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母亲的散文

时间:2024-05-29 11:13:55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母亲的散文[合集15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散文吧?散文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写散文,多数时候都离不开事件。你知道写散文要注意哪些问题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母亲的散文,欢迎大家分享。

母亲的散文[合集15篇]

母亲的散文1

  母亲的力量,是一缕春风。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句诗本来是赞美小草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的,然而,我总觉得这句诗的真正内涵,是赞美春风,赞美春风具有催生万物的顽强力量。

  如果没有春风,冰雪将永远覆盖大地。冰雪覆盖大地,出现在我们视野中的,将永远是“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荒凉。天空不会有欢呼着飞跃而去的翠鸟,枝头不会有鲜艳着娇羞而开的花朵。

  正是有了春风,我们惊喜地发现:坚硬的冰层融化了,蛰伏的青蛙歌唱了,柔弱的小草长出了新芽,干枯的枝桠绽开了鲜花。

  我们在来到这个世界之前,笼罩在我们母亲周围的,是一个多么严寒多么痛苦又多么漫长的冬夜。当我们或安静或躁动地偏安在母亲温暖而又甜蜜的怀中,我们尚无意识的生命,谁又能看见,母亲曾经多少次咬着牙关,拖着她们虚弱的身体,在瑟瑟的寒风中发抖;又有多少次,她们捂着肚子,额头冒出豆大的汗珠,忍受着我们的踢打。母亲可能并不懂得“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的大道理。但是,所有的母亲,都忍受了十月怀胎的炼狱般的痛苦,又经历了一朝分娩的重生。

  当我们的第一声啼哭打破产房周围的宁静,所有的阴霾所有的等待所有的痛苦都被母亲们抛在了在九霄云外,迎接我们的,永远是母亲那一张疲惫而又温暖幸福的笑脸。

  我们都有这种经历,当一根小小的刺扎进我们的皮肤里,那种异样的感觉让我们难受半天,我们想方设法都要把它剔除。我永远无法体会,当我们扎根母亲的身体,一天天长大,直到出生前的漫长的十个月,母亲是如何焦虑、恐惧,她身体和心灵又承受了多少难以言说的'痛苦。

  我要感谢我的母亲,她用她那瘦弱的身体给了我生命,让我在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里生活了四十年,虽然没有什么成就,也没有虚度。

  我们都要感谢我们的母亲,正是他们给予了我们或平凡或伟大的生命,让我们在人生这条道路上都有自己的行程,让我们经历四季的轮回,看到了人世的美丽,感受了生命的精彩。母亲的力量,正如春风,春风催生万物,母亲,催生我们。

  从母亲催生我们的伟力中,我们具备了生命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我们一天天沐浴在母亲四季如春的温暖中,成长着。

  直到有一天,等我们成长到春天,可以催生万千朵花朵的时候,回过头去,母亲已经变成路边那一棵苍老干枯的树。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最终,她们沉睡地下,化作春泥。

  但是,母亲们永远不会安息。在冥冥中,她们用另一种状态支撑着我们的意志。因为,母亲已经把她所有能够给予我们的最好的东西移植在她儿孙们的世界里。她们尽力帮我们带走的,是痛苦,是负担,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和孤独。

  那春泥,依然滋养着鲜花,抚慰着心灵。

母亲的散文2

  姐领着我,终于敲开了老气横秋的高高大门,母亲迎上来,刚进中年的她,仍旧一张洋溢的脸,一对传神的眼睛。

  “母亲”——本该脱口而出的一个名字,终因久远的陌生,无法呼唤出来。“原谅我”,我在心中请求母亲。

  “望新来了。”母亲提高嗓音,朝东厢房叫了一声。此刻,听见一个沉重身体挪动的声音。

  自从母子相认后,母亲只称我的学名而不称-乳-名,她说,这个名字响亮,好听。我原姓鲍,名新生,过继后按姓氏和辈分改成了现在的名字。母亲赞不绝口。

  东厢房门开了,一个脑袋几乎碰着门框顶的男人蹒跚走出,一米七几的个头,平顶头,发根花白,脸色*冷峻。嗬,这一定是母亲的'第三任丈夫。

  “来了。”高个子男人在打招呼,但眼神落在别处。宽边眼镜背后,看不出是笑还是非笑。

  “伯父。”我应对一声,不卑不亢。从小自尊的我,这个时候,更多一份从容。

  之后,高个子男人了无声息,重

  返卧室。

  姐低声告诉我:来之前,母亲再三交代丈夫,前夫孩子,中学生,知识分子,不准为难他。

母亲的散文3

  又是一场长夜雨,雨水勾起我的恋母情节!

  母亲四十岁生下了我,因为我,由于我的降生,她落下了终生的疾病。母亲体质羸弱,清瘦而高挑的个子。她的女红做得很好,十里八村都晓有声名。虽然我家很穷,却被母亲料理得有条不紊,一尘不染。这样的场景只能是二四八月才会有的,因为这个时节母亲不是在病床上。

  在我的印象中,家里唯有母亲陪嫁的木箱是新的,其他的物品都很陈旧,哪怕是被子和我睡过的摇篮。母亲是不允许我们对这些物品有半点的损伤,即使无意间磕碰到,也得把这一物件的出处陈述一遍,以教育我们要懂得珍惜!

  我家曾经是书香门第,家中的物件镌刻着祖父,曾祖父教书育人的影子,记录了家道中落的历史。每到晚上,父亲总是一边抽烟,一边指点家人练习拳脚,珠算,或者毛笔字;而母亲不是绣花,就是剪纸。遗憾的是我一个男孩没学好父亲的技艺,却学会了母亲的女红。

  我是家中的小儿,享有父母独特的宠爱,再说家里男丁兴旺,自然当我是女孩儿养。潜移默化中我更得母亲技艺的熏陶,因此姐姐总是受到更多的批评。父亲很男人,他坚毅,严谨,刚强!我承载了父亲最完美的遗传,更有母亲细腻和艺术的影响,所以培育了我个性中的双重人格。

  记忆中,我第一次穿上自己的新衣是二十岁的生日,那是用我和母亲剪纸积攒的钱,请大嫂在城里定做的一套夏服,什么布料已经不记得,款式是当时最时尚的喇叭裤!我兴奋得在上衣口袋上精心绣上了自己的名字,感觉自己的'针线做得很好,于是拿给母亲指点,意欲想讨得母亲的夸奖。没料想,母亲没看却静静地抱着我的头,滴滴热泪跌落在我额头上,感觉母亲在哭!母亲这一辈子苦难最多,泪水最多。她从来没有哭声,一辈子都是这么隐忍。母亲深邃的眼眶中不断地渗出泪水,犹如涓涓细流的秋水,绵长而清澈。此时,母亲看我的神情中有歉疚,有欣慰,还有期许!

  看着母亲的清泪,我心痛了,那是一股股的刺痛!

  打小,我就和四哥一起操持家务,那是姐姐出嫁之后,母亲在病床上。高中的我,在学习上是辜负了母亲的,但真正的原因是上课的时候,我总是会思想下课回家做点什么,担心母亲是否带病劳作。毕业后,我断然不要再复习,我要去创业,要为母亲看病,要为母亲添一件新衣裳!

  离家创业的那一天,我十七岁,那是八三年秋收后。天气转了秋凉,我穿着三哥送的已经洗得发白的工作服。衣服的下摆在肚脐以上,左右袖口不一般长短,那是因为需要不时地把那透析的线头修平。我几乎没有行李,只有一个做书包的军用挎包,里面装有一双胶鞋,冬天垫上稻草就是暖鞋。说是胶鞋,下雨的时候依然会渗水。

  我知道义无反顾,也知道前路艰难,前路渺茫。我揣着父亲从来没有过的,带着柔情的叮咛:“好男儿志在四方”,“在外别饿着”!此时,我心头涌出一股暖流,身体便激烈地颤抖,脸颊在抽搐,潇然泪下……

  回头望,我想再认认家门,心想何时还能回家?未及转身,母亲却站在我眼前,我极力地压抑,努力地做作出淡然。“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我切切感受着母亲此刻的心情。母亲流着泪,像冬雨一样的眼泪,冬雨遇风便成雪啊!母亲看着我渐行渐远,她的眼神里,有怜爱,有热望,还有肯定!

  体味母亲的清泪,我觉得自己该男人了,我毅然前行!

  第一次拿到四十五块钱的工资,觉得好多钱,好多钱呐!我思量着这钱该放哪儿,该怎么花。最后,我迫不及待地回家,给家里买了两斤猪肉,为母亲买了一双新鞋,一条斩新的毛巾。记得母亲洗脸的那条毛巾,已经看不到底色,而是一层层的补丁,即使后来补上去的布片,也还是补丁。剩下了三十八块钱,我一张,一张地数给母亲,心里砰砰地跳,兴奋得满脸通红。这是我第一次对母爱的回馈,是情愫与担当的表白!

  母亲的眼角擎着清泪,像春天荷叶上那微风吹动的露珠,盈动温情!母亲看着我,那滴清泪从眼角油然直泻。迅速,干脆!母亲淡淡地笑了,很美,这是我的母亲,淡雅灵慧的女人。

  体味母亲的清泪,我第一次觉得自己很男人。母亲以我为骄傲,我以母亲为自豪!

  成家后,我始终携同父母一起生活。每当我获得荣誉,我都把那金灿灿的奖章,红扑扑的证书拿给母亲收藏。无论快乐或忧愁,我都会和母亲说说,既不在乎母亲是否能听懂,也不在乎母亲能否指点。好多年过去了,我再也看不到母亲的眼泪,那股无声的清泪。

  九五年我获得了国家级荣誉,北京回来,我把奖章和荣誉证书交给了母亲。这年冬天的一个早上,我去母亲房间早省双亲,然后匆匆地被一所大学接走,我要去这所学校演讲。晚上,入梦。梦境里“叩机”闪烁,心里似有感知,我被噩梦惊醒,心悸而又惶恐!我飞速地找到了“叩机”,豁然看见“叩机”上显示:“母亲走了,速回”!

  “妈?!”

  噩耗传来,天崩地裂!我来不及注意仪表和穿戴,拦住出租车,只知道不停地给钱,不断地吼,快!快!快!

  未及家门,我闻见一片哀嚎声!此时,天上的白雪零落,雪花轻轻地飘撒在我身上,正似给我披上的孝服。我想,这是母亲的厚德与仁爱感动了上天!我扑进家门。房内外都是亲眷,家人与近眷围绕床边。大哥和姐姐在哀呼:“妈,小河回来了,你看他一眼啊!”男人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悲伤时,看到大哥如此的悲恸,我再也无法克制自己的情绪,撕心裂肺地奔向母亲。我趴在她身上,许久,许久地嚎哭!抚摸着母亲瘦骨嶙峋的手,想着她一生的艰辛,我痛彻心扉!母亲的手,慢慢地僵硬了,我不愿接受眼前的现实,尝试着再看看母亲。母亲闭上了眼睛,她很安详!母亲的脸颊上悬着一汪清泪,我想为她揩掉,双手却一直在颤抖!

  我体味着母亲最后的泪水,一掬不落的清泪。那是作为母亲的欣慰!是母亲对亲人永久的牵挂!

  母亲去世十九年了,我也从青年到了中年,正在慢慢地变老。思念母亲的时候我希望下雨,下雨的时候我思念着母亲!这场长夜雨啊,让我想起了母亲的含辛茹苦,想起母亲为我流的清泪。

  天亮了,雨也停了,我泪盈满眶!

母亲的散文4

  六月的天气里太阳火辣辣的晒着,湛蓝深邃的天空,挂着如同火球一般耀武扬威的太阳,就连云彩好像被太阳烧化了,此刻都也消失得无影无踪。树也被太阳晒得垂下了头,鸟儿们无力地飞着。小狗耷拉着脑袋,趴在一角阴凉处伸长舌头喘个不停。往日热闹的街上此时看不到几个人,只有早上和傍晚才会出现几个锻炼身体的老人。一切的存在都显得奄奄一息,无精打采的垂着脑袋。她伸出那双被灰尘和泥土占满的手抹去额头上的不断涌出的汗水,然后抬头望望天空,只觉着一阵眩晕,心里却在不住地祈求着下午天气可以转好一些,哪怕来点些许的微风也好,也比在这大太阳底下干活轻松不少呀。周围一起来的妇人趁着工头不在,早都溜出去买水了。她停下来拄着铁锹朝着不远处的汽水摊望了一眼,喉结动了一下,咽下一些唾沫来,还是忍住了心里想着买瓶水解渴的冲动。毕竟,挣些钱不容易呀,家里两个孩子还在上学呢。

  太阳越发地高了毒了,她被晒得口干舌燥,豆大的汗珠不断地从笔尖上滴落下来,砸在地上,留下一个硕大的坑洼,引得一阵灰尘肆意飞扬。她摸出裤兜里的手机,看看时间,还差十五分钟就是十二点了,孩子马上就要放学了,可是自己还在工地上干活。这么想着的时候,一阵惊慌不安从心底里窜了出来,以至于使得她越发地焦急起来。还没到下班的时间呢,她就拿起自己的铁锹匆匆忙忙地走了,任凭后面工头一阵气急败坏的怒骂,但这些她早已经是顾不得了。

  回了住处,在这间当初花了五百块钱租来的小屋子,她顾不得换下身上被混凝土染得乌七八糟的脏衣服便急忙洗了手,然后下一秒钟已经开始切菜洗菜了。儿子读高三,小女儿读高一,学习很辛苦,兄妹两个每天放学回来都没时间自己做饭,她只得把家里和地里的活计全部丢给了男人,在镇上租了间给孩子陪读。虽然家里一年的庄稼会耽搁不少,但想着为了两个孩子的学业,她便有了可以让自己心安理得的理由。儿子不一会儿就进来了,她却刚刚才把菜切好洗干净。她面带歉意地看着儿子说再等一会儿,马上就好,马上就好。哪知儿子根本不领情,一甩脸色就冲着她吼,你干什么呀,一天到晚就给我做顿饭都这样子,每次都不赶趟……,她看着眼前这个已经和自己一般高的儿子,沉默着不说一句话,但是心里却早已是哭出了声音来。对她抽空出去打工赚钱这件事,儿子和男人一直都是坚决地反对,但是她又怎么能闲的下来呢。在镇里上学读书,可比不得家里,什么东西都得花钱。每次看着一张张或崭新或陈旧的钞票往外飞,她就像是被人给割去心头上的一块肉一样的痛苦。她是个穷人,穷人的生活就是在这样日复一日的精细算计之中慢慢地熬着过着。有时候她也会想着,自己这么辛苦为什么呢,竟然找不到一个人来理解。但是此刻她还是摆着一副笑脸,安慰着儿子,不急,马上就好了,你先看会书。

  儿子吃完了饭头也不回地跑去睡觉了,小女儿趴在炕上开始写作业,没有人帮她收拾一下餐具。她只得自己开始整理所有的碗碟,洗干净后整齐地码好放在碗橱里,正想着稍微躺一会儿去工地上班,瞅了一眼手机,发现马上就到点了,只得洗把脸,抓起挂在墙上的草帽,扛起靠在墙边的铁锹去上班。

  晚上下班的时间更晚,跑回来做饭的时间更加的不赶趟了,无奈她只得给儿子和小女儿留下钱来,让他们自己去外面买东西吃,而她却经常是开水就着那些干硬的可以与石头相媲美的馒头对付着吃一顿晚饭。一天的劳动很累,晚上常常是还不到八点她就早早地躺下了,但是连日来辛苦的劳作使得腰间多年滋生的疾病又隐隐发作了,她虽然困到极点但却是死活也睡不着了。院里和她一样陪读的妇人还有三个,但是每日里跑去工地挣钱补贴家用的除了她便没有别人了。这个时候屋子里热的厉害,这间小屋子更像是一个小蒸笼,热比白天更甚。院子里那三个女人在一块玩牌嘻嘻哈哈,她听着心烦,但更多的是委屈,为什么偏偏自己就这么苦命呢?无聊时她便开了手机听里面的秦腔,一遍又一遍,乐此不疲,也算是在每日的疲乏过后给自己寻找一点享受,苦中作乐。她刚刚睡着,小女儿就回来了。一拉灯,她就被猛地而来的光线给刺激到了。女儿趴在一旁写作业,她再次眯起眼来,挣扎着想继续入眠。她因为太累了,睡眠里不由自主地发出一阵阵呓语,女儿写作业时不满地伸出手来捅了捅她,她睁开眼像是明白了什么,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转过身换个姿势继续睡。

  有时候趁着孩子周六周日放假,她便和小女儿一起回家(在读高三的儿子很少有假期),然后顾不得歇息片刻,便和女儿,男人一起下地干活。麦田里除草,给果树打农药,给预留地里上农家肥,还得抽空给留守在家的男人蒸一笼馒头,免得自己走了之后男人受罪。男人不会做饭,她每次回家看着男人又瘦了几圈,很心疼,但是毕竟儿子的高考重要。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她只得狠下心来地舍了男人了,一心一意地辅佐儿子的高考。

  有时候她怕儿子读书太辛苦,便想法设法地给儿子做好吃的补身体。做了火锅,她先给儿子挑出满满一碗的鸡肉出来,然后才给小女儿和自己盛,但常常到了最后她的.碗里剩下的只是土豆片和一些青菜粉条。但看着儿子吃的开心,她也开心。可是这样一来,小女儿就不愿意了,老是撅着小嘴埋怨她,她看着小女儿碗里那零星的几块肉,心里有些愧疚,尴尬地笑着掩饰。但是想到说是为了儿子的高考,她便瞬间就变得坦然起来了。

  她是中国千千万万的在贫穷的荒凉下牺牲的最为普通的一员,随处可见,如同一掬土,卑微地活在大地的某个不知名的角落。但是她却是个好胜的人死也不愿意向着命运屈服,多年以后儿子还能清楚地回忆起当初在那些个漫长的冬日里母亲给他们兄妹讲述关于她小时候发生的那些酸楚的往事。还小的时候,家里孩子多,她是老四,她的父亲也就是她的儿子的外公是个没多少本事的人,家里日子过得很是清苦。她是个聪明的孩子,一直盼望着可以去上学,但是在那个年代家里经济情况实在是捉襟见肘,就这样她最后变成了贫穷之下的遗忘者。交不起学费去不了学校她就自己想办法,她开始缠着家里的上了五年级的大哥让他教自己认字,她发誓要把大哥学到的所有的东西都学到手来。就这样,大哥每天上学前都教她十个字,等到他回来发现家里这个小妹妹早已经把早上留下的那十个字念得朗朗上口了。后来大哥心疼她,和父亲说让她去上学吧,她比他聪明多了。大哥话还没说完,剩下的半句就被迎面扔来的一根枣木棍生生打回了喉咙,此后,家里人再也没人敢提起让她上学的事来。那天晚上,她窝在被窝里哭了好久好久。不知道是因为伤心还是因为委屈。她不去上学,被父亲派去放羊。她坐在田垄上一边吆喝着喊着让跑远的羊不要糟蹋了别人的庄稼,一边低头嘴里默默背诵着从邻居家那个不喜欢读书的孩子那里用一块花手绢换来的九九乘法表。就这样,她虽然没能上过一天学,但是到了她后来嫁人的时候,她已经不比村里那些上过学的孩子差多少了。多年以后,当她步入中年的时候,坐在炕上看电视,她看着屏幕下面那些不断滚动的字幕条幅,张口就来,引得两个孩子一阵惊叹,她却心里止不住的一阵心酸。

  她生的漂亮,浓眉大眼,瓜子脸,身材高挑,年轻的时候是周围乡里数一数二的美人。她也生的心灵手巧,两个孩子小时候穿的衣服都是她自己做出来的。她当初从娘家陪嫁的那个大板箱最底下的还压着一个硬背封皮的笔记本,孩子们一直在问她这东西怎么来的,她都笑而不语,没人知道那是她当初学裁剪的时候因为考核优秀而被工厂奖励的奖品。甚至绣花织布这些古老的活计她也做的一个不落,至于什么扎花刺绣之类的更是手到擒来。她手里做起活计来速度也快,一双鞋别人做三天四天的,她只需要一天就足够了。和邻居一起买来的十字绣,等到她已经秀好了装裱起来挂在墙上的时候邻居家的那个妇人还没秀完呢。每次想到这些的时候,她就忍不住的自鸣得意起来。

  她脾气很好,心肠更是出了名的好,遇见有难的人总喜欢帮村一把。村里来了无家可归的乞丐流浪汉,跑进来乞讨一碗剩菜剩饭或是几个馒头,她总是把他们的口袋塞得慢慢的再打发他们离开。邻居家的那个女人每次遇见上门乞讨的人都像是撞见了瘟神一样老早就把门锁起来,然后躲在屋子里仔细观察着门外的动静,她看不惯那个女人的做法,甚至有些看不起。有一年冬天来了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孩子,寒冰腊月的跑了进来,不住地往火炉旁边靠,看样子是冻坏了。她看着心疼,给他倒了一杯热水。又看见他腿上的冻疮开始生脓了,找出来棉布给他擦拭干净,又找来棉布仔细包扎起来。中午留他在家吃饭,不住地问这问那,像是一位母亲对待一个远归的游子,更像是一家人。

  但是她也有脾气不好的时候,就是在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这个时候,她往日的慈祥贤惠、和蔼可亲俱已消散了去。有一次村里的一个下地刚回来妇人告诉他,她的大儿子今天没去上课,她在下地的时候亲眼看见他和几个孩子在一侧的树林里疯玩。她气的发抖,但很快便想好了对策。晚上儿子回来后,她表现得不动声色,沉着气吃完了饭,最后问他下午干嘛去了。儿子眼睛看着电视头也不回,回答在学校上课呢。她拿起手边的炕刷立马从炕上扑下来,冲着儿子就是一顿好打。她恨的不是儿子逃课,而是他撒谎骗她。打完之后,她又于心不忍,跑过去看儿子。撩起衣服看着后背那一条条鲜红的痕迹,她心里好一阵难受。拿来红药水,她一边涂一边哭,眼泪和着药水一起洒在儿子伤痕累累的脊背上,她伤心欲绝,但是儿子歪着头不去理她。他还在生气,她还在心疼。

  她在家忙里忙外跑个不停,家里地里的活计收拾的干净利落。她做饭的手艺也不错,村里人家但凡有个红白喜事需要厨房里用人的,她总是当仁不让的第一人选。她在坡下自己开辟出一片小小的菜园子,按照时节种瓜点豆,这样一来,家里的饭桌上便多了时新菜蔬。她为人勤俭,几年来身上挂着的一直是同一件衣服。有时候女儿看着她二十岁时的照片,问她那时候怎么那么漂亮,她便笑笑,也不说话。但是偶尔她也会怀念那些美丽的时光,摸着自己日渐粗糙的皮肤看着眼角的那些鱼尾纹,心里便忍不住难受。她也是个女人呀。村里人都夸她是难寻的好媳妇,她听了也开心。有时候虽然也会想羡慕别人家的家财万贯,富丽堂皇,但是一想到自己的两个孩子读书还挺聪明,男人也顾家,一家人其乐融融一年下来也没个大病大灾,她便浑身多了使不出的劲头来。

  这样的日子,简单随和,波澜不惊,她一过就是二十年。从原先的漂亮新娘到如今身材发福走样的中年妇女,岁月毫无留情地夺走了她的全部美丽和骄傲,但是,她还是很心平气和地安慰着自己过好每一天日子才好。她是个懂得知足感恩的人,我们不比任何人差,这是她经常对两个孩子说的话。

  可是按照剧本大团圆的结局走着剧情的永远都不是生活,生活总是要在看似风朗气清的岁月里给你搅动一场巨浪再给你一场无助的哭泣方才显示出它的真实与残酷。那年夏天,农忙时节,大雨落个不停,一连接着下了半个月。等到了雨后天晴,恰好又来了一场大地震。家里的房子都是二十年前的土坯房,在十多天的雨水的浇灌之下早已是不堪一击,被一场大地震一摇,瞬间全倒塌了。那天傍晚,她是亲眼目睹了家里的房子倒塌的全部过程,她也听见了房子倒下时撕裂墙缝时发出的巨响,这声音是如此深刻,以至于在很多年之后在她回想起来的时候竟恍惚觉得那是自己灵魂倒塌撕裂和心碎的声音,眼前激荡而起的尘土荡漾在眼前使得她一阵晕眩最后一头栽到在茫茫大雨之中。醒来之后面对一院的狼藉,椽木七横八斜地摆着,破碎的瓦片像极了她破碎的心灵一样同样不可修复,雨水不停地落下冲刷着一地的泥水溢满整间院落,男人头发凌乱蹲到在门槛上抽烟,两个孩子站在门外眼神与她一样的冥茫空洞。那一刻,她感觉她的整个世界都要塌了,事后她和两个孩子回忆起那种感觉的时候说她头上放佛千斤之重。但是她的两个孩子,似乎是永远不可能理解母亲的那种感觉。男人本来就挣钱少,但在她的精打细算之下硬是生生存下一笔钱来,可那是留着给儿子上大学用的呀,现在拿出来盖房子以后儿子上大学了怎么办。那些日子里,她终日抱怨着她的父亲母亲,为什么要把她嫁到这么多灾多难的小村庄里,为什么偏偏她生来就是这么的劳碌命。她整日整夜的哭,又怕邻居家听见笑话,便把头塞进被窝里哭个痛快,常常一夜过后儿子经常都会看到母亲眼角挂着的泪珠和红肿的眼圈,但是没办法,每人同情她也每人帮她,她终于是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世态炎凉。她心里好苦啊!

  在经历过了几个星期的痛苦纠结和癫狂疯乱之后,她在亲人的劝说之下开始逐渐恢复自信和希望,忍着心疼把原本儿子的大学预留款取了出来后她和男人商量着一起盖房子。她心思缜密地谋划着,其专注认真的姿态让周围的所有人都大吃一惊。人们都开始不禁怀疑当初的那个有些憔悴不安的疯婆子和眼前这个精明能干的女妇人还是同一个人吗?盖房子是一件工程繁复的浩大工程,很辛苦,建材,工匠,小工等等,需要考虑的事情太多了,但她和男人一起设计的周全缜密。最后,在她身心力竭的劳累之后,三间崭新的平房挺立起来了。儿子看着家里新修起的宽敞明亮的房子很开心,只是他在满心愉悦的时候却没注意到母亲头发里那些一年之内生出的深深白发来。那一晚上,儿子记得母亲用手摸着新房墙上贴着的洁白亮丽的瓷砖眼泪滚滚,但是他却不理解这是为什么?

  这是一位伟大的女人,更是一位伟大的母亲。有时候在家里坐在炕上手里拧着草辫做工艺手活的时候,两个孩子一个坐在当初与她一起陪嫁过来的缝纫机上面写作业,另外一个坐在沙发上看书,她看着院子里那株梨树树枝上挂着的玉米棒子被一群群的麻雀啄食便口里不住的吆喝着,身边一个花白色小猫伸展躯体打个懒腰,她就觉着很满足了。那时候她就对自己说,什么是生活,这不就是生活么?

  一个女人的一生之中,蕴含着太多的酸楚和喜悦,那些都是岁月路过之后留给她的最珍贵的馈赠和深情!

  后记:这篇文字的主人公原型是以母亲为参照写的,当初在读高三的时候母亲一直给我做陪读,并在我们兄妹上学的时候抽空跑出去打工。明天便是母亲节了,恰好后天又是母亲的生日。作为儿子,我是极不称职的,很多的时候都忽略了她,心里太惭愧,更多的是于心不忍。岁月留给母亲太多的伤痕,我不愿把它们一一描述出来。高尔基说过: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这句话我是同意的,这个世上唯一的一个可以毫无保留地对你献出她全部的爱和关心呵护的人只能是母亲。一天天、一年年,我们长大了长壮了,母亲却慢慢变得衰老起来。时光匆匆,再深的愧疚和歉意也抵不过岁月的薄凉。母亲是这个世界上最为伟大的存在,为了每一个被她疼爱的子女,她可以付出她的全部刚强和勇敢。母爱无可替代,你也永远偿还不清。虽然母亲不会上网,也看不到这些文字,但是还是想和母亲说一句:妈妈,母亲节快乐,生日快乐!来自大西北的孩子总就还是太扭捏了些,不习惯把爱这个字眼挂在嘴上。但是,说不出口并不代表不想念,说不出口的话更多的在心里早已是热烈滚烫起来。最后,妈妈,我爱你!

母亲的散文5

  有些人,时间长了就淡忘了。就像母亲手中的线,越是拉得长了就把衣服放得不漂亮了。

  有这样的一个故事总把我感动着,父为了我和哥哥的学费亲出去奔波了,就在父亲走后的几天,母亲就把父亲最喜欢穿的夹克拿出去洗了洗晒了晒!晚上一个人坐在床头的烛光下缝补着什么,我探头看见,原来母亲在缝衣服。我没有进去,静静地在门口看着母亲,因为我害怕我一推门会惊扰到母亲,以免母亲把本来满手刚刚长好的懂疮再刺到。

  我看见母亲翻来覆去的看着父亲那件已经满是补丁的夹克,母亲是在找衣服哪里又破了吧。不一会儿,母亲笑了是带着些许的得意的笑,像是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一样!原来,是母亲找到衣服上的有一个需要缝补的地方了。母亲拉了一条很长的线,一针一针地认真的补着,可是我在门外就看见那缝补的很不好,明明留着很大缝隙,但我看见母亲却很开心似的!而且眼睛不时的带着些什么看看窗户外面。缝好了,母亲把衣服折叠的好好的放到了衣柜。转身又坐到了床头。我悄悄地退步回去睡觉了。

  时间如梭,记得那是又快过年了,父亲打电话回来说过两天就回来了,我很开心!而母亲嘴里唠叨着——你回来干什么?儿子的学费够了吗!你还有这个家啊?你回来干什么……可是我却看得见母亲是开心的幸福的!只是母亲压抑住了她的思恋和她的盼望,而我们儿女又怎么不明白那份等待是多么珍贵!

  第二天,儿子惊讶的看到母亲又把父亲的那件夹克拿出去晒了晒。晚上,母亲取出针线又一个人坐在床头,慢慢地把父亲走时缝的'地方拆开了,然后拿来很短的一根线,因为衣服破的地方是很小的。用了好长时间母亲才把那地方缝好,线也刚刚用完,我吃惊的是那破的地方我尽然看不出来了!母亲又唠叨了几句,似乎是说“要回来也不早点说,那么多的衣服都还没有给你洗洗晒晒,我还以为你还要在外面过年咧”。儿子心里酸楚的不知道该和母亲说说话。还是……

  直到今天,儿子才明白,有个人,时间愈久我们却愈想念。就像母亲手中的线,越是拉得长了,我们却越是明白那份等待越是珍贵越是饱满幸福!

母亲的散文6

  又是一年一度的母亲节,感恩父母,回报母爱,无论我们身在何方,都要为我们的母亲祈祷,祝福吧!,此文仅献给那些可爱可敬的母亲!

  外面是初夏的五月……

  再过几天又是一年一度的母亲节了,每每临近这个节日,我都会写一些文字来表达我对母亲深深的祝福,以及对天下所有母亲的无限敬意!

  母亲是我们生命的源泉,不仅给了我们生命,而且还给了我们爱!这句话看似简单,可是对于我们儿女来说,是何其的伟大?

  在我们儿女的心里,母亲永远是一盏亮着的灯,寂寞的时候,我们徘徊的心里就慢慢走来母亲的安慰,泪水划过脸颊,是母亲硬朗的手将其擦干;困顿的时候,我们迷茫的眼前就慢慢出现母亲的背影,绝望吞噬希望,是母亲瘦小的力将其赶跑;无奈的时候,我们失落的荒野就慢慢走来母亲的脚印,黑暗横穿沙漠,是母亲的坚强将其击破。母亲的爱就像是故乡温存的小河一直流淌在我们生命的血脉里!

  ——在母亲的眼里,儿女永远是长不大的……

  这句话许多人说过,在文字里我也引用过多次,然而,在这篇写给母亲的文字里,我依然还要用到这句话,因为,这是对母亲最真实的释怀。

  清明节,我带着儿子提前回到乡下,因为许久没有见母亲,我们聊到很久,尽管母亲聊到的事情与我无关,也与母亲无关,可是,我还是像孩童时候听母亲给我们讲故事那样的认真仔细,如今,母亲虽然是六旬的老人,然而记忆甚好,口齿也很清晰,淡淡的灯光打在母亲的脸上,镶嵌在她额头上的皱纹如此的明显!

  夜幕降临,不知道何时,我已经进入梦乡,就当突然醒来的时候,已是翌日的早晨,母亲早早起床,坐在我的枕头边,正用手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

  这一幕深深的`镌刻在我的心里,难道不惑之年的我在母亲的眼里还没有长大吗?我的心思与疑惑似乎被母亲看穿,她没有惊讶,只觉得那是一种为人母亲的至高荣上!

  关于母亲的文字很多,像这样平凡的例子可以说举不胜举。我的母亲是一个平平凡凡的妇女之一,她用自己的勤劳、朴素与博爱,将母亲的文字写的真真切切。生活就是这样,我们的视线里只是因为疏忽了细微,才让我们的心变得渐渐的麻木!

  如果将我们的母亲比喻成一道风景,那母爱就是这风景里一条不息的小河,时时都在滋润着我们儿女的足迹,给我们勇气与力量!

  ——在母亲的眼里,儿女永远是心头肉的……

  自从中学起,我就离开乡下,真正与母亲在一起生活的日子渐渐的少起来。因而虽然母亲每次送我们的时候都挂满笑意,可是,随着年龄的渐长,我们便成为了她心里的一份无限的牵挂,因为她目送我们的视线里始终写着这样的字样!

  记得父亲故去,我奔丧在家待了足足有一个月,每天陪着母亲说话,我知道,母亲的离去最伤心的人应该是我的母亲,或许是母亲看出我的端倪,母亲便催我上班去!

  这一天早晨,天下着雪,母亲知道我要走,就早早起床做好饭,热腾腾的香味就像是母亲的爱久久地在我心里萦绕着。吃晚饭,本来说好不去村子路口送我上车的母亲,却突然变卦执意要去送我,我拗不过母亲,更担心她伤心,便许诺了母亲。从家门口到村子十字路口尽管是几百米的路程,然而,这一次有母亲陪着,我感到格外的温暖!

  时间在一秒秒的寒风里移动着,雪花像是这冬天洁白的星星,我多想这客车来的晚一点呀,这样还可以多陪陪母亲,也让母亲少一点寂寞!

  然而,车还是按时到达,车厢里挤满了进程的人。我钻进车厢,透过冻着冰凌的玻璃看着母亲,我发现母亲转身一刹那的样子,寒风掀起她的白发:母亲流泪了。

  因为下雪,路很难走,在中午,我还没有到达家,就受到母亲问平安的电话,于是,一份被母亲牵挂的心头突然涌上我的心头。我感激我的母亲,或许是为了让母亲放下对我们的牵挂,我在电话里告诉她:我长大了,我……

  母亲却说:“即使你老去,在我的眼里也是一块心头肉……”

  为人父亲数年,我更能感受到自己母亲那句平凡话里隐藏的深意。这就是我们母亲平凡而真诚的爱,像人间的阳光,温暖着子女的心灵;像春天的春雨,滋润着儿女的心田!

  每个人都有梦,诗人的梦是浪漫的爱情,画家的梦是色彩的真诚,文人的梦是坦然的心境,孩子的梦是蔚蓝的天空,而我们母亲的梦就是她们的儿女!

  ——在母亲的眼里,儿女永远是心里的最爱……

  一个女人有着无限的浪漫,沉醉于一段情,月亮是她们理想的追逐,然而,在做了母亲之后,儿女就成为了母亲风景中的最爱!她们渴望那甜蜜的爱恋,她们倾情于花间浪漫的牵手与拥抱,然而,一声婴儿的嗷嗷声,总会打去她们的渴望!

  这就是我们的母亲,为了儿女,她们不断选择了止步,而且将爱无私地奉献给自己的儿女,在她们的眼里,每个儿女都是自己最美的风景!

  我的母亲也不列外,一次和母亲闲聊,我们问起母亲世界幸福的事情是什么时,母亲不假思索地告诉我们,就是看着儿女们快乐的生活着!

  多好的回答,天下父母心,而这母亲的文字怎么能一下写完?

  搁笔,窗外一阵夏日的凉风刮进来,将我的心惊扰,在这祝福的日子里,我写此文向我的母亲致敬,向天下的母亲道一声:您们辛苦啦!

  20xx.5.10

母亲的散文7

  怀念母亲 (上)

  凌晨四点醒来,没有了睡意,忽然想起了去世已近二年的岳母,胸中不免一阵阵拥堵心慌,这样的情况常常出现,困扰着我。屋处,传来清脆的蟋蟀声,还夹杂着稀疏的落雨声,我起了床,找来纸笔,写下了心中的感触。

  母亲去世已近两年了,她是在与疾病斗争了九个多月,无奈地走了。母亲患的是胰腺癌

  (晚期),一种凶险的癌症,其特点是隐蔽性强,诊断难,发现后多是晚期;且疼痛厉害,

  病人难以耐受。

  在与疾病斗争的日子里,母亲的坚强,让我难以忘记。胰腺癌疼痛起来是很厉害的,对一个人的意志是一个严峻的考验。那常人难以想象的病痛袭来的时候,一般人会哭天喊地的。我从没见过母亲大声喊叫,倒常听到她哼哼,我知道,她在忍受巨大的疼痛。有一次,我对她说:“实在受不了,妈,你就喊喊吧,不要忍了,喊喊要好受一些。”母亲总是摇摇头,淡淡一笑,她说:“我在与它斗,斗赢了,就好了。”我常见她咬着牙,抿着嘴,手抵着腹部,我知道,疼痛又来了。我心里明白,住在我这,母亲要顾及我们,楼上楼下是单位同事,而且,大声喊叫,也会影响我们的心情,影响我们休息和工作。真是难为母亲了。

  初期,我们以为母亲患的是一般的胃痛,几家医院也是这样诊断的,也是这样开方拿药的。可是,母亲的疼痛老是不见缓解,而且有加重的迹象。母亲被一趟趟门诊,一次次拍片累得几无气力,上下楼要人搀扶或背着,而疼痛的折磨更让她痛苦不堪。医院最终的结论是胰腺癌(晚期),我们痛心不已。要不要告诉母亲,因为母亲不识字,还不知自己得了什么病,病况怎么样。我们决定先不挑明,她不问,我不说。母亲真的不知道吗?她是明白人,肯定知道得了什么类型的病,只是不知道病情到了什么程度。她曾说:“你们不告诉我,我有数,别人生病去一家医院就好了,我去了几家医院;别人拍一次片子,而我拍了一次又一次……”她也曾对女儿表示:我得了不好的病,如果医不好,花钱多,让我回家算了……手术是在肿瘤医院做的,从手术室传来的消息是悲剧性的。医生对我们家属说:长则一年,短则三个月。

  手术后,母亲在我这里休养。这天,天气不错,外面春意盎然,母亲坐在阳台上边晒太阳边与女儿聊天。忽然她对女儿说:“晓莉,等我病好了,以后每年要来你这儿住三个月……”

  一席话,让我老婆闪在一边而泪流满面。母亲,尽管你是明白人,可是你不知道医生的结论,你的生命已经不能用年来计算了。我知道,母亲多想病好,多呆在女儿身边,享受女儿的体贴照顾,享受与女儿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母亲多想病好,出去走走,公园转转,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看看这个美丽的都市。然而,她的生命已倒计时。

  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也迷信。她去寺庙烧香供奉,也请过仙姑来家里。母亲以为这样有菩萨保佑,病情就会好转了。或许是心理暗示的作用,确实管过几天用。那几天,母亲精神是好的,疼痛缓解了,饭也吃得多了。然而,几天后又恢复了原状。当然,我是一点也不相信的了,本想劝阻,转念一想,还是由她好了。

  后期,母亲骨瘦如柴,脱了形,流汁也吃不下去了,仅喝点水,再下来,水也喝不下去了,仅能在嘴唇上擦点水以缓解干燥。来看望她的亲属乡邻无不落下眼泪。我知道,她象一支奄奄一息的焟烛,熬干了油,在残风中忽灭忽亮……这时,我只愿她早点上路,少受一点折磨。记得我最后对她说的话:“妈,不要害怕,那边也很热闹的,就着灯光,往亮处走……”我记得演员付彪临终前,朋友是对他这样说的。谁都不喜欢黑暗,黑暗让人产生恐惧,去天国的路上亮起了街灯吗?

  怀念母亲 (下)

  至今我还记得第一次见到母亲的情形,那是我与她的女儿初次见面。母亲穿戴朴素,举止利索,给人一种很能干的感觉。她象是从田间劳作归来,又象是来街坊串串门一样,我心里有的担心不在了,也没有了距离感和陌生感,我承现一种难得的松懈状态。

  母亲说话不多,多数时间听我和别人交谈,偶尔问点什么,言语又是那么温和,让我倍感亲切。恕我笔拙,无法用文字准确地还原当时的感受,这种感受是奇特的,是特定时候,特定的氛围才会有的。我想,如果母亲是幅画,那一定是位白描大师的经典之作;如果母亲是首诗,那一定是顾城式语言,优美而无杂质。也许是母亲的朴实无华,也许是她女儿的漂亮可人,当时我就默默地想,如果有幸成为一家人,我一定要孝敬面前这位母亲的。后来,我一直是秉承这

  个念头做的,尤其是用钱方面,从没眨过眼,而且每次去,从不空手,总要带点吃的'或用的。

  如今,我与她女儿晓莉生活在一起已二十多年,儿子今年二十岁了。在南京城里,我的小家有着不错的生活。工作稳定,收入属于中等偏上,儿子长得那么壮实,老婆还是那么漂亮。生活在逐步往上走,一切都顺顺当当。可是,母亲走了,带着对生活的留恋,对儿女的牵挂,无可奈何地走了。时光如穿梭,如今已快二年了。母亲的形象渐渐淡出脑中了,忙碌的生活以及生活中的苦与乐慢慢冲淡那份痛,那份想念。可是,经常在凌晨醒来,会想到母

  亲,想到母亲病中的日子,尤其是母亲对生命深情眷念的目光,那目光眷念着身边的亲人,眷念着眼中的一花一草,眷念着自己拥有的触手可及的生活。

  那目光箭一般穿过时间和空间,定格在我心底,那就是我隐隐的心痛。

  母亲,你在天堂还好吗?或许,天堂里真象歌中唱得那样,有人来人往,车来车往,煞是热闹,你不会寂寞和惆怅吧?不象我们的生活中总还有这样或那样的烦恼与不如意。

  母亲,会有来生吗?如果有来生,我和晓莉会放一曲“天堂”,在腾格尔天籁般的歌声中找寻天堂,找寻你;如果上苍慈悲为怀,营造一个再生之地,与母亲再续来生缘,那多么美多么好。

  思念如水,母亲的形象渐渐地丰富清晰起来,她微微地笑着走来,还是那么亲切自然。

  我的思念就象母亲墓边的常春藤一样,围绕着墓前墓后而不败谢。

母亲的散文8

  感恩之情发自内心,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何况父母,那何止是“一滴水”呢?那是一片汪洋大海。“养儿防老,积谷防饥”也成为过去。我们将何以感恩父母?而今的社会保障越来越健全。一般父母都有一份退休金,有的甚至不菲。就是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劳动者抑或是地道农民,也有一份社会的最低保障。所以,父母需要儿女在经济上的赡养显然也不在重要位置。

  就像《常回家看看》歌词中唱的“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过平平安安”。实话实说:现在做儿女的,需要承担父母经济生活压力的,的确也为数不多。但,作为子女对父母的感恩。从某种意义上讲,质虽犹存,量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如很多父母所讲:“我们不图儿女回报,只要你们过得好,让我们少操些心,这就够了”。虽然这是一句及其普通的话,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一首《常回家看看》能引起社会共鸣,其原因就在于此。

  “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为父母递上一杯热茶,奉上一句温馨的问候,打扫一下房间。在父母生日的时候,买上点小礼物。工作再忙,也亲自送去。哪怕是两斤桔子一个蛋糕,能亲自给父母送去。这一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能让父母感到无比的欣慰。

  父母要钱干什么?吃得了多少,穿得了多少,父母们所缺的是,儿孙绕膝,享天伦之乐。父母们所缺的是,在挪不动身时有人代步,在口干舌燥时有人递茶,在寂寞时有人唠嗑。儿女在外,工作都忙。这,作父母的都能够理解。可儿女们也应做到抽点时间,找点空闲,带着爱人和孩子《常回家看看》。一家人能够欢聚在一起,那才是其乐融融。在父母生病住院的时候熬汤送药,哼哼呻唤时有儿女们的亲切问候。这些才是父母所真正期望的!天下第一情是我们的父母,因为我们的父母太容易满足了!

  《常回家看看》我们能熟练地传唱。把感恩父母也常常挂在我们的嘴边。但这还不够。我们需要真正领会它的确切含义。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我们的整个成长就倾注了父母全部的心血和爱,父母为我们撑起了一片蓝色的天空。或许,父母没有给我们带来奢华的物质生活,也没有给我们创造一个进取仕途、步入富裕的.康庄大道。但,是父母给予我们每一个人一生中不可替代的——宝贵生命!仅凭这一点,已经足够,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埋怨和奢望什么呢?父母的两鬓也银丝缕缕,额上也刻满条条皱纹。感恩父母,不只是挂在嘴上说说而已,更不能等待。感恩父母——它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当我们静下心来仔细地想一想时,对父母的感恩。其实,就是我们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所给予父母的—孝—顺!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好了这一点,就是父母真的有一天驾鹤西去了,那——我们流出的眼泪中也不会有多少遗憾!感恩父母——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母亲的散文9

  回忆母亲,总离不开故乡屋顶上的那炊烟……

  小时候家境不是很好,母亲除了忙活一家九口人的吃穿之外,还要去生产队去挣工分,而且每天收工后都要割一筐青草,以便晒干后交给生产队弥补当年的缺粮,所以在我的记忆里我家的早饭总是比别人家的早,而午餐和晚饭又总要比别家晚。

  无数个夕阳西下的傍晚,当炊烟从别家屋顶上平平仄仄地升起的时候,我便跑到屋前土坡上去等,于是我等来了,母亲背着与她身体不成比例的满满一大筐青草远远走来,夕阳的余晕给母亲的轮廓镀上一层美丽的金色,于是我雀跃着向母亲跑去,母亲撩起衣襟擦擦脸上的汗水,然后抚一下我的头:“傻儿,饿了吧?自己再玩会儿,等娘给你做饭去。”望着母亲的背影消失在院坝里,我便回头继续蹦蹦跳跳地捉着蝉的幼虫,这时别家屋顶上的炊烟已渐渐消散,而我家屋顶上的炊烟正慢慢升起,象一个天使在晚霞里拖着长长的影子娉娉婷婷、袅袅依依地,孤独而美丽。我边玩边看着屋顶上那一袭炊烟,时浓时淡、时高时低,当最后一缕将尽的时候,院坝里便传来母亲长长久久、悠悠扬扬的呼唤:“雯儿,吃饭喽噢......”于是我飞快地跑进院坝,闯进堂屋,划过麦秸,蹿到母亲面前,接过母亲递过的干粮,狼吞虎咽地吃起来,那干粮里和着一股炊烟的淡淡香味,母亲边整理地上的柴草,边嗔笑:“慢点吃,傻孩儿,别咽着。”这种缘于饥饿的本能,引起的对炊烟的记忆,就这样深深印在了我儿时最初的记忆里,且一生难忘。

  记忆里总有这样的景像,当炊烟升起的时候,院子里弥散着柴草的味道,那炊烟月光一样随风晃悠,母亲坐在灶间传柴递草,火舌轻舔着锅底,火苗一漾漾的,玉米杆发出剥剥的响声,不一会儿金黄的玉米熟了,红瓤的山芋熟了,翠绿的萝卜熟了,散发着一股诱人的清香。母亲从炊烟里走来,用力咳嗽着,拍打着身上的尘土,拂去头上的草屑。然后小桌被安放在堂屋或是院内,我们围坐桌旁,津津有味地吃着母亲烧的饭菜,饭菜的蒸汽和着炊烟的余香罩满小桌,此时母亲脸上总是现出无比的欣慰。就在无数个这样的画面里,我们一天天长大,母亲则韶华染霜。

  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农村的人们烧饭多用燃气代替了柴草,炊烟日渐稀少,而母亲却对炊烟情有独钟,总说粮食是秸杆上长出来的,唯有柴草烧出的饭菜才最好吃,我想在母亲这份孩子般的执拗里,除了它包含的某些道理之外,主要的还是她那份对炊烟不解的'情结吧。

  在母亲的意念里,灶台就是她的人生舞台,炊烟则是她劳作的道具。就在母亲去世的前一个月,我们回家看望母亲,此时母亲的身体已很虚弱,但还坚持亲自下橱做我们喜欢吃的红烧鱼,母亲看上去很兴奋也有些伤感:“难得你们凑得这么齐,你们小锅小灶的,做不出老家饭菜的味道,再说,我也做一顿少一顿了,兴许以后想做也没机会了呢。”母亲的话让我们心里涩涩的,后来才知道,那一天、那一餐,是母亲生命里燃出的最后一道炊烟。

  我是母亲生养的孩子,是母亲用炊烟催大的孩子,母亲用炊烟送我们出门、唤我们回家,用炊烟图腾着她一生的希望。曾有无数次离家归来的一刻聚然看到这样的画面:母亲倚门而立,风零乱着母亲的头发,翻动着母亲的衣角,此时的母亲如一首沧桑古朴的琴曲;母亲身后的屋顶上一缕袅袅的炊烟,则宛若一行清新淡雅的乡土小诗。这样的画面总使我一阵悸动,让我浮燥的心平静下来,平静之后又是一阵揪心。也只有母亲、只有故乡的炊烟才这么深情,深情得揪心、疼痛,这幅温馨的画卷,曾是我生命中最美的章节,让我牵挂了半生,向往了半生,可就在母亲去世的那个七月,这一画卷便在我的生命里骤然消失......

  炊烟是母亲的,一生一世......

母亲的散文10

  很久没有陪着母亲睡觉了。那日回到家里陪母亲聊到很晚,妈说就在我这一起睡吧,我心里一热,贴在母亲脚头轻轻睡下。

  怀里习惯性的顺势抱上母亲的脚踝。

  再没有比这脚踝更让我熟悉的了。我打小时候起就一直胆小,尤其怕黑。从小到大,只要是睡在母亲身边,我就总是会怀抱着母亲的脚踝,仿佛水深浪涌时怀抱着一根救命的大树一般方能入睡。尤其在夏夜里突发雷暴的日子,我更是会把母亲的脚踝抱得紧紧的,一定要把小脸儿紧贴在母亲扎脸的脚茧上,方才肯确信不会被妖怪捉去吃掉!那时母亲被我纠缠着,往往不能入睡,后来实在熬得不行了,便只得听任我抱着她的脚踝,再也不理我。而黑夜里的那双脚踝,竟成了我幼小的心灵里真正的母亲,夜夜陪伴我安心入眠。谁曾想,二十多年过去,一转眼,母亲老了,那双曾经丰满圆润的脚踝,已经变得瘦弱不堪。我紧紧抱着这双曾给我无限温暖的脚踝,轻轻将脸紧贴上去。

  母亲生养我们姊妹六个。听说母亲嫁给父亲时,父亲的家里已是十分衰落,她由一个书香人家的小姐,开始了农家新妇的生涯。她曾提着篮子去收割完了的菜地拾瘪黄豆,她曾挑着担子去菜场捡人家不要的黄菜叶,甚至还挑着担子沿村叫卖过油坯辣酱麻花腐乳……尝尽人间艰辛。

  1962年,爸爸被单位“压缩”回家,本已贫困不堪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常常是等着母亲拿回拼着命苦挣下的买米钱度日。有一阵爸爸和爷爷久病卧床,而母亲正好小产。但听说去一个新开垦的林场挖坑种树能挣到钱,母亲便顾不得一家人的阻拦和贫血饥饿的.晕眩,强撑着虚弱的身体,寒冬腊月顶朔风冒雨雪步行几十里地去那个光秃秃的山上做工。挖一个直径50厘米深60厘米的大树坑再种上树只5分钱,而5分钱可以买一斤糙米呀。可怜我体重不足八十斤的母亲,那一天从天不亮出门到夜深人静回家,已是筋疲力竭,从心口处掏出热乎乎湿漉漉的五块钱,一分不剩递给奶奶去买米!五块钱,一百多个坑啊!看着浑身上下被汗水和雨水早浸泡得湿透了的母亲,我可怜的奶奶一把将母亲紧紧抱进怀里号啕大哭:“这可是我的儿用命换来的啊……”

  母亲常用“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来教育我们,常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哪怕饿得在地上舔灰也不能偷盗。那时的母亲和大多数人一样因长期营养不良而贫血消瘦。然而,在这瘦弱的背后,却有着一根坚强的脊梁,支撑着我们这风雨飘摇的家,支撑着一家人的精神!一双秀丽纤巧的脚踝,便是在这异样的艰辛之中,爬上了一条条苦难的“蚯蚓”,母亲的双腿严重的静脉曲张,一根根小指般粗细的血管弯弯曲曲地记叙着那一路饱经风霜的岁月……

  而今我们大了,母亲也老了,年轻时为了生计落下的一身病痛,也因有了公费医疗而得到治疗。加之儿女们都很孝顺,晚景十分幸福。只是我们常年在外,因为忙而很少回家团聚。而我是母亲最小的女儿啊,今日又能怀抱母亲温暖的脚踝,已是心潮翻滚,久久难以入眠。

  与母亲的告别

  最近母亲从乡下过来与我住了几天。

  我上夜班,白天睡觉。晚上,正睡得迷糊,叔叔打电话过来,我心里一阵厌烦,问道:“我在睡觉,打电话做什么?”

  他顿了顿,笑道:“你妹妹今年住校这个周末要回家了,妈妈在这陪了你几天了,也该回去了。明天我开车送***妈到火车站,你有时间么,也送送***。”

  我拿着话筒,心里很难受,而又冷冷的说:“我明天下班早没时间了,你一个人够了!”

  叔叔心里似乎不高兴,说道:“***好不容易来一次,你也真是的!”

  我心里愤懑,催道:“好了,挂了,我要睡觉了。”我挂了电话,盖上被子蒙住头,心里烦闷的很,仿佛有块大石头压在心口,辗转难眠。忽而竟也做了短暂的梦,看见梦里一个人冒着风走在外头,斑驳的广玉兰的影子落在我的身上,砰砰跳动的胸膛,仿佛如一枚螺丝,从转盘上脱离了正常的螺纹,再也拧不回去了。睁开眼,摸黑从抽屉摸出一张薄薄的纸,这是我十岁时,老师要我们给母亲写一封信,我回家花了一个多小时,写出来“妈妈永远别离开我,我爱你!”

  可是后来,因为期末考试没考好,妈妈在电话的那一头的乡下知道后很不高兴,要我好好补课,这个暑假别回老家了。我当时心里很不好受,可又不好向严厉的奶奶发作,只一个人躲在房间抱着枕头小声哭泣,那张刚刚写好的纸,被我藏进了抽屉里。结束了念想,我擦掉泪水,把纸小心的塞进口袋。突然觉得口渴,起来洗漱过后,喝了一大杯凉白开水,母亲要我兑点热水再喝,我不愿意依她的意思,没理她的话。吃过晚饭,穿好鞋,刚要开门。

  临别时,她把紧紧攥着的钥匙,放到了我的手心里,我心里忽然舍不得她,却又装出一副无所谓的模样,说道:“我走了,怕是明天回到这个家,就见不到你了。”她看着的我望着外面的月亮,咬了咬下唇,叹息一声:“我怕跟你在一起时间越长,就越来越舍不得离开你,你可是我的儿子……”

  我心里却不屑,想到自己已经孤孤单单十几年,早已看淡亲情,不惮的说道:“我就不送你了,那么,再见。”她听了,仿佛失了心似的,却也苦笑道:“你路上小心点,我的儿子。”我心里膈应的难受,一路狂奔下楼,心里知道再也不可能回到过去,有些哀伤,但是也绝不怜悯自己。

  这时手机响了,是乡下妹妹打来的,说是想我了,听她的话音似乎有些低沉,说道:“过年你回来么?”我心里却不知道怎么回答她,过年正也要加班,不可能像心里希望那样圆满,我拿着话筒愣了好久没说话,妹妹心里虽然也察觉到我的为难,但是还是说道:“每年过年,咱家都不放鞭炮,贴对联。看着别家高高兴兴一家人吃团圆饭,好生羡慕,于是我问咱妈为什么这样单调,咱妈总是伤心的说:‘你哥哥又回不来,这年过得还有什么劲儿呀?’说完,进屋看着你的照片流泪去了。”

  我听了,心里竟然感觉到淡淡的忧伤,想来一贯冷漠的我真是奇极,但是还是说道:“今年过年要加班,怕是……不可能回去了。”妹妹似乎十分生气,心里埋怨着我,说道:“我就知道是这样!”说完挂了电话,手机滴滴直响,我呆立着。这时公交车呼哧一声进站了,司机不耐烦的催着上车,我掏出那张薄薄的纸,攥在手心,然后撕得粉碎,心里豁然开朗,对司机说:“我不上车了,你走吧。”

  然后,自己朝着回家的方向高兴的跑去,手机马上拨了母亲的手机号码,因为我想说:“妈妈,你别走,我爱你。”

母亲的散文11

  窗外,树上,鸟儿叽喳地叫着,这就是对蓝天的感恩;流水潺潺,这就是对大地的感恩;落叶飘零,这就是对孕育他们的大树的感恩。

  从我出生在这个世界,第一眼见到的便就是你,以后的我就用一个亲切的名字称呼你,这个称呼就叫做——妈妈。

  记得多少年前的冬季,鹅毛大雪不停地下,白茫茫的一片,天依旧灰暗着。而你却早早的醒来了。很快,楼下厨房里便响起了锅铲的乒乓声,而我却还蜷缩在温暖的被窝里。上学途上,你总就是拿围巾把我裹的严严实实的,稍微理理你那杂乱干枯的头发。然后拖着沉重的脚步,此时拉着我走出家门。你总就是走在我前面,让我踩着你的大脚印一步一步前进,而你为我踏平前方崎岖的路,尽管你的鞋已经湿透了。冬天的风刺骨的很,刮在脸上更就是如刮在磨砂纸一般的疼。但你的大手紧紧包裹着我的小手却格外温暖。不知不觉走到了校门口,可你却硬要陪我进去。

  我坐在凳子上,感受到你掌心的温暖从我冰冷的脚上蔓延开来。呆呆的注视着你把我那湿漉漉的袜子换下来。这时我才发现,你的眼角,多了几丝皱纹;你的皮肤,变得暗黄了;你的.手,貌似多了许多的茧子。却显得更加的稳重有力。靠近一些,听得见你急促的呼吸,此时看见了你微红的脸颊和额头上的水珠。这仿佛就是你帮我小时候穿衣吃饭的场景吧。

  还记得闷热的夏天,恰逢停电,你拿着蒲扇为我消暑,此时驱蚊,你的手就应会很酸痛吧;还记得每次早上我不吃饭时,你对我的怒目相向;还记得你被淋成落汤鸡,就为了给我送作业本。

  正如冰心在文章《荷叶母亲》中一样“母亲就是荷叶,而我就是红莲。除了你,此时谁就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妈妈,你给予了我无尽的爱,没有埋怨,没有后悔。但我却看到了你背后的辛酸。懂得了母爱无痕。

母亲的散文12

  儿时,最怕冬天,因老家的冬天总是异常寒冷。不知是那个年代缺衣少穿的缘故,又抑或是那里的冬天本身就比我现今居住的这座城市寒冷,一年四季中,我最不喜欢的季节,当属故乡的冬天。

  在故乡寂寥漫长的冬日中,雪,会偶尔光顾。然而能取代雪花的,怕是那皑皑的寒霜吧。每年冬来,一场一场的风越过高高的秦呼啸而来,那凛冽的寒风,会先把身处的世界吹个天昏地暗,而后再把片片枯叶从树枝上片片挤榨下来,紧接着,天气便一天天冷了起来。在那令人瑟缩的冬日里,风虽不在恣意乱蹿了,但每到夜深人静之时,那层层寒霜,也会把周遭妆扮的如刚下过雪一般。

  在家乡每一个寒冷的夜晚,若非有什么特别的事,人们通常被逼坐在家中的火炉边,一家人相对无言的围坐在红红的火炉边取暖。那时,风与寒冷都被封堵在了紧闭的门窗外。到第二天晨起,若推开门窗,那寒霜已把天地都染成一片雪白。那时,小草已在重重风霜下变成了无生气的枯黄,而披上一层厚厚白霜的母亲的菜园,各种蔬菜也会在寒霜的肆虐下,像刚刚被盐腌渍过一样,无一例外的在菜园中耷拉着脑袋。

  在那种呵气成冰的寒冷中,水中已结下厚厚的冰凌,人走在铺满白霜的路上,一不小心就会摔倒,特别是在夜晚,风刮在人的脸上会如刀割般疼痛。而在那种霜寒覆盖的月夜下,母亲孤单的身影,却会为了生计在月光下奔行。

  母亲,是在某一年冬天学会做油饼的。最初母亲仅是凭借自己的想像,把家中的面粉和匀发酵以后,再与蒸熟揉成糊状的地瓜合在一起。当这简单的两样物品混合一起,再经过纯正植物油的煎炸,不一会儿功夫,那种软软糯糯,香甜可口的地瓜炸油饼就做成了。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母亲的炸油饼很畅销。

  那时,养育我们六个儿女的母亲,仅有冬天闲暇下来之时,才偶有机会到离家十多里地的镇上去卖油饼。有时为能找到一个好地势,母亲通常会凌晨三四点钟起床,当她在家中把一应该物品准备妥当后,母亲就会背着沉得的背篓伴着月色从家里出发,在那个北风呼啸的街口,母亲支起火炉一边炸油饼一边向人们出售。那时,炸油饼的收入不多,通常一天下来也就二三十块钱。母亲会为了那微薄的收入在街口一站就是一整天,直到夜晚月亮再次升起,母亲才会踏着寒霜与薄薄的月色回家。

  记得儿时的某一个夜晚,皑皑寒霜已把我家屋顶染得像披了一层白纱一样,而屋檐下,也挂着长长的冰溜子。那天凌晨的三四点钟,躺在被窝中的我被母亲在厨房中弄出的响动惊醒。那天晚上醒来之后,我没继续蒙被睡下去,当我穿上厚厚的棉衣起床,只见母亲正在厨房中那口大铁锅中奋力和面。在去镇上出摊之前,这些都是母亲必需事先准备的。

  那晚我推开房门走出来,清冷的月光洒了一地,庭院诺大的天井中,从屋顶投射下来的月光在地上拉出了一个长长的四边形。厨房里亮着微弱的灯光,我在母有些惊异的目光下坐在灶堂前,不时向灶堂跳跃的火焰中添一些柴草。母亲最初见我,爱怜的给了我一个温暖的笑容。继而,低着头的母亲又心无旁骛的忙碌着,在灶台上奋力和面的母亲,袖管高高挽起的手臂已冻得青一块紫一块,一缕发丝从母亲面额前垂了下来,在那缕垂下来的发丝中,我竟看到几根银白的头发在母亲的额头来回舞动。

  也许那一天,是我生平第一次用审世的目光去注视我的母亲。也许那一天,我生平第一次窥探到了人生的艰辛以及我们那个家庭附着于母亲身上的苦难。仅是那么认真的看了母亲一几眼。不知怎么回事,眼中竟有大滴大滴的泪水顺着我冰冷的面颊滚落下来。

  而今,母亲已故去了六年,也许在母亲的这一生中她永远会不晓得,那年冬天,她只有十岁的女儿,会因她的生命中背负的过多苦难而流泪。也是从那一天开始,她十岁的女儿,把对母亲的感恩与疼惜深深揉进了内心最隐秘的柔软处。

  也许,有寒霜的夜晚月色都会格外明亮吧!做好所有准备工作的母亲就要向镇上出发了。在那十多里的山路中,我无法想像一生胆小的母亲何来的胆量与勇气,敢于背负着几十公斤的重物一个人在夜晚荒寂的山路上行走。我也无法想,第一次行走在乡村夜晚小路上的母亲,是如何去战胜内心的极限与恐惧。

  当母亲的身影很快消失在月色中,我仅希望天上的月亮能够亮些,再亮些。希望它替我驱赶走母亲内心的寒冷与恐惧,希望它,能替我陪伴在母亲身边。

  不知是不是十岁那一年,母亲此生悲苦的命运以及附着于她身上的磨难深深剌痛了我的.心,我仅知道是从那天开始,在有母亲陪伴的所有时光中,除休戚与共的与母亲分担她生命中所有的重负,我从不忍心以自己的言行去驳逆母亲丝毫。即便在母亲生命中的最后几个年轮中,一生疼爱两位小哥的母亲在某些事物上对他们的决策与方法是错误的,我也一味的顺从着母亲,如一位爱她的恋人及臣服于她的臣子,一生唯命是从于我的母亲。

  然而,命运对待我的母亲是残忍的。在母亲七十一岁那年初秋被检测出罹患晚癌,不久后,母亲便匆匆离世!

  送走母亲的那些日子,因心中对她无法割舍的眷恋与思念,在我生命中的很长一段时间,无论春夏秋冬,身在异乡的我,从不曾抬头去观赏天空的那一轮明月。因为那轮月亮无论是挂在有父亲母亲所在的故乡,又抑或是挂在有我的他乡,睹物思人,每次看到月亮我就会想起我的母亲,内心就会如被刀割着一样疼。

  前几天看了一篇文字,文中讲述了一位少年与雪的故事。在那篇文字中,父母去世后的少年与祖母相依为命。当少年在祖母的陪伴下长到十六七岁时,不甘于守在祖母身边的少年离开村庄去到外面打工,这一走便是很长时间。有一天,少年开始想念祖母了,于是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冬日决定回到祖母身边。当少年一身风雪的走到家门前时,远远看见他日思夜念的祖母正倚在家门前等他。当无比欢欣的少年一路奔跑到祖母跟前才发现,在风雪中迎接他的祖母,早已经家门口守望成一樽冰冷僵硬的雕塑!

  此后,少年心中再容不下冬天,甚至边一片雪花他也是憎恶的,每到冬天天气转变开始下雪时,少年便会用最恶毒的语言去咒骂那样的天气,就连人们堆好的雪人,他也会恶狠狠的去踹上几脚。

  由于之前不了解真情的作者经常到少年打工的饭店去用餐,他非常讶

  异于少年的行为。后来,在少年的一次醉酒中,作者才了解到他憎恶雪花的原因以及他与祖母的故事。此后,作家对少年伸出了温暖的双手,在作家的善意引导下,少年才渐渐醒悟明白过来,其实一个人生命中的无常与苦难,与我们身处的社会乃至这个世界无关。

  读完那篇文,我想那位少年是幸运的。在那个寒冷的冬天,当那位孤苦的少年掉进生命的黑暗中苦苦挣扎,他多么幸运的遇上了那位把灵魂放置在香草与春天的大作家。在那个雪花飞舞的冬季,从此打开心结的少年与作家尽情地在雪地里玩耍,他们堆雪人、打雪仗、最后双双躺倒在雪地里,用身心去拥抱那个美丽的纯白世界。在那位少年与祖母的故事中,那位作家帮助少年在寒冷中寻找回了现实的春天,并令他有勇气与信心去面对生活中好好走下去。

  在母亲故去的六年中,我虽从不曾把母亲的离世以及内心的疼痛归咎与其它,但经过六年的漫长自我修复后,我终有了悦纳世事的勇气而从新回到人群中。在我生命中刚刚走过的最为漫长的六年中,我非常感谢,是生命中的那些苦痛与磨砺新教会了我,如何敞开心扉的去容纳世事与爱。它也教会了我如何去欣赏身边的美景;抑或是用温润善意的目光去看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而今,又到了隆冬。异乡的明月虽偶尔也会把我身处的世界映衬的如白昼般通明。而我,亦会在这样的夜晚,静静地去注视窗外的那一帘月光,想起那年在月光下匆匆行走的母亲。仅是多年以后,我仰望母亲的那颗心,再不会被窗前那一轮寂然纯净的月光咯疼。

母亲的散文13

  10、《我最欣赏的目光》

  你留意过妈妈的目光吗?那是慈爱、关切、焦急的目光。妈妈的目光,是我最欣赏的目光。

  妈妈的目光是浓浓的爱。每次我放月假,从学校回家,拖着疲倦的身子迈进家门,妈妈总会迎上来,接过书包,抚摸着我的头,关切地问这问那。然后,妈妈会走进卧室,变戏法似的变出一大堆零食,随即递给我,原来妈妈早就把我喜欢吃的零食统统买回来了。这时的妈妈,就像一个小孩子,天真欢喜,看着我喜滋滋地吃着美食,妈妈笑眯眯的目光里,满溢着道不尽的关切。

  妈妈的目光是焦急的泪。从小到大,我不知有多少生病,每一次,总是妈妈在身边无微不至地呵护我。记得有一次,我又发高烧,又拉肚子,病魔折磨得我痛苦难忍,有气无力,毫无食欲,哪怕是我最喜欢的零食摆在面前,我也只能“望梅止渴”。妈妈比我要焦急得多,她一边询问当医生的外婆,一边上网查询怎样做营养餐。当她询问外婆时,她的目光是焦急迫切的,当她在厨房忙碌时,她的目光是坚守自信的,当她喂我吃营养餐时,她的目光是温柔敦厚的。

  妈妈的目光是愤怒的话语。在我上小学时,我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妈妈知道后,脸色立即铁青,她先是训斥我,然后苦口婆心地教育我。这里,她的目光中有一丝自责,是怪自己没有教育好我。接着,之前愤怒的目光又转化成无限期待的'目光,我向妈妈保证不会再犯诸如此类的错误了,妈妈终于欣慰地点点头。

  想起以前做了许多对不起妈妈的事,好几次我都想跟妈妈谈心,顺便跟她道歉,弥补自己的过失。想到自己的无知,自己的叛逆,自己的顶撞,都无一例外地被妈妈的目光包容了,我的心里,便有难以言状的感觉。是时候了,我该为妈妈分担家务和忧愁了,我要让妈妈的目光里,不再有“悲伤”的影子。

  妈妈的目光永远照亮我的心,是我最欣赏的目光。

母亲的散文14

  母亲的临终嘱托,让她有了一个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她吃尽了苦头。

  ——题记

  母亲去世以后,她的好人父亲,为了维护当大队干部的儿子的尊严,没有遵照母亲让他立即分家的遗嘱。

  她一如既往的在这这个家里过着奴隶般的生活。白天下地干活挣工分儿,在别人休息的时候,给父亲弟弟们纳鞋底,做鞋子。下工后,还要挑水做饭,洗衣服,喂猪,喂鸡……和所有的家务活,还要小心翼翼地伺候着大她十多岁,人称老鼠精的嫂子。时常莫名的被骂得狗血喷头。

  那些年,农村每个人一年只有一尺七寸布票,一家人的布票也只够一个人做件衣服,穿衣服大多就靠土棉布,在棉花区条件很优厚,生产队每年要给每个人分三斤半一级皮棉,二三级的棉花也能分三四斤,只要勤劳肯干,穿衣不是什么问题。

  为了母亲的嘱托和对母亲的承诺,她不辞辛劳。在严寒的冬天,每天晚上,在煤油灯下,纺线到深夜。又不敢生火,手冻疼了,放在嘴边哈两口热气,脚冻疼了,再用手抱住脚暖暖。

  突然有一天,一向凶狠地的嫂子,眯起她那三角眼,脸上堆满了罕见的笑容,象朵苦菜花儿,亲热的叫道:“妹妹,你看没有咱妈了,老嫂比母嘛,我不管你谁管你,以后你只要听我的话,你们四个人的穿戴,都由我来做,你就别发愁了。”

  听惯了冷言冷语,看惯了那张凶狠的脸,听着温馨的话语,似在梦幻中。难道太阳真的会从西边出来,该不是嫂子又在使什么诡计坑我吧?可她别无选择。

  嫂子又让把屋的棉花和线都拿到她屋里,她把线称了称说:“你纺的这些线全部做经线,够按十二丈布,你再继续纺纬线,过几天叫你二娘来(嫂子她妈),帮助咱按一大机布。”

  等到她把十丈布织完,嫂子又说:“这次的布就先给你们一丈六,够做一个被里子,等下次再说。”然后就把剩下的锁起来了。

  春节期间,嫂子又喜颜悦色对她说:“你防的线真漂亮,你再帮我纺二三斤细线,然后我回家住个半月二十天,让你二娘给我织个花格被面,回来以后,我会细细发发的纺线,织点最好的布,等着你结婚时候当嫁妆。”一句话羞红了脸,温暖了心,在感激中打消了疑虑。

  为了给嫂子纺线,在大雪纷飞的春节,两只手冻得稀烂。

  等到嫂子从娘家拿着织好的被面回来,态度又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又一次把她叫到面前,这次没有了和颜悦色,脸板的象污水结的冰一样,铁青铁青地,扔给她一个小包袱说:“这是你剩下的花,还给你。”接着又恶狠狠地说道:“想让我给你们做衣服,伺候你们,想死你,做你的美梦去吧!”

  撕开了蒙在脸的画皮,露出了本就狰狞可怖的面容,随着嫂子的怒骂,也结束了两个多月的“幸福”生活。

  嫂子七折八扣扔给她四斤半棉花,为了让父亲和弟弟们穿好,她就和弟弟们商量,每天放学和星期天,都去村后的棉柴垛上,抠一些在没长成的青桃花,虽然不好,但也能做纬线,只是不够结实,那些棉花没人要,扔了就扔了,还有那些猪嚼过的棉花,都捡回来,猪嚼的棉花都是上乘的好棉花,猪只吃里边的花籽,都把它嚼成个绿色的疙瘩扔了,很瓷很瓷的。

  从那以后,她们姐弟三人的身影常常出现在村后,大弟弟十四岁,小弟弟十二岁,每个人身上挎个布袋子,爬上象山一样的棉柴垛上,她在地上捡猪嚼过的棉花疙瘩。

  回到家里,把那猪嚼的棉花用棒槌,艰难的捶开,一遍一遍的捶,一遍一遍的,把烂的棉籽搜掉,拿到弹花机上弹一弹,真的就像一团浅绿色的'棉花糖,轻飘飘的晶莹剔透,纺出的棉线再煮上颜色,织成花格子布。

  按布不是一般的活儿,它有好多的工序,一个人不能完成,嫂子不但不帮忙,还不让别人给她帮忙,只要有人去帮她,嫂子就开始指桑骂槐。

  桨线揉线是个力气活,需要很大的耐力,她那单薄的身子,没有力气揉线,就自己发明用水煮线,烧一大锅水,撒上一把白面,搅匀,然后把线放在锅里煮,直到把线煮到透明,既省力又耐用。

  经线时候需要三个人,为了不让别人受牵连,挨骂,就等到弟弟们过周末,两个弟弟坐在径线的两头,手把手的教弟弟们挂线,到了走繒,橦杼和栓机的时候,伯母就过来帮她。

  七十多岁的老伯母,没有文化,为人实诚,心地善良,不爱多说话,加上耳朵有点背,总被人看成傻傻的。

  母亲去世以后,伯母没少为她们操心,也没少陪他们流泪,每逢看到她被骂不吃饭的时候,伯母又心疼又无奈,背着嫂子,悄悄地把她拉回她家,做点好吃的,伯母的那双眼每天都在暗中看着她,关心着她,每当她有难处的时候,总有伯母到跟前,尽管嫂嫂怎么骂,伯母就装作听不见。

  一春一夏,她织了二十丈布,有白布,有大格子被面,有花条纹的床单,还有小花格子布,给弟弟们做的衣服,谁看见都羡慕。

  她也在运筹着自己的梦想,打算以后织更多更好的布,给父亲和弟弟每个人先做一套新铺盖,自己也学会了缝纫机,让父亲和弟弟穿得更好更暖。然后多攒点布,准备着弟弟们结婚用。

  在左邻右舍的一片赞誉声中,也让嫂子心生嫉妒·,酸眉苦脸,寒光四射,冷冷的说:“哼!不怕她憋妮儿有本事,下年一两花都不给她,看她还用什么织布。”

  这是母亲走后第一年学织布,也是平生最后一年织布。

  从那年秋季开始,以后的几年,嫂子强行把他们四口人的棉花领走,占为己有,一两也没有再给过她。

  她的梦想,被嫂子毁灭了,父亲和弟弟们也从没有穿过嫂子的一根半线。

母亲的散文15

  今年十月母亲满八十岁,五十多岁时开始就心脏不好,不犯病时从她的精神面貌言行举止上看要比实际年龄小许多,尽管经历漫长岁月的磨难,但她依然热爱生活,真诚的对待他人,善良的看待世界。

  母亲一生含辛茹苦,养育了我们兄弟姊妹七人。她的青壮年时期正逢国家最困难的五十、六十和七十年代,她每天考虑最多的是如何解决一家九口人的两顿饭问题,在那种年代,只有父亲一个劳动力,人口众多农村家庭,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仅有的一点粮食,她要反复盘算,每顿下多少粮,再需搭配多少土豆或红薯或四季豆或南瓜或野菜,得让全家人填饱肚子。即使是这样,还是经常没米下锅,母亲为了众多儿女的生存,不得不求爹爹告奶奶,低声下气给生产队的干部说尽了好话,从生产队的储备粮中借出一点粮来。饭做好后,先让父亲和儿女们吃,她总是最后才吃剩下的一点。记得有一次断了粮,母亲从早上就到处去借粮,到中午也没借到,我们都饿得不行,她坐在那流泪,到下午三点多了,她实在没办法,就把仅剩下陪嫁——一个银元,拿出来让我到银行去兑换了伍元钱,买了点粮才解决了当天的吃饭的问题。日子过得这样凄苦,可遇到上门要饭的,即是她少吃或不吃也要施舍一些。一名流浪街头的三教殿村的小孩,母亲看他可怜,经常给吃给喝,本身我们家房子很小,冬天到了晚上,我们都睡了,就在家里的灶背后,铺上稻草让他睡,我们都反对,可她仍然坚持这样做,而且这一坚持就是好几年。她的善良在我家的周围也是有口皆碑。

  父亲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全家都要靠他在生产队劳动挣得工分来分配粮食养活,生产队的活是很苦的,一日两餐首先让父亲吃饱,晚上放工后他还要在自留地干一些活,有时饿得不行,母亲就用开水给冲一碗洋芋粉,他端着碗,给这个喂一口,那个喂一口,母亲就给我们使眼色,让我们躱开,他可不能倒下呀!父亲也是因为生活压力太大,要抽烟,晚上要喝两口酒,母亲就想方设法给他买九分钱一包的.经济牌或一毛钱一包的羊群牌纸烟,到县副食公司买两毛伍角钱一斤的包谷酒。父亲的这一习惯只到他去世,母亲也只是经常劝他少抽一点、少喝一点尊重他的习惯。

  为了解决吃肉和炒菜用油的问题,要养一头猪,不管大小肥瘦,养到过年前将其宰杀了,一半交给国家,所谓“上任务”,猪头杂件留下过年吃,另一半用一部分肥肉炼油供炒菜用,一部分熏成腊肉,均匀分配管上一年。过去养猪很不容易,人都没吃的,哪有饲料去喂猪,除了吃草以外,就要靠母亲给县上的机关食堂做豆腐,唯一的报酬——豆渣。这豆渣既用来喂猪,有时家里没菜,把豆渣放点盐炒一下当菜吃。当时做豆腐是很苦的,没有机械,豆子全用手磨来磨,做完十斤黄豆的豆腐己是晚上十一点多了,全家人都睡了,她还睡不了,刚睡下一会,还要操心喊这个叫那个起床上厕所,天还没亮就早早起来打猪草。她得勤劳持家终于使我们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

  我家的亲戚很多。母亲的娘家在西岔河,她们十子妹,我的舅舅、姨妈、表兄和表妹上县来后就住我家,母亲特别好客,尽管家里条件有限,只要客人一来,她到外面去借、去买或去佘也要让客人有吃的,而且比平时吃得好一点。哪位亲戚有病住院,她跑前跑后联系大夫,还要送吃送喝,陪着聊天解闷。哪家亲戚家有事,她也是尽力去帮助解决。经常听到父亲、亲戚和邻居夸母亲能干、贤惠。

  这些年母亲信奉佛教,早晚上殿做功课,吃斋念佛。虽然母亲读书不多,靠惊人的毅力,不认识的字就问父亲、问儿女,居然能背诵《楞言咒》、《大悲咒》、《十小咒》、《弥陀经》、《八十大忏悔文》等早晚课经典,还能流利诵读《地藏经》、《金刚经》等佛经。念经时常常祈求世界和平,人民幸福。越念经她头脑越清晰,眼不花、耳不聋,城里的、乡下的好多教友经常找她交流学佛心得体会,佛光寺的一些事务她还经常操心、过问甚至亲自去打理,遇到亲朋好友就劝他们行善信佛。

  母亲真是操了一辈子的心,己是四世同堂了,对个个子女还有操不完的心,这家门没锁好呀,哪家狗跑出来了,谁家水龙头没有关好呀等等。就更别说,哪家有更大一点的事了。现在孙子、孙女们在外地工作或上学放假回来后,她总要给他们做一些好吃的,对他们在外面的情况问长问短,甚是关心。

  母亲已抵耄耋之年,我们都希望她健康长寿,快乐幸福。同时也希望她能少操点心,能够静心向佛。也不要哪么节俭,现在条件都好了,应该好好的享受生活了。同时我也希望兄弟姐妹们在“孝”的同时,更应要注意到“顺”,使她的晚年身体好,心情更好!

【母亲的散文】相关文章:

母亲的散文05-28

母亲散文欣赏09-09

母亲的泪眼散文09-30

母亲的现代散文09-25

母亲-经典散文欣赏09-10

《母亲》散文欣赏09-10

散文欣赏:《母亲》09-10

散文追忆母亲09-08

母亲节思念母亲的散文08-11

描写母亲的现代散文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