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豆包记忆散文
粘豆包,是我们小的时候冬季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主角,它的粘甜劲道的口感是大多数东北人的最爱。好多年没有吃过正宗的大黄米面的粘豆包了,偶尔去农家菜馆或超市购买黄米面的粘豆包,却再也找不到小时候的那种绵甜劲道润口的味道。
小时候一进冬腊月,母亲就开始张罗着淘米做粘豆包了。在我的老家几乎没有水田,因此粘大米特别鲜见,大都是旱田种的糜子,糜子磨出的米就是大黄米。“淘米”是进冬腊月后很隆重的大事,前后左右的邻居窜换着淘,今天你家明天我家的,主妇们一碰面就达成了共识。原因是每家每户都要做很多粘豆包,冻起来过冬吃,一家的饽饽大家做,那场面热闹得就如过节一般。
我老家做的粘豆包,基本都是大黄米兑玉米碴子,先将米淘洗干净,滤出米里面的沙子。早先在没有电磨的时候,用驴拉水磨,磨出的面子稀稀的,然后母亲会把面盆上放一块屉布,屉布上放上草木灰,等草木灰湿透了,黄米面的干湿度也就差不多了。后来有了电磨,将米淘洗干净后控成七八分干就可以磨成粉了,和面是力气活,因为要和好几大盆的面,还要掌握好干湿度。我家的`黄米面基本都是父亲和,母亲掌握干湿度。等几大盆面和好后就要腾出热炕头准备发面了。这时母亲就得开始烀豆馅浸泡夏季阴干的椴树叶了。烀豆馅也是技术含量比较高的活,要掌握好汤和火候,将熟透的小豆捣碎,拌点糖精(小时候的白糖或砂糖属奢侈品),用手攥成小球状,香甜的豆馅就烀好了。若汤大了,不仅看起来没有食欲,吃起来也很泄口。等你的准备工作做好,东邻西舍的张大娘,李大婶,七姑八姨的不用招呼就会齐聚到你家,开始包粘豆包了(我们小时候又叫黄米团子)。
母亲包的粘豆包有点尖尖的,高爽的,蒸出来不矮扒,特别好看,母亲打出样子来,女人们也就效仿起来,我们小孩子禁不住热闹的诱惑,也跃跃欲试,操起面团来包个小不点,再弄个饽饽王,或者包成自己也看不出是什么的奇形怪状,鼻尖上,脸蛋上,额头上都蹭有面粉的痕迹,这时就会遭致母亲的“一边玩去”的轰撵。心灵手巧的女人们不一会的功夫就会包出几盖帘的粘豆包,伴着趣味横生的邻里故事,和爽朗开怀的大笑声。厨房里的两口大锅也早有人做好了准备工作,在浸泡好的椴树叶上抹上豆油,铺在蒸帘上,开始装饽饽了。一个一个挨挤着装得满帘都是。灶坑里架上柴火就开始蒸粘豆包了,开锅后蒸十五分钟左右,粘豆包就蒸好了。厨房里热气蒸腾,香味四溢。那种香味似乎今日想来还绕鼻盘旋,但它却已实实在在的消散在时光里。
蒸好后的粘豆包金黄铮亮,个个精神饱满,满锅里透着喜气洋洋。父亲早已削好了饽饽板,就是用木片或竹片削成小铲状,用饽饽板沾水把蒸熟的粘豆包仨一伙俩一串的分割开来,摆放在事先用高粱秸秆穿好的长方形的帘子上,摆满后拿到室外的仓房,只消一宿的功夫,就会冻的实实成成儿,然后装在大缸里,准备过冬。
请帮工的吃饭,当然主打也是粘豆包,因大锅都占着蒸粘豆包,没有炖菜没有炒菜谁也不会挑理儿,母亲会去酱缸里捞出平时舍不得吃的酱猪头肉,还有酱南瓜,酱蘑菇之类,顺带着上一盘香油拌芥菜疙瘩丝,扒几棵大葱,叨一碗大酱。大家围坐炕桌,咀嚼声,吧唧声,对粘豆包的赞不绝口声,攀得上的姑嫂们相互间的打诨骂俏声……不绝于耳!
冻好后的粘豆包也是送城里亲戚的上好礼物,母亲每年都要送一些给我的姑姥姥家,或请姑姥姥来小住一段时日专程来吃粘豆包。
粘豆包的吃法很多,可以蒸着吃,用油煎着吃,在火盆上烤着吃,在灶坑里面烧着吃,我们小孩子喜欢趁冻啃着吃,我就曾在寒冬腊月从仓房的大缸里拿出粘豆包就啃,那冻的杠杠的粘豆包把我的舌头都粘出血了。不知跟我同龄的朋友们是否有过和我一样没出息的经历?
前几日我跟婆婆说,特想吃大黄米面的粘豆包了,也不知这小城哪里有能磨黄米面的地方,婆婆说实在不行我就去乡下给你做吧,我哪里舍得劳驾我八十岁的身体不太好的婆婆大冬天的下乡给我做呢。我知道,即使我有条件再做大黄米面的粘豆包,也再不会找到从前的味道和从前的感觉了!
那金黄灿灿,喜气洋洋,绵甜劲道的大黄米面粘豆包只能在我的记忆里惹我口水了!那浓得化不开的邻里之情也只能在时光的隧道里惹我贪恋回首,想起就泪水涟涟了!
【粘豆包记忆散文】相关文章:
珍藏的记忆散文02-01
记忆的味道散文11-19
记忆散落在夏日里的乡村散文11-14
记忆里的灯火阑珊散文11-07
记忆的拾荒者短文散文04-30
以记忆中的暑假为题的散文11-20
为什么钢铁可以用胶水粘起来06-09
记忆再怎么褪色,总会在梦里湿了心扉散文11-19
记忆是一树一树的花开短文散文04-30
满庭芳山抹微云天粘衰草古诗翻译赏析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