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粉头子散文
吕粉头叫啥名已经没有知道了,只知道姓吕,给生产队漏粉条子,自己家里总吃粉条头子,所以村民都这样称呼他。他比我爸爸小一岁,我叫他吕叔。
吕叔那时四十多岁,正是壮年时期,家中四个女儿,听说是在关里家超生跑到东北的,落到我们村。孩子多又没多少收入,家境也很难维持,不过他有个好手艺,会漏粉条。有这个手艺也是他到我们村被队长看上的原因,那时候我们村家家种土豆,土豆吃不了,总吃烀土豆、土豆片、土豆丝都吃腻了,队长才有了漏粉的想法,正好吕叔家没地方落脚。村里的马号、铁匠铺、豆腐坊还有粉坊离的很近,这样的作坊在当时可是大包干以前村里的大企业,也是我放学经常光顾的地方,也吃了不少粉条头子。那时觉得真是上好的美味佳肴,到现在还忘不了。
队里的粉条是不外卖的,而是各家用土豆换着吃,有时别个生产队也来我们队里换粉条,过年时能吃一顿猪肉炖粉条那才是真的`年,也是东北农村那个年代的习惯。他干活麻利,整个作坊连厂长和工人就他一个人。挑土豆、捡土豆、洗土豆都由他自己完成。每天中午、晚饭后才是他休息的时候。这个时候也是我们和他接触最佳时机。他有个爱好,就是嗜烟如命,干活时也在拼命地抽,有时咳得厉害,也没有改掉的想法,相反抽得更加强烈了。
他肚子里有很多墨水,村里人都这样说。一到他休息的时候,我们几个小孩就围在他的身旁央求他讲故事。当他把最后一袋土豆洗干净时,他便给我们绘声绘色地讲了起来。有一次他给我们讲《西游记》中孙悟空借芭蕉扇,讲到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的肚子里时,那神情仿佛他就是孙悟空和铁扇公主似的,脸上露着微笑,手舞足蹈,就在这个时候,他不往下讲了,我们听得正聚精会神呢!我们就再央求他继续讲,他却说要想听得有烟,他家困难,那时又是个买东西靠批条、种经济作物要割尾巴的年代,他家没自留地种不了烟,也买不起一毛钱一盒的“大生产”。这时候我和小伙伴才发现他的烟口袋里的烟抽没有了。我赶紧跑到我伯父家,在他的烟篓里抓了一把跑了回来,被大伯父吵吵了一句:“拿我的烟。”他拿出破报纸小心地卷了起来,生怕掉下一点烟末,仿佛要是掉下一点点烟末就像丢了珍宝一样。他点上烟猛地吸了一口后,又绘声绘色地讲了起来,我们还是聚精会神地听着故事,生怕落下每一个小小的细节。那段日子里我不是很完整地听了《西游记》、《聊斋志异》和一些关于鬼和神的故事,我也对这些故事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节省时间,也怕吕叔讲到关键时刻戛然而止。我去听故事时,总是事先偷偷地到大伯父家,趁大伯父大伯母不注意,把他那个宝贝一样的烟篓里的旱烟,狠狠地抓上一把,带给他,伯父照样还是那句“又拿我的烟”,我同样是撒腿就跑,也不撵我。吕叔照样是边卷烟边讲那些离奇古怪的故事。我依然还是听得聚精会神。大伯父大伯母都抽旱烟,他家的烟是自己后园子里自留地种的,虽然处在“割尾巴”的年代,村里人还是互相照应着,没被揭发出来。我偷他的烟换来了我渴望得到的很多很多的故事。真是很幸运,也奠定了我写点文字的基础。
据说吕叔是那个年代关里的老师,大学毕业生,是学中文的,成分不好家里孩子又多,在那个把知识分子当作“臭老九”的年代,他的眼里流露出的大多是无奈,但对我们的毫不保留,也许是老师对我们的特殊关爱,那年小学校招民办教师,爸爸极力推荐他,正赶上贫下中农管理学校,他也没有机会走上讲台。他不但给我们讲故事,有时也出几道算数题,他还告诉我们城里人在学英语。
我去县城读书了,不知哪一年他离开了我们村我再也没见到他,村里的老人说他女儿出嫁以后,他就和女儿走了,再也没有回来。他给我们讲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笑话,都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有些模糊了。但他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个动作,每一个表情却都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他的友善、幽默和知识的渊博,都永远的停留在我美好的回忆里。
【吕粉头子散文】相关文章:
老头子做事不会错04-21
粉爱粉爱你经典台词01-15
粉粉和红红童话故事07-10
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01-19
吕蒙白衣渡江01-09
《尚书》周书·吕刑06-19
《全宋词》李吕07-06
波吕多洛斯01-19
《全宋词》吕本中07-05
《全宋词》吕颐浩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