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陪父母变老散文

时间:2021-04-06 08:13:51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陪父母变老散文

陪父母变老散文1

  前不久我看了一个电视节目,里面对四位女士和她们的家人进行了秘密拍摄,真实地记录了四位女士陪自己孩子识图,和陪母亲识图的场景。对待孩子,这四位女士都极尽耐心,和颜悦色地一遍遍教孩子识别卡片上的内容。而轮到她们陪母亲识图的时候,四位女士都只说了两三遍,就显得不耐烦了。有的紧锁眉头,有的竟发起了牢骚,嗔怪自己的母亲连这几张图都记不住。她们都忽视了,母亲在日益变老。

陪父母变老散文

  看到这里,我心里一惊。生活中,我的母亲也总是忘事,不是钥匙忘记放哪儿了,就是老花镜找不到了,她有时候会反复问我“你的手机号后面几位是多少来着?”弄得我哭笑不得,次数多了,我也会不耐烦。

  父母是我的第一任老师,想当初,他们耐心地教我学说话,教我学走路,供我读书学文化。没想到,在不知不觉中,父母就上了年纪,腰背佝偻,满头白发。是该儿女陪伴他们的时候了,我们做子女的却对他们少了份耐心。

  从那以后,陪父母散步,我都会挽着他们的手,不再嫌他们走得慢常常落在后面;他们吃饭,如果食物撒落在身上或者地上,我不再责怪他们弄脏了衣服,连菜都夹不稳;他们丢三落四找不到东西,我不再指责他们忘事没记性;一件事情他们反复唠叨,我也不再嫌烦了。

  我试着拿出对待孩子的那份耐心,去对待年迈的父母。我在玄关处的鞋柜上,专门摆个盒子,放家里的钥匙,一遍遍叮嘱父母,回家进门先要把钥匙放进盒子里,这样就不会找不到;我又在父母经常看电视、看报纸的茶几下面,摆上盒子,专门放他们的老花镜;还把我的手机号码,写在座机电话的听筒把上,看上去一目了然,省得父母拿起电话又想不起我的号码。

  就这样,我开始和颜悦色地当起了父母的“老师”:帮他们在手机上安装微信,教他们注册、聊天发消息;教他们出门不要随便买推销的保健品,接电话的时候防诈骗;教他们鉴别伪劣假冒商品,谨防上当……

  在不知不觉中,家里多了父母的欢声笑语。在和谐轻松的氛围里,我体会到,最真实温暖的人间亲情就是——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陪父母变老散文2

  每天上班早走半个小时,为的是能挤出时间绕道老家看望住在乡下的父母。父母年事已高,身体与精力都大不如从前,年轻时生活窘困,劳累过度落下的病根,天不好,腰腿就痛得厉害。看着他们步履蹒跚,眉头紧皱的痛苦表情,本该安度晚年的他们老来还得受这份病痛的长期煎熬,心里真不是个滋味。只要在家里,就把能想到的全都收拾利索,尽量让他们用的趁手、顺心。令我欣慰的是,父母虽然年纪大了,早年打下的好底子,身体还算硬朗,从未住过院,平时有个头痛感冒,吃个药不几天也就好了。如果不是打电话让我买药,我不会知道他们才感冒过。我只能在心里埋怨自己太过粗心,对父母照顾不够,怎忍心去责怪他们呢?我知道父母这是心疼我,看着我风里来,雨里去每天上班不容易,怕再给我增添负担。我慈爱的父母啊!处处还为我着想,真是难为你们了。

  父母坚持要我买台车,为了上班方便,他们愿意拿出他们所有的积蓄,钱不够先买辆二手车也行。我知道他们这是心疼我。从小城到单位有二十来里路,再到老家也就多走六七里路。刚开始确实是吃不消,尤其冬天刮风下雪,夏天暴雨如注,每每都会让我叫苦不迭。不过两年来适应了也习惯了,也不觉得有多苦。但从母亲天天站在门口迎我,无论冬夏,从他们关心焦虑的神情上,他们非常在乎他们这个老儿子,而宁愿让自己受点儿屈!但我怎能再用他们的钱呢?这可是他们仅剩的养老钱啊!当初买房子父母硬给了我三万!我知道他们并没有太多的积蓄。只恨自己没本事,让本该颐养天年的父母都这么个年纪了还跟着我受罪!自己真是无用!

  父母劝我不用天天回来,尤其是天气恶劣的时候,态度尤为坚决。可我就是放心不下,虽说只隔了一个晚上,确信也不会有什么事,可第二天如果不第一时间看到父母,整个上午心里就不宁,就不踏实。我也不想让习惯了我每天早回的父母有任何失落,即使提前给家里打了电话。我曾想把父母接到城里跟我们一起住,但早已习惯了农村生活的他们舍不了居住了一辈子的老屋。其实我也担心他们即便是来了,也适应不了城里的生活。腰腿不好,上了楼就像困进笼子里的鸟一样,真怕他们到时憋出病来,那我后悔都来不及。现实常常让人很无奈,为了孩子,为了能让她有个很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我在父母最需要照顾的时候却不得不远离他们。对于他们的付出和无怨无诲,我无以为报。酷暑算什么,严寒算什么,狂风暴雨又算得了什么,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让我心情稍安。这不是自谑,这是我对父母必须付出的。以后经济条件好了,买台车,我就可以随时过来看望父母,只要他们身体允许,带他们常出去走走看看,弥补我对他们欠下的孝心。

  刚拐进胡同,远远就看到母亲抄着手探着身子朝这边张望。胸中顿时涌起一股暧流,迅速流遍全身,心也变得激动起来。下意识猛地将电门旋到底,好像电动车因此就会加快速度。

  下车和母亲说笑着走回家,看着我,母亲脸上的皱纹像花一样绽开。我劝她不用天天站在外面接我,这话说也是白说,第二天依然如故。因为她早已养成了习惯,甚至连我拐进胡同的时间都掐得很准。由此可见,即使我提前给家里打了电话,他们心里也难免会有失落。

  父母正好吃早饭,端起父亲给我盛好变得冷热适中的小米饭,在糯香温软的粥中,周身的疲劳与寒气顿时消失的无影无踪。慢慢喝着粥和父母简单地说几句话,或者不说,就那么静静地坐着陪他们看一会儿电视。时间悄悄地滑过,我们都沉浸在这宁静祥和的氛围中,心平了也安了。临出门,父亲总忘不了嘱咐一句:路上慢点儿走,别去抢道。开始我对父亲这句叮嘱小孩子的话哭笑不得,后来想开了,也想通了,四十多岁的人了,还被父母挂着、管着、宠着,这本身不就是一种幸福吗?

  中午只要没有非常特别的事,是一定要赶回来陪父母吃饭的。尽管学校里有食堂,饭菜花样繁多也很可口,最关键的是,吃完饭还可以到宿舍里美美地睡上一觉,但我必须回家,因为父母正在家里等着我呢!

  老人对饭菜无所求,因为我特意又多炒了一个菜,烂烂的,其实很不合我的口味,但就是感觉舒心、妥贴、养胃。因为这是家的味道,父母的味道!它勾起了我弥足珍贵的回忆,似乎又一次回到了孩提时代。

  我会从学校食堂里捎份可口的饭菜,有时从熟肉店里买点烧肉带回去。父亲好喝,但酒量浅,陪着他喝了不到一杯,脸就涨得通红。平时不好言辞的父亲此刻就像打开了的闸门,滔滔不绝起来。讲他的艰苦创业,讲他过去的英明神武,讲他的苦尽甘来。我微笑地倾听着父亲这些百讲不厌的陈年旧事,只想耐心地做好一个听众。那些过去了几十年恍若隔世,被岁月剥蚀的只留下斑点残段的往事,在微醺父亲声情并茂的讲述下,又一幕幕变得形象起来鲜活起来。在酒精的.作用下,此时的父亲已完全沉浸在对过去的回忆之中不能自拔。他满面红光,沟壑纵横的脸上洋溢着孩子样快乐满足的笑容,不再坚实有力的手臂用力地挥舞着,重现着当年的各种手式。那一刻他不认为自己是个老人,是个连走路都费事,有时还要不得不依赖别人的老人,至少在醉酒中他又做了一会儿勇者。正是在这一刻,我也完全读懂了父亲,他很坚强,坚强的犹如一块岩石,不想让任何人,哪怕是自己的亲人窥视到他身体的疼痛,他从来就不想让家人为他担心;他也很怕,怕衰老来的太快,让他从此再也坚强不起来;怕将来某一天真的不能行走,成为依赖别人的“废物”;怕随时每一天自己将真的一病不起。对过去的回忆让他重新找回点儿自信:他曾经是强大的,即使现在上了年纪依然宝刀不老。也就是在这一刻,我真切地感触到父亲真的是老了。这不仅是他苍老的面容所带给我的直接感受,当父亲开始依靠回忆给自己带来慰藉时,他的精神也变得苍老了。而我在读懂了父亲的“怕”后,却无法消除他内心的恐惧,只愿父亲的“故事”讲得再久些,更久些。

  父亲睡了,睡得很沉。疲惫的脸上写满了安祥与满足。呼噜打的山响,和他年轻时一样,几十年来没有多少改变。握紧的双拳弯曲着放在腰间,很用力的样子。在梦中他是否又一次回到过去的日子里,和母亲一道为这个家,为两个孩子努力打拼着?

  母亲终于捞到了机会拉我到里屋里说事,我很高兴她还有如此好的精神头。年轻时办事干脆利落的母亲如今却变得絮絮叨叨,父亲不善言辞,街坊邻居也不常走动,这无疑对母亲是一种折磨。其实也没有什么事,几乎每天都见面,能有什么了不起的大事?母亲就想找个人说说话,排解一下内心的寂寞。家里无论大事小事她都要征求一下我的意见,哪怕是在墙上钉个钉子也要等着我中午下班回来做。即使已经做了的事,好像再和我说一遍,她才安心。我知道我早已成为他们心中的主心骨,只要我做出了决定,即使并不很完美,他们也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我不敢想像如果哪一天我不回家,也不打个电话,父母两人会怎样。我不想知道,在父母有生之年都不想知道,更不会没良心地去试验一番,然后再白痴的问问他们是何感受。不管有多忙,即便是到了半夜才偷出时间,我也得到父母身边去“报到”,好让他们心安。只盼着女儿早一天考上大学,再回到父母身边尽孝。

  离家时,给缸里拎满水,倒掉所有的垃圾与废水,准备好晚上和明天早晨的柴火,再叮嘱父母两句,才在母亲的一再催促下走出家门。

  明天又是对今天的重复,周而复始。我不能为父母多做什么,只求心安。

  曾经,父母对我没有像姐姐一样上高中进而考上大学而深感自责。他们一直觉得是他们的无能耽误了我的前途。当初不管我如何去解释,都不能让他们释怀。我是自愿考师范的,就想着早点出来替父母分忧。我不忍心看着他们为了我们姐弟俩累死累活,没白天没黑夜的劳作。初三毕业前夕,父亲的一次意外受伤更是坚定了我的这一想法。姐姐可以考大学,将来找个好工作,嫁个好人家,男孩子是来守家的,我要尽快上出学来,帮父母托起这个家。而父母总觉得亏欠了我,尤其是看到昔日学习并不如我的玩伴,大学毕业后,找了个好工作,逢年过节衣锦还乡,再看看自己的儿子只是一名默默无闻的乡村小学教师,那种心理上的巨大落差让他们一连好几天都闷闷不乐。对他们这种近乎孩子似的郁结,我有点儿哭笑不得,我完全能理解他们的心情。这有什么呀,有得必有失。我虽然混得不咋的,却能天天守在他们身边,看在眼里,这不也是一种福吗?

  后来,父母想开了,再也没谈及类似的话。衣锦同学短暂回乡,如流星划过天寂,再一次候鸟样远走高飞后,衣锦父母平日里那种难以掩饰的落寞与孤寂,让他们看我的眼神里更多了一份庆幸与满足。

  一日,陪他们看一条公益广告。电视里年迈的双亲孤苦无依,还编织着谎话让远在天边的儿女安心工作时,我发现,他们眼睛里晶莹闪亮,连看我的眼神都满含柔情。我轻轻握了握父母的手,一切尽在不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