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卖画不能成为“卖话”散文

时间:2021-04-18 16:59:42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卖画不能成为“卖话”散文

  2015羊年中央电视台元宵晚会,语言类节目的陕西小品《卖画》讲述了一个在买卖户县农民画时发生的轻喜剧,语言生动、幽默诙谐,生活气息十足。小品一开始由杨蕾扮演的枣花村大姐穿着花棉袄提着大红枣吆喝而来,碰到陕西户县农民画家正在给外地游客介绍自己的“农民画”《枣村二月》,画上只有两个说像大枣又不像,说不像又像大枣的东西。朴实的枣花大姐忍不住发声,向游客介绍了自己手机上保存的《收枣了》《挣钱了》《美滋滋》等三幅色彩艳丽,反映农民真实生活的农民画。并讲述真正的农民画是基于农村生活的,必须要了解农村的生活,才能画出好的农民画。农民画家也因此受到了启发。最后三人一起进村寻找正真的农民画。

卖画不能成为“卖话”散文

  陕西户县农民画诞生于1950年代,它以鲜艳绚烂的色彩、淳朴稚拙的线条和强烈浓郁的乡土气息受到了国内外人士的青睐,不仅在各种农民画展览中频频获奖,也常吸引外宾专程来到农民家中购买画作、交流心得。相当长的时期内,它都是户县乃至陕西人的骄傲。户县农民画有着明显的地域特色,它以大红大绿的色彩,夸张化的描述,寓意深刻的主题,简洁明快的风格勾画出了画乡户县美丽的田园风光,栩栩如生的农家生活,气氛热烈的劳动场面和欢天喜地的节日庆典,充分体现了现代民间艺术的特点。

  小品中青年画家给游客较少自己的“农民画”《枣村二月》时,讲了不少画中表现的意境,让观众听了,也是确实是既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又有浓郁的艺术意境之美。但是,当人们将目光再次回到他所创作的画面当中时,却看到的只是两颗较大的既不像枣,又不像地瓜的东西,忍不住让人发笑。当然,小品采取的是讽刺夸张的手法。

  我们再回到现实当中来看看。近几年,有名家作品在拍卖会中被拍成天价,却常有大众对其作品看不懂而吐槽;另一方面,户县的农民画在走红国际市场之后,面临一个新的问题。很多外国游客来到国内,特别是陕西,仅仅买一张印刷品的农民画就满意而归了。这是什么原因呢?笔者以为,这都可以归结为创作的创新问题。

  近几年来许多画家对于绘画更新和对新形式的`探讨十分热烈。他们中间有的创作出了好作品、也有的制造出了不受欢迎的作品,这是一个十分值得重视的问题。艺术创作以及艺术的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事。艺术创作,必须从社会生活中来,到社会生活中去。一些青年画家由于有了新的思想,新的世界观和新的艺术情感,已感到旧的表现方法和技巧完全不适应新的艺术要求,他们不愿受旧的绘画形式技法一体化、模式化的局限,不拘泥于传统,在以形式用于内容的观念支配下,对多种形式的借鉴和运用表现着相当大胆的开放。特别是向西方学习更为踊跃而热烈,这是大势所趋,也是必然的。形式只是手段、方法和过程,且艺术形式的单一化是不足于表现社会生活之万象的。形式应该不断发展、变化与创新。只要对深化社会生活主题有益,不管什么形式、什么方法都可以并用。艺术虽然高于生活但却基于生活,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源泉。艺术必然反映生活。画家要在自己的作品中告诉观众什么?这实际上就是一个思想、观点和感情问题。这就需要画家以什么题材和主题反映什么内容,而后决定以什么形式去表现。

  在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过程中,欣赏者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有其一定的客观能动作用,通过自己的想象与理解,用自己的思想认识和生活经验去丰富和补充艺术形象,从而对艺术家作品及其形象进行“再创造”,这就不仅是用自己的感官去想象,去感知艺术形象。艺术家在进行自己的创作时,总是要对他所反映的生活表明自己的态度,作出相应的解释,体现自己的观点以述之于人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是进步的,什么是落后的,什么应该给予支持和歌颂。

  我们发现,很多时候当我们看不懂作品的时候,就有一些艺术家会滔滔不绝地给你讲述他的创作理念和所要表达的思想,说了一大堆,我们还是在其作品中难以找到答案。这就说明,作品的创新与观众产生了代沟或者叫“隔阂”。那么这样的创作就是失败的,当然,更谈不上什么创新了。

  真正好的作品,是不需要太多的话语去解释的,因为好作品本身是可以对观众“说话”的。希望卖画时,不要演变成为“卖话”!

【卖画不能成为“卖话”散文】相关文章:

卖甜酒的姑娘散文02-07

兔王卖耳01-19

卖色励志故事10-31

卖头发的女孩02-16

小松鼠卖西瓜故事02-12

宰相与卖蚕豆小贩01-21

唐太宗李世民卖马粪06-26

秦琼卖马成语解释05-16

小狐狸卖草莓睡前故事10-14

卖包子的寓言故事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