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加泥式住房的印痕散文
板加泥式住房,就是以木板和黄泥为主要建筑材料,建成的简易住房。一般设计使用年限为十至三十年左右。板加泥式住房的框架结构,由地基(包括三十厘米宽十五厘米高的木板方)——房杉(包括窗杉、直径为十五至二十厘米粗的原木)——横梁(包括八厘米宽十五厘米高的木板方组合、直径为三十至四十厘米粗的原木)——三脚架(包括多个三脚架组合)——顶梁(包括十乘十木板方或直径为十五至二十厘米粗的较长原木)——房盖(包括约一米二十长,十五厘米宽一厘米厚的“灯笼木板”组合或三厘米厚,十二厘米宽,约五米左右长的木板组合)板加泥式住房其它的材料,就是黄泥、水及一定数量的木质灰条子了(包括一些不规则的木条子)。
板加泥式住房的种类不同,所需的木材形式也不相同。早期的板加泥住房,木质材料非常简陋、粗糙。纯手工做成的窗框、门框,其它材料均为原始状态的原木,加上些许黄泥、水、干草段儿。这样低矮的住房,一般都是依山坡而建,整栋房子由平整向后倾斜的房盖和正面的门窗及两侧房杉组成。俗称“地窨子。”房盖的材料是直径约十几厘米的原木,将原木均匀的铺排在上面,浇上和好的黄泥水和干草段即成。三面的墙壁,是将直径十几厘米的圆木竖直排列起来,(也称戳杆儿)用直径为六至八厘米的细木条固定后,再抹上黄泥和干草段及水混合而成的“大泥”而成。大兴安岭东北林区第一代的拓荒者,利用当时现有的条件,几乎就是纯手工“搭建”而成的早期板加泥式住房。这样的住房,外观看上去,并不怎样“出众”、“奢华。”反而,有些像延安“窑洞”似的影子。室内,靠着门窗的位置,有几根光滑的约十几厘米粗的原木杆子,支撑着整个房顶的重量。柱子周围是一张张由三四十厘米粗的原木段,用手工锯将原木段中间纵向锯开,原木段两半的平整面向上,制成“桌面,”下面用直径为八厘米左右的小木杆,交叉支撑。约三十厘米直径的原木桩,就是人们坐着吃饭、喝茶、聊天儿的“椅子”了。室内里侧是一顺水的大火炕,是人们劳动后休息、睡觉的地方。室内地面上的黑土,被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用鞋子踩得质地坚硬,油光锃亮而平整。室内的温度,真是冬暖夏凉呐。
中期的板加泥住房,木质材料细腻了许多。人们用大镪锯,造出了盖房子用的木板方,还有三厘米厚的各种宽度的木板子。板加泥式住房的墙壁两侧,用木板方作支撑,木板子钉在木板方子上,两侧木板子中间,形成的空隙再填充上锯末。然后,在木板子上面钉上交叉的灰条子,最后,在灰条子上面抹上“大泥,”就是黄泥和干草段及水的混合物。顶棚是用三厘米厚,十几厘米宽,长约五米五的木板子,均匀排列而成。房脊部分是用三脚架来支撑,用来防雨雪的“灯笼板”。人们用专用工具,劈出了房盖用的“灯笼板。”“灯笼板”是一块块约一厘米厚,十至四十厘米宽的薄木板。为什么称之为“灯笼板”呢?或许是上房盖时,需要用铁丝把木板子固定好,再一串串连起来的缘故吧,远处望去,仿佛是一串串的“灯笼”,在风中晃来晃去似的。童年中的我,有幸看到制作“灯笼板”的全过程。将选好的约一米左右长,三十至四十厘米直径的落叶松原木的木段,直立在空地上,一人手持有点像“铡刀”似的专用工具,放到直立的木段上方,另一人手持大锤,用力将大锤击打在专用工具上,在大锤的冲击下,只听咖—的一声,木段被专用工具的刀刃,分割成一片片均匀的一厘米厚,十至四十厘米宽,长约一米左右的,薄薄的.木板片,不一会儿,一大摞的“灯笼板”就制成了。安装房顶的防雨层面时,将打制好的“灯笼板,”摆放整齐,用铁丝一片片地固定后,由有力气的两个人,一人拽住一个铁丝的一端,举起送到房顶上的人儿手里,一节一节地由下向上地,一排排摺叠着置顶。新铺好的房顶,“灯笼板”列出一排排整齐的黄褐色“队形”,煞是好看呐。
俄罗斯式的“木刻楞”住房。几乎不用黄泥、沙子和水。建房时,采用测量好的整根原木,将原木两端打造出正反不同的榫扣,这样可以使每一根原木,都牢牢地摞在房屋的每一个面上,房屋的四壁,就成型了。顶棚,采用直径约十厘米粗的小原木如法炮制而成。房盖,里面用三脚架作支撑,外面固定好防雨雪的木板(约三厘米厚,十至二十厘米宽,长约五米的木板)即成。室内的墙壁,用交叉的灰条子来固定黄泥、水和沙子的混合物,待混合物彻底干燥以后,再刷上白灰,墙壁显得平整、洁白而光滑。这样的板加泥式房子,即坚固又暖和,房子的使用寿命也很长。
后期的板加泥房子就显得“高贵”多了。这时期,人们有了电,有了用电动机带动的圆盘锯,带子锯,机械锯等工具。制造板加泥房子的木质材料,也显得规范多了。房子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板加泥式房子的寿命也延长了不少。
板加泥式房子虽然保温性能差一些,但是,防震性能却很好,它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怕火。因为整座房子的建筑材料,除了泥土和玻璃之外,就是易燃的木材了。房龄越长,木质材料就越干燥,极易燃烧。一旦发生火灾,少则一栋房子,多则就是“火烧连营”喽。额尔古纳左旗根河市,曾经就发生过大面积的“火烧连营”的灾害,真是一次惨痛的教训。其它,板加泥式住房失火,引发整栋房屋被毁的场景,可以说,多的数不胜数。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大兴安岭东北地区的人们,保护深林,维护生态环境意识的提高,不再筹建板加泥式的住房。现在,林区的板加泥式的住房,越来越少了,已经成为林区居民住房建设发展中,老百姓曾经住过房屋的历史记载。板加泥式住房,逐渐地被砖房、楼房小区所取代。一幅幅崭新的,大兴安岭东北地区楼房小区建筑群画面,正在崛起,正在显现,正在展示出,她那勃勃生机、春意盎然的场景。
【板加泥式住房的印痕散文】相关文章:
散文欣赏:花谢入泥香,月缺还复盈11-18
芥末泥的睡前故事06-01
染泥猴的名人故事11-19
小学语文《加一加》ppt04-01
A减优于A加03-07
《活板》教学反思04-15
留言板寄语03-24
化作春泥更护花03-07
黄袍加身的故事01-09
友爱作文加素材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