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话说铜城散文

时间:2021-03-26 11:27:18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话说铜城散文

  在甘肃省崇信县的十数个乡镇中,铜城是块风水宝地,它历史悠久,山水相拥,尤其是处在安口峡口咽喉要地,是崇信的西大门。境内山清水秀,物阜民丰,民俗敦纯深厚,民风浩荡朴实。人皆能饮,酒文化甚浓,熏陶得村民憨实却又豪爽,倔强而又纯厚。芮河弯弯从门前流淌数千年,悦耳的水流声,仿佛诉说着铜城的过去与未来......

话说铜城散文

  ——题记

  (一)唐帽山的传说

  在铜城与新窑赤城三乡之间,山山相连,绵延逶迤。山上绿树繁茂,密匝匝的灌木林用四季不同的颜色装扮着这些形状各异、气势雄伟的大山。

  其中有一最高山,形似一帽。据说是唐王爱将陈咬金侦冠于此,慌乱中丢盔弃甲,跃马狂奔,帽落此地化山阻敌,躲过了一场不小的灾难,此山因此而得名唐帽山。传说咬金此时,人困马乏,干渴难忍。胯下坐骑扬蹄仰头,对天长嘶一声,双蹄落地狂刨,一泉即现。泉水清澈,沁人心脾。人马共饮,水量不减。神泉也!

  此泉后名马刨泉,此岭就叫水泉岭。

  传说毕竟是传说,时光荏苒,但此山此泉依存。这段传说,给这山这水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令人神往。到铜城的人,都想看看当年唐王爱将败走麦城但却神话般死里逃生的壮景,真与不真已不再重要了。

  这壮美的山、清冽的泉,怎么能不是唐王朝的大手笔呢?站在山岭上,喝着这香醇的泉水,望着连绵的群山,只有怀古的份了。

  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政府在山上建了林场。十数名职工的饮水全靠水泉岭的这眼泉供给。但奇怪的是,这泉不管四季如何更替,天雨天旱,泉水只够一桶。用瓢舀出一桶,仍有桶余水在泉里。厂长怕遇上天旱缺水,就命人淘泉,以扩展水量。结果深挖了十数米,越挖越深,水位也随之越来越低,仍是桶余水。众人皆惊,不敢再挖,但泉已成井了。至今打水,当年的泉水已不复存在,只有一浅井罢了。

  唐帽山、水泉岭、马刨泉的传说已成过去,但已由泉变成的浅井却是实实在在的。面对此奇异现象,谁又能再怀疑传说不是真实的呢?

  当然,不管传说是不是真实的,但它至少告诫我们,大自然是神奇的,更是美丽的。如果违背自然规律,任意去蹂躏、践踏,大自然是不屈的,决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

  (二)美丽的铜城峡

  铜城离安口较近,两地之间的通道主要是铜城峡。说是峡,其实就是芮河从上游流经铜城时,在群山之间蜿蜒而出,冲刷出一段较为狭窄的峡谷地带。峡谷窄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这里岩石较多,尽管芮水长期冲刷侵蚀,但岩石却限制了它的自由。芮河至峡口地带,河床的黄土层加厚,因而就象脱缰的野马,纵横驰骋,冲刷出一片较为开阔的地带,积淀了从上游带来的黄土,因而铜城这一带的土地特别肥沃平整。视野上也特别开阔,背依青山,门对芮水,真是山清水秀、人杰地灵。

  由于山多,且山上石多,峡里更是奇石嶙峋、怪石林立。鬼斧神工般的刀切斧劈,陡壁峭崖随处可见。这里山高峡窄,且峡谷蜿蜒曲折,峡内因而遮天蔽日,很少有阳光能照进来。因为有水,也就湿润、阴冷。再加上树木较多,尤其是灌木丛生,进入峡里,人倍感凉气逼人、阴森可怕。到了晚上,一线天空,皓月当空,举目四望,不见一人。朦胧的山峰有的像驼峰,有的像大象,有的还好像一头威武的雄狮。即使一块不大的石头,当你猛然回头一望,就像一头尾随而来的饿狼。此时如果再有猫头鹰或不知什么鸟儿凄厉的叫声,听了更令人不寒而栗。那些影子就更逼真了,甚至追你而来,你真恨不得有个地洞钻进去。

  当然,峡内给人更多的不是恐怖,而是美丽。春天万物吐绿,芮水欢笑,各种不知名的野花漫山遍野,香气袭人。夏天,峡内凉风飒飒,绿树成荫,是纳凉消暑的极佳去处。秋天,是峡内最美丽的季节,野果飘香,兔子满山跑,野鸡、鹌鹑等动物膘肥体壮、毛色艳丽。当然这里是不能打猎的,看着这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场面,你也会感慨连连。是啊,正是由于这儿山高、林密、无耕地、人迹少至,才使得这里植被较好,成了动物天然的窠巢。只是这带子似的柏油路随河曲折迂回,好像河流的平行线一样。偶尔一辆汽车经过,一声喇叭,都会惊起飞鸟无数,车笛声、鸟鸣声回声悠长,响遍山谷。有的鸟儿不知车从何来,惊慌失措,四处乱撞,甚至迎车飞来,香消玉殒。深秋季节,遍山红叶,令人留恋忘返。夕阳西下,依依而别,还不忘回头张望,像与厮守多日的情人分离一样。寒冬里的峡谷一样是美丽多姿的,尤其是雪后,举目远眺,白雪皑皑,峡谷沉浸在梦一样的幻景之中。雪落在青松上,一簇簇、一团团,粉嘟嘟、胖乎乎,像玉兔的毛、似大树的衣,粉妆玉砌,整个一个童话世界。置身于这样美仑美奂的境地,顿时感到人是那样的渺小。面对着这纯洁的景色,人的心也像被泉水涤荡过一样,清净无邪。忘记了忧愁、悲哀,萌生的只有美好与热爱。

  美丽的铜城峡吆,如梦如幻般的萦绕在游子的脑际。此时的你,真该想想,作为铜城人,你该为铜城的美丽做些什么呢!

  (三)精美的民间石雕

  铜城这地方靠近石峡,峡内石头很多。当年开通公路时,沿河流流径,凿山劈石,很是费了一通工夫才修通崇安公路的。如今路靠山的这一面,全是人工刀切斧劈般的石崖。石资源相当丰富,再加上这里的石头中有一种浅灰色石种,质软易于雕凿,因而这里的民间石雕艺术相当精美。

  走进铜城的村子里,随处可见石雕物品。铜城村头的峁嘴上,如今仍有一座石狮雕像,高约一米二三,后腿盘曲,前腿挺直,抬头挺胸,蹲在那里,面望峁下的河川。虽然面目不知什么原因只剩残缺的半张脸,但其精美绝伦的雕琢艺术仍清晰可见,刀法细腻,纹理清晰。虽经风雨几百年,但雄姿依旧。老远看去,像一位沧桑的老农,半蹲在丰收的麦田旁倾听麦熟的声音一样,把俊美的新铜城尽收眼底。静静的,就这样静静的守望着,无疑,在老百姓的眼中,就成了一方的守护神。还有的石狮,由于年代久远,更加残缺不全,百年、千年的风吹雨淋,风化的面目全非。在乡中学后的一眼水泉上的村民家门口,有一座像猫头鹰状的石像,据当地人讲也是狮子雕像,但岁月已将它的棱角磨平、磨光,好像骨架一样摆在那里,但雄姿仍在,威风凌凌。令人不由得感到铜城历史的.悠久与文明,慨谈人生之苦短,何其有石狮之久也!海枯石烂,人们普遍认为是很难有的事情,即使有也得千年万年,所以常被用来比喻爱情的忠贞与永恒。看着这被岁月瘦化了的石狮,你才会觉得石可烂,海也可以枯吧,只是时间久一些罢了。

  这些石雕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观赏型的,一类为实用型的。前面谈到的石狮就属于观赏型的。我在铜城村就见到过许多这样的石雕,主要以狮子、狗等动物居多。有一户人家的窑门上方与气窗之间,掏有一龛,供着一尊高约半米的石狮,甚是威猛。除了惊谈绝伦的雕刻手艺外,主要诧异于摆放的位置之奇特,无疑,主人把这尊石狮作为了镇宅之宝。另外,墙头上的石狗、建筑物上的石雕装饰、脊兽、庙前的石鼓、石花、石猴……无不显示出独具匠心的高超技艺。实用型的石雕就更广泛了,随处可见,家家皆有。最简单的有石条,稍经匠人加工,工艺粗糙,主要用于铺路,修宅子做基石等。居家过日子用的蒜泥窝、舂粮食的石臼、石磨、石碾、碌碡、石锁、石槽、石桌、石凳等物件,无奇不有。看着这精美的石雕作品,对铜城人民的敬佩之情便油然而生。

  这些石雕,有的久远,有的初成,但一样静静的诉说着铜城的过去与未来。它是铜城特有的一种民俗,这一道亮丽的风景,装扮着美丽的铜城村庄,呼唤着新铜城美好的明天!

  石头是无生命的,但经巧匠能工的妙手雕琢,生命的气息跃然其上。勤劳的铜城人民就是这样精雕细琢着美好的家园的。

  石,不也预示着食的殷实、人的踏实吗?

  (四)冬访关河古槐

  关河是铜城南山一条西东走向的深沟中的小河渠,蜿蜒曲折十几里,汇入芮河,算是芮河的一条支流吧。叫它河有些夸张,其实,至大它也就是一条小溪。

  沿着这条小溪逶迤而行,沿途有三四个小村落,皆山庄也。稀稀的散落着数十户人家,家家门前码摆着做饭取暖用的山木,给人一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感觉。院墙也显的多余,砍些树枝削刮一下栽成栅栏就成墙,映着浓浓的炊烟,一种山里人独有的古朴与宁静便映入眼帘。透过枝缝,院落中的一切便尽入眼中,高大的玉米架斗中盛满金黄的玉米棒,偶尔,三两只麻雀迈着娇盈的纤腿,在架沿边散步,下面成群的鸡叼食着金黄的玉米粒,山里人的大方与殷实在这里就可以窥见一斑。大黄牛或卧或立,叮当的牛铃声给这静谧的山庄增添着点点生机。

  路越走越陡,远处的黛青色山越来越近,当爬上关河村最远的社孙家峡时,已至半山腰了,一棵大树便扑入眼帘。

  好大的一棵树!!

  这就是全国最大的古树之一,甘肃省境内树龄最长,生长最大的树——铜城古槐了。

  冬天的暖阳洒在毫无叶子的树上,给大树蒙上了一层淡淡的金黄色。虽然我早就在相片上见过这棵古槐:茂密的枝叶,如伞、如盖、遮天蔽日,树干粗大、雄奇,十数名小学生手牵手拥树而立,灿烂的笑靥荡漾着无尽的自豪与骄傲。但今天初见冬日的古槐,我的心仍是为之一震。高大、粗壮的树身上,每一根侧枝本身就是一棵大树,枝干如虬盘扭、弯弯曲曲、龙飞凤舞。每一根枝丫就是一棵根雕,古气、怪异。虽然这个季节看不到树上寄生的杨树、花椒、五倍子等,或者由于太高远的原因,根本就分不清吧,但我早就被这棵树的古老、博大、神奇折服了。站在凸显的根上,倚着树身叫朋友为我照了一张像,后来洗出来一看,身高一米八、体重近二百的我显的是那样的渺小、瘦弱。

  坐在树下小憩了一会儿。

  下山的路走起来很快,回头望去,古槐婆娑的影子,仍很清晰。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其实,树也一样。二三十里的山路,来回近五六十里,我和我的朋友不是徒步来了吗?正是由于远、奇险,更增添了我猎奇的勇气。当人困马乏之际,古槐就像梦中的情人般招呼着我的脚步,爬沟涉水,七曲八折爬上半山时,神树和我眼神的第一吻,你说我能不激动万分吗?仰天长啸,回音连绵,在感谢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时,还真得感谢这偏僻、崎岖、古老、甚至有点原始的地域,还有在这里生生不息,敬树如神的山民们。他们祖祖辈辈,一代又一代的用虔诚保护着这棵唐王爱将敬德歇战时拴过马的树,连同脚下的这片土地,把古老的传说滋润、演绎,才得以使之历经二千七百多年而傲然屹立。

  如今,这棵古树,受到了更好地保护,退耕还林的号角,吹遍了关河的沟沟峁峁。看着遍山的小树,我想,孤立了几千年的古槐,从此将不再孤寂。

  回到家中,晚上我做了一个美丽的梦。梦中,关河处处是古槐。

  (五)险峻的五龙山

  崇信的名山中,除过龙泉寺所在的凤翥山外,就要数五龙山了。如果说凤翥山是小家碧玉,那么五龙山不仅是大家闺秀,更是巾帼中的须眉。

  看,老远望去,黛青色的山岭逶迤奇俊,在雾色的笼罩下,多像一条低头在芮河中汲水的乌龙啊!山以形称龙,龙因色而得名。所以,我觉得叫乌龙山也许更佳。

  稍近一些,一山的绿令长期生存在黄土高原、看惯了贫瘠、灰暗,甚至光秃秃山头的人为之眼前一亮。五龙山的树真绿呀!那是一种什么色呢?嫩绿中渗透着一种鹅黄,一种淡淡的鹅黄,不知名的花儿,粉的、白的、黄的、紫的,点缀得整个山坡像披着一件绿衣繁花的锦缎,在阳光的映照下,更加绚丽、辉煌。五龙山的树真密呀!密的连风也透不过。站在林中,听得见牛铃的叮当声。牛铃给这静谧的山野平添了一种生命的气息,但就是看不见牛的身影。循着铃声走去,寻前觅后,除非走到跟前才看得见林中觅草的牛。

  走到五龙山下,抬头望去,高的令人惊叹。山脊处怪石林立,像锯牙状的鳞片布满乌龙的脊梁。其中一石,酷似鹰嘴,故名曰鹰嘴崖。沿着山林中的狭窄且陡立的羊肠小道,吃力的爬上山顶。它的顶峰真似龙的脊梁,狭窄的有时连两个人都不能并排走过。就是在这样的狭小地带,不知何年修建的庙宇遗迹随处可见。古砖通瓦、残壁、脊兽、脱落的壁画等随处可见。他们静静的躺在那里,仿佛诉说着五龙山曾经的辉煌与悠久。

  爬上鹰嘴崖,朝西望去,五龙山的西面是一面平直的斜坡。仔细搜寻,西面全是岩石,而且是一个整体,可能是远古时代地壳运动连岩石层倾翻而成,主层岩石一透着地,深深的扎入沟底,一头翘上天,就形成了神奇的龙脊、鹰嘴崖。奇特的是西面的石坡上却长满了绿树,石缝中如虬的灌木根有的裸露在外面,但却仍是郁郁葱葱。在一块巨石的下面,近年有笃诚的山民集资恢复重建的一座半龛半房的药王孙思邈的庙,藏在巨石与密林之间,如不仔细搜寻,还真不容易找见。沿龙脊向龙头前进,刻有“鹿针洞”的石碑上三个字仍清晰可见。可惜建筑只剩一些残砖了,当年的景象只能去任人想象了。站在“龙头”向山下望去,一道低矮的石梁,横贯芮河的南北两岸,可惜中间齐齐断开,水才得以顺畅而下,这就是传说中有名的大禹治水遗址,也是有名的唐王屯兵处。

  神秘的五龙山,雄奇险要,绿的山、险的峰、奇的石就像九寨沟一样美丽诱人。这座天然的森林公园,拌着种种神秘而美丽的传说,如芮河水一样悠长,令人回味,招人向往。

  (六)徐茂公的传说

  铜城的传说很多,从如今徐茂公庙的繁华可以看得出,其中有关唐王朝徐茂公的最多,也最受后人关注。我这里只说我听到的一个版本。

  据说茂公当时进兵至五龙山脚下,受到当时五龙山匪寇头子铁板道人的阻挡。铁板道人手下匪人很多,每天出门时,每人发一粒油菜籽,得二斗五升之多,可见其队伍之浩大。两军对垒,铁板道人言称:如茂公敢朝河马潭的石崖、也就是现在说的大禹治水的遗址处连放三箭射开石崖,他就甘愿受降。茂公火起,扔掉大刀,拔箭便射,第一箭射出后,箭在空中好似受到什么阻缠似的、柔弱无力,勉强射到崖上。茂公惑然,平时这点距离,对他来说,百发百中、刚劲有力,今天这是怎么了?张弓搭箭又发第二支,这支箭射出未至一半,就嘎然落地,众匪皆笑。茂公火起,涨红了脸。北山上唐哨兵摇旗呐喊,众将士一看也齐声呐喊助威,吼声震天。茂公越发心焦,第三支箭射不出,有何颜面见唐王?就是在众将士面前也会无地自容。此时的茂公,恶向胆边生,怒从心中来,张弓搭箭,欲放第三支箭。这时只见铁板道人手中铁板一挥,茂公的马前蹄扬起,箭射到了空中。气恨交加的茂公羞辱难当,挥鞭打马,战马嘶鸣几声,叫声凄惨,扬蹄一顿狂奔。至峡口时茂公气涌心口,坠马而亡,唐军溃败。涌至一处安营扎寨,快马飞报长安。唐王世民闻听茂公已死,痛哭一场,命人扶柩归来。

  灵乐即成,哭声悲恸,风伯闻听茂公死讯,大叫一声也气绝而死,悲上加悲的唐兵披麻戴孝拥柩东归。但当灵车至峡口二三里的一个依山傍水的村子时,任凭多少人也拉不动。唐王闻报,疑是天意,就令人就地安葬。坟冢后建庙,为茂公庙。追封以彰其功,并在旁另建一庙是为风伯庙。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徐茂公,就把当时哨兵摇旗呐喊的山头取名叫“摇旗山”,大刀落处名曰大刀坪,茂公殇处称丧园,茂公庙处为庙台。

  如今,庙台的香火仍很兴旺,屡遭破坏的茂公庙,正在逐渐修复,规模初成。这个美丽但又悲伤的传说,在铜城人的口中一辈辈就这样传了下来,成了铜城人热爱家园不倒的精神支柱。

【话说铜城散文】相关文章:

铜城和胆瓶的故事05-08

铜烫婆子散文05-01

济南,这座城散文11-06

怀念一座城散文12-03

有爱城自芳散文欣赏11-08

一座城,一片桐散文11-26

为什么铜会生锈06-14

话说兴趣班作文08-24

安徒生童话故事《铜猪》12-15

《铜雀台赋》原文及翻译11-01