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散文》读后感

时间:2022-02-16 17:55:15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散文》读后感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散文的身影吧?散文的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段或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散文要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散文》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散文》读后感

《散文》读后感1

  乐,一个人人都盼望的情感,而我就在读毕淑敏散文当中感受到了乐!

  毕淑敏是一个能将生活中的情感点滴带入写作中的淳朴作家。她的文章有滋有味,都是生活中的小事构成,再将她的体会,她所了解到的背景加入其中,便成为篇篇打动人心的散文。

  她的散文有沉思篇,有人生感悟篇,有心灵处分篇等多个篇幅。一缕弥漫着的香烟,一丝绿植芬芳,一点生机的鸟鸣,便描画出一篇文章,一幅图画。

  我很喜欢读每天都冒一点险这篇散文,很有意境。文章讲述的是毕淑敏的三个险事,教导我们人生因险而精彩。所以每天都冒一点险,不仅可以抗衰老,还可以活跃生活。我读了之后感到冒险原来在人生中有这么重要,也不禁发出感慨,多冒冒险必定会让我增大胆量,受益匪浅。

  我喜欢的另一篇文章叫精神的三间小屋。如果让我推荐作品的话,我定会推选这篇文章为演讲主题。它贴近生活,教育我们要在心间树立三间小屋。第一间是:盛着我们的爱与恨,第二间是:盛放着我们的事业,第三间是:安放着我们的自身。

  她在文中这样阐述道:三间小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非常世界,建立精神的栖息地,是智慧生灵的义务,每人都有如此的权利。是啊!安放着我们喜怒哀乐的三间小屋,代表着希望,代表着生灵万物的平和,所以,人一定心中都要有这三间精神小屋,它们是你心的核心,是你情感发泄的控制总部,是接受打击、接受喜悦的基地。

  读久了毕淑敏老师的散文,真会不自觉地称她为师。散文情感浓厚,内容朴实,令我看了就脱不了身,总想多看几篇。其实我的许多经历都和毕淑敏老师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如她说的到底我重不重要?,我曾经也有这样的疑惑,并问过我自己这样的问题,我在她的散文中找到了答案我很重要!

  毕淑敏那平实却激情的散文使我久久难忘,我仍不时翻翻这篇,看看那篇。那种被毕老师渲染得瑰丽多彩的、生动活泼的故事情节,相信一定会让我难以忘怀,而那种被毕老师描述得具有感悟、具有哲理的道理也将广为流传。

  感谢毕老师为我带来的乐,虽说乐自由我,但这是乐自由书,相信这种阅读的喜悦,将传递给更多的读者!

《散文》读后感2

  毕淑敏,是我最喜欢的女作家之一。她的散文是澄清的,健康的,充满活力的。她的素材全部取于平常人的生活,并没有太多华丽的词藻修饰,也没有令人一读就感到新鲜的选材,但她却把最普通的平民生活,便成了如孔雀开屏一样的灿烂的生活美景。她总能抓住人在生活中发现不到的镜头,他(她)总能洞穿人的心理,写出人人心中有,笔下无的画面,令人充满遐想与佩服。

  在我的床头一直放着一本《毕淑敏散文集》,我喜欢在空闲的午后或是宁静的夜晚自己一个人坐在床上细细品味,有时我喜欢读给宿舍的同学听一听,和她们一起分享了心灵的颤动。毕淑敏以散文的形式,以诗一般的文字告诉我们“爱”是世界上最有记忆的金属,她是那么具有夺目的光泽,是那么具有多艳的色彩。无论亲人间的爱,恋人间的爱,还是发小间的爱,毕淑敏对它独到的诠释和理解都深深地打动着我。

  她把日常生活中极为平常的事物作为审美客体,把人人都经历的事情写得妙趣横生。有如《虾红色情书》令人发指的爱情,也有《校门口的红跑车》发人深省的情节等等。或许因为我还是一个女大学生,所以对于这样的一些散文的感受会更深刻一些。

  《校门口的红跑车》正是以女大学生作为它的主人公,其中主人公刚开始的机遇确实令人羡慕,坐红色跑车去高级别墅家教,每月的奖金上千,时不时还能收到家长的贵重礼物,但是,事情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好。因为强烈的虚荣心和比较差的我防备心理,使她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读完这一篇文章我沉默了很久,甚至有些后怕,这样的情况随时有可能在我身边的朋友发生,甚至我自己。这是未踏进社会的我们所渴望的,但也是我们所害怕的。特别是作为女生,在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实现自我价值时,最不可丢的就是自己尊严。自爱,自强,自立,是作为辛辛女性的宣言。这是我的坚持,更是我的信念。

《散文》读后感3

  林清玄,1953生,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读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而他的散文又带着些禅学的味道,看破俗世。

  《无关风月》的布袋莲。让我们体会到生命的顽强。放羊的中年汉子的羊虽然将榕树叶和布袋莲吃得一干二净。可来年的春天,这生命意然又新生了!我喜欢:“当然,伤口的旧痕是不可能完全复合的,被吃掉的布袋莲也不可能重生,不能复合不表示不能痊愈,不能重生不表示不能新生,任何情感与岁月的挫败,总有可以排解的办法吧!逝去的岁月一去不复返,哭泣的时间,一日又可能悄悄溜走。为丢失的哭泣,不如珍惜眼前的。

  时间,人类最热门的话题。《一只鸟又飞走了》以一个孩子的戏话,感悟时间的可贵。令我感概万分的是:“我每次想到时间宝贵,就会想起这件往事,生命里的每一秒都是一只宝贵的鸟,它不断地张开翅膀飞去,仿佛天上鹭鸶成行。”时间像鸟儿为谁停留,独属于谁。

  《更恒久的价值》时代,一个创新的时代,更多的青年去追求时尚,不再珍惜过去的更朴实的东西,就这样被我们遗忘在角落。这世界虽然浮华短暂,但只要我们愿意坚持一些更恒久的价值,就会发现还是有许多事物愈久愈醇,愈陈愈香。如果我们细细发现,老人有许多旧东西是不愿意丢掉的,每一件物品中可能藏着故事或是还可以用,就算堆得满房子是,也不肯丢掉一件。

  《喜悦的香》每一个人都必须经历挫折,这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含笑,一种春天开的花,含苞花最香。它的花期很长,为人带来笑意。如果我们遇到了挫折,请像含笑一样,微笑面对。正如“愿我们也可以像含笑花,一年四季都带着微笑面对世界。”

  林清玄一个用一生看人生,俗世的男子。他看破人生,感悟人生。

  林清玄,禅学与散文的顶锋人物!

《散文》读后感4

  作为一个散文家,张晓风的作品算不上最好,但她的作品却又有着与众不一样的味道。这是我读后的感觉。

  仿佛在每一篇散文里,她都有倾注自我的感情,激动、喜悦、惆怅、悲伤……她在整本书中的主角,让我觉得,不是作者,而是编剧,导演出一幕幕生活的悲喜剧。

  “当你吐纳朝霞夕露之际,我在你曾仰视的霓虹中舒昂,我在你曾倚以沉思的树干内缓缓引升……”

  没有人能够阻挡生活的涓涓细流,即使它微不足道,小到你用一根小指就可拦住它流动的轨道,但你依旧能够发现,几秒钟后,它就恢复了它原先的方向,原因是,它越过了你的手。

  在她的作品中,我最喜爱《许士林的独白》。

  还记得那开头第一句:献给那些暌违母颜比十八年更长久的天涯之人。明明是一句讽刺的话,批判了那些让母亲悲痛,等待的不孝之子,却包含泪似的,颤颤地为下文感动。

  “在秋后零落断雁的哀鸣里”,一袭红袍的赤子,南屏晚钟、三潭映月、曲院风荷,当他纳头而拜,来将十八年的愧疚无奈化作惊天动地的一叩首!人间永远有秦火烧不尽的诗书,法钵罩不住的柔情,百般挫折过后,踏着千百年来的思念,仍然告诉世人,茫茫的天际,夕阳的红晕,奔涌的泪水,“你”只死心塌地的眷着伞下那一刹那的温情。

  一把紫竹为柄的油纸伞下,“你”毅然放下,千年修持是一张没有记忆的空白纸页,万里的风雨雷雹何尝在“你”意中,变成神仙只是“你”厌倦了人间修炼后的梦寐,而伞下人与人的聚首,却成了“你”永恒的回忆,轻吟在断桥上,让“你”驻足回首的不是西湖美景,是一个人,让“你”爱上这个缠绵人世的人……

  在雷峰塔夕照的一线酡红间,是你的眷恋?还是思念?反正不会是悔恨。冷泉一径冷着,人间的辛酸已饱尝……

  即使是想象,十分却有八分的真挚,何来的不感人?让人不由感叹,辛酸后的痛楚。

《散文》读后感5

  持续了一早上的大雨终于停歇了,空气中弥漫着阵阵的雨雾迟却迟没有散开,而是带着湿气,沁着丝丝的凉意舒爽着雨后的小城,憋闷在家中透过窗子一直在望雨的我突然产生了出去走走的想法,带上一把雨伞跟妈妈打了下招呼,出了门,向着旷野中走去。

  我的家住在小城的东头,走稍许,附近就有一处空旷处,尽管许多地方都已经纳入了开发规划,却由于尚未正式的开发,所以也就残存下了这一块仅有的绿地,农田,乡间小道在这里依然可见,有这样一处安静的散步所在,这对于一向喜欢在大自然中追寻感觉的我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幸事。

  夏末秋初,农田里的玉米已经有一人多高了,再有个把月大概也就要进入了收割期了,经过雨水冲刷的玉米叶子一个个蔫着,原本挺直的秸秆也顺着风势偏倒着,无精打采的弯折着。其实也不仅仅是这玉米,就连着泥泞小道上偶然出现的一株株大树,也难以幸免,在这样的一场大风雨之后,霜打了茄子般萎靡着。

  梁实秋的散文<散步>中言道,散步不需要伴侣,东望西望没人管,快步慢步由你说,这不但是种自由,而且只有在这种时候才特别容易领略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那种?分段苦?的味道。初读时并无多大的认同感,甚至不懂得什么是这种?分段苦?,而现在独处在这相似的情境中,心中却有些明了,方才发现,这不就是?天覆地载,孑然一身?的写照吗?

  随心所欲,顺其自然,虽说是种安慰,却与无畏处透着淡定无为的心境。

  已走到了路得尽头,那雨雾也渐渐的开始散去,头顶那大片的乌云也已飘散开来,天要放晴了。

  也就是在刹那间,一处光亮透过了层层的迷雾射到了地上,泛着夺目的黄色光芒,大地通亮了许多,太阳出来了,地上的影子被拉的好长,我被转了身趁着暑气还未升腾起来开始往回走。

《散文》读后感6

  有一本书叫《最美的散文》——小学卷,主要有如下几个大标题:奇妙的世界、金色的童年、奇景自在童心中、有微风吹过的田野、孩童的奇妙、梦想的领地不荒芜、听那慈祥的声音、开在心中的花、倾听的自然、倾听心的声音、花开无声、石头下面有颗心。不读内容,单看这标题就极富有教育意义。这本来是一本老师或家长读的书,现在让孩子阅读了,孩子不免拿书中的思想和老师、家长对比,实在让不少老师汗颜。孩子不自觉的会对照起自己的老师,孩子会怎么想?他会不会认为老师的教育方法太OUT了,不免会嘲笑自己的老师。

  书中讲这个世界充满着许多奇妙的宝藏,比如各种颜色、各种形状、各种体积,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寻找。上天给我们展示了无数的宝藏,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地球给我们展示了隐藏的财富,植物的生长、开花、结果,动物界鸟的鸣唱、蝴蝶飞舞、各种颜色的羽毛,不同形状的卵石,总之,世界上奇妙的事物是无穷的,需要我们去发现。把思绪回到我们的校园、回到我们的班级,不也是蕴藏着许多“宝藏”和“财富”吗?我们怎么没有发现呢?

  一花一世界,一生一菩提(生:学生);一鸟一天堂,一人一风光。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我们没有发现美。我们身边到处充满着正能量,只有我们怀着一颗欣赏的心,快乐的去发现,生活处处赋予我们诗的新意。我们带着微笑重新打量我们的孩子,就会发现许多奇迹,到处都充满着新鲜和可爱。

  书中有一篇文章叫《石头下面有一颗心》。要让石头下面那粒种子找到出土的方向,石头下面的那颗种子一旦钻出地面,生命力极强。他不正如我们班内角落里的那个潜能生吗?他一旦出人头地,各方面能力特别强,因为他经过风吹雨打。可是又有哪位老师为他想办法找到出土的方向呢?

  有人说:滴水可以穿石。可作者偏偏说:滴水可以藏海。滴水穿石是刻苦的,而滴水藏海赋予了诗的内涵。

《散文》读后感7

  “纸醉金迷”“六朝金粉”的秦淮河,随着历史长河的流淌而逐渐失去昔日风韵,朱自清“浆声灯影里的秦准河”以浓墨重彩为它猛绘一笔,再次展现了浓装艳丽秦淮河的风采。

  朱自清成名作《浆声灯影里的秦河》记叙夏夜之泛舟秦淮河的见闻感受,作者在声光色彩的协奏中,敏锐地捕捉到了秦淮河不同时地、不同情境中的卓越风姿,引发人思故之幽情。富有诗情画意是文章的最大特色,秦淮河在作者笔下如诗如画一般。奇异的“七板子”船,足以让人发幽思之情;温柔飘香的绿水,仿佛六朝金粉所凝;缥缈的歌声,似是微风和河水的密语……平淡中见神奇,意味隽永,有诗的意境,画的意境,正所调是文中有画,画中有文。

  作者的笔触是细致的,描绘秦淮河风光时,不求气势豪放,而以精巧展现美,具体细腻地描绘秦淮河的秀丽安逸,充分体现了作者细致的描写手法。船只、绿水、灯光、月光、大中桥、歌声……种种景物,作者抓住其光、形、色、味,细细描绘,却是明丽中不见雕琢,淡雅而不俗气,使秦淮河在水、灯、月交相辉映。历史是秦准河的养料,可说历史成就了秦淮河,没有历史的秦淮河失去了一切意义。作者从现实走进历史回忆,从形态与神态两方面唤醒了秦淮河。“舱前的顶下,一律悬着灯彩;灯的多少、明暗、彩苏的精粗是不一样的。但好歹还你一个灯彩。”这灯彩实在是最能钓人的东西:“在这雾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只愁梦太多了,这些大小船儿如何载得起呀?我们这时模模糊糊的谈着明末秦淮河的艳迹,如《桃花扇》及《板桥杂记》里所载的。我们真神往了。我们仿佛亲见那时华灯映水,画舫凌波光景了。于是我们的船便成了历史的重载。”

  作者由灯开始堕入历史,模模糊糊中、恍惚中,实在是许多历史的影像使然了:行走的船只、雾里看花,尽是飘飘然,朦朦胧胧;缥缈的`歌声,似幻似真……,作者借助对历史影像缅怀,将秦淮河写的让人陶醉,令人神往。

《散文》读后感8

  “纸醉金迷”“六朝金粉”的秦淮河,伴随历史长河的流淌而渐渐失去昔日气质,朱自清“浆声灯影里的秦准河”以浓墨重彩为它猛绘一笔,第三展示了浓装艳丽秦淮河的风采。

  朱自清成名作《浆声灯影里的秦河》记叙夏夜之泛舟秦淮河的见闻感受,作者在声光色彩的协奏中,敏锐地捕捉到了秦淮河不同时地、不同情境中的卓越风姿,引发人思故之幽情。富有诗情画意是文章的最大特点,秦淮河在作者笔下如诗如画通常。奇异的“七板子”船,足以被人发幽思之情;温顺飘香的绿水,仿佛六朝金粉所凝;缥缈的歌声,似是微风和河水的密语……平淡中见神奇,意味隽永,有诗的意境,画的意境,正所调是文中有画,画中有文。作者的笔触是细致的,描绘秦淮河风光时,不求气势豪放,而以精巧展示美,具体细腻地描绘秦淮河的秀丽安逸,充分体现了作者细致的描写手法。船只、绿水、灯光、月光、大中桥、歌声……种种景物,作者抓住其光、形、色、味,细细描绘,却是明丽中不见雕琢,淡雅而不俗气,使秦淮河在水、灯、月交相辉映。历史是秦准河的养料,可说历史收获了秦淮河,没历史的秦淮河失去了所有意义。作者从现实走进历史回忆,从形态与神态两方面唤醒了秦淮河。“舱前的顶下,一律悬着灯彩;灯的多少、明暗、彩苏的精粗是不同的。但好歹还你一个灯彩。”这灯彩实在是最能钓人的东西:“在这雾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哪个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只愁梦太多了,这部分大小船儿怎么样载得起呀?大家这个时候模模糊糊的谈着明末秦淮河的艳迹,如《桃花扇》及《板桥杂记》里所载的。大家真神往了。大家仿佛亲见那时华灯映水,画舫凌波光景了。于是大家的船便成了历史的重载。”

  作者由灯开始堕入历史,模模糊糊中、恍惚中,实在是很多历史的影像使然了:行走的船只、雾里看花,尽是飘飘然,朦朦胧胧;缥缈的歌声,似幻似真……,作者借用对历史影像缅怀,将秦淮河写的被人陶醉,让人神往。

《散文》读后感9

  初识铁凝,是通过她的小说《啊,香雪》,印象很好,清纯、富于诗意,很有回味。后来看到她的散文,才知道她的散文写得也很好,文字一如她的小说那样利落、流畅,充满着魅力。铁凝写散文,一是要滋养她的心灵,如她所说:“散文实在是人类情感的一种安然滋润”;一是通过散文来锤炼她的文字,“因为我写过了一些小说,才知道散文于我是多么重要。”(《心灵的牧场》)对散文,铁凝孜孜不倦坚持着写作,并不放弃,表现出一种高贵的追求精神。最近,读了她新近出版的散文集《回到欢乐》(河南文艺出版社20xx年出版),对她散文独具的韵致和气质,更加深了一层印象,并产生了由衷的喜欢。

  铁凝的散文给人最直接的印象,是大老实的写作态度和文字间的自然自在。在人生的道路上,在世事沧海里,人都会有诸多的感触,有喜悦,也有不如意。无论喜悦还是不如意,重要的是要有诚实的人生态度,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读《回到欢乐》可看出,铁凝是用诚恳的态度、真挚的心去体味生活,感悟人生的,也让人文精神和社会道德审视自己,使人感到她的认真和实在。她自然、亲切的话语向读者叙说着自己心灵的体验,似月光下朋友把酒对话,了无隔阂和紧张感,亦无造作的矫情和板着面孔的说教,不饶舌,不卖弄,不做高深和自大,有一种很自然的亲和力,像一首舒缓低婉的牧歌,流淌着祥和与宁静,给人以人格和心理上的放松。铁凝在《心灵的牧场》中写道:“散文是心灵的一片牧场,心灵就是这牧场上的牛羊。当牛羊走上牧场的时候,才可能出现因辽阔、丰沃和芳香而产生的自在。”这就是铁凝散文可信、自然与自在的原因了。铁凝的散文就是仰仗了心灵的写作。铁凝在文章里从不裹藏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包括自己自私的一面,她将真实的自己向读者、向社会和盘托出。无论写人、记事,还是论及文学主张、社会现象,她都能直率地袒露心灵,这应该是一个真正作家的品格。

《散文》读后感10

  拿起这本书,一本书名为《我的人生笔记》的散文集,我便即将开始了解作家毕淑敏的内心世界了。

  本以为一个作家,就是整天坐在家里,奋笔疾书,一天到晚与文字打交道的人,但毕淑敏与我想象中的作家完全相反。她有着丰富多彩的人生经验,她年轻时曾在藏北高原当了十一年的兵,把青春留在冰川雪岭之间,她曾背负武器,红十字箱,干粮跋涉在藏北无人区,她曾在寒冰之上,铺张雨布席地而眠,她有着不平凡的人生。

  但她同样有家庭、儿子、友爱,小时候也害怕见教师。脱下作家的美丽光环,她与万千女性一样是一个母亲,一个孝顺的女儿,贤良的妻子。在《午时去开家长会》中,毕淑敏将母亲去开家长会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她在去开家长会的路上,心中感到紧张,虽然教师有夸过儿子,但更多是说她的不足之处,毕淑敏写道:那种时刻,真令人尴尬和难堪。我的自尊心强烈地蜷缩起来,我的头在教师和其它家长的注视中沉重地垂下……

  虽然教师不再述说她儿子芦淼的失误,但她却会不停追问,生怕漏掉一点。这是天下母亲菜有的复杂心境,明明害怕听到,却又想听到,也期望孩子像一只光滑的苹果。她有一颗平凡的心。

  毕淑敏的文字之间流露着一种真情,不管是她写当军医,还是关于婚姻和家庭的独白,每一章节,每一篇,读完之后都能感应到她所想表达的,文中从没有直接表达情感的陈述,好像拧一个魔方,跟着思路走,最终拼出一个完整的面。毕淑敏的文章没有张晓风那么优美,饱含细腻的情,更多的是简洁和清晰。

  一篇好的文章,是优秀作家心灵性格的一面镜子,字里行间映衬出真实的自我,是他们用心最纯洁的琼浆谱写的。毕淑敏有着不平凡的人生平凡的心,也许是因为这两点,铸造出她独特的写作风格以及崇高的人生观。

《散文》读后感11

  有大浪,但船没有沉,何妨视作无浪;人生有陷阱,但人未失足,何妨视作坦途。——题记

  周末,我在家读了张晓风的散文集。忽然读到一篇,名叫《种。种可爱》,其中提到一个趣味的故事:儿子有一段时间对毒蛇很感兴趣,作者便带着他到华西街的毒蛇店一家一家地参观。作者在参观时,指着一条又大又粗的蛇问营业员:“这条毒不毒?”营业员淡淡地答道:“不被咬到就不毒!”

  忽然间,心里涌起一阵感动。是啊,人生的路上总有危险,但如果暂时没有受伤,何妨视作没有危险。有时,我们与其独自在那里杞人忧天,不如做好防御的准备,避开危险,那么,你便能够视作没有危险。

  有时,你不要只顾着看你前方的那条毒蛇有多么可怕,以及自我会不会受到伤害;你尽能够做好防身的准备,保证自我不会受到伤害。那么,这条蛇本来对你有很大的危险,如果你做好准备,那么,即可视作没有危险。而另外一种可能,如果你只沉浸在自我的忧虑、幻觉中,不顾自我此刻的安全,不做好任何防御准备,受伤的只能是你自我。在有危险和没有危险这两者中间,你想选哪一种呢?我相信,所有的人都会选择第二种。那么,我们就不应当杞人忧天,幻想自我将会受到什么伤害;而应提前做好准备,将大危险化作小危险,将小危险化作无危险。

  “不被咬到就不毒”,这乐观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学习。所谓“苦中作乐”大致多半是这般道理。这大概就是有的人战战兢兢,恐惧担心中度过一生,而有的人乐观进取,泰然坦然逍遥一世的区别罢。谁敢说一辈子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毒蛇”?谁敢说一辈子无忧无虑,无惊无险?若只是远远盯着那条若有若无的“毒蛇”惶惶不可终日,于是,近处的好风景我们无心思去赏,身边的好生活我们无心思去享,是动也怕“蛇”,静也怕“蛇”,真是可笑至极!学会坦然乐观,或许,我们就不会被自我在脑中假设的危险吓到,只需提前做好准备,无危险则罢,有则将其化之,则危险也尽可不成为危险了。

  一文读完,营业员的乐观却令我久久惊叹。

  每当我遇到烦心或担忧的事情时,我常常会想起那位营业员,那家与众不一样的蛇店……

  于是,心也坦然、泰然了。

《散文》读后感12

  散文总是那么暖人心房,行云流水般的文字像一束束阳光,慢慢渗入人的心灵。

  《暖爱》这本散文集,像正在缓慢绽放的花儿。阅读它,就像是在闻花香,温暖亲切的文字,就那么诗意地映入眼帘。每一句话,都蕴含深意,却通俗易懂,直抵心声。丁立梅的文字,处处都溢着芬芳。

  人生不易,有悲伤有阴霾,可因为有爱在,便有春暖花开。你的爱,我的暖。

  爱是世间生灵所特有的情感,若是用心感受,就会发现它是可见,可听,可嗅,可触的。暖暖的爱,是种无形的力量,慢慢融化人内心的冰雪。这种感受,是独一无二的。人世间,因爱生暖,又因暖生爱。一颗爱的心上,住着的是善良是温暖。你被暖着了,他被暖着了,整个世界便被暖着了。世界因此美好得让人留恋,让人不舍。

  《暖爱》共分为六辑,第一辑为“有一种爱,叫血缘”。亲人间哪里会不相干呢,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扯也扯不断。这种爱,叫血缘。

  第一辑中的二十余篇散文,是写亲情。篇篇暖人心。字里行间里血浓于水的亲情,胜过千言万语,只看见爱在心头荡漾。此时无声胜有声。像是雨后,爱的阳光把大地包围着,折射成七种颜色的彩虹。世界也随着它而色彩斑斓。亲情,是最真切的感情,最无私的爱,最动人的力量。

  散文之一《天堂有棵枇杷树》,名字听起来就很动人。一位年轻母亲患上癌症,在快要走前为了让儿子不会难过,她用善意的谎言,告诉儿子会在天堂种枇杷树,使儿子有了一个快乐的童年。

  在母亲走后,孩子一点也不悲伤,他坚信妈妈是去了天堂,是去种枇杷树了。妈妈真诚的母爱,在此刻显得无限耀眼。

  一些年后,孩子终于长大,长大到明白死亡,原是尘世永隔。他没有悲痛,有的只是感恩,因为妈妈的爱,从未曾离开过他。他也因此学会怎样在人生的无奈与伤痛里,种出一棵希望的枇杷树来,而后静静等待幸福的降临。

  这些浸润着书香的文字,似乎总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文中的母亲以自己的爱让儿子保持快乐,勇敢面对生活。

  我指点迷津。

《散文》读后感13

  再一次翻开那本书,那本令人苦恼又不得不看的散文集,那碗难以品味出其滋味的心灵鸡汤——《毕淑敏散文》。

  文字平凡却充满魔力,叙事虽小却引人深思。一句句朴素的语句,让我看了一遍又一遍却仍没悟透,或许是我的生命之路才刚刚起步,阅历太少。又或者是毕淑敏将文章写的太深奥,其实这些都不是主要的,总结一点,应当是毕淑敏的人生经历的丰富吧。

  她有着一段令人回味的从医经历。自幼参加军队,成为了一名军医。之后转业回到北京成为了一名主治医生,同时也是国家一级作家,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二十年,在这段时间中,她开始了专业的写作生涯。并成为了一名心理咨询师。

  作为一名作者中的白衣天使,见到了人世间的辛酸冷暖,生死离别,自然对生命与爱以及那些厄运,挫折有了自我的领悟,这些领悟被作者化为文字融在文章中。一篇《关于生命与命运的遐想》点明了人的出生就已经开始迎接死亡了,当然,这是在狭义上的。可是在死亡的背景下,世俗的影响已经很小很小了,死亡前夕,大奸大善,都有了一个宣泄。这篇文章,议论很多,讨论很广。能够把它归为对死亡的深度剖析,我至今无法完全理解。

  再说另一篇文章——《童话中的苦难》这篇文章是对于苦难的理解,她将一些童话进行分类讨论,“灰姑娘”受到家庭虐待的痛苦,“卖火柴的小女海”饥寒交迫的痛苦,以此来告诉我们,苦难是无法避免的,命运是无情的,它不会偏袒任何一个人,哪怕是幼小,哪怕是年迈,所以我们要学会试着去应对苦难。只要你活着,什么都得受着,变得坚强起来。

  乍一眼望去,或许你会认为毕淑敏的文章大多是不进取的,其实不然,这只可是是作者对生死的客观理解。几乎所有描述不进取事物的文章末尾都有一段类似于总结全文的话。这,或许才是这些事物中提取出来期望我们做到的吧。

  毕淑敏的文章,都是进取的。你看它一遍,二遍,三遍,它就暖你心田一遍,二遍,三遍。

  进取吧!向上吧!看开你紧闭的心窗。朝着人生的完美道路前进吧!

《散文》读后感14

  去年生日,一位好友赠给我三本书,大抵是一种散文杂志吧。我当时对散文不感兴趣,但翻开这三本书之后,我才发现我获得了巨大的宝藏。

  这三本书都是关于青春美文系列的,特别的文艺,我当时还是个无知的孩子,只是大大咧咧,没有细腻的感情,没体会到文字的魅力。我百无聊赖地翻开书,狂躁的心平静了下来。我渐渐听到了自己的心跳,我渐渐被文字的魅力所感染了。

  我爱上了这种散文书籍,如同炽热地爱一个人。我特别喜欢在写作业的间隙时间偷偷地看一篇文章,在沐浴之后披着睡裙,闻着湿发的香气安静地品味着散文,甚至在被窝里拿着小灯读散文书……我喜欢三毛、席慕蓉、张曼娟、张晓风和李娟的文章。那么我就说一说张晓风的散文吧。

  张晓风有一篇散文叫做《情怀》,这是一篇实实在在的散文,初读时我真的不知道这到底是在写什么,感觉乱七八糟的,后来我阅读了更多其它的散文,都是很有闲情逸致的感觉,把生活中很多细碎的小事写得津津乐道。我再回过头来读《情怀》,却发现它实际上是对这些散文的总结:只要胸中有情怀,生活就与众不同。例如张晓风另一篇散文叫做《你的侧影好美》,写了她在餐厅给一个女孩说她侧影美的故事。如果张晓风没有生活的好情怀,她就不会发现女孩的侧影之美,更不会将这份美好告诉女孩。可以这样说,作家和其他人的区别在于,作家善于用情怀感受生活并把它抒发出来,而其他人却只是忙于工作,为生活而工作罢了,他们没有像作家一样细腻的眼光。

  我喜欢张晓风散文的笔触,细腻而朴实,仿佛让人走进了一个清晰而真实的温柔世界。下面摘抄《情怀》中的一小段,让它把我们带进一个别样的世界:可是,等车不来,等来的却是疏篱上的金黄色的丝瓜花,花香成阵,直向人身上扑来,花棚外有四野的山,绕山的水,抱住水的岸,以及抱住岸的草,我才忽然发现自己已经陷入美的重围了……

《散文》读后感15

  从小吟咏着余光中的《乡愁》长大,相望着的那一方的土地,满溢着我们的思念,更回荡着忧愁。同一片月光下的我们何时才能举杯共邀明月,言欢共饮长江水。然而,在四川省及周边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在哀痛与悲伤面前,让我们强烈的感受到“唇齿相依,手足相连”的血脉亲情,那是一种发自心灵的统一。

  同文同种,唇齿相依的骨肉亲情,在大灾难面前,愈加强烈。从5月12日汶川地震的灾情-灾区以及受灾民众,成为台湾社会的焦点。台湾同胞们都红着泪眼互问:“我们可以为灾区做点什么?”台胞们的捐赠救灾行动蔚然成风,催生出一幅幅感人画面。大量人力物力涌向中国,为中国的每颗受伤的心,滴血的翅膀带来一份慰藉与抚慰。来自台胞们急切的捐款的电话系着这一头,在那一头,成千上万的那一头也在急切地等待着,系着这头,系着那头,而电话服务的这一头,恨着自己为什么就只有两只手!此刻台商都动员起来,很多台商捐了又捐,在这一刻他们决不计较着生命的豪华奢侈的投资,在生命的礼遇面前,所有世人同逝者默哀,向生命的尊严致敬。平凡人的爱心,则从四面八方如洪水般汇聚而来,在阴霾里化作缕缕温暖的阳光,轻抚着大陆同胞的心坎。

  20多位台湾的飞行员,舍小家顾大家,纷纷主动请缨上阵,一个坚定的信念是鹰的誓言,要驰骋昨天的废墟。回旋的气流,记录下你一次次最美的弧线。红十字会的爱心团队也在第一时间来到这片满目疮痍的黄土地上,青铜的光辉下,在奔跑,再争夺,这片黄土地上每个人生的权力。放飞着一只鸽子的心,带上温暖与祝福,去寻找那一颗颗恐惧又胆小的心,一路陪着天使来到天堂,在纯净与美丽中寻找快乐。从不放弃过自己的诺言,从不背弃过自己的信念-将爱传播下去。在地狱边上,中国的战士不孤独。在浸染着阴霾与红色的世界里,有无数条黄色的丝带潇洒的飘扬,有着那一条条不屈的铮铮铁骨汉子,一根根不弯的凛冽的脊梁。同一个信念,同一个誓言:希望必将与中国同在。

【《散文》读后感】相关文章:

季羡林散文读后感09-05

《老舍散文》读后感09-03

《朱自清散文》读后感02-18

毕淑敏散文读后感12-28

巴金散文读后感11-26

《冰心散文》读后感10-24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10-13

老舍散文读后感09-09

背影经典散文读后感08-14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作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