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散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说起散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散文的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段或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那么问题来了,怎样才能完成一篇优秀的散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母亲的散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母亲的散文1
一生中我有一个做人守则,当自己遇到曲折,决不连累无辜亲人、朋友和任何其他无辜的人。我自己极理智又极残忍地剥夺了自己与母亲与婶母生离死别的告别。
我认定,亲人之间,特别是至亲之间,一定有灵魂的感应。母亲临去世之前头一个晚上九时十几分左右,我给母亲电话,母亲的声音已十分微弱,但交代后事却咬文嚼字,十分清晰,这也是她的'“临终嘱咐”:
我死后,千万不要把我和我生活过的三个男人中的任何一个安葬在一起,第二、第三个男人都还有妻子,第一个男人也肯定有后续,生前不得安宁,死后不要再打扰,让我一个人独葬,侍候上帝。
母亲无奈地走了。无论哪一年,只要可能,我都会跋涉长途,亲自拜祭,或者在心中遥拜。珍藏起一个名字:母亲。
母亲的散文2
母亲,今天是母亲节。
早上起来刚洗漱好,您的外孙女就打来电话。我还在懵懂之中,问她有什么事?她说,今天是母亲节,祝妈妈节日快乐!我才恍然。我说了声谢谢,问她吃早餐没有?怎么有空打电话?她说已经吃过,正准备去上课。她继续说,妈妈,我本来准备买好礼物寄回去的,可是学校的快递寄送不方便,只好放假时带回去了!我说,你能记得打电话来,妈妈已经很开心!至于礼物,等你以后参加工作后再送吧。现在你只要专心做好你自己的事就行,快上课去吧。她的心情很好,高兴地答应了一声,跟我说bye—bye。
虽然我对您女婿说,还是养女儿好,可是快乐的心境却是转瞬即逝。我也是女儿,是您的女儿。只是这一天,我再如何表达对您的爱?
记得参加工作后第一次领到工资,我就兴冲冲地跑到街上为您买了一件衣服。您看到衣服的时候,嘴里虽然在嗔怪我乱花钱,眼里却是闪着喜悦的光。那时,我真的好有成就感!记忆里的第一个母亲节,我特意选了一张贺卡,一枝沾着露珠含苞待放的红玫瑰,我眼里最美的花送给您当礼物。因为您一直很忙,我已记不得您当时的表情。等我再休假回家的时候,看到那张贺卡与我们家里的照片一起嵌在相框里,挂在您的梳妆台上面的墙上。我是看了又看,心中满是欣喜。您是在悄无声息地呵护着我小小的虚荣和浪漫,让我崇尚真善美的心自由自在地生长。
白天,我可以在忙碌中疯疯颠颠地Ma醉自己,可是一到晚上,您住在医院里的那一幕幕总会在眼前闪现。那种生不如死的折磨,那种求告无门的无助,那种无法保全尊严的绝望,就像一根根的刺,一下一下往心上扎。我知道,如果您能够选择,您宁可选择有尊严的死,也决不要那样的苟延残喘。可是,作为儿女,我们无法选择。是儿女延长了您生的痛苦,可我们只是单纯地想,哪怕活着是一种折磨,只要您活着!
经过医院漫长痛苦的洗礼,我的记忆已过滤掉了所有关于您的生的快乐,留存的只是您生前的艰辛与寂寞。作为家在农村的单职工家庭,父亲只能在休息的时候回家搭把手。儿女们外出求学,祖母生病无法自理。繁重的体力劳动尚可忍耐,无法周全照料病人的.自责,田间家里形单影只的孤寂,那样长长的一年又一年,漫漫的一天又一天,您到底是怎样走过来的?
一直不理解,您怎么那样喜欢热闹?只要得闲,就会门庭若市。无论是绣花,画底样,纳鞋做靴,您都是引领潮流第一人。精明能干是您的旗帜,可是有谁知道这背后无奈与悲凉?偶尔回家的我,是无法体味您内心深深的寂寞的。否则我会像一只尖嘴的麻雀,不停地在您的耳边聒噪。
等到我有足够的时间想听您倾诉的时候,您却一病不起。所有一切关于和您以后的美好憧憬,都随您的离世灰飞烟灭。“子欲养而亲不待”,那是怎样一种锥心蚀骨的疼痛!有些祝福只能是母亲才能给予,有些话也只有对母亲才能诉说。母亲节到了,可是,我到哪里去找您?
母亲,感谢您赐予我生命,我希望您已彻底地从痛苦中解脱了!我想对您说一声:节日快乐!
母亲的散文3
终于见到了母亲。母亲瘦小了许多,像极了大王姨娘。她要干什么去?她和几个姨娘一起走着,显得那么弱小。她穿着那件青色的褂子。她一直微笑着。直到最后离开,母亲也没有说什么。
好久没有见到母亲了。上周看到父亲,但母亲并不在身边。是的,母亲是在家里的。对于母亲的最后归宿,父亲没有交待,也无法交待。母亲之前,有大哥的母亲已在墓中等待。母亲怎么办?母亲到是早有考虑:我死了把我火化。如果在你身边走了,就埋在你们那儿。前边的话她给我们几个都说过,后边的半截儿可能没有给他们交待。母亲的最后并没有留下什么话,她只是用她的沉默结束了生命,给我留下无尽的思念。
想到母亲,我总是有一股附在心底隐隐的痛,心的每一跳,就会有愣怔一下的感觉。母亲的最后20天,我竟不在身边;对于母亲病症的医疗,我竟放手给弟妹了。无论什么时候想起母亲,我都会感到愧歉和负疚。我知道,这是此生无法消弭的了。
不知不觉间,母亲离开已经快两年了。时间能消磨的东西,都已淡去了。唯有对父母的思念,像陈酿,越久越醇。
父亲母亲是很普通的农民,他们对每个子女的爱都是一样的质朴深厚,一样的无微不至。但是,子女们对于父亲母亲的感受和爱,却因着与父亲母亲接触的长短、生活界面的差异而大不相同。女儿们是嫁了的,就有嫁的好与不好,就有对他们生活家庭关心多少,或者在物质精神方面支持多少的感受。儿子们呢,也因为年龄不同,心性各异,家境差别,媳妇与老人的关系等等,对父亲母亲有不同的想法。最小的弟弟与我年龄要差15岁呢。他眼里心里的父母,跟我怎么会一样呢!
前一段弟弟同我讲他找人算了算,说母亲的遗骨放在家里不好。并且,今年7月15他也没有单独给母亲在家里烧纸上香,他的意思要早些处理母亲的骨灰。对此,我没有同意。我说母亲要放3年,要尊重母亲的愿望,不能让母亲失望。对于弟弟的想法和他的做法,我是有考虑的。对于他渐渐迷信起来的客观主观情况,我能想到,但没有想到有这么严重。我从侧面对他表达了我的'看法,不知道他能不能听进一点。
其实姊妹中最小的弟弟,始终是父母手心里的宝。他要比我们每个人都更多地得到了父母的关爱,也最多地得到了大家的关爱。但是由于他成长环境的不同,学习工作经历的不同,所以好多想法还显稚嫩。有些想法,并不能算是发自内心,而是受外界干扰影响成分居多。但我相信,他对父母的爱,不会改变。
母亲轻轻地走了,如同她轻轻地来。母亲是想我了吧。我此生引以骄傲的,是在父亲走后母亲把生命最后的生活交给了我。朝夕相处的一年多,让我对母亲有了更多理解,让我有机会对母亲有了更多照料,让我有机会更多地感受母亲施爱的细节。
母亲走了,回到天堂上继续时时关注着我。这一夜,我睡得特别舒畅,特别愉快,特别滋润。
母亲的散文4
那条河不长,全长不到四十公里,如果不是在它身旁生活的人,就是本县的其它地方的人也不知道它的名字叫做车轴河。它的上游起源于一条全县都知道的叫做盐河的运河,刚刚穿过一条叫做204国道后,就像一条灵动的白龙,摇头摆尾地向东游去,蜿蜒地经过了五个乡镇后,在一个叫做洋桥盐场的面前,羞涩地分成了二条岔支,似二根龙须活灵活现地伸进了黄海。由于它的两岸分别有一条依傍着的公路,奔跑着来来往往的车辆,从曾经的独轮车、牛马大车,到后来的自行车、拖拉机,再到如今的奔驰、宝马以及大型的卡车,所以人们形象地称呼它为车轴河。
车轴河是一条既是排洪又是蓄水的河,又曾经是船舶运输时代担任运输任务的主要通道。正因为如此,俯视时,它又像一条蠕动着的千足虫,伸出数十条粗细不均的腿,南通界圩河,北连善后河,从而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水系,不仅方便了运输,也为流经的区域的人和动植物提供了必须的水源。也正因为它的水系,也将穿越的区域划分为一个个自然的村落和行政村。特别是沿海滩涂的地区,就如同沙漠一般,有它流出的淡水的地方,才会有绿色氤氲,才会有硝烟飘舞的村落存在。从这些角度看,车轴河流动的不仅仅是水,简直就如同母亲的乳汁一般,滋润着两岸的父老乡亲。
车轴河不长,同时也没有过于宽阔的水面,最宽的地方也不会超过三百米,它的水位一年四季都会因为大海潮汕的变化而升降。由于海堤堆上那些闸门的控制,大海退潮时闸门提起,水位及时降低;而大海涨潮时,闸门放下,车轴河重新蓄积上游的淡水。尽管两岸一直有着车辆的奔跑,可扬起的风尘往往被两岸边的芦苇所遮挡,高达二、三米的、密密匝匝的芦苇,一年三季形成了自然的围墙,加上河边生长着高大的杂七杂八的树冠的过滤,使得河水十分的清澈,水质极佳,甘冽清纯,是两岸人家的不可缺少的生活和产业用水。
如果你坐船漂流在车轴河上,不仅可以领略沿途风光,也可以感知它的海纳情怀,还可以超越时空,去品茗那些曾经的故事和传说。一条条交错的小河,似大地的一根根血管在脉动,又似一首首无词的旋律飘舞而去。一个个接踵跳入眼帘的用青石板铺成的码头,则又似乐谱上的一个个音符在弓弦上跳动。河水的颜色本身是无色的,但由于岸绿的渲染和蓝天白云的勾兑,满河成碧,碧水长流。船行其上,让人难辨天上人间。别说是什么威尼斯,就是姑苏城也难胜一筹。
如果你细心,就一定会听到一个县居然管辖二个市:大柴市和小柴市的奇闻;不用上岸,就可以饱览伊芦山那迎客松(传说是薛仁贵征东时的拴马桩)的风采,当你望到西陬山的倩影时,船家会告诉你一个不是传说的故事,山上有一个黑狗洞,洞里的黑狗可以预报天气突然变化……诸如此类的故事和传说,就如同流淌的河水一样,奔流不息,永远说不完。
车轴河的河水甘冽清纯,可以这样说,它就是一个被扳倒横躺着的甘泉。我的老家就住在车轴河的北岸,从庭院门到河边的码头,一共不足二百米,坐在家中,就不仅可以看到碧水白帆,也可以闻到河水的清新气息,可听鸥鸣鹭唱的动听的旋律,特别是那些船工的号子,往往让人心血沸腾。
母亲是孩子幼小时的脚。第一次走近车轴河身边,详尽领略车轴河的风貌,大约是在我四岁的时候。那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傍晚,母亲右手扶着肩膀上那条扁担,左手将我抱在左肩上,还要担着水桶去挑水。母亲要我站在岸上后,一手一个水桶去码头上去舀水,就在母亲提水上岸的瞬间,我惊奇地说:“咦,妈妈,你桶里的水怎么是绿色的,而河里的水是红色?我明明看到你舀水时舀起的是红色的河水,可……”母亲说着说:“河水本身是无色的,你看到河水是红色的原因是晚霞在河里洗澡,现在桶里的'水是绿色的,那是因为两边的芦苇在照镜子,哈哈哈……”
母亲将水提到岸上后,转过身去码头上,伸手摘了几片芦苇的叶子,在河水里洗了一下,上岸后将它分别放进了二只水桶里:“看看吧,现在的水又变成为青色的了!”我走过去一看,芦苇的叶子似一条条青色的鱼儿漂浮在水桶里,同时也将桶里的水渲染成为巨大的翡翠一般。来的时候,母亲肩膀上的扁担是向上弯着的,回去时的扁担就成为了向下弯着的,并有规律地上下弹跳着,发出了吱吱呀呀的声音,其节奏也随着母亲的脚步快慢而变化着。尽管母亲尽可能地放慢脚步,但我还得一路小跑地跟着,目的是观看水桶里的苇叶,鱼儿般地或上或下,并不停地震颤出一圈圈涟漪,绢般地褶皱在水面上,似花,若画,又宛如诗行在飘舞。
去车轴河边去挑水,母亲一般不会直接去延伸在河水里的码头上,而是往往要到河堤上那二间低矮的草房里,去看看年迈的外婆。外婆住的那二间茅屋,虽然古旧,但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就是都市里的所谓别墅,也无法具有那样的自然环境和温馨氛围,以及那清新的气息,毕竟那是一个纯粹自然而惬意的地方,起码说少了今天的喧哗和粉尘。
在车轴河流经的区域,虽然不能够说是一马平川,但基本上是一个低洼的平原地貌,偶尔有几座山俯视着它,伊芦山、罘山、东陬山、张宝山,记忆里还有一座叫做蝌猪山,不过年轻人已经看不到这座山了,因为早已被开采成为大大的坑塘。在它与盐河交汇的地方,你一抬头还可以望到南面的大伊山以及不远处的小伊山。倘若你站到这些山的山顶上,去俯视或者眺望车轴河,那就是一根舞动着的银白又蕴藏翠意的玉带,而一座座山则宛如一枚枚翠钻,点缀在穿着旗袍的美女胸襟旁。那两岸一座座村落又是胸襟的镶边,浓郁着青绿色,炊烟又魔幻成为一缕缕白云影落河水,袅袅升腾的妙曼之态,让河水更加灵动起来。
在我的记忆中,无法抹去的不仅是河水的清澈和甘甜,还有一个如诗似画的场景,那就是那些匆匆远逝、东下西上的白帆。那个时代的船,没有今天老远就可以听到震耳欲聋的柴油机声,动力除去人力外,就是借着流水和风向为动力的白帆。
一根高高的桅杆可达十几米,支撑和悬挂着数米宽的洁白的白帆,机敏的船老大可以借助风力利用白帆,使得船飞速前进。那个时代,稍微笨重的运输都是靠着船只,特别是我们沿海地区的食盐要运到内地,几乎是百分之百的要凭借船只,船只运输既廉价又卫生,还相对安全。无怪我从小立志想做一个船老大,那是因为经常看到装载满满一船货物的船,居然不用一个纤夫去拉,光凭着他手中的舵以及改变白帆的角度,就可以顺风而去,一帆风顺,飞速前进。
在船利用白帆向前行驶时,不仅是我们孩童感到神奇,就是那些鸟儿也在惊喜,所以在白帆的上空往往有许多鸥鸟群飞俯视,船后扬起的浪花中则追逐着许多白鹭,形成了一幅诗意的画面,也击起一行行画意的诗行,更抢走了我们孩童的视线。在我那尘封的记忆里,在我们村子的东头曾经有一座木头架起的桥梁,几乎是平卧在车轴河上,为了更加仔细地去端倪白帆降落、升起以及再扬帆远去的经过,往往会依傍在桥的护栏上,目不转睛地去观看,俯视,再远望和眺望那白帆的倩影。当然那种木桥早已不复存在,早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就被混凝土的大桥所取代,行走河里的船,也在那个时代改为了水泥船,后来又改为了柴油机作为动力的铁壳船,白帆也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与此同时,与白帆息息相关的一个职业——纤夫,也消声灭迹了。
对于车轴河,第二个让我无法忘却的记忆,那就是河水里的鱼、虾、蟹特别多,不仅为人们带来了天赐的口福美味,也为好多鸟类和禽类带来了丰美的享受。每年的春天一到,春姑娘的裙裾香风首先醉了河水,河水绿得如蓝。“春江水暖鸭先知”,第一个冲进河水中嬉闹绿波的,不是“红掌拨清波”的鹅,而是天性就喜欢吃那些小鱼虾的鸭子。特别是鸭子捞食了大量的河蚌、田螺等富钙、多营养的食物后,下出的蛋来,不仅个头大,而且蛋黄鲜红,吃起来自然是香嫩可口,鲜美醉人。如果将它腌制后,就是现在全国著名的高邮咸鸭蛋也无法与之媲美。
春雷一旦响起,不仅唤醒了冬眠的那些陆地动物,也告诉了河中的鱼儿,现在已经是春暖花开时分,是一年中的最好时光。于是鱼儿开始欢唱起来,或成群相嘻,或结对缠绵。渔家更是眉笑颜开,女人头戴一顶草帽轻轻地划着一叶扁舟,船头的男人则不停地向水中放置着特制的捕鱼工具——卡子(就是一个个结在棕褐色线上的细小竹片,弯成为大半个椭圆形,两头即将合拢时,固定着一些经过浸泡的玉米或者小麦,鱼一旦去吃,就会被竹片卡住,无法逃脱),一旦放置完毕后,扁舟折回,就开始沿着漂浮器去逮鱼。一冬少食或者不食的鱼儿,一见到如此丰美的食物,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一口,可它们那里知道那是诱饵,当吞下诱饵想松口时,才发现被卡住了嘴巴,为时已晚,结果只能够坐而待毙。
到了夏秋两个季节,鱼儿往往在水的上层游动,渔家往往使用丝网去捕鱼。同样是那种一托三舱的扁舟,划船的往往还是那些渔家娘子,而船头上那些男人手中往水里放的往往是洁白的丝网,这种丝网一般放置在离岸边不远的地方。当男人将船上的网全部放完后,扁舟折回,就沿着原来的途径,离开大约七八米,一路往回划去。而男人此时就忙活起来了,双手不停地用两块木板敲打着船头,发出清脆而有节奏的声音,目的是惊吓水中的游鱼向丝网位置游去。鱼一旦黏上了丝网,只有束手就擒。
到了冬季,鱼虾全部沉入河水的底层,而且活动量也比较小,不容易捕捉。渔家为了生活,往往使用旋网去一网一网“打捞”鱼。这种旋网一年四季都可以使用,看过电影《天仙配》的人都领略过这种网的风韵的,因为电影一开始就有七仙女的赞美渔家的唱腔:“渔家住在水中央,四面芦苇是围墙,蹲在船上撒下网,一网鱼虾一网粮。”为了减轻打鱼的辛劳,聪明的渔家常常饲养上几只鱼鸦(也叫鱼鹰),人只要在水面上划动扁舟即可,捕鱼的事儿全有鱼鸦代劳。鱼鸦长着一双十分特殊的眼睛,它可以直接看到水中鱼儿,一个猛子下去,就可以将鱼儿用嘴巴含出水面后,扔进船舱。
船家捕鱼是为了生活,而陆地上人则往往是为口福或者是兴趣,特别是我们孩童大多是为了玩。每当桃红梨白散发芳香时,我们孩童往往会去车轴河边,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去钓鱼。小满过后,河水的温度就开始热了,一旦遇到退潮的时候,我们孩童就会背起鱼篓,到浅水中去摸鱼,往往一个潮水(大约二个小时)就可以捕捉到五六斤杂七杂八的鱼儿。
车轴河还是人们准备了夏季祛暑的极佳场所。每年的夏季一到,天气就炎热起来,特别是午饭后,倘若浓郁的树荫无法抵挡酷热,那么,当时的男女老少往往会车轴河里去游泳,一则可以洗去让人烦躁的汗水,还可以彻底清凉心境和身体。由于车轴河水深达十米以上,再酷热的阳光也无法晒透,加上两岸芦苇的荫护,使得河水更加清凉。每年的暑假,孩童们几乎是一半的时间呆在了车轴河中,上午一澡,午后一澡,每次都会超过二小时,如果天气炎热,就是晚饭后还会一起泡在车轴河里。
车轴河的河水由于较深,加上舟行帆过,以及渔民的的不断捞作,河水的中央基本没有什么荷、菱之类的水中植被,甚至连水草也无法生长。但潮起潮落的河岸的两滨,却生长着一些荫福人们的植物,最多的是茂密的芦苇,春来,芦笋不用春雨的滋润,都赛过雨后竹笋的茂密生长。未到立夏,芦苇就形成了二米多高的围墙,屏风般地隔断了路尘进入河水。直到枫红菊黄时在秋风中才摇曳荻花,同时也将绿装换成为杏黄。直到初冬时,人们才去收割芦苇。芦苇的作用很多,是当地一种副业的主要原料,织席,打结,编箩筐等等,更是人们建造新房缮顶主要原料。芦苇的叶子,又是端午节时粽子的苞衣。在芦苇靠近岸边的地方往往生长着一些高大的茅草,它又是当时编织雨具——蓑衣的原料,更是人们搓绳扎篱笆、拉瓜架的主要原料。
说车轴河是所经流域的母亲河,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靠近沿海地区的土地原来都是一些盐碱滩涂。不要说是阴雨天到处咸碱,就是晴天丽日,黑黑的土地上都呈现出白色的盐硝。使得大多的土地无法种植庄稼,只能够生长一些碱蒿、芦苇等等。正是车轴河的流过,加上雨水的不断淡化,才使得土地逐渐逐步地可以耕作。起初只是种植一些诸如大豆、玉米、小麦、山芋等旱植物,到了1972年就能够种植水稻,并实现了吨粮田的愿望,从而彻底解决了当地人的生活用粮问题。
就是这样一条造福荫护人们的车轴河,却在人们的不知不觉中开始哭泣。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人们为了争取高产,大量地使用农药化肥,残余的它们不断从支流侵入了河水,一度使得河水中的鱼虾蟹急剧下降。虽然人们曾经有过警觉,但为时已晚。到了九十年代中后期,由于上游的工业高速发展,而又没有注意环境问题,大量的污水废水直接排入,使得上游水质严重污染。当人们发现河水里的鱼虾动不动无辜飘起时,才注意到河水已经不是原来碧水,而是一种黄褐色,有时还会变成为黑紫色。河水不要说食用,就是进去游泳也是“玩命”的事,每一次上岸后,必须立即用其它水进行冲洗,不然肯定要全身痒肿。
为了安全,人们不得不先在河边挖坑塘取水食用,可是那水毕竟是河水渗透进去的,时间一长,同样无法食用。望着经常飘起的鱼虾,人们只好集资打井。打井在平原地区应该容易一些,可在沿海滩涂打井,谈何容易,打出的井水不是苦,就是涩,根本无法食用。
记得那一年我正好回乡探亲,听左邻右舍的人说,光我们那个村庄就筹集资金二十万,打了十二口井,结果只有一口深井可以食用,而其余全乡十二个行政村全部前功尽弃。只好那唯一的一口井扩建成为自来水厂,供全乡食用。
后来,政府的环保部门加大了管理力度,一时间河水有了良性的回转。可一方面难以从源头上加以杜绝污染,一些丧尽天良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还在偷排污染。另一方面,已经被污染的河流并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时间的治理。
母亲的散文5
苦难的母亲;清贫朴质的一生!
悲伤的母亲;多愁善感的一生!
辛劳的母亲;勤俭奋斗的一生!
伟大的母亲;今人敬仰称颂的一生!
叫声母亲,儿的泪水涟涟;再也不能相见啊——我的母亲!儿的心中是抱恨绵绵。回声母亲,儿是肝肠寸断;儿再也不能亲口喊一声啊——我的母亲!儿的心中永世不忘!
生我养我的母亲啊,儿千呼万唤、再也听不到你一声叮咛问候;呼天喊地、再也听不到你一声温馨祝福;泪水打湿了衣襟,也流淌不完对你老人家的思念之情——我的母亲!
母亲啊,你今生为儿为女、你痛得有多深;为家为庭,你苦得有多长;你把悲伤和痛苦全埋在心里,把苦闷和烦恼全留在心间,把仅剩的愉快和欢乐全都给了家庭和儿女……。
你与父亲并肩淌过人间重重困难,踏过生活中道道难关,把儿女们的任务完成得井井有然。艰苦你把它当成粥水、困难你把它磨成糠末、用辛勤和着汗水伴着你老斑白的银丝熬成粉丏,把世间人情碗碗堆得比自己还高。
田里的萝卜、地里的菜呀,你却用酸、甜、苦、辣酿成美味佳肴,用自己厚重质朴的人格:——告诉儿女们人间的喜、怒、哀、乐;用真、善、美的品德把儿女们拉扯大;用自己的坚强和担当——告诉儿女们人间的礼、义信仰;用自己的行为风范警示儿女们的言行;你用毕生的幸劳和操持把儿女送到成家立业……你却并没有享受儿女们对你老人家善养的`回报。做儿的还没来得及孝道敬重你,你就撒儿而去。
你今生的大痛大苦,你老人家没有忧郁呻吟;你今生的大伤大悲,你老人家没有责难退避;你今生的大苦大乐,你老人家没有泪水欢笑;你今生的大度大量,你老人家没有掌声和赞美。
但——你老人家却赢得了天地间的共鸣!和世人对你老人家的爱戴!你走得如此安祥,儿的心中有多大的愧疚和遗憾;你走得如此坦然,儿的泪水和言语在你老人家面前是何等廉价庸俗啊!
母亲啊!千言万语汇积儿的心头,怎么倾吐也吐不完你对儿女们的养育恩情!
而今世上再好的东西,你不屑看一眼;再好吃的,你老人家一口不尝;儿女们再多的问候,你老人家也听不到一声,而你却把儿女们坏的、丑的、怨的都带进寂寞的世界里,以生命来担起儿女间的和睦和安宁!
母亲啊!你的崇高、佩服得老天以丽日相送;你的伟大、感动得大地以震撼而拥!而我做儿女的、却不能留下母亲的半句言语……
今天,儿女们在一起,望着眼前的遗像,却永远也见不到你老人家的面,也听不到你老人家的声音:可你老人家的音容教诲——永远铭刻在儿女们心中。
儿女们今后将以团结和睦来报答母亲大人的恩重。
——望母亲大人在天之灵保佑儿女们平平安安、身体健康、合家和睦、幸福安康。
愿母亲大人安息吧!
母亲的散文6
这个冬天的雪来得特别晚。当它扬着洁白的羽毛飞过这个寂寥小镇时,窗外街道上早已铺满了华丽的彩灯。
吉姆斜靠在雾气腾腾的窗上,隐约听到外面嘈杂的声响。他好奇地问:“妈妈,外面一定很多人吧?他们都在玩儿什么呢?”
每年圣诞节前后,吉姆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吉姆是个盲童,从始至终都不曾看到过这个美丽的世界。母亲从狭窄的厨房里探出头来,故作从容地说:“没玩什么,他们都在街上散步呢!”其实,她多想告诉孩子,外面不但挂起了彩灯,还站满了喜庆的圣诞老人。但她实在不忍心说出口,对于孩子来说,那是多么遥远的梦境。
吉姆今年已经十三岁了,他不但从未尝试过奔跑,就连摸索着进厨房帮忙都不可能,他感觉自己真是一无是处。母亲抚摩着他的头发:“孩子,你知道吗?你最擅长的根本不是这些,而是唱歌!”
“唱歌?”吉姆收住哭声,惊疑地问。他对母亲的赞许有些不解,因为学校的许多同学都说过他五音不全。
“是的,唱歌。在你很小的时候,你就会唱圣诞节的颂歌了。每年圣诞节,只要你亮开嗓子,那些叔叔阿姨就会高兴得朝你口袋里扔硬币!”
吉姆不说话,他在回想颂歌的歌词。母亲继续说道:“你不知道,这几年一直有人问我,为何不带吉姆出来唱歌了?我说,吉姆长大了,得看他的意愿。当然,今天也一样有人问我。如果你愿意的话,晚饭过后,咱们就可以一同出发。”
“没问题!”吉姆一下子从地上爬起来。他感觉自己从来没有那么精神过。
晚饭过后,他主动要求母亲帮他换上最漂亮的衣服。而后,手捧录音机兴高采烈地准备出门。临行前,母亲特意从床底取出了一块小黑板,得意洋洋地说:“今天晚上,我可得用它好好记下,咱们吉姆得了多少硬币。”
敲第一扇门时,吉姆心里充满了恐惧。他一遍又一遍地把歌词默默温习。不一会儿,门内传来了中年男人的声音:“谁啊?”
吉姆不敢说话。母亲镇定地喊:“吉姆!拥有全城最美音色的小伙儿!他特意前来为您奉上圣诞节的祝福!”
中年男人开门了。吉姆迫不及待地唱了起来。他感觉自己唱得实在糟糕,根本不在一个调儿上。但中年男人却极为细致地听着,舍不得打断一句。最后,还不忘朝他的口袋里扔上两枚沉甸甸的`硬币。
吉姆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事实。他从口袋里掏出硬币,惊呼:“先生,您这是给我的吗?”中年男人笑了:“你认为不对吗?不过,对于这种天籁之音来说,它的确是挺少的。”
吉姆不知该说些什么。大颗大颗的热泪像此时的雪花,洒满了他的衣襟。他继续跟随母亲前行,敲开了一扇又一扇卷着风雪的门。
那是他人生里最为快乐的一天。没有任何一个人打断他的歌声,也没有任何一个人嘲笑他五音不全。他唱得很卖力,直到喉咙沙哑。当晚,他终于相信母亲的话,原来_________。
估计,他这一生都不会知道事情的真相。那天夜里,他的母亲始终举着一块黑板。黑板上写的,不是他所得硬币的数目,而是一句简短的话:“我以一位母亲的身份恳求您听完这首歌,您的聆听和赞许,将是孩子继续活着的勇气!”
母亲的散文7
常常会看着母亲的背影发呆,母亲显然越来越老了,薄凉的光阴在她脸上布满了沟沟壑壑的皱纹,眼中昔日熠熠闪耀的光芒昏暗了,只透着永不老去的慈祥和温柔。看着、看着,心里忽然生出一种酸楚,从心里心疼母亲了,但却奈何不了时光的流逝,什么也不能为母亲做,母亲就像衰草枯杨在黄昏里随风飘扬。而我只能在心里默默地祈祷,叩请上天垂怜饱经风霜善良的母亲,让时间走得慢一点,再慢一点!
一直以来,母亲就像一本厚重的书,沉甸甸地捧在我手心里,让我含着泪一读再读,当我也饱经风霜之时,我终于在我认知的范围内读懂了母亲这本书,以往对母亲的不解、困惑变为深深地感动与理解。我不得不承认,母亲虽然很平凡,但她很伟大,它像一弯明月,诉说着爱的地老天荒,它是沧海桑田里的那一方宁静、它是沙漠里的那一树菩提。人世间不是只有做出丰功伟绩的名人伟大,平凡中也有高风亮节的普通人,她们不屈不挠善良地固守着做人的本真,她们是最值得人们尊重的人。
母亲出生在一个贫寒家庭,是外公外婆最小的女儿,母亲只读了几天书,因为贫困就辍学了,所以母亲只认识为数不多的几个字。她像所有的农村妇女一样,具备勤劳善良的本质,母亲在她十六岁时离开家乡到外参加工作了。我不知道母亲是怎样邂逅父亲的,父亲俊朗飘逸,且有文化。父亲和母亲这两个兴趣爱好差别颇大的是怎样结合成夫妻,我不得而知了?以前是因为我没有问过母亲,当父亲过世之后,现在是不敢问母亲这个话题。看过母亲年轻时的照片,母亲年轻时应算是一个漂亮的美人儿,我想父亲可能是看上母亲的善良和美丽,而母亲则可能是喜欢父亲英俊和文化。父亲和母亲的缘分,他们一起走过这几十年的风雨人生,让我这个局内人也体会得淋漓尽致,我为父亲和母亲不离不弃的爱情称赞,但同时又为他们坎坷的悲残命运悲泣。父亲和母亲有太多的遗憾,命运给了他们太多的'变幻莫测!我不知道父亲是否走得安心?母亲一生是否幸福?
在静美的生命之秋,我已经安于现状,本不想去回味年幼时的往事,只想把它埋藏在记忆深处,留做纪念。但在某个风轻云淡的日子,听着一首老歌,望着夜空里的星星和月亮,还是会想起儿时母亲讲的“月亮里的故事”。想起烛光里的奶奶、想起健步如飞的父亲、想起年轻的母亲以及和母亲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想起那些与亲人同在的遥远岁月......在我心里,母亲永远是这凡尘俗世里的念,烟火人间里的暖。
还记得那些物质匮乏的年代,粮食不够吃,也没有多余的钱买粮买菜,母亲下班后和奶奶去开荒种地,自给自足,勤劳的父母从来没让我们兄弟姐妹挨过饿。就是那些饱含着父母汗水的五谷杂粮,那一棵棵大白菜和瓜果,那一个个金黄的玉米,喂大了我们,母亲似乎来没有歇息过,一直忙碌着,那一桌桌热气腾腾的粗茶淡饭盛满了母亲的爱。
母亲平凡的一生遭受了两次人生的重创,第一次,母亲失去孩子,我失去弟弟。第二次,母亲失去同甘共苦相濡以沫几十年的丈夫,我失去父亲。两次炼狱般的沉痛与孤绝,我们做儿女的都难以承受,可母亲默默承受过来了。弟弟不在的时候,我还小,不能理解父母的痛苦,现在想想,当时,父母是怎样熬过丧子之痛,并且在那以后的日子里,坚强地把我们兄弟姐妹三人拉扯长大成人,父母是经历了怎样的艰难啊?
父亲离开我们那段日子,我近乎崩溃,然而母亲却看似比我坚强,她只一遍一遍地去搓洗父亲的衣服,她把千丝万缕的情都融进父亲的衣服里,她用浑浊的眼神默默地送别父亲,仿佛是送别父亲一趟远行,而不是遥遥无期的绝别!
一同生活几十年,我们其实可能都不太了解母亲,只知母亲善良正直,不知她柔弱下的坚强和伟大,更不知她的包容和豁达,父亲车祸含冤而亡,面对不公平的裁决,面对肇事者的责任逃逸,我们在痛苦中为父亲申冤,可母亲劝我们不要追究,母亲说:“冤冤相报何时了,父亲已走,得饶人处且饶人吧”,她不准我们追究,母亲希望息事宁人。我不知道母亲平静的这番话背后,究竟隐藏了多少悲痛?也许,多少泪,断脸复横颐,多少念,昨夜梦魂中。
父亲走后的这些年,母亲和我们三兄妹轮流生活,许是年龄越来越大,渐渐信了佛,母亲生活节俭,她把大部分工资都花在了慈善事务上。并且常常告戒我们:“做人要以人为善,不做不仁不义之人、不做损人利己之事”。母亲不会说大道理,她只会用最质朴的语言教育着我们,用她一生的品行影响着我们。
从来没听母亲对父亲信誓旦旦,也没听见过她的忠贞话语,而多年来,母亲就是在寂寞孤独里独守,守着她和父亲的情、守着我们兄妹。什么叫“蒲草韧如丝”,母亲就是那坚韧的蒲草啊。从母亲身上我看到了善良、忠贞、爱心、坚强、忍耐、本分、内敛,这就是一个女人,一个母亲的传统美德。在命运的颠沛流离中,最可以检验一个人的气节。母亲就像一朵清静之莲,开在这俗世,她无视外围的污浊,以她一颗柔软的心面对世间所有的一切,这就是母亲身上的佛性,母亲用美德修来的觉悟和智慧。母亲如此,我深感自愧不如,我没有母亲坚强,在纷繁的复杂世界中,我也做不到心如平静无波之湖,明澈清朗。不过,我愿效仿母亲,尽量去做一个母亲这样的人。
岁月无情,岁月亦有情,我们这个大家庭,经历了风风雨雨,在母亲的精神感召下,兄弟姐妹、儿女更加团结,母慈子孝,而从母亲那里传承下来的传统美德我想我们一定会代代相传下去。
这世上有一种爱,一生守候,无需语言,母亲,就是守着我们的人。而我,我愿像母亲爱我们一样用余生去爱她,把她放在我们心里最温暖的地方!
母亲的散文8
阳光透过栅栏,枝枝连心,片片关情。――题记
乌鸦懂得反哺,因为它有一颗感恩之心;羊羔有跪乳之恩,因为它有一份感恩之情。而我们,地球的主宰——人类,更应该有一颗感恩之心,有一份感恩之情。
炽烈的感恩心在人间闪耀,浓浓的感恩情在世间流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这首《游子吟》,字里行间流露出母爱的伟大,倾吐着母爱的无私。我们如今沐浴着母爱的阳光,吮吸着母亲的琼浆玉露,母爱之伟大,我深有体会,母爱的无微不至更令我感动不已,我不禁从心底发出感恩母亲的呼唤。
如今已是十二岁少年的我追忆往事,母亲为我付出的万缕柔丝在我心中飞扬!
多少次,妈妈连夜把高烧的我们送去医院;多少次,妈妈在雨中焦急地等待我奔出校门的那一刻;多少次,妈妈在星空下教给我做人的道理;多少次;多少次……太多的多少次让我读懂了妈妈的爱像冬日的一米阳光,情深似海。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回报与感恩为我操劳十多个春秋的母亲呢?
母亲让我们来到这个多彩的.人间,从我们的第一声啼哭起,我们便成了妈妈的心肝,我们的心情变化会直接影响到母亲的心情。而当我们嬉戏于课间,玩耍于同学时,只沉浸在欢乐之中从未想过母亲为了这昂贵的学费而疲于奔命的辛劳。
翻开小时候与母亲的合照,我感慨不已。妈妈把她的花容给了我,为我的操劳让她额角的一条条银蛇爬满额头,一丝丝银发步入鬓角;妈妈把青春给了我,为我的担忧使她显得有些苍老。我哽咽了,被妈妈的爱所感动,晶莹的泪珠“滴答--滴答”涌了出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而我们感恩母亲不用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要将点点滴滴的小事认认真真用心去做,做到自己所能达到的最好。
学生时代的我们,优异的成绩对于妈妈来说是最好的精神慰藉,看到我们的成绩,她会觉得自己的辛劳没有白费。好好学习莫过于对她最大的回报,只要自己好好学习,成绩即使不理想,但那份想要成绩优秀的上进心她会明白。
感恩的心是美好的,它让生命充满温暖。纯洁的生命就像一张洁净的白纸,但只要有一颗感恩的心,那单调白纸就会泛出粉色的红晕,而一生拥有这颗感恩的心,生命会永久焕发粉色的光束,那么温暖,那么令人陶醉的生命。
我们承载与沐浴着妈妈的心血和恩泽而来,感恩母亲、感恩社会便成了我们的一种神圣使命,只要我们都有一颗感恩之心,世界便会洒满爱的阳光……
母亲的散文9
周末爱睡懒觉,这是我的习惯。
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伴随着对我乳名的呼唤声,让我快速地穿好衣服,趿着拖鞋把门打开。满头银发的母亲一脸汗水出现在我面前。外甥女毛婷背着一箩沉重的东西站在母亲身后。母亲进了家门后,毛婷随着进来。我帮毛婷放下箩筐。毛婷说她是在路上遇到母亲的。我说大热的天,背这么重的东西干啥?母亲说我们医好了她,她能做,收了不少红豆、洋芋、苞谷,特意背来送我们吃。并说晓得我忙,没时间回家,家里这些东西又吃不完,趁时节上送来让我们得点新鲜的吃。
我问母亲吃早餐了没有?母亲说来得早,还没吃。我看时间才七点过钟,真的算来得早的。正想做早餐给母亲与毛婷吃,没想到今天停电。于是我说我在外买来给母亲、毛婷吃。毛婷说她忙去找她上初中二年级补课的妹子,要拿钱给她妹子。母亲说她和我一起到外面吃。街道上的早餐店,多是牛肉、羊肉粉面。母亲不吃这些。颐景园唯有一家辣鸡、肉沫粉面馆,但此时还末开门。我给买了六个肉包子,母亲想吃三个,并带三个给我还未起床的妻子。我劝母亲趁热吃了,母亲说她要带回去和我妻子一起吃。回来的路上,那卖辣鸡、肉末粉面的早餐馆开门了。我问母亲吃不吃粉面?她说有了包子,那就免了。我说想吃就吃,包子可带回家,吃不了中午吃。母亲想了想,进馆子要了碗肉末粉。
进馆子遇上黄朝东。从没见过黄朝东的母亲,居然晓得他的身世。母亲说他的母亲姓魏,是魏生学的'姐,小时候的她称他的母亲为碧幺姐。并说她这个碧幺姐,个头高大,圆盘式的脸,长得漂亮漂亮。先是和马家订婚,后来嫁了黄朝东父亲。可惜年纪轻轻,丢下黄朝东和他姐就走了。说起来心慈泪软的有点难过。但母亲说,看到黄朝东就想起他母亲,因为他的眉头上部很像他母亲。黄朝东说他母亲病逝时他很小,对于母亲同,他一点印象都没有。黄朝东介绍说他姐现在也在城里生活,日子还过得去。母亲说只要他两姊妹过得好,她心里也就跳实了。
回到家中,因十点钟要在西门广场参加一个活动,所以陪母亲坐十几分钟再走。我问母亲,朋友刘永莉带给父亲治支气管炎的药效果如何?母亲说可以,每天早晚各吃一片后,不像以前那样咳得气都喘不过来,咳得少不说,痰也少了。母亲说我咋会遇上这样的好人。我简要介绍了我与刘永莉认识的情况。母亲说要好好感谢人家才是。我说到现在我还没与刘永莉见过面。母亲说连面都没见过,人家为哪样会对我这样好?我说虽然没见过面,但比较了解,她母亲姓杨,是白岩杨军的姑妈。杨军的父亲杨德敏与她母亲是亲堂姊妹。她曾经有个高中的同学也叫黄平。所以我们相识有缘。我对母亲说,以后有机会我晓得我该咋做,不用她操心。听了我的话,母亲点了点头,没说什么。
母亲说吃了这药,父亲在饮食上比以前好多了,每顿能吃两小碗饭。还能坐车去赶白岩场,想吃点啥,他能自己买。只是见到他的人都说他上瘦得不成样子。可父亲说他病的这几年,村里比他年纪小的都去世了二十多个,他这样想来,也算是有福份的了。不过,父亲只要多走点路都是气喘吁吁的。坐着不动,或躺着,像没病的一样。母亲说,看到兄弟能吃苦,会找事做,赚得到钱,父亲也少有想法了。兄弟的姑娘,在幼儿园上大班,会自己炒饭吃了。父亲为此也感到高兴。不过,兄弟的婚事,还是二老的心头这雾,早晚萦绕不停。
母亲说这几年,他们生病、置办棺木等花了我不少钱,拖累了我们,心里过意不去,因此叫我少买点东西。我说我们虽然钱不多,但也不乎三百两百的,不必考虑。只要能吃,想吃啥就买啥。待他们百年之后,买啥好的,只是供品,那没多少实在的意义。
父亲喜欢牛奶,两老都喜欢吃香蕉、梨、苹果。我于是上街准备了这些东西后,准备送母亲到北门上车回老家。开客运车的侄儿海中打电话说,如果母亲要回去,他开车到家门口在接。搁下电话不一会车就到了,海中帮着把东西拿上车后,扶母亲坐上正位而去。
母亲的散文10
雪来之前,天气总是出奇的暖。暖到可以不带围巾不带手套,就那样在蔚蓝的天空下望着某一个方向,站成一棵树。
树是沉默的,所以我也是沉默的。冬日的忧伤能比作什么呢?说不上来。偶尔的像浮动的云,淡淡的忽远忽近。
最近的梦,大多是母亲。画面很清晰,总是面无表情的沉默,和我一样。我很想和她说说话,哪怕一句。母亲不理我,可注视的眼神又是那样温情。重逢的渴望,在温情的脉搏里跳动,显然,内心是暖的。这样的暖,来自血脉相通......
阴阳之隔,纵有无尽的思与念,也只能化作一声长长的哀叹。快过年了,该给妈妈送些纸钱了。每次祭奠,心里总是怅然的空落。
趁着小雪还没来,明天去看看母亲吧。我这样想着。
冬末的阳光也有了一丝暖意。墓地离小城并不远,那是个山水环绕的地方。
小车在雪野的一条绸带上奔驰,一路蜿蜒。途经的吊桥,有种空旷的孤单。吊桥之上是广袤的天,吊桥之下是冰封的水。天水之间的吊桥,空荡荡,静悄悄的。偶尔有车子擦肩而过,也是为祭奠而往来的人们。
墓园坐落在半山腰上,装扮得祥和肃穆,花色与古雕相互匹配,古朴又不失一点艳丽。墓碑上缠绕着鲜花,依山傍水的开阔,突然让我有一种幻觉:天堂,一定很美。
山脚下是碧波荡漾的湖水,背后是苍郁的松柏,它的附近有果园,有庄稼,有山脚下几户人家的雪白的鸽子在墓碑间跳跃。水流风转,雨露阳光,郁郁葱葱又生机盎然。一捧黄土,就是一个安宁的世界,而于生者,这无疑又是一种生存的力量。冬天的墓园,那些冻僵了的花草,也许早被大雪覆盖了吧?那些鸽子呢?也许还在。
老爸抱着贡品一直沉默着,望向窗外,而窗外,白茫茫一片,什么都没有。姐说:“如果妈妈现在还好好的`活着有多好!”是啊,那该有多好呢!曾经鲜活的人,如今只能安息在这方寸之地长眠不醒。我说:“就让她安静的睡吧,这样也好。”
冬天的墓园肃穆安静,想到母亲可以安眠于此,可以从此脱离病痛劳苦,心里的哀思才会渐渐的疏散了一些。可怀念,心底的那份怀念,我想这一生,是不会退却的。原来人在变老的时候,会对生活里的很多事有了深刻的理解,对于母亲,更多了一份懂得。这个懂得,来得多么漫长,竟然是生与死的距离。
妈在的时候,总以为自己没长大,等彻悟了喜忧参半的生活,人已不在了。还有很多很多小时候的事,我们没有一起回忆呢!还有很多很多岁月里的伤,没有抚平呢!可妈妈走时很安详,并不觉得遗憾。她觉得我们都过好了,这个好,母亲盼望了很多年。如愿了,竟也是永别!
她的幸福,就是我们的好,已然忘却了那些忧苦的日子,有多苦。像一道结茧的疤,掉了一层又结一层。心里的苦母亲不说,我们便不知。
记忆里,母亲总是忙碌的,忙碌之后就是哀愁,如今我懂得了这份哀愁的苦楚。偶尔生活中也有过一瞬间的无望,来自于四面八方,来自于自己内心的无端的孤单。我想到当年妈妈的“熬”,该是一种怎样的坚韧呢?
母亲就打过我一次,我没掉一滴泪,我瞪着眼看着母亲,实在是把母亲吓坏了,劫后余生的我不知所措,站着一动不动。
那年的秋天,天空高远,风轻云淡。庄稼地里已是光秃秃了,家里的几袋粮食除了交公粮也没有多余。那一阵就跟着母亲去很远的大地里捡粮食,困顿的年月能有几粒遗漏呢?可我们仍然充满希望的顺着一块又一块田地走。
稀稀落落的黄豆荚,在我们的眼里就像一粒粒金豆子;一堆堆玉米秆,被我们翻腾得凌乱不堪,失望常常有。有时也会在失望当中意外地发现两个玉米棒子,真是莫大的鼓舞。
母亲背着大袋子,我背着小袋子,迎着夕阳踏着余晖往家赶,如果生活总是这样平静而简单,再多的苦再多的累,母亲也是知足的。我们虽然还不能理解幸福的意义,但有妈妈的笑脸陪伴,生活于我们就是美好的。那个秋天我跟着母亲学会了捡粮,学会了过日子,也尝到了收获的快乐。有惊无险的一次经历,也是发生在那个秋天。
一块田地被一个火车道隔开,我再这头,母亲在那头。远远地看到有火车轰轰地开来,我想奔过去,母亲撕破嗓子的喊声我根本听不到,只看到她急急地向我摆手。我恐惧的无助,几乎成了母亲眼里的绝望,当时的自己鬼迷了心窍一样,好像一列火车就能把我们母女分开。
于是我跑回来跑回去犹豫着,最后几乎看不到了母亲的疯狂,我只在自己的意识里犹豫不决。最后一刻,我被火车道的钢丝护栏绊倒在枯草里。一瞬间,火车疾驰而过。
妈妈那一巴掌打下来,我还惊魂未定。母亲二话没说,丢掉我手里的破袋子就拉着我往家走,边走边掉眼泪。母亲是个不轻易掉泪的人,我知道我惹了大祸,伤了母亲的心,就乖乖地跟着不敢出声。
许多年了,仍忘不了那一幕,母亲的眼神里是疼、是爱、是怜惜、是自责。后来母亲对我没有责怪,只是以上学为理由再没让我捡过粮。
母亲没跟我们说过温柔的话,所以对我们的爱也深藏不露。后来我懂得,用衣食住行的照料来衡量一个母亲的爱实在有些单薄,那种爱是深藏在骨子里、流淌在血液里的,一巴掌的回味足以能证明。
而我能为母亲分担什么呢?
她是我的镜子,我快乐她就快乐,她若快乐我也快乐。而忧愁总是隐藏在阴暗的角落里,在我不易觉察的地方。那些年,父亲常常酗酒,一醉就是两三天。他打过母亲,不是狠狠地打,但这样的行为也足足伤害了母亲和我。
对父亲有时候我是怀着怨的,而母亲总是为父亲辩解,她说,“他是好人,心不坏,你们不要记恨。”毕竟家里的贫困也是我们几个的拖累。渐渐地对父亲的怨变成了对酒的恨,似乎酒才是罪魁祸首。
现在想来,父亲酗酒或许是对贫穷折磨的一种释放,只是方式有点笨拙。每次,父亲被酒折磨得不成样子,我是恐惧的,怕一不小心他会去另一个世界,那感觉就像天要塌下来一样。而母亲一面照顾父亲,一面安慰我们,平和的像没有什么事情发生。其实她在极力地表达一种信念:会好起来的,我们的日子会很好地继续下去。
最严重的一次,父亲被酒折磨得死去活来,完全失控了一样。那是个深夜,我坐在窗台上已经麻木,母亲决定去找邻村的医生。
黑咕隆咚的夜,她一个人深一脚浅一脚摸索着前行,在村与村之间幽暗的乡道上,不时有古怪的声音传来,哪怕是树叶唰啦啦落地的声音,也足够让人毛骨悚然。母亲的勇气与胆量真是令我钦佩,当然那是一种信念的支撑,不仅是一种品格。当母亲夜半三更拿回解药,父亲已经鼾声如雷。
......
当这些陈年旧事在脑海里翻阅,母亲的容颜也渐渐的清晰起来。柔弱与坚强并存,执着与坚韧并存,这就是我的母亲,一个饱经沧桑的乡下女人。母亲终于把我们“熬”大的时候,她却病倒了。
墓园很安静,远远的就看到了母亲的墓碑。走近,点燃一柱香,摆上贡品,跪拜三叩头,然后去焚烧祭祀的用品,还有那么多纸钱……
父亲,很久没有离开,佝偻着身子轻轻擦试着碑面上的灰尘,一直沉默着。母亲不知,在她失忆的几年光景里,是这个曾经让她爱又让她怨的男人照顾着她,直到终老。
这份情意该是一个福分啊!
果真有一群鸽子在车尾飞过,不知又是哪一家的?车子开出墓园,仍能看见它们飞来飞去。姐姐说,“咱妈在天堂里不会孤单了!”
母亲永远不会孤单,因为她有我们呢!在这即将到来的春天,这里一定又是青山碧水、鲜花满地。
......
母亲的散文11
浓稠的黑夜,我们需要一点光明。哪怕火光如豆,也能点亮简纯的烟火日月,哪怕只有一丁点微光,也可以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陶是温厚的,在制陶匠人的手里,那些来自大地的泥土,还散发着植物芬芳的气息。陀螺般转动。转动的泥土也能开出小小的花朵。你看那双粗糙的手,这双手耕耘大地,收获谷物,一样能如儿女般细心呵护,泥土盛开的花朵。在水的滋润下,浸入远年的履痕。祖先们一路走来,在祖先一路走来的荒野上,我们才有了温暖的家园。那煅烧筋骨的火焰,在一座小小的土窑里,将陶盏的前世今生,塑造成型。也许,一只陶的器皿并不精细;但一只陶就是如此憨厚的模样,在烈火的熔炼下,终被铸入乡村简朴的生活。
它实在太小了,小小的陶盏,一如父亲的拳头大小。薄铁皮的盖子,薄铁皮卷成的油柱,攒进一根软软的棉线,就成了一只会发光的陶盏。
做针线活的母亲,他的眼中满是慈祥与温暖。摇曳的灯光,把母亲的影子投射在山墙上,山墙上就有了一个端坐的佛像。我们的母亲啊,尽管没有可以静坐的莲台,但一样轻拈针线,为我们缝缀出一个美好的将来。你看她将一根闪亮的银针,在鬓发间轻轻一抹,一根线在昏黄的灯光下飞舞。温暖的衣,结实的千层底的鞋子,就这样穿在我们的身上与脚下。不管前方再多风雨,不管来日的长路有多少冷寒与崎岖,我们都能平安度过。
手摇纺车的母亲,她的心地如棉。艰难的日月,为了省下一点点灯油,总是嘱咐我们将灯捻拨小一些。其实你不用担心,母亲的眼神在那时从来很好。驾轻就熟地手摇纺车,就像转动自己人生的寰球。嘤嘤,嘤嘤,洁白的棉剂子在她的手中一寸寸缩短,细细的棉线在棉锭子上越缠越长。乡间的日月,就是母亲的日月。乡下的灯火,母亲总是在摇曳的灯光下操劳到很晚。等到月上中天,你看哪一个母亲不是轻捶疲累的腰肌,站起身,像一个巡夜的哨兵,把庄稼院里清查一遍。锄头挂在树杈上,犁杖靠在土墙上,鸡们在高高的枝桠上做梦,那只忠诚的老狗,低低地吠了两声,以示自己并未擅离职守,一定会看护好我们简陋的家园。
走在夜路上的母亲,将一直陶盏捧在胸前。不听话的风,左吹右撵,妄图熄灭黑暗中小小的火苗。可母亲识得风的伎俩,背迎着风,用胸膛和另一只手看紧这引路的灯盏。村后的小学其实并不太远,夜黑漆漆的,我凭着天空疏离的树枝,也能记得回家的路。只是,谁的小小的胸膛里没装过一些自欺欺人的想法呢,总觉得漆黑的夜里有一双低沉的脚步,跟在身后。心,揪紧着;脚步,更加不安与恐惧,眼里只盼着那盏熟悉的灯火出现。
有时候,你想也不用想,那个把你的生命当做自己生命的人是谁,那个把你的心跳始终和她的心跳接连在一起的人是谁。那是我们的`母亲啊,乡间的母亲站在空旷的路口,像一棵迎向春夏秋冬的老树。把风霜雪雨踩在脚下,扛在肩头,只为呵护我们小小的身影,渐渐长大。
我不能忘记一只小小的陶盏,就像永远不能忘记母亲的眼神。那质朴的陶,是母亲温和而亲切的面容。那细细的灯芯,是母亲短暂的一生。那盛装在陶里的是母亲的汗水,血液与泪水,无声的燃烧,换取黑夜中微弱的光芒。
每一位乡间的母亲都是一颗闪烁的星辰。她们手捧陶盏,手捧一豆摇曳的灯火,在漫漫的夜空,闪烁成漫天星辰。你试着走出家门,你试着走向旷野,你试着走向那条绵延的记忆长路,一定会在某个熟悉的路口,重逢我们亲爱的母亲。
她们老了,她们燃尽了一生的血泪,拨亮我们前行的灯火。她们瘦弱的身影,在寒风中孑然而立,像一只沉默的陶,回到自己深爱的土地。她们像极了一个词——油尽灯枯,熬完了自己的青春与热血,最终化成天上璀璨的星辰。在每一个漆黑的夜晚,指明我们回家的路。
轻轻拂去陶盏上的尘埃,薄薄的釉彩,依然像流动的云。能听见荜剥的火苗,能听见小河的流水,也能听见母亲手中的针线穿过岁月轻渺的叮咛。
一豆灯火,化成生命中永恒的航灯。
母亲的散文12
小时候,知道母亲独眼,常常竖起一根手指问母亲这是几,母亲也不生气只是笑,就这样游戏成了自然,有时与父亲和弟弟一起捉弄母亲,母亲从不生气。
而独眼的母亲,却吃了不少苦。每天坐在煤油灯下,为我们几个孩子做鞋子做衣服,都是用那独眼完成的。若是晚上出门,在农村没有照明的.情况下,更是深一脚浅一脚的,不知摔了多少次跤,而母亲从来没有叫过苦。
母亲的那一只坏眼睛,用如今的专业术语,就是“白内障”,眼球里一层白雾雾的东西,若是现在的医学技术一定不在话下。母亲的那只坏眼睛,日子久了,眼捷毛却倒长了,戳进眼内不舒服,母亲便叫哥哥们给她拔了那倒毛,哥哥们离开家后,母亲就叫我,而我却胆小害怕,手抖着,常常弄疼了母亲,弟弟虽然个子小,但很细心,自然而然地接替了我。
母亲的散文13
一次,朋友跟我说起给母亲过生日的事,她掩饰不住的幸福和满足的表情,让我好生羡慕!
我禁不住想到了自己:因为工作,我还没有亲自给母亲过过一次生日。虽然在母亲生日的前几天,我都会连着电话问候,钱也会提前寄去。但一想到母亲过生日我不在身边,还是会有一种说不出的遗憾。
母亲的生日又到了,我终于赶了回去。
回家的路上,我用心盘算着给母亲准备怎样的一份生日礼物,设想了无数个浪漫的祝福画面,旅途上的疲惫完全被这幸福的憧憬所替代。
推开车门,见母亲已经等候在门口了,看见她的笑脸,我迎上去竟忘了说“生日快乐”。我知道,母亲的眼睛里只要有了我,我的眼睛里只要有了母亲,什么话好像都可以省略,无言中我们享受着共有的快乐。
又闻到了熟悉的家的味道,我指着一桌子的鸡鸭鱼肉猜:这是嫂子和弟媳准备的;又指着酒和饮料猜:一定是哥哥和弟弟买的;我又看了看母亲脚上的`新鞋:不用说,肯定是姐姐的杰作!母亲连连点着头,那笑靥里收藏的全是幸福和快乐。
我马上想到了自己的礼物。
早想给母亲买一个大大的生日蛋糕,在上面留下我积攒的祝福。
一出门儿,便碰上了在大学读书的侄女和已经工作的外甥女。她俩刚下车,一人手里拎着个大蛋糕,她们准备了我要送的礼物。
再准备什么呢?该有的好像都有了,我犯难了。
正在犹豫之时,母亲走了过来。我急急地问:“您喜欢什么礼物?”她说:“什么都有了,不用花钱,你来了比什么都好!”
本来心里装得都是生日礼物,感觉满满的。但母亲的话,让我的心轻松了许多,我顺从地跟着母亲进屋了。
满满一桌子的饭菜,三代人围坐着。
当母亲分享儿孙们奉上的礼物时,她脸上舒展的皱纹里淌满了甜蜜和惬意。满桌子的欢声笑语,幸福在这里聚会了。我感受着第一次为母亲过生日的氛围,分享着母亲那份特有的快乐。
当轮到我举杯为母亲祝福的时候,突然觉得自己心里空空的,无论说什么都觉得苍白,因为这里少了我的生日礼物。母亲望着我,那幸福和满足的目光,让我的心有了些许的踏实。
我把装着钱的红包虔诚地捧给母亲:“我是第一次给您过生日,本来想买一个新鲜的蛋糕,可是有人先我买了。这个红包就作为我的礼物吧。”我的喉咙突然哽住了,想说的很多话都被堵在了里面。因为,我看见了母亲眼睛里闪动的泪花。
母亲接过了我的话:“每年过生日都少你一个人,我已经习惯了。知道你路远,工作忙,也就不想了。这次过生日,你大老远地赶来,我忒高兴,还有什么礼物比得上你来呢?”
所有人都觉得母亲的话有道理,都希望我每年的这一天能回来。欢声笑语中,我默默地回忆自己这么多年来对家和母亲的眷恋,咀嚼着这份相思的滋味儿。
这些虽然我从来没有跟母亲提过,但我知道她一定感应得到。因为每次见到母亲的时候,她的手和眼睛都是温暖的。
生日过完了,我贴近母亲耳朵说了一句话:“我把自己作为生日礼物送给您,喜欢吗?”
母亲甜甜地笑了,然后告诉我说,她收到的最好的生日礼物就是我。她说人齐全了,才叫团圆。她还说自己老了!母亲的话,母亲的年龄,好像不断生长的藤蔓,爬满了我心灵的每一处,我无心理会大家说笑的内容,因为藤蔓让我心痛。
我站起身,为母亲轻柔后背,告诉她以后过生日我都会把自己送来。母亲连连说好,但马上又嘱咐我不要为她耽误工作。母亲就是这样,想儿女来看她,也从不说出口。
我不敢保证,母亲需要的时候我都能在她身边,就像很多未了的心愿,没有办法一一实现。
但至少明年的今天,我还会把自己作为礼物送给母亲。
母亲的散文14
母亲与孩子之间不仅只是亲情关系,更是师生传授着思想教育和朋友之间想交流沟通的亲密关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母亲扮演的角色很重要;或重或轻,或多或少,言行举止都将影响着孩子的思维。母亲是孩子面前的一面镜子,是光彩照人的,还是暗淡无光的,都将与母亲是息息相关的。母亲可视孩子为心中的一幅画,画的好与坏,任由你给涂上合适的色彩,绘笔掌控在自己的手心,就看你怎样去把握好细节的点滴。
随着孩子一声清脆的哭声,惊触到无数痛苦呻吟中的母亲,欣喜的表情在脸庞扩散。幸福在空气中彭胀,将自己周身紧紧包围,忘却了难熬的疼痛和流淌的汗水。母亲,伟大而崇高的名字被己拥有,是兴奋激动的,跨越成长的概念中又多了份母性的本能。生命的诞生,孩子们的本性都是朴实自然,淳净高尚的,纯质是一尘不染。生活中,往往孩子有着鲜明的个性化,不顺从意愿和方向,是因为所受的教育和环境不同所致。孩子刚出生咿呀学语时,就离不开母亲的教育,离不开母亲给予创造的环境和氛围。
天下没有哪位母亲是不疼爱自己孩子的,保护孩子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母爱是伟大无私的。这份血管里流淌着相同血液的亲情关系,也是孩子与母亲之间最亲密、最熟悉的接触。孩子刚出生来到这个世间,对一切事物都是无知的、陌生的,最先熟悉的就是母亲的爱抚和温暖的怀抱。在以后的日子里,孩子通过母亲的身影和表情,学会了认识和辨别能力,当你逗他乐;他会笑一个,当你做自己的事情;他的眼神就会围绕着你转。
孩子慢慢长大,教育孩子是每位母亲的责任和义务,怎样教育才能教导好自己的孩子呢,大多母亲都会有这样的烦恼。首先,要搞好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让他能够适应你、接受你,对他们要有耐心。你是孩子知识的传播者,只有适应接受你以后,孩子才会适应接受更多外界广泛的营养知识。孩子一旦适应了你,就适应了你对他的要求习惯,从小做起,习惯就会自然而形成。培养了孩子的好习惯,还要培养孩子的学习态度,积极热情、爱学好学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做到,是要通过正确的引导。
我们的孩子都是聪明的,他们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怀有无穷的表现欲和求知欲。在没有任何心理上的障碍,他们都是敢想、敢说、敢问的,总有一大堆无穷无尽的问题问你“为什么”。当母亲遇到孩子突发其想给你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耐心的对他作以解释。假如你也回答不出为什么,你可以委婉的告诉孩子,妈妈也要去学习才可以回答你的问题。千万别对孩子说“没有为什么”,更不能烦燥的对孩子说“哪有那么多为什么”,这样回答的结果只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的疑问。“没有为什么”不是母亲搪塞孩子的办法,更不是你说了算,凡是问题的存地,就有答案的结果,问题的结果便是孩子所向你索取的知识。作为母亲,你能拒绝孩子挖掘探索知识吗?当然不能,我们应该感到欣喜才对,问题问的越多,收获的知识就越多。
每位母亲都希望能够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培养成人才,对他们寄予厚望。母亲与孩子之间的感情非同一般,甭管你拿再多的经济诱惑也是买不到的,是无可替代的。所以母亲与孩子相处时倾注的感情就比别人多得多,她会用心去感受容纳自己的孩子。孩子爱玩、爱动、爱淘气,这是孩子们的天性,你不能对他们像要求成年人一样,毕竟是孩子嘛。母亲管孩子,这是理所当然,但就看我们怎么去管。母亲在孩子面前应有你权威尊贵的一面,更要有宽容慈祥的一面。母亲教育孩子该学的时候要好好学;不要三心二意,该玩的时候;轻松开心的玩,对孩子不要提出太苛刻的要求。所有的逼迫和威胁,只会适得其反,造成孩子们心理上的压力,不能在快乐的情绪中学习。
对待孩子,母亲要有一颗理解宽容的心。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错,这是不可避免的'。出现这样的问题,母亲的打骂、家庭暴力行为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只是一种非常无能而又愚蠢的手段。她们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去真正的了解孩子,孩子想的是什么,需要的又是什么,永远无从知晓。只有和孩子更进一步的交流沟通,心平气和的与他们谈话,让孩子的心慢慢靠拢你,才会有益于你和孩子之间的相处关系。没有不犯错误的孩子,孩子就是从错误中得到了更多更好的教育,没有错,哪有对。所以对犯错孩子的批评要对症下药,我们可以给他讲道理,道理听不懂,就给孩子讲具有影响力教育孩子的故事。这是每位母亲都能做到的,可偏偏有的母亲就是压不住火,沉不住气,孩子一犯错,好像打骂他们一顿就是最好的办法,好让他们记住,下次不敢了。可这样,孩子仍然不知他究竟错在哪儿,如何避免纠正错误,只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摧残和肉体上的欺辱。
作为母亲,你要让孩子尊重你,那你得先尊重孩子,这样才会更好的教育他怎样去尊重别人。尊重孩子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使他们在没有束缚的思想情感中,轻松愉快的气氛下表现自己和表达自己。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不必强迫孩子按照你的意愿行事。孩子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母亲应多给孩子机会发挥自己的才能,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才华。留给孩子属于自己的空间,他们的世界有他们放飞的梦想,不要去窥探孩子们的秘密。母亲与孩子之间需要相互的信任,做一位孩子最好的倾诉对象、热心听众。
母亲应多给孩子一些抚爱、自信和支持,少一些脾气、埋怨和评批,不要动不动就以自我发施号令,挫伤孩子的自信心。要用善良宽容的心来容纳孩子们,多给他们一些亲昵的呼唤和动作,对孩子具有很强的影响力,亲密的接触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有效的促进了孩子对学习的进步。孩子们感受到了母亲给予的爱,知道了你对他们的用心、关心和爱心,内心深处隐藏着那份深深的感激之情。孩子长大了,懂事了,知道父母对他们是热情关怀的,而不是漠视冷落的,感受到了爱的温暖,促使了他们的信心。
母亲对待孩子的爱,是疼爱、关爱,而不是溺爱,对孩子的娇惯纵容,就是对自己的不尽责。母亲教育孩子应是完整的,对他们的思想、人品、素质等全面教育。母亲因孩子的烦恼而烦恼,因孩子的快乐而快乐,和谐的家庭关系、子女关系,从母亲自我本身做起。一位母亲的成功与失败,什么样的方案操纵她自己的手心。任何的成功都是来之不易,失败有它的根源,我们可曾寻找过、反省过。成功的母亲是幸福的,失败的母亲是悲哀的。
母亲的散文15
一
大约六岁的时候,父亲身体已经很不好了,总是在住院,我一般要隔很久才能见到他一次。
母亲除了要照顾家里的几个不懂事的孩子,还要照顾田地,播种,施肥,一直到收割,样样都要忙。我和妹妹们比,还略微好一些,爷爷特别的宠我,凡好吃的好玩的都优先给我,毕竟是董家长孙。而妹妹们经常是自己玩自己的,母亲下田了,管不了,爷爷奶奶约略好像有些重男轻女,并不如何和她们亲近。父亲又总在医院。
那时家里条件不好,老式土砖房,白墙黑瓦,四栋三间,只是墙虽然是白墙,却斑驳得很厉害;瓦虽是鳞状黑瓦,一到雨天,却是总有几处渗雨,滴滴答答,滴滴答答,好不凄清。
终于有一天母亲闲下来了,说带我去县城医院看望父亲——当时我已几个月没见到父亲了。把妹妹托付给姑姑照顾,母亲带着我走路到镇上,然后坐上去县城的车。那时候坐车去县城于我来说是让我激动的大事情,我眼睛只顾着观赏车窗外的树木,河流,池塘,不时有车子从对面驶向后方,我的眼睛也紧紧的跟着车子走远了。
而对于母亲来说,这一路绝对是艰难的一路,她坐车就会晕车,大约坐了一半路程,她就开始推开车窗,使劲的呕吐起来。那时车少,人们没有不能伸头在外的念头。母亲一直吐得脸色发白,吐无可吐的时候才把头缩回来。
我忧心忡忡的问:“妈妈,你好一点了没有?”
她有气无力的“嗯”了一声,闭着眼睛萎靡在座位上,这样子让我既担心又忧虑,但我也实在没有什么办法。看她似乎睡着了,我才又转而打量沿途风景,只不过安静多了。生在农家,不会那么莽撞得不知是非好歹。
车子行驶了很久,终于到站了,一个破旧的小汽车站,乘客不多,我随着晃晃悠悠的母亲捱下车子,母亲又赶紧走到一棵树底下蹲下来,“呕呕”地吐了些黄水,才站起身叫我走。
我感觉她把所有吃下去的东西都吐了出来,就问她:“妈妈,要不要吃点东西?”
“不用了,咱们到医院再吃吧”,去医院的路上她买了一袋香蕉,掰了一根给我。
到了医院后,她找前台的护士问了问内科怎么走,护士用手指了指方向,她苍白的脸上挤出了点笑容说:“谢谢,谢谢!”
一路找到了内科,母亲推门进去,我也跟了进去,马上闻到了一股非常浓的药水味,一点也不好闻。
我看到父亲了,他正坐在床上。
二
此时的父亲与我平时见到的父亲已经很不相同了。
那时我们家的老式土砖房子和叔叔一家各占一半,但叔叔家又比我家条件宽裕些。婶婶娘家家境殷实,嫁过来时陪嫁了不少家具电器。比如沙发,我家没有的;比如一台21寸的.彩色电视机,我家也是没有的。我记得我家里的第一台电视机还是父亲买的邻居大千爷爷家的一台14寸黑白电视机,并且电视机后壳处还破了一个拳头大小的洞,就这足已让我欢天喜地了——当然这是以后的事情。
叔叔家有电视,于是我总往他那里跑,一看就着迷。父亲过来喊我吃饭或者睡觉时,话并不多,他只是沉着脸,冷冷的瞥我一眼,然后一句“该吃饭了”或者“该睡觉了”。
其实并不严厉,我却马上胆怯了,老老实实起身从电视机前离开,转而往爷爷房间里走——我和爷爷睡到初二,直到他去世。我虽然因父亲威严的缘故而不得不离开电视机,心里却不服气,嘴里小声嘀咕起来:“就看一会儿也不行……”
“你说什么……”
我立马闭嘴。
打我小时记事起他的身体就不大好,一直是支气管的毛病,甚至也去北京检查过,说是要做手术,但有风险。那时的医疗技术没有现在先进,爷爷奶奶都不同意动手术,母亲也反对,于是就一直靠喝中药调养,病不见坏,好像也不见有多好,所以父亲的身体就慢慢地单薄下来,脸色也黄黄的,幸好精气神很足。有时母亲忙田地里的事情,他也乐呵呵的跟着下了地,修田埂,给地分沟,播种和插秧……倒也做的。
这次是父亲住院几个月后我第一次看见他,与我印象中却真的有很大不同了。
他正坐在床头翻一份报纸,母亲叫了他一声,他抬起头望过来,答应了一声,一转眼就注意到了我,脸上一下子浮出笑容。
我却感到很惊讶:父亲竟变成这样了!
头发蓬乱,脸又白又瘦,原本威严的眼睛深深地陷进眼眶里了,看着很疲惫。
我低低地喊了声:“爸爸……”
他笑着应道:“哎!”
然后马上从床上下来,一把抱起我。他很瘦——以前在家时就很瘦的人变得更瘦了,我都感觉他快抱不动我了。
三
父亲抱我起来时,让我找回了以前的感觉。
我想起了一件事,父亲身体还没到这个地步时,总喜欢骑一辆旧二八自行车载我,我坐在他身前的车杠上,腿晃晃悠悠的踢动,去外公家或者去镇上都这样坐着。
有几次在去镇上的大马路上,迎面驶来了一辆突突突冒黑烟的拖拉机,他却并不避开,而是径直蹬着自行车往拖拉机冲去。我坐在前面,万分害怕,一边哇哇的叫唤,一边两只手使劲掰车把手,但我的力气哪能拗得过父亲的力气,眼看着距离越来越近,就要撞上,我眼睛一闭,声音都发不出来了,可自行车只是轻微一晃,恰好就避了过去,竟是毫发无损,而父亲已然哈哈大笑起来。
那时父亲的声音很洪亮,在我耳边大笑时我耳孔里都是嗡嗡响——我绝想不到他忽然变成这样了。
他抱了一会我,然后把我放在床沿,又指了指床尾的一条长凳,示意母亲坐下,自己就坐在我旁边。母亲把手里的一袋香蕉,及从家里带来的给父亲换洗的衣服放好,坐上长凳,可能觉得距离太远,又往我们两个人这里移动了一下凳子。
“好点了没?”母亲打量了一会父亲脸色。
“感觉还不错的,每餐都能吃不少东西,精神也挺好——昨天我还走到医院外面去了。”父亲笑了笑,颇为自得。
我挨着他坐着,看到他脸颊上的颧骨很高,几乎没有什么肉了。前段时间母亲来医院看望完父亲回家后跟爷爷说,父亲体重只有90多斤了,瘦得很厉害,爷爷听完脸色非常凝重,心情很不好的样子。如今我挨着他坐着真切体会到他的瘦了,整个人非常“薄”,宽大的病号服松松垮垮的。
不过看到我们,父亲的神色却好了很多,他和母亲说话,询问家里的事情,田地怎么样了,我和妹妹们怎么样了——妹妹这时候大约只有四岁,一个外公带着,一个在家里。又问起爷爷奶奶怎么样了。母亲详详细细的把这些事情告诉他,父亲不时点点头,不时说几句话,不时手抚抚我的头和背。
我便四处张望起来,一间小病房,四张病床,两张床空着,一张床上面睡着一个年纪较大的妇女,好像已经睡着了。外面过道不时有人匆匆的走来走去,远远的有小孩子在哭。窗外是一棵树,迎窗而立,我认不出是什么树。
我们进医院时阳光很好,但这间病房的阳光被这棵树挡住了,只有些零星的碎片阳光落到靠窗的地上。
我一直奇怪我为什么可以记得那么清楚,在之前或者之后的回忆里我找不出比这更真实的细节了,甚至连这屋里的温度,我似乎依旧能回忆起。当时我盯着那些光线凝视了很久,光线里有很多灰尘,翻翻滚滚。除此之外我感觉很静。
四
父亲和母亲在低声说话,音量很低,也许是因为父亲身体虚弱,而母亲因为晕车尚没有恢复过来的原因吧。
母亲起身给父亲倒了一杯温开水,又问我渴不渴,我摇了摇头。
父亲转而看着我,上上下下打量,我也望着父亲的脸,一张因生病而瘦削入骨的脸,此时这张脸变得很温和,很亲密,我很久没有看到父亲了,他也一样,他看我的时候眼神像一道有温度的水流,直接流进我心里去了。
我鼻子一酸。
我不知道为什么鼻子一酸——我想念他在家时的日子。我低下头去,脚一下一下晃动。
耳边听到父亲问:“想爸爸没有?”
我点了点头。
“爸爸给你留了好吃的!”
他伸手揉了揉了我垂下去的脑袋,从床沿上起身,走到床头的柜子前,弯下腰拉开柜子门,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
“你看”,他把手伸到我眼前。
他的手掌里赫然托着一颗又大又红的水蜜桃,隐隐的还有香味。
他嘿嘿一笑,说:“儿子,我特意留了一个给你吃。”
我看着他,觉得他心情很好,觉得他的病应该快好了。
母亲说:“这是上次你大姑来看你爸,买给你爸吃的,好像就三个。”
“嗯,我吃了两个,之前你说要带儿子过来,我就留了一个给儿子吃呢。”
父亲的语气显得很快活,以前在家时我只觉得他很严厉,话也很少。
“你跟你妈一人一半。”
他找来一把很小的水果刀,在床头柜上切开桃子,把桃核剃掉,然后递一半给母亲,又递给我一半。
“吃吧”
我看着,伸手接过桃子,却没有马上吃,这对于我们家来说,真的是很奢侈的事物了,平常是绝对吃不到的,但我这会并不如何想吃。
我呆呆地拿着,不知道怎么了,鼻子又一酸,眼泪没有忍住,终于流出来了。
我赶紧低下头,吃了一口桃子。
真的是非常非常的甜,我再没有吃过如此甜蜜又酸楚的桃子了。
【母亲的散文】相关文章:
母亲散文欣赏09-09
母亲的泪眼散文09-30
散文追忆母亲09-08
母亲的现代散文09-25
母亲-经典散文欣赏09-10
《母亲》散文欣赏09-10
散文欣赏:《母亲》09-10
母亲节思念母亲的散文08-11
母亲的心现代散文09-12
母亲的记性现代散文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