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祭奠那些逝去的岁月散文

时间:2022-08-01 15:02:13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祭奠那些逝去的岁月散文(精选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散文吧?散文常用记叙、说明、抒情、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你知道写散文要注意哪些问题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祭奠那些逝去的岁月散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祭奠那些逝去的岁月散文(精选15篇)

  祭奠那些逝去的岁月散文 篇1

  又是一年春天,春草破土而出,梨花、李花、桃花开满枝头,散发出芬芳的气息,深深的吸一口,倍感清新,在这样的日子,倍加怀念那些随时间流走的青葱岁月,苦涩的味道在心底泛泛而生,拂去被风吹乱的长发,微笑着去祭奠那些逝去的岁月。

  我是一个随心而动的人,每一天日出日落,我的心情总会随着起伏,每一首动情的音乐,每一个剧情,都会给我带来无尽的感动,每年这样的时光,我总忍不住用文字去祭奠那些逝去的岁月。不知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总也在夜深人静时让人难以释怀,以为走得好潇洒,以为走过的终是记忆,以为不会出现在梦境,以为……,都怪我过于细心,将有你的每一个故事记得太清晰,如此洒脱的背后又埋藏了多少泪水与伤痛。

  在这个季节,如此的期待一场远行,期待一场异域的偶遇。将生活的现实变成一场梦,试着编织种种与你相遇的场景,拥抱、无言,最终却是一场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的梦。也许是成熟了,怕自己变得老沉,于是就用成熟这个冠冕堂皇的词为自己掩饰着内心的恐慌,一个人的时候,常常无端的恋家,想家,想爸爸妈妈,想我的女儿,想我至亲的人,日子总在看似平静中淌过。而我的心境也渐渐的平静了,不知什么时候,我竟早已远离了这个城市的喧嚣,将自己的身与心藏于那个属于自己的窝,也只在这样才会有些许的宁静。

  如今,我的生活还是一如既往的好,比原本期望的好了许多。习惯了一个人的日子,不为情所困,不为事所扰,偶尔会有淡淡的忧伤滑过也无大碍,习惯了一个人哭,习惯了一个人笑,习惯了一个人的日子。

  坚信,我会走得更洒脱,终有一天,那些逝去的岁月不再值得我去祭奠,那些都只是生命中曾出现过的一个场景,当岁月远去的那天,我早已不再原地……会用勇敢与坚强去祭拜那个懵懂的年华。

  祭奠那些逝去的岁月散文 篇2

  回忆的帆船,慢慢地开往心灵的彼岸。载着层层叠叠的思念,遥望逝去的峥嵘岁月、远去的青春,苦涩中微微有点甜。

  尘封的记忆,被轻轻地开启。那段往事总是在午夜梦回中徘徊。

  下乡第二年,酷热的六月某一天。当一抹晨曦散落在我身上,脚下的秧苗也鲜亮起来。拔草让我在广阔天地爬格子,听着就有诗意。

  挥汗如雨的日子,让青春闪闪发光。年少不知愁滋味,让老知青感觉我有些呆。

  俗语说的好:六月天孩儿面说变就变。阳光灿烂了一整天,被骄阳蒸烤的我仿佛是秋天晾晒的萝卜干,水分全部被蒸发掉又如霜打的茄殃打着蔫。

  热了一整天,在地里爬了一整天的格子,浑身像散了架似的,摇摇晃晃回到青年点。当我在天井里摇着辘轳,清凉的井水顺着吊桶缓缓升起。天边突然飘来一片片乌云,紧接着一阵阵狂风像淘气的小男生将我的衣裳掀起。雨点像竹筒倒豆子般从天而降,很快我的衣服被打湿,忙端着一盆水,忙跑回寝室。

  站在寝室的窗前,望着一帘雨幕从天那边向大地扯开……

  远处不知道谁家的母亲在呼唤着孩子,土路上急匆匆的脚步时远时近。男知青们则跑进天井,你打无闹的嘻嘻哈哈洗着天然淋浴。

  绕村的小河,在此刻也欢快起来,恢复了往日的生气。干涸了那么天,被人们踩在身上感觉不服气。它要汹涌澎湃,它要尽显男子汉的阳刚之气。

  我们生产队地理位置是被一条河环绕,老老少少出行全靠它。它不仅仅困住人们出行还把村子一分为二,三小队就搁在河对岸!

  我们几个新知青中有两个人被分到了三队,之前还有两个老知青在那。

  四个人成了我们青年点每天要过河的人!自嘲自笑: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雨越下越大,天地浑然一体。寂寞的小河开始喧嚣,在暮色中闪着光亮,浪花翻卷一浪高过一浪。河水拍击岸边的声音隔着天井听的清清楚楚,猛然想起那四个知青,我的两个同学。披着雨衣冲出屋子,奔向河岸。只见白浪滔滔,激流卷着漩涡乱转。

  遥望河对岸,四个影子蹲在那边,一股钻心的刺痛让我泪水和着雨水肆意横飞……

  这边很快汇聚了一堆人,遥望着那四个影子束手无策。呼喊着,安慰着,让他们不要难过!精神食粮、几句安慰在那个白浪滔天的夜晚不管用,我的同学那个腼腆的女生先失声痛哭,接着四个人抱在一起大哭。哭声比浪涛强烈,哭声震撼小河两岸!

  过去了那么多年,那年的经历还历历在目。我的知青岁月没有可歌可泣可写,平庸的青春寻找闪光点都难。然而那晚河对岸的遥望,那份发自内心的呼喊,让每个经历过的人都会不忘记那个浊浪翻卷的夏天那个有雨的夜晚!那份牵挂来自内心的柔软……

  祭奠那些逝去的岁月散文 篇3

  假如人生能够重来,假如岁月可以返程,假如真有时光机,我会重新开始我们的那一段灿烂年华,我会珍惜那份近在身边的缘。

  生活就是一场长途旅行,一路奔波于此,一路忙碌不堪,不管你是走还是不走,你都在这条道上,无论你顺向还是逆向,跑起来总是迎风而过,路边的鲜花,荆棘,杂乱无章的从草,还有那些陪你一起走的人亦或者迎头相撞的人群,都是洪流里的过客,唯一不变就是自己,不管是风吹雨打,还是霜雪寒潮,只有自己能够陪伴自己。

  长路漫漫,你总得邂逅一些人或者风景,总得把一些回忆和大自然或者某些人分享,你就是我的路人甲,路过我的青春,走过我的彷徨,在整个雨季我们走过那些煎熬的高中时代,虽然没有留给对方彼此美好的回忆,但是,彼此惦记和思念就是对逝去岁月的最好诠释,彼此挂记和思恋是对那些年青春的最好诠释。

  时过境迁,光阴匆匆,过去了三载春秋,我不知道该用怎样的的词句和语调来回忆那段逝去的往事,我也不知道该怎样诉说这些年积累的思念和那些无奈的牵挂。

  闲暇之余,看爱情了电影成了一种习惯,我也很惊讶,我也很不懂我自己,以前从不看关于都市和爱情的视屏,但是现在这种转变我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也许是长大了,成熟了,对现实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也许是基于对于的思念,看着被人的剧情,留着自己的眼泪,伤心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你,原想在时间的长河中,那些积累的思念会淡化,但是没有,而是愈发强烈。

  看着有你的文字,说说或者微博,那些不经意的文字,牵动着我的整个记忆流程,有你的那些回忆,有你的那些晴天,多么美好而又向往,但是逝去的岁月不可逆转,终将逝去。虽然隔着千重山,虽然隔着好几年的时光,但是,我依旧习惯思念有你的那些时光,虽然单纯,幼稚,但是,那些回忆,承载了我们太多的话题和青春的的如风往事。

  那些终将逝去的岁月,还有那些岁月里不变的尘封往事,我们彼此的回忆。

  祭奠那些逝去的岁月散文 篇4

  静心,脑海里感想起以前的是是非非,暮然回首,涉世已有7个365天,步也不知踏多少365里路。

  经历过的事情,生活过的地方,遇到过的人,在我的心里是段回忆,那是年轻的冲动,热血的沸腾总爱挑战自己,前面总感觉一片光明,而后果是黯然神伤。轮回的打击就像雾里看花,时隐时现,漂浮不定的心就像定格在十字路口的标点,迷失了方向也迷失了自己!

  那段日子虽然是最痛苦的,但是也是最快乐最充实的时光,年轻无知好玩的心灵是最纯洁的,上班下班成了每天的旋律虽然辛苦,但也很快乐很充足,因为有五湖四海的同事四面八方的朋友伴奏着编制着每个音符,听不完的歌和讲不完的故事。假日的夜晚公园就成了每个派对的天堂,每段舞曲每个风景都会成为每个人所经历的美好回忆。

  东莞,我最初的地方,开始懂了的地方,生活最快乐最精彩的地方,它给予我的不仅是舍取,更是一种付出,有些人只是一个过客,有些事只是一片浮云,但是留下的都是清澈的纯洁的情感,彼此之间很少联系但是彼此之间都希望对方过的都很好,东莞的朋友只要心在梦在Q在东莞最初的地方我们还会在.

  时过境迁,天黑了,人散了,当孤单的心最想起的就是能和你一起相守一生的人,家就是港湾,伤感的音乐旋律是一个疗伤的寄托。天亮了,生活也该继续了,以后的压力更大任务更重,看世间风云万变,活着就是最精彩的,珍惜现在所拥有的。

  祭奠那些逝去的岁月散文 篇5

  “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听着这首歌,我情不自禁地落泪。轻轻地哼唱歌词,却总是不经意地扯出那段刻在我心中的岁月。如今,姐妹们过得可好?我真希望她们能够开心!

  回想过去,那段狂放不羁的岁月。在这寒冷的境地,我的心中居然涌起一丝丝暖意。一个个画面自动浮现在眼前:画面中四个好朋友嘴含彩色棒棒糖,手牵手,轻快地走在回家的小路上。她们有说有笑,看起来没有丝毫的担心,就好像今天闯祸的人不是她们似的,惩罚什么的都被抛到九霄云外。原来乐观也是阳光家族的一个象征啊!在夕阳下,望着她们愈行愈远的脚步,还有那拖长的影子……

  可是那段一起哭,一起笑,一起面对一切的岁月,回不去了,不是吗?以前的我们,因为有彼此,所以不再感到畏惧,不再感到迷茫。如今呢?离别哪天,我们约定好:“阳光家族的女孩永远都要坚强。”然后,我们便分道扬镳了,但是大家都相信终有一天,大家一定会重聚!

  每次买零食,我总会习惯性地挑彩色棒棒糖,因为小雨说过彩色棒棒糖是阳光家族的标志。每当看到与过去类似的情景,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我们贪吃可爱的小雨,每次都会拿好几个彩色棒棒糖,还经常藏到书包里。但她总会忘记吃,有好多次,我们都看到她的棒棒糖发霉了。这时,琴儿总会挑逗她:“怎么,‘贪吃宝贝’怕我们偷吃,就藏起来了啊。不过呢,我们宽宏大量,就赏给你吃这个发霉的棒棒糖了哦。”看着小雨抓耳挠腮的样子,大家都“吃吃”地笑了。其中,笑的最有特点的就要数我们的瓜子脸美女彤彤了,她一笑就露出龅牙……最后大家口含彩色棒棒糖,一路走回家……思绪逐渐回到现实中,我回首寻找她们的足迹,却发现这里只剩下了自己一个人……我带着难以言喻的心情,拖着脚步走回家……

  路还是这条路,只不过人已非!这样想着,我的思绪再次飘飞回以前:那时,我们4个姐妹的座位离得很近,而且一下课我们就聚在一起,所以我们有“连体娃娃”之称。偷偷告诉你哦,那时,大家都有外号——我是“压缩萝莉”,琴儿是“百变雪女”,小雨是“贪吃宝贝”,彤彤呀是“四眼钢牙妹”,我们是阳光家族的成员!

  啊呀,先不说了,姐妹们怎么在飞奔出教室啊,难不成又闯祸了,看来,我得快点加入到飞奔行列了。最后,我们还是被老师“名扬天下”的绝技“九阴白骨爪”给制伏了。原来,是我们调皮的彤彤,在老师凳子上涂了透明胶……使得老师当众出丑,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当时,老师正在气头上,就罚我们一起站在教室门口面壁思过。在下课时,老师头都不回地进了办公室,紧接着出来的同学们居然对我们举起了大拇指。那时候,大家都读2年级,心智并不成熟,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老师会严格要求我们,其实是为我们好。不过,现在,我们都明白了。站在老师当时的角度去想,老师也很为难,总是惹麻烦,留下一堆烂摊子给老师收拾。不过我们成绩还行,也不能说什么,最多只能找家长谈谈,可是那时的我们又怎会晓得她的良苦用心。现在回想,我们真的应该要好好谢谢她!

  我们渐渐长大,明白了很多道理,5年级的时候,还是这个老师教我们。她感概我们的变化,说起我们之间的故事,我们问她:“老师,你还怪我们吗?对不起,我们很不乖!”她笑着回答:“气多了,我就练成了金钟罩,就什么都不怕了。不过呢,现在我希望,你们应该学会长大。”小学和姐妹们,和老师们的经历还历历在目,真希望时间倒流!

  如果现在你们还在那该多好,我有太多的烦恼想对你们倾诉,我有太多的话想对你们说。可是现在我们一个月能通一个电话就很好了,我又能奢求什么?你们知道嘛?其实失去了你们,我很脆弱,但我会努力变得坚强的,你们也一定要坚强!

  话说彤彤和小雨现在在同一个班级,我希望你们互相照顾好对方楼!现在,我可真想听你们说一声:“知道啦,二姐。”明知道彤彤不会这么说,却还是忍不住臆想。恍然之间,听到了一声:“‘压缩萝莉’,我知道了。”回头,看到了彤彤,我们高兴地拥抱。但是我还是没忘记送她一个“糖炒栗子头”,没礼貌啊,叫二姐‘压缩萝莉’。她居然说道:”好怀念这种滋味,可是估计我很快就要回去了。你再打我几下,看看我是不是做梦?”额!彤彤变身受虐狂了?我猛敲几下她的头,她盛怒了:“打这么重干什么啊?”说着,也伸手来打,我侧身躲开,跑回家去……

  我们跑到了我家的秋千架边,一个坐上去,一个推。彤彤说起我们一起去坐摩天轮的时候,我曾经说过的话:“在摩天轮的最高处许愿,那这个愿望就会实现。”后来我们异口同声地说道:“为我们的梦想而奋斗,我们以后要一起努力。”又摆出剪刀手,去表达自己的喜悦。我们笑谈着小时的乐事,可是,美好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

  我们在一起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而我们相聚的日子却在明天。所以,我希望,阳光家族的姐妹们要坚强,要乐观,要为自己的梦想努力!无论什么时刻,都有朋友在,没有什么事情是过不去的,我为你们加油!

  祭奠那些逝去的岁月散文 篇6

  秋风萧瑟。梦,其实是被一阵零乱的夜雨惊醒的。不想睡了,拥衾而坐,试图忆起其中的某些情节。最近的日子,思绪纷乱,每天每天,只要有一丁点的事物引发,那些生命里经过的雨季,便会在眼前飘来荡去,不可避免地忆起。

  我记得那时我们住得很简陋,六个人的房间,全部用稻草在地上铺了通铺,不知为何,她比我们来都早,却住进来的最晚,只好占了一个冲着门口的位置。天气寒冷,门又一开一关的不断,人们出出进进,好多次把飘舞的雪花挟了进来,原来就冰冷的屋子,更剩不下一丝温暖。我想让她到我的铺上来住,我们挤一挤,利用身体,可以相互取暖。也许是出于年龄小的原故,我的想法就这么简单。我拿眼睛盯着她看,很久很久地看着她,想扑捉她和我对视的一瞬间,然后,向她示意,我想我的关切的眼神,她肯定能够读懂。

  那时我很不喜欢说话,在家里如此,走出家门,遇事依然找不到合适的词句,凡有需要交流的地方,眼神便不可替代地变做了语言。后来,她终于明白我的意思,搬了过来。那天正好下雪,漫山遍野,簌簌不停地落着。她出出进进,忙来忙去,卷起自己的铺盖,把属于她的稻草和被褥,搬到我的铺下,厚厚地撂在一起。她教我用力地掀动着它们,把它们整平铺好,这样,我们就可以躺在温暖的里面,姐妹一般相拥而眠。那是我和她第一次的接触,她歪着她那也还未脱孩子气的面庞,用弯月般的笑眼回望着我,暖融融,是我对那笑容的感觉。她的颈项如她的脸庞一样的白净。她的身材细瘦。她悄悄地用手咯吱我一下,又一下。落寞了许久,她是第一个让我开怀大笑的人。

  她平时很少说话,默默的,想着许多心事的样子。她的眼睛微昂着,朝着天空,似乎在和白云交流。作为女孩,她的举止已经臻于成熟,总有让人说不出的美的成份,或者是一种神密,令人眼前突然一亮,大概那正是十六七岁女孩的向往吧。下班以后,她除了吃饭,一般就是看书。房间低矮,灯光很暗,我们请电工偷偷地在铺位上方扯了一根电线,安上一只15瓦的灯泡,挂在一根凉衣用的木棍上。昏黄的灯照,静静地读书,只有那个年代的人才做得到。电视也有,不过要出门走200多米,到另一个单位去看。

  那是一个建筑公司,听说那里的工人工资很高,单位也较富裕,于是出资购买了一台公用电视。那台电视,有18英寸吧,这在当时应是全县之最了。我去看过一次,着雪,脚下一滑一滑。终于找到一个地方站下,正巧播放几个相声小段,是李文华的,江昆还是毛头小伙子。电视面前,人山人海。天冷,我裹紧了围巾和大衣也还是站不住,脚趾冻的生疼。只可惜,屏幕上的雪花比头上的雪花还要大。有急性子的人不住地乱调频道,一睹气,就再也不想去了。

  她从来不去,一个人,在屋里静静地读书,背大纲,查词典,运算各种繁杂的习题。她的书很多,有二十几本吧,国内国外的都有。在当时是这么认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岩》、《小萝卜头》、《红与黑》,等等。我一本一本都拿来看。《小萝卜头》是他哥送给她的,她一直很宝贝地着。有本《基督山伯爵》,她在背题的间隙,每天上班下班毫无选择地看上它们一眼,似乎一点也不生腻。那本书是她同学的,他也在我们厂里,她说他们正准备一同考学,但她没有说出他的名字。她读小说很慢,有如她的性格,或者她那不动声色的笑容,欢喜的时候,要慢慢地在脸上漾溢开来。那本书,直到她离开,似乎也没有读完。

  那时候,她十八岁,我也只有十六岁,小小的年纪,为了早一点参加工作,我们都采取了放弃高中最后一年学业的极端做法,等我们真正走向工厂,正真品尝到了劳动者的艰辛之后,那些美好的追求和纸上谈兵的事业,一下子在现实中土崩瓦解,纷纷动摇。她选择了读书,背书,不停地做习题,她的目标是用二年的时间考上师范,然后远远地离开工厂。

  她手忙脚乱,好不容易熬到下班,回到宿舍就躺进了被窝,不吃不喝,也不梳洗,百喊不转。我只好坐在她的身边,手里捧着满满的一杯水,那水是放了方糖的,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着它,渐渐变凉。她一直都在复习初高中的课程。她的母亲是高中教师,对她要求很严。此后的我们,谈理想,谈未来,谈前途的遥远和渺惘。

  谁能理解那时的渴望?生命在茫然中沉默太久,就会显得焦虑不安起来。

  她说,她一定会考上大学的,在她参加工作之前,她是班上最有实力考取大学的学生之一。她有一个哥哥,下乡不到两年身体就先累垮了,先是腰疼,后来是胃溃疡,不得不回城静养。她的父亲早逝,母亲与一个奶奶住在一起,生活来源便是她母亲的那点工资。她参加工作的时候,她哥还没有把病治好。她从小身子骨弱,奶奶怕她再蹈哥哥的覆辙,急急的动员母亲把她送进了工厂。不管有多少惋惜,一切都不是她们的过错。

  终于考期临近的时候,她天天把时间安排的如同绷紧的弦。一个月后的一天,得到的通知是她被录取了,而他却没有考上。接到通知书的那天,他正在用一辆小推车推运一座红砖码起的小山。厂里垒砌新车间的院墙,为了加快进度,动员所有的职工挥膊上阵,单薄的身体,在七八月份的天气里挥汗如雨。一个老工人无意提到她的时候,“哇”的一声,一口白沫和着一股酸涩从他的胸腔里喷发出来,等人们回过神来,他已倒在地上人事不醒。我们得来的消息,是他很爱很爱她,从高中的时候两个人就很要好了。他为她考不上学而担心,也为她考上学而后怕。他为她提心吊肺了整整二年又六个月。

  第三年的那个夏天她真的离开了工厂,甚至没有任何的仪式和我们告别,是她不想,还是不屑?有人在猜测,也有人在惋惜,高中生,在那时的工厂还不是很多的。那本一直没有看完的《基督山伯爵》,被她小心翼翼地包在一块素花手帕里带走。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在议论着她和他的事情,他的不省人事,她的匆匆离开,使他们的恋情变得透明起来。这在那个思想还比较禁锢的年代,那在公开场合下,在恋人快要结婚了两双手指都不好意思勾一下的岁月,她和他却出人意料地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所有的人都在替她高兴,为他们祝福着。

  继她之后,第二年的夏天他也考上了大学,他们在大学里才正试谈起了恋爱,一个天南,一个地北,鸿雁传书,也别有意味,直到他因病去逝。二十五岁,白血病,还是一个还很年轻的生命呀,正当青春韶华,却过早地受尽了疾病的折磨。她倾尽所有,陪他上北京、下天津,天南海北地找大夫治疗。那时的她们已经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而且都分配在外地,千里相隔,微薄的工资还不够一趟车票钱。

  将近一年的时间,她辞去工作,陪伴着他,从没有离开过半步。为了安慰他,她准备好了所有的结婚物品,陪着他去照相馆拍了合影,放大了镶在漆了金边的精致的镜框里,与大红锦被一起压在箱底,只等有一天亲手挂在他们的新房里。谁都知道他的病就要好了,谁都知道他们就要结婚了。可是那一天他们没有等来,那一天,她永远也没有等到。从那时起,她就一个人生活着,过度的悲伤,使她变得少言寡语,孤傲冷艳,很大的一间房子里也只有自己的一张照片,高高地冷清地悬挂在墙壁上,那是七年前她的一个当记者的学生为她拍摄的。十几年里她惟一的愿望就是不断的求得知识充实自己,不断地教出一批批优秀学子。恢复平静的她选择了事业,从此,专注得没有丝毫杂念。

  她始终喜欢着写作,写着自己和别人曾经的岁月,写着她的所有难忘的经历。有一天她让我去她那里,同去的还有她的同学和我们以前的同事。无数次进出她的家,简单的家具摆放的有些零乱,角落里还积了些不易察觉的灰尘——但这都动摇不了我对她的尊敬,她在我的眼里,永远都是一个满怀着爱情眸子明亮的温柔女人。

  这已经是我们的第十几次的聚会了,每次去,大家从来都是约好绝口不提及旧事。而今年的这个秋天的黄昏,三十七岁的她可能觉得自己已经有了足够的勇气承受一切了吧,终于主动将他们的合影从尘封已久的箱柜里取了出来,平静地给我们讲述了他的故事。

  ——从头至尾。

  我终于想写她的时候,和她在电话里聊了半天,心头一直沉重着,往事,总是挟着十六岁的记忆不期而至。谁说的?什么是幸福?那就是逝去了的岁月,什么是爱情?那也只存在于逝去了的岁月……

  我一直怀念那个充满了诗意的冬天,尽管我的文字,从不触动它最为敏感和冰冷的一面,尽力躲避着那些令人感伤的字眼,想让它从我的笔下远远地走开。然而,记忆一旦打开,所有的坚持都无济于事,它们与这个夜晚以及此刻的秋雨同在,紧紧地绕裹着我的绵长的思绪,我无力挣脱。毕竟,那是我们踏上人生旅途的序曲,是我们一同走过的一段真实的青春岁月。

  祭奠那些逝去的岁月散文 篇7

  偶然间,看到江南约稿同期同题征文第三期《致青春》的征文活动,凝视着这个标题,脑海里闪过一道流云,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我的眼前瞬间闪过昔日同学的面孔,他们的身影犹如放电影一样,在我的脑海里旋转、跳舞。

  蓦然回首,眉睫上沾染了一层怀念的迷雾,缓缓地从我的手掌心里,氤氲开来,不由得想起王菲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所唱:这年华青涩逝去/却别有洞天/良辰美景奈何天/为谁辛苦为谁甜/这年华青涩逝去/明白了时间/疯了,累了,痛了/人间喜剧……

  多少年了,昔日的那些同学,都走上了工作岗位,每个人都已成家立业,为人夫为人父,为人妻为人母,过去那些青涩的面孔早已经褪去,代之的是如熟透的葡萄,虽然外表光鲜,但内里已不是当初的那样青春活泼单纯,多少显得老气横秋,老于世故了。

  青春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说不完的趣事,那些曾经带给我们永久的纪念,至今想起来还历历在目,偶尔想起还不禁开怀大笑,现在想起来那些往事,都显得那么幼稚和开心。

  那是一个酷暑难耐的盛夏,大概也是七八月份的样子,住校的同学,在寝室里都习惯甩掉衣服光着膀子,尽情地舞动。住校的学生很多,其中就有我的一个同学——林夕。

  中午,阳光直晃晃地摇着脑袋,跌跌撞撞地扑倒在大地上的每一个角落。彼时,无所事事,我便跑到林夕的寝室里(学校那会条件差,是没有修学生宿舍的,只有在外找房子住),这里瞅瞅,那里看看,就这么晃悠着。林夕长得白白净净的,个子很高,大概有一米八的样子,在同学们当中是比较高的,他的父母因为常年在外地工作,生活上没有人管,全凭自觉,好在当时我们学校有食堂,每天到了中午,只要拿着碗筷,掏些毛毛钱,买好吃就可以了。

  但是,他住的地方离学校食堂比较远,大概要走半个小时的路程。于是,林夕有时会直接去食堂打饭吃的;有时就随便地到外面小摊上吃点东西,算是凑合了一顿;有时饿了,甚至就是喝几口自来水,咕咚咕咚灌下去也是一顿,这样的情景我看过好多次。那时很庆幸自己有父母一直在身边照顾着,回家有热乎的饭菜,冷了有人给你添衣,不像他们没有父母的照顾,自己随意将就。

  林夕还有一个爱好,那就是会吹口琴,而且吹得相当不错,每当到他那里玩耍的时候,总爱听他吹奏当时的流行歌曲。大概听得多了,觉得口琴真是个好东西,等他吹完了,我也央求他,让我也吹一下,可是他有时候很小气,撇着嘴巴说:“你不会吹,会弄脏我的口琴。”

  我不甘心地说:“你就让我吹吹嘛,我吹完了给你洗干净,这样可以吧?”看到我眼巴巴地瞅着他那手上的口琴,他犹豫了一下,然后像下了很大的决心,心有不舍地递给我,说:“好吧,拿给你吹吧,不过,你吹完一定给我洗干净。”

  “是,我保证。”我大声的回答他。那口琴至今我还记得什么模样,当我拿到手上,看着这个漂亮的口琴,我默默地想:假如我也有这样的口琴有多好啊。

  口琴安静地躺在我的手上,我轻轻的抚摸着,这个口琴是钢制材质的,它的造型有点像船,一头一尾尖尖的,两片白色不锈钢片夹着中间,那些绿色的一个个带孔的吹气片,大小一致的小孔牵引着旋律的颤动。我小心翼翼地端详着这口琴,上面还镌刻着天鹅小神通字样,心里瞬间变得激动不已。

  可是,我真的没有音乐细胞,吹出来的哪是什么音乐啊,纯粹是乱吹,五音不全,声音跑掉,还嘈杂一片。即使这样,我也是高兴不已的。当我还没有吹过瘾他就说:“别吹了,别吹了,这么难听。”

  于是,他一把抢过口琴,颇为不满地说,“你不会吹,还是我来吹给你听。”只见他双手握住口琴的两端,两片嘴唇轻轻贴合在琴身上,轻微闭上眼睛,沉醉在属于自己的音乐里,刹那间,我觉得他不是在吹口琴,而是在和口琴亲吻,那深情的样子,至今难忘。

  他吹得特别好听,好像他也不识谱,却可以吹得出来流行歌曲,他那神采飞扬的模样让我羡慕不已。

  也许,听他吹的多了,我也想买一把口琴。可那时,要想买到口琴,只有到县里去买,我们这里是没有卖的。我多想拥有一把属于自己的口琴,吹出好听的歌曲。

  为了能够实现这个愿望,我等了好久。要想买到一把这样的口琴,就要向父母要钱,父母给不给还不一定,有了钱还得有人去县里帮忙买。

  恰好,另一同学叶心漾,她家就在县城,她每半个月或一个月就要回家一趟,我请求她,她答应可以帮我买。为了这个目标。我硬着头皮跟我的妈妈说,妈妈问了我的情况后,没有反对,给了我买口琴的钱。

  当有一天,我拿着一把和林夕一模一样的口琴时,心里高兴极了。虽然我不会吹,吹得老是跑掉,音律又那么难听,可偏偏格外很开心,因为我终于拥有了自己的一件乐器。

  一九七几年,物质匮乏,口琴在那时,属于新奇物件,对于我们这些穷学生来说,更是新潮时尚了,它满足了我那小小的虚荣心。

  后来,我时常把这把口琴揣进我的书包里,走到哪里都带在身边,在午后,或者在下午放学后,就常常去同学那里玩,吹吹口琴,和同学们聊聊天,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青春,是夏季的张扬,焕发着激情,那时年轻,也好玩,有机会便到其他宿舍去转悠,在这里坐坐,在那里走走,也不知道疲倦。疯啊、跑啊、吹啊,现在想起来,嘴角边泛起了一丝青春的喜悦,那真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就这样,和同学们踏着青春的影子,一路疯狂,一路笑着。我和林夕相处得很好,大概是因为都喜欢吹口琴,有比较多的共同语言,而且性格也较相近,于是,我们俩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超出了一般同学的友情。

  接触的时间久了,我就发现他这人比较懒,现在看起来,那不是一般的懒。有一次我在他那里玩,到快上课的时候,他一下子坐在床上,然后两腿一岔开,低下头往床底下看,随后一伸手拖出一盆衣服,随手拿起一件,拎着领子抖了抖,左看看,右看看,摇摇头,似乎觉得不满意,放下,又拎起一件衣服,再看看,再摇头。

  我不解的问,“你在干嘛?”

  “在挑一件干净的衣服。”他把眼睛钉在了盆子里,毫不隐藏地说道。

  “什么?”我惊讶地问。“没有洗过干净的衣服?”

  “都在这里啊。”他淡然而从容地蹲下来。从这一盆衣服里挑出一件看似比较干净的衣服穿上,然后,又去拿放在窗台的球鞋。

  “这个球鞋很干净啊。”我随口说道。“当然了,半年都没洗了,昨天刚刚洗的。”鞋子拿在他手上,挠挠颈子,觉得好像少了什么,他又满屋子翻找,满屋子的物件被扔了一地,狼藉一片。

  “又在找什么?”我问。

  “咦!我的鞋带呢?”他大叫着“到哪里去了呢?”

  这时,我才发现,手上的运动鞋没有鞋带。为此,我也帮他找。就在我们找来找去找不到的时候,他大喊一声“哦。忘记了,我把它挂在外面的衣架上了。”

  他又匆忙地到外面拿起鞋带穿起带子来,鞋带穿好了,又见他一下子掀起席子,在床头拿起几张裁得很整齐的草纸,随便地折叠了一下,就塞进鞋里,脚一伸,系好鞋带,说,走上学。原来,他没有鞋垫,他拿这些草纸当鞋垫呢。

  那一幕,至今还在我的眼前晃动,每当想起他找鞋子事件,总会忍不住哈哈大笑。那一幕,只有在那样的年龄才可以做得出,也只有那时,我们才不会顾忌什么好坏,一切的一切都是随性而作而不去考虑后果。也只有那样的青春,却别有洞天。如今想起来,都倍感温馨。

  青春,你的笑声,轻轻划过天空,打破那一帘宁静,若有若无,飘荡在我耳迹。慢慢滑落在,那曾经最温馨的角落,击起淡淡的伤。经久不散……春来、花开、鸟鸣,你可否记得,那些春光灿烂的事儿,跌落在你走过的湖边,溅起了一层层涟漪……青春,渐渐地走远,握不住的尾巴,在岁月的尽头摇晃,我又该拿什麽来祭奠?

  祭奠那些逝去的岁月散文 篇8

  空白的纸张,映着室内昏暗的灯影,时隐时现。如同那短暂的青春年华在那么一瞬间凄凉的感叹,好似过了很久很久,久到我已经完全忘却上次写文字是什么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情,亦或有什么样的感悟。也很久没有像现在这般平平静静的坐在电脑前,思考着某些事某些人。

  夜幕降临,因为灯光的原因,使得本来沉寂的小山村更加的压抑。像往常一样,下班回家的时候仍然闷不做声,只是偶尔地仰望星空,看那繁星点点,思考着时代的交替变换。当然有时也希望在抬头的一瞬间能遇上一两颗流星,然后许下一个美好的愿望,但这终究没能实现 。

  回到寝室匆忙的打开电脑,却又忘却自己要做什么,只得独自一人对着电脑发呆而已。突然猛地一回神,才发现时光已隧道穿行,年华已匆匆走过,走过各种各样的生活。身边仍旧是那些陈设,桌上也放的依旧是熟悉的电脑,可是却再也没有那熟悉的时光。

  现在想想时光真的过得好快,就一眨眼的速度都过了快两年了,而我总是在想念那些欢笑的眸子,那些开心的笑脸。以前的时候总说习惯就好,但是当真的习惯了,却都离开了。如今我每每在返乡的途中看到那些成群结对的孩童一起欢笑,一起哭闹,我总是会想起自己在那时是否也是笑得那么甜,那么天真。

  不记得哪位前人说过:人,总是要成长的。

  祭奠那些逝去的岁月散文 篇9

  前两天整理文档时,意外发现此题目文档,打开一看,哦,是去年冬至前的一篇未写完的“烂尾”文。记性差了,就这样忘却了……现在我又拾起遥远的记忆,继续完成。

  ——题记

  冬至快到了。

  早上醒来,老伴忽然问道:“几号冬至?是不是快了!”我答道:“是啊,日历都看过了,今年是21号。”“哦,还有三天了!”老伴接话着。“咱们还有点肉馅,荠菜,包点大馄饨就可以了,你包的那馄饨就和饺子差不多大。”我又接过话说。拉家常中,我却不由地想起以前吃肉吃饺子的几件事来,不禁感慨万千,心绪难平,于是给老伴来了个枕边絮叨。

  自打小时候记事起,到后来回到江南老家,记忆中,家里没包过饺子,但却跟随外婆、母亲,在外面饮食店里吃过“锅贴”饺子。院子里所住人家,都是江浙一带人士,好像也没听说谁家吃饺子。

  1965年夏天,我跟随母亲迁居到秦岭以南父亲工作的山区生活。虽然岁月中多了很多无情,但一切都得面对。来到山区,最大的变化,便是饮食生活的诸多不便。首先每日的三顿饭变为两顿饭,且吃什么都得自己做,没有小摊、小店卖饮食品的。其次,做饭没有了蜂窝煤炉,每顿饭都要费事生柴火煮食。在老家,那是大城市,早餐多是在巷口小店买着就上学去了,解馋想吃“小笼包子”“烧麦”“馄饨”等面点,都是出去买着吃。母亲在没有我和我的幼儿时期,也穿梭与两地之间,对北方山区的生活状况是知道的,因此在有了小弟身孕后,母亲为了全家能得以团圆,无奈地离开外婆与亲人,拉着身孕带着我千里迢迢与父亲团聚。母亲在尽快地适应中,我也在适应中。

  那时都是计划经济年代,什么都得凭票证供应。那时的大肉供应量,忘了是每人一月半斤,还是一斤?所以想美美吃顿肉是不可能的。但记得母亲每次买肉,总是买半斤瘦肉。还得耐心等待着,到她认为理想的猪部位时,才送票进去。这样想来,计划量应该是半斤,因为不可能一斤票,割半斤,那时是没票找零的。一般割肉都是要猪屁股的第二刀或第三刀,因为第一刀皮多,再往上有骨头,这是母亲带我在窗口“实习”的记忆,后来我就经常帮家里买肉。

  在当地,一般家庭人口较多,即使凭票,一次也是买几斤。要吃,就吃个过瘾。那时我们家的小院,也就在食品站街对面的后院子里居住。像我母亲那样一次只买半斤瘦肉的,在当地很少,所以时间一长,卖肉的师傅也就把母亲认下了。买那点瘦肉,多是用来吃米饭时炒菜用的。那时的大米供应也是有计划量的,因此对于在北方居住的江南人家来说,吃米饭就如同过节一样,所以得买点肉。平时想吃包子,饺子,只能买点大肉、板油炼的“油渣”,那是不要票的。每当母亲买回半斤油渣,就会让我先把油渣仔细清理一遍,因为偶尔会有黑猪毛等杂质夹杂在里面,然后教我在小菜板上剁。母亲一再叮咛,起刀低,轻点,否则会蹦掉。要先把块状油渣剁小了,然后,一刀挨一刀地、翻着翻着剁,一直剁成细细的、茸茸的备用。吃白萝卜饺子,会把母亲提前擦好、焯好的萝卜丝剁碎,用专用布包住捏干水分,等母亲回来拌馅。或者是大白菜梆子,也是那样程序。如果是吃包子,还会再放一点“胡萝卜”砕,泡点粉条渣,那也是不要票的。买的粉条渣子,都是两三公分长点的,里面杂质很多,泡前得一点点的仔细拣,等收拾干净了,再用热水泡发、控净水分,再轻轻地剁碎,所以那时是没有肉馅饺子吃的。

  还记得有一次,母亲买来半斤瘦肉,用小竹篾编的那种小家什扣在案上后,就上班去了。等到她下班回来一看,哇,半斤肉不翼而飞,里面就剩下指头大一点肉渣。母亲大呼:一定是野猫进来拖走了!可惜,可惜咯!

  那时住的民房,都是竹子编织而成的架子,糊上报纸的顶棚,上面一个院子的房梁全是相通的,所以我们家,就卧室有顶棚,其他地方都是可以看见房梁的。所以野猫钻进来叼走肉是一猜就准的。当时母亲气的只跺脚,埋怨自己粗心大意,把辛苦买的肉没了,在那个计划年代里,可想而知,丢掉的那可是“肉”啊!所以母亲为此事,不知念叨了多少日子,想起来就唠叨!所以打那以后,我们家里每次买下肉就会用面盘扣起来,上面还要压个重点的东西。

  有次吃饺子,是我印象最深的。记得那是一个冬天,父亲好像还在基层工作。我们娘三个挤在卧室里,在一个木板简易柜子上,放上小案板擀皮子用。那之前我还不会擀皮子,母亲就给我做示范。其实母亲也不会一只手旋转着擀,是两只手擀几下,挪一下,再擀,因此我那时就学成那水平。由于才学,所以擀得很慢,供不上母亲包的速度。大家都饿了,于是包几个,就在煤炉子上下几个,当时感觉那顿饺子好香、好香。在那个年代,不管是啥馅,说是“饺子”那就是好饭,因此吃起来都是悄悄地吃。好在是冬天,大家都关着房门,因为那时都不兴白天栓门的,会被邻居猜忌误会。因此娘几个,在家里不敢大声说话,虽然吃的是一般馅饺子,但却充满着无限的温馨。

  以后家里下乡了,记忆中,好像没咋吃过饺子。当地村民把饺子叫“煮角”(发jue音),一般日常不会吃肉饺子,即使是过年杀猪也不包。只有在核桃成熟的时间,会把核桃仁剁碎了,再放点线辣椒碎一起包。他们不会一个个地擀皮子,都是如同擀面一样,用个小碗一个个的挨着刻下来,那时我看到感觉非常的新鲜。母亲一看,那样就可以吃到饺子,事后放点蔬菜也做了一次,吃起来感觉也很香,但记忆中,也就吃过那么一次。以后母亲病逝了,在乡下我没有再包过核桃饺子。

  时过境迁,改革开放后,计划经济年代退出了历史舞台,人们的生活也逐渐得以改善提高,吃肉,吃饺子的机会也多了起来。现在都是倡导少吃肉的年代了,因此大肉和饺子,对于老百姓来说,都是很普通的饭食与菜肴了!写下这点记忆,让后辈了解长辈的过去,也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祭奠那些逝去的岁月散文 篇10

  岁月蹉跎,时光荏苒,那一季花开,不曾邂逅,弯弯的眉角和着飘摆的长裙,从九月的秋风中摇曳而来,岁月,消瘦了彼此的棱角和韧性。

  岁月,围绕着我们,却无法去捕捉,留也留不住,驱也驱不散,史上多少文人墨客把这匆匆而过的时光写得那么凄凉无奈,竟找不出一个好的名词来形容她。

  曾几何时,我们都想把自己写进一步漫长的小说里,怎奈提笔落下,却不知从何说起,望屏呆坐时,几根银丝落入键盘,只留下声声长叹

  从青涩懵懂的岁月走来,不曾有过任何的防备,集一段流年的时光,或是潇洒,或是颓废,总有那么一些人,离我们渐行渐远,留下孤独的我们,又是谁,叹一声转身独上西楼,寂寞庭院深几许,梧桐点点细雨愁。

  谁不想留住那个有梦想和花开的季节,年少气盛的我们不乏有一腔热血,最终又有几人会壮志凌云,直挂云帆济沧海,陌上花开,大都一路缓缓而来。

  倾诉也只是一场欲望,没有更多的勇气将往事一片一片的拾起,落满枝头的思绪,沧桑而凌乱,在键盘的敲打下,流入了岁月的长河里。

  踏上了岁月的旅途,就不可能再有回头的机会,美与不美你都要学会去欣赏,尽管有太多的不如意,也要学会握一份淡然给自己

  红尘羁旅中,让我们感恩缘分使我们相遇,也要感谢分离使我们更懂得彼此的珍惜

  一路踩着岁月的脚步,秋天也将要离我们远去,在这漫长的冬日还未到来的时刻,不禁勾起我对往事的追忆,随风摇曳着我们一起走过的纯真年华。破碎凌乱的记忆,镌刻着繁华的缠绵。

  如果有一天岁月将我们彻底的逝去,我手心里握着的依然是你给我的温暖,在下个轮回里,孕育着我们共同许下的诺言。

  祭奠那些逝去的岁月散文 篇11

  鲁迅写过一篇杂文,《为了忘却的纪念》,旨在颂扬几位青年的精神和品格。事情虽已远去,只是那些人、那些事,终将留在人们的记忆里,值得我们去追寻。人生要做的事不多,追寻逝去的岁月算是一件事,而后,排满行程,背上行囊,继续前行和探求。追寻逝去的一些人,回忆远去的一些事,或笑、或哭、或平坦、或曲折,甚至是某人的一句话,一个声音,都会是我们记忆中的内容。仿佛是电影一般,一幕一幕的,又好像电视剧那样,一集一集。所有的这些,都是组成我们人生的骨肉。追寻那些久远的岁月,走过的路就像雨水一样,汇集到江河,有波涛、有浪花,无悔、无怨,这一切都是那样值得。

  有一年的春晚,有一首歌叫《时间都去哪儿了》,我并不觉得是一首好歌,但我还是记得其中的两句歌词:“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岁月的一切都让我们明明白白地写在每个人的脸上,无论藏在心里多深,无论离我们多远,也是不能抹去的。

  追寻自己逝去的青春,那些充满激情的时光里,每一天迎着朝霞,在那个大操场上,经过阳光和雨水的洗礼,白净的脸蛋成为健康色的棕黑。一个无知青年,远离乡亲,穿上军装,成为一种荣耀,担当一种责任,让自己自豪,让身边人羡慕。只是没有多少人会去想,在那身军装的背后,会留给我们什么?

  军营并不是那么神秘,与日月同步,一天到晚踢着正步,一年四季扛枪看门。由不得自己的性子,除了严格的纪律,不会有花前月下的日子。“苦中有乐”,是对军营生活最深刻的记忆。二十岁上下的年龄,可以绽放生命之花,可以涌流青春热血。那是我们人生中最应该浪漫的年龄,也是最富有理想的时光,总是有那么多人在梦中会笑出声来,把这样一个美丽的青春献给军营,留在了人生永恒的记忆里。

  许多人以为,愿意把自己美好的青春献给军营,应该是那些立下誓言报效国家之人,应该是那些抱定雄心干一番事业的人。生活是现实的,每一个人也是生活在现实中,从军对于每一个青年人来说,是一种义务罢了。军营也只是生活方式的不同罢了,那里只用方方正正的刻模塑造着每一个人,那些并不优秀的青年能够成为榜样,那些并不坚强的身躯能够成为钢筋铁骨,那些听到爆竹声都会受到惊吓的能够成为保家卫国的英雄,这就是军营。

  走路是人生最基本、最简单,也是最必须的事。站起来迈开双脚走出第一步路的时候,每一个孩子总是笑声不断,因为孩子听到的每一个字,都是身边人的赞扬。军营则不同,不同的是走的每一步都是汗水凝成的。追寻那些岁月,队列训练让许多人的双腿痛得上不了楼梯、穿不进裤子的时候,没有怨言,只有相视一笑。四四方方的水泥地大操场,行进着四四方方的队伍,锻造着一批又一批的青年人。目标只有一个,让他们学会“站立”,学会“走路”,所有的这些将伴随他们每个人的一生而不变。多少年后,当我脱下军装,回到地方工作,穿上异样华丽的便装,走在机关大院的时候,别人一眼就看出,哪一个人是军人出身。因为走路不一样,步伐不一样,站立不一样,这就是军人,这就是方块的锻造。

  在那些从军的日子里,听着号角声,从床上弹起来的那一刻,只有军人是这样的。烈日下、水泥地,持久站立,练军姿,靠的是体力。那些父母身边的娇子,不再有书生般的脸颊,也不会有人知道能站多久,没有人担心什么时候倒下,倒下了稍等休息,直到剩下最后一个人,这个人会依然挺立着,那就是大家为之喝彩的人;雨天里,分不清哪儿是雨水,哪儿是汗水,不变的是强劲的场面,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这些只当是游戏;清晨,与阳光同步,听着自己清脆的脚步声,新的一天由此开始。午夜,与月光同在,端着枪,站在寂静的哨所里,想着远方的家,一天由此结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虽是简单重复,也是充实富足,因为那是一种责任,那是一种使命。

  周京纬是浙江温州人,独生子,富二代,从小娇生惯养,除了会花钱让家人淘气外,做不了什么事。父母想到了部队,因为在家人的心目中,部队能改变人,部队能管教人。一套程序下来,周京纬很不情愿地走进了军营,走进了这个能改变他一生的地方。周京纬总是很被动地在这个熔炉里接受炼化,虽是比身边人慢了一拍,也没多少成绩,但有一点是与大家一致的,那就是军人的责任。有一次军营旁边农户家失火,他与消防队员一起,直接冲入火场抢救物品,因没穿防护衣,脸部,手腕都有轻微烫伤,事后部队领导给予周京纬嘉奖,这是周京纬一生中第一次得到荣誉。父母想着儿子能够在部队多呆上几年,周京纬第三年转为士官,这样,可以在部队继续留两年,以此来改变周京纬的一生。确实,周京纬的一生得到了彻底改变,因为他成为了英雄。按照部队规定,周京纬第三年底回家探望父母,只是他没见着三年没见的父母,没回到一直想回的那个家。周京纬的父母知道儿子要回家,邀请了亲朋好友,在酒店订好餐桌,开车到汽车站等候儿子的归来,只是一直没等到,因为永远等不到了。周京纬坐的长途汽车,在行驶中,因司机疲劳过度,操作不当,汽车冲出护栏,落入路边那条并不太宽但很深的河流里。由于强大的撞击和惯性,不少乘客被抛出车外,有十八名乘客与汽车一同下水。一阵惊恐后,大家才慢慢明白。周京纬吃力地从撞破的车窗爬出,开始他的救援行动。砸开水面以上的车窗,一个又一个把乘客从车子里攥出来。后来,随着车子的下沉,看不到车里情况,救人很难。因为撞击,许多乘客已经不在座位上,周京纬与其他救援人员一起进入车内,摸索着寻找。周京纬前后从车里救出十一名乘客,包括三名儿童。这时,汽车只能看到车顶,车内水压比正常河流水压要高出许多。当周京纬救出第十一名乘客时,已是精疲力竭,到了岸边就与被救乘客一起倒在了地上,周京纬微微闭上了眼睛。此时,有一名妇女尖叫着:“我妈还在车里,我妈还在车里”。周京纬睁开了眼睛,用手臂撑了一下站起来,进入车内寻找,这一次,周京纬再也没能出来。二十二岁的生命就此终结。待车子打捞出水后,看到周京纬的一只手紧紧地拉着那位妈妈,因为那位妈妈被卡在了座位下,没能拉出来。人生没有如果,周京纬的父母没能等到儿子的归来。周京纬的父母得知这个消息时,周京纬与那位溺水的妈妈已经被送往殡仪馆。警察从周京纬上衣口袋里找到了士兵证,联系所在部队,联系家属。事后,周京纬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和中共党员。周京纬,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的士兵,没有承诺,没有豪言壮语,本能地用自己的生命铸就了血与火的永恒,生与死的不朽,深藏着天地间的大爱,坚守着骨子里的操守。

  岁月总是在不经意地消逝,许多时候是转眼间的事,只是,天地间有杆秤,岁月走过的脚印总是会留在这个世上。故宫那里的`石狮子,长江边上的黄鹤楼,泰山顶上的石碑,还有那黄山上的迎客松,所有的这些,都见证着岁月的痕迹。总是追寻着世间那些值得我们去纪念的人,总是诉说着世间那些不应该忘记的事。

  追寻逝去的岁月,珍藏远去的记忆,回首往事,总是发现:用心活着,用心处世,人生会有莫大的收获。就像牛顿无意间看到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一样,成为于人类有益之人。人生苦短,须是珍惜,地球不是吹大的,人生无须太多的承诺,只需要真实地活着,只需要坚守初心,注定是无悔的人生。

  祭奠那些逝去的岁月散文 篇12

  漫步在幽静的小道,看见眼前自己的身影,有点沧桑,有点无奈,此刻心里不知道在思索什么,大脑暂时的休克。回忆像一幕无尽的电影,只有黑白两色,在我的世界里无数次的放映,重播。一个怀旧的人,很难走出记忆的迷宫。饶了一圈又一圈最终发现自己还在起点。人有的时候行驶的路程远了就忘记了自己为何出发。

  人是阶段的物种,每个时期总有一些人,一些事物陪在我们的身边。有些在我们的生命里稍纵即逝,有些却刻骨铭心。生命是一个奇妙的旅程,只能前进,无法退后。这个旅程中有喜怒哀乐,有悲欢离合。有人说人生就像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其实呢,有杯具一定也有洗具,只是我们看把注意力集中在哪里罢了。

  当看到我们面前有影子不要伤心,不要难过,至少证明我们背后有光。时间是一次性消费的奢侈品,别无所谓的度过每一天,当你都什么都无所谓的时候,上天也会和你开个玩笑,对你无所谓。

  生命的意义在与取舍。很多时候当我们站在十字路口,我们就会比较迷茫,未来的路该如何的去走,哪条路才是正确的,怎么样走才会更有意义和价值?夜空,仰望给自己一个定位,每一颗星都有愿望,承载的太多就会滑落,一道绚丽的光芒过后,依旧是墨蓝的银幕,乌云永远遮不住太阳的光辉能遮住的只是你的视线。你的位置决定你所能看到的远近。

  每一次蜕变都要有代价,就像是蚕和蛇一样,要成长必须退去一层又一层的皮。一个人的成熟和年龄没有太多的关系,阅历才是关键。每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都历经破茧的痛苦,生与死的抉择,永不言弃。蔚蓝的天空等待你的翅膀去拥抱。

  夕阳在我的世界里,是一种美,把最后的一抹余晖释放之后步入漆黑宁静的夜晚。每天我们追求的东西很多,夜里谁去盘点这天我们做了些什么,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些什么,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每个人都渴望成功,而成功却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岁月的步伐和我们的步伐相比谁的比较快呢?曾经的壮志豪情,如今是否已经奄奄一息,或者早就入土为安了呢?无数次扪心自问,梦想在哪里?我把梦填写在神圣的诗篇里。那里像个迷宫,我环绕了许久,见日出日落,潮涨潮跌,赏花开花谢,云卷云舒。自然的生老病死,万物循环。我懂得了,心在梦在......

  岁月的帆,自己掌舵,是非恩怨转头空。功名利禄年少轻狂,我选择我的路,至少曾经我经历过,我无悔。跌倒了不可怕,爬起来继续走下去,至少我努力过。曾经的岁月,流逝了,回不去了,向前看,没有什么可以阻止一颗不死的心。

  祭奠那些逝去的岁月散文 篇13

  外公已逝世多年了。那段渐行渐远的岁月,思念的涛声不断地摇曳着。每当清明时节,细雨霏霏的朦胧,我总能忆起一位沧桑老人的慈爱与执着。我喜欢写诗,拥有一种诗性而绽放成功之芬芳的人生,的确是一种值得感动的幸运。落叶凋零的秋季,凉风飒飒吹拂过我乡愁的脸庞。美,在其间沉淀。外公是一缕逝去的体现飞翔的轻烟。消逝在我无尽的怀念。他的微笑,他的严厉,在生命的凝聚力中诞生热烈的爱。他的眼神,粗犷而展开无边迹的荒漠——我永远都记得。想起他对人,或对人的理性。是一股坦荡的活源,氤氲客观的真实。那泪一般的想念,似乎在不断重复着外公逝去的生命与永存的灵魂。依然撼动我的心扉。一种形而上的爱恋,仿佛一只风筝在寻找与迷茫间飞翔,在无人的山岗,守候苍茫。

  外公曾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他的严厉如锋刃,贯穿我的童年时光。他一直都是个强大的人,打败命运的无情。现在细细回味,他如同高空的祥云,引着我这个无知的孩子振翼穿越起点的深渊。似乎有一种坚守,令人感动。曾经的画面中,外公蹒跚的步履,在乡间小道上背着幼小的我到处游走,一步一个脚印,延伸思念的孤独……有时,我犯了错,他不管我,反而安慰我,鼓励我向正直前进。他铿锵有力的话语里折射着爱与坚定。他疼爱我,关心我。让我在如潮的岁月中感受温暖。还记得,烟雾弥漫的黄昏下,我坐在外公的怀抱里,他提着烟斗缓慢地抽着香烟。雾与烟相融合,幻作安详的静谧。他的咳嗽,时轻时重,我总能想象他的沉重与难受。我想,那缕逝去的岁月之烟……飞翔着感恩的情愫,永恒的美好的思念背后。外公,你是坚定的山巅,覆盖我童年的苍翠,消失不见的往昔的外公呵。我永远牵挂着你。

  外公是一个用质朴和温和填补人生缺憾的人。在我幼小的心灵里,他非常的温和可亲。渺茫的云空下,外公的笑容在阳光的羽翼中似乎沉淀着许多古老的诗意。有时,只是我个人的遐想。外公总能带给我惊奇和喜悦。他经常带着收音机给我讲过很多有趣和古老的故事。他的言语,温和而富有感染力,给我回忆和缅怀。正是他的无限关爱,酿就了我这个外甥女对他的深情依赖。可惜,年岁凋零,那段飞逝而漫长的光阴,最后只能带给我无意沉默。正应鲁讯所说: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外公用他老年的心血及爱编织着我生命的网,眼泪如河流,清澈的忧伤,我的哭泣,点缀哲学的感怀。人生有很多崇拜,在无语中描述着深刻的立意。记得外公刚逝世那段日子,我总能在梦中见到他苍老的容貌,慈爱的笑意,沉重的呼吸,似乎能够触摸到他的灵魂:孩子啊,不要伤心,阿公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啊!然后瞬间,他的身影折叠,幻作云朵离我而去。那一刻,我哭了。真挚的思念,令人悲痛,延续的情节呵,我依旧痴迷——

  当多年后,我看到外公的遗像时。刹那的闪电,心中有一股无尽的哭诉,是无语的泪,我感到辛酸。有的时候,我总在想,外公今若还在世上这个家仍是一盏幸福的光阴。和谐,幸福,充满爱的温馨。生命的可贵,是美好的希望。在痛彻心扉的思念里,我逐渐感悟尘世的沧桑。“外公要还在,那该有多好啊"我老对母亲那般喃喃地说道。是的,若外公还在,我不至于忧愁想他。外公是个镇定而理智的人。他在世时时,很多人都尊敬他。可能是做人成功吧。这点有点朴素,我想。因为外公之死,带给这个家本就不属于分散的家以沉痛的伤疤。和谐消逝不见。分离,是枫叶般惨烈而红艳的痛。一个已逝去的亲人,是扎根在土壤里的薯藤。蔓延着血色思念。每次看到茫茫大海,那千军万马般的波涛汹涌着,外公的高大总能在我内心掀开执着的诱惑。世事无常的变迁,“外公呵,你为何狠心抛弃我们而去?”多少年了,外公走了,家是冰冷的。承载喜悦吧,那段渐行渐远的岁月。外公死前的表情,苍白而充满沧桑之痛。是我心中永不毁灭的影像。折射着爱与感动。是的,人生是一种真诚。而后来,一切都变了。事物换容颜,连人也变了。原来的和谐,在一场无理的争端中改变了。这些事,可能在我很久以后偶尔忆起都会深深感到痛惜。我想,爱是一种宗旨。未必是希望。渺小中的我,不张扬才是真的个性。我是个严肃又活泼的人。思念给予我犹如一粒沙里看世界。现在吧,我也只能默然想他。逝去的烟波,像雨在天地间飘洒。这个物欲竞流的社会,我们都应保持关怀的态度而不应只想着私欲忘却感恩。我是个懂得追求知识的人。外公在我的爱之网里,是一种生命的捕捞。惟愿外公能够幸福地看着我成长。

  忆起外公之于我童年的关爱,我便不知不觉想起小学时代看过的高尔基写的《童年》,他给予我深刻的感悟,是童真与宽容。这其实是一种影射。人心是狭隘的。感悟生命,懂得真正有智慧的思想是一个人成功的命脉。人与人,自私是切不可行的。人应该有梦想。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那缕逝去的岁月之烟……在感动与坚定中升华为人精神的高度。

  祭奠那些逝去的岁月散文 篇14

  时光在辗转轮回中渐渐消逝,岁月如歌般在娓娓忧情中漫漫远去。面对时光的仓促,我们显的无奈而忧伤,于是我们努力的想要留住一些东西、尝试让自己勇敢而坚定,纵使我们知道或许徒然,但我们依然选择坚持是岁月让我们学会了沉淀,曾今的流金岁月啊!就像在眼前,又似在昨日。那时的我们是那样的年轻而奔放、热情而豪迈,在流金的岁月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我们充满梦想、满怀追求。即使生活是充满艰辛而磨砺我们却一路走来,在岁月中描绘如诗如画的四季。春天是盎然的,无限生机、夏天是五彩的,芬芳无比、秋天是金黄的,充满诗意、冬天是雪白的,在雪花曼妙的身姿里我们找寻远去的记忆。无奈那是已逝的年华当我们摊开手掌的时候,突然发现,那些掌纹,凹凸有致,是曾经的岁月一一排开。年华有加,青丝渐长,在日升月落间,送走昨天,迎来了今天,或许至明日太阳西下,还是重复着昨天今天的故事。太多的梦想都已褪色,曾经的豪言壮语,是否已因岁月的抹杀而羞于启齿,蜕变成了今日的沉默是金?是、亦或不是。

  于是想:林花谢了再春红,岁月却是恍然中。从“春江水暖鸭先知”到落叶知秋,南方的四时易节太过含蓄,几近迟钝。远眺群山,依旧满目葱郁,寒暑的交替也只能用“蓦然惊觉”来感知,也许就惊鸿一瞥间,物是人非,岁月苍逝看时光划过眼眸,很浅很浅、很轻很轻。缅怀那逝去的流金岁月,是感激?是感恩……还是遗憾?或许都不是,只是些许的怅然,是因为我们在太多点点滴滴的时光里迷失了自己却又找到了自己,再次让感动温暖了自己,证实自己没有放弃最初的豪言壮语,在流金岁月中用成熟改变那个曾经稚嫩的自己,在来日方长中鼓足勇不再问自己,明天有几天?永远有多远?只会用更深的记忆描绘充满生机的明天。

  祭奠那些逝去的岁月散文 篇15

  我家里的上海出品的三五牌座钟,摆动的岁月真的很悠久了。它是一九五七年买的,上面公私合营的标志依然格外清晰。每十五天我给它上一次发条。它永远的滴滴答答走着,和岁月同步,从来没有出过毛病。这么多年,它伴随我下乡,伴随我进城,伴随我走过生活的风风雨雨,到今天已经走过了整整半个世纪。

  当年插队时我把这只座钟带到安徽农村去的时候,很引起了全村人的新奇。那时候城里人买手表要凭票证,农村里有手表的更是凤毛麟角。偶尔有谁家孩子当了兵,回来时手腕上戴着一只三十元的钟山牌表,就有可能因此娶上一门媳妇。我的座钟引来了村民们络绎不绝的观看,那紫红色的钟面,那清脆的滴答声和带着金属颤音的报时声,令乡亲们赞叹不已。从座钟上往往会引来一片乡亲们对上海货的向往、羡慕和夸赞。

  我插队时带这只座钟并非赶时髦,而是因为家里实在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给我。母亲说,没有钱给你买手表,你就带着它,算个纪念品吧,平时也好知道个时间什么的。但是母亲哪里知道啊,在那个岁月里,农村是没有什么时间概念的。大伙儿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寂寞和无聊中打发着苦涩的岁月。可以说,那时侯农民最富裕的东西就是时间了。有多少回夜深人静的时候啊,我睡不着。每每躺在板床上,听着滴滴答答的钟声,我就会感到岁月的久远;会感到前程的迷茫;会感到生命的空旷;会感到漫漫人生的淡淡悲哀。有时候还会想,我的人生就这样在座钟的滴答声里慢慢的消磨掉了吗?

  然而,我的这个座钟却给村民们带来了不少的喜悦。他们说,上海的产品,真的是个好东西呢。于是谁家的儿子娶媳妇,就会找我把这座钟借了去当个摆设。想想看,新房的正当门摆着上海的三五牌座钟,那可真是叫蓬筚生辉啊。我的座钟那年月被借来借去,几乎周游了整个生产队和周边的大队。每次借出去我都要叮嘱一番注意事项。比如每半个月要给它上一次发条,比如天太冷的时候要把钟摆螺丝往上拧两圈,天太热的时候要把钟摆螺丝往下拧两圈等等。尽管有时候我好几个月都见不着它,但是我也很放心,因为我知道乡亲们确实是很珍惜它的。

  岁月在钟声里流过。这么多年,我在淮北大地上来来回回,周围的世界早已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国产的、进口的手表、闹钟以及挂钟再也不是什么稀罕的奢侈品了,就连幼儿园的孩子有时候手腕上都戴着手表,而我的这个座钟却始终在我的身边。细细想起来,时间的流失真的如孔子所说,叫做逝者如失夫啊。人在经受磨难的时候,会感到岁月的漫长;在埋头奋斗的时候,会感到时光的短暂。蓦然回首,人生也不过是一眨眼的事。事实上,所谓珍惜每分每秒是不可能的。我就知道我自己,在慵慵碌碌中曾浪费了多少宝贵的光阴啊。

  这个时代的一个见证你然而,我的这只座钟呢?走了五十多年了。我并没有刻意的保养过它,只是想起来时才给它上一次油而已。但是它却不依不饶的,永远的这么滴答着,从来没有出过问题。记得当年我的弟弟妹妹在上海结婚时也都买过类似的座钟,但没过几年就坏了。对我这只座钟顽强的生命力他们也觉得不可思议,惊叹说,五十年代上海出品的座钟真是一流的质量啊。我也说,是的,它何尝不是我们人生的一个启示,何尝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见证呢。

【祭奠那些逝去的岁月散文】相关文章:

那些年,逝去不了的年华岁月散文05-24

那些逝去的珍贵岁月12-16

祭奠那年逝去的散文05-03

那些年逝去不了的年华岁月散文欣赏04-15

逝去的岁月的散文12-03

逝去的岁月散文01-08

祭奠失去的岁月散文12-30

祭奠逝去的高中的情感散文01-13

遥望逝去的岁月散文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