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散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今朝,我与大家煮酒论英雄,细说四大名著,有酒一醉解千愁。
四部名著虽大,但与中国有史以来人们所创作下的作品实际上是微不足道的,所谓四大名著,在我看来,仅仅是因为它在历史上曾被多人多个阶层拜读过而已。
在为世人所津津乐道的四大名著之中,想必《三国演义》是最受平民欢迎,也是最受年轻人欢迎的古典名著,时光走过数百年,自人们从枯燥无味的文言文中解放出来,人们所涉猎的书籍可谓是千奇百怪,五花八门,有人说《西游记》太过空虚,不实际,有人说《水浒传》充满了大男子主义,没有文学韵味,有人说《红楼梦》太过婆妈,一时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只有《三国演义》为万千大众所青睐,尽管依然有反对之声,说它只不过是迥异于《三国志》的小小野史,可大多数人们仍然在读它,品味着它,总之,穿越数千年,《三国演义》经受住了历史的严峻考验,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乃至外国文学史的宠儿。
从黄巾起义,终于到了西晋统一,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统治军事斗争。
他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他神机妙算、足智多谋,《三国演义》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智慧的化身,也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人称“卧龙先生”。他治国治军的才能与谦虚谨慎、济汇爱民的品格为后世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辅佐,他向刘备提出了“联吴抗曹,据有荆益,三分天下”的隆中对策。他为报答刘备三顾茅庐之思,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呕心沥血,积劳成疾”,最后病逝于北伐前线五丈原。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取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那年刘备四十六岁,已经跟过了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和刘表,到处得人心,但到处不顺利。他对面是一个二十七岁,没有互联网,没有工作经验,184公分高,相貌英俊的山东青年,在跟他说:不可与曹操争锋;可以与东吴结盟但不可图之;应该先占据荆州,然后拿下西川益州,如此天下三分;等天下有变,荆州益州各出一路兵马夹击中原……
刘备当时,一定觉得很玄幻吧?身为刘表手下客将,一个省级军阀的跟班,听一个青年跟他谈论如何分割天下?
当然,三国时,许多人都做大战略规划。比如,鲁肃、甘宁和周瑜,都提出过西取巴蜀,统一南方,和曹操分割天下。如果论战略的宏伟程度,这几位的想法,都不下诸葛亮的隆中对。问题在于:他们的构思,始终是构思;而诸葛亮的隆中对,在整整十二年后,完全实现了——公元219年,刘备平了汉中,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关羽从荆州北伐,打得曹操意欲迁都……
如果不是孙权和吕蒙背弃盟约偷袭荆州,诸葛亮就是个预言家。在看着诸葛亮的构思一步一步迈向现实的时刻,刘备会不会偶尔一迷糊,觉得诸葛亮是未来世界穿越来的?
且看《《西游记》》,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正是循着这样一个大势进行的,那就是《西游记》中道教的侵入,当然是事实,这个事实,其实从元代就已经开始了。”
没有忠于夫君而自杀,反而委身侍贼,“其行为为儒道两家规范所不容,但却符合道教不得自杀的教义,恋生、贪生是人之本性,值得尊重”的分析,似乎也失之游离。儒家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唐僧母亲已有身孕,当然要忍辱负重把儿子生下来,她断断是不能自杀的,这在儒家也是值得称赞的行为。
更关键的是:汪澹漪把唐僧母亲安排了一个“毕竟从容自尽”的结局,这个情节是明本没有的。也就是说,明人心目中的“名节”观里,唐僧母亲是不必自杀的;到清代汪氏这里,反而就得非自杀不可。
所谓“先天之要旨”,指修炼元精、元炁、元神(又称先天精、先天炁、先天神)的内丹术理论。内丹术认为烧炼、服食等皆属旁门,不能得道。这个观点,贯彻了《西游记》的始终。《西游记》贯彻的',与其说是佛道之间的斗争,不如说是新道教和旧道教之间的斗争。
世人不知水浒者甚多,不知潘金莲者无几。。。甘婷婷面善心狠,比王思懿有张力,杜淳演西门庆也深得腐男腐女心愿,古往的一段佳话值此铺开来。
生当鼎食死封侯,男子平生志已酬
铁马夜嘶山月晓,玄猿秋啸暮云稠
不须出处求真迹,却喜忠良作话头
千古蓼洼埋玉地,落花啼鸟总关愁。
由张恨水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金粉世家》于2003年春在全国首次热播,这部电视剧一经播出便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收视率较平常大为上升。大概是因为人们看腻了大团圆结局式的剧作,像《金粉世家》这样一个具有悲剧性的作品自然会受到大家的欢迎,并给予高度关注。随之而来的是对这部作品众说纷纭式的评论。不错,悲剧常常会揭示给人们一个问题,这对于不同的人来说会看出不同的问题,那么这部被誉为民国版本的<<红楼梦>>普遍的说法是什么呢??
我认为世俗的观念是可以入侵任何一个人的头脑的,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接受着这样的观念。冷清秋就是这样一个“被侵入”的人。我们从一开始便了解到,清秋是一个出身贫寒却又是一个心性高洁,有深厚文化修养的冰清玉洁的女孩,在大多数人看来,她是一个未受尘世污染的女孩,并且她还是具有“自食其力”,反对“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思想的先进文化人。不错,冷清秋的确如此。
但我要说的是,她并没有真正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她没有打破世俗的观念,没有冲出“齐大非偶”的枷锁,她一直都不敢相信像燕西那样身世的人会对她付出坚定不移的爱,并或多或少地认为他是一个纨绔子弟;她对于燕西不顾一切言论给予她的最真挚的爱半信半疑而不敢大胆地接受。她只看到了燕西表面上似乎与其他公子哥一样的浮华习气,却没有看到他纯真、质朴,对爱忠贞不渝的本质。这就是悲剧产生的原因。
《红楼梦》向世人展示了贾宝玉这样一个与任何人都完全不同的人物形象;《金粉世家》则推出了金燕西这样一个虽出身富贵却真正未受尘世污染的人物形象。
虽是两部不同背景的电视剧,但是却同样勾勒了一个划时代意义的名著。我们看到了燕西对清秋高尚纯洁的爱,看到了封建帝制下,阶级观念在国人心中的根深蒂固,金燕西走了,冷清秋也走了,他们带走了至死不渝的感情,却留下了一个单亲家庭的缺少父爱的孩子。曾经是生离死别的恋人,结局却是随着南来北往的车轮,融入了时代的洪流中。
有人说,读四大名著,知晓中国天下事。在我看来,名著给我们以启示,那就是,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照正身。
幽幽三国,神话西游,悲悲红楼,义大水浒。读之,回味无穷,观之,终生难忘!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散文】相关文章:
散文一雨知秋11-10
字字知彼,实虚知己散文12-11
如果眼泪可以倒回眼眶散文11-19
时间也多物,空间也多知散文11-27
只因为是你,怎样都可以散文04-29
迷途知返近义词12-02
阳春曲·知几注释12-07
知的偏旁是什么字?07-29
看风知天气的谚语10-18
陶行知教育励志名言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