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趣事散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经常看到散文吧?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短小精悍,表现真人真事真是感情的问题。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散文要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童年趣事散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童年趣事散文1
“待你长发及腰,归来娶你可好?”听到这句歌词,我便想起童年的“草辫子”。
七十年代尾八十年代初儿,那时候女人特别流行梳着两条大辫子,就像李春波的《小芳》的大辫子一样。女人拥有一条又黑又长的辫子,比美丽的容颜更吸引人的眼球。
那时候我也就六七岁,看着那些大姑娘小媳妇都有长辫儿,羡慕得不得了。那时,我和邻居家的小芝是最亲密的玩伴,我们俩一起上学,一起去田野里小溪边。
一天,我俩手牵着手,在小河边溜达,忘记了是谁的想法。我俩拔了一抱塔头草,坐在地上开始编辫子。她攥着一把草,我把草分成均等的三份,认真地编起来,编了好多,在里面挑出了四条好的,她两条,我两条,绑在了自己的小辫子上。这回辫子长了。我俩那个美呀!心里乐开了花,觉得自己似乎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孩儿了。走路脖子挺得流直儿,头仰得老高的,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哪里人多就往哪里扎,可是大人们都忙着手里的活,谁有时间看我俩啊!我俩就牵着手,漫无目的在路上转悠。这么漂亮的辫子,没人夸心里真的不甘啊!
终于在一片麦田旁的大树下,碰到了放羊的老程头儿,他看到我们俩,端详了一会。“哎呦,这是谁家的大姑娘啊,辫儿这么长,真好看啊!这辫儿,长得真快,一会功夫就到腰了。”他坐在树根下,一边卷着旱烟,一边满脸带笑的看着我们。他是一个孤老头,带个前进帽儿,穿个军用的破棉袄,没有扣子,用一根麻绳系着,棉袄黑乎乎的早就打铁了。脸又黑又瘦,似乎很久没洗过。他身上的旱烟味很大,老远就闻到了,手还不听使唤,半天也没卷成一颗烟。平时我们一群小孩儿跟在他后面,总笑他卷烟时的囧态,笑他站在那腿总不停地乱动,乱踢,他从不生气。我们笑他,他自己也随着我们笑,大人孩子都喊他“大老程”。现在才知道,他当时一定是得了“帕金森病”。我们平时都不肯仔细看他一眼,那天却觉得他那么的慈祥可爱。呵呵,我俩当时的心情真的无以言表,心里那个美啊!脸上还有点不好意思,低着头,摆弄着辫子。一直听完他夸我们俩的美言,才拉着手一起蹦蹦跳跳的跑回家,晚上睡觉都不肯摘下来。哈哈,真傻哦!
童年趣事散文2
快奔七十的人了,一些童年的记忆还是难忘。比如野生菱角,比如好吃的鸡头菱条儿,老是在脑海里转悠。
菱角是生长在河塘里的一年生水生植物。长长的藤蔓从水底长出,还不断开叉分支,形成蔓网。近水面的藤蔓,都有粗粗的菱角蒂浮在水面,而且菱蒂蔓在水面上像浮萍一样,不断生长扩散新的菱角蒂。这菱角蒂上大约有二十片近似菱形的叶子与不断生长的多个菱角。叶子都有长长的中段有气泡的叶柄(气泡有漂浮作用,以便使菱蒂的生长点始终在水面)。这野生菱可是大自然恩赐我们的最佳食物,而且一直是伴随着我成长。那时,只要有池塘,就有菱角,而且是满满的盖住水面,有些小河湾,也长成片的菱荷(我们叫菱蔓与叶为菱荷),可以说菱荷在我们鄱湖是举目可见。
菱有四角菱,枕头菱,扁花菱,猪婆菱几种。
四角菱,顾名思义有四个角刺,两两相对岔开的像大水牛头上的尖角。四角菱样子可怕,但菱仁饱满,是好菱。枕头菱与四角菱相似,只是少了菱蒂处的两个角刺,有点像枕头,菱仁更加饱满,这也是人们喜欢的菱角。扁(都昌方言叫be读轻声)花菱也只有两个角刺,但是菱身扁扁的,菱仁当然也是扁扁的,与之前两种,仁实少些,且不容易咬出果肉,所以人们也不大光顾这种菱。猪婆菱虽然也只有两个角刺,但浑身长着许多大疙瘩,壳厚坚硬,仁实少得可怜,人们更不愿动它,由它自生自灭去了。每一种菱都有它们生长的地方,不会混杂一起,而且很奇妙,水质好的塘,就长好菱,或四角菱或枕头菱;一些尽是些青苔绿丝和杂草的小荒塘,只长猪婆菱或扁花菱。
我村的门口塘很大,有几个洗衣麻石方框和一长溜的依次降低的桥板,很有规则地躺卧着,像是在和秀气的塘水作热吻似的。早晨,妇女们三三两两在桥板上洗衣服。清澈的塘水似明镜,映着活力四射的少妇,有韵味地舞棒槌衣揉洗的倩影,给美丽的鄱湖小村更添了不少秀色。水质好,自然长好菱。门口塘全是四角菱。菱是有灵性的。靠近门口洗衣桥边,很少有菱菏,好像有个分水界,洗衣这边,干干净净,另一边菱荷满满的——似乎总是这样。
夏季,有人用长竹柄钩子拉菱荷做菜。去掉蔓茎上的缨须,洗清切成小段。炒、煮、烹、调,都可以,是上好的下饭菜,老少喜欢。我那嘴里少牙的奶奶也偏偏喜欢吃。她是夹一小段菱茎,放进有点变形的嘴巴里,慢慢对准少得可怜的上下几颗牙磨嚼。我有时调皮地看着奶奶磨嚼,奶奶一边继续磨嚼着,一边还开心地对着我微笑,最后妈妈佯装斥责我:“吃饭!”。现在回味起来,好温馨,好有意思啊。
六月,小小的白菱花像情人的眼睛,在偷偷的向人们卖俏。有句像成语的谚语——七菱八落(七零八落),是说七月开始生长菱角,到八月底就结束。不再长菱了,老菱开始掉落。其实菱的生长期最长,从七月吃到八月,有哪种水果从上市到罢市有这么长时间?
估计只有几个月的我,可能就吃了妈妈嚼过的菱仁(也叫茭白),而且可以肯定,我品到了好味道,一定是咯咯地笑,两小手连动;妈妈也一定是小口小口地再喂我(我常看到妈妈就是这样喂婴儿的)。
摘菱,一般都是忙里偷闲。门口塘嘛,又不深,只要澡盆菜篮。摘满澡盆,就上岸倒在篮里,很方便。田里活少了,也有摘半天的时候,那一般都是下午。比如,吃过午饭,妈妈说,‘我摘菱啊’。我一听几乎高兴得要跳起来。妈妈去摘菱,我就抢着拿菜篮。黄昏时,妈妈摘了两篮菱,在塘里漂洗。漂洗时,主要是要把嫩菱拣出来,嫩菱煮熟了反而不好吃,里面是糊浆,还带苦味,所以必须拣出来。嫩菱轻,是漂浮在水面上。摇波一次菜篮,上面就漂浮一层嫩菱。老菱重,是沉的。古怪,嫩菱适宜生吃,脆脆的,很甜;菱壳也容易剥开,只要把菱的角轻轻一掰,就露出白白的菱仁,或者用指甲轻轻一掐,也能剥开菱壳。小孩也都是鬼精鬼精的,只要大人在漂洗生菱,无论谁家的孩子,就都围过去抢着吃嫩菱。好玩极了!
谁家摘了菱,只要招呼一声,晚上煮菱,左邻右舍都来吃。要是会唠嗑会讲故事的在里面,气氛更好。我最喜欢听故事(我们这里叫讲零话)边吃边讲边听,讲的有劲,听得有味,当然醇香的菱仁更有味。我是咬不动老菱的,妈妈把咬掉两角的敞口壳菱给我,我只要把菱的敞口对准口腔,一咬,菱仁就滚落口中。呵,好香!
大伙热热闹闹的吃了半晚,剩下的小半篮菱,就是我的零食。清早,一块砧板,一把菜刀,就在厅堂剁菱吃(大人没时间帮助咬,小孩必须学会用刀)。剁菱有两种方法:一是从菱蒂对开,把菱分为两半;一是从菱蒂开始,沿菱两楞轻削两刀,再轻轻剁开菱蒂,然后掰开壳,就有完整的菱仁。后者麻烦,但是有趣的玩赏过程,小孩很愿这种吃法!奶奶总是叮嘱我:不要乱扔菱壳,菱壳会扎脚板。尽管大家都注意处理菱壳,但是,还是经常有人被菱刺扎脚板。大家也都会挑刺,我也学会了挑刺。菱刺是有倒刺的,不懂方法,很难把刺挑出来;我后来还是小能手,再深的刺也能挑出来,还不会很痛的哟,这叫熟能生巧嘛。挑了个大口子,或点些煤油甚或在头上抓些污垢填上。哈,都是那样,好着呢。
现在我又想起了小时常吃的菱角,心里怪怪的,不是滋味。为什么生命力极强的菱,这些年说没就没了呢?朋友,你们那里有么?有十来年,我是没看见菱。
我在网上查了一下资料,啊,菱可治多种疾病,还是最好的治癌药。四角菱最好,两角的次之;菱壳、菱蒂最好,菱仁次之。难怪以前的'人很少得癌症的,因为无形中吃了许多很好的野生的东西,把癌细胞给灭了!
记得九十年代末,我这里有个叫朱垄近河的一口小塘,长满了菱。当时,有一张姓的农户,一头烈性大水牛断绳了,夫妻俩就跟着水牛赛跑。你走牛也走,你跑牛也跑。跑了三四里路,牛往这水塘里钻。这下不得了,菱的蔓几下就把大水牛的腿缠住了,牛游不动了,直往下沉,所幸的是水塘不深,牛的鼻子露在水面喘粗气。女的跑到我家借镰刀,她要割藤蔓救水牛。哈,真是怪事多多。可是,十来年的功夫,这满塘的菱荷就没了踪影。嘿!怪事?!
也是十几年前的事。我们土目湖坝内,老是长满了菱,菱叶几乎占据水域的三分之二。七八两月,几乎天天有许多的菱盆,漂移在湖面上摘菱角。冬季,坝内的水放干取鱼,湖底尽是掉落的老菱角。于是,山里人成群结队的来捡菱角。来的人都是满载而归。捡去的菱,晒上几天,用沙炒,又好咬又特别香。正月里,有的还用菱角来招待客人呢!
说到菱,我又记起了鸡头菱(中药叫芡实)。那时的鸡头菱很多。大人割来鸡头菱刺茎,叫小孩子剥茎皮儿。那个茎条儿真是盘中好菜,味道鲜美。水里长的东西就是好啊,是个养生菜。现在也绝迹了(我是说野生的)。
是养鱼的关系么?养鱼是为钱,有了钱,人的生活就好。但是没了身体,有钱还是享受不好哇!所以,不破坏生态平衡,科学地发展经济,那才是可取的啊。
估计大家和我一样,特想这生命的保护神——野生菱呀等,重回村里的池塘里!是吧?
童年趣事散文3
岁月匆匆, 又到冬至时。每年的这一天,都会想起我的奶奶。于是,写下这些文字,作为一种缅怀。
------题记
说起童年,眼前就闪现出奶奶的身影。因为,我的幼年和童年都是在奶奶精心照料和呵护下成长的,奶奶给予我慈母般宽厚的爱,无私而伟大。如今,只要看见穿阴丹士林斜襟布罩衫的老人,就会困在一种情绪里,不由自主地想念起奶奶,时间仿佛又回到从前。
由于妈妈日夜忙于工作,未满周岁就把我托付给奶奶看护。因为体弱多病,小时候没让奶奶担惊受怕,少操心。直到七八岁,才远离针管和药罐,开始帮衬奶奶做一些家务活,替奶奶洗碗、割草、摘猪食、放鸡等。可因为调皮顽劣,总不让奶奶省心。
特别是一日三餐,我是最不安静的。只要看到奶奶把菜饭端上桌,忙碌的父亲还没回家,厨房的交响曲我就敲响了。但我敲打的不是锅瓢,而是碗筷。由于到了吃饭的钟点,倘若在田间劳作的父亲还没回来,奶奶从不允许孩子们上桌先吃。否则,一些好吃的,全被我们这些小馋猫一扫而空。这样,辛苦劳动的父亲反而吃剩菜剩饭,这是很没规矩的表现,奶奶从不允许我们这些小辈如此没家规。而我每当看到桌上饭菜飘香,又不能吃时,总经不住美味的诱惑,会敲打手中的碗筷,制造一些噪音,来对奶奶所设的家规,以示抗议。可奶奶也不恼,任凭我怎样敲打,还是极力维护她那一套老祖宗传下的家风。现在忆起,仿佛那碗筷的交响曲还在耳边回荡。这些躁动的音符,听上去虽没有乐感,却有希望父亲赶快回家的美好期盼。这是记忆中,很温情的一副画面。画面里,有家的温馨,也有童年的快乐。
在孙辈中,我是最不规矩老实的。虽说童年的我,做事已经很麻利。可奶奶说我像一条船,撑一下,才挪动一下,一点不勤快。本来,洗碗是女孩子最擅长做的家务活,可我也不乐意去做。只有每次在洗碗前,看见奶奶从口袋里摸出几根薯条奖赏我,这样洗碗时,才会特别卖力,洗得特别干净。假若薯条吃完,又没有其它零食犒劳我的情况下,我则会耍心眼偷懒,匆忙吃完饭后推开碗,就溜出去和小伙伴们嬉戏。奶奶没牙,吃饭很慢,当她吃完后收拾好餐桌,叫我洗碗时,正在门口玩耍的我,会假装没听见,根本不搭理奶奶。当发现奶奶走出厨房呼唤我时,就慌慌张张躲起来。有几次由于躲避不及时,被奶奶发觉,还听到奶奶在我身后的笑骂声。但奶奶并不会真生我的气,每当我在外面玩累了再回家时,奶奶早已把碗筷洗好,像什么事没发生一样,对我慈爱依旧。现在想想,童年的自己,确实不懂事。奶奶年事已高,为了我们这些孙辈,整天忙里忙外,可我只顾自己快活,根本不会体恤奶奶一天比一天消瘦的身子骨。那时,虽说在外工作的妈妈长期不在身边,可有奶奶的关心和照顾,我并不缺乏母爱的温暖。
说起吃,十个小孩九个贪嘴,我也不例外。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农村还相当贫穷,根本看不到苹果、香蕉、开心果之类的零食。常见到的是庄稼地里种的玉米,爆成的玉米花,以及自留地里种的红薯,切成片或丝煮熟晒干,等到腊八,奶奶就把它们放到洗干净并在锅里炒得滚烫的细沙上,一起翻炒成金黄色,而这些香香脆脆的薯片和薯条,就是我们过年时,最美味的零食。像糖果、花生、米糕只有在正月里,客人来了才能在桌上看得见的稀罕物。但客人一走,这些稀罕物又会被奶奶收藏起来,等下次客人来了又拿出待客。可不管奶奶藏得多隐秘,我都能找到,并悄悄偷出一小部分来享用。记忆中,这种拙劣的做法,似乎从未被奶奶发现过。
记得奶奶七十岁生日时,正逢牛年,按当地风俗,伯母给奶奶做了七头糯米粉蒸捏的牛糕,连同长寿面、红鸡蛋等其它点心,一起放在厅堂桌上供奉。供奉之后,奶奶就把这七头牛糕,用报纸包好,藏在米缸里。藏的时候,正好被我瞄到。于是,奶奶前脚刚跨出房门,我后脚就跟进了房间,打开米缸,拿出牛糕。虽然是用糯米粉捏的,牛的形象却很逼真,做得很精致。这么精美的东西,我还是第一次见识,以前从未尝过。所以,我经不住糯米清香的诱惑,小心翼翼地折下牛糕的'一条尾巴来吃,味道果然香甜。但也不敢多吃,毕竟是奶奶生日用的供品,吃了非挨骂不可。可因为无法忘记牛糕那松脆撩人的味道,后来又扳下那条缺了尾巴的牛腿来吃。可这似乎还不解馋,最后干脆把剩下的牛头、牛身一起偷到学校啃了,才过瘾。
放学后,因怕奶奶骂,就在外面瞎逛。直到天黑,许多邻居都点亮了煤油灯,我才战战兢兢回到家。奶奶看见我,对我依旧和颜悦色,热情地招呼我赶快放下书包吃晚饭。那一次,我吃饭后,没等奶奶使唤,就自觉到厨房把碗洗了,想以此将功补过。其实,我那点小聪明,哪瞒得了奶奶那双火眼金睛?只是源于心中的爱,奶奶不想深究,揭露我那贪吃的行为。奶奶您真好,您的包容,使我享受到母亲般的关怀,给予我不是母亲,胜似母亲的宠爱,让我的童年充满欢乐,无忧无虑地健康成长。
现在,每当想起偷吃牛糕的往事,我都报以会心的微笑。童年的自己,太贪嘴了。那时,物质是匮乏的,精神是充盈的;生活上有奶奶悉心照顾,也不觉得太清苦。
如今,再忆起这些陈年旧事,已都是回不去的纯真童年,回不去的快乐原乡。
奶奶,掐指算算,您离开我们已有三十周年。但在记忆深处,您的音容笑貌仍历历在目,慈祥而清晰;亲切的话语,关怀的叮嘱,依旧在耳畔萦绕;特别是坐在竹椅上戴着老花镜,给我缝补衣裳的温暖画面,总浮现在眼帘。我知道,我的成长,意味着您的衰老。现在我自己都已为人父母了,所以更能体会到当年您肩负起一个母亲的责任,一勺米糊,一勺稀饭精心地把我喂养大,是多么的不易。倘若您现在还健在,该有多好呀!我就可以弥补童年的过失,像您关怀我那样,用心孝敬您。可今生,您的恩情我已无法报答,只能把心中无限愧疚化作幽幽思念。
窗外,明月如水,犹如您爱的目光。我眺望着,寻找您的方位。奶奶,那颗总对我微笑的星星是您吗?即使天堂里的您,早已度化成仙。可我相信,您仍然还会像过去那样默默庇佑我的!今晚,我又忍不住轻拾童年趣事,追忆您爱的关怀,用文字,来寄托对您绵绵不绝的哀思。惟有这种祭奠,才能安抚心中饱胀的情怀。让悠悠情愫,氤氲着游走在童年的旧梦里,细数奶奶您,爱的点滴……
童年趣事散文4
童年的欢乐像一首小夜曲,它曼妙的韵律回荡在没有喧嚣与浮躁的心底;童年的光阴,快如一篷顺水而去的舟影,越是飘渺无痕,越使人神往,令人产生了无限的怀念,童年趣事。我想每一个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那闪烁着耀眼光芒的童年。
儿时的小女孩都非常爱美,我当然也不例外。妈妈梳妆台有着五颜六色的化妆品,这一点也没让我感到新奇,而让我感到新奇的是那不起眼的修眉刀。因为,妈妈总是用那小小的'修眉刀去“修理”他的细长的眉毛。
记得是一个炎热的暑假,妈妈干完了家务,就累地睡着了,我感觉时机已经来到了,于是我偷偷摸摸地走到梳妆台,不敢碰出一点的声音,生怕妈妈被惊醒,小学五年级作文《童年趣事》。我拿起了那把神奇的修眉刀,开始“修理”自己那宽宽的眉毛。我左“修”一下,右“修”一下,就是“修”不出自己喜欢的样子。没,没有几分钟的时间,我的眉毛就已经“落叶缤纷”了。我气得把眉刀一扔,一屁股就坐在了地上,“哇哇”大哭了起来,妈妈闻声起来,看见我坐在地上哭,就把我扶了起来。一看,情不自禁的笑了起来,说:“好,你看看吧,叫你爱臭美,这回可好,你的眉毛全都‘英勇献身’了吧!”我一听,哭得更凶了,说“妈妈,你总修眉毛都没事,这一到我这,眉毛怎么就‘英勇献身’了呢?呜……”
还有一次,我看到电视里演古代人抹红嘴唇都是用红纸在嘴上一蹭就行了,我觉得很有趣,我决定要试一试。有一天,我趁妈妈在楼下和别人说话,就轻手轻脚地走到了楼下,我进屋里那起一片红纸往自己的嘴唇上抹,一看,啊!我没抹上。哎!我有办法了!我又往红纸上滴了一滴水,这下可抹上了。可是妈妈的脚步声也越来越近了。怎么办呢?我赶紧往下蹭,不但没抹下去,反到把自己的嘴四周弄的全都通红。妈妈到了楼上,看到了我的这副狼狈相,禁不住哈哈大笑……
哦,童年,唱着那欢乐的乐曲,哼着那美妙的腔调,心就这样插上了翅膀……
童年趣事散文5
我有一个幸福的童年。童年里的趣事就像大海里的珍珠,天上的星星,多得数不清。
记得我四岁那年,我的姑姑带着三岁的妹妹,从美国回来,来为我庆祝生日。我那时年纪小,总免不了以大欺小的时候。在一天晚上,大人们在客厅里闲谈,我和妹妹在客厅里骑单车。因为只有一部单车,只好一人一骑的制度了。可我玩了几盘,就要改成一人骑一人搭的制度了。可妹妹她搭我不起我,那我就亏了!我心生一记来:在妹妹骑的时候,我突然往单车的后座一坐,妹妹就无法骑了!正好,碰到妹妹骑的时候了。我我突然往单车的后座一坐,果然不出我的所料。开始,妹妹试着再骑,可我太重了,妹妹实在骑不动了。口边叫着:NO!NO她大大的眼睛含满了着急的泪水。我正在想下一不该怎样做时,敌情出现了!我爸爸来了!我只好跳下后座
童年是美好的。孩童时发生的往事虽然多少带有童真,但天真无邪,每每想起多是令人怀念而难忘的。
我八岁那年。当时我住在家乡的农村,有一天叔叔让我跟他一起上山砍柴,我很是高兴,便跟了去。到了半山腰的时候,叔叔突然停下了脚步,我东张西望一番,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只见叔叔仰望着树枝,我朝那个方向看去,原来是一团黑黝黝的东西!我还以为是蚂蚁窝呢!便凑了过去,想问个明白。叔叔告诉我,那不是蚂蚁窝,是蜜蜂窝来的,窝里的蜂蛹还可以吃呢!说完,他让我帮忙找来一些枯树枝,我拣了些给他,只见他把我拣来的枯树枝都用绳子绑到一根棍子一头,然后掏出火柴点燃,他要烧蜂窝!
他让我找个地方躲起来,然后将点燃树枝的棍子慢慢移向那个黑黝黝的蜂团,蜜蜂嗡的一声四处绕圈飞起,叔叔趁机将蜂窝拿下,接着就不断从蜂窝里挑出东西来吃,那个大概就是他所谓的蜂蛹吧!看他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我想味道肯定好极了!也跑过去,想跟他一起分享,毕竟我有帮忙拣树枝嘛!谁知叔叔竟说:小孩子不可以吃的,吃了会长出蜜蜂来呢!大人才可以吃喔!我心想,肯定是太好吃了,叔叔只是小气,哄小孩子!既然如此,我就想办法自己找来吃,不跟他争了!叔叔好像看出我的心思,叮嘱我千万不可自己去碰蜂窝,那样会很危险的!我当时哪想那么多,就一心想着一定要尝到蜂蛹的味道。
说干就干,我回去以后,立刻召集我的小伙伴们,将叔叔如何吃蜂蛹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们,说得他们个个都直往喉咙里吞口水!于是我们决定秘密行动,大家一起去找蜂窝,吃蜂蛹!我们找了些棍子、枯树枝还带了火柴就动身了,我们沿着山底往上找,可是找了大半天还是找不到一个蜂窝来,大家很是失望,个个都垂头丧气的。这时,我发现了一只小蜜蜂,我想,既然有蜜蜂就一定有蜂窝,跟着它回去就知道了!于是我们一路小心翼翼地跟着那只小蜜蜂,找了好久,竟然真的被我猜中了,我们发现了它们的窝!小伙伴们好不高兴,个个手舞足蹈的,我一开始高兴的同时还是有点担心,因为想起了叔叔的警告,但一想到叔叔吃蜂蛹的样子就直流口水,一切都不顾了。过于兴奋,我竟忘了点火就直接用棍子往蜂窝捅,这么一捅,我立刻后悔了,里边的蜜蜂嗡的一声倾巢而出,一只蜜蜂直接瞄准了我的鼻子就是一蜇,一阵剧痛:大家快跑!我大叫一声,伙伴们吓得大声哭喊,抱头鼠窜。但已经来不及了,蜜蜂好像被激怒了,群群围着我们转,大家的手、脚、脸蛋都被蜇到了,哭的哭,喊的喊。直到最后,我们的家长都赶到了,我们几个都被送进了医院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自作主张带伙伴们去冒险了,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在自己还懂事不多的时候,听取大人的建议是最明智的,否则吃亏的总是自己。
童年趣事散文6
冬天月圆的夜晚,小伙伴儿们吃完晚饭就会站在大街上喊一下名字,然后再一起喊“月明地儿,打石磙儿,大小孩儿家出来玩儿一会儿。”过不多时,大家就在街道上聚齐了,游戏也就开始了。
夏天的夜晚,最有趣儿也是必不可少的活动就是捉蝉蛹(俗称“爬叉”)了。
在黄昏前吃完饭,然后出发,如果下过雨那就更好了。大家一手拿根一两米长的树枝,一手提一个灌了半杯水的瓶子,去到有杨树林的田野里捉蝉蛹。
黑夜的帷幕慢慢拉起后,光线也就越来越暗,直到完全看不见时,捉蝉蛹只能围着杨树转一圈儿,不然天太黑,看不见它们。如果看见爬得太高的蝉蛹,棍子也够不着,这个时候就得靠个人的绝技——爬树了。先往手心上吐口唾沫,双手一起搓两下,再拍拍树干,接着两只胳膊紧紧抱着树干,双腿弯曲,脚掌像青蛙一样用力一蹬,同时双手往上移,这样慢慢地就爬高了。捉到蝉蛹后,双脚的力气减小,双手摩擦着树干“呲溜溜”就下来了。这是捉蝉蛹必备的技能。往往一个人在爬树的时候,旁边总会围上几个人,像是在观看一场千载难逢的表演。
有天,我看到了一只爬了很高的蝉蛹,树枝也够不着。这个时候,爸爸“呸呸”两声,把唾沫吐在手上,开始准备爬树,帮我捉了下来。也是在这个时候,我知道了爸爸竟然会爬树,顿时觉得自己有了一件至宝、一个捉蝉蛹的有力帮手,对爸爸又多了一层崇拜。
最后就是卖蝉蛹。小时候,蝉蛹比较便宜,三个蝉蛹卖一角钱。
卖完蝉蛹,就可以直接去买自己爱吃的零食,或者把卖的'几角钱交给在家里乘凉的爸爸妈妈。心中得意极了,知足极了,觉得只有这样才真正迎接来了夏天,即使忙一晚上只能得几角钱。
照片会因时间的流逝而泛黄,信件会因岁月的脚步而失散,但那珍藏在生命纹路里的童年趣事会像陈年老酒,愈久弥醇。
童年趣事散文7
哄孙子每天面对的是无数次的帮助孩子收拾玩具,现在的孩子玩具也太多了,好多我都叫不出名字,现在的孩子们真幸福。我出生的时候共和国才几岁,那时候人民的生活还不富有,特别是我们这些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们,从小就在土里泥里玩耍,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在跌跌撞撞中成长。回忆一下童年的生活,想起了好多有趣的事。
一、滚铁环
滚铁环是我童年玩的时间最多的玩具。说是玩具,其实就是将一根60厘米长的粗铁线的一个头弯成一个u字型,一头弯成一个手柄状,握手柄端用u字型推一个直径30多厘米的圆铁环。不用学,玩上就会。玩法很简单,推着跑就可以了,伴着粗铁线与铁环间摸擦发出清脆的哗哗声,特别是多人在一起的时候,犹如一曲流行的钢管舞曲。
熟能生巧。玩铁环久了,我们也玩出不少的新花样。
考验个人的平衡能力,在操场上比谁推得最慢;为考验综合素质,向后退着推,还可分为快退和慢退两种形式.现在想想真挺好玩.
童年山区没有那么多的铁环,铁环的来源多是做木桶的铁箍,但一家一对木桶6道箍缺一可,为了能有一铁环,儿时还真的干过一件坏事,将邻居王家放井旁的木桶铁箍给砸了下来一个。为了怕被人家发现,埋在我家的柳树下,过了好多天,我感觉没事了,才拿出来玩,父亲看到了,问我铁环的来历,我支支吾吾,父亲生气了,给了我脖溜子,我说出了实情,父亲拽着我去王家给人家陪礼道歉。从那以后,我再也没干过损人利己的事。我也常常用我挨打的故事教育我的孩子们。
二、打尜
打尜是我们小时候玩的比较多的玩具,不过打尜有一定的危险性,在学校老师不让玩,谁上学带尜被老师发现了,挨批评是在所难免的。
打尜说起来也很简单。尜是用木头做的,三寸来长,两头尖,中间粗,鸡蛋粗细。嘎板是一寸左右厚,一尺多长木板或木棒,木板手柄那端窄一点。玩法就是:在一个平坦宽阔的场地边上划1米见方的框为城,把尜放在城中央。打尜尖,当尜蹦起来后,用力击打,尜飞出的距离越远越好,好象是现在的棒球。通常伙伴们要分为两伙,依石头、剪子、布确定攻防方。攻方在打击的时候被防守方将尜在空中接住,攻击者就为失败,要换下一个攻击手。落地后,攻方要账。所谓的账就是尜落地的地方距城边有多少尜板。一板为一尺.自己估数。攻方出的数守方认可就为成绩,而为了惩罚守方的选手,要在尜落地的地方单脚蹦,另一个腿的腋窝里夹着尜,蹦到城里。半路上尜掉了,要罚用头顶着单脚蹦,再掉,要罚将眼睛蒙上头,顶着蹦。攻方还可以用尜板打抬着的脚的脚心,尽可能多的惩罚对方,以双方累计得丈多为胜。如果守方不认可,可用尜板量,够,攻方得分;不够,攻方选手为失败者,出局换人。一方的选手全部出局,换攻防队。要账时,防守方认可,防守方向城里掷尜,如果进城,攻击方选手出局。反之,攻击方继续打,要账。
打尜时常出事:一是在空中快速飞行的硬家伙落地时,不注意打在防方人的头上脸上,常常是出血起包。那个时候的医疗条件差,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也不强,出血不多的时候抓一把土往上一抹就是最好的包扎;美其名曰:土能止血。不少的时候,较为顽皮的小伙伴出点血不在乎,你出你的,我玩我的,玩完了,,,多数的时候是天黑了,什么也看不见才散伙。而散伙的时候,受伤的小伙伴常常是满脸都是血,再加上点汗水冲刷,东一块,西一块,活脱脱一个五花脸。
有时候稍不注意,攻方还可能尜板出手或用力过猛,收不住手,尜板打在周围看热闹人的`身上、脸上,也会出大事。一次邻居满上因大安的一尜板打晕了,休克了好一会。要是在现在,非得打120,去医院不可。可是,那个时候,谁都没招急。醒了,爬起来,晃了晃身子。说了声:没事,继续玩。
三、捉迷藏
其实,捉迷藏是我童年玩的最多的娱乐项目。玩捉迷藏是我的强项。在冬天,为了逃避小朋友们追赶,趁其不备,偷着钻到生产队的草屋子里,将自己用草埋了起来。草屋子是不让进的,要是让饲养员发现,轻则是一顿骂,重了,得挨一顿料叉子。小朋友们怎么也没想到我能藏那,找了好长时候,最后是集体喊话让我出来,他们认输才罢休。
四、干坏事
桃儿熟了的季节,在儿时也是最快乐的时候。其实农家家家都有桃树,都有桃儿,谁都不缺桃儿吃,但在那个年代,没电视、没广播,每天晚上为了取乐,要上演“偷桃”的把戏。“偷桃”有不少的时候是对某些小心眼人家的惩罚。
晚饭后的我们,十几个岁数差不多的小朋友聚到一块,商量当晚吃谁家的桃儿。这个时候有人会说谁家的桃儿好吃,但主人心眼小,不让吃。我们会分工,几个人去其家以借东西或有什么事为借口先去,分散主人的注意力,其他人乘机偷偷爬上主人家的树上,天黑后下手。有时候主人感觉纳闷,这几个孩子平时不来,今天怎么来这么多,会加重对桃树的看管。这时,我们就会在树上静静的藏着,直到主人回屋为止。当主人在树下时,最怕“水箱开锅”,实在不行就在树上方便,要是浇着主人,一顿臭骂在所难免。但那个年代,不实行计划生育,谁家都有一帮孩子。又有谁家的孩子不淘气?骂一顿也就算了。
那个时候,“偷桃”也是纯扯,上一回树根本也摘不了几个。主要是没地方放。如果是偷一个黄瓜、香瓜什么的,可以把上衣扎在裤子里,往里装。桃儿又不可能往衣服里装的,不然桃毛会将你痒痒死。
五、拾柴草
拔蒿子:立秋之后,将能做烧柴用的荒山野地里的野蒿子等拔下来,晒干后背回家。所难的是,那玩样旱年头拔着很吃力;再有就是往家背的时候,背少了觉得不够本,背多了勒得肩膀子都是沟,很痛。
拖大笊:这可不是个好活。就是待野草枯黄的时候,用肩拖着一个用由20根8号铁线纺织串联成的近一米宽、一米多长的大笊子,笊杆上还挂着一个用高梁秸纺织的大网兜,俗称笊帘子,将笊子收集到的杂草落叶等放入笊帘子内,直到装满为止。
拖大笊每搂一帘子少说也得走上1--2千米,一天都得搂10—20帘子,一到晚上,真有点上不去炕的感觉。
现在好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让老百姓真正地富了起来。再看看孩子们每天吃的、穿的、玩的,哪一样还有我们那个年代的影子?我们的童年故事只能成为现在孩子们的笑料。通过孩子们的笑声,更让我们感到党的伟大光荣!
童年趣事散文8
童年的时光弥足珍贵,那些珍藏童年记忆深处的童年趣事时常回映在我的脑海里,回味起来,历久尤新,魂牵梦绕,难以忘怀,经常把我带回到恍如昨天的童年时代。
小时侯的我,身体非常赢弱,不仅有个流行感冒就能摊上,还经常起一些莫名其妙的疮和水疱,十多岁了身体还非常的瘦小,于是母亲就和父亲商量,把我送回宁安老家那里换换水土,兴许身体会有所好转。于是十一岁那一年我只身一人从牙布洛尼来到宁安县大依兰村的奶奶家,开始了一年的寄居生活。
大依兰村依山傍水,牡丹江在她的身畔缓缓流过,宁静而优美。
奶奶和二叔二婶一起生活,于是我也就住在了二叔家。父亲兄弟六人,爷爷在大姐一周岁时就因病去世了,是奶奶含辛茹苦维持着一家的生活。父亲少年时勤奋好学,大海林林业局到宁安县招检尺员时,高小毕业的父亲考上了,后被送往岱岭林业学校学习,毕业后回到大海林林业局的一个林场当工段段长,在林区一干就是四十年,直至退休。父亲参加工作后,每个月都往家寄钱,缓解了奶奶的生活压力,每个叔叔成家都是靠父亲往家里寄钱才得以顺利完婚的,这也使我们这个八口之家的生活也越来越困难,直到我们兄弟几个都成家立业后才得以缓解,母亲一想起这些就抱怨是奶奶和叔叔们拖累了我们一家。除了父亲外,三叔和五叔也都将家安在了外地,只有二叔、四叔和老叔住在大依兰村。二叔和四叔务农,老叔是村小学的校长,这在当时的农村,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了。
童年永远都是无忧无虑的,即使远离父母,只身在外,我也没有感到孤独,几天的时间,我就和二叔四叔家的堂兄弟们混熟了,满世界地疯玩起来。宁安县地处盆地,是黑龙江省内著名的鱼米之乡,并以盛产响水大米和西瓜著称,那个夏天快乐的记忆就从西瓜开始了。那时,尚健在的大爷爷给生产队看瓜地,自小在林区长大从没有见过瓜地的我自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整天长在瓜地里,“瓜把式”的大爷爷总能在满地的瓜里找出熟透的西瓜和香瓜让我吃个够。吃饱了,就和堂兄弟们到稻田里摸鱼,到牡丹江里洗澡,到高粱地里吃“乌米”,到麦田里捉蝈蝈,玩的不亦乐乎。玩累了,晚上睡的像个死猪,时不常地在褥子上画个“地图”,气的二婶打不得,骂不得,只能在背后和二叔唠叨。二十多年后再回老家见到二婶时,我为童年的贪玩和无知而愧疚,而二婶笑眯眯地看着我,一脸的慈祥。贪玩的代价是学业的荒废,那年的期末考试,我的数学成绩只有二十分,免不了遭到了奶奶和老叔的训斥。
快乐的时光似乎总是很短暂,夏天在甜甜的瓜香中渐渐的远去了,麦浪飘香的秋天走进了我的记忆。丰收的'季节,劳动也是快乐的。那时的农村,学校放秋收假,每天我和二叔家的玉玲打姐收麦子,割稻子,起甜菜,打柴草,边玩边劳动,有苦有累也有欢乐,最有趣的莫过于挖老鼠洞了。秋天是老鼠猖狂的季节,田里的老鼠将大量的粮食贮藏在洞内,人们痛恨老鼠盗窃人类的劳动成果,每年秋季都挖鼠洞,打老鼠,除鼠害,并将鼠洞里的粮食背回家做家禽和牲畜的饲料,一举多得。这一天,我和玉玲姐在一个鼠洞内抬出了大半袋黄豆,一只大老鼠围着我们吱吱乱叫,几次没打着它,我们就去挖别的鼠洞,回来再次路过这里时,竟发现这只老鼠的下巴挂在一株大豆秧的枝桠上,上吊自杀了。多年后回忆起此事我一直在想,一只老鼠被人抢走过冬的粮食,丧失了生存的信心,也会选择自杀的方式进行抗争,另人肃然起敬,提醒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任何生命都值得尊重。
记忆中的冬天最难熬。那时农村生活十分贫困,家家户户都欠着“三角债”一年四季的主食就是“锅贴、大馇子”,很少能吃到大米饭和馒头,更不用说鸡鸭鱼肉了,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买上三五斤肉,包两三顿饺子就算改善生活了,而年夜饭的饭桌上也大都是土豆白菜,能有条鱼、菜里放上几片肉则已是非常奢侈了。隆冬的一天,我和奶奶、玉玲姐围在一起吃晚饭,饭是大馇子,菜是顿芥菜缨子,吃的正香,玉玲姐突然说“有肉”,我立即用筷子把芥菜缨子翻了个底朝上,也没看到一丝肉星,大姐笑弯了腰,而我却没了食欲,这顿饭吃的索然无味。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老家的生活虽然清苦,却使我的体质的到了明显的改善,从那以后身体逐渐强壮起来,十八岁那年应征入伍,从而改变了我的一生。
童年趣事散文9
知了——知了——每年夏季,伴着炎炎烈日,不时传来知了刺耳的鸣叫,着实让人烦躁,很多人把夏日带来的苦恼统统发泄在了这小东西身上,“吵死了,吵死了,捉住它。”其实,这只是人们的借口而已,知了味美可口营养丰富那是真的。
我小时候就没少捉了知了,太阳刚刚落山,便匆匆吃罢晚饭,早早来到树林边等候,也许是知了的生存本能吧,夜幕降临才开始拱土出窝。在心痒难搔的期待中,终于盼来知了出窝的时候,匆忙打开手电筒几步闯进黑黑的树林,照照地面、看看树身、仰望树枝,知了猴也太大意了,或许认为有夜色保护便万事大吉,故而动作缓慢、镇定自如,这样一来凡是进入视线的休想逃脱,不过人的动作是不能放慢的,树林里灯光闪烁,人影绰绰,大家简直是在抢,行动迟缓收获自然少许多。知了猴出窝有个特点,一波一波的,在细致的轮番“扫荡”后,大家便坐下来休息等待下一波,我是坐不住的,在树下寻找知了窝,这种窝粗心之人很难找到,窝上面有个极小的口,用细树枝慢慢的插进去往上撬,会出现二分钱硬币般大小的洞,等待拱土的知了猴便悬在洞口不远的洞壁上,只要迅疾出手便可一把将其抠出来,倘若迟了,知了猴觉察到自己的危险,会本能的往下缩,虽然仍可将其俘获,但需要一番周折。
雨后的傍晚,土质松软,知了猴大多选择在此时出窝,虽然树林潮湿,还不时的滴水,但知了猴的美味是最大的诱惑,我曾多次不顾父母的阻拦,穿着臃肿的'蓑衣与伙伴相约同去,脚下杂草丛生,稍不留意便摔个屁股蹲,四周枝叶缠绵,不时地被羁绊,但收获颇丰,每次都要捉上百个,有时甚至数百个,想到咀嚼知了的惬意,心中的喜悦是无法掩饰的。
忙过一段时日后,知了猴已全部出完,人们把目光又盯向高居树上的成年知了。记得每天中午放学后,我和小伙伴们放弃午休,悄悄绕过老师的家门,顶着似火的骄阳,钻进密不透风的杨树林,伙伴们手里都拿着长达数米的竹竿,胳肢窝里紧紧夹着面筋,那样子生怕丢了,面筋这东西也不知是何人发明的,麦粒在嘴里嚼好,清水洗净麦皮,剩下的精华用大大的树叶包裹着,到了树林,胳肢窝的面筋经过体温加工,变得粘粘的,粘在手上极难摆脱,更别说那小小的知了了。粘知了需有耐心,慢慢寻找细细观察,发现目标紧紧盯住,然后把面筋缠在竹竿头上,轻轻的向知了靠近,待得相距只有几厘米时迅疾前伸,只要面筋粘到知了的羽翼,便大功告成了,知了扑腾着双翼,发出徒劳的尖叫。
粘知了很让人上瘾,不知不觉中便到了上课时间,我曾多次因迟到被罚站、写检讨,也因没有午睡打瞌睡遭批评,还有一次只顾仰脸寻知了,忽觉脚下软绵绵的,低头一看吓得大叫一声,扔下竹竿一阵急跑,原来踩到了一条蛇,一连几日不敢再去,过得几日,胆子稍大了一些,虽然仍心有余悸,还是在同伴的鼓励下凭着侥幸再次钻进充满诱惑的树林。
儿时捉知了已过去多年,后来的日月虽然未重操此好,但听到知了尖利的鸣叫便想起那段经历。一场秋雨一场寒,酷热的日子终于要拉下帷幕了,知了的叫声已日渐稀疏,想到这小东西费尽全力来到有阳光的世界,即便不被人吃掉,它的生命也是短暂的,好似来去匆匆的过客,便有些许神伤。
童年趣事散文10
走在繁华的街市上,随处可以看到 形态各异的蘑菇。让我不由得想起来,自己小时候在芦苇荡采丁子菇的经历。
我的家25团,在美丽的博斯腾湖湖畔,这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70年代末博斯腾湖的水域面积非常大,湖滩地长满了茂盛的芦苇。每年夏天我们都会到博斯腾湖捡野鸭蛋、抓黄棒子(新疆尖嘴鱼);冬天割苇子打冰窟窿鱼。
记得那年大哥上初中,我才刚上小学。因为每个周六下午我们学生放假,我们就会疯狂一下午。一天中午大哥小声对我说;“今天下午我们去海子(我们叫博斯腾湖是海子)采蘑菇,你敢去吗?”“那有什么不敢,我要跟你去”中午我们随便吃了点饭,就出发了。
我坐在自行车后座上,顺着团场的土路前行,公路两边的白杨树从我们眼前一闪而过。一个多小时来到了五连边的.芦苇滩。这里有一条人工挖掘的倒灌渠直通博斯腾湖。哥哥把自行车藏在一个废弃的老砖窑里。他背着背筐,我挎着行军水壶,顺着那条泥泞不堪的小路艰苦跋涉。河边的芦苇墩常年被水浸泡,踩上去晃晃悠悠。水中的苇子粗壮结实,水面上不时有小鱼游过,激起一道道涟漪。
由于进入苇荡的人很少,很容易迷路,一路上大哥不时的在苇杆上做着记号。一个小时后我们终于来到蘑菇滩,其实就是一片芦苇稀少的地方。“哥哥这里哪有蘑菇,只有大大的水蚊子。“这些丁子菇长在潮湿的苇墩子旁边,是一堆一堆的,发现一窝就可以找到很多,瞪大眼睛好好找”“哎呀!快来看!我找到蘑菇了”哥哥来到我身边看看我手里的小东西说;“快扔掉!这是狗尿苔,有毒”我吓的扔了好远。
“快来!这才是我们要采的丁子菇”只见苇墩旁10几棵灰褐色圆顶的小家伙向我们招收呢。哥哥小心的把大一些的蘑菇掰下来,很小的菌种留下。“过几天它们就会长大的”哥哥笑着说。
我学着哥哥的样子在苇墩旁搜索起来,“哈哈,这里有3棵,这里有一片,我和哥哥高兴极了,顾不得欣赏蘑菇了,不停的把收获装进背筐里。
蘑菇越来越多,而我们也越走越远了。背筐满了,面粉口袋也满了,地上还剩了一堆也不能扔了。哥哥脱下了自己的长裤,把两腿扎起来,搭在脖子上,身后背着大背筐。等我们往回走的时候发现迷路了,在苇湖转了一个小时都没找到出来的路。水也喝干了,我和哥哥累的走不动了,我急的大哭起来。最后哥哥想了个办法,让我骑在他脖子上往远处看 ,终于找到了苇杆上的记号。
我们一步一挪的来到倒灌渠,不管水是否干净,咕咚咕咚喝了个饱,我们迎着落日往家赶,半路上爸爸来接我们了。妈妈看到我们的收获不敢相信,连夜整理晾晒。
一夏天,有机会我们就去采蘑菇,光蘑菇干就晒了一麻袋,邻居不时的讨要夸我们太能干。那时过年家里总会炖一锅猪肉蘑菇炖粉条,那清香诱人的丁子菇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现在博斯腾湖芦苇滩面积减少了,野生丁子菇几乎绝迹了,取代它的是体积硕大的芦苇菇。可那个夏天采菇经历却时时在我的梦里回荡。
童年趣事散文11
我们的村子,坐落在晋中平原的汾河东岸,在村子的北面是我们祁县人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昌源河,汾河和昌源河就在我们村子的西北角会合了。由于村子依伴有了这两条河,所以我的童年生活也就有了不少的趣事。
记得小的时候,这两条河流几乎没有枯水的.时候,不要说汾河了,就我们村北的小河(昌源河,小河是我们村里人对它的俗称)一年到头都是水流不断。每到冬天河水结冰的时候,冰面上就成了我们经常出没一个欢乐天堂。记得七十年代那个时候的冬天,气温很低,河面上的冰结的很厚,几乎能开过拖拉机。没有了危险,于是乎我们就在这冰面上玩儿起了抓特务的游戏。
冰车是这个游戏的主要工具。我们用几块木板钉成一个小雪橇样子,再在下面接触地面的两个木板上固定上铁丝(一个是为了减少摩擦,二是为了保护木板不被磨坏),这样就做成了冰车。找两根一尺来长筷子粗的钢筋,一头固定上木柄,一头磨成尖的,这个是用来滑冰车的(我都忘了叫什么来着,现在权且叫它冰刺好了)。当时由于材料的缺乏,记得我们七、八个伙伴才有三辆冰车,玩儿的时候总是得有几个伙伴跟着我们的冰车跑。游戏开始了,找两个人当特务,其他都是警察,给“特务”分一辆冰车,我们用两辆冰车来抓他们。一个特务盘坐在上滑冰车,一个站在冰车后面,由他们先“逃跑”然后我们几个滑着冰车去围追堵截他们。小时候的冬天要说比现在冬天冷多了,再加上物质匮乏的原因,我们每一个人有手套戴,大家几乎都是头上戴雷锋式棉帽,身上光脊梁穿棉袄棉裤(好点的外面罩一件夹袄),脚上大棉鞋。北方冬日里的田野,西北风呼呼刮着,冰面上刺骨的寒冷。可就是这样,大家个个都玩儿的乐此不疲,不时地有人滑倒在冰面上,也有几个跑着撞到一起爬在那里。等到眼见的夜幕降临时,我们才把冰车和冰刺收起来藏到我们的一个“藏宝洞”里,这才恋恋不舍地“撤离”我们的战场,凯旋回家。
现在偶尔回到村里也有到河边的时候,可是已经不见了村北的小河,往日泱泱大汾河也剩下几近干涸的河床。短短弹指20几年,我再没见过现在的孩童去玩儿我们以往的游戏,我再也看不到我童年时的“冰上战场”,别了,我心爱的冰车,我昔日欢乐的战场;别了,我快乐的童年。
童年趣事散文12
捉迷藏是我小时候常玩儿的一种游戏,每当想起那些往事就好像还在眼前似得。
记得第一次捉迷藏是在自己的家里,和哥哥一起玩儿,那时我也就有五六岁。一开始是哥哥先藏我找,我在外屋,哥哥在里屋,等哥哥说:“哏哩啦!”我就到屋里去找。第一次不知哥哥会藏在什么地方,进屋后就往里走,结果,哥哥就躲在门后面,我进屋后往里没走几步,哥哥就一转身跑到外屋,并很快摸到了锅台,赢了第一局。玩儿第二局时,哥哥又故伎重演,藏在了门后。
这次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训,进门后先探出头,歪着脖子看门后面,结果一下子把哥哥给抓住了。哥哥输了,该我藏了。藏到哪儿才不能被哥哥找到呢?我在里屋转悠了好半天也没找到合适地方。哥哥一个劲的在外屋催问:“哏哩了吗?”我说:“还没有哪。”又过了一小会儿,我才钻到叠在炕角的一摞被子底下。我藏好后就说:“哏哩啦!”然后就听到了哥哥开门的声音。紧接着又听到了哥哥翻箱倒柜的响声。当时我怕被哥哥发现,在被子底下连个大气都不敢喘,整个身子一动也不动。突然,又听哥哥问道:“哏哩了吗?”我赶紧回答说:“哏哩啦!”我的话音刚落没一个屁时,哥哥就把我从被子底下拽了出来。这时我才恍然大悟,是中了哥哥的计了。
上学以后,我经常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儿捉迷藏。有时在胡同里玩儿,有时在户家玩儿,也有时到场上玩儿。最有意思的是在场里玩儿捉迷藏。我上四五年级的时候,我们学校附近就是一个生产队的场。到了每年九月初,红红的高梁就陆续成熟了。在收高梁之前,社员们先把高粱叶子打下来,弄到场上晾晒,储存起来,留着冬天喂牲口。在高粱叶子还没晾干以前,每天下午傍黑的时候,看场的就把那些半湿不干的叶子先堆成一堆一堆的,也有时把它堆成像一条大长龙。每逢这个季节,我们一帮小伙伴们就经常跑到场里去玩儿捉迷藏。记得那时,下午一放学后,我们都马不停蹄的提拉着书包,一溜烟儿的跑到到场里,把书包往场边一扔,一股脑的钻到高粱叶子堆里去了。
说来也怪,那时我们谁也不怕热,为了不让人找到,有时藏在高粱叶子堆里能待上半个钟头。也有时捉的人,明明看见藏的人就在这儿钻进去的,却怎么也抓不到。原来,藏的人,钻到高粱叶子堆里后,就快速的往前爬走了,往往是从这头钻进去,又从那头爬出来,足足有几十米远。有一次,我就藏在高粱叶子堆里呆了最起码也有二十多分钟,在里面又闷又热,实在受不了了,我就自己爬了出来。心想,宁可让人捉住,也不能在里面受罪了。幸好,我虽然被捉的人发现了,但没捉住。
捉迷藏的时候,我们不光白天玩儿,有时吃完晚上饭以后也玩儿。一次晚上,我们五六个人一起在一条胡同内玩捉迷藏。我藏的时候,发现有个原来存放大车的车屋筒子里,停着一口棺材,并且是棺材和棺材盖两放着的。当时我心想,这可是个好地方,如果藏到里面谁也找不到。于是,我就一跃身钻到棺材里藏了起来。开始我是在里面坐着,呆了一会没人来找就躺下了,觉得还挺舒服。然后,就不知不觉的睡着了。等被父母叫醒了以后,已经是半夜了。原来,我们一起玩的小伙伴们发现我没有了,到处找也找不到,都非常着急,实在没有办法了,就到家里告诉了我父母。父母听说我失踪了,都惊慌失措,赶紧跑出来,围着半拉村子,扯着喇叭嗓子喊我的乳名。结果找了一个多钟头,才把我从梦中喊醒。父母见我我从棺材里爬出来以后,既惊喜又愤恨,当时的.表情真是难以形容。父亲着急地说:“你怎么藏到这里面呢?”一边说着,一边用左手使劲的拧着我的耳朵,并且还用右手在我的屁股上狠狠地扇了两巴掌。同时嘴里还一个劲的说:“我叫你往里藏,我叫你往里藏。”
想想童年的捉迷藏,虽然有时候给父母增添了一些麻烦,但收获还是蛮大的。通过做迷藏,让我从中学到了许多技巧,比如怎么掩藏身体,怎么声东击西,怎么灵活多变,等等,等等。同时,也为我的童年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童年趣事散文13
小时候,我们林场家属院里的小伙伴们,几乎都成了无人管束随心所欲的野孩子。小男孩小女孩们,每天除了上学,一吃完晚饭,便聚集在一起玩儿,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地玩儿,什么有趣,什么好玩儿,什么刺激,什么高兴,就玩儿什么。用弹弓打鸟,上山捉蚂蚱,到清水河里去钓鱼等等,但玩儿得最多的'还是捉迷藏。
大约有二十多个小孩,分成了两组,一组先藏,让另一组来捉;等把藏的这一组全部捉到了,就又轮换过来,再藏,再捉。但捉迷藏要大致规定一个范围,范围太大捉找的一方费时费劲,就会因为扫兴终止游戏。
有时候,我们还会各自带了木枪木刀,或望远镜什么的,在捉迷藏的游戏中模仿电影里的战斗场面,找到了对方的成员,就像押解俘虏一般,押到预先指定的地点;或者嘴里模仿机关枪的响声,示意将对方击毙了,对方就会把头一偏,假装死去。
小伙伴们大都喜欢藏在有房屋的犄角旮旯里,不会往草丛里藏,怕有蛇。我那时候,偏就往草丛里藏,让对方拉网式找遍了所有有房屋的地方之后才能逮住我。
童年趣事散文14
那个玩具匮乏的年代,小孩的玩具稀罕少见,“纸片”曾是我的最爱之一。
晴朗的天气,农村的街道上,树林里,是儿时小伙伴打纸片的聚集地。打纸片一般是两个伙伴玩,多人玩方法也相近,就是一个一个轮着个击打,打翻了,再兑上一个纸片,或输或赢,直到玩累玩过瘾才罢手。
童年的记忆里,我喜好两人玩打纸片。这样交叉少,轮流快,一来一往见成败。要是技术好了,赢得比较快,赢光对手的纸片,再寻其他小伙伴玩。
约伙伴打纸片,规则很简单。谁先击打,一般是用石头剪刀布或伸指头看单双来决定。
任由随便把纸片甩地面,正面要朝上放。手里举着纸片,转着个圈来回瞄着,寻找好纸片翘起的点,只要把纸片击翻个面,就赢了纸片。然后各自在兑一个放地上,重新开玩。
儿时心粗少观察,遇到精明的对手也有白瞎的`时候。有一次,一个外号叫“机灵鬼”的小伙伴,折叠了一个正反一个样的纸片和我“对战”。结果可想而知,我一连输了十几个纸片都没发现。后来在“机灵鬼”一阵“窃喜”中才发现了这个“秘密”,又急又气的我追出他好远好远,索要他孬赢我的纸片。“…哈哈…不给,不给,就不给!翻了不赢有啥法?哈哈……”
“机灵鬼”边跑边说着气我的话。
那时农村贫穷,大多家里不宽裕。纸张金贵是实情,连旧书报纸也稀少,反正面都用过的作业本都难找,跟宝贝似地。记得有一次,输光了纸片,偷偷撕了几张姐的作业本,被姐发现后,气的追了我老远。“不撕了,不撕了还不行吗?”我边跑边求饶。最后还是被抓着,屁股上挨了几巴掌还不算完事,告到父母那,虽然姐挨了批评,我也没得好果子吃。向姐认了错,还做下保证,以后再不敢偷撕作业本了,才息事宁人,完了事。
儿时玩的四方形纸片,多是用旧杂志封面或牛皮纸折叠制作而成,用写过的作业本折叠的也不少,只是轻薄了些,很容易被击翻。有时为增加胜算,或将火柴盒等插入纸片内增加重量和厚度,这样就会让对手很难打翻,增加了胜算。
有时赢来的反面没用过的作业本纸片,我会视如珍宝,回家后急急的折开,放在木板下压平整,用来充当写作文或演练算术题的打草纸。有次赢回的两个纸片,是“西游记”书的几页内容,真是个“宝”,我一连看了好几遍还不过瘾,喜得一宿没睡好觉。第二天早早起来,就去约那个家里较殷实的伙伴,用三换一的代价,兑了他所有的纸片。虽然不舍,最后还是下决心,忍痛割爱,用当兵的舅舅送我的一顶带着五角星的军帽,换回那部残缺不全的《西游记》,这也是我人生里读过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童年趣事散文15
也是在这一年的初秋,某日我们几个伙伴又凑到了一起,疯闹一阵子之后便想去水塘里玩耍,尽管初秋的天气已经转凉,但我们去时已经是下午三点多,此时泡子里的水已经被阳光晒热乎了。
大家脱衣跑入水塘依然还是瞎胡闹,撩水、抛泥、嬉戏……
几人正玩得起劲儿时,却远处见芦苇荡边上有几只类似于野鸭子的鸟儿游动着,再也顾不得在水里嬉戏,几人当即分头朝几只鸟儿包抄过去。
趟水走到被一条水沟阻隔的芦苇荡边上时,发现芦苇稀疏的地方有几只如鹅一样的鸟崽,一只只瞪大眼睛游哉游哉地在水面上浮游嬉戏。
我们朝四周看了看,见并不曾有人在这里放养鹅鸭,于是认定是野鸟,便开始追逐捕捉起来。
几只野鸟见我们跑向它们便惊慌失措逃窜,但它们在水里游的并不快,只是拼命游泳却不飞,它们是小崽还羽翼未丰,在水里经过一番追逐后,最终我捉到一只,铁蛋也捉到一只,另一个伙伴逮了两只。
拿回家后大人们说是大雁崽,令人感到奇怪的是,雁崽对我们似乎并不怎么害怕,放在院子里之后,它看着母鸡孵出的几只鹅崽仅愣了片刻,便晃晃悠悠地朝鹅崽们走去,吓得几只鹅崽鸣叫着四处奔跑。无论鹅崽怎么奔跑,雁崽锲而不舍地跟在它们后面。
雁崽执着地尾随它们一阵子之后,鹅崽们被弄得无可奈何勉强接纳了这位“不速之客”。
雁和鹅虽不是同类却成了一家,它们在一个盆子里吃食,在一个巢穴里睡觉,待到初冬漫天飞雪的时候,这只被我捉回去的.雁崽已长成了大雁,并且可以在院子里飞翔了。
大雁崽似乎已经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了,常振翅飞起在院子上空盘旋几圈后落下。大雁最初飞起的时候,惊得院子里鸡鸭鹅狗同时发出各自的惊叫,久而久之这些家庭成员们也都习以为常了,大雁再飞起时哪个也不再惊叫了,但依旧用诧异的表情看着空中飞翔的大雁,那样子似乎依旧感到很是好奇,也像是羡慕大雁能够自由飞翔。
尾声:
朋友们!这就是吉林省白城市的镇赉县,这里是莫莫格自然保护区的所在地,以上所写都是发生在半个世纪前我童年时代,彼时的莫莫格都如此美丽诱人,何况如今已经发展成国家级AAAA级湿地型保护区。到镇赉来旅游观光吧!来莫莫格自然保护区避暑度假吧!届时镇赉人民会热情地欢迎您,保护区工作人员也会竭诚地为您服务,仙鹤一声声歌唱般啼鸣,就是在向您发出真诚的邀请!
【童年趣事散文】相关文章:
童年趣事-散文欣赏09-10
童年趣事散文欣赏09-10
童年趣事生活散文09-22
抓蟹童年趣事散文08-04
轻拾童年趣事-散文欣赏09-10
有关童年的生活趣事散文欣赏09-10
遗落于保护区里的童年趣事散文09-24
乡村趣事的散文09-28
湖面趣事散文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