个故乡投下一片璀璨的光影,而白云深处,珍藏着儿时古朴美丽的村庄,永远留在了过客的梦里,成了最浓的乡愁。

乡愁的散文13

  周日,带孩子去娘家小住。走在乡间道上,放眼望去,两边广阔的田野里都是农人忙碌的身影。正是“芒种”季节,只见一台台收割机在农田里“突突”地收割着饱满的麦子,农人只需要准备好几十条待装的蛇皮袋装麦子,一天就能收满几亩麦田。极速的现代化丰收情景,看得我内心又回到童年那个麦收时节。

  那时没有机械化操作,全靠劳动力,哪家劳力多,他家向水田里下秧苗就快。各家各户都在暗暗比赛着抢收麦。我和母亲踩着月光,一直弯着腰割着,父亲就一直挑着麦捆,迎着月光往打粮场跑去。打粮场闲时父亲就用老牛拖着石碾子围着场子转圈子打压好了,便于摆放麦子。我们割到天亮,父亲也挑麦捆子到天亮。然后,还不能休息,得把自家茅坑肥用板车运到农田里,常常是父亲在前面拉着厚厚一车肥料,哥哥在后面用力往前推,以减轻父亲肩头的重量。直到储蓄一冬的茅坑肥料全部运到田里时,才开始一边犁地,留下田埂,一边按长方形挖沟,便于往田里放水,使地里水路通达,保证每棵青青秧苗都能喝到灌溉到农田里的水。这些重活都是父亲和哥哥来完成的,我和母亲拔秧,插秧。

  “芒种”时节,一家人都在田间地头奋力地忙碌着,只想早早插完地里的秧苗,才能踏实地舒口气,只有后背上湿透的衣衫在相互交流着累并快乐着。父母常常舍不得我和哥哥做事,总说我们太小,力气负重过多会影响长个子。我常在贪玩中被哥哥喊到父母身边,还像个小大人似的教训我,要我从小就要养成爱劳动的习惯,要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时还用糖果哄我呢,好几次打开吃时,竟发现是哥哥用漂亮的糖果纸裹着泥巴做成的来忽悠我,那时非但不生气,还常被逗得开怀大笑,而后心甘情愿地跟着大人后面做事。

  那时我家四亩田,主要劳动力还是父母,待水田里插好秧苗,刚好过了抢收时间。还不能休息,夏天雷雨多,说下雨就下雨,得赶在下雨之前,把先前挑到麦场上的麦子打好。那时生产队里有脱粒机,父亲站在脱粒机对面,把一捆捆麦头放进脱粒机里,双手抓住麦秸秆,和母亲轮流脱粒。有时我和哥哥抢着要往脱粒机里送麦头,父亲坚决不同意,总说那太危险,不小心能把手指头给脱掉,只要哥哥带我回家熬锅绿豆稀饭送来喝。清醒记得,有次和哥哥把稀饭送到打粮场时,只听见机器声,没见父母身影,再细听,阵阵呼噜声传到我们耳朵里,我刚想喊醒他们,哥哥不让喊,说父母太累了,睡会儿比喝稀饭好。然后哥哥把机器关掉,带着我在月光下玩耍,那时场上家家麦秸垛堆得很高,很好看,如同蘑菇房一样。和哥哥围着麦秸垛捉迷藏。月光下的麦秸垛闪着柔和的金黄色,萤火虫飞来飞去,一闪一闪的,一眼望去满场都是萤火虫带来的灿烂星光。秧田里听到蛙声阵阵,和白天的蝉鸣约好了似的,日夜唱响在江南天地间……还记得加入哥哥一伙人中去莲塘捞鱼,挖泥沟,放诱食,还在上面放层草做掩藏,天亮了,发现沟里都是待捉的螃蟹和泥鳅,那些都是家里桌上最丰盛的营养品。

  如今人到中年,看着现代孩子的童年都是现代化的玩具,吃着潮流美食,但总缺少麦秸垛里的那份乡愁,那份难以释怀的情怀。

乡愁的散文14

  当金桂如约飘香,明月已悄然丰腴,遥悬于中天,盈满乡愁。

  刚刚想起这两句“今夜明月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诗句,又在这空灵的夜里依稀听到李太白的低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明月如玉盘遥遥镶嵌在苍穹,月辉铺在大地,可曾照亮我的乡关在何处?戚戚江湖,今夜只有孤影伴月。那月如镜呵,照着故乡那一幕抹之不去的风景,那一缕晨间瓦房上袅袅升起的炊烟!那月如镜呵,照着一条长长的回家路,照着垂垂暮年的爹娘站在小街口期盼游子的归期!那月如镜呵,照着一个村庄,一条小河,一口老井,一张张熟悉的脸庞,照着漂泊人一缕剪不断的乡愁!

  故乡,从那时到现在,一年又一年的明月圆了又缺,缺了又圆,可否告诉我,离开有多久,离开有多远?是不是久到爹娘青丝到白头,邻家的小孩已结婚生子?是不是久到小河已断流,老井已干枯?是不是久到那棵百年老树再也发不出新芽?是不是远到离家百里的县城离家千里的省城?是不是远到从南方到北方?是不是远到天的尽头,海的边缘,远到俗世堇色的天空下再也分辨不清回家的方向?

  这一路的荆棘的呀,这一路的坑洼呀,狂风暴雨中举步维艰,却象一枚卒子,过了楚河汉界再也没有回头路,只能在这尘世的沼泥中匍匐前进。经过多少事,路过多少人,来来去去聚聚散散,全然模糊不清。身,已然疲惫,心,已然倦累,唯只有在皓月当空的夜晚,披着月的衣裳,将藴藏在心底的一份情感与一缕乡愁纠缠。月缺了,忧伤在秋风中淡淡萦绕,月圆了,脸上清泪成行,那是思乡滚烫成的颗颗泪珠,流湿了一路乡愁。

  乡愁是什么?乡愁是头上这轮明月,乡愁是牛背上牧童的笛音,乡愁是生养过我的故土,乡愁是爹的惦记娘的牵挂,乡愁是从来不曾走远的眷恋。乡愁抚平我漂泊路上的创伤,乡愁温暖我孤独时候的心灵

  这世上的每一个人都头顶一轮明月,这世上漂泊的人,都有一缕不能停息的'乡愁。不管你何以为生,只要离开故土,便和乡愁从此相偎,不管外面的世界有多么精彩,心中却只固守一处风景,也许这种风景没有精心打造的那般漂亮,没有刻意堆积的那么赏心悦目,或者只是一座青山,或者只是一片低矮的木房,或者只是一棵槐树,或者只是一只蹲坐在屋前的老黄狗,但它就那么的让人不能遗忘,那么的让人魂牵梦绕,一旦想起就那么的倍感亲切。

  都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都说千好万好不如自己的家好,都说月是故乡明。月是圆了,人却难圆,月色如水,在游子的眼里却分外忧戚,破公有诗道:“缺月挂疏桐,漏断人静初。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漂泊久了,“那一份思乡的柔软总是不敢轻易碰触,一碰心就碎了。这种没来由的乡愁,无需刻意便如影随形,哪怕你离的太久,哪怕你走的再远,终将无法排遣无法割舍。据说出门在外的人一旦死在他乡,他的魂魄会在每一个月明之夜,孤单的拾起生前所走过的脚印,沿着每一个脚印,凄凄清清寻找回家的路。。。。。。

  明月照乡愁,乡愁寄明月。一片片稻田是不是早已金黄,家中的双亲身体是否健康,儿时的玩伴是否变了模样,谁家又接媳妇了,谁家又添丁了,谁家的老人又走了,谁家买车了,谁家修房了?

  今夜,明月圆了,关山万里,我又不能踏上回家的路,唯问故乡安好。当秋风轻轻拂过,乡心便起,问这头上照着我乡愁的明月,这份浓浓的乡愁如何安顿,何时可照我还?

乡愁的散文15

  题记:故乡、乡愁,也许是我们每一个人一生中相牵最美的一份释怀,你所有的经历终会停圆在故乡,不管期盼之中,还是意料之外,故乡都是你丰盈生命的一笔珍贵素材,一份感动、一如往惜,是千里万里遥寄于你的乡愁、牵挂。

  世上有一个最纯朴的地方叫故乡,人间有一个最温暖的港湾是故乡。

  故乡的遥遥守望,故乡的真情实意,故乡的不离不弃,将永远是身在异乡的游子奋斗的原动力。纵然风尘仆仆,纵然满面尘霜,只要想起故乡那片熟悉而亲切的土地,只要想起故乡那温柔而可亲的笑脸,满身的疲惫便能化作风轻云淡,一路远去。

  故乡是包容,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你的一切荣辱得失它都给以包容、以温情。故乡那袅袅炊烟和潺潺溪水,那篱笆矮墙和柴垛灶炕,那蛙叫虫鸣和鸡鸣犬吠殳风中的悠悠牧笛,还有那故乡母亲的声声呼唤。永远是每个游子一生最难以割舍的情结,是心里最美的风景原,是生命中最纯洁的情感圣地。

  乡愁是故乡,无论在异国他乡、还是在日照月映下;无论在日暮黄昏后,还是在每逢佳节时;无论在孤影徘徊里,还是在觥筹交错间,故乡,始终萦绕游子心头和脑海的`都是游子心中对你最深的依恋和牵挂。

  乡愁是游子心中开得最艳的那一朵花;乡愁是乡情,是游子眼里描得最深的那一幅画;乡愁是乡恋,是游子嘴里说得最多的那一番话。

  乡愁有时候很小,小到是村口的一树浓荫,祠堂的一柱香火,童年的一声呢喃,老屋的一缕炊烟。乡愁有时候又很大,大到是一个家庭的谱牒承嗣,一个聚落的集体记忆,一个民族的兴衰流变,一个国家的宏伟史诗。山高路远梦萦绕,千里归程解乡愁。

  乡愁是春节风雪封堵不住的温热,是回家渴望和团聚梦想,是漂泊在外的人们与故土之间难以割舍的情缘,是游子对故乡的牵挂与依恋,是故乡美好的过往在游子心中发酵的升腾,是对身在异乡者深入骨髓的心灵慰藉。

  春节是乡愁,是伤感、是美好,是游子油然而生一种名为乡愁的情绪,乡愁如酒、越陈越厚,乡愁如寄、越远越香,乡愁如梦、颠倒苍生。

  春节是乡愁,乡愁在春天里进发,装载着的是那浓浓的乡愁,使这条归乡之路充满了艰辛、拥挤与疲惫,也无法减弱游子们期盼早日回家的心。

  春节是乡愁,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回家过年,浓烈的思乡之情,与家人团聚,成就了代代传承,铸就了每一个人的乡愁。

  新春已近在咫尺,故乡早已在风尘中为你守望,母亲早已在老地方把你踮脚等候,那是一份最长、最深、最久长的守望、等候,自你离开的那一天起,就一直蔓延飘摇在每一个流年季节,每一声晨钟暮鼓,每一道地平线上,等你,等你回家……

【乡愁的散文】相关文章:

乡愁的散文07-29

散文欣赏:明月乡愁09-10

留恋与乡愁抒情散文08-09

乡愁之愁散文欣赏09-18

乡土 乡情 乡愁散文欣赏09-20

关于乡愁的经典散文诗歌09-04

六月,乡愁的季节散文02-04

席慕容散文乡愁仿写09-17

那一抹乡愁散文(通用7篇)08-16

故土的板栗我晚年的乡愁散文随笔(精选8篇)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