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失落的村庄的散文

时间:2021-03-31 19:01:43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失落的村庄的散文

  有这样两组数据:民部门最新统计数字显示,我国的自然村十年前有360万个,现在则降到了270万个,也就是说,过去10年全国每天消失80个自然村;另一则,2012年6月发布的数据显示,从2004年到2011年,全国村民委员会的数量逐年递减,从64.4万下降到59.0万,平均每年减少7700多个村委会(平均每天减少21个村)。与此同时,居委会数量从2004年的7.8万增加到去年的8.9万,说明城市化加快了和发展了。

失落的村庄的散文

  从这两个数据中可以看出,有一种选择叫离开,有一种趋势叫进城。随着城镇一体化的有力推进中,这些情况已经是见怪不怪了,在自己的身边时时刻刻发生着。面对这样的局面,这样的一种城市化发展的态势,我不禁要问:这样的模式和生活方式真的适合人们长期的生活健康吗?虽然说现在,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多年了,国家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一个大国向着强国迈进。但是,在中国的历史脉络中,几度繁荣,几度没落,最终大部分的人们还是选择了村庄。

  在当下这种城市化的进程中,以土地为生的人们是去是留?被陷入到选择的两难境地中。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千百年来,形成了居住在村落人们独特的地域文化和生活方式。特别是具体到一个村落时,就有“十里乡俗就不同”之说,可见以村落为单位的协作劳动,生产生活,情感交流,成为了以土地为生人们的根基,有个共同的名字“家乡”。家乡——形成了人们的精神寄托,情感交流的纽带,包含了“落叶归根”安放灵魂的净土之情。

  从一个人出生在村落开始,不管是以后的人生经历了多少,到一定的时候,家乡那种质朴和纯净,就成为了一种抹不去的情结。因为,在那里有亲人的牵挂,有童年的发小,有成长的快乐。在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留给生活过的人,最美好的记忆。在那里,居住的人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父老乡亲”。这种从内心自发的情感,是他乡的“游子”回归的期盼。特别是到了佳节来临的时候,就有了“每逢佳节倍思亲”之情,不由地就会对着家乡的方向凝望或者祭拜。

  到今天,许多的自然村落,已经不能留住人们在此安宁的生活和耕作了。特别是不足千人的小村落,人口流失更加严重。面对着现在社会高速的发展,高消费时代的到来,让许许多多的人们选择了离开自己的家乡,或者出外打工。特别是对于依靠土地的农民,在土地上耕作的收入,已经维持不了自己的日常开销,因此,只有背井离乡去发展或打工。这样以来,现在很多的村庄,只有老人和孩子居住,成为了留守在村庄人们的主力军,因此显得特别地萧条,毫无生机。

  许多自然村落形成了这样的局面以后,看到的是,学校的撤销,医疗室的滞后简陋,文化活动室的冷清,常常伴有荒草杂生的情景出现。当一个村落,没有了发展的生机,留不住人们生活的安宁,那么只有失落了。因此,在当下的现代化进程中,小村落的生存状态,正在被人们一点点地放弃了。特别是中年人,面对这种社会现实,只有无奈和叹息。在这些人群中,以60,70后的生人为主,因为他们的孩子,如果考上了大学,就选择了城市生活;他们的孩子即使没有上大学,也会在城镇选择定居。所以小村庄的后续发展已经被划上句号了。

  现在,这些涌入到城市生活的人们,真的生活的幸福吗?这些离开了土地的人们,放弃了自己的生活方式,离开了特有的文化供养,能快乐吗?虽然此时他们住着楼房,甚至开着小车,但是这是他们想要的吗?展现在他们眼前的是物质的充盈,物欲的膨胀,却失去了自己灵魂深处情感归宿的根。总有一种漂泊感,无处安放自己的心。在钢筋水泥都市的丛林里,真的有利于人们的生存健康吗?我想,千篇一律的生活模式是不会长久的。更重要的是,抹杀了许许多多的地域文化和自然生活模式。

  以我生活的关中道为例,千百年来人们居住的房子,是“房子半边盖”的土木结构。这样的房子有着冬暖夏凉,接地气、通风利,住着舒坦等等优点。但是,现在材料的高涨,工价的高昂,让许多人已经盖不起这样的房子。因而只有选择千篇一律的水泥平房,在这种现实矛盾中,可以说明一点,对于居住的选择,更多的人们只是无奈和感慨。本来,民居建筑,就包括了建筑结构,文化内涵,风土人情等等,可是现在已经失去了原有的特点了。从这种民居的`现状中,可以证明一点,在发展中,人们更应该重视自身的文化和生存方式。

  在每个人平日的“衣食住行”中,失去了原有的东西太多了。民以食为天,现在都市的饮食中,从表面上看,丰盛而多彩,但是没有家常菜的味道,就是让每个人心中常常挂念得母亲的拿手菜。因为在都市里吃的主食、蔬菜、鸡鸭鱼肉等等都是商品化和工业化的产品,已经失去了食品原有的味道了。在我们所穿的衣服中,虽然已经是精彩纷呈,风格迥异的时代,但是这些衣服只是商品,没有情感的寄托。是永远比不上母亲做的千层底或者织的毛衣那样温暖和合适。在我们住的房子中,都是千篇一律的面目,没有睡在家乡土炕上的那种踏实感。虽然说现在的出行工具有汽车、飞机、高铁等等,但是没有坐在牛背上或者拖拉机上的亲切感和悠闲之心。

  失去了村落文化,可以说是现在当代人最大的一种悲哀。现在,当许许多多的年轻人兴致勃勃,高谈阔论所谓的时尚生活,是否能从自己内心自问一下:我来自哪里?我的本根文化呢?属于我的精神寄托呢?灯红酒绿,流光溢彩,车水马龙,忙忙碌碌的都市生活,真的是每个人需要的吗?面对着失落的村庄,如果现在的人们不珍惜,不去延续,那么当有一天完全荒芜了,成为了一种纸张上的记录之时,我们该怎样面对自己的后人呢?我想,从村落中走出的孩子,能够多一份回归之情,常回家看看,留住自己的根吧。

  我认为:保护村落生态文明和保护村落文化势在必行。在现在的村落发展中,要以人为本,注重人们的生活健康,精神愉悦为根本。而不是一味地追求为了经济利益,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在国内外村庄发展的事例中,不是发展地越快越好,而是有着自己独特文化的村庄,是人们一直向往的地方。因此,定位好村落发展的基调,势在必行。国外具有代表的名镇威尼斯,就是保持着工业革命前村落的状态,拒绝现代工业产品,以手制品闻名于世。国内具有代表的乌镇,就做得不错,成为江南小镇的文化符号。

  要想村庄不消失,就需要有产业支撑。现在,一些乡村的产业空、青年人空、住房空、乡村干部空,“四大皆空”是造成村落凋敝和衰落的重要原因。对于当下的时代变迁,政府有必要给村落建立起科学地管理机制,完善有效地引导和保护方法,而不是一味地鼓励农民进城发展和居住。特别是对于离退休的老人,或者有故乡的人,我建议还是去村落居住,更有利于身体的健康。最重要的一点,可以把他们的人生经验和余热回馈给家乡。荣归故里,热爱家乡,同时也了却了,落叶归根,魂归故里的人生圆满。

【失落的村庄的散文】相关文章:

散文渐行渐远的村庄04-30

失落的昆曲作文08-23

心情失落的个性签名04-07

寻找失落的梦作文12-06

描写村庄的好句好段04-13

形容惆怅和失落的句子11-03

心情失落的个性签名(13篇)04-07

心情失落的个性签名13篇04-07

心情失落的个性签名(合集13篇)04-07

宫崎骏我们的纯真和失落名人故事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