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清明节经典散文阅读:扫墓

时间:2022-10-28 18:49:53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清明节经典散文阅读:扫墓(通用9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说起散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散文对作者主观感情的要求是所有文体中仅次于诗歌的。你知道怎么才能写好散文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清明节经典散文阅读:扫墓,欢迎阅读与收藏。

清明节经典散文阅读:扫墓(通用9篇)

  清明节经典散文阅读:扫墓 篇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这个追忆亲人,缅忆亲人的节日里,我们全校师生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庄严的烈士陵园扫墓。

  天阴沉沉的,风呼呼的瓜着,地上湿漉漉的,仿佛老天爷都在为烈士们而感到伤心。

  不一会儿,我们就到了烈士陵园。来扫墓的人很多,有其他学校的小学生,有机关部门的人,还有司法部门的人员。我们静静的张在外面,听里面的人宣读入党誓词。

  走进烈士陵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人民英雄纪念塔上的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八个雄浑有力的大字,就好像是烈士们的精神在鼓舞着我们。

  扫墓仪式开始了,听着主持人的演讲,我仿佛看到了战火纷飞的战场,烈士们英勇奋斗、临危不惧。我知道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它是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刻苦努力,天天向上,用好的成绩来报答烈士们。

  我们参观墓碑,有的还没有名字。在烈士事迹陈列馆里,是烈士们的照片和事迹,还有他们的生活用品……

  从陵园出来,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用好成绩来报答他们。

  清明节经典散文阅读:扫墓 篇2

  清明前夕,我代替年迈行动不便的父母去给外公扫墓,当我在外公坟前点燃黄纸,点燃香烛和鞭炮时,当我双膝跪在坟前为逝去的先人行礼时,突然感到了一种灵魂的净化,一种心灵的感应,我怀着一颗虔诚的心与坟中给了我血脉和部分生命的人进行了一场无声的对话。

  外公的坟看上去萧条孤零,坟上杂草丛生,坟前的土包有些地方已开始坍塌,只有我刚刚挂上的清明纸吊在风中孤零零地摇晃,与别的坟包上五颜六色的纸幡相比,外公的坟更像是座没有后人凭吊的孤坟。其实他有五个子女,而且个个健在,子孙繁盛。

  外公在我心中只是个模糊的影子,我很小的时候就与父母离开了家乡,从此再也没见过外公,等我们又辗转回到家乡时,他已去世多年。

  从母亲的言谈中,我知道外公不是个好父亲,在几个子女的心目中是个不受欢迎的人,他年轻时不一爱一管家、放一浪一不羁,从祖上继承下来的一个扎花行和杂货铺也在他的手里败了,他最大的嗜好就是好赌和好打抱不平,那么一点祖业怎经得起他的折腾,而外婆是个贤惠善良的女人,也是那个时代的牺牲品,不管外公有多不成器,她也从不说个不字,只是默默地忍受,终于在刚满四十岁时,积郁成疾,丢下五个孩子撒手归西。

  外婆一死,母亲他们几姐弟的日子就更苦了,可外公一点都没有收敛自己的个一性一,照样成夜地赌,照样打架闹事,甚至一年打十二出官司,终于,家撑不下去了,大一姨自己将自己嫁到了遥远的汉一陽一,母亲到有钱人家去帮工,实为丫头,9岁的小一姨被送了童养媳,7岁的舅舅被送去做学徒,受尽了磨难,还有个2岁的小舅舅也病死了。

  一提起这些,几姐弟就一肚子的怨恨,这也是外公唯一的儿子我的舅舅从不在清明去祭拜的原因,他恨外公。

  可我却认为,往事已矣,逝者已逝,一切恩怨也随逝者而去,不管先辈是对还是错都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毕竟是给我们生命的人,在我们身上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刻痕,他留下的贫穷也好,苦难也罢,我们都必须照单全收。

  如今,长眠于地的先辈们已经无法感知后人们的心情,你愿意了,每年拿着些香纸鞭炮来凭吊一下,不记得了,十年、八年的不来也无所谓,反正死者已不能要求什么了,只是,人在做天在看,活着的人看见了,感受了,也被潜移默化地继承了,虽说清明时节的祭祀是为了凭吊先辈,而真实的用意是要做给活着的人看,让活着的人去感受生命的珍贵,去传承清明文化,更何况这也是对自己心灵的一种特殊的安慰,总有一天自己也会来与祖辈们为伍,也希望子孙后代能在这个日子里来到自己的坟前祭拜一番,为的是不被忘记。

  我不知道躺在这里的外公会不会因为少有后人的祭拜而感到孤独,但我想外公一定会在另一个世界牵挂着他的子女们,会为他的后人们祝福的,正如我们活着的人一样,在怨恨的同时,还是会在这个日子里来到坟前,虔诚地祭奠着远去的亡灵,也求得一份心灵的慰藉和安宁。

  清明节经典散文阅读:扫墓 篇3

  清明节回家,借着扫墓,重走童年的路。

  爸爸是浙江人,以做松油,做香菇谋生。所以从小我们田里的活干的少,但是,山是我们最熟悉,尤其是熬山。那里到处留着念想,布满回忆。

  记得有一次在山上过夜,夜里醒来,听到森林里传来阵阵呼呼声,一摸,爸爸不在。我顿时恐惧无比,哇哇大哭。我摸黑边哭边跑,最后发现附近有一盏煤油灯亮着,原来勤劳的爸爸看我睡着便起来挖菜地。白天要做松油,做香菇,还要帮助生产队管理一大片的地瓜,实在没有空,于是爸爸常常利用夜晚摸黑种菜。

  爸爸已经走了十多年,可是爸爸用身体力行传给我们兄弟姐妹的一大笔财富——勤劳,所以时值今日,我们不敢懈怠,唯有勤劳对待生活。

  此刻,满眼望去,记忆中的笋厂早已拆除,松树没有了踪迹,杉木,翠竹,板栗树等经济林取而代之。或许那些曾经的采田珠,采蘑菇,拾茶梨。故事也将渐渐老去。

  幸好还有妈妈和我们一起唠叨那些年里的老故事,还有妈妈陪着我们踏上熬山路。多年以后,谁来陪我看熬山?

  清明节经典散文阅读:扫墓 篇4

  清明祭祖,不仅仅是一种形式 ,其实更像是我们精神能量的充电器和加油站,当你带着苦恼和困惑、带着喜悦和成绩,向长眠于地下的长辈和先人倾诉或者汇报的时候,毫无疑问,这实际上是在为我们内心的焦虑和兴奋找到了一个最最适当的出口。我们由此,达到了灵魂和身心的洗涤和安放,让浮躁的内心归于平静。

  人,一定要学会给自己减压,我觉得,清明扫墓也可以算做其中一个非常好的方式。

  这也是我这么多年一直坚持到陵园去给父亲扫墓的重要原因。很多时候,我都是在和父亲倾诉之后,重又振奋起继续坚持的能量和动力的。其中,也包括孩子在异地上大学的那四年时间,即便只有我一个人,我也会在上班之前赶到陵园代表全家人去给我的父亲扫墓,向他老人家汇报我们全家人的生活状态,请求他老人家的在天之灵,给予妈妈还有我们整个家族一种安定和庇护,保佑我们全体成员都能健康平安!

  人,有时候的确是需要有一种精神上的力量来支撑的。学会给自己适当的减轻压力,学会换一换环境和心情,对于放松身心是非常有效的,特别是用这样一种和能自己信赖的亲人倾吐的方式,我感觉非常好!

  另外,我觉得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还能让自己在吵杂和激烈的竞争中,时刻保持冷静和清醒的头脑,不被任何外界的喧嚣所干扰,全新全意的朝着自己既定的人生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最终到达理想的彼岸。

  清明祭祖好时节,大家都知道只有“清明”才是唯一一个节气与节日并重的日子。在这几天,你若能抽得几分空闲,带上家眷或亲友,收拾一份虔敬的心情,探望一下自己已故的先人。其实,不失为一种尚“智”之举。你看那乡间路上的绿柳垂绦、绣蕊蝶香,满眼看不过来的清新景致 ;在这个时候,让我们在想象一下先人创业的艰苦卓绝,借此机会勉励一下后人,回头反思自省一下我们自己,我们还有什么是放不下、不能舍弃的呢?想想老一辈吃过的苦,我们还有多少困难是克服不了的呢?我们还有什么资格不用自己的双手,为自己的明天而努力奋斗呢?

  因此上,每一年在清明节扫墓已经成了我的一个雷打不动的嗜好和习惯。然而,今年的清明节我却因为需要照料大病初愈的老母亲而未能够成行。一直在医院里和我一起守候多日的儿子,和专程从异地赶回来的舅舅、姨妈一起,赶往姥爷的墓地,为我完成了这个心愿。

  儿子很懂我的心思,还用手机把这一路上的风光和景致都以图片和视频的方式记录了下来,回来之后,大姐还特地将他们沿途踩挖的荠荠菜留了一些我给,成为了我们餐桌上的一道美味。

  弟弟他们回去以后,又陆陆续续发来了他们各自手机里拍摄的照片,这样一来虽然今年的扫墓我和老妈没有成行,但是,也同样分享了和他们共同去扫墓的全部过程,内心感到无比的清明,真的有一种,怎么形容呢,应该是非常通透和舒畅的感觉。这就是亲情的温暖和力量。也是我老妈最最想要看到的:一大家人,全都和和气气的场面,全家人全都在朝向同一个方向眺望。

  清明节经典散文阅读:扫墓 篇5

  院中紫红色的芍药已长一尺多高,牡丹也在春风中长出了绿叶,枸骨树,铁树还有枫树又长出了新芽,桃花,梨花和各种菜花都已开放,院外的麦苗郁郁葱葱,再过一个星期,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就将到了,现在正是扫墓的时候,许多的过往又浮现在我的脑海,挥之不去。

  说到清明节扫墓,我自己也感觉奇怪,不知何故就想到老屋的西面山墙边的两口棺材,棺材表面油漆早已剥落,看上去已是很古老的木头,如同老奶奶额上的皱纹一般,厚厚的棺盖是双层的,问年长的也不知何故,好像大户人家才这样做。

  四十二年前,我还在上小学,记得有时放学回来在那里玩,一点也不感到害怕,从棺盖缝隙处向里看,里面有面镜子,还有梳子等生活用品,在棺材的中间有一幅画像,圆圆的脸,戴着圆圆的帽。父亲曾告诉我,那是我的高祖父,高祖父靠一付机匠担子与织布的手艺,凭着聪明与勤劳,年轻时就闯荡社会,创立了不少家业留给了子孙后代,为庇佑后代,年老时请风水先生给自己看了一块高高的沙丘地,死后与高祖母葬在一起。每年,他的子孙都会在清明节时去进行修理坟墓,有几根紫荆藤已爬上了高高的坟顶。(有年长的说这是象征子孙兴旺)。听父亲回忆,到七十年代中期,国家要求复耕,地方上平整土地,将坟地也平了,当时两口棺材动用了两个生产队的小伙子才抬了上来,棺材里也不知怎么回事盛满了水,在底部还有两条锂鱼在游动着(有年长的说这是宝地,对后人有利,这是大富大贵的象征啊)。

  所有这些我没有亲眼所见,但我在上小学时,曾亲眼目睹曾祖父的坟,就在老家不远(约一里路左右)的高田上,那高田上埋有几十个坟墓,像一个个小山丘,远远看去,曾祖父的墓是最高最大的。有时放学后去割羊草,就在那坟滩中转悠,有一次,我忽然发现那坟中裂开了一条缝,向里看时,好像有雾气向外冒。回来告诉祖父,祖父让我不要在外说,并告诉我:曾祖父继承了高祖父的织布厂,还有一制香的作坊,以及开的一个商店,当时生活应该算是较富裕。现在祖坟开裂,可能有什么好事要发生,这应该是个好兆头,不是家里有人要做官,就是家里有人做生意要赚大钱。这有没有科学依据,那时,我似懂非懂,将信将疑。不几年后,曾祖父的坟也被平整土地而铲平,在坟底挖出一条足有两米长的大黑蛇,眼睛与头像青蛙一般,这是我亲眼见到的,但在后人中确实有人做生意,有人上了大学,但当上大官发了大财的却至今我未发现。

  再说祖坟平了以后,祖父与父亲就将高祖父与曾祖父未腐烂的骨骼等各用一口坛子装好,并分别将高祖父与曾祖父埋葬在靠老屋附近的竹园里,在墓的周围栽了一些棕榈树,还有松树。 现回忆起来,还恍如眼前:每到清明节的前一天,祖父或父亲在太阳要落山时,就去将坟墓上的杂草清除,并培添新土,墓顶稍整平,在土质比较结实的沟渠边,用锹铲出两块碗形的土块,一块大头朝下,放在坟顶,另一块小头朝下,垒到第一块上,并将剪好的绿白黄纸夹压在两块之间(意思是说清明节阴间人过年,这种做法是活着的后人在给死去的先人贴对子),这些做好后,我与兄弟还有隔壁的叔伯兄弟们每人夹上几道黄纸,一个个依次在坟前嗑头,接着把纸烧了,意思是给祖先们送钱,愿先人保佑家人平安幸福。记得外婆刚去世的几年,我大概小学四五年级时,母亲总要让我在清明节前几天去外婆坟上嗑头烧纸,外公去世得早,我没有看到,也不知长什么模样,更不知坟在哪里。外婆一生忠厚善良,朴实无华,六十岁不到就离我们而去,每当想起,心中就感到十分悲哀,自从参加工作后,只有到春节期间去舅舅家拜年时才到外婆坟头叩拜一下。

  到清明节这天,按照当地风俗,各家各户中午都要进行祭祖仪式,我们家是从高祖父开始按去世的先人盛饭碗,去世几位就盛几碗饭到桌边,依次放好筷子,三面摆好板凳,八仙桌是在正堂中间,大面朝正门口,桌中端上鱼肉等六样烧好的菜,大面放上香炉蜡烛台,父亲点着蜡烛,并点上一股香,然后按辈份大小次序,恭恭敬敬面向正中嗑头。那时我与弟弟都小,玩皮,在敬祖过程中,决不让我们碰到桌椅板凳,可能是怕打扰先人们吃饭吧。祖母看到桌上热气腾腾的饭菜,余烟袅袅,就会说这是祖先们吃得开心,见到香火旺便说是子孙旺。嗑拜完毕,烧纸,如今是烧用银箔折的元宝,烧毕,收完饭菜,本可自已开始就餐,但我们家特别,因祖母的兄弟姐妹都在很远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娘家只有我的祖母在家乡,不管我们肚子多饿,祖母总用一张小方桌放到门口场上,放上一张板凳,桌边摆上两个饭碗,并端上几个菜,让我们也来敬一下她的爹娘。现在想起这些,心里就会感觉一阵阵酸涩,泪水不由得浸满眼眶,真不知如何描述自已的心情。

  就在十二年前,我敬爱的慈祥的祖父去世了,没有坟墓,火化后就摆放在村里的一座小陵房靠墙边的小格子中,在这十二年里,每年的清明节下午,我与弟弟还有孩子都会去祭拜。去年的夏天,我的勤俭和谐的祖母也不幸去世了,真不知怎样安放我的心,我让爱人去给祖母买个好一点的墓地,将祖父也迁徙到那里与祖母同在一起,日落归根,入土为安,总算了却了一个心愿,从此,我们会在春节前,清明节前,每年两次去祭拜。就在今天下午,祖母的侄女,侄孙与侄孙女们突然从不远千里的宁夏来看我的祖母,可再也见不到了,我只得带他们去陵园墓地烧些纸给祖父与祖母,这让我百感交集,热泪盈眶。我想,亲情永远是血浓于水的,要是祖母在世看到他们该是多么的高兴啊!

  适值清明节到来之际,回顾了去世的先人,不知怎么又想起上小学时每年学校都要组织去祭扫一位姓杨的烈士,许多情景还历历在目:记得在清明节的前一天下午,按照学校规定的时间,大家穿上整洁的衣服,系着红领巾,不像现在带水带吃的,同学们排着浩浩荡荡的队伍步行,领头的高举着少先队队旗,后面几位捧着自己扎的花圈,来到杨正余烈士的墓地。班主任带同学们按班级排好队,仪式正式开始,全体肃立,主持人是体育老师,请少先队队长向革命烈士杨正余同志敬献花圈,请校长宣布向杨烈士致默哀,大家有帽的脱帽,进行三鞠躬。接着请本村的一位老共产党员讲述烈士的英雄事迹,学校领导发表讲话,学生代表发言,再有学校教导主任与学生们在烈士墓前举起右手握拳宣誓:我们一定不辜负烈士的遗愿,继承革命光荣传统,为完成烈士未竞的事业,好好学习,做革命事业接班人!杨正余烈士,您安息吧!宣誓完毕,大家绕墓一周,然后按秩序返校。星期五作文课,要写一篇以参加扫墓为主题的作文。转眼几十年过去了,如今这里的小学早撤离了,连中学也集中到城区去了,清明节祭扫革命烈士对如今农村大部分小学生来说已感陌生,大地茫茫,我心顿生凄凉空漠之感!

  我在迷离恍惚中,忽然还想起两年之前,在清明节前,曾去常州清明山悼念一位姓张的革命先辈,拾级而上,大约有二百几十级台阶才来到先辈墓前,回来后,写了一篇纪念的散文,题目是《深切怀念》,这里就不一一去细说了。总之,在这清明扫墓到来时,在这月亮忽明忽暗的夜晚,我想得很多很多:清明扫墓,除了缅怀先人,悼念烈士,寄托哀思,感恩传承外,其它还有什么意思呢!但愿能用这种方式,提醒每一个人勿忘过去,珍惜美好时光,要肩负使命,继承遗志,薪火相传,为繁荣富强而不懈努力!

  清明节经典散文阅读:扫墓 篇6

  今年清明节回故乡给爸爸上坟,在点燃纸钱的瞬间,望着火苗映着绿茵茵的麦苗,忽然想起父亲已经逝世整整15年了。从而立之年至今,有着许许多多的酸甜苦辣咸。

  上午,祭祀完先祖、爷爷、奶奶、伯父,回到家里后,看着后院地里长势喜人嫩嫩的韭菜,忽然想起年迈的母亲,忽然想到与妈妈吃顿饺子。一个电话,半个小时后,母亲过来了。吃着煮熟的饺子,看着母亲露出的笑容,内心感到一丝丝安慰。温馨的感觉,从窗外濛濛细雨的丝丝声音中飘进屋内。这些年,母亲很辛苦,也很知足。辛苦,源于生活的无奈和命运的无情。知足,想来是自己还精精神神,健健康康的'活着。抑或是对生活已经看淡,对人生已经看透,对幸福已经理解,对苦难已经战胜。爸爸走了这么多年,妈妈一个人活着,的确很苦。除了精神层面,更重要的现实生活的压力和无奈。这么些年,我也是东奔西跑,颠沛流离,命运不济,始终有一种漂泊的感觉。夜深,喧嚣的都市渐渐静下来。窗外,只有匆匆忙忙的车轮声音在疲劳的嘶鸣。活着,就要面对这样那样的事情。无论我们走多远,唯一牵挂我们的还是妈妈。清明节,上午还是艳阳天,吃饭时就变了脸,阴郁了一阵子,就淅淅沥沥的下雨了。院子花园里的棕榈树、银杏树、竹子、腊梅、琵琶、荷兰牡丹、仙人掌、木瓜沐浴着,分享着喜雨的滋润。小狗花花跑前跑后,摇着尾巴显得非常开心。近年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能够回到老家住的时间渐渐少了,大约只有一个月的时间,这个院子和屋子多多少少有些寂寞极。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回到故乡的感觉,蕴含了许多忧伤和漫无天际的惆怅。儿时的许多记忆自然而然勾起往事的眷恋。泥土的气息,槐花的芬芳,榆钱的滋味,柳笛的声音,渭水的潺潺,桃花的娇艳,燕子的轻灵,妈妈麦饭的清香,老牛的叫声,这些记忆都会瞬间浮现眼帘。

  徜徉在清明节的日子,手机没电了,也懒得充电,懒得打开,懒得思考都市的节奏。没有文化的生活,没有朋友的时间,没有违心的空间,岁月变得宁静和恬淡、安逸许多。许多人,在工作、生活的过程中,希望别人关注自己,期望他人赞美自己,需要社会认可自己,往往几乎疯狂和变态的说话和做事。其实,很无聊和单调。活着,就是追求一种本真。圈子里的吹捧,只能是一时的精神快感和愉悦。圈子里的恭维,只能是蜻蜓点水的愉悦。大道至简,大道至静,大道至淡,大道至善。清明节,是一扇窗户,看到了大自然的亭亭玉立和舒舒服服。是一把雨伞,聆听到春雨的丝丝柔情,感受到时光的点点滴滴温馨。是一棵大树,感悟到栉风沐雨的过程是庄严的幸福。是一个风车,转动着岁月不经意的微笑和坦然。是一只风筝,时时刻刻牵动着眷恋故土的神经。是一条小河,流淌着梦中散发着青草和露水味道的梦幻。是一叶小舟,承载着孜孜不舍梦的追求。

  这片土地,曾经是爷爷用耕耘茶馆的收获,购买的一部分田产。解放后,土改时这片土地就不再是爷爷的领地。江山易主,土地充公。站立在绿莹莹的麦田里,品尝着清明的味道,感到很幸福和惬意。

  清明节经典散文阅读:扫墓 篇7

  近期事务繁杂,以致于有时候竟连时日都不记得了。昨晚信手翻开日历,方知明日已至春季里的第五个节气——清明。顿觉时间过得真是快,一晃已到阳春三月。

  一年一度又清明,百年逝者如斯夫!

  清明,有两种不同的意义。首先作为农时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是万物生的发端。原本指每年此时,太阳转至黄经15度,“桐始花,田鼠化为鴽,虹始见”;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淮南子天文训》曰:“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岁时百问》中亦云:“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之说。而作为节日,则包含了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祭祖、踏青、放风筝、荡秋千、插柳等,尤以祭祖最为普遍。

  清明作为节气,已经是自然而然的事,而一旦加入了人的元素,清明就被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清明已远远超出风俗、活动的表象,而成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一种载体和符号,故而在人们心目中的分量也最重。

  清明节回老家上坟祭祖,我已坚持了多年,不管阴晴风雨。今年因为放假一天,外加双休日共三天,学生也急着回家,人多车少,又不许超载。所以清早我就拎了包就往车站走,在我们西北的山区,真怕误了回家的班车。这样想着,我不由地加快了脚步,哪怕到车站早一点也无妨,我们这里有句“能叫人等车,别让车等人”的说法,意思是说去早了不妨事,顶多多等一会儿,但迟了,错过了车,这一天就回不去了。

  人们记忆里的清明节总是“雨纷纷”,可今日却分明是一个艳阳天。

  一路上,已见有些人正向城西的公墓走着,老少妇孺,三三两两,一手拎着塑料袋,里面是水果、蜡烛、香和纸钱、冥币等祭品,还有大小炮仗;一手提着铲子、头之类培土的用具。我看见他们脸上的表情和言谈举止与清明无关,与上坟祭祖无关——的确,有人只是把祭祖当成了外出活动锻炼的机缘,至于各自的心情,实在是难以捉摸。记得每年的今日,好多人都是驱车前往,今年禁止公车私用,故而都徒步而去,但也有开私家车的。不管怎么,人们的热情还是极高的,走路都带劲儿。这表明人们对已故的亲人至少还心存缅怀之情。但我总是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在亲人健在的时候反而缺少这种热情呢?是“失去了才知道珍惜”吗?倘若真是这样,那为何生前不孝呢!真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其实,子女孝与不孝,哪个孝哪个不孝,里面躺的人心里最清楚。

  到了车站,哇!那么多候车的人,拖儿携女,大包小包,急着往回赶,都心里明白,今日赶不回去就错过了祭奠先人的时节,那是被认为忤逆不孝的,何况自己也良心不安。我早早地打电话给班车师傅让留个座位,所以就安心站在靠安检门口的空地上。我看到每一辆来自乡下的班车进站,立即就有一群人围住车门,门一开,一下子涌进车里先放个包占着座位。这时候有座位就意味着能回家,不敢离开半步,生怕被人抢了去。等到师傅清点过人数,确认已坐满不再多上人,才稍稍松口气,有人就近去买瓶水,有人想买点吃的——为了候车连吃喝都顾不上。尽管如此,人们却都乐此不疲。瞧这阵势,酷似年关赶年的奔忙景象!让人激动不已!

  坐在车里,就听见城郊墓地里响亮的炮仗声。从早上约摸十点多到中午时分,墓地里的鞭炮声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震耳欲聋。午后一般就很少有人来了,因为相比之下,人们似乎约定俗成一样都在那一段时间完成仪式,太迟了也就不像话。午后的阳光暖暖地照着荒草萋萋的墓地,除了仍在袅袅飘升的香烟、爆完的炮皮(炮箱早已被捡垃圾的争相拾走)和坟上培的一层新土,又恢复了往日的阒寂。也许先人们领完了各自的香烟祭品(今日就是为了这些而来的),已欣欣然的四散了罢。我想先人们应该早早就在等,是啊,和亲人阴阳两隔,一个在里头,一个在外头,一年才一回,虽然相互看不见,但先人们指定在空中或者哪个角落看着你,等不着哪个亲人前来,就要等到来年了呀!要说说那边的生活,诉诉心头的苦楚,欲言却不能,所以心事重重。如此想来,先人们今日倒也不比生者快乐。真应了家乡那句话“能在阳间喝拌汤,不在阴间吃菜汤”。

  我曾见过城里经商或者务工的外地人晚上朝家的方向跪在桥头或者十字路口烧纸钱祭奠先人的情景,他们回家路途遥远,只有用这种方法遥祭,但心总是诚的。比起他们,我们是幸运的,至少可以回家亲力而为。

  乡下的清明祭祖,和城里不同。我们这里乡下称扫墓祭祖因要在坟前树枝上挂几条用剪刀剪成的窄而长的纸条,所以称“挂坟”。还流行着一句话说“有儿有女早挂坟,无儿无女等清明”,所以一般都在清明前十天就开始挂坟,只有无儿无女的坟没人来祭奠,但农村人朴实,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先人,同一块墓地挂坟时都同样对待。一座坟,点一对蜡烛,挂一绺纸钱,烧一叠冥币,奠几杯酒,磕几个头,不摆祭品,也很少放鞭炮,却要在坟上培土,一般三到五年培一次土,还要砍掉坟上长出的树,怕树根扎进棺材里,破坏棺木。乡下人挂坟定要领上孩子同去,为的是让孩子从小就认得自己先人的坟墓,免得以后挂坟找不着,所谓“香烟后代人”啊。记得以前的时候,我随父亲挂坟,用的是当地用构树皮造的改帘纸,绵绵的,薄薄的,吸水性好,可以写毛笔字。挂坟前,先要用钞票(当时农村最大就用十元的)拓过,叫“打纸”。“打”过的纸烧给先人们,先人们才能在那边花。如此说来,这阴阳两界还都有市场,有的时候,也可以用作“人事”,来疏通疏通关系,方便办事不是。其实,看清了,里外世界都一样,意料之中,不过生者无以感知而已。

  回到家里,来不及吃东西,净罢手,径直去了先人的墓地,不远,就在屋后,一大片几十座坟,全是旧的。梦里依稀慈母泪,都随风雨到心头!长跪于伯母(其实我更习惯称她为娘)坟前,让我想起辛酸的前半生,没有娘就没有我,更没有现在的我!更想起娘一生的艰苦生活。今天,儿子回来看您,没有眼泪,因为我深信,此刻再多的眼泪不及生前对您的孝敬侍奉,所以我无怨无悔!我只给您汇报我的努力,我一如既往像孝敬您一样对待伯父,坚持每月都回来看望,虽然不能天天陪着,但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儿子身在公门由不得自己,还请娘理解!娘也肯定会理解!因为娘生前尽管没念过书生却通情达理。不过请娘放心,我尽力照顾伯父的起居,每次回来都买或者做点伯父喜欢吃的,换洗被褥衣物……我的女儿,您的孙女已上初中,乖巧可爱,学习不错。我的工作也挺顺利……娘,再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我们村被列上新农村了,正在亮化美化,您生前修的房子我已经在维修亮化,地板院场都已硬化,门窗都换了,工程队还要给咱家压房脊、涂白墙壁、砌花园,将来我们的家园会更美。娘,您生前说过,我的成就就是您的心愿!但我想,我的成就也是您的伟大!荣光!

  此刻,不知有多少话想和娘诉说,但我们母子中间被一层无形的铜墙铁壁相隔,就让那些话语溶进燃烧的红烛,带给那边的娘吧。我的话也真长,红烛亮了两天两夜,第三天早上我离开时还未熄灭。

  离开时经过娘的墓地,我站立了片刻,一步三回头地远去。

  清明,生者的节日,逝者的祭日!

  清明节经典散文阅读:扫墓 篇8

  清明前夕,我和弟弟两家相约去龙门万寿山陵园,给长眠于此的父母扫墓。

  因是扫墓,不想阴天霏雨的去,那样总会觉得心情压抑,给人一种黯淡的感觉。商量好后,我们避开了人流多的休息日,选择了一个阳光明媚的周二,乘上公交车约五十分钟就到了龙门山脚下。

  龙门,风景秀丽,气势磅礴。东有香山,西有龙门两山对峙,伊水清澈,缓缓穿涧北流。远望就像天然的门阙,自春秋战国以来,这里就明确了一个形象的称谓“伊阙”。隋炀帝建都洛阳,因宫城城门正对伊阙,帝王又喜以真龙天子自居,故此“龙门”得名至今。

  龙门石窟又与大同云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齐名,为我国三大著名石窟之一,于二零零零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万寿山陵园地处龙门西山,依山傍水,且有佛光庇佑。占据了十分优越的地理位置,被赋予了得天独厚的亡灵安息之圣地。

  父母就在这里安息。

  以往因工作原因,都是姐姐来陪父母过清明节。到后来大多都是我和姐姐来扫墓,叨咕一下父母的养育之恩,祝愿父母天堂安好,祈福保佑儿孙。只是当时心情总处于压抑、悲切的状态,未能更深切地怀念父母,一直以来引以心痛。这次恰巧父母二十五周年之祭,我想代表兄弟姐妹和父母说说话,怀念一下父母的点点滴滴。我只怕笔力不济,难叙其详,有负托付。

  父母安葬时,墓地两侧原本只有半米来高的小松柏,经过二十多年的风雨浸润,如今已长成了七八米高的苍松翠柏,遮荫蔽阳,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妻子、弟弟、弟媳在上香烧纸,我则凝视着墓碑上父母的名字——龙殿臣、闫翠芳。抚碑忆昔,心思随着烧纸渐渐腾起的青烟,飘向了深邃的蓝天……

  父亲是个钢筋工,坚硬的钢筋在他的手里可以根据需要变换成任何形状,从图纸、技术到经验,算是个钢筋大拿。母亲是家属,一生精打细算,勤俭持家,靠父亲一个人的工资,支撑着一个大家庭。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艰难地拉扯大了我们姊妹六人。

  该是父母享福的时候了,不成想,天有不测风云,父母竟在同一年里相继撒手人寰。

  母亲是被病魔折磨了十余年后,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病故的。父母相濡以沫几十年,母亲去了,父亲怅然若失,一天到晚郁郁寡欢,念叨母亲。看着父亲悲切的样子,儿女们很着急。为了不让父亲难过,离开洛阳这个伤痛之地,经姊妹们商议决定将父亲送到郑州妹妹家里暂住,缓解一下痛苦的日子。

  许是父亲与母亲情深意笃的缘故,或是父亲思念母亲心切,在母亲病逝半年后,父亲又突发脑溢血在郑州过世。

  父亲走的匆忙安详,没有像母亲那样受病魔折磨,痛苦连连。这许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母亲心疼父亲,在天堂里护佑劳累一生的父亲吧。

  父亲生性耿直率真,绝不附炎趋势,遇有不公,总是爱条理分明地辩个是非曲直。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很不讨一些的领导喜欢。终于,有一天,有一事,得罪了某个心胸狭窄的领导,便由干部调整为工人了。

  父亲年轻时曾参加过甘肃白银市的建设,在一个工区当大工长(三百多人)。“执政”期间,非常体谅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的艰辛,与他们朝夕相处,兄弟相称,感情十分融洽。记得父亲说过,上世纪50年代中期,一个年轻的技术员因识图失误,把一个设备基础尺寸算错,百十吨的混凝土浇筑成型后才发现问题,造成基础直接报废的重大责任事故。这在建国初期,百业待举,经济基础还很薄弱的年代,已是很严重的问题了。一旦上纲上线,被冠以破坏生产,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罪名,这个技术员将会被打入“冷宫”由此入刑,毁掉前程。技术员终日惶惶,像霜打的茄子。紧要关头父亲站了出来,把责任揽了下来,理由是身为工区大工长,没有对技术参数进行效验核对,基础成型前也没有复查,导致事故发生,应负主要责任。

  当时的领导很器重父亲,又看父亲态度诚恳,担责在理,明知是代人受过,也认可了。考虑父亲是连年先进工作者,又主动承担责任,就从轻发落,最终父亲被取消当年评先资格,延缓一年入党。由于父亲主动担责,技术员的责任轻了许多,不再担任技术工作,技术员被保了下来。直到改革开放后,这个技术员当上了一个国有公司的主要领导时,仍对父亲感念不忘。

  上小学一年级时,我家由36街坊搬到浅井头5号街坊,离学校远了,每天早晚都要走上半个小时才能到学校(中午带饭在学校吃饭)。记得有一次,老天阴雨连绵,一气儿下了几天。我因常穿雨鞋把左脚后脚脖磨烂感染化脓,走路十分困难,父亲就早晚背我上下学。自从懂事起这是父亲第一背我,当时,我趴在父亲宽大厚实的肩头,把头紧紧地贴在父亲温暖的背上,听着父亲略微带喘的鼻息。就这样,父亲一直背了我一个多星期,真正的体会到了父爱如山。

  父亲在四川工作时,工资也是比较高的,但他为了给家里多寄些钱,个人生活极度节俭。中午饭,时常两个馒头夹着咸菜在路上就解决了,食堂、宿舍两头不见人,一旦人问,父亲总是笑着说吃完了。这似乎成了遮羞布,给好强要面子又顾家的父亲一个借口,以至于营养不良大病了一场。母亲知道后,托人带去了一大听牛肉罐头,父亲舍不得吃,探家时又带了回来。

  父亲文化不高,初小毕业(当时的小学三年级),却是个明辨事理的人。儿时,家里人口多,生活拮据,父亲不会因为我们姊妹丢失或损坏文具用品而责罚打骂。如果有丢失,回家告诉一声,父亲总会默默地买来给你,顺便温馨地说上一句:丢就丢了吧,咱再买。这不经意的话,听起来轻松,其实饱含着父亲对子女们教育的深刻哲理。

  多年以后,当我更大些的时候,父亲才对我说:文具丢了或损坏都不是有意的,你们说了是诚实的表现,如果因为诚实就受到责罚,下次就不敢说实话了。在学校一旦没有用的,就有可能顺手掂来,偷拿别人的东西,一来二去可能沾染上恶习,品行就不端了,这是大事儿。

  “品行就不端了,这是大事儿。”这句话我终身受用,并以此教育我的子女。

  父亲的教诲植根在姊妹们的内心不敢忘记,我和哥哥及孩子们经过努力,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告慰了父亲的在天之灵。

  母亲是个老实本分的家庭妇女,一生追随父亲走南闯北,照顾子女,无怨无悔。为节省开支,操碎了柴米油盐的心。我们兄弟姐妹的鞋袜、衣裤都是母亲缝制,虽然粗针大线,却结实耐穿。

  一次学校集体包场看电影,母亲嫌花钱不让去。为了五分钱的电影票,我采取了不吃饭,不上学的耍赖态度要挟母亲,搅得母亲心神不宁,只好认账服软,我才愉快地奔向学校。

  记得读初一那年,社会上开始流行运动短裤,见别人穿,我很是羡慕。为了能买一条,我整整讨好母亲一个星期,凡是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我都大包大揽。其实母亲也明白我肚子里的小九九,就是不表态,但看我的执着也不忍心,终于被感动了,心存不舍地给了我1.48元,千叮咛万嘱咐别丢了。当我穿上深蓝色的运动短裤,行走在同学中间炫耀时,母爱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一阵鞭炮声,惊扰了我的思绪,扫墓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在我的眼神移开墓碑的刹那间,我突然发现父母的名字还是那么的饱经沧桑。

  清明节经典散文阅读:扫墓 篇9

  清明节,是世人悼念已逝的亲朋好友于尊重之人的节日,其中扫墓是清明节鲜明的代表性活动,但是随着一个个清明节的到来又流去,其节日的代表性活动也露出了种种丑陋的一面,不得不令人为之思考。

  革命先烈之墓谁人真诚来扫?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常春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这是红歌《英雄赞歌》里边的一段歌词,正如歌曲所表达的意思,我们国家如今的繁荣,人民生活的富裕都离不开革命先烈用鲜血与生命所打下的坚实基础。可是,在清明节的到来,世人有几位真心到不是亲人而胜似亲人的烈士陵园为先烈去扫墓?不错,如今清明地是有许多单位或机关集体组织到烈士陵园扫墓,可是对于这些组织的集体扫墓,我们更多看到的是什么?我们更多看到的是他们扫墓时手中高举的横幅:某某学校、某某机关之类等等;我们更多看到的是他们扫墓时手中高举的相机,然后第二天在电视或报纸上看到‘某某单位机关于清明节集体到某某烈士陵园扫墓’之类的新闻。倘若这些团体在烈士陵园好好扫墓在如此这般也罢,而我所看到他们扫墓时的严肃和认真只有旁人照相取材时的仅有,而过后则恢复了原有的轻松,一路谈笑风生,如此行为岂不做作?先烈的英魂岂容这般亵渎?清明节你们扫墓如此这般,那么平日呢?平日里你们会想起到烈士陵园扫墓吗?清明节,如今到底还能有多少人真诚到烈士陵园扫墓?

  清明节扫墓的铺张浪费攀比之风

  记得以前清明节为祖先扫墓,烧点纸钱然后在虔诚祭拜一翻即可,可是如今放眼祭品市场,纸钱、纸人、纸房、纸车等等之些,祭品多的可谓是眼花缭乱,而这些祭品也是价格不菲,我曾问过一位老人这些东西有什么用,老人毫不犹豫的说:没什么用,扫墓只要是真心祭拜就行。既然没什么用,怎么还有那么多人大方的买这些祭品呢?其中原因不外乎面子工程,只要自己朋友为祖先扫墓时买这些东西当祭品烧给祖先,自己不这样做,岂不就显的很没面子?于是,我比你、你比他,慢慢的就形成一股攀比之风,而要搭上这股攀比之风就需要花费很多不应该花费的金钱,其实清明节扫墓我们祭拜祖先只要有一颗虔诚的心就行,当然,烧些纸钱也未尝不可,但是虚荣攀比而造成的铺张浪费实在不可,这样你们这些子女把祖先当作什么了?是尊敬的祖先?还是互相攀比满足虚荣心的工具?

  清明节假期扫墓变为出外游玩现象

  早在零七年国家已把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些传统节日定为法定节日,并为之设了假期,目的是为了让人民对这些传统节日引起重视,可是当人们生活质量的渐而提高,游玩享乐成为人们的‘第二生活’,如今国家安排祭拜先祖的清明假期也被人们当作休闲娱乐之日,一年有很多天很多节日可以用来出外游玩,为什么要利用具有如此意义的清明节呢?难道清明节没有人值得自己为之扫墓吗?

  清明日,扫墓时;为祖先,为先烈。铺长浪费攀比不可取,认真虔诚用心就足矣;出外游玩莫为之,只因清明的意义。逝去故人在哪里?你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窝里。

【清明节经典散文阅读:扫墓】相关文章:

2017年清明节关于扫墓的散文阅读04-02

清明节扫墓散文精选04-02

2017年清明节扫墓散文精选04-02

扫墓伤感散文03-07

2017年清明节扫墓散文集锦04-01

清明节扫墓的04-01

清明节扫墓04-05

清明节扫墓11-17

清明节扫墓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