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我亲爱的母亲散文

时间:2021-04-01 15:55:33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我亲爱的母亲散文

  曾记得《诗经·凯风》曰:“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母氏圣善,我无令人。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这是中国出现的第一首赞颂母爱的诗。后人常用“凯风”来指代母爱。母爱,在我的感受中,确实是这样一缕和风,暖暖的,融融的,沁入心扉......

我亲爱的母亲散文

  ——题记

  清晨正在跑步,母亲忽然打电话让我去家里一趟,声音听起来有气无力的。想到几天没去看母亲,母亲大概又生病了,赶紧转身往回跑。

  当我汗流浃背赶到母亲家时,看到母亲正在准备早饭,看起来不像有病的样子,只是状态很差。我长舒一口气,坐到母亲身旁,母亲才告诉我,“今天是阴历七月七,昨天让你父亲买个西瓜,但他却忘了买。”

  原来是这样,我恍然大悟,才猛然记起今天是七夕,这是我们老家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无论穷富贵贱,家家户户都要吃西瓜的。只是这些年随着生活的逐步好转,老家的好多传统节日,已经在我的记忆中淡化了。

  记得小时候,由于经济困难,平日里缺衣少穿,最盼望过年过节了,过年过节就意味着能穿新衣服,吃平日里难得吃的大肉白面馒头,因此无论大节小节是深深刻在脑子里的。那时候多馋啊,每每在街上看到有钱人吃西瓜,脚步再也不挪动一寸,总是死死盯着人家看,任凭口水一下一下地咽,待人家走后,便迫不及待地跑过去捡起西瓜啃人家吃剩扔掉的瓜皮。所以每到夏天,最盼望的就是这个节日了。

  在这一天,无论平时多么困难,父母都要想办法买一个西瓜,让全家人解解馋。那是怎样激动的场景啊!全家老老少少十几口人聚集在一起,眼睁睁看着负责杀瓜的人,西瓜刚一杀开,小弟弟便性急伸手去抓,却被一双大手拦住,怕他受伤,再者,人多瓜少,是要平均分配的,但当真的分配时,爷爷和小弟弟总能多分一份,母亲却只是略微品尝一点,便不肯再吃。

  ......

  母亲是一个寡言少语的人,温柔贤惠却又很好强,从不肯轻易求人,更不想给儿女们添麻烦,只是随着年纪的增长,加之疾病缠身,已过古稀之年的父母越来越像小孩子,动不动为琐事吵架,母亲因为好面子,而不想让旁人知道,只好说给我听。

  母亲在她的兄弟姐妹中年纪最小,是在家人的宠爱和娇惯中长大的。除了做饭,几乎不会干家务活。但自从来到我家,由于奶奶早逝,在外工作的爷爷无法照顾我那三个年幼的姑姑和一个叔叔,父母亲便担负起家长的责任。

  其时最大的姑姑十七岁,最小的叔叔才七岁。母亲虽然名义上是他们的嫂嫂,却扮演着“母亲”的角色。随着我们兄妹的相继出生,又正值国家经济困难时期,人口太多,又没有额外的经济收入,只是靠着爷爷微薄的工资和父母日出而作日落而勉强维持,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但善良的母亲从未嫌弃过姑姑们,而是尽心尽力照顾她们,视他们为亲生。

  奶奶去世的'时候,我和弟弟们还没出生,三叔只比姐姐大四岁,真的就如同母亲的孩子。听母亲说,他整日价哭哭啼啼,像姐姐一样在母亲面前撒娇,耍赖,凡是都要跟姐姐一般。外公去世的那年,姐姐没有去上学,他也缠着母亲不去上学,母亲千哄万哄他才撅着嘴,极不情愿地走了。后来叔叔参加了工作,当他亲手把自己挣的工资的一部分孝敬母亲,别人夸赞他时,他动情地说:“老嫂比母啊!”眼里有泪光在闪。母亲的泪也流下来了,那是欣慰的泪水......

  母亲每天除了早出晚归干好生产队的活,家里的一日三餐,也是母亲所必须完成的。那个时候,大姑已经能为无亲分担一点家务了,但傍晚下工后,母亲还要纺线织布直到深夜。

  记忆中最深刻的是一个冬日,母亲点着煤油灯防线。我躺在旁边,伴着纺车“吱吱呀呀”摇篮曲一般的声音,沉沉地进入了梦乡。我不知道母亲是何时睡觉的,只知道早上起床时,我的鼻孔和鼻翼两侧被煤油灯散发的黑烟熏得乌黑,活像一个小丑。而母亲,原本是不会干这些的呀。为了让我们和姑姑们不被别人笑话,我好强的母亲,硬是利用农闲时间让三姨教会了她。待到换季的时节,我们都能像别家的孩子一样,穿上母亲亲手做的衣服,虽然略显粗糙笨拙,但它们倾注着母亲的心血与汗水,我们都倍感亲切和温暖。

  那个时候虽说能填饱肚子,但为了使我们尽量吃好,母亲也是想尽了种种办法。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母亲做的一种面条:上下三层,上下两层是白面,中间则是红薯面,吃起来柔滑筋道。记得母亲称它为“裹荠”。时至今日,母亲挥汗劳作的身影和那醇香的味道,还清晰地印在脑海里,挥之不去。当经济好转以后,我曾好奇地问母亲为什么要那样擀面,那么香,为什么现在不做这种面条了。母亲慈祥地笑了,告诉我因为白面短缺才那样做的。此刻,我才恍然大悟。

  随着姑姑们相继出嫁,叔叔也已参加工作,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了,百废待兴。毕业于机械学校、头脑灵活的父亲看准了运输这一商机,买了辆拖拉机跑运输。由于货真价实,诚实守信,生意自然很红火。但这也更苦了母亲,陪父亲出车的重担便落在母亲的肩上,由于生意好,每天都要出几趟车,辛苦劳累自不必说,晚上回家,母亲却还要给我们做饭,检查我们的作业,帮我们洗衣服。换季了,还要给我们收拾好衣服,那个时候,没有现成的棉衣,都是手工缝制,如果谁的衣服不合适,还须重新加工。记得我上初二的冬天,临睡前,母亲把做好的棉衣拿来让我试穿,结果由于我的猛然蹿高,棉衣已然短了一截。母亲什么也没说转身就走了,我知道母亲忙,想着明天还是继续穿那件破旧的棉衣,于是安然睡去了。

  谁知,第二天睁开眼,就看见了那经过母亲连夜改制的棉衣。这时天刚朦朦亮,母亲早已迎着寒风行驶在路上了。那一刻,我的眼泪夺眶而出,那件母亲用爱制作的棉衣穿在身上抵御了寒风,格外温暖。

  ......

  刚参加工作时,由于经济较为拮据,每当看到母亲对某一物品所表露的渴望时,我总是别过脸假装没看见,母亲是特别好强的人,我不主动买给她,她是绝对不会开口要的。也许正因为母亲的好强,才是我产生了这样的错觉:母亲身体很健康,她现在还不需要我,等将来攒够钱一定加倍报答她,在她真的需要我的时候,我一定会帮她的。

  哪料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想法竟成了习惯。每当我想到母亲为我们的无私付出,想要为她尽孝时,一个错误的念头,却总是固执的出现在脑海中:再等等吧,以后有的是机会。

  直到有一天,我去看望她。远远地,一个满头白发、蹒跚而行的人出现在我眼前,那是我的母亲。年轻时心力交瘁的劳作,使她成为一个集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于一身的高危病人,先后十多次的发病住院,更是把母亲摧残得骨瘦如柴,食不甘味,夜不能寐。那一刻,我悔恨的泪水夺眶而出:我的钱真的能买来母亲的健康,她的快乐吗?母亲她又真的在乎我的钱吗?现在,母亲虽然身体衰竭,但她毕竟还“健”在,当有一天她突然离去,我呼天抢地的时候,她还能听见吗?我给她买的东西,她还能看见,能品尝吗?为什么母亲能为我付出十分,我为她付出一份却要踌躇半天,犹豫良久呢?难道,我这亲闺女就真的不如姑姑们尽的孝心多吗?

  紧走几步,搀扶住母亲,那一刻,我知道,从此母亲苍老的心将会得到安慰,她的任何愿望都会得到满足,即使她自己不提出,她的余生将在快乐与满足中度过。

  我的母亲,她像大多数母亲一样,只是一个很平凡的人。她的一生,是爱和哭奏响的音乐,她把爱留给了我们,她自己却吞咽下了全部的哭,一生任劳任怨,无怨无悔,不求回报。她把她全部的养分供给我们,让我们茁长成长,健康快乐,自己却像一棵老树一般慢慢地枯萎,默默地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