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钱关走笔散文
一
刚刚过去的2014年酷夏,陕南安康小城火热的太阳炙烤的人一身浮燥,心里不免滋生出许多不安。远在旬阳赤岩镇卫生院探亲的刘兵君多次打来电话,诚邀我们去避暑消夏,探访铜钱关楚长城遗址。他的热情令我非常向往,可因天气太热工作又忙一直未能如愿。好在处暑前一日,天气终于转凉,才与典军兄和典根约定前往。
清晨,“顺秋”的小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酷热的天气终于在清凉的细雨中过去了!原本担心雨大耽误行程,可是刘兵君一大早连续几个电话,让我们坚定了出行的决心。
因要等吴鸿她们,从神河出站后在张河口做短暂停留。
细雨霏霏,那一丝丝清新的雨,是凉爽,更是澄净,是心情,更是心境。此时此刻,这细雨化作一阵轻风,拂在脸上,身上,有一种别样的舒爽。夏天里积攒下的诸多喧嚣纷扰,都随之而去。这是一种温暖也是对秋日的思念。不知何时,沿途雨后的山头,缓缓升腾起浓浓的云雾,飘渺缠绕在群山翠峰间。把个小巧精致的山村装扮得美若仙境。
赤岩集镇所在地赤岩沟口,三面环水,一面环山,有一山堡名曰“鹅颈包”十分秀丽,衬托着小街形成了赤岩太极小镇,点缀了赤岩的美丽山水。
集镇规模不大,约莫百余户人家,基本上都是两三层的小楼。偶见一两处残存的老房子承载着小镇昔日的记忆。
听农贸市场里的大嫂讲,她们经营的大肉、菜豆腐、豆腐干、南瓜等时令蔬菜,均产自当地农家。街道上商业网点、商品门类齐全,行走着三三两两有说有笑的乡民,都是一脸的悠闲幸福。
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河穿镇而过,水流温润而清新。不过两岸乱扔的垃圾和直排污水让人生出几分不快。
听刘兵君讲,赤岩不仅有很多历史佳话和古文化遗址,更有奇特的自然风光。1932年12月贺龙元帅率部队1万余人,转战陕鄂一带,由汉江南部坝河开往湖北途经赤岩沟口,与敌交战,留下了千古佳传;创建于明代的千佛洞、万佛寺等古文化遗址属国家重点保护文物,陕南少有;地势险要奇特的狮子岩等自然景观迷人,可供游客一饱眼福。
在一家小餐馆简单用过早餐,刘兵君的叔叔向导我们前往铜钱关楚城墙遗址。通晓道家文化和阴阳易理的刘先生,性情豁达而豪爽,因长年从事“道长”工作,乃小镇上颇具影响力的一位“能人”。
二
通往铜钱关的乡村路虽然窄,但还算平畅。中途因正在修桥而中断,但刘先生很快联系了当地村支书,他热心地亲自驾车来迎接我们。
八月的铜钱关,满目青翠,叠石流泉,翠竹幽篁,生机勃发。沿途的石板房前,可见大片大片旬阳罕见的稻田,快成熟的谷穗沉甸甸地在清风中摇曳,昭示着成熟生命的深沉与严肃。那潺潺流淌的溪流,像在低吟浅唱着一首古老的歌谣,欢迎着我们的到来。一农家门前,如今十分鲜见的.一对“门当石”,令我们颇感惊奇。青竹、树木、稻田、石板房……构成了一幅如梦似幻的山乡美丽画卷。
沿途中,“小桥流水人家,枯藤老树昏鸦”的景色随处可见。天地间还氤氲着脱俗清奇的竹香,透过婉转欢快的鸟鸣,清净了的耳际似乎隐约传来了竹笋的拔节声。
据悉,铜钱关镇位于旬阳县东南端,与平利县和湖北省竹山、竹溪县接壤,境内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8%,青竹面积达4.5万亩,点缀着这里的沟沟岔岔、山山峁峁,被誉为“陕南竹乡”。以山竹、斑竹为主,又引进适生的毛竹,笋用竹、材用竹二者兼顾。既美化环境又增加收入,已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
常言道:“靠山吃山”。近年来,当地政府以竹为龙头发展产业,打造生态园林,已连续举办过几届竹笋节,让这块巴山宝地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境内楚长城关隘、百步梯瀑布、铁桶寨原始森林等人文、自然景观令人流连忘返。
停车驻足,抬头仰望镶有“铜钱关”三字的长城门楼,它坐落在春秋战国时期秦楚交界的一处险要关隘遗址上,由陕西旬阳铜钱关镇与湖北竹山县竹坪乡共同投资百余万元修复重建而成。隘口城墙与山势融为一体,更显山势峭陡、险峻,易守难攻,重现了古长城的雄风。
细端详,城门两侧各有一篇“铜钱关重修记”碑文,遂抄录如下:
其一曰:“铜钱关,春秋战国古关隘也。向为秦楚走廊之要塞,华夏堂奥之玄关。西连秦野之旬阳,东跨楚隅之竹坪。汉水绕缠其北,堵河纵贯于南。雄关漫道,朝秦暮楚;峭壁千仞,悬栈五百;秦岭龙脉,巴山后院;一夫典守,万夫莫开。帝王代兴,各有收宇。唐虞以还,肇析九州。楚秦相邻,唇齿相依。汉水之南,蟠冢以东。上庸古国,江山一统。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开土拓疆,筑城铸钟。中兴之地,人文鼎盛。春秋战国,诸侯纷争,秦恃强悍。楚据剽轻,争斗不已,各自称尊。此乃多战争竞之区,负险用武之地。楚人筑长城以自固,秦人举王师以倾溃。内防梁益,鼠窃盘踞,外御豫蜀,狼狐杂沓。竹山旬阳虽同属汉中一郡,盗匪士民却如同水火不容,雄关或为官方控驭之门户,险隘时成贼匪掠夺之关键,城墙摧毁于白莲教之兵戈,烽火,同治初年,雄关重起在陈杰祥之光复义举。废而兴者,人事也。剥而复者,天心也。今值四海升平,和谐社会。南方长城,文化遗产;铜钱雄关,地方名胜。戊子年初,旬竹两县不谋而合,携手恢复,出资百万,重修城门。两地人民拍手称快,欢聚关口,游目骋怀。秦岭高高楚天舒,把酒放歌话友谊。秦风楚俗绘新图,交换物质,交流文化,交结真心,不亦美哉?秦腔楚韵奏强音,共襄盛举,共创大业,共建和谐,不亦乐乎?是为记。”
其二曰:竹山县西二百里,地接秦疆,其界岺有古碑曰:铜钱关。盖历朝分守之隘口也!山岺右突起一山,巍峨耸峭,势若参天,山谷豁然如门户,俗谓之:西天门。昔人修寨于此御流寇,曾见春秋战国之古铜钱数万门覆地,即以名关隘。历年既久,石壁倾圯,遗址仅存。同治元年,教匪猖獗,余挈眷居此。见山势险峻,不但为一乡之坚城,实为一县西乡之保障,议和众力而重新之,又思从人可与观成而难与虑始也!乃自为经营,遂捐谷四十石,兴工弗辍,而众志乐从。建东、南二门以定规模,又于山后置小东门、小西门以便樵汲。城高一丈五尺,周一百六十丈,雉堞二百三十。峻岺之上,加以崇墉,洵一夫当关,俯视莫敵也!当次元戎协力,扫除贼氛,若有剩残狐鼠深山而喘息者,亦望焉畏之而不敢近亦!是为记。落款:“大清五品顶戴陈杰祥镌于同治三年菊月(公元1864年九月)。
春秋战国时期战事频繁,各国诸侯攻伐兼并以求强国,人民承受着战争的灾难,朝是秦民,晚为楚奴。楚国为防御他国侵略,修筑五百余里长城以求自保。
如今,铜钱关这个历史上曾经刀刃相见、血流成河的秦楚争霸之地,已变得山清水秀,安静祥和;秦楚人民和睦相处,友谊深厚。近年来,陕鄂两省人民为传承历史,弘扬文化,加强商贸流通和友好往来,重振古道雄风,在楚长城的遗址上恢复重建了这座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城墙。
伫立古城墙顶,“古道雄风今犹在,纵马驰骋万里行”的诗句涌出脑海。无论修旧如旧还是修旧如新,雄浑厚重的铜钱关重新矗立在秦鄂大地,它诉说着自春秋战国以来兵戈铁马的悲壮苍凉,盛衰跌宕的往事;昭示着沧海桑田的巨变,物阜民丰的今朝。它不仅是我国宝贵的军事遗产,更是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一颗熠熠闪光的明珠。
在刘先生家,我们不仅观赏了他收藏的整套线装本《康熙字典》,还饱尝了丰盛的晚餐。兴奋之余,典军兄挥毫泼墨,书下“道法自然”“天地和同”等四幅墨宝以做留念。
铜钱关之行,我们带着向往的心情而往,又带着感动的心情而返。回忆当日景象,竟有余兴未尽之感。铜钱关的一草一木,铜钱关的山山水水,铜钱关人的竹节精神,永远烙印在了脑海。
有机会定会再来铜钱关,既为赏景,也是叙旧。
【铜钱关走笔散文】相关文章:
离合总关情散文02-09
包拯分铜钱名人故事10-21
包拯分铜钱的名人故事11-21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卢仝唐诗鉴赏06-23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卢仝唐诗鉴赏06-10
《毽子里的铜钱》语文教后反思06-28
日本关原之战07-01
饶凤关之战01-09
关于关气象的谚语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